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编者的话
1993年底,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中最先启动的活动,第一次走向社会。
6年来,青年志愿者行动在扶贫开发、环境保护、城市社区发展等领城先后实施了“扶贫接力计划”、“‘保护母亲河’绿色行动营计划”、“城市社区发展计划”等重点项目。迄今为止,参加志愿服务的青年已达7000多万人次,“一助一”长期结对服务已达200多万对。仅1999年参与扶贫接力计划的长期志愿者就达2500多人,受援贫困县达150个左右。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不仅为社会提供各种志愿服务,也提高了青年的整体素质,更为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了贡献。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新时期共青团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开发青年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
深圳是全国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发源地。由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主办,福田区文化局与深圳大学艺术学院联合创作并演出的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讲述了一个深圳中学生在暑假中意外地当上了一名义工(志愿者)的奇特经历。话剧热情歌颂了深圳义工联这个给社会、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丝丝关爱的特殊群体。
该剧公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获得“曹禺戏剧剧目奖”等5个奖项,并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剧目在北京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
日前,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与本报国内政治部联合召开座谈会,对《窗》剧成功的社会原因,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如何高度重视和支持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行动在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所起的作用,如何推进青年志愿者行动向前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一些专家、学者等在会上发了言。这里,我们摘发部分与会者的发言。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团中央宣传部部长、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 孙寿山
看了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很受感动,也很振奋。《窗》剧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部具有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的好作品。《窗》剧同时也提出了新时期如何服务青年、引导青年、教育青年的问题,是第一部反映青年志愿者服务社会、完善自己、健康成长的话剧。
“志愿者”是外来语,志愿服务事业国外也已发展了近百年。为了更好地引导和动员广大青年服务于党政大局,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在实践中成长成才,我们吸取国外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发展经验,植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于1993年实施了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经过6年的发展,目前,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各级团组织动员和组织青年参与两个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志愿服务已经渗透到几乎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扶贫接力计划、“一助一”结对服务等许多长期坚持的项目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青年志愿者行动很好地反映了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所应有的先进性和群众性的有机统一,很好地反映了团的工作服务服从于党政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的目标。
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和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青年志愿者是先进知识和现代文明的传授者和传播者,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是流动的精神文明宣传队。志愿者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对缓解群众的社会压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也发挥了积极作用。青年志愿者行动贵在“志愿”两字,充分尊重了青年的自主选择,调动了青年的内在积极性,强化自我教育、实践教育,使教育对象由客体变为主体,教育过程由单向变为双向,青年在自觉服务社会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把自己的体力、智力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奉献给社会的同时,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格得到了升华,也使周围的群众受到教育,看到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这种寓教育于服务之中的综合教育效果表明,青年志愿者行动确实是共青团加强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青年志愿者行动已成为青年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探索。青年志愿者行动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发展壮大的实践表明,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的基本条件,蕴藏着发展志愿服务的巨大潜力,志愿服务大有可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附图片)
剧照:主人公毛毛(右)当义工到戒毒所搞帮教。
 孙寿山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副书记 张绮文
由深圳市福田区文化局组织业余作者创作、福田区文化局文化骨干和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师生共同演出的话剧《窗外有片红树林》取得了成功。我们认为,这部话剧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窗》剧主题把握时代脉搏。改革开放使我国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下个世纪中叶,我们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广东、深圳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圳要率先完成由传统经济、社会结构向现代经济、社会结构的转变,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求率先实现人的现代化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现代化。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就面临一个尖锐的问题:我们要把青少年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他们在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中以什么样的方式相处?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世纪性主题,被《窗》剧的创作者们敏感地把握住了。
其次,上述主题是通过对义工活动这一极具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来展示的,既感人又有时代特色。深圳义工联是共青团领导的,由志愿者为市民尤其是为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社会团体。通过不断完善,从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今天的近3万人,服务的领域由青年本身扩大到全社会。于是,义工联就成了深圳特区精神文明建设中一道闪光的风景线。人们观看话剧,惊讶地发现,快节奏的深圳社会处处活跃着如此温馨、可爱的义工一群,他们代表着未来,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新的社会风尚。
第三,《窗》剧对时代主题的展示,对义工活动的讴歌,集中了群众的智慧,借助了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和新颖别致的表现手法,令人目耳一新。剧作者深入生活,剧本中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编导的二度创作,侧重于轻喜剧的形式,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福田区的干部、群众反复观摩,多次提出修改意见;深圳市委常委、福田区委书记王顺生从剧本内容到舞台细节都认真推敲、锤炼;省市领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戏剧界专家也多方面关心、支持,悉心浇铸《窗》剧这一文艺精品,才有了今天的成功。近年来,福田区委、区政府为贯彻落实江总书记关于“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精神,积极寻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形象化、艺术化的途径,力争为社会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附图片)
张绮文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具有时代特色的好作品
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戏剧评论家梁光弟
《窗外有片红树林》是一个很有朝气、很有新意的戏。它用诗化和喜剧的风格,演绎了一个具有世纪性的主题。这个主题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我们该如何教育青少年?
