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嫦娥:玉兔你去哪儿?玉兔:去人间过年!!
苗地作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讽刺与幽默》今年扩版
读者调查反馈积极
《讽刺与幽默》报创办二十年来,一直是中国漫画界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从今年第一期起,《讽刺与幽默》版面扩大为四开八版,内容在原有基础上更加丰富多彩,增添了一批幽默有趣的文字栏目,漫画的题材也更具现实性,更加生活化。
《讽刺与幽默》扩版后刊发了一份读者意见调查表,半个月内即收到读者回馈千余份。从中反映出,该报几乎全部为个人自费订阅,读者主要为中等以上城市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和在校学生及美术爱好者。读者普遍对扩版效果持积极赞赏态度,认为报纸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好看耐读。(杨)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收藏话题

收藏挂历
张晓良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过去。不知挂历属不属于收藏之列,反正我陆续收藏了《郑板桥书画》、《徐悲鸿画作》、《世界著名油画》、《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画选》等十余本挂历。而1998年增添的是一册《中国画大师》挂历。
其中较得意的有《清明上河图》挂历。1984年底,正在某业余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我见报上登载中华书局出版《清明上河图》1985年挂历的消息,连忙汇款购得。收到挂历打开一看,得知是按照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原画以一比一比例印制的,并分成十二个部分,每段画面的背面还有详细的内容介绍。一年过去,将十二段画面粘贴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清明上河图》。在取得毕业文凭的同时,我与一位在业余大学结识的女同学决定结为秦晋之好,那阵时兴旅游结婚,我俩便去了北京,并在故宫博物院看到了真正的《清明上河图》。这之后,我对《清明上河图》产生了进一步的兴趣,了解到《清明上河图》自问世以来,历代均有临摹者,大小繁简不同,仅清代皇宫所藏即有十二幅之多。目前国内外共有三十多幅,除大陆外,还有台湾九幅,美国五幅,法国四幅,英国和日本各一幅。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国会图书馆和台湾故宫博物院都声称自己拥有真迹,然而结合国内外大多数学者的意见来看,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清明上河图》为张择端的真迹是比较可信的。1994年,又有惊人消息传出,辽宁省公安厅一位青年干部罗东平续画《清明上河图》,使《清明上河图》有了长一千零八十厘米的补全卷,北京故宫博物院已将该图卷收为藏品。古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在鉴定意见中写道:“传世北宋名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千年以来赝本何只百数,而以有金人张著题后者为真迹祖本,今藏故宫博物院,绢素尚称完善,惜末尾似早为人裁截若干……沈阳东平罗君,费五年岁月临摹今存之卷既迄,更遍考历来有关宋时汴京当日胜景结构种种,一一刻意续图于后……”
戴敦邦先生的古代人物工笔画蜚声海内外,我曾读过他的《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和《红楼人物百画》。所以1990年底见到戴敦邦的新作《霓裳曲——白居易长恨歌诗意图》1991年挂历,立即掏钱买下了这本有二十四幅画和《长恨歌》全篇文字的挂历。1998年初,中央电视台播出四十三集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每集片尾均有戴敦邦作的数十幅《水浒》人物画,使得我又一次欣赏到戴老先生的传神妙笔。
收藏挂历花费并不大,新挂历买来,既可每天查看日期,又能逐月欣赏画作,三百六十五天过去,从墙上取下便成了收藏品。有时还可向人讨取,《清帝真迹》挂历就是别人用完后被我讨来的,使我这个平头百姓能看到两三百年前的皇帝们的朱笔御书。当然也有打折的便宜货,因为挂历有时效性,所以我曾在某年元月底仅花费两元钱而购得一本当年的《邮票上的体育》挂历,使我一下子拥有了近千张“水货”邮票。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风靡全国的麻辣烫春节时分回首故地,别有一番风情——
成都麻辣烫
戴善奎
麻辣烫是成都的“街沿饮食”。若干年前,台湾作家三毛来成都时,称之为“鬼饮食”,因为很多卖主都是出夜摊。过去,麻辣烫只是竹签串兔肾这一种。小贩用三轮车推上炭炉子,炉上火锅沸腾,兔肾串儿手捏着,在麻辣烫锅里烫熟,还要蘸点旁边的干海椒面等,就这样一脉单线、悠悠闲闲地卖了多少年。这几年,成都人好像开展“串串香大革命”,牛羊肉、土豆片、豆腐干、莴笋、藕片……反正市场上有什么卖的,都可以用来串签儿,品种不下百种,而且开成街边店,甚而形成麻辣烫一条街。甚而出现了“名店”。
前年,有朋友请我和另几位到一家麻辣烫“名店”品尝其串串香。听说,因为出了名,有店主要用它的牌子开分店,还得缴纳费用哩!也好,成都居而不知麻辣烫为何味,实在说不过去。进去,一色幼儿园似的矮凳子、小方桌,有点肚腹的人,坐下去,没吃就饱了———那矮凳像是给肚皮上了一道箍条。站起来吧,又没有这种吃相。于是就想,它是不是专属瘦子的饮食?
