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盛世聚焦

  濠江欢歌向未来
  ——澳门各界庆回归大型文体汇演侧记
  本报记者胡果朱竞若
  喜泪犹在,刚刚回归的澳门就以前所未有的宏大气派,给新纪元一个崭新的亮相!12月21日下午,澳门凼仔运动场座无虚席。1.4万名演员,3万多位观众汇聚于此,规模空前的澳门各界庆回归大型文体汇演《濠江欢歌》,表达了澳门同胞的中国心,手足情。
  鼓庆团圆
  九九归一庆团圆,撼天动地听鼓声!
  主席台前,安卧一头雄狮。一阵咚咚的鼓声由远及近,特首何厚铧阔步走来,为醒狮郑重点睛!一群瑞狮跃上场来,欢蹦嬉戏,锐不可当,顷刻间在绿茵场上沸腾起来……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又闻这稚嫩的童音,又见濠江历尽沧桑依然真挚如初的赤子情怀。忽听两声“妈妈!”———第一声,焦灼、凄迷,第二声,激动、开怀。骨肉分离,游子归家,百年沧桑百年梦,声声呼唤寄深情。
  掌声稍歇,鼓声又起。1400名中学生,一支壮观的腰鼓队。鼓杵翻飞,舞出多少欢欣;鼓声激越,擂响无尽豪迈;鼓队行进,铺展出四个大字:1999。
  1999,历史永记,世界瞩目!
  莲开镜湖
  1000名少女身披绿纱,染出片片莲叶。突然裙摆一抖,幻成一池新荷。碧水悠悠,粉荷亭亭,艳阳之下,嫣然绽开。澳门人嗜爱莲花,爱她高洁善美。悠悠400年,这朵莲花,还是不改中国香、中国色!
  你看,和着一曲高亢的《红梅赞》,走来了千人太极扇队伍,持正守中、刚柔相济!千人南拳,冲、推、劈、扣,尽显阳刚;千人少儿武术,喊声阵阵,虎虎生风。
  45万澳门居民中,有1.3万土生葡人,澳门也是他们的家,他们同样为澳门回归欢欣鼓舞。欢快质朴的风琴声起,200位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土生葡人挥动裙裾,一段风情浓郁的土风舞,旋转出澳门多元文化的魅力,也展示出一个灿烂前景: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澳门文化,将更加璀璨多姿。
  龙腾未来
  一曲交响,排山倒海,慷慨激扬。出生在澳门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震撼着数万观众的心。
  一辆紫荆花车缓缓驶来。花车上,香港歌手谭咏麟一袭中式长衫,《龙的传人》刚出口,已是掌声满堂。内地歌手刘维维乘一辆牡丹花车,伴着《祝酒歌》向场中驶来。中心舞台上,一朵盛开的白莲中间,澳门歌手黄伟麟高歌《明天会更好》,传递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奔向未来的世纪风采……
  鼓声震天。舞台上,两条68节的长龙率9条9节的小龙盘旋而至,熠熠生风;碧空中,两条五彩飞龙蜿蜒嬉戏,尽呈祥瑞。
  一时间,1999只信鸽在蓝天自由翱翔……(附图片)
  上图:澳门各界人士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文体汇演现场。本报记者李石营摄
12月21日,澳门各界举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型文体汇演《濠江欢歌》。
  上图:澳门武术总会的腰鼓表演。
  右图:武术表演。
  本报记者徐烨摄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澳门传真

  “会讲普通话啦!”
