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十二月十七日晚,北京市千余名演职人员冒着寒风在天安门广场排练节目。本报记者陶源明摄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香港同胞的祝福
  本报记者赵川东聂传清
  澳门回归祖国,牵动香港同胞的心。
  12月18日,澳门下着绵绵细雨,在繁忙的港澳码头入境口,从香港乘船来澳门的旅客络绎不绝。
  两位手持肩扛摄影器材的摄影爱好者,匆匆走出码头。他们对记者说:“澳门回归大典在即,我们要把这历史的瞬间留住。”一位从香港过来的后生仔表示:“我们也关心澳门的回归,特地过来感受一下这里的热闹气氛。”来客中,一对年轻夫妇带着幼小的儿子,一位拄着拐杖的蹒跚老者,一些穿着时髦的年轻女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们告诉记者,澳门回归,每个中国人都关心。我们香港是按“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第一站,澳门回归是第二站。回归后,港澳之间的往来更频繁。我们为澳门回归祝福。
  港澳码头是两地相联的纽带。在这里,客轮昼夜不断,平均每天高达190多班。港澳码头水警稽查队的罗超文警官介绍,在离澳门回归越来越近的这段时间,来澳门的香港旅客比以前明显增加,仅在12月16日一天,两地来往人员就达2万人次。
  “这次有幸参与澳门回归盛典活动,我感到非常兴奋。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香港康聆视听科技有限公司的卢应堪先生应邀参与12月19日晚在大三巴遗址前举行的迎回归音乐晚会的准备工作。1997年香港回归时,卢先生在新闻中心为中央电视台的现场转播服务,曾亲自见证了那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卢先生说,从香港回归后两年来“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实践看,澳门的未来充满希望。
  在澳门回归日益临近的日子里,澳门培华中学的许多同学都相继接到了香港来信。香港学生希望能从澳门伙伴手中得到澳门回归纪念邮票。作为交流,他们还寄来一些小礼物,其中一位澳门同学得到了一盘录有《中国人》的音乐磁带——“未来还有梦,我们一起开拓。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表达了青年学生们对未来的共同希望,抒发了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近日在一个记者招待会上表示,香港市民对“一国两制”充满信心,“一国两制”具有强大生命力。他相信澳门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的实施也能取得丰硕成果。连日来,香港50个社团隆重举行了庆祝澳门回归文艺晚会,各界人士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为香港、澳门的相继回归,为中华民族更加团结,为祖国更加繁荣昌盛而衷心祝福。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青年,澳门的未来
  本报记者吴绮敏罗华王淑军
  12月17日上午,记者见到一群身着红色上装的年轻人,他们是被澳门政权移交大典统筹办公室聘用的澳门大专院校学生,从18日开始为参加回归庆典活动的有关人士提供交通引导服务。据悉,这样的工作人员共有200人,将分别出现在澳门10家大饭店中。
  其实,在庆委会的办公室、新闻中心的大厅里,也活跃着许多年轻的志愿人员。他们不辞辛苦,甚至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随着回归气氛越来越浓,澳门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已成为特殊的风景。
  “我是中国人”,“我终于回家了”,“祖国母亲,我爱你”……这是12月16日在澳门“大专同心迎回归”系列活动展览中,“回归感言”展板上记录的许多澳门大学生喜盼回归的肺腑之言。展览还有不久前两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学生们相信澳门将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下走向美好明天。
  接受记者采访时,澳大学生会会长卢善滔的感想颇有代表性:“小时候我对回归的概念比较朦胧,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祖国的感情不断加深,越来越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理工学院的学生何志荣表示:“澳门回归使我感到很光荣,心情特别兴奋。”理工学院音乐专业的小杜说:“我们对澳门的前途很有信心,我们是澳门未来的主人。”
  澳门教科文中心主任吴志良博士介绍,澳门20—40岁的年轻人占人口总数的1/3,他们对回归的热情是发自内心的。80年代以前,澳门学生尤其是华裔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并不多,即使少数人有经济能力得以在欧美或港台读完大学,回澳门也难找到合适工作。1987年《中葡联合声明》签署后,澳门政府开始重视培训人才、推行公务员本地化工作。1991年,政府购入本地唯一的一所大学——私立东亚大学,改名为澳门大学,开设新的课程,致力于培养本地的高级人才。1991年又成立澳门理工学院,重点开设澳门急需的高等专科和职业性课程。到今年,已有5200多名学生从这两所学校毕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澳门政府近年逐渐开放公共行政的中层职位和承认非葡萄牙学制学历,一批文化素质高、思想开放的年轻华人得以在整个公共行政架构运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普遍感到,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正在走向成熟,在回归后将扮演重要角色。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期盼激动人心的时刻
  京城处处喜气洋洋
  本报北京十二月十八日讯记者孟扬报道:连日来,首都各界举办了多种多样的活动,欢庆澳门回归。京城到处洋溢着热烈祥和的喜庆气氛,从明天开始,北京市举办的三项大型庆祝活动将陆续推出。
  北京市迎接澳门回归筹委会以历史博物馆前的澳门回归倒计时牌为背景,搭设了一个新颖别致的莲花型舞台。广场上,巨型灯箱已搭建完成,“庆祝澳门回归”六个大字分外醒目。十九日夜,一台名为《澳门你好》的文艺节目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三万名群众将在此载歌载舞,欢庆十二月二十日零时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在首都体育馆内,一个长一百米、高十五米的大型舞台已搭建完毕,首都各界二十日晚将在这里举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和《中华日月明》大型文艺演出。来自内地、澳门和香港的三千多名演职人员将参加演出。
  澳门回归前的北京街头,呈现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十九日至二十一日的夜晚,北京的长安街等主要大街,将开启夜景照明设备。
  今天,京城大街小巷挂满了各式彩旗,全市重要地区的大型公益广告宣传牌、读报栏、灯箱广告等增加了庆澳门回归的宣传内容。各大商场正纷纷推出各种迎回归促销活动。
  北京各大公园已装饰一新,其中天坛、颐和园、香山、北海等十大公园将在二十日免费向公众开放,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将为这一特殊的节日留下美好回忆。
  在北京图书大厦、三联书店以及各大新华书店开辟的“澳门图书”专柜,上百种介绍澳门历史、经济、文化风情的图书都很俏销。
  “澳门回归”是近日网络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网上签名迎澳门回归更成了一种时尚。据统计,全国已有近百万网民在互联网上签名或留言,共贺澳门回归。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盛世聚焦

