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山区的希望④

  黄土坡变成了“绿银行”
  ——探访平陆山区综合开发
  本报记者董建勤
  位于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的山区小县平陆,近年来步入跳跃式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水流清澈,成为山西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县之一;农民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年增百元以上,是省内人均林果收入最高的县。
  早些年,可不是这样。
  平陆县1996年被列入全国首批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以来,治山治水,趟出了一条立足生态,着眼县域经济,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落脚点,围绕市场实施山区综合开发的路子。
  荒坡脱“荒”
  “平陆穷,地不平,肥田活土顺水行,流走了平陆人民的血和汗,给黄河下游带来灾和难”,这是昔日的写照。水土流失和水源奇缺曾是当地脱贫的两大制约因素。那时候,境内直接注入黄河的75条一级支流年输泥沙达800多万吨,带走氮磷钾10万吨。人均水资源只有38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县干旱少雨,大风肆虐,百姓勉强度日。
  而今,这片黄土地却形成了对比明显的独特小气候:全年大风天数减少12天,空气相对湿度增加3%,年降雨量增加77.9毫米,多年困扰小麦产量的“干热风”鲜有发生……全县年入河泥沙减少到400万吨,水浇地占到总耕地的50%。
  昔日的穷山恶水正为眼前的青山绿水所取代。
  记者边走边看,热情的东道主不时指点介绍:武家沟4万亩国营林场郁郁葱葱;价值1.5亿元的10万亩人工油松林相当于人均存款650元;沿黄河的移民村沙口滩涂综合经济开发示范区内千亩果园进入了盛果期,人均收入可达数百元。
  近3年,平陆完成造林面积5936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3%,远超全国13.92%的比率。全县实现了人均3亩用材林、2亩经济林、倒“三七”(农业与林业)和马路果园定型绿化三个一步到位,其中,林果面积已达43万亩,成为5大支柱产业之一;从果树栽植、管理到果品加工、销售形成了产业化经营。
  综合治理
  山区开发,必须基础设施先行。
  平陆人坚持改土、治水、修路、通电不放松。仅从修路一项来看,他们舍得投血本,花人力。目前,全县已投资1600万元,基本实现了平川地带通油路、山庄窝铺通公路。不过,“三千沟壑修路难,干石山区更艰难”,老乡们动情地讲起:修了整整11年的东河沿公路,有1/3的路段在石山峻岭中穿过。在资金没有到位的情况下,8个乡镇的群众吃饭在工地,有的主动拆房,青年人有的推迟婚期,老年人有的卖掉棺材……其中,长3.3公里的“鬼绝岩”段看去好似拦腰劈断了陡壁峭岩,当初竟是用悬空办法,将人用绳索系住腰带,吊在悬崖上作业,头顶危峰,脚下浪涌,硬是用人工铁锤、钢钎和炸药开出了路!如今,鲜果青菜源源不断地输出,10亿吨煤和1.2亿吨铝矿得以开采。
  黄土高原山区开发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
  “开发是为了变得更好,不能把原来的植被破坏了。”这是平陆人朴素的信念。历届县委、政府都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山区开发的主体工程,持续展开了发展林业、治水保土、综合治理的大会战。全县上游建库蓄水,下游打坝造地,两坡栽树种草,治理了3195条沟;采用坡改梯的办法,栽植经济林,拦水、拦沙90%以上;防护林实行全民义务植树,保栽植、保浇水、保成活。
  有了基础设施“硬件”和生态环境“软件”的保障,平陆开始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主管农业的副县长马李魁力主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多渠道筹集的资金捆绑使用,三年共集中8000余万元用于林果项目。山区综合开发“户户有项目,人人搞开发”,其中林果项目占到50%以上。最早被作为经济振兴突破口的品种是苹果,现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近两年售价下跌,县科委又看好了黄河以北少有的猕猴桃,1997年投资100万元种植3000多亩,目前已初具规模;最近有关部门又筹集资金680万元,用来开发当地丰富的野生酸枣资源,嫁接大枣2000余万株,使60%以上的农户当年获收益。
  路还很长
  在山区综合开发的征程中,平陆有经验,有困难,有决心。
  政府采取出台优惠政策、确立目标责任制、扶持龙头企业等措施,推动多轮齐转。在拍卖“四荒”地和兴办林果服务公司、贮藏加工企业方面,政府鼓励国家集体个人同时办,允许独资、合资、集资入股办;还提供部分资金,简化审批手续,缓收税费;全县将开发任务层层分解到县、乡、村,明确责任和标准……这些实在的举措活了综合开发一盘棋。
  自然,项目好未必效益高,科技先行是山区综合开发的必由之路。全县引技术、学科技、接受培训成风。县林果技术服务公司和科技服务中心配合各乡镇对25万亩挂果果园实行“技术包装”,先后推广了10项实用新技术。全县43%的农民先后受训,其中5825名获技术职称。不久前,县科委又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为企业和农民提供科技、人才信息服务。
  生产发展了,销售、加工增值和贮藏运输等难题接踵而至。平陆人一面按基地化、规模化、优质化要求发展生产;一面及时将重点转移到深加工和贸易上来。一支3000余人的经纪人队伍应运而生。全县15个服务公司在大中城市设点,年销苹果10多万吨,占果品总量的80%左右;以“公司+农户”为经营模式的龙头企业已达27个,仅果品加工一项,年可增值千余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温家宝考察北京住宅小区时强调
  加快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北京日报记者孙小杰、新华社记者徐仁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今天在考察北京住宅小区时强调,要加快住房建设,搞好配套设施,积极稳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温家宝在北京市市长刘淇、建设部部长俞正声的陪同下,考察了北京昌平区天通苑住宅小区和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据介绍,北京市委、市政府为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和国务院房改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全市住宅建设,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截至10月底,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开复工450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可竣工150万平方米,已预售100万平方米。天通苑小区注重环境建设,先建配套,后建住宅,创造了小区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入住的记录。回龙观文化居住区通过引进竞争机制,在保证规模建设、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
  在参观了小区和听取有关方面汇报后,温家宝指出,住房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当前新的经济增长点。北京是有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解决居民住房是一件大事。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认真抓好5个环节。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住房建设,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建设,提供充足的房源。二是提高建房质量,降低成本。房屋建设是百年大计,直接关系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要提高设计、施工水平,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严格竣工验收,坚决制止住房建设中的腐败行为。同时,要千方百计降低建房成本,让群众买得起,住得上。三是要搞好住宅小区的环境和各种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好水、电、气、路、供暖等问题,要规划绿地、树木、活动场所,学校、医院、商店、公共交通要配套,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四是要搞好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要实行公开招标,不仅在北京范围招标,还应面向全国,降低管理费用,提高服务质量,让群众满意。五是积极稳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要按照中央关于住房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北京市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要认真做好思想工作和政策解释工作,搞好住房信贷,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真正让中央放心,让群众安心。
  随同考察的还有国务院副秘书长石秀诗、北京市副市长汪光焘。


