1999年3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灯下黑”的美国人权政策
  古平
  2月26日,美国发表《1998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手画脚,打分评级,而唯独对其本国的人权问题不置一词。
  3月2日,本报发表任言实的《美国的人权纪录》一文,以翔实的资料和事实揭示了美国在人权领域存在的若干问题,算是填补了一个空白。世人如果把这篇文章与美国的“人权报告”对照起来读一读,也许不无裨益。
  美国是一个言必称“国家利益”的国家,为了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在竭力抢占世界的“道德制高点”,企图使美国不但在实力上,而且在精神上操控世界。这就是美国年年发表《国别人权报告》的初衷,也是它大力推行“美国价值”观的基本出发点。
  在美国国内,存在着许多人权方面的问题,甚至存在着许多不符合美国价值的人权问题。但这些是不能张扬的,因为这样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对内会挫伤美国人的精神优越感,对外会矮化美国的国家形象,只能三缄其口。对自己的人权问题讳莫如深,或顾左右而言他,这也是美国在人权问题上的一个特征。
  平心而论,从美国的自然资源条件,从美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它在人权方面的成就并不足为范,即使有所成就,也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通过美国人民的努力和奋争,一步一步争取来的。这不应成为某些美国当政者傲慢的资本。
  促进人权是一个人类理想,也是一种社会历史进程。不同的国家要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的历史文化条件,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来促进本国的人权事业,这既是人所共知的历史和现实,也是促进人权的不二之途。
  在人权问题上,对抗不是选择,建设性的对话和探讨,才是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最佳方式,也是各国进行人权合作的最佳途径。遗憾的是,美国现在仍采取一种一味指责他人,自己却“灯下黑”的道德鸵鸟政策。
  去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他曾表示过这样一个意思,即要研究一下所谓“不同政见”在什么情况下会凝聚社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分裂社会。应该说,这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态度是具有建设性的。然而,今年的美国“人权报告”却没有沿着理性思维的方向前进,却又回到“道德自大”的老路上去了。
  美式“道德自大”不仅仅涉及人权问题,也不仅仅涉及道德问题,它同美国对“国家利益”的狭隘理解、同美国的“世界领导者”心态、同尚存的冷战思维紧密相关。无论对世界的人权事业,还是对世界的和平事业,美国的这种态度都在起着破坏性的作用,也理所当然地受到普遍的抵制和反对。
  自古以来,勤谨致治,骄逸亡国。对美国来说,少发表一些打击别人,抬高自己的劳什子,多下一点自省、自戒的功夫,对其他国家采取谦虚态度,这才符合美国最根本的“国家利益”。


第6版(国际)
专栏:

  黎可漂高度评价访华成果
  强调越中关系定会全面发展
  新华社河内3月2日电 (记者凌德权、侯鹤祥)越共中央总书记黎可漂今天在返抵河内时高度评价他对中国进行的为期6天的友好访问,强调通过这次访问越中关系今后肯定会获得“全面的发展”。
  黎可漂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他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十分“坦率和真诚”。他说,中国将继续坚定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道路,越南也将坚定地走符合越南特点的社会主义的革新之路。
  随同黎可漂访华的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阮孟琴在机场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这是黎可漂出任越共总书记以来首次与江泽民总书记举行会晤。这次访华取得的突出成果,一是双方商定了指导今后两国关系的原则,即“睦邻友好、全面合作、长期稳定、面向未来”。二是双方一致同意在1999年签署陆地边界条约和在2000年解决北部湾划界问题。三是通过会晤,双方进一步加深了相互之间的了解。阮孟琴强调,越共总书记访华取得的这三个方面的主要成果使越中两国关系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碧海明珠处处情
  ——古巴纪行(下)
  人民日报代表团