孰不知,这东西居然还培养出了“爱家”。一阵子不吃,就口淡得很。犹如香烟之培育烟民,这厮也培育出食民。其中以女孩居多。她们不大抽烟喝酒,很难形成“不良嗜好”。麻辣烫的兴起,无形中好像在填补女性的嗜好缺乏。吾家就有一位,过得一段,就要我陪着去吃。不去,就可怜巴巴地求我:“去嘛,你不愿吃,就坐在旁边休息。”去了方知,店家又把麻辣烫发展了:先献茶和一碟瓜子,作料碟子也丰富了,除了干辣椒面、花椒、盐,还有芝麻、碎花生,红红白白。五花八门的串儿,都是“自助”,大把地拿来,大串地烫了,捞出,还在干辣椒面里打滚。看着她把可怕的食品吃得下,还吃得很香的样子,也受了感染,试尝一点,糙味难当!于是枯坐,练陪太子读书功。于是百思不解,怀疑其中下“药”,吞之而生成馋虫。自然“华佗无奈小虫何”。我问,究竟有什么好?答曰:嚼起来很香,烫起来随意,算起来便宜。每串一角,吃上百串,也才十元。她尤其喜欢这种街边一坐,拿起就吃的随意。知道我难约,下一回,就约她的女伴。再不行,就约儿子。因为有肠炎,串串香吃过,入厕率便增高。老食客,旧性在,过一阵,又把什么都忘了。
我推测,麻辣烫只能是一种时尚食物,容易短命。犹如时装,凭着一种流行因素起作用。流行开来,就成生活方式,不流行了,就压箱底。万没料到,这串串香一年一年坚持下来,今年达到高潮,成了不少人晚餐的替代,或饭后小吃。初时,附近那条街,还只是数得着的几家,且不乏惨淡经营的时候。突然间,到处都火爆起来,食客铺天盖地。反应快的生意人,赶紧扑爬跟斗地开新铺子,一色的红桌红椅,加上红油锅底,好一个“烈日炎炎店”。店一开,顾客马上涌来,老板成功了,笑眯眯地站在一旁,观赏前仆后继的“卖疯”景观。
成都是一个“从众性”极强的城市,各位老板,务请注意。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这出戏改编得好
舒乙
京剧《骆驼祥子》在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荣获金奖,成为引人瞩目的一台好戏。甘肃省剧作家钟文农女士在已有话剧、电影成名作之后,将原著小说搬上京剧舞台,且另辟蹊径,别具一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胆识。
名著改编是近年来的热门题材,我认为京剧《骆驼祥子》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原著小说将近十二万字,浓缩成京剧本,包括唱词不能超过两万八千字,必须高度集中,高度凝练。小说是供人阅读的,戏是演给观众看的。除了人物、语言等要素,还要求矛盾冲突,起伏跌宕,悬念高潮,开场结尾等,是一项艰巨的艺术工程。取什么,舍什么,如何独创,如何发挥是摆在改编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钟文农紧紧抓住祥子买车丢车,丢车买车三起三落的主要情节作为全剧主线,展示以祥子为代表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并通过祥子、虎妞、小福子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演绎了一场人生悲剧。剧本简洁、流畅、凝练,为演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人物处理上,京剧本有其独特的创造与发挥。首先是牢固地确立了祥子的主角地位,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剧本清晰地展现了祥子从鲜活、挺脱、清白、要强一步步走向颓废、没落、衰迈、沉沦的全过程,完成了祥子的形象塑造,是真真切切的大悲剧。小福子这个人物,小说是在后半部祥子与虎妞婚后搬进大杂院以后出现的。京剧本将小福子作为第三号人物处理,从开场贯穿全剧,突出了她与祥子的感情戏,增添了不少精彩场面,加强了悲剧效果。正如有些专家所说:“钟文农重塑了小福子是一大贡献。”(此文为书面发言,作者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可喜的二度创作
