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富汗和谈获突破性进展
  就组成联合政府等问题达成协议
  本报伊斯兰堡3月14日电 记者王南报道:据联合国阿富汗问题特使团今天在此间发表的一份声明,阿富汗对立双方塔利班与反塔利班联盟于3月11日至14日在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举行的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就有关组成联合政府、交换战俘以及在未来继续进行会谈等方面达成协议。
  双方同意,尽快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各自释放20名战俘;组成联合政府、联合立法和司法机构;继续举行会谈,商讨双方存在的其他问题,其中包括如何落实双方已达成的协议。双方下一轮会谈将在阿境内举行,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双方协商决定。声明表示,本次会谈是在“诚挚、坦率和互相尊重”的气氛中进行的。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多数地方议会反对
  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新华社东京3月12日电 日本“反对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关联法案国民联络会”截至12日的统计表明,日本全国至少有105个地方议会通过了反对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关联法案的决议或对这一指针及法案表示忧虑的意见书。
  据报道,通过决议或意见书的有县级的静冈县议会、包括札幌和广岛在内的34个城市的市级议会以及53个町议会和17个村议会。东京都武藏村山市议会通过的意见书指出,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及其关联法案是对日本宪法的和平原则的践踏。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丝绸之路在延伸
  人民日报代表团
  丝绸之路,是一条古老的路。早在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之后,它就将中叙两国人民连结在一起。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史稿》中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蚕丝的国家,中国丝织品在那时已经享有国际信誉,特别是在罗马帝国,人们把中国丝织品当作极珍贵的礼品,对于东方‘丝国’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知道‘丝国’是个大国;他们赞扬‘丝国’人民的诚实、聪明和友好可亲。”
  丝绸之路,又是一条崭新的路。代表团在叙利亚访问期间,我们深深感到至今依然存在、日益加深的叙利亚人民对“丝国”的“憧憬”和“向往”,对“丝国”人民的友谊和信任。时时体味到中叙两国人民友谊的源远流长。丝绸之路在延伸,在拓宽。
  从首都大马士革驱车往东北方向250公里,沿途是一片荒芜。两眼看到的几乎全是沙漠,很少农田。当我们看到一片由椰枣树和橄榄树组成的绿洲时,便来到了泰德穆尔市。几个小时的旅途,使我们逐渐领悟到绿色就是美丽,绿色就是生命,每栽一棵树、每种一棵草,都是对人类的贡献,都是为子孙后代造福。同时也体会到沙漠旅人看到绿洲时那种难以言状的欢愉。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一个分支的终点。紧挨着颇有几分现代化风韵城市的,是一个神庙遗址。它建于公元前1世纪,毁于400多年前的一场地震。这里,也曾是古代丝绸交易的集散地。今天,面对那长220米、宽110米的庙堂遗址,漫步在庙堂遗址对面数百根残留的石柱间,踏在四通八达的古道遗址上,徜徉在做过整理修复的剧场里,我们不难想象到古罗马建筑的宏伟壮观,古罗马文化的灿烂辉煌,古丝绸市场的繁荣兴旺。
  然而,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这个城市博物馆里的出土丝绸展览。摆在展览馆突出位置上,那长长一排的玻璃展柜里的出土丝绸,居然全是中国的产品!一边是出土的原物,一边是色彩艳丽的复制品。展品是珍贵的,但最珍贵的是叙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们的祖先,以他们雄健的脚步,走出国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带来了我国古代的繁荣,我们今天仍然在享受着他们创造的荣耀。而我们也一定会更加坚定不移地坚持对外开放,为祖国增添新的荣耀。事实上,中叙两国的贸易在逐年发展,近年来,我国每年对叙利亚的进出口总额已超过1.5亿美元。
