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共和国之庆征文

  历史刻在丰碑上的光芒
  刘虔
  人,是在历史的舞台上走着自己的人生之路的,被历史塑造,也塑造历史。那些成功者的人生,犹如一束束摇曳于风中的绚丽的花朵,既为生命所浇灌,也为时代所养育,无不以他们各自独特的风采,在时间的峰巅上昭示着文明的进程…… ——题记
  故事从这里开始
  所有的故事都连结着历史;所有的历史都浸润着故事里的人生感悟,浸润着漫漫的求索与悲欢、成功与失落,还有滚热的赤血、辛劳的汗水和流动在目光里的坚韧的意志……
  因此,书写人生的故事也书写着历史。
  我们这里的故事,是从一张小小的纪念卡开始的。
  两年前的早春二月。这一天,喜事连连的澳门南粤大酒店又迎来了一桩喜事。金碧辉煌的会堂里笑语喧阗。由香港国际钱币贺卡有限公司总裁臧联宝先生创意设计的《’97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卡》因其题旨重大、构图宏阔、制作精美而荣获“国际爱迪生最高金奖”和“对人类贡献金奖”。颁奖典礼就在这里举行。这是人生欢快的聚会。当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先生在有关政府官员和社会名流的陪同下,将获奖证书颁给臧联宝先生的时候,与会者掌声响起,如海涛奔涌,不仅表达着人们对获奖者的赞许,同时也是对离散百年的祖国的一方热土即将回归的欢呼。这是历史的声音在回响。不久,此卡的1840号、1997号、9788号、3088号,分别由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和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永久收藏。在那样的时刻,人们也一定会再一次听到历史回荡的声音……
  我们的故事,就这样不经意间走进了香港回归的历史。
  纪念卡上的赞歌
  应该为《’97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卡》写一首赞美诗。这个被誉为“中华第一卡”的历史之作,虽然只浓缩了世间的一瞬,却记录了一个民族和城市的百年风云。天安门巍峨屹立,紫荆花含笑怒放,万里长城蜿蜒于寥廓的背景之上,香港城廓突现在清晰的画面之前,由此构筑着古老中华文明的空间与时间。用心聆听,分明听得见那里有漫长而热烈的期待,有不可磨灭的抗争和永恒的尊严,还有回归家园的温馨。而色彩也是丰沛的。那以鹅黄、浅绿、淡紫、微红渲染的底色,更透着光辉的艳丽和清新的浓郁,给人以明快的欢悦,最先映入人的眼帘,并且占据了整个画面,既抚慰着昔日的伤痛,又有今天的希望和明天的祝福充满,仿佛在说:“这是祖国的盛大喜事呀!”流畅的线条,高贵的彩景,清雅的感觉和庄严的情绪,都在一种世纪性的回眸与前瞻里熔造并注释着钤印在纪念卡上的那首昭示世人的主题词:
  香港回归神州添彩一国两制史册增辉
  赶路人的悲与欢
  臧联宝的“香港回归纪念卡”何尝不也是一朵闪烁着历史辉光的心花呢?更恰切一点说,这是他在改革开放的岁月里迸发出的理想之光智慧之火,是严峻的生活在当今的年代馈赠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他曾经多么渴望生活能有这样丰厚的馈赠呵。如今有了。礼重而意更重,正静静地向世人说着生命的解放与美丽……
  这是怎样的幸运呢!