王文章
第二届中国京剧节上,《骆驼祥子》在众多优秀剧目中以独特的艺术风采引人注目。它在京剧表现近、现代生活的探索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它以京剧形式成功地改编了老舍先生名著《骆驼祥子》,不失原著精神而又有所独创。尤其是舞台呈现,依据京剧特有的艺术创造的原则,浑然一体、和谐统一地完成了舞台的二度创作。
京剧是以歌舞演故事,它的特定程式是反映生活的特殊表现手段,也是京剧艺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但京剧许多传统的程式却难以用来表现现代题材,所以许多现代戏只能是“话剧加唱”,抛弃京剧的表演程式,搬用影视、话剧自然生活形式的表演手段而谓之“创新”。当然,在艺术上应当允许各种探索,但京剧现代戏的富有鲜活生命力的出路,仍在于继承传统和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而不失京剧艺术创造原则的京剧基本表演程式的创新运用。京剧演员的表演是非生活化、非自然形态地去直接创造生活幻觉,它的认识功能虽然是引起观众对于生活真实的强烈共鸣,但它是通过程式化而非生活化的表演达到的,其中重要的特征是虚拟性和夸张性,而这些具有强烈形式美的程式一旦被用来准确地表现生活、表达感情,便会使人赏心悦目。正是因为京剧表现生活的特殊性和难度,所以现代戏很难以其成功的艺术创造被人接受。《骆驼祥子》被人看重,除了它表现的思想内容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形式创造:是现代戏,但不是自然形态地表现,戏从一开始,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具有节奏感,尽管它不像传统京剧那么夸张,但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和行为动作、举手投足都是通过非生活化的唱、念、做、舞表现出来的,达到了艺术整体性的统一。
(作者为文化部艺术司司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舞得清新脱俗
王蕴明
京剧《骆驼祥子》是一部编、导、演、音、美整体佳构的杰作,其中尤为突出的是陈霖苍和黄孝慈主演的祥子与虎妞的做与舞。做中有舞,舞中有做,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贯彻于人物的整体表演之中,最为典型的是祥子的“车舞”与“醉舞”。
“车舞”有三段:第一段,祥子积三年之辛劳购得了一辆新车,有了安身立命之本。他喜形于色,运用电影慢镜头似的左盘右旋的优美身段,表现了此时此刻踌躇满志的欢乐情怀与自豪感。第二段是祥子的新车被军阀抢走了,他绝处逢生后不由得又想起了新车,想起了他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纯情女子小福子坐他新车的喜悦情境。这一段幻觉中的车舞,台上无车,完全是虚拟的,似真似幻,优美抒情,传达了祥子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第三段是祥子再遭打击,成了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此时祥子拉车上场,步履踉跄,左摇右晃,表现了他悲凉、迷惘、失望的心态和被黑暗社会压弯了腰的沉重感。这三段拉车,都有大幅度的身段、舞蹈,都是拉车的动作,又都内蕴着京剧台步、蹁腿、踢脚、翻身、圆场等程式的韵律,是生活化的,又是规范化的。这种舞,舞出了祥子性格的发展史与悲剧命运的流程。
“醉舞”是虎妞为赚取祥子的爱情,运用女性特有的方式对祥子“劝酒”,以致双双微醺。这是一段优美抒情的双人舞,其中化用了一些现代舞的元素,但仍不失京剧程式的韵致。此舞的不同凡响之处还在于它是以“醉态”传达“性爱”,醉为其表,性为其里。在当代的京剧舞台上直接描写性爱是人们讳莫如深的,而祥子与虎妞的这段双人舞,表现两人的性爱既激情奔涌,又含蓄蕴藉,寓性于酒,爱而不浪,高雅脱俗,美不胜收。
