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确保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对策选择
  陈劲松
  ●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由受资源约束型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农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程度越来越强●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投入,重点是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中小企业●落实农村政策,重点是粮食购销政策、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和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重点是农业结构、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乡镇企业布局
  正确估计农村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
  当前中国农村经济运行中出现农产品销售不畅、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回落、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等问题,并不表明中国的农业政策出现了失误,自然灾害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不是主要因素,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生了阶段性变化。经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关联度越来越强。这种关联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农村消费水平不高,直接制约了城市工业的发展。目前,十几种新兴耐用消费品的综合普及率在城镇为60%,在农村只有10%,应当说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另一方面,这些耐用消费品的生产能力却过剩一半。造成这种不协调的原因除农民收入水平低外,还有农村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差等。据测算,目前农村消费水平与城市相差15年。如果把中国农民的消费水平提高到目前城镇人口的水平,那么中国的经济总量可以增长2—3倍。
  所以,为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必须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考虑问题,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将经济增长转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对策建议
  一、关于增加农业投入。①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中国农业抗灾能力弱、科技贡献率低,应继续加强这方面的投资。应按照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的原则,国家重点项目主要由中央预算和政策性银行筹集资金,地方项目由地方筹集资金。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财政资金、信贷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资金、外资相结合。②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仅可以改善农民的消费环境,也可以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1998年国家投资改造农村电网,并决定改革农村供电管理体制,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据匡算,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后,农村电价会大幅降低,仅农村照明用电就可减轻农民负担180亿元。这项工作各地应抓紧进行。③乡镇企业普遍规模较小,长期以来缺乏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而直接融资则面临巨大的困难。政府应重视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1998年,中国四大专业银行成立了中小企业信贷部,但最终解决这个问题要靠发展地方性的中小银行,短期内则可采取利用现有银行体系,下放贷款审批权的办法。
  二、关于落实农村政策。①实践证明,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是正确的,对稳定农民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农民的收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不折不扣地继续执行这项政策,从而稳定粮食生产,保证市场供应,稳定农民收入。②执行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的政策,首先不能走样,其次要抓紧制定保障农民土地承包关系的有关法律;再次要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如农地股份合作制。③要减轻农民负担,尤其是合同外负担,一是要执行“合理负担坚持定项限额,保持相对稳定,一定三年不变”的政策;二是采取有力措施,纠正变相增加农民负担的种种错误做法;三是加快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和农民承担费用及劳务的立法工作;四是加快乡镇政府的机构改革。