  小小纪念卡的背后,延伸的正是一条在时代的变迁中蜿蜒盘旋的长长的人生之路。
  他从小就是一个赶路的人。路从故乡始。江苏宜兴张渚镇的竹藏村,就是他人生之路的起点。如村名所示,这是一个“藏在竹林里的山村”,翠竹如云,溪水潺潺,景色秀美宜人。许是地灵人也灵,山水能养性,臧联宝从小就颇得“修竹万竿欲拿云”的心气,渴望上进,渴望成功。从故乡起步,回首来路,他的每一段人生之旅几乎都是在这种“渴望”的旋律中走过的。贫寒的家庭不曾给他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习,也为节省几个钱的路费,他经常步行数十里山路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他珍惜生命,上学的路上总是用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的办法来填充奔波的时光。这种磨炼,为他日后事业的成功作了有益的文学的铺垫。高中毕业时,正遇上全国“学习董加耕,上山下乡干革命”。那时,革命是他心中最神圣的旗帜。革命在前,岂能退缩?于是,他以名列全班前茅的优秀成绩放弃了高考,是唯一主动要求回家务农的一个。在农村,这位被当地群众誉为“小笔杆子”的年轻人什么农活都干过,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收冬藏,抓粪施肥,样样都行。想起那个岁月,他对留学英国的儿子说:“人的一生,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吃点苦也好,可以真实全面地品尝生活。”可叹“文革”十年,不堪回首。那时候,在“革命”的名义下,多少国人被人革命,又革别人,宝贵的生命、才华、智慧和理想几乎被空耗殆尽。这位视革命为旗帜的人当然也不落后,先是革别人的命,后来在“革命深入”的时候,自己竟也被“深入”到了暗无天日的“牛棚”里,整天被“专政”、“砸烂”的吼声轮番轰炸,深陷泥潭而难保自身,着着实实地被惨苦的现实吓出了一身冷汗。那时,他所拥有的,除了惊惧,还有叹息,唯一向往的“天堂”就是“逍遥”。“文革”过去,一场黑色的恶梦终于醒了。阳光来了。春天到了。告别那些虚幻编织的迷惘,告别已经枯萎的信条,时代的温馨与宽容给所有饱受惊恐身心疲惫的善良的人们重新改变自己命运的勇气。这时,一个更强大的声音震撼着神州大地:“起来,为了祖国的富强和自己的幸福去奋争!”臧联宝听到这呼唤。他那被暴虐无端钳制着的“渴望上进和成功”的秉性又一次被激活。与过去的景况不同,他此时的“渴望”已是一种真实的梦想,正在被春天的阳光和湿漉漉的泥土呼唤着……
  种子已走向田野!
  臧联宝将果敢迈出真正属于自己的一步!
  打开时间的大门
  时间是一座宫殿,只向手握金钥匙的人们敞开成功的大门。
  由于机遇,由于选择,1987年的臧联宝已由农村而矿山而城市,成了某工厂营销科科长。在担任管理者的角色的同时,他又是一个慈悲为怀的人。每逢看见沿街乞讨的老幼妇孺特别是残疾儿,他的心总有一种被揪疼的感觉。搞医务工作的妻子丁汝玲也经常同他说起医院出生的婴儿因有缺陷而被遗弃,或令年轻夫妻苦恼尴尬的故事。后来,他从资料上得知,我国每年出生的有缺陷的婴儿竟达三十五万之众,将近占去出生人口的百分之二。这一切,使他大为震惊。良知与智慧使他把目光盯在了这个关乎民族素质问题的解决上。他认定,国人生育上的许多悲剧,都是因为缺乏优生优育知识造成的。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从普及优生优育知识入手,先后设计了《出生保健卡》和《婚姻保健卡》。双卡以最简明的文字囊括了优生优育的办法,实用方便,美观价廉,因而一发行便受到社会的欢迎,且多次获奖。国家领导人也热情题词,赞许这是“小卡服务大国策”。有关省市也已在推广。为了全力办好这件事,他白手起家,借债筹款,搞起了一个专营保健卡的小工厂。当初的拮据,可想而知。为了事业,一家三口节衣缩食。因为适应社会的需要,一年之内,工厂就赢利了。佛家常说“善因福果终有时”。面对自己的成功,颇有济世之风的臧联宝也一定会有切肤之感的吧!当有人问起这句佛门箴言时,臧联宝只是微微一笑,说了两个字:“我信!”
  时间,又一次敞开金色的宫殿……
  1992年,已经成长起来的臧联宝的事业又敲开了香港的大门,为的是要让国际市场也能听见他手中的钱币发出丁当好听的声音。他在这里注册了自己的公司。他的感觉很好,心情很好,因为香港回归在即,澳门也要回归。那个从1987年他的事业刚开张就获得极大光彩的思想———小卡服务大国策,此时已变得更加鲜明也更加坚实。他要用小卡为历史写出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两首光耀祖先启迪后人的诗,于是便有了《’97香港回归祖国纪念卡》。现在,经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批准使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标准图案”的《’99澳门回归祖国纪念卡》也已问世,那精美的设计、宏阔的构思,同样令人叹为观止。上面的主题词是这样的:
  澳门回归并蒂花开一国两制再树丰碑
  在“澳门回归纪念卡”问世之后,盘旋在臧联宝心中的是要为祖国统一台湾设计一张纪念卡。这是一件令他更为激动的事情。悠悠世事,统一为大。祖国的最终统一一定要实现。那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刻。臧联宝已经准备好,把供不应求的香港的和澳门的纪念卡各预留了一万套,等祖国大统一时再与台湾纪念卡配套,组成三卡同号,以此奉献给中华各民族的伟大母亲——祖国中华!
