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人物春秋

  军旅作曲家孟庆云
  晓绍
  孟庆云是九十年代知名度极高的军旅作曲家。多年来,他在新曲创作园地里辛勤耕耘,以敏捷的才思和喷涌的激情,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在全军乃至全国广泛流传,深受大众的喜爱。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精选了五十首佳作,汇编结集由上海音乐出版社隆重推向社会,以此向国庆五十周年献礼。
  孟庆云的歌曲创作题材十分丰富。作为一个部队作曲家,他的大量作品是反映部队生活、歌颂军人情怀的,如《长城长》、《什么也不说》、《想家的时候》、《当兵干什么》、《兵之歌》、《我就是天空》等。同时,他也创作了大量其他各类题材的作品,其中有歌颂伟大祖国的《拉着中华妈妈的手》、《归航》、《祝福祖国》等,有赞美壮丽山河的《黄河源头》、《黄河黄》、《东方明珠》等,有咏唱人间真情的《爱的港湾》、《一梦千年》、《真情永远》等,还有抒发青春风采的体育歌曲《黑头发飘起来》、《五星邀五环》等。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作曲家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创作功底。
  孟庆云的创作既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有时代精神的特征。民族风格的旋律和当代通俗歌曲的节奏的结合形成了他那独特的创作风格。孟庆云的作品要么大气豪放,要么典雅秀美,要么情真意浓,要么刚健雄伟,既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又融进了强烈的时代气息。他的作品时而泼墨写意,时而工笔白描,时而色彩斑斓,时而标新立异,既有传统的古典美,又有鲜活的现代美。他的作品唱时代正气,唱人民心声,唱民族精神,因此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成功率高,尤其是他的军旅歌曲几乎是首首唱响,这在中国当今歌坛上是不多见的。同时,他在全国、全军乃至国际上屡屡获奖并多次立功。他的歌,歌手爱唱,老百姓爱听,不少歌曲早已家喻户晓。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孟庆云创作歌曲精选》采用了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形式,并配有钢琴伴奏。作为“献礼”图书,本书的出版还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和音乐界同行的支持和关心。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广播评书听众一亿演员断档创作匮乏
  莫让评书失传
  张维国
  危机在哪里
  评书是传统的曲艺节目,从“撂地”、堂会、茶社发展到广播、电视,《东汉》、《三国》、《杨家将》、《岳飞传》、《白眉大侠》……随着电波和画面走进千家万户,连阔如、袁阔成、刘兰芳、田连元、单田芳……评书表演艺术家的名字也深深印在了人们心里。
  而在评书辉煌的背后,却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很多著名的评书表演艺术家,有的已经辞世,有的或因身患疾病、或因缺乏新书段子已很少露面,有的到电视台去客串娱乐节目主持人。青年评书演员尚未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特色,没有得到受众的普遍认可,况且也仅能说些评书小段。目前,几乎是单田芳等屈指可数的几位评书表演艺术家在支撑着整个评书局面,不免显得“势单”了些。单田芳也曾尝试收徒传艺,但几经努力没有成功。
  广播评书火火爆爆
  赶上中午时间“打的”,十有七八能听到“话匣子”里正在播放单田芳的评书,那沙沙哑哑的嗓音,还真让人着迷。“单田芳的书你千万别听,一听就上瘾。”这是一位出租汽车司机谈起广播评书时说的话。
  单田芳播讲的评书吸引着千千万万的人,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少年儿童,教授学者、工人农民、高级干部、普通百姓,都是他忠实的听众。据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各省、市、地台三百余家相继开播了“单田芳广播书场”节目,北自黑河,南至三亚,西到喀什,全国除台湾省外,全部被覆盖,东南沿海更是播出的密集地区,武汉、长沙两市就分别有五个台和四个台同时播出单田芳不同书目的九部评书。根据各电台的调查数据分析,“单田芳广播书场”的固定听众高达一亿。
  话说单田芳
  单田芳生于评书世家,他五六岁时即能滔滔不绝地说上几段《包公案》、《呼延庆打擂》。1956年,单田芳首次登台表演。在以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他播讲的传统和现代评书包括《隋唐演义》、《白眉大侠》、《童林传》、《乱世枭雄》、《千古功臣张学良》、《平原枪声》等七十余部,其中多是大部头。单田芳播讲的评书,特别是传统评书,将历史知识、优良传统与形象逼真的说书技法融会贯通,每每使听众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道德教育和情操陶冶。为表彰单田芳为发展传统评书文化作出的巨大贡献,全国广播学会1993年授予他“最受听众喜爱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称号。
  单田芳多年来都是自己著书、说书,勤奋耕耘,新作不断,最近又刚刚录制完成了一百二十集的《水浒外传》。他认为,只有勤奋和创新,评书艺术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如何抢救