  丝绸之路使中叙两国人民相识、相交、相知,感情同岁月一起加深增厚。代表团在叙利亚期间,处处感到叙利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叙利亚复兴党副总书记艾哈迈尔,是复兴党的老党员,多年来一直关注着中国,一直坚持阅读有关中国的报道、书籍。香港回归期间,他正在那里访问。他高度赞扬“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团所到之处,不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远的乡村,也不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市民,许多人都可以用中文说出中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一些正在玩耍的小学生,看到代表团,马上鼓掌欢迎;正在行驶的军车,看到中国代表团的轿车,军人们自动振臂欢呼。访叙期间,我们看不到中文报纸,也听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看不到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但国内发生的事,甚至是一些边远省份的小事,第二天一早,许多叙利亚朋友都能及时转告我们。当然,更多的是那些以会心的微笑、亲切的眼神、友善的手势向代表团表示情谊的朋友们。
  共同的遭遇,共同的追求,把中叙两国人民的友谊紧紧连结在一起,丝绸之路在不断延伸。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外务省发言人指出
  美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旨在支配世界
  本报平壤3月12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外务省发言人今天在回答朝中社记者提问时强调,“美国以所谓朝鲜的导弹威胁为借口试图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其本质是凭借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在东亚地区建立霸权地位,从而最终实现支配世界的战略”。
  这位发言人说,美国务卿在不久前的中国之行中要求中方对美国制止朝鲜导弹计划的努力给予合作,但中方明确表示反对美国以朝鲜导弹问题作为加强防卫能力的借口的任何企图。发言人指出,“美国宣称的朝鲜导弹问题完全是属于朝鲜主权范畴内的事情,对朝鲜来说,这是个不可作出丝毫让步的生死攸关的原则性问题”。
  本报平壤3月11日电 记者赵嘉鸣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机关报《劳动新闻》今天发表评论强调,美国准备在日本和韩国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的目的在于维持其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并反对朝鲜。这种做法只能导致重返冷战时代,加剧新的军备竞赛,并使战争的危险增大。
  针对美国有关建立战区导弹防御体系是“为了有效保护驻日韩美军”的说法,评论认为,“如果美国抛弃敌视朝鲜战略并从韩国及其周边地区撤军,那么所谓保护该地区美驻军的问题便无从谈起,更不必去建立一个需要巨额资金与尖端技术的战区导弹防御体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科索沃问题
  南重申不准外国军队进驻
  俄乌白坚决反对军事干预
  罗保土总统呼吁和平解决
  欧盟外长敦促尽快签署协议
  英称已做好空袭南联盟准备
  据新华社贝尔格莱德3月12日电 南斯拉夫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12日在会见来访的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时重申,南联盟不准外国军队进驻科索沃。
  据南通社报道,米洛舍维奇表示,将于3月15日在巴黎举行的新一轮科索沃和谈只能达成政治协议,而不能包括任何军事解决办法。
  伊万诺夫表示,俄主张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并在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方案基础上达成政治协议。他强调,俄反对对南联盟进行军事威胁和诉诸武力。作为国际联络小组成员,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赞成外国军队进驻科索沃。
  本报基辅3月12日电 记者于宏建报道: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今天在此间举行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强调,乌白两国坚决反对对科索沃冲突进行军事干预。
  库奇马说,冲突中的一切问题都应当通过谈判来解决,乌克兰准备在遵守所有国际法准则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调解科索沃冲突。
  卢卡申科强调,白俄罗斯支持南斯拉夫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的斗争。
  本报布加勒斯特3月13日电 记者梁晓华报道: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三国总统在罗马尼亚山城锡纳亚为期两天的会晤于12日结束,三国总统在一项联合声明中呼吁,通过对话和平解决科索沃冲突。