  光芒辉耀着丰碑
  我是在兔年伊始的一个日子里走近臧联宝的。
  微风吹过树梢,长空已有雀鸟的细语低吟。北京的城市风景虽然远没有褪尽冬天独有的那种灰蒙蒙的肃杀,但渐行渐近的春天的脚步声却已切切实实地让人感到大地即将勃发的绿茸茸的生机……
  这是人们最多期待的时刻。
  我也一样。
  不过,一当我叩门、握手、入座、交谈,完成同臧联宝相约已久的采访的时候,这期待也就成了实实在在的体验,我问他:
  “回顾走过的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感谢邓小平理论,感谢改革开放!”
  这质朴的回答没有任何粉饰,真切如同支撑这座城市的任何一个角落里的土地。
  是的,改革开放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呵。
  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华民族振兴的新时代,不仅重塑了整个中国,而且是几代人成长的摇篮。这是历史镌刻在自己丰碑上的光芒。因有改革开放,使得我们的生命“在独创中进入意义和价值”;而生命也只有在独创中才能进入意义和价值。置身于我们的时代,请尽情地释放自己生命独创的能量吧。那样,生命就一定会更加美丽起来。我们的事业所建立的历史的丰碑,也一定会因为我们的美丽而不断增添着璀璨的光辉。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共和国之庆》征文启事
  我们已经站到了世纪之交的门槛上。
  世纪的回顾与前瞻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全部激情。
  而体验共和国走过的五十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的辉煌,则是这一过程中最为动人也最为真切的部分。置身于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变革风云激荡的现实之中,我们人人都有着如同鱼水一般相亲相依的切肤之感。我们的哀乐喜怒,我们的悲欢离合,我们的毁弃与建设、失误与成功、灾祸与胜利、希冀与获取……这一切都融汇进了共和国五十年奋斗与拼搏的岁月里。昨夜星辰昨夜风,都在我们的忆念中。积弱受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站起来的祖国终于走上了富强繁荣之路,这就是我们的历程。为了展示中华民族的振兴之志,讴歌我们从事的伟大事业,我们将在三月至九月期间,举办以《共和国之庆》为题的征文活动,辟出专栏,刊发来自火热生活、抒发殷殷情怀、描绘发展变化的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作品,竭诚欢迎广大作者积极参与,将自己的深切体验和见闻形诸文字,力求精短,寄给我们。征文结束后将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奖励。我们相信,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支持下,此次征文活动会成为一个祖国颂、社会主义颂、改革开放颂的盛举,为共和国五十年华诞献上我们的祝福!
  征文请寄:北京金台西路二号人民日报文艺部《共和国之庆》征文组(邮政编码:一○○七三三)。
  人民日报文艺部
  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秋阳亦如酒醉人
  周涛
  从二团的防区三个泉边防连到一团的三岔口边防连之间,有个地方,叫旱水泉。这地方距三个泉有一百零三公里,距三岔口有五十多公里,戈壁大野之间孤零零地现出一幢房子,平时铁门紧锁,不住一人,但又毫无荒芜破败的颓象。原来这房子有个特殊的用途,是专门用来搞两团之间的交接仪式的。两团有交接任务时,约好时间,准时到位,各带果品酒肴、咸菜野味若干,在此交接行礼如仪。两团之间,既要礼仪周到、庄重如邻国,又要酒酣耳热如兄弟。此中场面极有意趣,据说这一套多年形成的边防军风俗为新疆边防所独有,还说兰州军区政委温宗仁将军在此处被两团交接时,感到非常新鲜,很受感染。1998年10月25日下午,我们“边防三人行”写作组也有幸在这里被“交接”了一次,亲历了这番场景。