  本报记者孟宪励王荣久
  记者在澳门采访期间,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普通话了。不论是采访特区政府官员,还是进商店购物,对方的普通话虽不甚流利,但几乎没有交流的障碍。一句“会讲普通话啦”,其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任澳门公职人员协会主席的姗桃丝女士是一位土生葡人,回归期间她组织了“庆回归千人长跑”、200人参加的“土风舞”表演,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她风采倍增。姗桃丝两年前讲普通话还是磕磕巴巴,如今已领到了普通话七级证书。在她带动下,这个有着7000名成员的公职人员协会,36名领导层人员全会讲普通话。她对记者说:“学好普通话对为特区政府做贡献很有意义。”
  “讲好普通话”,是许多澳门同胞的心声。澳门理工学院普通话培训中心从1994年到现在,共举办了504个普通话教学班,培训学员9054名。这一数字是1984年到1994年由澳门公职司培训的普通话学员的9倍!同时,澳门旅游司、市政厅、司法警察学校、财政司等政府部门以及中小学、社团等也举办了或短或长的普通话培训班。澳门理工学院普通话培训中心的赵永新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当地华人学普通话不仅是与内地交往的需要,也是作为一名中国人情感上的需要;回归后相当一些土生葡人会留下来,如果不会讲普通话就会影响生活质量。这都是普通话渐趋兴盛的重要原因。
  澳门葡文学校去年才成立,除教授葡文外,许多班开设了普通话课,还成立了普通话兴趣班。该校负责人许世华先生对记者说,回归后越来越多的有着葡国文化背景的学生,随着对澳门认识的加深,选修普通话的人还要增多。
  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每一个出租车司机都能讲一些普通话。记者12月21日乘出租车返回酒店途中,一位徐姓司机说,他三年前就开始有意识地跟内地乘客、澳广视普通话节目、凤凰卫视台学习普通话。他说:“澳门已经回归了,内地的乘客来澳门也越来越多,不会普通话怎么做生意?”记者日前在一家酒店就餐时,也有一个有趣的发现:许多服务员挂着一个国旗图案的徽标,上标“国语”两字。一位姓范的服务员告诉记者,凡是能讲普通话的服务员都挂上这个牌子,一是方便讲普通话的客人识别,同时也鼓励服务员学好普通话。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濠江感言

  盛事慰先人
  马利
  葡萄牙国旗在澳门缓缓落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一次伟大的交接,实现了一个辉煌的转折。
  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废除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五十年代,周恩来总理严正声明:“澳门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忘记澳门,也从来就没有忘记他们有权力从葡萄牙手中收回这块自己的土地。”“澳门问题将在适当的时候予以解决。”
  七十年代,中国政府致信联合国,坚决反对把港澳列入殖民地范围:“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挫败了一些敌对势力使港澳主权问题复杂化的企图。
  “实现国家统一是民族的愿望,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要统一的……”八十年代,邓小平发出中国人心中蕴藏已久的呐喊。
  澳门回归,中国人民举国欢庆的声音,穿透四百多年风云激荡的岁月,告慰那些为祖国统一富强而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
  鉴湖女侠秋瑾,曾面对山河破碎,仰天长歌:“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气壮山河的诗句,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
  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马关条约》被迫签订,台湾岛被割让给日本,爱国诗人丘逢甲率台湾人民展开抗日斗争,一年之后以血泪的诗句写下无限的悲愤:“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一八九九年,意大利海军威胁要租借浙江三门港被拒之后,便以炮舰强行占领。康有为怆然发出“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的呼号。
  百多年来的历史以沉重的声音,阵阵敲打着我们的心灵;先烈们不瞑的目光,逼视着后代子孙,使我们不敢忘记他们思念祖国统一的遗愿。
  新中国的建立,书写了新的历史篇章。五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国人民有了足够强大的力量使香港和澳门走上归途。两年前,香港回归,举世称颂;今天,澳门又顺利地回到祖国怀抱,占领者的最后一面旗,终于在世纪之交从中国的土地上落下。
  “家祭毋忘告乃翁”。今天,中国人民终于可以以澳门为荣,告慰先祖,告慰历史!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塑像·鲜花·遐思
  金海
  澳门的“八景”最为闻名。然而,在澳门能深深打动我心灵的,则并非“八景”的景色,而是矗立在莲峰庙前的林则徐塑像和镜湖医院门前的孙中山塑像。
  澳门同胞不会忘记:1839年9月3日,林则徐踏着虎门销烟的余火,风尘仆仆来到澳门,“巡视禁烟,抚慰华民”,在莲峰古庙会见了葡国官员;他的到来,大长了澳门同胞的志气。澳门同胞也不会忘记:1892年,年仅26岁的孙中山只身来到澳门,在镜湖医院一边“医病”,一边“医国”。今天,在澳门回归的重要历史时刻,站在他们的塑像前,不禁浮想联翩。