第2版(经济)
专栏:

  江苏省东海县李埝乡因地制宜发展食草节粮、低本高效养鹅业,今年上半年全乡圈存大鹅已达12万只,同比增长20%,养鹅业已成为该乡农户创收的重要副业。图为西李埝村农民正在牧鹅。顾德章邵雷摄


第2版(经济)
专栏:

  如今买冰箱彩电乃至整套家具都很方便,然而买车是个例外——
  北京:买车要过十一关
  本报讯据《北京晨报》报道:刚刚买了辆新车的张先生聊起买车经历,仍心有余悸:“那简直是过五关、斩六将呀!整整三个月时间……全部手续办完,我也脱了一层皮。”
  根据众多买车人的亲身经历,买车大体要过11道“关卡”。
  办理停车泊位证明是第一关,也是最难过的一关。张先生所住的居民楼周围有二三十个停车位,每天都停不满。于是,他先找到楼的产权单位,对方说:“楼是我们的,但周边的地皮不归我们管,你还是去找居委会吧。”居委会说:“你去找安委会吧。”到了安委会,人家说他楼底下的停车位不算数,让他去附近的正式停车场。张先生交给停车场1700元钱,停车场给了他一张平面图。又找安委会盖章、签字后,拿到交通大队,方才把停车泊位证明办下来。光这一道关,张先生就跑了十几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第二道关:办理移动证。领取牌照之前,开车办理其它手续需去交通大队办理移动证。而移动证一般只在几天内有效,张先生总共办了三次移动证。
  第三道关:到工商局进行验证。第四道关:到税务所交纳车辆购置费。第五道关:去税务局交纳车船使用税。第六道关:去保险公司给车上保险。这几道关都由经销商代劳,没麻烦张先生。
  第七道关:去验车场验车。七天后方能过第八关——去车管所领取牌照。
  第九关:在领取牌照后的第二天,去税务所建档。第十关:交纳养路费。第十一关:回车管所办理行驶证。至此,张先生的买车经历才功德圆满。
  据业内人士介绍,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买车手续十分简单。只要购车者选定车,付过款,两三天后车行就会把车开到购车者家门口,把相关手续文件和车钥匙一并交给车主。
  专家认为,我国汽车业面临“入世”冲击,出路只有一条:提高产销量,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而简化购车手续,改善购车环境,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来说是个十分重要的外部因素。