  那天下午告别三个泉边防连时,我在连队荣誉室里题诗一首:“秋阳亦如酒醉人,驱车戈壁起雄尘。翻山入谷深林后,三个泉边细沉吟。”那天笔墨极其顺手,在宣纸上写来如有神助,恁地比平时的“书法”水平高出数倍。尤其小跋,左右看来都不应是我能写出的,心下暗喜。几句诗的意思平平。第一句写了感谢这次的好天气,一连十日,阳光明媚,尤其是晚秋时在北塔山上,似乎时时嗅到阳光的香味儿,真是喷香如酒!第二句驱车戈壁,处处是路,雄尘长烟,其壮阔惟有亲身体验才能得知,当不亚于在大海上飞驰!第三句的“深林后”不易为外人知晓,因为去三个泉路上专门拐进了一片原始胡杨林,那里面奇形怪状、千年不倒的胡杨造型令人惊异。因无法描述,故简化为“深林后”三个字了之。第四句也本应可以做一篇文章,光是连长冯军团就不简单。但是诗嘛,高度概括、高度简练,所以一个“细沉吟”,又打发过去了。
  那天下午还是个好天气,不是说“胡天八月即飞雪”吗?现在已是10月底,而且是在北塔山一侧,阳光照耀之下,胡杨红柳别有深秋之妖媚,蓝天大野顿起兵车之雄风。特别是一路上数见瀚海蜃影,蔚为大观。当日有数语记之:“赴交接处不远,遇沙漠蜃影。远山影影绰绰,如桂林之山,其形团团如洇墨;山下有水,闪闪波光,连连一脉,水中有山之倒影,走前数步则无。”
  远远望见交接处时,看见一团的车到了,惊起五六只黄羊朝外蒙方向弹跃而去,姿态优雅轻灵。我们虽携有冲锋枪,却无一人动议射猎。到了交接处,一团孙长青主任带车来接,二团政委台一龙、副政委晋长明、营长易德强、连长冯军团一行来送,互致军礼毕,开锁入室,铺毡垫纸,取出各自带来的果品酒肴,交接仪式就开始了。晋长明代表二团先致词,话都是好话,酒却是吓人。言毕,他自己先饮小半茶杯,然后一一向一团敬过去,都是半茶杯。喝完,斟酒权到了一团孙主任手里,孙主任致词,又向二团一一敬酒。敬到三个泉边防连连长冯军团,斟至大半杯,军团面有难色,迟疑不决。他看看孙主任,又看看自己团的晋副政委。这个连长是个红脸汉子,身材粗壮,相貌堂堂,相当能干,也不枉叫了“军团”这个名字,作风已隐隐有大将风范。他为难,但又不能不喝,所以就立在那里,解开衣扣,一口一口慢慢用矿泉水就着喝,作喝药状。晋长明见状,故意吼他:“冯军团,你少来这一套,干掉!”
  冯军团也故作可怜状:“副政委,你知道我喝酒不行……”
  “什么不行!”晋长明道,“喝下去死不了,死了也不怕,就地挖个坑,埋掉!”
  这哥儿俩就这么演戏给一团孙主任看,使我想起周瑜、黄盖的苦肉计,想起京剧里的许多英雄人物。这两方既要在酒上比高低,看输赢,又要讲团结,显示水平,加强友谊,于是就在这戈壁小屋里演出了精彩纷呈、性情毕现的一台交接戏,我想如果关汉卿在场,当场就能编出一折好戏来。最后,交接完毕,谁也没醉倒。大家合影留念,拥抱再见,苍茫戈壁关山因了几台车、一群兵而变得热闹非凡,如同酒店街市、高厦广场。感于此,得诗一首:
  两军交接旱水泉,边关人物岂等闲。
  一团单骑孙长青,二连虎将冯军团;
  戈壁酒香偏醉人,兄弟情深更赤胆;
  试看两团分手处,夕阳新月两边关。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守林人
  张俊刚
  那沟底下山的阳婆
  总是将他挤细拉长
  贴在那晒热的土坡上
  他将壮实的腰身弯得很低
  脚掌夯着那条羊肠小路
  土窑林子林子土窑
  小路上走过了那么多岁月
  他把自己种进林子里去了
  指望长出些儿子来
  树不喜欢静悄悄的日子
  阳婆将一天都安顿在心里了
  能安安稳稳地抽锅烟了
  那一明一暗的烟锅
  又让他想起了年轻的时候
  红红的光亮直往他心里头窜
  他把身子展展地铺在炕上
  心里又像点着了一盏灯
  他用那片高大的林子去想
  想身边有女人的黑夜
  想清晨的鸡叫
  翻过去折回去
  羊皮袄紧紧地裹住了
  瓦蓝瓦蓝的夜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千古灵渠
  瞿炜
  这灵渠依旧还是秦朝的灵渠,可这湘江是谁的湘江呢?这漓水又是谁的漓水呢?她们从不曾相会地,在这大地上生活了亿万年,她们各自奔流着,朝着各自的方向,浇灌各自的女神耕耘的土地。在岭南这一片遥远的、似乎北方王者伸手不及的地方,她们有着各自的幸福和乐趣。但大西北的戎狄却拥有最强悍的斗士,他们手中的铁器充满力量。嬴政的车马从万里外的咸阳,一路披荆斩棘而来,湘漓的洪涛,又如何阻挡秦人的铁蹄?