  科索沃局势是三国总统讨论的重点。罗马尼亚总统康斯坦丁内斯库和保加利亚总统斯托扬诺夫、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在联合声明中表示,科索沃冲突应通过对话达成协议,寻求和平解决,并认为“北约部队的进入有利于南斯拉夫,因为它可以使政治协议得到贯彻,确保南领土的完整和少数民族的权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都希望在政治解决科索沃冲突中发挥更大的调停作用,以制止巴尔干地区冲突的蔓延。
  这是罗保土三国自1997年10月建立三角关系以来,罗保土三国总统的第三次会晤。
  据新华社艾尔特维勒(德国)3月13日电 (记者刘钢)为期两天的欧盟15国外长非正式会议13日开始在这里举行。
  第一天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科索沃危机和欧洲安全政策合作。
  关于科索沃危机,德国外长菲舍尔在第一天会议结束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欧盟外长希望科索沃冲突双方抓住“最后的机会”,在即将于15日开始的巴黎和谈中尽快签署和平协议。
  英国外交大臣库克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呼吁科索沃交战双方在巴黎的和谈中“尽快取得进展”。但他强调,在此问题上“不要规定最后期限”。库克认为,规定最后期限反而可能出现届时什么目的都达不到的情况。
  据新华社伦敦3月12日电 (记者张振安)英国政府官员12日表示,英国军队已做好准备,将参加北约可能对南斯拉夫联盟采取的空袭行动。
  英国外交国务大臣劳埃德和国防国务大臣亨德森在12日联名写给国会全体议员的一封信中称,南联盟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武装的代表下周将在法国重开和平谈判。如果南联盟仍拒绝签署和平协议,北约可能对南联盟实施空中打击,英国军队将参加这次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在科索沃问题第二轮和谈复会前夕,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恐怖和爆炸事件。三月十三日,科索沃北部两个城镇发生三起恶性爆炸事件,共造成五人死亡,三十多人受伤。这是爆炸发生后南联盟警察盘查过往车辆。 新华社记者 黄文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数千刚果(金)难民涌入赞比亚
  据新华社卢萨卡3月13日电(记者陈乔炎)由于刚果(金)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不断激烈交火,最近越过边境涌入赞比亚的刚果(金)难民已超过4000人。
  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发言人多米尼克日前说,自上周以来,越过边境涌入赞比亚的刚果(金)难民人数至少已达4000人,而且很可能在近期内增至6000人。这些难民目前聚集在两国边境的卡普塔地区,但那里的临时安置设施已人满为患,许多难民只能露宿在道路两旁。多米尼克说,他们正准备将部分难民安置到姆波罗科索地区去。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萨德发表就职演说
  呼吁加强阿拉伯团结
  本报大马士革3月12日电 记者吕志星报道:叙利亚总统阿萨德昨天在叙议会宣誓就任第五任总统,并发表了就职演说。
  他在演说中表示,叙下一阶段将通过增加生产、扩大发展和投资基础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
  在谈到国际形势时,阿萨德指出,目前阿拉伯民族所面临的四分五裂、互相争斗、空想、懦弱的状况令人担忧。他呼吁各国有责任感的阿拉伯兄弟采取勇敢的姿态,对阿拉伯状况进行客观和批评式的审议,从而确立阿拉伯关系的新基础。他说,有些人现在同以色列讲和平,我们拒绝这样的和平,因为只有阿拉伯人之间实现了和平,才能同以色列实现客观的和平。阿萨德批评以色列政府破坏了叙以双方原先达成的协议,继续推行其吞并和移民政策。他指出,以色列人应当懂得他们对阿拉伯人的现行政策,不会给自己和本地区带来安全。他说,我们坚信,不管时间长短、侵略者如何强大,也不管阿拉伯的状况如何困难,我们将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
  阿萨德说,不结盟运动及中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提出建立多极世界,表达了对一极独霸及其由此引起的更广泛的经济战和地区冲突的忧虑。他表示,叙将继续发展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对外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日,在北约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为其新成员的当天,一批反对加入北约的波兰人举着标语牌在美国驻波兰大使馆前示威,抗议北约东扩。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萨尔瓦多大选初析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 张仓吉
