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盛世聚焦

  澳门关闸门上,如今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区旗。图片上的这一家人在国旗下留影,他们说:“一定要把国旗区旗拍到镜头里!”本报记者赵京安摄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游内地报佳音
  ——澳门关闸见闻
  本报记者吴绮敏郑德刚
  12月22日,是澳门回归后的第三个休息日。喜欢外出旅游的澳门人,更是不会放过回归庆典期间的3天假期。关闸是澳门人到内地购物、旅游的必经之地。记者在澳门关闸看到,人们进进出出,井然有序。记者上午10时左右略作统计,每分钟大约有30名澳门人从珠海回来,脸上呈现出轻松的表情。一些年轻的母亲推着童车,带着小宝宝采购归来。
  一位姓蔡的女士刚刚从珠海买了一兜芹菜,通过关口后对记者说:“珠海的蔬菜很新鲜,我常常在休息日去那里购买。”
  蔡女士的丈夫在台湾工作,她说,全家人对澳门回归都非常高兴。她认为回归后最大的好处是社会更安定了:“我们欢迎驻澳门部队,因为这样社会治安有了保障,感觉很安全。”
  黄昏时分,关闸内外人流涌动,从内地返回的澳门人汇聚而来。傍晚5时许,记者遇到刚刚从广东中山市返回澳门的黄先生,他高兴地说:“我今天早上从澳门回中山老家探望父母,老爸老妈一见我,就拉着我问澳门回归的情况。老邻居都跑来看我,我心里热乎乎的。”
  守候在工作台前的澳门出入境事务司警官梁先生告诉记者,从回归第一天到现在,每天回内地探亲访友、旅游购物的澳门人都有3万多人次。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澳门传真

  出号外扩版面增加发行量
  澳门传媒报道回归规模空前
  本报澳门12月22日电记者方文报道:连日来,澳门沉浸在欢乐的节日气氛中,大街小巷到处飘扬着五星红旗和澳门特区区旗;图文并茂的各种报纸,因记录和见证澳门回归盛事,成为抢手的收藏目标。
  在澳门迈向新纪元的历史时刻,本地传媒的报道声势令人惊叹。从12月19日开始,这里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连续几十个小时不间断地直播官方和民间的庆典活动。大大小小的报刊则全部用彩色版面大幅报道回归盛况。19日,澳门的很多报纸,均在头版刊登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抵达澳门的大幅照片;20日,各报同时用好几个版面,突出刊登江泽民主席和朱镕基总理等领导人出席政权交接仪式活动的消息和照片;21日,澳门各界热烈欢迎驻澳门部队进驻的照片成了各家报纸的头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些报纸还专门出版回归“号外”,整版刊登各界人士祝贺回归的彩色广告。祖国各地庆祝澳门回归活动的消息和通讯,也纷纷见诸报端。以发行量最大的《澳门日报》为例,在回归日当天,出了156个版,创澳门报业史上新纪录,同时还创下历史最高销量。3天来,该报共刊登图文特辑15个整版,彩色图辑13个整版,有关回归情况的文章258篇,图片436张,数量之多,前所未有。
  在此期间,澳门《华侨报》特别开设了“历史足迹印记”、“回归历程篇”等系列专题报道,《大众报》、《市民日报》、《星报》、《正报》、《澳门现代日报》、《华澳日报》等也以大量篇幅突出报道了澳门回归祖国的盛况。
  澳门的各家传媒还开辟言论专栏,回顾澳门历史,展望美好前景,衷心拥护和赞扬澳门回归后实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高度评价解放军进驻澳门。《澳门日报》在社论中指出:“澳门将跨进一个新的时代,一切爱国爱澳、贯彻落实澳门基本法的有识之士,担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完全有能力将澳门建设得更加美好。”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12月22日,澳门特区第一套邮票已发行两天,但到邮局购买的人仍要排长队。本报记者李石营摄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这几天真开心”
  早7时许,在澳门诚信有限公司供职的唐先生如约来到了总统酒店对面的山度士公园。他是个武术爱好者,记者也好此道,早上练功经常碰面,彼此便成了朋友。他见记者练少林两节棍,提出要学。唐先生学得非常认真,一招一式一丝不苟。他说,正宗的功夫在内地河南登封的少林寺,一直想去拜谒一下,现在更方便了。
  清晨,葡京大酒店对面的南湾湖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湖畔十几个人正在垂钓。他们中有头发斑白的老年人,也有稚气未脱的小青年。一位穿皮夹克的中年人两手各执一竿,记者问他收获如何,他腾出一只手在空中划了个圈,笑着说:“刚刚到啦。”他姓区,在政府印刷署供职。他说,这几天又是看演出,又是看焰火,真开心!