  黄河儿女庆回归。曾参加香港回归庆典演出、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演出的河南开封县盘鼓艺术团,日前又来到了澳门参加“濠江欢歌”的表演。这是他们冒雨在凼仔体育场进行排练的情景。本报记者李石营摄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澳门传真

  艺术家的心曲
  本报记者易凯
  12月17日下午,澳门各界庆委会邀请来澳参加庆典演出的部分内地艺术家与记者见面。有记者请他们谈谈来澳门的感受,没想到一下触发了他们的“灵感”,争相倾吐内心的激动。
  童年曾在澳门生活、并从这里走上艺术道路的粤剧艺术家红线女率先发言:小时候我曾到过澳门,亲眼看到澳门的贫穷与落后,那时想做一些事也做不成。现在澳门就要回归了,我深深感到只有祖国强大,才能完成统一大业。红线女月前才动过手术,身体至今尚未恢复,记者们无不为她的爱国热情和高尚艺德而动容。
  新近当选为中国音协副主席的歌唱家才旦卓玛,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她说:“我从世界屋脊来到澳门,非常高兴,广大藏族同胞祝澳门繁荣昌盛,祝澳门人民‘扎西德勒’(吉祥如意)。”
  在演出中与澳门少年合唱队、联合合唱团亲密合作并结下友谊的歌唱家李谷一,用“激动难忘澳门回归之行”这句话概括了自己的感想。她们合作的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是祖国与澳门血肉之情的具体诠释。
  将在晚会中为澳门同胞演唱《黄河颂》的男中音歌唱家刘秉义,心情十分激动。他说:“这首歌我唱过很多次了,今天是第一次在作曲家冼星海生活和工作过的澳门唱,我感到万分荣幸。”
  以创作歌剧《江姐》闻名的作家阎肃,一生经历过许多大场面,此刻却神色严肃。他说:“一生中能在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躬逢盛事,真是三生有幸。”
  被誉为人甜歌甜的湘妹子宋祖英说:“我用歌声赞美伟大祖国和澳门,祝祖国繁荣昌盛,祝澳门永远幸福。”甜美的声音荡漾大厅。导演佟佐尧、歌唱家吴雁泽、琵琶独奏家刘德海、舞蹈家刘敏、词作家刘麟等也纷纷发言,述说自己对澳门回归的感受。
  的确,这些来自内地的艺术家,能够目睹澳门回归祖国的伟大盛事,他们的感受实在太多了,作曲家关峡的话道出艺术家们的共同心声:“千言万语汇一句——我爱澳门!”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回归花絮

  回归日话费减半
  连日来,澳门好事不断。澳门电讯十二月十六日特告市民,于十二月二十日早九时至午夜十二时,所有固定电话及移动电话客户,于一般收费、优惠收费或最优惠收费时段内,往祖国内地、香港、台湾及葡萄牙打电话,均可享受半价优惠。(京安)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回归花絮