(作者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秘书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打碎自我重新建构
薛若琳
在现代京剧《骆驼祥子》中,两位领衔主演陈霖苍和黄孝慈,演得很出色。他们刻画的剧中人物祥子和虎妞,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首先是大胆突破自身行当的定位,向京剧艺术深邃的空间吸收营养。陈霖苍是花脸演员,他刻画的是一个性格内向、饱经苦难、充满悲剧命运的下层人力车夫。这个舞台形象如果仅用净行应工显然是不够的,于是陈霖苍走出行当自身,向老生、武生行当的表演借鉴来丰富祥子的形象。黄孝慈是青衣演员,兼演花旦,她刻画的是一个性格外向、敢做敢当、泼辣火爆的车店主女儿的形象。演好这个人物显然不能用青衣应工,若仅用花旦应工则又单薄,于是黄孝慈也走出行当自身,向彩旦和刀马旦的表演借鉴来充实虎妞形象。陈霖苍和黄孝慈为了突出祥子和虎妞的性格,塑造新的艺术形象,他们都打碎了自己行当的表演规则而重塑自我,打碎了以往所创造的舞台形象而重新组合。其次,陈霖苍和黄孝慈的表演,纵横驰骋在京剧艺术的本体之中,既继承京剧传统,又发展京剧传统。陈霖苍的拉洋车舞,充分运用了京剧传统戏《芦花荡》、《伐子都》中张飞、子都的大幅度的舞蹈动作,并且糅进了现代舞蹈和生活动作,使拉洋车舞优美清新、赏心悦目。黄孝慈为了表现虎妞对祥子的爱恋亲昵,毫不羞涩地当众跳入祥子的怀里,黄孝慈化入了京剧传统戏《十三妹》中十三妹运用平穿动作躺在桌子上的表演而穿到祥子的怀中,但这个动作又不完全是传统戏中助跑式的起跳,而是原地跳入,于是表演动作中既有刀马旦的特点,又有花旦的特点。
陈霖苍和黄孝慈在《骆驼祥子》中使观众既熟悉又陌生的表演,是京剧乃至戏曲较高层次的审美追求,也是建国以来京剧现代戏中不易见到的格局。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京剧《骆驼祥子》的多重魅力
康式昭
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两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活动,从中欣喜地看到了京剧艺术加快发展的步伐和整体推进的实绩。
《骆驼祥子》堪称京剧艺术的新收获,京剧革新的新成果,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视作京剧艺术演进画廊中里程碑式的佳构。
《骆驼祥子》的成就和启示是多方面的。笔者的突出感受是:作为京剧新编,剧作充分尊重和遵从京剧艺术规律,推出了有别于话剧、电影等其他艺术样式的地道京剧剧目;作为综合艺术,达到了编、导、演、音、美俱佳,富有综合的多重魅力。
就编剧说,剧作既忠于老舍先生的原著,再现了原著的精髓,又不拘于原著,做了创造性的删取;既参照了其他艺术样式的改编,又决不重复照抄,而是走自己的路,发挥了京剧艺术的优长。从而成就了主题鲜明、人物丰满、简繁得当的文学底本,为二度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就表演说,祥子的扮演者陈霖苍、虎妞的扮演者黄孝慈都有非常出色的表现,为剧作增光添彩。他们都从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出发,打破行当,广泛吸纳,立足于传统艺术手段,又大力创新发展,演来得心应手,丰富多姿,满台生辉。其间,祥子拉洋车舞的新程式的提炼创造、祥子虎妞两度“醉”舞(酒醉定情舞和喜孕的陶醉深情舞)的吸收借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音乐方面既创新又不失本体,鼓曲音乐的吸纳,和谐自然。舞美设计那道倾斜的城门,象征颠倒的世界、倾斜的人生,语言非常丰富。导演思想贯穿在表演、音乐、舞美、灯光各个层面。全剧流畅舒展、轻重有致、富于节奏感,达到了有导演又看不到导演的上乘境界。(作者为文化部重点剧目指导小组副组长)(附图片)《骆驼祥子》剧照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决策者的胆识