  度过了丰富多彩的假日,澳门人将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回归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中。
  (本报记者王慧敏)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忙完了再团聚
  冬至是澳门人亲朋团聚的日子,然而今年的冬至却有很多人忙于工作。
  苏朝晖,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教育暨青年局的副局长。这个年轻的副局长一大早就被上司叫到办公室开会,研究的议题是回归后的教育和青年工作的发展问题。他说,平时的工作和学习很繁忙,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在庆回归的几天时间里更是要加倍地工作。吃完午茶后,他要抽时间带父母和夫人去郊游,到氹仔、路环去走一走,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以利明天上班后更好地为特区工作。
  刘桂华,美国友邦保险公司澳门分公司的寿险顾问,昨天到珠海做业务,凌晨1点才回家,今天又跑了几个保单。公司的行政职员可以比平时早一点离开办公室,但对于跑业务的人来说,放不放假一个样,只有晚上才能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
  “我的工作与这里的银行一样,是没有休息日的。”陈氏诊所的女西医诸亚倩说。她一大早就来到位于新口岸的诊所上班,上午接待了十几个病人。今天要很晚才能下班,因为有个病人跟她有约。看来,今天的团圆饭来不及自己做了,只有上酒楼“过节了”。
  (本报记者聂传清)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做主人很“顺气”
  澳门的假日多,回归后,澳门仍按过去习惯放假。
  刚刚举行过澳门回归庆典的几个场馆成了热点。由于一些场馆属临时建筑,不久将拆除,所以不少澳门人,包括一些记者也都抓紧来此照相留念。一个小伙子说,澳门回归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现在他一定要到现场拍下这些景物。在新填海区,大巡游时用过的彩车吸引了大批参观的人。公园里,年轻的父母们带着孩子“钻家家”。很多人都说,回归了,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澳门市政厅也趁假日在“纪念孙中山市政公园”主办“冬至康体日”活动。上午11时,记者看到居民们纷纷来到这里强体健身。孩子们最喜欢的是充气弹床,他们在上面蹦跳着,父母在一旁看着笑着。在木球场地,记者与一位姓郑的教练攀谈起来。他说,木球是一种休闲体育运动,很适合中老年人。
  沈先生在澳门赛马会工作,今天他带着三个孩子来公园荡秋千。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谈起赛马来一套一套的:现在澳门每周举办两场赛马会,时间与香港错开。谈到对回归的感受时,他说:“现在我们真正成为这里的主人了,很‘顺气’。”
  (本报记者张卫中)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到博物馆看看
  节假日到博物馆转一转,也是澳门人的爱好。博物馆以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布置吸引旅游者纷至沓来,成为澳门人假日的好去处。
  澳门地方虽小,博物馆却不少,林林总总十几家,每一家都有一个主题。海事博物馆反映的是澳门、内地以及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历史;赛车博物馆则陈列了许多曾在东望洋跑道风驰电掣跑过的赛车;葡萄酒博物馆可以告诉你许多关于葡萄酒的知识;氹仔的住宅博物馆,真实地展示了澳门土生葡人的生活方式……这其中,大炮台的澳门博物馆则以三千件展品详实、生动地反映了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在澳门的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参与一些活动。如在赛车馆,你可以通过模拟游戏体验在东望洋跑道上驰骋的感觉;在葡萄酒馆,你可以品尝各种美酒……
  (本报记者吴亚明)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编者按:12月22日,是澳门回归的第三天,也是农历的冬至。这里记述的是澳门人在假日生活中的几个片断。
  浓浓同胞情殷殷爱国心
  ——大型音乐会《江山赋》演出侧记
  本报记者刘玉琴刘琼