  古巴是拉美国家中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我们在访问中亲身感受到,中古友好合作关系在不断恢复和发展,中古友谊深深地扎根于古巴民众之中。在古巴,我们同社会各阶层人士广泛接触,从政府部长到作家教授,从新闻记者到退休警察,从车间主任到汽车司机,从饭店老板到个体商贩等等,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表现出对中国人民的真挚情谊。
  在哈瓦那街头,绿荫下,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阅报,一见到我们就迎了上来,指着格拉玛报上刊登的照片和报道对我们说:“瞧,你们不就是来自中国人民日报的同志吗?能在这里见到中国同志打心底里高兴。”他亲热而幽默地同我们攀谈起来:“我虽已是个退休警察,但古中友谊并没有从我的脑海里‘退休’。”他坦言目前国家处于有困难的经济恢复时期,靠养老金过活,日子并不宽裕,但相信困难是会过去的。
  类似这样热诚友好的古巴人,我们在哈瓦那同一天就碰上好几位。在自由哈瓦那饭店附近的一个小工艺品市场,一个年轻的小摊贩也从格拉玛报的报道中认出我们,他拿着报纸迎上来紧紧握住我们的手,那股热乎劲使我们感动。在离自由哈瓦那饭店不远处一条大道上,我们正在过人行横道,一辆后面写着“TV”字样的小汽车上,有一个人探出车窗,手里摇晃着当天的格拉玛报,对着我们喊着:“哈罗,契诺!”(你们好,中国!)显然,这位电视台记者也从报上认出我们。
  在哈瓦那一家粮店,我们正遇上人们在排队买中国大米,一位中年古巴人见我们在拍照,就竖起大拇指说,中国大米喷香可口。
  在哈瓦那一所中学,生龙活虎的中学生一见到我们就远远喊着“契诺”,并兴高采烈地抢着让我们拍照,还朝着肩背的中国制书包竖大拇指。
  在马坦萨斯省,吉隆报的社长和摄影记者得知我们正在寻找卡斯特罗主席视察该省的照片及有关资料,他们立即把有关照片扩印后送到我们面前。这位社长还特地用3个夜晚的时间,一针一线地赶绣了一块方帕,专程从马坦萨斯省赶到哈瓦那中国驻古巴大使馆,将方帕及资料送到代表团成员手里。此时,我们所有在场的人都深为感动。这块方帕虽小,但针针线线都浸透了古巴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绣出了古巴人民对古中友谊锦绣前程的美好憧憬。对这意料之外的礼赠,我们一时没有什么礼品回赠。团长当机立断,摘下手上戴的刻有毛主席题写“人民日报”字样的手表回赠。吉隆报社长一时感到礼重而有些犹豫。这时在场的格拉玛报社社长弗兰克说,“我们大家认为应收下这礼物,因为金表上有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日报’的字样,我们会把它作为古中友谊的象征珍藏起来。”
  中古友谊源远流长。从1847年至1874年间,漂泊到古巴的华侨就达13.2万人。像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一样,哈瓦那也有一个“中国城”。它位于老城桑哈街一带的华人聚集区。这里的中国餐馆林立,生意颇是红火。看得出来,古巴人也非常喜欢中国饭菜特有的诱人的香味。据介绍,卡斯特罗年轻时也常光临这里的“太平洋酒楼”。1990年12月,这家四层楼的酒楼举行复修开业典礼时,卡斯特罗主席专门出席并讲话,他说:“有着历史意义的‘中国城’的复修弥补了旧哈瓦那市的不足,这复修对我们大家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主人还安排我们参观附近的古巴中华总会馆,馆内挂着1961年郭沫若参观总会馆时的题词:“体现爱国主义精神,加强中古人民友谊。”古巴中华总会馆主席周一飞带我们参观老牌楼附近即将落成的“中华门”新牌楼,气势之壮观、工艺之精美不亚于华盛顿“中国城”的牌楼。据介绍,在这新“中华门”周围,将形成哈瓦那新的华人、华侨区。哈瓦那“中国城”,这个拉丁美洲最大的亚洲居民点将会有新的面貌。古巴官方“华人区促进会”负责人告诉我们,古巴华侨、华人对古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加强古中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主人陪同下,我们还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利内亚大街,瞻仰了古中友谊的象征——“旅古华人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
  圆柱形的碑体用酱紫色大理石叠筑而成,雕工精美,碑高近20米,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雄伟壮观,令人肃然起敬。黑色底座的一面镶嵌着青铜板,上面镌刻着古巴独立战争英雄贡萨洛将军的题词:“旅古华人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另一面用西班牙文镌刻着这样两句话:“在古巴的中国人无一逃兵,在古巴的中国人无一叛徒。”这座建立于30年代的纪功碑,是中国人与古巴人长期以来同甘苦、共患难的佐证,正像古巴一部关于旅古华人历史、生活的电视片《漫长的历程》解说词的结束语所说的:“这些中国人已经成了古巴人民的一部分。”
  纪功碑铭刻着古巴人民对在独立战争中牺牲的华人的无尽思念,讴歌了华人在古巴独立战争中的高大形象和丰功伟绩。它仿佛在告诉所有的来访者:中古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中古人民的友谊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附图片)