  这是不可抵抗的王者的意志,他的豪华的船队载着悠悠的韶乐,把湘江的两岸,都渲染成一派缥缥缈缈的鸟语,浓郁的丛林里,走兽们在深谷巨壑间也感到了蚂蚁般的恐惧。
  始皇帝把湘江和漓江相联起来,他用自己不可违拗的意志促成这段大自然的婚姻。
  我相信,灵渠是这世上最伟大的枷锁,把这桀骜不驯的洪涛变成秦娥的两条水袖一般。王者的剑所指的方向,洪涛也会俯首的吗?事实上,灵渠似乎就是这样的象征,把嬴政的权威,延续了两千多年,就像北方的长城。唉,这是两把不可抵御的王者之剑,在南北的阳光中,闪耀着他们刺目的强光。
  于是,灵渠上的残阳仿佛就成了王朝轮回的喻示,在湘江的绿波中投下无数漂浮的金币。在这样的时光中,晚风显然就像倦怠的母亲的手,安抚着她的众多的子民。两岸的青山,也都放弃了它们自古的悍然,来拥戴晚风的和乐。我坐在灵渠的石边,看戏水的人们拾衣晚归的样子,想这千年的堤岸,生民又是怎样用粗劣的巨石和原木给这巨大的水龙截流?当那三位自刎的将军,面对洪涛束手无策,面对王者的利剑而又不得不痛下决心的时候,该有怎样悲壮的情怀。最后一位成功者,不愿掠人之美,为死去的前人立下的功绩而慨然赴死,以告慰九泉下的英魂。秦王朝的悲风,该是挟着那千古不复的豪雨,挟着大西北草原的雄风和黄土高原滚滚的尘埃,在岭南的大地上铺天而来的吧?灵渠留下了王者的意志,留下了洪涛的悲鸣。灵渠蕴藉了多少不死的英灵,在这残阳的余辉中召唤着群舞的蝙蝠,召唤着我颤栗的缅怀,召唤着戏水的少女——啊,我看见了水中她们刚刚发育的躯体,但那不再是献给王者的祭品,它们是自由的,艳丽的,活泼的。我抚摸着那一块块巨大的堤石。我抚摸过的地方,都曾留下过秦人万古不灭的情思,都曾留下过历代劳动者的足迹。先人啊,如今我只能面对无言的巨石,思念着你们辉煌的业绩,所有强悍的豪情和不可抗拒的意志。我呼唤你们的归来,御风驾云,从天而降,在残阳的虹影中,拾回你们曾经失落的,并带走我渴望的目光。
  灵渠,在万里外的地方,痛恨着咸阳,思念着咸阳。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茶尖梦圆
  刘铭胜
  花团锦簇的海上瀛洲。那是你么,茶尖岛?
  一则久违的神话!昨天的恶水穷滩,浓缩成一滴涩泪,曾湿透了我“卖火柴的小女孩”般的心情。二十年前,我十六岁,从故乡出发,骑三十里自行车后,扔下自行车,担起铁桶,跋滩泥,涉潮水,又是三十里,才走进渤海滩上你海腥味的“部落”。在老家,每个家庭,每年秋季都得去茶尖一趟,购买“虾酱”。虾酱是虾皮加盐搅拌而成的一种粗加工海产食品,是故乡人一日三餐少不得的咸食。那时的虾酱,一斤不到一角钱。故乡人选择了虾酱,无非是因其咸,吃得少,味又美,非萝卜条可比,而终极的原因,是为了省钱。民以食为天,那“食”字里,又何尝仅仅是地瓜干儿、高粱饼、玉米面窝窝呢……
  一路泥水滩过后,登上茶尖岛。疲惫与焦渴,使我躺倒在一个栅栏围成的厕所般的饭馆里。然而竟没有水。名为茶尖,竟无茶水,更无绿色植物。“见鬼!”我的嘴忍不住如斯光火。老板娘抱歉地说,“俺这地儿没有淡水,就靠接雨水和去三十里外担水,用船载水过活。冬天潮河上的冰,比河水淡,俺就打捞,堆在岸上晒它十天半月,沥尽囟水,苦喝呗。俺茶尖人,来了客人,管得起鱼虾、饭食,管不起水喝……”一席话说得我沉静下来。这是一片汹涌着波涛的戈壁啊,这是一个缺乏生命之源却又有着最为顽强的生命的没有绿色的“绿洲”!海水洗脸海水洗头海水洗衣的茶尖人啊,你们是骆驼、骆驼刺、仙人掌,你们的存在,启蒙了十六岁的我,使我从此晓得,应竭力生长自己的韧性与顽强。
  中学毕业,我考上了中专,竟神差鬼使地分配到了茶尖乡政府。因为那次启蒙,我对茶尖怀着感恩的心情,尽管没有绿色,没有花朵,没有淡水,没有城市卡拉OK歌舞厅的乐逍遥。
