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佳作赏析

  物象动态 心灵轨迹
  ——黄胄的速写
  松言
  速写是黄胄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胄早年受到老师赵望云“真正的艺术家绝不诞生于象牙之塔,而是诞生于十字街头”教诲的影响,把速写作为研究人、研究社会、研究大自然的手段,从四十年代的黄泛区写生、新疆写生以来,多次深入到大西北地区,画了大量速写与创作。“文革”后,身患重病,刚出医院就迫不及待地第五次远赴新疆写生,行踪直抵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下。
  黄胄的速写作品既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也具有创作性特点。他注意记录各种生动的生活景象和人群之间的内在关系,捕捉人和动物的神情动态,特别长于抓住转瞬即逝的高速动作和情景变化。
  他在速写、写生过程中,总是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感情与精力,这也正是他的速写打动人心之处。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行书) 钟健华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重新认识俄罗斯油画
  李玉昌
  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最近从近些年收藏的当代俄罗斯油画中精选出六十余幅,在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俄罗斯当代油画作品展》,迈出中国人成批收藏外国油画的第一步,还了中国要有外国油画原作的愿。展品中包括俄罗斯油画大师梅尔尼科夫、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别西科夫以及许多活跃在画坛上的当代中青年油画家的作品。
  展览显示出俄罗斯当代油画的两个特点。一是有着欧洲优秀传统油画的典雅格调和地道浓厚的油画品味,二是具有俄罗斯民族文化厚重深沉略带苦涩的风格。
  俄罗斯的油画十八世纪中叶开始引进于西欧,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才深深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五十年代,前苏联许多美术家来中国举办展览和讲学,中国也派出一大批艺术家到前苏联学习。1955年,文化部举办了由前苏联苏里柯夫美术学院教授马克西莫夫主持的油画训练班,培训由全国各地调集的青年教师和画家。那时,俄罗斯的油画对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而消极方面产生的原因之一是对俄罗斯艺术缺乏全面了解,在认识肤浅的情况下采取了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
  进入八十年代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外文化交流从封闭状态中解脱出来,许多外国的重要展览等来到中国。在短短时间内,西方现代艺术的各个流派,都几乎被中国艺术家尝试借鉴过。在艺术家们努力探索与其他民族艺术融合中求发展的热潮中,在急切渴望与世界艺术接轨的愿望下,不仅欧美文化为中国艺术家所崇敬,日本、非洲、拉丁美洲的艺术也都成为中国艺术家广泛参考借鉴、吸收的对象。但是,由于历史造成的误解,许多艺术家对俄罗斯油画抱有偏见。
  俄罗斯是一个有着优秀文化传统的伟大国家。俄罗斯领土跨越欧亚两大洲,自然而然地融合了东西方两种文化。东西方两种文化差异很大,进行这两种文化的溶化,也是许多中国美术家多年关心和探索的课题,况且俄罗斯民族蕴藏着巨大的创造能力。俄罗斯艺术古朴、凝重、雄健、浑厚,中俄两国的文化背景比较接近。在中俄两国政府确认结成共同进入二十一世纪战略伙伴关系的今天,为了中国美术的充分发展,我们应该对俄罗斯油画进行重新认识和研究。(附图片)
  老人像(油画) 伊万纽克·巴利索夫娜
  家乡(油画) 特卡切夫兄弟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笔墨春秋