  三、关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①调整农业结构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依靠科技进步。针对当前市场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1999年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提高质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粮食方面要抓紧淘汰不适销对路品种,重点抓好优质大米、专用小麦和优质蛋白玉米;经济作物方面要发挥区域优势,积极发展名特优新产品。畜牧业结构调整要重点抓好三元杂交猪和牛羊品种改良。政府的工作重点应放在信息引导、科技推动和政策支持等方面。②结构问题是制约乡镇企业效益提高的深层次原因。乡镇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一是要将部分乡镇企业融入大工业发展体系中,着力提高其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二是将乡镇企业的发展同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发挥农村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和运销业等;三是积极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农村第三产业,改变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状况。③调整乡镇企业布局要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可以节省土地,节省投资,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小城镇能提高入城定居的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转换其消费模式,从而有助于启动市场。在发展小城镇中,一是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保护环境;二是政府要增加对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投资,吸引各投资主体参与开发;三是要改革小城镇的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四是要探索农民转变身份后原有耕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式。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一九九八年是“为了农村消费者”年,农村消费者的权益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然而,现状仍不容乐观———
  保护农村消费者:任重道远
  樊晓国
  假冒伪劣农资依然猖獗
  云南大姚县47岁的农妇谢宋存的一只手掌,被劣质饲料切碎机无情地夺去,这起事件被媒体评入“全国侵害消费者权益十大事件”,其实,谢宋存只是无数受害者当中的一个。中消协的统计数字显示:1998年,农资类商品投诉在各类商品投诉中增幅最高,达到30.1%,尤其在投诉总量及各大类商品中假冒商品投诉下降的时候,农资类的假冒商品却比上年增加24.6%。
  据统计,坑害农村消费者最严重的是伪劣农药、化肥、种子以及劣质机械,这类产品往往使农村消费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难以为继。而媒体上频频曝光的劣质切碎机、喷雾器等不合格产品严重伤害农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更令人触目惊心。
  农民维权步履维艰
  国家工商局、中消协等部门的调查表明,目前农村消费者维权的艰难主要表现为:
  投诉难。由于农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多数农村消费者受到损害之后,往往苦于路途遥远,耽误农时而一忍了之。
  起诉难。黑龙江省林甸县大树林村农民奚国寺1996年10月起诉哈尔滨某种子商店销售劣质大葱种子造成其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他18次赴哈尔滨,往返各种费用1万余元,负债4万余元,官司至今仍无结果。
  取证难。在解决纠纷的过程中,科学的检验结果往往是最关键的证据。可是现在各类商品检验机构都设在城市,高额的路费和检验费常常使受侵害者望而却步。
  索赔难。农民往往是费尽周折打赢了官司,讨回了公道,索赔却难上加难。
  农村消费者维权难的原因,除了农民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9亿农民的消费权益还没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有效保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配套政策、措施和办法尚未制定,有效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之路还很漫长。
  谁来撑起有力的保护伞
  在艰难的维权之路上,农村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逐渐觉醒,他们从不懂法到依法护权,从单枪匹马到集体行动,从被动投诉到主动加盟消协组织,这无疑是一种进步。然而,现实是种种投诉纠纷仍难以解决,经济赔偿仍难以兑现。苦不堪言的农民期盼投诉受理渠道畅通,“3·15”尽快下乡;期盼政府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堵住农村市场管理的漏洞;更期盼执法公正,急切地盼望法律为他们保驾护航。
  令人欣喜的是,农村消费者的愿望已经得到了回应:国家工商局开展了“红盾打假护农”行动,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清查农资生产、销售主体,对无照、无证经营者坚决予以取缔;二是严厉打击农资违法经营活动,重点打击制售假种子、假化肥、假农药等违法活动;三是规范农资市场生产销售活动,并逐级建立目标责任制,郑重承诺1999年不发生恶性坑农事件。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小城镇建设

  盐都的聚合效应
  颜中一
  建县城 加大城市辐射力
  当你走近盐都解放南路与盐宁公路交汇处,幢幢风貌各异的现代化大楼已映入眼帘,条条水泥大道上汽车鸣叫声也传进耳膜,这就是正在热火朝天开发建设中的盐都县城。