  “采来北国的红梅,采来南疆的木棉,编成最美的花环,挂在你的胸前。”五十六个民族畅抒浓浓同胞情,歌唱巍巍我中华,喜庆欢乐的旋律在姹紫嫣红的花海中奏响,雄浑激越的歌声久久回荡。12月21日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音乐会《江山赋》,将庆祝澳门回归活动再次推向高潮。音乐会名家荟萃,新作纷呈,鲜明的主题,气势恢弘的交响,激情澎湃的歌声,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喜迎澳门回归之情。观众和专家热情称赞这台音乐会“是同类节目中质量上乘的一台,既有盛大的场面,又有激动人心的艺术张力”,“融汇多种艺术形式,以新颖的创意,艺术地表现了澳门回归祖国这一欢欣鼓舞的美好时刻。”
  欢快热烈庆团圆
  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世纪盛事,是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继香港回归之后中国人民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了充分表达神州大地的欢乐和祝福,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单位联合主办这场音乐会,充分体现出欢乐祥和的气氛。
  本场音乐会阵容强大,气势恢弘,由上海交响乐团和中国电影乐团联合组成四管编制大型乐队担任演奏,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等20多个艺术团体的200多位歌唱演员组成的合唱队担任演唱。音乐会融会贯通多种艺术形式,民族唱法与西洋乐队、民族艺术与现代音乐有机糅合,有交响乐、交响合唱(包括京剧交响合唱),也有独唱、合唱、朗诵、民族器乐演奏;有美声唱法,也有通俗唱法、民族唱法。管弦齐鸣,歌声起伏,欢快热烈的旋律,排山倒海的气势,是中华儿女对亲人团聚和幸福生活的由衷赞美,表达了全国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信念。
  采用不同的音乐形式,以精彩的民族艺术,表达回归主题,反映普天同庆的欣喜和豪情,是音乐会主创人员不约而同的创作思路。曾多次成功地策划过大型文艺晚会、同时也担任这台音乐会总策划的任志萍、陈维亚等主创人员经过反复构思,将晚会的框架结构编排为序曲《中华赞》、第一乐章《普天庆》、第二乐章《中国心》、第三乐章《九州情》、尾声《江山赋》5个部分。每一乐章都跳动着欢乐喜庆的音符,始终洋溢着祝福祖国、歌颂中华的真挚情感,也饱含着对中华民族完成统一大业的深切期盼。90分钟的演出,使人动情,使人鼓舞,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新曲奏出中华情
  “走过长夜我们点燃东方的灿烂,迎着春风我们书写豪迈的誓言,一轮朝阳映红了我们的心愿。”伟大的时代呼唤优秀的作品,世纪庆典呼唤崭新而壮丽的乐章。澳门回归、举国欢庆的气氛点燃了无数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激情。他们用创新精神和精品意识,为盛大节日献上了精美的艺术作品。
  音乐会上演唱的曲目大多是新创作的。《中华合家欢》、《携手同行》、《星月情》、《祝福祖国》等是艺术家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按倒计时的要求完成的。序曲《中华赞》、第二乐章《中国心》、尾声《江山赋》三个乐章又是专为这次晚会度身定做。第二乐章《中国心》将整整一个乐章创新为京剧交响乐,这一乐章荟萃了京剧各个行当的精彩唱腔,快板、倒板、回龙、交响合唱交相使用,描绘出一幅“锣鼓铿锵情激荡,澳门回归凯歌扬”的多彩画面,民族艺术在现代音乐的烘托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有着催人奋进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会表现出的创新意识随处可见。一些耳熟能详的老歌,经过艺术家们的精心处理,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气息。《家乡茶正浓》、《走进春天》、《我和我的祖国》、《橄榄树》、《对歌》等被重新填词、配器,由独唱、二人对唱变换为多人对唱、合唱与交响合唱,澳门的景、同胞的情融入其中,传递出感人至深的爱国深情。音乐会一改普通音乐会的“素妆”,舞美设计富有新意。整个舞台被装点成花的海洋,浓墨重彩,具有民族特色的喜庆气氛。
  在《江山赋》成功的背后,流淌着来自20多个单位的500名演职人员的心血和汗水。时间紧,任务重,但主要创作人员和演职人员精心创作,紧张筹备,终于获得了成功。