  “的士”挂上国旗
  澳门宏益电召的士有限公司的上百辆黄色出租车,16日开始在车前的旗杆上分别挂上了国旗和区旗,穿行在大街小巷,格外引人注目。司机林先生说:盼望回归,提前把旗帜挂上了。(竞若)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回归花絮

  万人长跑迎回归
  12月18日清晨,在甘肃省兰州市东方红广场,寒风冷气刺人肌骨,欢声笑语暖人心田,2000只信鸽振翅高飞,4000个彩球飘上天空。1万多名甘肃各界群众汇集在这里,参加了迎接澳门回归万人签名、长跑活动。
  (裴智勇)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最流行的歌曲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随着澳门回归的到来,歌曲《母亲,我要回来》风靡全国各地。这首歌曲自从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以来,很快在大街小巷传唱开来。现在,演唱这首歌不但是各地庆回归文艺活动中受欢迎的节目,也是在众多商店、餐厅播放频率最高的歌曲。
  (程兴华)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喜讯慰亲人
  本报记者钱江
  谈起澳门回归,85岁的朱仲丽老人神采飞扬。她说,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多少仁人志士企盼已久的宏伟大业终于告成了,我们这一代人为之骄傲。
  20年来勤于笔耕,出版了15部长篇历史著作的朱仲丽住在北京城北一座静静的小院里,这里是她和丈夫、我党老一辈重要领导人之一的王稼祥长期居住的地方。她回忆说,王稼祥在建国后担任我党第一任中联部部长,对港澳地区的工作倾注过许多心血,非常关心香港和澳门的未来。他还和香港、澳门的不少人士建立了友谊。如果他今天还健在,一定会为澳门的回归开怀欢笑,因为这是他毕生的追求。
  虽然年事渐高,朱仲丽的健康状况相当好。在澳门回归前夕,她每天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了解那里的一切。她说,待到澳门回归了,我真希望有机会去澳门,亲眼看看那里的变化,拿起笔来,写写那一片南天的彩霞。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我看澳门回归征文

  老干部赞回归
  郭中坤
  在欢庆澳门回归的日子里,那些从战火中走过来的离休老干部们,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12月11日晚,笔者走访了老红军、成都军区原政治委员万海峰上将。他豪情满怀地说,我们这些经历过战争的老同志,能亲眼看到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非常高兴,非常兴奋。这是我们多年期盼的大喜事。倘若那千千万万为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先烈们九泉有知,也会倍感欣慰。作为一名老军人,我衷心祝愿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中华民族兴旺发达。
  在一间清静的书房里,笔者访问了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李庄。这位82岁的老报人,深有感触地说,澳门回归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香港回归,澳门回归,这是因为我们国家有了强大的国力做后盾,这是“一国两制”伟大方针的胜利。我们老同志由衷地感到欢欣鼓舞。
  在东城一个幽静的小院里,我见到了82岁的中国科学院原干部局局长廖冰老人。廖老是1938年冲破重重险阻只身从马来西亚奔赴延安的坚强女性。她在谈起澳门回归的感受时,禁不住一次次热泪盈眶,难以抑制自己激动的心情。她说,没有侨居过国外的人,无法体会到异国的艰辛生活。华侨日夜都在盼望祖国强大起来。祖国越强大,华侨在侨居国越会受到尊重,社会地位就会越高。


第3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广西贵州举办活动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新华社南宁12月18日电(记者王忠民)今晚,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广西人民会堂举行“广西各界庆祝澳门回归”大型文艺晚会,热烈庆祝澳门即将回到祖国怀抱。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界共1000多人参加了文艺晚会。人们载歌载舞纵情歌唱。《中国又到团圆时》、《歌唱祖国》、《欢呼澳门回归》、《春天的故事》……曲曲歌声表达了4600多万八桂儿女迎接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和对澳门未来的美好祝愿。据悉,文艺晚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迎澳门回归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在澳门回归前,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将举办学习基本法座谈会、音乐会、歌舞晚会、舞狮赛、万人签名、澳门知识竞赛以及大型群众欢庆活动,用多种形式庆祝这一盛典。
  新华社贵阳12月18日电(记者周宏波)贵州省今天下午举行文艺演出,隆重庆祝澳门回归祖国。
  这台名为《敲响回归鼓》的演出,在贵州双阳飞机制造厂56名锣鼓手擂响的威风锣鼓中拉开序幕。演出分为《百年沧桑》、《百年企盼》和《世纪中国》三章。闻一多先生作词的《七子之歌》发出的深情呼唤“母亲我要回来!我要回来,母亲”,引起全场观众共鸣,演出达到高潮。最后,全场观众挥动数千面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在上千人“回家啦”的震天喊声中,演出落下帷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