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莲花宝地人文荟萃
  本报记者王尧
  澳门素有“莲花宝地”之称。从早期的地图上看,澳门半岛确如一朵伸向大海的莲花,一条自然形成宽仅十几米的细长砂堤如花茎将它和祖国大陆连在一起。
  东西交流的桥梁
  四百多年前,作为中国最早与外部世界接触的窗口,澳门在“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中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早期来华的传教士大多先抵澳门,研习中文和中国礼仪后才进入中国内地,他们带来的西方人文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程度不同地影响过当时的中国科技界和思想文化界;而许多西方传教士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所倾倒,纷纷著书立说,通过澳门这个独特的窗口,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介绍到欧洲。利玛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他将中国儒家的典籍《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欧洲发表,还根据自己来华传教的亲身经历,写成《利玛窦札记》,向欧洲介绍了十六世纪的中国。这本书继元代《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又一次在欧洲掀起了“中国热”。
  从明代开埠之后四百余年的时光中,与澳门结下不解之缘的名流不乏其人。远的不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林则徐、丘逢甲、孙中山、弘一法师、冼星海等曾在澳门留下足迹,写下诗文。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多次以澳门为基地,对澳门的社会发展很有促进。孙中山先生十三岁时就是从澳门码头登舟远航,赴檀香山求学。正是在这里,他“始见轮舟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之心,穷天地之想”。本世纪四十年代,茅盾、夏衍等经停澳门,也在澳门留下文学鸿爪。
  中华文化独具魅力
  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渊源孕育了澳门多元、开放和包容的文化特点。尽管如此,在澳门的社会生活中,中华传统文化仍占重要地位。对联是中华文化特有的产物,在澳门这块二十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庙宇、园林、街道、住宅中悬挂的楹联多达五百四十多副。普济禅院正内门侧对联形象地道出了澳门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宝树琪花,妆出西天竺境;丹山碧水,生成南国蓬莱。就连一些西方宗教场所也入乡随俗,挂起了楹联。每逢佳节,澳门街头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舞者技艺之高超不让内地高手。舞醉龙的风俗是广东香山县传过来的,如今在内地已不多见,而澳门年年举行,非常红火。在澳门,粤剧的知音甚众,广东的粤剧团每年都要赴澳,在妈祖阁前搭台唱戏,一唱就是十天半月,至夜半方散。
  艺术节越办越兴旺
  澳门华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风格多样,在文学、书法、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舞蹈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澳门众多民间社团的活动。
  近年来,随着社会稳定、繁荣和进步,澳门民众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更加迫切,澳门文化团体数目急剧上升,各项文化活动频繁。澳门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还主办了地区性的、国际性的艺术活动。每年的国际音乐节及每两年一次的国际青年舞蹈节,是当地最大规模的国际性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澳门居民的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澳门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音乐节上每年都会上演一出欧洲经典歌剧,《图兰多》、《假面舞会》等都曾登台,主要演员从世界范围选聘,布景、道具、服装、假发从意大利运来,规模宏大,且是原汁原味。国际青年舞蹈节始于1987年,每届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舞蹈团,会同本地队伍,共近千人进行交流演出,当中的街头巡游别具特色,为街市增添了喜庆色彩。澳门艺术节也是当地最大型的演艺活动之一,1988年开始举办,以本地文化团体为主,辅以外地团体演出,演出类型十分大众化,主要是音乐、舞蹈、中国戏曲、话剧、展览等。除此之外,各政府部门和民间团体都经常兴办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如展览、研讨会、讲座、演出等,平均每星期就有一两项活动。与中国内地的交流最为密切,澳门的大部分演出,都有内地艺术家赴澳担纲。近年来,随着澳门回归祖国日益临近,这种交流更加频繁,每年都有上千人次的艺术家赴澳门表演。(附图片)