从深圳义工联到团中央倡导的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说找到了一条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理想道德教育的好形式。青年志愿者活动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但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公益和社会主义保障事业的发展,对新一代青少年的培养成长,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加快改革开放大业的进程,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我相信,青年志愿者活动一定会适应形势的发展,坚持下去,发挥更大的作用。
《窗外有片红树林》是第一部反映青年志愿者、讴歌志愿精神的话剧。在目前文艺创作中,反映这类题材的作品还不多。文艺是引导国民精神的灯火,应该积极反映青年志愿者的这种“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反映他们为人民、为祖国创造的业绩,塑造各式各样青年志愿者平凡而崇高的生动形象。这是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青年志愿者活动既闪耀着社会主义本质和民族优秀传统的光彩,又富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这一活动中既有生动感人的故事,又有性格鲜明的形象,特别是青年一代的鲜明形象。文艺工作者应该和《窗》剧的创作人员一样,深入到青年志愿者的生活中、行动中去,写出更多、更好的既弘扬时代主旋律,又具有艺术魅力的文艺作品。(附图片)
梁光弟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反映两个文明共同进步的窗口
中国汇凯(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助理 王文浩
看了《窗外有片红树林》很受震撼。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创作。作品虽然弘扬的是主旋律,但它贴近生活、贴近青少年,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有很强的感染力,因而在观众,尤其在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我认为,这部话剧本身也是一个窗口,是一个反映我们这个时代两个文明共同发展、进步的窗口。我们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感受到青年志愿者行动所弘扬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在深圳等许多地方,志愿者行动更成为人们的自觉实践。
今年夏天,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首届研究生支教团甘肃榆中项目启动时,我们公司给予了力所能及的资助。这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培育企业文化的需要。我们的企业理念是“人才优先于资本”。现代社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优秀人才不仅是企业的财富,也是社会和民族的财富,我们愿意在发现、培养、使用人才方面多作贡献。1994年以来,我们先后在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设立了奖学金,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尽绵薄之力。今后,随着企业的发展,我们将在这方面做得更多更好。
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开发青年人才资源的有力手段,也是当代青年服务社会、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虽然只有短短6年的时间,却已呈现出党和政府重视、社会各界关注、青年乐于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显示出强烈的生命力。我们衷心希望这一事业早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附图片)
王文浩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抓经济效益不能丢掉精神文明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副院长 敖宏
看了《窗外有片红树林》这部话剧,我非常受感动。剧情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工作,仿佛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人们非常深刻的内涵。
这让我想起我7岁的女儿。有一次,她在学校看了话剧《王二小》,回家后便开始四处找她那些用过的铅笔头,收集了一堆。我不解地问她,收集这些铅笔头做什么?女儿说,王二小那么穷,连铅笔都没有。现在我们有钱了,也不能随便浪费!我吃惊之余,更感到由衷地欣慰,可见文艺作品的感染力。
青年代表国家的未来与希望,青年更是一支生力军。青年的精神层面关系到未来社会。在国家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是不是市场经济就是一个钱字呢?一个社会的进步,除了钱,人的精神也是重要因素。
现在科研院所进入市场后,不能只抓经济效益。几年前,在所里一次大会上,我发言时,说要谈谈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大家都笑了,很多人不理解。经过几年的实践,全所上下取得了共识,认识到科研院所的发展同样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院在设定考核目标时,精神文明建设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作为一个青年科技工作者,我确实感到,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窗》剧主人公毛毛当义工的过程就是个成才的过程,这个过程很有意义。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已经超过了活动本身。因为青年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也服务了青年,教育、提高了青年本身。(附图片)
敖宏 晓力摄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志愿精神是永恒的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丁元竹
《窗》剧表现的是志愿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在我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已开展几年了,但人们对志愿服务还比较陌生。其实,志愿活动在世界上已经存在和发展了近百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志愿者已经有了相当的认同,志愿活动与居民的社区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息息相关。人们通常认为志愿者的地位和岗位是短期的和不明确的,一旦志愿者完成任务后,他们的职责就完成了,志愿活动也就不复存在。我们必须纠正这种偏见,应当看到志愿精神的意义与价值的永恒性。
具体说来,志愿者和志愿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促进社会融合。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制度的建立,传统文化、生活方式及社会结构都在发生变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疏离和冷漠。志愿工作可以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际间的接触及关怀,减低彼此的疏离感,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促进社会进步。社会进步需要多方面的资源组合与配置,志愿工作正是以提供大量人力资源的方式,积极参与一些补救、预防及发展性工作,协助解决或预防社会问题,志愿者通过自己的努力,产生稳定社会功能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加强及改善社会服务。志愿者的参与,既可提供人力、分担专业人员的繁重工作量,又可提供人才,补足工作人员专业技能上的不足。
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和生活经历。志愿者利用闲暇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既可拓宽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深切体验社会和人生,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作出客观的判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念。
在促进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必须鼓励志愿活动和承认志愿活动的价值。像建立可以反映生态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等价值核算的国民经济绿色账户一样,我们可以考虑逐步建立一个可以反映公众自愿参与社会活动对于社会进步贡献的国民经济的卫星账户,这不仅可以考量志愿者的社会和经济价值,而且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把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技术价值。事实上,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应当包含公众参与的价值考量。目前世界各国在执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都在考虑修正传统的国民经济统计方法,建立绿色国民经济账户,对于推动志愿活动来说,这是一个机会。除了在宏观上考虑把志愿者和公众参与纳入国民经济绿色账户外,从微观上,还应当考虑在制度和政策上,对于志愿者的身份、地位、奖励等等给予关注,这是发展志愿者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问题。(附图片)
丁元竹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扶孤助残——广州医学高等专科学院的志愿者们热心照顾广州市海珠区敬老院的老人。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为大型赛事提供服务——上海大学生组成志愿服务总队为八运会倾情服务。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植树护绿——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少年志愿者植绿护绿先进单位”的福州团市委在开展活动。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扶贫接力计划——在山西静乐志愿服务一年的青年教师要走了,孩子们流下了惜别的泪水。(图片由团中央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