  鉴于评书既有相当大的受众层面,却又面临着演员断档与创新匮乏的现状,1993年,一位叫肖建陆的年轻人拿出自己的全部家当,成立了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将评书推向市场的运作方式,抢救和保护这项民族文化精粹。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肖建陆说:“我们首先选中了电视评书,与北京广播学院视听中心、北京电视台合作,连续录制了《千古功臣张学良》、《白眉大侠》、《隋唐演义》、《大明英烈》等近千集电视评书连播节目。这些评书都是抢救出来的,最初的投资和历尽艰辛筹借来的钱也全都花完了,还欠了一大笔机房费、设备费、制作费、人员劳务费等,连公司办公室的租金也付不起。从表面上看,电视评书是高附加值的项目,带广告播出,每个电视台播出段的广告费加起来高得喜人,但这个时段的广告播出效果差,客户不买账。若按‘市’价出售,这个时段又属于电视台的填充节目,价格低得可怜,卖出去连成本都收不回来。事实上,电视评书拥有大量的观众,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播出的单田芳评书节目,其收视率都在排名榜的前十位。但是,我们寻找用市场手段抢救和保护电视评书艺术的努力还是失败了,至今我们手里还‘砸’着近千集的电视评书在等待‘市场’。”
  几经周折,肖建陆和单田芳又回到了广播的“老”路上。“广播评书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是评书艺术生存和发展的一块沃土,所以,一经操作便受到全国各电台的欢迎。”肖建陆向记者介绍说,“1999年,我们为单田芳录制了《连环套》、《大唐惊雷》、《洪武剑侠图》、《侠侣情仇》、《明末遗恨》等七百多集广播评书,免费投放全国各电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播出单田芳评书的电台已从年初的一百多家发展到现在的三百多家,明年初有望达到四百家。1999年,我们投资了近百万元,但由于获得了电台一分钟的广告时间,到年底已经能够持平或略有盈余了。”看来,抢救和保护评书这项民族文化精粹的工作已初见成效,基本走上了市场运作的良性循环轨道。
  曙光初露
  明年——2000年,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将在“单田芳广播书场”节目中推出两部长篇新书,即《水浒外传》和《单田芳说单田芳》。同时,还计划录制完成一千集的单田芳广播评书。
  明年——2000年,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准备着手组建一个高档专业的广播电视录制中心,不仅要抢救和保护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还要为其他一些评书表演艺术家录制节目。
  明年——2000年,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还与北京电报局合作,将在CHINANET上开设“单田芳书场”。目前,该书场的首部评书《连环套》(一百二十集)正在抓紧制作。
  虽然走了一段弯路,但电视这个最大的传播媒体对他们仍然有着巨大的诱惑,对于电视评书的改革,单田芳先生也有很多新的设想。展望一个新的千年,肖建陆充满希望地说:“一旦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将利用‘声、光、电、三维’等现代手段,对电视评书进行有益的改进,为评书艺术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左上图为单田芳近照。
  叶金中摄(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举行
  故宫博物院与法国东方中国公司——阿梅都斯公司联合举办的《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于十一月十七日至二○○○年五月十七日在故宫斋宫举行。
  展览共展出一百一十六件包装艺术品,以清代宫廷包装为主,还有原始社会至元明时期以及近现代中国民间包装。
  (袁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中关村启示录》将推出
  北京环网艺研影视策划公司筹备拍摄的十集大型纪录片《中关村启示录》即将推出。这是国内第一部完整反映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及历史的电视纪录片,它表现了中关村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再现了中关村企业及中关村的历史,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该片将以珍贵的历史资料、精彩的实际例证、大量的现场采访互相穿插,力求融资料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站在民族的、历史的高度,科学地总结中关村崛起的经验,探索规律的认识,揭开中关村之谜。
  本片的发起人和创作组人员皆来自中关村,曾在中关村各个公司参与研究、开发、生产、市场推广等工作。(张锐锋)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重庆为迎澳门回归办展览
  重庆市前不久举行了“迎澳门回归祖国美术书法系列展览”。这次展览由重庆市文化局、四川美术学院、澳门中华文化艺术协会等单位主办。《互动时代——长江上中游地区七省市中国画邀请展》、《俄罗斯当代艺术家绘画作品展》、《视网九九艺术作品展》等四项展览已成功展出。另外,《澳门风情书画展》、《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少儿书法展》、《二十世纪重庆书法艺术回顾展》、《重庆市第二届书法篆刻展》四项展览也将陆续开始。