金龙贺岁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三大歌王将聚首北京
  享誉世界的三大歌王聚会北京举行大型露天演唱会的消息风传已久,近日终于得到证实。作为主办单位的中国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宣布:世界三大歌王北京演唱会的时间为2000年8月19日。
  驰骋于歌剧和音乐会舞台数十年的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是世界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三人首次联袂在罗马的卡拉古剧场举行演唱会,以强强组合的阵容开创了新颖的演唱形式。六千多名现场观众、十五亿电视观众、一千一百万张音像制品的销售量,不仅使这次演唱会赢得了“世纪盛会”的美誉,也使源自欧洲宫廷的美声唱法在更大的范围迅速赢得了知音。此后,三大歌王的世界巡演几乎遍及各大洲。2000年三大歌王将首次在中国北京联袂演出。
  1986年至1998年之间,三大歌王曾分别来到中国举行独唱音乐会或演出歌剧。率先来访的帕瓦罗蒂既在人民大会堂和北展剧场开了独唱音乐会,又在天桥剧场主演了歌剧《艺术家的生涯》。随后来访的多明戈,给中国音乐工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北京音乐厅主持的声乐大课。卡雷拉斯的音乐会不仅邀请了中国歌唱家同台,还演唱了一首旋律优美的中国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8月19日北京演唱会的演出地点目前尚未确定。主办单位认为,演出地点的选择与演唱会的效果有直接关系,所以至今未选出最佳剧场。(童古)(附图片)
  多明戈
  卡雷拉斯
  帕瓦罗蒂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岁末话短长

  电视:步入“遥控器时代”
  向兵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视台上了“星”,地方电视台跨区域争夺观众亦即争夺市场的情形方兴未艾,在1999年愈演愈烈。
  今年上半年,近十家电视台在一段时间里争相播出同一部电视剧《天龙八部》,演出了一场“荧屏大战”。从这场不惜浪费频道资源的大战可见各台间竞争之激烈于一斑。面对省市电视台的跨区域发展,多少年来“唯我独尊”的中央电视台再也不能稳坐钓鱼台了。无疑,电视剧仍然是如今的电视节目里最有吸引力的。这一年里,中央电视台除了下大力气推出《雍正皇帝》、《开国领袖毛泽东》、《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等代表国家电视台水准的重头剧外,还破天荒地专门开出一个电视剧频道,播放大量一直无缘在中央电视台“露脸”的所谓“娱乐性”强一点的电视剧。但这仍然改变不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收入减少的趋势。这并不意味中央电视台的改革错了,它表明地方电视台的竞争力强了。年底,湖南“电广”麾下的湖南卫视、湖南经视等四五家电视台,首次将大型广告招商会开进了中央台和北京台所在的首都,正显示了地方电视台不可小觑的势头。
  在这一年里,还有一桩事也颇有意味。迎接2000年给了各传媒吸引受众一个“千年等一回”的大好机会。可这次将向全国观众直播全球二十四个时区的庆典和中华民族迎接2000年日出的盛大活动,不再是中央电视台承办电视播出,而由全国一百多家城市电视台组成的联合体进行现场直播。这是上百家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的首次合作,如果这个联合体以后合作制作节目,统一播出,电视界又多了一个拥有覆盖全国的电视网络,从而可与中央台和各省台“叫板”的竞争力量。
  有人说,如今已是只有频道而没有电视台的“遥控器时代”。“入世”和面向市场的深化改革,正使中国近三千家电视台在合纵连横的竞争中,重新选择自己的生存空间。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人物春秋

  军嫂的心声
  ——张玉晶写歌小记
  朱亚南