  图为哈瓦那利内亚大街街心公园上耸立的“旅古华人协助古巴独立纪功碑”。
  本报记者李仁臣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爱沙尼亚总理会见吴仪
  据新华社塔林3月1日电 (记者张金海)爱沙尼亚总理西曼1日会见了正在这里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吴仪,双方就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充分地交换了意见,并达成了广泛的共识。
  吴仪表示,中国重视同爱沙尼亚的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爱沙尼亚总统访华时同江主席签署了联合声明,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政府一贯支持爱沙尼亚为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所作的努力,对爱沙尼亚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赞赏,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巩固中爱关系。
  西曼说,爱中两国元首签署的联合声明规定了两国关系发展的基本原则,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两国在主权、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互相支持。西曼重申,爱沙尼亚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不变。
  据新华社塔林3月1日电 (记者张金海)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吴仪1日与爱经济部长莱曼和运输通讯部长瓦罗等就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会谈。会谈前,中国民航总局副局长鲍培德和瓦罗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爱民用航空运输协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我代表任本月安理会主席
  表示将公正处理各方面问题
  新华社联合国3月1日电 (记者丁宝忠)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1日在此间对新闻界表示,他在担任本月联合国安理会主席期间,将严格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公正处理各方面的问题。
  秦华孙说,他将坚持原则,主持正义。3月份安理会日程上非洲问题较多,他呼吁国际社会对非洲给予与其他地区一样的关注,使非洲不断走向和平与稳定。秦华孙说,他将增加安理会的透明度和提高安理会的工作效率,及时向联大主席通报情况,加强安理会同联合国其他机构的联系。他还表示,将推动安理会积极寻求地区冲突的和平解决,包括促进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和平解决边界争端等。
  秦华孙强调指出,安理会应在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指导下,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安理会的权威应当得到加强,任何国家不应借用安理会名义,以人道主义等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动辄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制裁或强化已有的制裁。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札记

  玩不赢的游戏
  马世琨 张勇
  据路透社报道,在过去两个月里,美英轰炸伊拉克“禁飞区”差不多有100次了。不知美英对此作何总结,但局外人看来,这是一场玩不赢的游戏。
  对这种轰炸,伊拉克方面说,它从来不承认“禁飞区”,认为美英飞机侵犯其领空,诅咒它们为“黑乌鸦”。美英方面说,“禁飞区”是为了保护伊拉克库尔德人和什叶派穆斯林,只要飞机受到“挑衅”,就照打不误,这种“挑衅”包括地面雷达跟踪。过去两个月,伴随着导弹的轰炸声,双方一直在重复上述说辞。
  事实上,轰炸呈升级之势,攻击目标由高射炮和导弹基地等军事目标,扩大到无线电转播和通信中心等民用设施。最近两天,炸弹还落到了民房和石油管道上。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已经给飞行员下达命令,让他们选择轰炸目标可以有更大的灵活性。有了这些规定,在蓝天上撒惯了野的年轻飞行员,投弹时不知会玩出什么花样,很难说炸弹会落在哪里。
  炸弹不长眼,倒霉的是伊拉克老百姓。死、伤、房屋被毁,事关切身利害就不必说了;油管被炸,石油输不出去,换不来粮食和药品,就更要挨饿、受罪。美国方面已经放风,“萨达姆开始囤积粮食,不发给老百姓”,这显然是想把伊拉克群众的怨恨引向萨达姆。这个计谋能否得逞且不说,但对缺粮少药的伊拉克人来说,明摆着不是好消息。