  (崔佳魏星)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歌声中的二十世纪》受欢迎
  《歌声中的二十世纪》由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牵头,动用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拥有的丰富的音乐资料,集中数十位资深音乐编辑,在音乐界专家、学者的热情支持和指导下精编而成。书中包括二十世纪以来各个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歌曲和重要词曲作家的代表作,出版后大受欢迎,已准备再印。(刘元)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我们的留学生活》开播
  第一部由留日学生拍摄的大型系列纪录片《我们的留学生活——在日本的日子》近日在北京电视台与观众见面。
  这部系列纪录片介绍了新一代海外游子在日本求学的艰苦历程,是由留日学生张丽玲等利用业余时间,自己筹资,历时三年创作完成的。全片共十集,每集五十分钟,分为《初来乍到》、《彼岸的青春》、《家在我心中》、《角落里的人》、《小留学生》、《我的太阳》等。
(章力)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传记文学得失谈①

  姜柏春,河北人,干部——
  给人真实的震撼
  传记文学以展现描写伟人、名人的人生事迹和生活趣事为创作手段,还原伟人、名人的平常人面目,使平民百姓和伟人、名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传记文学以它特有的创作方式、真实的素材,呈现给人们的画面,常常是震撼心灵的撞击。
  以描写领袖人物为题材的传记文学作品,不单单是对文学的欣赏,更多的是使读者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受到了领袖人物的高风亮节和平民化生活的感染和教育。
  传记文学的风行,说明我们政治稳定,民主化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活跃开放,勇于反思历史。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传记文学得失谈①

  陈纯一,浙江人,公司职员——
  传记文学贵在“真”
  传记文学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之所以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在于它的“传”字,它是人们了解历史的桥梁。
  作为生在六十年代,成长于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我的人生经历很短暂,渴望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与之相关的杰出人物,甚至是反面人物,传记文学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传记文学》、《名人传记》等杂志是我阅读的首选,在这里,我进一步了解了新中国三代领导人的为人处事和领导艺术,深感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也看到了历史上一些反面人物的狡诈、虚伪。传记文学是历史的再现。
  通过与传记文学的相识、相知,我感到,传记文学贵在真实、准确,否则会给读者以误导。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对历史了解不多,常常是传记文学给了他们以历史和人生的第一印象,因此,希望传记文学的作者要对历史、对人民、对读者负责,在撰写传记文学时,千万要把好“真”字关。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传记文学得失谈①

  杨晋铖,军人——
  真实的传记与传奇的文学
  一九九九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君特·格拉斯认为:“文学的功能是为死者亡魂守灵,为生者讲故事。”传记文学最后要落脚于文学二字,自然思想性与可读性缺一不可,对这一点的片面理解导致了现今的传记文学创作出现了两个误区。
  一是为尊者讳。这类作品中的“传主”常常“高大”得与读者有了一层隔膜,仿佛那些人物生来就不犯错误,生来就有铁肩担道义式的崇高使命感,偶尔的几件并不十分有趣的生活趣事,便算是让传主有了丰满的血肉。这样的作品让我们读起来常常觉得分外沉重。
  另一种是作家创作时没有艺术的快感却能赚着钱的作品。它们只是借用一下“传主”的名号,为了“卖点”编造一些奇、艳的事迹,向读者叫卖一个所谓“绝对真实”的名人,通篇读完,倒似一本支离破碎的“传奇小说”,而绝非“传记文学”。
  诚然,传记文学不可能复制和重现历史,但它却可以用文学的目光审视历史,用文学的心灵感受历史,表现出相对接近于历史上某个片段的客观事实,从而达到“史笔”与“诗情”的最佳结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传记文学得失谈①

  张天良,军人——
  实事求是的历史观
  人的一生,总有那么一段或“过五关”或“走麦城”的经历。将一个人在这段经历中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及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让后来人有所借鉴,是完全应该的,用传记文学的形式记录下来也无可厚非。但近日,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拜读了两位小有名气的作家根据一位老英雄的传奇经历整理撰写的传记文学后,却顿生困惑: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英雄,在一次没能参加的战争中,竟然也“甩掉汗衫,手持大砍刀冲上去”了。