  读书是一大乐事。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我读了很多书,最厚重、最深刻的一本,竟是茶尖人。茶尖人与海搏斗与焦渴搏斗的历史,是一部惊世骇俗的“传世佳作”。渔民英雄吴耀东,在一次逃过了天气预报的九级风暴里弃网返航保命,途中见远方一个桅杆上挂着一个鱼筐——那是沉船的呼救信号。在波峰与浪谷高度差近二十米的大海里,他完全可以装糊涂过去。但舍己救人的良知使他毅然冒死转舵,凭着高超的驾驶技术,与风浪搏斗了三个小时,救下五条性命。这五个人业已用绳子连在一起等死,以便死后亲人们打捞尸体……
  我感动于茶尖人高贵的心地,也感动于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为茶尖人钻了一眼深水机井,使他们喝上了淡水。但这幸福的“恩水”,却因含氟量过高,使所有的人都患上了“粗脖子病”。尽管这种病不痛不痒,无碍于作息,却毕竟影响寿命。县卫生防疫部门来茶尖义诊,发现九成多的小学生有这种病。五年级女生刘晓凤写了这样一首诗:“我今天才知道/我患了甲状腺肥大症/这么粗的脖子/又有什么用//雨啊,我的恩人/你这来自天堂的甘霖/落在盐碱滩上/生气出一个个大泡/稀释着俺苦咸的命。”我被这首诗感动得流了泪。我们的小诗人们多么渴望救命的淡水啊。尽管水质低劣,渔家已经感恩不尽。爱美的姑娘可以用淡水洗头洗脸洗衣服了。饭馆里也有了茶水。随着时代的进步,渔民富裕起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集资修筑了三十华里马茶柏油路,海产旺销,渔民收入青云直上。那眼老机井却变得流泪般慢起来。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水桶从井边排出半里多远,等水的人彻夜不眠,且时常因争先恐后而吵架。水桶的咣当声,吱咛声,成为茶尖岛反复播放的小夜曲。这是渔家对淡水相思的呻吟与啼哭啊,这是黄河三角洲上无奈的断肠曲……
  茶尖岛隶属马山子镇后,镇党委、镇政府“哀民生之多艰”,又为茶尖人钻了一眼优质水井并安装了自来水。井水经过化学处理,有害物质得以消除,渔民再无“水症”之忧。为此,著名爱国将领蒋光鼐先生的孙子、香港环球企业发展公司董事长蒋桢慷慨捐款。继之,茶尖通上了高压电,家家户户看上了电视。水、路、电的完备,使茶尖人告别了有钱没享受的生活。茶尖变了,花坛、假山、阔街、高楼,衣着光鲜的渔民,婀娜多姿的渔姑,车水马龙的渔市,南腔北调的客商还有渔民雇上翻译出国观光……防潮坝威严地环抱着茶尖岛,使肆虐的海啸败下阵去。茶尖人借改革开放之风,终于一改故乡的旧貌。
  茶尖岛,你沧海桑田的二十年巨变,使我阔别的心为之一颤,感谢你二十年前的启蒙,使我在双肩红肿扎心疼痛之后,有了沉思人生的皱纹,有了这篇未必深得过蟹穴,但却阔得过所有花园别墅的文字……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乡梦
  吴巧玲
  暮色浓郁苍茫只有
  夕阳向你漫溢着温润的霞光
  在故乡的那棵老树下
  你对远方的恳求一声不响
  脚下是沉默的根
  它缠绕着你的声音
  耕牛吃着草
  咬疼了大地的心脏
  而升向天空的树叶却在风中
  摇喊着你的渴望
  沉下去吧夕阳
  像我一样低头沉下去
  带上昨日的企盼
  和我深埋在梦里的种子
  沉下去吧亲爱的故乡
  我依旧是你的深闺和水井
  依旧是你清晨的一滴泪
  我落地的声音就是你
  古老的回答与叩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