  萨尔瓦多7日举行总统大选。根据最高选举法院8日晚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执政的民族主义共和联盟总统候选人弗朗西斯科·弗洛雷斯获得54%的选票,以超出对手25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获胜。当选总统弗洛雷斯将于6月1日就职,任期5年。
  这次大选是萨政府与游击队1992年1月结束12年内战、实现和平以来的第二次总统选举。参与竞选的共有9个政党的7名候选人,但竞争主要在执政党民族主义共和联盟和反对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之间进行。民族主义共和联盟的目标是要实现“执政三连冠”。而反对党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与基督教社会联盟联合起来,以期在1997年市镇和议会选举成功的基础上乘胜前进,问鼎总统宝座。然而,综观全国政治形势,执政党获胜当在人们预料之中。
  首先,民族主义共和联盟竞选组织严密,内部团结,并且提出了一个建立“新联盟”的崭新的竞选纲领。这一竞选纲领的中心口号是,在全国建立面向下一世纪的工作联盟、安全联盟、团结联盟和未来联盟。工作联盟的内容是通过增强生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出口和投资来增加就业。安全联盟的内容是建立智能化警察部队,加大打击犯罪力度。执政党提出的解决就业、打击犯罪和持续发展等目标符合大多数选民的心愿,因此得到社会各阶层较广泛认同和支持。
  其次,弗洛雷斯在竞选中一直以“温和的年轻政治家”面貌出现,甚至拒不参加竞选辩论,避免与对手直接冲突,并且尽可能淡化执政党主要代表社会中上层的形象,承诺当选后成立一个“开放的政府”,一个“有纪律和进行有秩序改革的政府”。他宣布要成立一个“名人委员会”,邀请大学学者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参加,以组成一个“最广泛民众内阁”。弗洛雷斯的这些新的治国纲领得到了大多数选民的支持。最后选举结果也确实与大选前的三次民意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弗洛雷斯以绝对优势获胜。
  而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竞选纲领不甚明确,而且为争夺总统候选人资格而内部矛盾重重,开了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才确定前游击队领导人法昆多·瓜尔达多为总统候选人。此时,执政党的竞选活动已经有声有色地搞了半年多了。此间一些评论家指出,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的最大失误在于将精力放在内部权力斗争上。
  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尽管在大选中失利,但它仍是全国有影响的第二大政治力量。这个政党的前身是游击队组织。1992年12月根据和平协议成为合法政党,并发展成萨尔瓦多最大反对党。在1997年的市镇及议会选举中,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在议会84席中取得27席,仅比执政党少1席。在市镇地方选举中赢得了包括首都圣萨尔瓦多在内的46个市镇地方选举的胜利,治理全国53%的人口。瓜尔达多在承认大选失败时表示,失败将使法拉本多·马蒂民族解放阵线在政治上更加成熟。
  弗洛雷斯6月就职时将面临一系列严重挑战。萨全国人口610万,社会贫富悬殊。48%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中,农村贫困更为严重。失业率和文盲率都在40%以上。全国卫生、教育、住房和人民生活与内战结束以前相比没有多少改善。弗洛雷斯能不能落实铲除贫穷、犯罪的竞选诺言还是一个问号。民族主义共和联盟已经执政两届,穷人们仍然一贫如洗。这一次300多万登记选民中,只有110万人参加投票,可见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此间有观察家指出,60%以上的选民弃权,不能说弗洛雷斯真正赢得了大选。
  (本报墨西哥城3月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澳大利亚澳门会成立
  本报堪培拉3月14日电 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旅居澳大利亚的澳门同胞今天在墨尔本隆重举行庆贺澳门会成立暨预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中国驻墨尔本总领事吴荣和、维多利亚州总理代表戴维斯、维州地区各级政要及华人社区代表600多人参加。
  澳门会主席霍添楷先生首先致辞。他说,澳门会成立是为了加强澳门与澳大利亚的联系,促进双方商业、文化、慈善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并为中澳友好作贡献。
  戴维斯议员代表维州总理对澳门会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吴荣和总领事在讲话中表示,澳门会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它在庆祝澳门回归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开幕