第2版(经济)
专栏:

  城市基础设施博览会举办
  本报讯由建设部城建司和建设部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际(北京)公共和市政基础设施博览会”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展示会”日前在北京开幕,全国三十一个城市代表团及五十三家中外厂商参会。博览会期间还组织了多场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晓朱)


第2版(经济)
专栏:

企业改革与制度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报讯“企业改革与管理制度创新”研讨会十二月四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管理制度特征,如何使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及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刘莲)


第2版(经济)
专栏:

  承德地税开通举报电话
  本报讯今年四月以来,河北省承德市地税稽查局开通了一条可以二十四小时受理举报的电话热线,并在当地报纸上设立曝光台,定期对群众举报案件查处结果进行公告。截至十月二十日,该局累计追缴入库税款六百一十二万元。(任伟强胡伟)


第2版(经济)
专栏:

  图铁分局安全生产五千天
  本报讯截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四日十八时,位于祖国东部边陲的图们铁路分局实现了连续五千天无责任行车重大、大事故,创造了分局安全史上的最高纪录。(石曙晨)


第2版(经济)
专栏:

  青龙大力发展优质小杂粮
  本报讯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大力发展优质小杂粮生产,目前全县已建立谷子、高粱、特色玉米、红小豆、绿豆等四大杂粮生产基地,种植面积达到十万亩,今年产量达二点五万吨,建立杂粮优种繁育基地一万亩。(李海燕)


第2版(经济)
专栏:

  上海市代表团来京考察
  京沪领导共同描绘发展宏图
  据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记者张宝瑞、郝庆)历时三天的京沪领导的交流取得圆满成功,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黄菊,上海市市长徐匡迪为首的上海市代表团在京参观、考察、座谈后,今晚将离京返沪。
  这次交流旨在共商加强京沪两个特大城市跨世纪全方位交流合作,携手并进,为京沪的腾飞和促进全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今年上半年,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为首的北京市代表团曾经赴沪考察,收获甚丰。
  上海代表团在贾庆林、刘淇等北京市领导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空港工业区、北京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香山植物园、长河水系、平安大街、东四环路、王府井步行街、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前门箭楼绿地等处。黄菊说,首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心脏和象征,特别是首都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鼓舞了全国人民,也鼓舞了上海人民。近年来,北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方面工作在全国都带了好头,上海人民从迎国庆50周年大庆的一系列活动中,看到了首都人民的精神风貌,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首都人民觉悟高、纪律性强、坚韧不拔、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精神。黄菊说,北京经济结构的调整、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中关村的规划建设对我们很有启发,中关村高科技产业这面旗帜,不仅是北京的,也是全国奔向新世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象征。他还说,京沪两个城市各方面都有很好的合作前景,作为特大型城市,如何抓好两个文明的建设,如何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如何推进高科技产业经济发展,这些方面我们都有许多共同点,我们通过交流,学习借鉴北京创造的经验,学习北京面向新世纪的思考和打算。


第2版(经济)
专栏:

  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汽车空调将限期停产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秦杰)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机械工业局近日联合发出“关于中国汽车行业新车生产限期停止使用CFC—12(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汽车空调器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汽车制造厂及汽车空调器生产厂必须抓紧对CFC—12空调器的改造,尽快转为HFC—134a(一种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替代品)的汽车空调器;从2002年1月1日起,所有新生产的汽车必须停止装配以CFC—12为制冷剂的汽车空调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