  11月5日晚,王秀芬等歌唱家在北京音乐厅联袂登台,以充沛的感情、精湛的技巧,展示了沈阳音乐学院张玉晶副教授声乐作品丰厚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男低音田浩选唱了《老兵,你走好》。由军旅诗人胡宏伟作词的这首军歌,伴着饱含深情的旋律,随着沉雄宽厚的歌喉,如同一条深广的大河缓缓流过辽阔的绿野。“回望军营熟悉的大道,退伍的老兵挪不动双脚,泪水打湿了欢送的锣鼓,打不湿的誓言化作进军的号角。”兵情与人情相交融,依依惜别与壮怀激烈相烘托,似咏叹亦非咏叹,醇浓的美感、崇高的意境笼罩了时空,在座的听众无不为之动容。
  张玉晶对军歌情有独钟。她的一部新近出版的声乐作品选中,就有二十二首军事题材的曲作收入。其中一首《啊,军嫂》,正是她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她的丈夫是位有三十多年军龄的老兵。身为资深军嫂,随军前她曾捱过一个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牛郎织女”的日子。有一年她去部队探亲,正赶上老李带兵打坑道。任务急难险重,干部战士没黑夜没白天突击作业,住潮湿阴冷的山洞,吃白菜萝卜高粱米。一照面,老李整个人比一年前瘦了一圈,脸上胡子拉碴,两只眼睛布满血丝,一条腿被石头砸伤了,走路一瘸一拐。当时她心疼得发紧,不由得眼泪直淌。战备施工她来过,抗洪抢险她来过,几番身临其境,耳濡目染,使她愈发深知军人的责任与光荣,更加甘心情愿“腾出丈夫的肩头去支撑国门”。张玉晶把自己对军人牺牲奉献的深刻理解、对军队的由衷热爱化作一个个音符,谱成一支支军歌,除了择优发表和用于教学,还经常下部队教唱。她说:“我应该为部队作一点贡献,同时也好进一步知道战士爱唱什么样的歌,需要什么样的曲子。”
  在人民教师的责任心和军人妻子的荣誉感的鞭策下,张玉晶对本职工作非常尽心。她执教以来,从未因任何事情耽误一堂课。有一回患了“面瘫”,嘴歪眼斜,还照常走上讲台。张玉晶的敬业精神和学术成就广受好评。
  教学为本,课后才能挤点时间搞创作。军旅歌曲之外,她还谱写了许多歌唱祖国的歌曲、歌唱亲情友情爱情的歌曲、少儿歌曲和少数民族风格的歌曲。这些曲作旋律流畅,结构严谨,不乏脍炙人口的佳作。如《中国,我属于你》、《东方大地》、《亲亲我的祖国》等等,显示出她在音律上扎实的功底、丰厚的积累和旺盛的创造力。
  业余作曲,难得量多质优。究其缘由,很重要的一点在于真情的投入。每当发现一首令她感动的好歌词,她便情难自禁,饭不吃、觉不睡也得抚琴命笔。作曲时,迅速调动“生活库存”,感怀与激情恰似“黄河之水天上来”,注入旋律又奔涌而出。一支曲子常常是流着眼泪一气呵成。专家给她的作品以“心声成曲”的评价和“绿色作品”的赞誉,应该说是恰如其分的。(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国土资源杯”摄影艺
  术大赛截稿时间推迟
  由国土资源部、人民日报社、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北京东方绿茵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协办的“国土资源杯”全国摄影艺术大赛,自9月份征稿以来,广大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本次摄影艺术大赛主题为:珍惜、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爱护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寄来的五百余幅作品中有优美的田园、浩瀚的海洋、宏大的矿产开发场景,有广大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宣传国土资源、矿产资源法律法规,有批评滥占耕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有暴露乱采滥挖矿产资源、造成地质灾害现象等,展现人与土地、海洋相依存的摄影作品也不在少数。
  大赛设一等奖三名,奖励六千元人民币或同等价值的奖品;二等奖六名,奖励三千元人民币或同等价值的奖品;三等奖十一名,奖励一千元人民币或同等价值的奖品;优秀奖三百名,奖励四百元人民币或同等价值的奖品。
  本次大赛原定截稿日期为12月31日。最近,不少摄影工作者来函来电反映时间太仓促,询问是否能适当推迟截稿日期。经大赛组委会研究决定,将大赛截稿日期推迟至2000年4月15日。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全国校园歌曲创作评选活动启动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青年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校园歌曲创作评选活动日前启动。这项活动由北京今日华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具体承办。
  这次征歌活动要求歌曲内容具有时代特征,充满朝气,健康向上,充分反映青少年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精神风貌和审美要求,贴近校园生活。合唱、齐唱、独唱、重唱、表演唱均可。本次活动聘请瞿希贤、乔羽担任艺术顾问。