  从一开始,美国就不断散布“轰炸有效”的乐观论调。表面上,美国随意轰炸,伊拉克被动挨打;实际上,像历次海湾危机一样,还是美国被伊拉克牵着鼻子走,是“猫鼠游戏”的继续。海湾战争以后,美英就一直在“禁飞区”巡逻,只是迫于形势,伊拉克一直忍着,不敢做出反应。这次轰炸正是发端于伊拉克对美英飞机进行雷达跟踪,也就是说,是伊拉克主动“挑衅”,找着挨炸。让美国背上包袱,在国际上陷于被动,大概是伊拉克的动机。
  事实一再表明,美国对伊政策实际上是没有政策,完全陷入了死胡同。它借口武器核查受阻而发动“沙漠之狐”,结果得不偿失。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因此进不了伊拉克,巴格达的武器发展计划失去了国际监督,联合国的有关决议得不到执行。现在美国对武器核查已不吭一声,而把同伊拉克的角力从地面移到空中。舆论早就指出,轰炸毫无用处,动不了萨达姆一根毫毛,只能使美国从被动走向更加被动,本想挽回面子结果更丢面子。一个强大的美国制不服一个弱小的伊拉克,使人们更加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用武力和对抗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是根本行不通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其顿联预部队准备撤离
  据新华社地拉那3月1日电 斯科普里消息:联合国驻马其顿预防性部署部队(联预部队)1日起停止一切行动,准备撤离。这是联预部队的一位发言人1日在向外国记者介绍情况时透露的。他说,当天联预部队没有进行例行的巡逻和其他行动,士兵正在等待各自国家的命令。其中一些人准备回国,另一些则可能参加北约计划部署在科索沃的维和部队。
  据悉,联预部队的整个撤离行动可能要持续两个月。联预部队将拆除设在马各地的约15个观察哨设备,连同装甲巡逻车等一起撤出。
  1992年3月,联合国通过743号决议,决定向马其顿派驻维和部队,以防止前南地区战火在巴尔干地区蔓延。此后,该部队的任期几度延长。目前,联预部队共有1050人,主要由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士兵组成,其任期到今年2月28日结束。2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表决时没有通过再次延长驻马其顿联预部队任期的议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机再袭伊拉克
  伊恢复公民军训
  综合本报华盛顿、阿布扎比电 记者马世琨、张勇、林皎明报道:美国防部长科恩1日在华盛顿说,美国飞机1日再次袭击伊拉克北部“禁飞区”的无线电转播站、通信设施和防空高射炮等目标。这次行动是去年12月“沙漠之狐”行动以来美国对伊规模最大的空袭,造成1人死亡,9人受伤。
  据悉,美国战斗机是从土耳其空军基地起飞的,受到摩苏尔附近的地面雷达跟踪,随后便对这一地区的目标投掷了30余枚激光制导炸弹。自去年12月底以来,美英飞机已对伊拉克实施了约100次空中打击。
  据伊拉克方面说,这次袭击对伊拉克石油运输管道的控制系统和一个居民区造成了破坏。
  据新华社巴格达3月2日电 (记者顾正龙)执政的伊拉克复兴党一名高级官员日前说,鉴于伊拉克目前面临日益严重的军事威胁,萨达姆总统发布命令,自本月6日起,恢复对伊公民的大规模军训,以抗击任何可能的外来入侵,保卫国家安全。
  今天出版的复兴党机关报《革命报》援引这位官员的话说,军训的对象包括复兴党全体党员和所有的志愿者,每轮军训为期一个月,军训将持续一年。该官员没有说明参加军训者的年龄规定。
  据新华社巴格达3月2日电 (记者刘加文)伊拉克石油部官员1日晚说,伊将修复日前被美英战斗机炸毁的位于伊北部的伊拉克—土耳其输油管道,但由于缺少有关设备和零配件,完成整个修复工作尚需时日。


第6版(国际)
专栏:

  三月一日,两名伊拉克石油工人在清理位于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六号泵站的废墟。二月二十八日,美国和英国战斗机炸断了位于伊北部的伊拉克—土耳其输油管。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洲四国首脑举行会议
  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和刚果(金)总统卡比拉一日下午在金沙萨举行小型首脑会议,商讨刚果(金)局势。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继续支持卡比拉合法政府,并将不惜一切代价结束这场影响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战争。


第6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观察团撤离安哥拉
  在罗安达夏日强烈阳光的照耀下,联合国的旗帜一日缓缓地从该组织观察团的驻地上空落下,联合国在安哥拉的维持和平行动正式宣告结束。在简短撤离仪式上,联合国驻安哥拉特使迪亚洛说,这是一次未能赢得最终和平的撤退,为此他感到“十分悲哀”。(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称一年内能从黎撤军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3月2日电 (记者戴巍)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2日在此间表示,以能够在一年内找到一个解决办法,将军队撤出黎巴嫩南部。