  中国画坛的一枝奇葩
  ——中国连环画百年回述
  吴士余
  连环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一部分。它的雏形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但它以画本形式广为流传,在中国文化史和美术出版史上留下足迹,则开启于近代绣像绘画。它自成型、衍变及发展,有百余年的历史。
  清同治末年,石印技术传入上海,出版业便盛行起绣像绘画,由此开了连环画的先河。1916年,上海《潮报》率先将刊登于报纸的故事绘画印成十四开本通俗读物出版。鉴于连环画本要以形象演示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须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场景、道具指绘的真实,人物形象的造型和动作细节,出版人便将当时最能吸引市民的连台本戏移植到连环画本中。编绘者采用上文下图,叙述人物命运与故事,创造了连环画的基本表达形式。三十年代,有声电影进入上海,为迎合市民文化消费的新口味,出版商又别出心裁,改用人物吐出“口白”以对白直述故事,让读者更直接融入对画面的理解和欣赏,上文下图以及人物“口白”式的文本,几乎成了半个世纪中国近代连环画的基本形式。
  中国连环画自五十年代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较为显著的特点是:其一,大批新连环画家的加盟,使当代连环画事业获得了生机。二十年代,上海从事连环画的专业画家不足十人。三十年代也仅数十人。至新中国成立,先后有百余名家加盟,以后更有大量自连环画步入中国画坛的后起青年画家,并以绘画艺术风格的多样各异而使连环画界流派纷呈。在当代中国画坛享有盛誉的丹青名家刘海粟、吴湖帆、关良、陆俨少、谢之光等也先后为连环画本作封面画。其二,连环画改变了以往松散性的私人作坊式生产,纳入了现代出版业的规范制作和选题策划,由此,连环画的编创、制作出版步入了新阶段。其三,注重连环画脚本的文学编创。经文学脚本编创的连环画本将原著中各相关情节,围绕某一中心事件或人物进行新的选择、组合,通过一幅幅独立画面重新表述,这是连环画本的一次新的创造,也是中国连环画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以其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脱俗而登大雅之堂。它不仅是普及面最广的大众读物,更是美术爱好者玩赏的艺术收藏品。中国连环画本的文化含金量也因此得到提升。长篇连环画本《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山乡巨变》、《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岩》,以及短篇连环画本《胆剑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药》、《屈原》、《白毛女》等,堪称中国连环画本之经典,其社会影响和文化价值甚至不亚于文学原著。
  中国连环画是一门观赏性较强的绘画艺术。特别是中国经典画本(包括长篇、短篇)呈示了中国绘画的传统技巧和美术家的不同风格。有的作品保持了中国唐宋以来工笔人物画和白描线条画的精髓,有的继承了中国文人山水画的传统技术,有的将近代木刻版画和当代钢笔绘画艺术引进了连环画。它们是中国连环画成熟期的代表作,也是反映中国连环画艺术成就的精品。
  纵观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历史,毋庸置疑,它虽说是面向大众的普及画本,然而它也是中国画坛的一枝奇葩,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中国绘画史和美术出版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大野山花自精神
  ——访味无味斋主人郭怡孮
  剑武
  郭怡孮没有斋号,这在中国画界是不多见的。但他有一方印章为“味无味斋”,且大有来历。
  这方印章的作者是一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先生。“文革”前夕,郭怡孮随父亲郭味蕖先生逛北京琉璃厂。有朋友向郭味蕖先生推荐这方印章。郭味蕖先生不惜以二百元得之,因为印章出自大家之手,其内容又契合自己的艺术追求:不惜自否而前行。
  回到家,郭怡孮向父亲求索这方印章,因为:子承父业,贵在精神一致,而非亦步亦趋。儿子的志向远大,郭味蕖先生慨然予之。
  郭味蕖先生是当代屈指可数的学者型画家之一,也是当代花鸟画的开拓者之一。他提出的“理论修养、生活实践与技法训练三轨同步”精要地概括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基本要点,而他关于花鸟画如何开拓的思路———“山水与花鸟相结合、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不仅是花鸟画创作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一条捷径,也为中国画整体的创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郭怡孮说,父亲是在综观中国画发展史的基础上提出这一思路的。把各种成法综合调动起来,可尽精微,可致远大。因此,我依然遵循着这一思路,以深化父亲提出的这个大课题。当然,时代的不同,个人学养、积累、爱好的差别,也使我的创作与父亲的创作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郭氏父子创作之间的这种距离既可以说是郭怡孮站在父亲的肩头上,绵延拓展;也可以说是郭怡孮立足于中国花鸟画的上千年传统,为当代花鸟画寻找出路。他把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庸精神和现代精神生活的多变性、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特征和现代审美情趣的多元性处理在同一层面上,既摹写又表现,既外张又内潜,从而使他的作品出现一种气势的明确性与内涵的丰富性的和谐统一。