  1996年夏,国务院批准江苏盐城市原郊区撤区建立盐都县后,县委、县政府把县城地址定在距市中心4公里外的潘黄镇娱乐、宝才等5个村10平方公里的位置上。
  县委书记朱红春认为:这不仅仅是盐都县行政机关的大转移,而是给盐都现有工业和20多个乡镇开辟了一片全面发展的新天地。这高科技经济区域及现代的城市功能,既和市区呈犄角之势,又将和整个市区城市的都市建设融为一体,加大盐城这个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
  县城开工建设以来,已拆迁农户224户,填河土方15万立方米,计调整土地3680亩,为进区单位和县城总体基础设施征地1800亩,调整生产承包合同2695份,使县城起步区3平方公里实现了“五通一平”。六大功能区内的行政一块正在搬迁,商贸区、住宅区、文化教育区、公建区全面启动。已建在建项目建筑面积22.6万平方米。
  县城新区管委会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新县城一年起步建设,四年基本建成,把一个初步繁荣的新县城带入21世纪”的目标,采取“项目牵引,滚动发展”等举措。浙江客商潘先生1995年春就有意投资创办大型装饰城,先后考察了苏北的4个中等城市,均未能如愿,来盐都县城经过4次洽谈,终于决定把“宝”押在盐都。如今,他在县城内办的装饰城红红火火。盐都县努力营造了宽松氛围,使众多投资者踊跃入“户”。目前,千万元项目已落户32家。
  小城镇 拉动经济活力源
  “小城镇是‘乡头城尾’”,“小城镇建设是拉动经济的活力源”。这已成为盐都县委、县政府的共识。因此,他们大力度、全方位推进集镇建设,把“工业腾飞工程”与“集镇塑形工程”摆到同等位置。
  历史悠久的古镇龙冈,无论是工业总量,还是利税绝对值均在全市居于显著位置,但镇容镇貌却不尽如人意。1996年夏,镇党委、镇政府决心加大老镇区改造与新镇区建设力度,去年一年拆迁面积11692万平方米,新建面积76284万平方米,用于集镇桥梁、道路、配套设施、绿化建设等投入6500万元,使古镇换新貌。
  素有“风流古镇”之称的秦南镇,去年先后投入1100万元,使镇区形成“四纵四横,四环对称”的交通框架。去年7月23日,县长戴元湖和副县长陈湘南及县人大、县政协分管领导,带领县计经委、建设局、国土局等17个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在秦南镇现场办公,当场解决了有关集镇建设的17个问题。
  加大集镇建设力度,使大冈镇集镇规模由原来的0.8平方公里扩大到2平方公里,集镇人口也由5000多人增加到1.8万人。该镇新开发的卧龙住宅小区占地5.35公顷,建成住宅楼4万平方米,门面房0.9万平方米,直接效益表现为:建筑业的建安营业税150万元,个体工商税户400个,年个体工商税20万元以上;开发利润600万元,年摊位费30万元;农电部门的电力增容费70万元;供水部门的自来水入户费20万元;邮电部门的电话初装费65万元……
  中心村 跃出亮丽风景线
  以疏浚打捞、基础工程、建筑安装等“三产”为主的马沟乡仰徐村,虽然只有315户,但集体拥有固定资产却有3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0多元。然而,村党总支书记徐迎春并未笑逐颜开,沿河、沿路散乱的农民住宅,陈旧、落后的生活方式,使他忧从中来。县委书记朱红春出谋划策:及早规划,先行一步,建中心村。
  为了吸引村民进小区,仰徐村不仅为建房农户统一办理建房执照、用地许可证,帮助监督建筑质量,承担基础设施费用,还制定了进区建房每户补贴1万—2.5万元的优惠政策。全县又相继涌现出马沈、龙西等一大批别墅、公寓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求购地膜覆盖机
  编辑同志:
  近年来,我们河南省内乡县师岗镇不断探索朝天椒的科学种植,总结推广了朝天椒的地膜覆盖技术。但我们是手工覆盖,不仅操作费工,而且稍盖不好,就会影响产量。我们听说有地膜覆盖机,覆盖省工省时,效果很好。但我们跑遍了我县乃至南阳市的农机市场,始终没找到这种机器。
  今年的春耕生产已经开始,我们恳请贵报急农民所急,帮助联系地膜覆盖机,以圆我们的科技梦。
  河南内乡县 苗国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以名牌战略促农业发展
  中共山东日照市委书记焉荣竹
  近年来,随着农业投入的持续增长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农产品生产的全面增加,使国内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供给从长期、全面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需求则日益转向多样化、优质化;部分农产品市场疲软、销路不畅、价格下降。这些现象表明,我国农产品全面短缺的时代已经结束,必须尽快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大力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由注重抓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转变,由注重抓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注重抓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转变,由注重行政命令向更多地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转变。联系我市实际,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应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目标,强化措施,全面实施名牌战略,生产出更多质量优、价格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使广大农民从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获取相对较高的回报。
  二是在推进农业科技革命上下功夫。据世界粮农组织预测,未来20年要满足世界人口对粮食的需求,每年增长1.8%的产量中,其中1.5%要靠科技的投入来实现。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不断扩大,科技因素在增加产量、提高质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以实施“种子工程”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要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有重点地发展优质果品、瓜菜、茶叶、桑蚕、畜牧、水产六大主导产业。