  但内塔尼亚胡没有为撤军提出一个明确期限,也没有阐述解决以黎冲突的具体方案。
  内塔尼亚胡这一表态是针对以色列反对党领袖巴拉克的有关谈话作出的。巴拉克1日晚在以电视台发表谈话说,如果他在今年5月举行的以色列大选中获胜,他保证在一年内妥善解决以黎矛盾,将以军撤出黎巴嫩南部。
  以色列于1985年在黎南部设立了“安全区”,以防止黎巴嫩游击队对以北部边境的袭击。最近一周内,共有7名以色列人,其中包括1名将军,在黎南部被真主党武装打死。在大选即将到来之际,以各党派领导人都希望在这一问题上获得更多选民的支持。
  但以黎在撤军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以政府一直坚持,只有在黎政府对以北部安全作出承诺的条件下,以军才会撤出黎南部。而黎政府认为,根据联合国有关协议,以色列应无条件从黎巴嫩撤出。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尼日利亚
  奥巴桑乔重新出山
  本报驻科特迪瓦记者 杨贵兰
  尼日利亚全国独立选举委员会2月28日宣布,尼人民民主党领导人奥巴桑乔在全国大选中当选为尼日利亚第四共和国总统已成定局,并将于5月29日接替现任国家元首阿布巴卡尔。尼日利亚连续16年的军人统治行将结束。
  奥巴桑乔是尼日利亚前国家元首,1979年主动退出政坛,将权力交给民选政府,20年后的今天又在总统大选中获胜,引起世人关注。
  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自1960年独立以来,政局持续动荡,经济形势困难。特别是近年来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物产丰富的国家成了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奥巴桑乔重新当选为总统,正是尼日利亚民众要求还政于民、结束军人政治、促进国家稳定和发展的结果。
  前国家元首阿巴查将军于去年6月8日突然病逝,阿布巴卡尔将军于6月9日担任国家元首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和解、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释放包括被阿巴查投入监狱的奥巴桑乔等在内的大批政治犯;开放党禁,致使人民民主党、全体人民党和民主联盟党得以在选举中进行角逐;他本人一再表示不参加总统竞选并于今年5月29日还政于民;在这次总统选举中,他因晚到5分钟而未能进行选民注册从而失去投票资格;出访南非以及英美法等国,促使英联邦、欧盟、英美法3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在恢复尼日利亚英联邦资格、提供贷款援助、减免和重新安排债务、解除封锁等方面均有所松动。但各方仍在观望,尤其是总统大选后军政府今年5月29日能否如期还政于民。
  另外,在不久前举行的市政选举、州长选举和议会选举中,奥巴桑乔的人民民主党都取得了压倒多数的胜利。这就为尼日利亚顺利举行全国选举、奥巴桑乔获胜创造了有利条件。
  尼日利亚有250多个部族,北部的豪萨—富拉尼族、西部的约鲁巴族和东部的伊博族是全国三大部族,他们在国家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均拥有雄厚的实力,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尼日利亚独立后发生的数次军事政变,均与民族矛盾激化有关。后来形成传统做法,国家元首由北方人和南方人轮流担任。但长期以来,出身北方的将军们一直掌握着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因此,在这次总统大选中,民众渴望选举南方人来当下届总统。
  奥巴桑乔出生于约鲁巴族,自奥巴桑乔于1979年辞去总统职务以后的20年间,再没有一位约鲁巴人当过总统。
  奥巴桑乔在民众中声望较好,他于1979年将政权交给了民选总统沙加里,这在尼日利亚历史上是第一次,被称之为“非洲的贤者”。他还是尼日利亚10位德高望重者之一。他与掌权的北方将军们关系融洽,北方军人对他掌握国家大权放心。奥巴桑乔在约鲁巴族中有坚实基础,在伊博族中颇有影响,加上得到北方豪萨—富拉尼族的支持,这是他在此次选举中获胜的重要原因。
  奥巴桑乔当选总统既为尼日利亚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但也面临诸多棘手问题,如继续调和北方豪萨—富拉尼族和南方约鲁巴族以及东部伊博族之间、北方伊斯兰教徒与南方基督教徒之间的矛盾,继续维持与北方军人的良好关系,打破国际孤立而获得外国、特别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援助,惩治腐败,重振国家经济等等。
  总之,尼日利亚大选后是安定还是动乱?是振兴还是式微?5月29日军政府是否能够兑现还政于民的承诺?这些都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报阿比让3月1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