  从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中,郭怡孮找到了借用之力。令人玩味的是郭怡孮没有把自己的注意力过多过久地停留在西方现代艺术语言的借鉴上,更没有如多数同龄人一样把冥思苦想的结果放置在一些艺术语词的锤炼中。他知道他们这一辈人的致命弱点:先天的理论准备不够。他首先在理论上谋求突破,相继提出了“画家学者化”、“寻根意识与全球意识并进”、“创立新程式”、“大花鸟精神”等主张。
  依托于传统,在传统的空白地带开拓,在传统的薄弱环节突破,使郭怡孮的创作既能少走弯路,又能另辟蹊径;着眼于思维方式的变化,而不着眼于思维对象的变化,使郭怡孮作品体现的哲理不是依赖于题材选择而产生的哲理趣味,而是得力于题材处理而产生的哲理意味,其间的深度之别是不言而喻的。在自然中陶冶自己的精神气质,是一个造型艺术家的基本功;在自然中寻找属于一个时代的品位,则是一个艺术大家的使命。郭怡孮找到了“大野山花”,这才有他笔下的新奇意境、灵动笔墨、温馨色彩、浑然的整体感与装饰趣味,这才有了他区别于前人花鸟画的雄强与区别于今人花鸟画的内在。
  郭怡孮告诉我,此后,他将启用“味无味斋”。“此前,所以不敢如此,总觉得‘味无味’是一个通过奋斗也不一定能及的高度,今天才认识到,超越前人主要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有起点而无终点的追求。”(附图片)
  味无味斋 齐白石制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新华书画院举办姚有多真假作品展
  日前,新华书画院邀请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姚有多展示他的一批代表作及其赝品。这是新华书画院介身书画市场打假而举办的第二个真假书画作品展览。
  姚有多是当代知名的人物画家,其作品在学术界与市场中均具一定的号召力。新华书画院收集了十余件某青年画家伪造的“姚有多作品”,与真迹同时展出,以正视听。现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姚有多说,书画市场赝品充斥,不仅损害了艺术家与收藏者的利益,也侵蚀了发展中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无法可依、有法不严、执法不力的现象应当尽快消除。(美三)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全国扶贫图片展在京举行
  由中国社会报社主办的全国扶贫济困送温暖优秀事迹大型摄影展,不久前在炎黄艺术馆与观众见面。
  数百幅图片反映了民政系统、工会系统、医疗系统等企事业单位的广大职工为灾区捐款捐物,在支援贫困地区、老区的经济建设,支持希望工程等活动中作出的贡献。(美一)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军博《书画藏品选集》出版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藏品选集》最近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军事博物馆十分重视军事历史题材的油画、雕塑、书法和中国画等艺术作品的收藏、研究和展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书画藏品选集》是从其收藏的千余件书法和中国画作品中遴选出来的,大多数是首次出版。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郭味蕖传》出版
  美术史论家刘曦林撰写的《郭味蕖传》最近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郭味蕖(1908—1971)是当代花鸟画大师、美术史论家。他奉行理论、实践、技法三轨并举的治学创作原则,虽一生多坎坷,仍潜心治学,不懈探索,教书育人,不仅著作等身,且创作颇丰,影响深远。《郭味蕖传》详述了传主的艰难身世,更揭示了传主作为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与杰出艺术家的精神世界。(美三)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艺坛风景线

  梅墨生近作小品画展举行
  青年书画家、评论家梅墨生近期创作的四十余件小品画日前在中旅大厦的红树林画廊展出。梅墨生是一位融诗、文、书画于一体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气息高雅,格调清新,笔墨精湛。(传声)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郭银土,号薯香斋主,回族,闽惠安人,现为福建商报社总编辑、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从小酷爱绘画。大学毕业后,在从事新闻工作之余,他坚持作画,曾两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郭银土书画集》、《郭银土国画小品集》。其作品题材广泛,贴近生活,别具一格。(右图为郭银土中国画作品《物不平则鸣》。)


第11版(美术世界)
专栏:

  麻元彬,1988年入读西安美院,1993年入西安美院国画系攻读研究生。他常常使氛围变得接近一种古香古色的境界,而后才让其工笔绘画若隐若现于尺幅之中,清冽悠雅。(上图为麻元彬作品《河洲清趣》。)(王久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