  音乐会格调高昂,风格清新明朗,如大潮奔涌,有千流婉转的曲折,也有一泻千里的磅礴。当音乐会以绚丽的色彩、强大的阵容、非凡的气势让人感受到艺术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力量时,文艺工作者为祖国而歌、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怀同样撼人心魄。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我看澳门回归征文

  创造新明天
  ——“澳门回归颂”文艺晚会速记
  本报记者郑宏范武侠
  “当空舞彩练,荷花香飘远。回归人心暖,创造新明天……”
  1999年12月22日晚,澳门文化中心综合剧院传出欢乐的歌声,大型晚会“澳门回归颂”在这里隆重举行。
  他们虽然不是舞蹈家,但舞姿翩翩,热情奔放;他们虽然不是歌唱家,但纵情放歌,声情并茂。
  澳门各界庆回归活动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秘书长李沛霖介绍说,这台晚会最大的特色是,它完全由澳门各界人士参演。参加晚会的演员共有300多人,来自澳门近20个社团、学校,是迄今为止澳门社会各界参与面最广的一台文艺晚会。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晚会的第一个节目是管弦乐合奏《歌唱祖国》。当这熟悉的旋律在剧院奏响,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合着节拍,动情吟唱。演出者澳门青年交响乐团的成员来自澳门6所大、中、小学,他们年龄最大的20多岁,最小的只有10岁。巴松管演奏手、培道中学高二女生陈韵珩说:“这首乐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今天演奏它,更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
  “澳门回归颂”文艺晚会从策划、筹备和排演,得到澳门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今年3月底,澳门庆委会成立伊始,就开始着手准备这台晚会。他们通过电视、电台、报章和互联网等手段发布消息,面向全社会征集节目,并向一些重点社团发出邀请。收到的节目之多、报名者之踊跃、参与者积极性之高,大大超出组织者的预料。
  濠江中学和教业中学的舞蹈在澳门颇有名气,其舞蹈队曾赴内地演出,广受好评。教业中学演出的舞蹈《荷花盛开》清丽脱俗,婀娜多姿,寓意澳门从此开创新纪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为体现晚会普天同庆、各界参与的宗旨,在组委会的安排下,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澳门福建妇女联合会、澳门归侨总会等社团的舞蹈节目,在整个演出中占有相当的分量。
  “秋水望穹啸长天,忽听母亲叫唤传,燕子归巢倍温暖……”澳门妇女联合会是全澳最大的妇女民间组织,为表达澳门妇女喜庆回归、心向祖国的欢乐之情,她们特意填写歌词,用粤调合唱《归心似箭燕归来》,博得了全场喝彩。
  澳门与祖国内地心相通,根相连,都是龙的传人。澳门工会联合总会文化委员会的舞蹈《欢跃龙腾》,表现了分离多年的龙母与龙子重逢的激动与幸福。
  …………
  为了演好这台晚会,表达澳门同胞回到祖国怀抱的喜悦心情,演职人员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心血。妇女联合会的演出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她们当中有空姐、银行职员和企业的老板等。为了赶排节目,她们牺牲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有的个体业主甚至停业来参加排练。她们说:“我们都是中国人,澳门回归是中国人的大事,参与这件大事是值得我们一生纪念和自豪的。”
  晚会主办者还告诉记者,演职人员的工作全都是无报酬的。为了参加演出和排练,演出人员要自己置办道具服装,自己负担交通等费用,但是这一切他们都心甘情愿。
  这次晚会的艺术顾问、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主任明文军告诉记者:晚会演出人员只想表达一个愿望:为澳门回归做点事情,尽一个澳门人的心。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盛世聚焦

  12月22日,由澳门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主办的“澳门回归颂”文艺晚会在澳门举行。图为舞蹈《荷花盛开》。本报记者徐烨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