  四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上下功夫。按照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的思路,加强农产品的基地建设,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宗农产品集中产地,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和多乡一业的格局,发挥规模优势。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加强名优产品培育,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扩散效应,使它们成为带领千家万户共闯国内外市场的“龙头”。
  五是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下功夫。要围绕茶叶、蔬菜、果品、水产、畜牧等优势产业,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由初级农产品生产向精、深加工转变,尤其要重点培育一批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集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农科教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集团。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明白墙”与“放心账”
  俞永朝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村务公开的重点是财务公开。”“明白墙”与“放心账”正是村级财务公开中,农民群众最为关心的两个“要件”。搞村务公开,实行民主监督,不能做表面文章。“明白墙”之所以“明白”,并非形式本身所能决定的,需要有“放心账”这一实质性内容来体现,来支撑。
  建好一本名副其实的“放心账”,需要干部自律和群众监督“双管齐下”。首先是建立村干部自律机制。外部要有刚性约束,例如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财务审批程序等等。自身要有严格要求,严格遵守财务纪律。其次,建立村级民主监督机制。基础工作是从村民代表中产生民主监督员,真正让他们有职有权,能实施有效监督。关键是过程介入,特别是重大经济活动,民主监督员要随机审核,随机监督,及时解决问题,不能因为监督的脱节而造成不良后果。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春耕春播科技热
  山东省兖州市小孟乡农业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在春天刚刚到来之际,带着优良玉米、蔬菜种子、农肥和技术资料走村庄、赶集市,为农民春耕春播进行现场技术讲解和咨询服务,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谷继奎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泰山区建设旅游农业园区
  本报讯 地处泰山脚下的山东泰安市泰山区,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把发展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投资1.3亿元,沿泰山东麓,规划建设了总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旅游观光农业园区,既开发了旅游资源,又带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
  为把旅游观光园区内的大小景点连成一片,这个区投资600万元,打通了60公里的环山旅游交通干线。还建起了1万多亩的花卉基地、大规模的赤鳞鱼繁殖基地和集游乐、垂钓、休闲为一体的娱乐餐饮服务中心,初步搭起了旅游观光农业园区的框架。(何麦之 展新维)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西峡大力开发特色农业
  本报讯 河南省西峡县发展特色农业汇报座谈会日前在京举行。
  西峡县地处山区,是本省第一林业资源大县、区域第二大县,也是财政穷县和省级贫困县。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力增强。为此,该县确立了“菌、林、牧、矿”四大支柱产业,突出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和以猕猴桃为主的林果两大主导产业,走“特色+名牌+规模+加工”的路子,靠名牌开拓市场,靠市场拉动规模,靠加工提高效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新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华蓥3600亩土地退耕还林
  本报讯 四川华蓥市狠抓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工作,去年入冬以来,该市又清理并退耕还林3600余亩,成片栽植了经济林和用材防护林。1998年华蓥市天池湖发生300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后,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贯彻落实中央、省政府退耕还林工作会议精神,在秋末掀起了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兴林治水的热潮。截至1998年12月28日,该市新退耕还林土地达3680余亩。今年初以来,在去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的基础上,又新增了5000多亩林地。
  (杨天军 邱海鹰 安礼圣)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湖北省蕲春县年初完成47.1公里长江干支堤的整险加固任务后,全县26个乡镇场又各自展开了修复境内水毁工程的大会战。图为刘河镇的干部群众正在疏通被泥沙阻塞的蕲河。张友爱 董全利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