王安葵
《骆驼祥子》的成功是京剧综合艺术的成功,它是通过以演员的表演为中心的舞台演出体现出来的。毫无疑问,剧本是取得演出成功的基础和首要条件;但能否获得成功,需要演出以后才能得到证实。因此选择和决定上演一个剧本,需要剧院领导和决策者有较强的预见性,有较高的胆识。
据介绍,《骆驼祥子》京剧本也向别的剧院推荐过,未被采纳;如果江苏京剧院也不投排,那么它至今还将只是一个文学剧本,发挥不出现在这样的效益。所以在《骆驼祥子》的成功中,决定演出的领导有不可磨灭的功劳。
要对一个剧本搬上舞台以后的效果作出准确的预计,我认为至少要解决这样两个问题:
一、正确认识题材的意义。重大的题材、重要历史人物、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等,是有价值的;但只有这些题材寻找到准确的舞台体现形式时,其价值才能实现。素材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意义,不等于根据这一素材写出的戏的意义。京剧本基本忠实于原著,对今天的观众仍然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震撼力。因此对题材的意义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层。
二、什么样的剧本是适于演出的好剧本?能发挥唱、做、念、打,有舞台性,这些都是必要的。但更深一层要能推动有创造力的演员塑造新的形象。祥子和虎妞这两个形象,在京剧舞台上都是崭新的,因此像这样的剧本不应轻易放过。江苏省京剧院自己有黄孝慈,又能邀请到甘肃省京剧团的陈霖苍,他们是把剧本和演员一起考虑的,因此能保证演出的成功。
所谓胆识,是以识为基础的,在正确判断的基础上下的决心才是正确的决心,否则,便是盲目的。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创新与超越
龚和德编者按:根据老舍名著改编、由江苏省京剧院演出的现代京剧《骆驼祥子》,在1999年1月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一举夺得金奖。老舍先生百年诞辰之际,江苏省京剧院携《骆驼祥子》二度进京,2月1日至6日在长安大戏院连演六场,再次名动京城。2月3日,中国文化报和本报文艺部邀请首都戏剧界专家学者,就此剧的成功经验和启示、意义进行了座谈。现选登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新时期以来,我们一直期待京剧现代戏实现艺术上的超越,江苏省京剧院推出的《骆驼祥子》可谓庶几近之。
这出戏严格忠实于老舍原著,再现了本世纪初期军阀统治下“人民成了渣滓”的那个黑暗社会,通过典型人物祥子的悲惨命运,使观众从审美激动中体悟到:新中国对于旧中国的胜利是历史之必然。其深刻的思想内涵,靠的是艺术阐释的力量,现实主义的力量,没有说教气味,更没有为了所谓突出政治而去扭曲生活,拔高人物。这样的现代戏,让人感到清新、亲切。
它的另一个成功之处,是更全面地体现京剧艺术的美学精神。《骆驼祥子》既避免“话剧加唱”,又区别于“捡到篮里就是菜”、客观上消解京剧艺术的那种“创新”;它也重视吸收、借鉴,但更执著于对京剧本体优势的创造性发挥。这一点,贯彻到了剧本改编和二度创作的各个方面。从文本看,人物塑造与情节结构已接近于京剧所需要的单纯中之丰富,这才留出充分时空,由演员运用唱念做舞去深入而生动地刻画人物,展现技巧;也因为剧本无枝蔓缠扰,又不玩深沉,才可使观众轻松自如地进行观赏,由感到可信、受到感动和启迪,进而达到对形式美、技巧美的进一步品味。剧中祥子与虎妞、小福子之间的对手感情戏,以及祥子不同境遇中或实或虚的种种拉车的身姿步态,都是极其出色的情绪舞、性格舞,是现代戏中少见的新创造。看到这些地方,观众的赞扬和掌声,都落到了京剧本体之上,这是多么难能可贵!