  我们认为,“传记”应该是本人或他人的亲身经历;“传记文学”应该是为了增强“传记”的可读性、号召力、感染力而在“传记”的基础上对表达方式、语言修饰等进行的文学加工。在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基础上,对主人公的精神实质进行必要的加工提炼,并做进一步阐释是可以的,但写传记文学决不能搞虚构,不能根据作者的想象任意“拔高”。实事求是地记录历史、讲述历史的传记文学将会更受欢迎;那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后果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大地漫笔

  “信骚扰”
  叶于
  写下这个题目,似有哗众取宠之嫌,可最近遇到的几件事,令人不吐不快。北京某区级邮局,一天之内给我发来四封信,拆开一看,是几张报刊订单,内容同邮局没有关系,同我的工作也没有关系,每封信里的订单也是重复的。当天回到家里,也是一封同样的信件在传达室。搞不明白,这家邮局从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弄到笔者的单位地址和家里地址的,后来,几位同事也收到了同样的东西。真叫人好生纳闷。无怪乎,几位同事开玩笑说,真是“信骚扰”。
  这还不算,一个月前,一封来自湖南冷水江市某企业的信,寄给上高中的儿子,里面有一张企业报,还夹有一张广告,广告打着保健卫生的牌子,多是些学生不宜、儿童不宜的东西。真不明白,远在湖南的那家企业如何弄到一个中学生的姓名和家庭地址的。想想,家里的地址也不保密,真让人担心。
  眼下到了报刊征订时期,邮局的这种广撒传单似的办法,也许不便非议,可是你有必要一天之内把相同内容的订单寄往一人吗?不知是否因为利用工作之便,还是同那些报刊有过什么协议,尽早把那些订单寄出去完事。更主要的是,属于私人性的地址,邮局如何搞到的,令人猜疑。
  至于像冷水江市的某企业莫名其妙地把那种内容低俗的广告,不分对象地四处邮寄,是对公民人身权利的不尊重,纯属信骚扰。但愿此类事情有人管管,也有一个法规遵循。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新秀姜鸿波
  问姜鸿波苦不苦,姜鸿波笑了:苦啊,可我觉得生活已对我够厚爱了,应当去珍惜。
  姜鸿波说:我觉得在与姜文的合作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人活在世上总应像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不断地克服困难。拍完电影后一次姜鸿波去剪辑室配音,姜文愣愣地看了她半天,既而大笑起来:你就是鱼儿吗?姜鸿波自己也笑了,她说:自己那时晒得很黑,洗澡也是用盆凑合着,身上都有农妇的味儿。这也许就是敬业吧!因为我是怀着感激在生活,所以才不觉得苦,等自己老了,想起年轻时的浪漫生活,一定很欣慰。姜鸿波因主演姜文导演的电影《鬼子来了》而在演艺圈中声誉鹊起。她最近还和星光灿烂文化艺术公司签约。(马玉俊)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中国数字图书馆
  进入试点实验阶段
  中国数字图书馆发展战略组与首都图书馆前不久在北京签订了《建立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示范单位合作协议书》,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从战略研究与论证阶段开始进入试点实验阶段,首都图书馆也由此成为首家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示范单位。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点工程之一,自启动以来得到了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国家“863”计划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这项工程进入试点实验阶段之后,双方将在数字图书馆工程的资源库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构架、最佳信息资源提供模式、海量数据存储与最佳使用模式等方面共同进行应用实验。
  (刘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北京文化局委约创作
  赵季平新作将在新年音乐堂奏响
  交响乐《2000》最近已经完成,并在北京音乐厅向专家展示。素以电影音乐闻名的作曲家赵季平,此次受北京文化局委约,为新世纪的到来专门创作了这部交响乐。
  《2000》分为三个乐章。第一乐章《魂》表现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精神内涵:坚韧和善良,采用奏鸣曲式,引子是编钟奏鸣,富于历史的沧桑感。第二乐章《梦》表现中华儿女对美好未来永不磨灭的希冀和梦想,采用复三部曲式,用如歌的慢板刻画出民族个性。第三乐章《弘》表现中国面临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新时代,采用回旋式曲式,交响乐队和合唱队相互呼应,钟鼓齐鸣与人声交织。
  演奏《2000》的是谭利华指挥的北京交响乐团。今年年底,为迎接新世纪,还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年音乐会和天安门广场的迎新庆典上演出这一作品。(亚平)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永久的魅力夏清泉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