  本报阿布扎比3月14日电 记者林皎明报道:世界最大军火交易会之一的第四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览会,今天上午在这里开幕。全球41个国家和地区的848家企业竞相展出其最新设计的各式武器装备。
  本届防务展在阿布扎比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共10个展厅。最大参展国为英、法、美三国。欧美军火出口大国展出包括坦克、火炮、火箭、雷达等各式先进武器装备,争夺海湾地区估计为1000亿美元的军火市场。沙特阿拉伯等发展中国家也在这次展览会上展示本国制造的军火产品。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租用约100平方米展位,展出中国最新设计的2000型坦克、大口径火炮等重武器。
  据组委会介绍,本次展览会产品许多是首次公开亮相的新式武器装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激光制导等高科技武器。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1993年开办,每两年举行一次,其展出面积及参展国逐年增加。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黎民百姓多艰难
  ——印度尼西亚见闻之一
  本报记者 吴迎春
  金融危机冲击着亚洲,陷入金融危机泥潭的印尼,人民生活究竟受到怎样影响?在印尼采访期间,记者接触了政府雇员、街头乞丐、市场商贩等普通市民,深感不少人在货币贬值和物价飙升的夹击下度日艰难,我们的陪同班邦先生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班邦先生在新闻部供职。他黑红的脸膛,中等身材,非常壮实,一件大号的红色汗衫在身上绷得紧紧的。班邦与前总统苏哈托的儿子同名,记者以此同他开玩笑时,他笑着说,“他是富人,非常的富有,我不能和他相比”。
  班邦42岁,妻子在小学教书,儿子已上大学,他工作17年,现在月薪50万盾(1美元约合7500盾)。
  记者问他,“钱够花吗?”班邦摇了摇头说,“不够”。金融危机前,50万盾相当于200美元,现在由于货币贬值,只值60多美元。危机导致物价上涨,1公斤大米最贵曾卖到5000盾,1公斤苹果也要1.5万盾。如此高的物价,吃皇粮的政府官员当然无法承受。班邦说,为了节省,单位上4500盾一份的工作午餐他都不吃,从家中带饭吃。“我妻子做好饭后装在饭盒中,我带到单位上来吃。钱不够花,只能这样。”他有些不好意思,我们都说“节省好”,他听了后很高兴。
  金融危机使东南亚各国损失巨大,其中印尼受害最深。它的经济陷入严重衰退,1998年全年出现超过13%的负增长,贫困人口现在高达1亿多。在雅加达、万隆、泗水等大城市,我们看到街头有很多抱着吉他的年轻人弹奏乞讨,其中还有一些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为了维持生计,很多印尼人从事第二职业挣钱。班邦这次陪同我们采访是有偿的,他的妻子在外面当兼职教师挣钱。班邦说,人人都在想办法赚外快,不这样就没法过。
  妇女和儿童都是经济危机的受害者。数百万个生活极端困难的家庭的儿童辍学,失学儿童总数高达310万。一些人死于饥馑和流行病,活着的人营养不良,发育期儿童的智商因而下降。经济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非常大。当地媒体报道说,很多妇女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一名在按摩院工作的32岁妇女说,她“为了养活年迈的父母和7岁的儿子”,不得不“努力工作”。她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收入大约20万印尼盾(合20多美元),现在一周所得等于以前一个月的收入。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尼的经济活动陷入停顿或半停顿状态,街上的车辆稀少。而在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雅加达街头车满为患。入夜,雅加达地区灯火稀疏,黑乎乎的地方一片一片的,当地人说,这是因为十之六七的工厂停工或夜晚不开工所致,很多人因而失业。据悉,印尼失业人数已占全国9000万劳动力的1/3以上。为了生存,一些人铤而走险,这已成为影响印尼社会政治稳定的因素之一。
  为了解决人民的生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寻求国际社会的援助。在1年半期间,印尼从捐赠国和国际机构获得价值1.68亿美元的食品捐赠或用于购买食品的软贷款,中国也向印尼提供了食品、药品等援助,并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帮助,哈比比总统在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非常感谢中国的援助”。尽管外汇储备吃紧,印尼仍需耗费巨资进口粮食,去年共进口410万吨大米。政府还号召富商向饥民廉价出售或免费提供粮油食品等等。当地分析家指出,政府的措施只能缓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恢复和发展经济。(附图片)
  图为印尼巴厘市场上卖布谋生的小贩,她们将当地产棉布顶在头顶上出售。本报记者 吴迎春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