(作者为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秘书长)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

北京台贺岁节目播不停
北京电视台为广大观众备上了一份丰盛的“春节荧屏套餐”,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五连续播出不停机。
除夕夜拉开北京台贺岁节目帷幕的,是一台别开生面的《’98北京十大生活新闻评选揭晓晚会》。由该台生活频道和北京启明东方传播公司制作的这台晚会,将新闻与文艺融为一体,“十大新闻”外景拍摄与场内小品表演交相呼应。初一晚的《’99春节大联欢》,在国贸中心二千平方米的展览厅集中了成龙、张国荣、费翔和赵本山、冯巩、黄宏、刘欢、韦唯、梁天等众多明星参加演出。初二的全球华人贺新春晚会,观众将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新年见闻,以及对五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采访。初三则为小朋友安排了《动画之夜》少儿晚会。初四有“农民演,演农民”的《春满京郊》农民晚会。初五有北京、上海十家电视台合办的《春节戏曲晚会》。此外,还有《法不容情》、《淮南奇案》等十一部新电视剧、二十六部电影,在春节期间播出。
同时,开办三年的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与启明东方大众传播公司联手推出了“百名嘉宾贺新岁·十五小时播不停”贺岁节目。(颖人)


第10版(舞台屏幕·文化市场)
专栏:舞台热线

千古名篇知音多欢歌畅曲迎新春
——2月京沪舞台一瞥
北京音乐厅刚刚送去元旦的繁闹紧张,又迎来春节的火热。2月里的节目尽管多冠以春字,但内容仍显现出一年来北京音乐厅演出的常态。像郑健指挥的2月15日世界名曲音乐会、2月14日前苏联歌曲音乐会、2月13日中国电影乐团的爱情经典金曲音乐会,都是常演不衰,已持续了很长时间,有如电视、广播中的栏目一样,固定下来,每月亮相。
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是2月北京文化生活中的新闻,是欣赏热点,也是北京音乐厅最叫座的节目。自2月17日始直至2月26日,每晚上演,逢单日一套曲目,双日时再换另一套。姚锡娟、濮存昕、肖雄、丁建华、孙道临、童自荣、陈铎、吕中、盖丽丽、乔榛等在音乐中吟哦唐宋诗作,有《春江花月夜》、《将进酒》、《陋室铭》、《兵车行》、《岳阳楼记》、《琵琶行》、《长恨歌》、《阿房宫赋》等,由叶小钢、王西麟、金湘、郭文景、陈其钢、瞿小松作曲。由北京十所学校的七八岁小学生组成的童声朗诵团将集体吟诵《静夜思》、《送元二使安西》、《回乡偶书》、《元日》等。北京音乐厅开创音乐朗诵会这样的“边缘音乐会”后,深受观众喜爱,媒体称赞有加。他们尝到了甜头,两年来共举办四次。
上海在春节前后的演出是五光十色,品种繁多。在上海大剧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2月14日上演名歌名曲,德国汉堡芭蕾舞团2月18日至19日演出《仲夏夜之梦》,2月21日和22日上海京剧院的《曹操与杨修》登台,上海交响乐团2月23日演出音乐会。
上海歌剧院、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音乐厅2月12日和14日上演新春音乐会和重唱重奏音乐会。上海市演艺总公司还组织一场民族音乐会庆新春,2月26日在上海音乐厅登台。(沪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