  林则徐、孙中山生长于不同的时代,一位是抗击外侮的民族英雄,一位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革命先驱。在他们的身上,集中地反映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人们缅怀林则徐,是因为他壮怀激烈的一生揭示着一个朴素的道理:“落后就会挨打”。人们缅怀孙中山,是因为他革命的一生告诉我们,唯有革新才能救亡图存,实现国家民族的振兴。回顾从国家山河破碎,到逐步实现富强统一的历史进程,我们看到,从古至今,热爱祖国始终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看到,历经磨难的中国人民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实现民族振兴所进行的气壮山河的伟大斗争。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这一点,中国人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英勇奋斗的辉煌业绩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林则徐、孙中山的塑像前,我看到许多澳门同胞都在回归之时,前来瞻仰,献上一束束鲜花。我们可以欣喜地告慰林则徐、孙中山等革命先驱和志士仁人,他们为之期盼、奋争已久的未竟大业,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崛起的中华,将无愧于先人,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我看澳门回归征文

  泼墨抒情怀
  新华社记者杨霞
  巨幅的画布上,几朵怒放的牡丹在著名美术家林墉笔下挥洒而就,随后几位画家逐一挥毫,高洁清丽的荷、兰、菊、梅跃然纸上,一幅“百花齐放图”浑然天成。
  20日晚的广州金圣地艺术沙龙,百多位广东文艺界的名家聚集一堂,以艺术家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祝福澳门,祝福祖国。广东美术家协会主席林墉一气呵成,绘下了心目中最美的国色天香。广东画院院长王玉珏,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陈振国、方楚雄和林丰俗等,先后拿起画笔,百花争艳的景象逐渐在画幅上呈现。他们共同绘就了这幅象征祖国繁荣兴盛的《繁花似锦》。
  书法家们的笔下又是另一番景象。陈景舒的“濠镜重光”,莫各伯的“天下归心”,卢有光的“濠镜重光日、荷花盛放时”……笔墨中仿佛饱蘸着深情。不足半小时,艺术沙龙里书画家们的字画足足挂满了整面墙壁。
  与此同时,另一场载歌载舞的联欢会也在艺术沙龙拉开了序幕。广东艺术家各展风采,以自己最擅长的艺术表演方式,共庆澳门回归。
  著名表演艺术家、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姚锡娟站在舞台上说:“今天看到澳门回归祖国怀抱,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我们无比自豪,我就朗诵诗人舒婷的一首诗《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表达说不出的激动心情。”
  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刘斯奋说,澳门回归了,我们祖国的形象更强盛、更完美了,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我们头也昂得更高了。
  沙龙里高潮迭起,歌声不断,掌声连连。歌唱家李素华、张倩、唐彪、安李等都精心挑选了歌唱祖国的名曲,歌声引得众人翩翩起舞。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万里长城”第一晨
  本报记者胡果
  茜红的曙色轻轻洒向澳门特区的第一个早晨。
  迎着晨曦,我向古老的妈阁庙赶去。这里地处下环滨海地区,周围便是澳门最早的渔村。拐入妈阁庙近旁的一条老街,长不过两百米,却有个耐人寻味的名字———万里长城。极具南欧风情的石块路一直铺进窄窄的巷弄,这里没有霓虹没有宫灯,但家家户户门口悬挂一面面国旗,在晨风中飘展着喜气。
  刚7点多,一家名叫“妈阁小食”的粥粉店已开门营业。墙边的彩电正在重播澳门政权交接仪式,几个老街坊吃着早点,边看边交谈。旁边的合兴杂货铺里也开着电视,老板笑着说:“回归啦,人高兴,怎么也看不够!”
  老街中间是一家“长城行”缝纫店,一位70多岁的老伯忙进忙出。老伯叫张林根,一大早起来给孙女瑞祺做早餐———她八点半要赶到学校集合,去参加花车大巡游。在永援中学上一年级的瑞祺穿一身藏蓝色的童军制服,手里拿着小红旗,一个劲催爷爷快点。
  张老伯老家惠州,20多岁到澳门。说起回归夜,老伯放大了声:“回家好啊!连老天都帮忙呢。”老伯告诉我,昨天看电视看到凌晨两点,怎么也睡不着,沿着海边走了好几圈。
  从老伯家出来,迎面遇见晨练回来的王志明。王先生昨天加班没看上电视,今天一大早就跑出去买报纸。问起回归第一天的感受,王先生笑着说:“高兴!”今天是他的休息日,一家人有什么打算?王先生爽快答道:“喝早茶,看解放军去!”(本报澳门12月20日电)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网上庆回归
  本报讯澳门回归,世纪盛事。因特网上许多中文网站纷纷开设与澳门回归有关的网页及相关栏目。全国各地网民们在网上留言抒怀,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和对澳门美好明天的祝愿。人民日报网络版早在一年前就开设了“澳门回归”专页,及时报道澳门回归的有关消息,近日又专门开辟了“视频直播”等栏目,同步报道澳门回归盛况,受到网民的欢迎。12月19日至21日三天,“澳门回归”网络版页访问量达到15万人次。(孙海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