  组委会欢迎广大专业和业余词曲作家参加。由各省市、自治区音协组织专业音乐工作者创作的歌曲,请寄至北京市农展馆南里10号中国音协“全国歌曲创作评选委员会”,邮编为100026;业余音乐爱好者创作的歌曲,请寄至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今日华夏“全国校园歌曲创作评选活动办公室”,邮编为100803。
  活动结束后,将在北京举行评奖、颁奖活动。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总政歌舞团舞蹈晚会振奋人心
  总政歌舞团汇集一批新老舞蹈佳作,几度锤炼,最近在北京推出。在中国剧院上演的这台舞蹈晚会有激昂奋进的男子群舞,也有精彩飞扬的男女双人舞和军旅气息浓郁的女子群舞。张继钢、刘英、赵明、苏时进、陈维亚等编导家的作品在台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军人的热血和情肠,夏小虎、孙育鹏、谷亮亮、邱辉、臧莉、田甜等演员的舞台表现,给观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史栋)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当代书画家联展举行
  由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主办,北京春辉书画艺术中心承办的第三届当代优秀书画十人联展最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
  书画家来自七省区,他们是理勤功、张志颖、吴静芳、李崇辉、潘英琪、刘光恒、李新社、杨乃彦、陈兴瑞、李赞集,既有年逾六旬的艺坛老将,也有二十出头的新秀。(树栋)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刘上峰,江西人,编辑——
  求卖点还是求品位?
  近年来,名人传记(尤其以影星、歌星、播星等居多)陡然崛起,给一向冷寂、疲软的文学市场吹来一股劲风。然而,笔者在拜读了这类传记文学后,却有些惶惶然。
  一是有的作品格调低下,文字粗俗。情感历程的描述颇为累赘,让人感觉是一本“恋爱日记”,甚至有的内容简直就是精神糟粕。二是有的作品一味猎奇,水分太多。异国风情,轶闻趣事,一桩接一桩,读者好似刘姥姥进大观园,又像是参加了一次马拉松似的“免费”旅游。很多描写并不真实,推断臆测,有的还将中国的风景“嫁接”到外国。三是有的作品广告味太浓,令人生厌。主人公住什么地方的星级宾馆、坐什么牌的车、抽什么牌的烟等等,貌似真实,实际上是在搞变相广告。
  好的传记文学作品总是以真实的美、文学的美打动读者的心灵的。只顾卖点,不管品位,这样的作品是谈不上有生命力的。因此,传记文学还是应该少一些附庸风雅,多一些真情实感。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李雪阳,四川人,职员——
  起点不高
  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像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但近几年来,尽管传记文学创作日见兴盛,然而难见上乘之作。大部分作品起点不高,缺乏深度和厚度,在细枝末节上着墨太多,以至于喧宾夺主,削弱和淡化了作品的主题。有的传记文学作品为了增强所谓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大量篇幅罗列情感纠葛、婚恋内幕、婚外艳遇、宫闱秘事等诸如此类的“花边事件”,有的违背事实,凭空虚构,以增强作品的“传奇色彩”。
  面对目前传记文学创作中出现的种种不良倾向,有关部门应及时予以控制和矫正,出版发行单位也应切实把好“质量关”,传记文学的创作者更应少一些急功近利的浮躁、多一些宁静致远的沉稳,在创作中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反之,若在创作中一味只为名利谋,甚至不惜趋庸媚俗,则不仅对作家本人有害无益,还可能使传记文学的创作走进死胡同。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高均强,四川人,编辑——
  不妨简练些
  我们在读眼下一些传记文学作品时,恐怕都有这样的感觉:太长、太长了。有的一部作品分上、中、下三部,一篇连载从年初载到岁末,洋洋几百万、几千万字,让读者望而生畏,哪能静下心来一一品味。
  按说,传记文学是写伟人、名人的主要工作、生活阅历或某件重大历史事件的,作品的情节也应按此展开。可一些传记文学过多在背景材料上下功夫,中间更穿插了不少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情节。拖拖拉拉几千、几万字还未切入主题;切入主题后又生出不少枝丫,信笔写出,离题万里。
  我们提倡把传记文学写得简练些,就是要去掉那些不痛不痒的细节,让主题突出出来,吸引住读者。有的人生经历就那么短暂一瞬,重大史实并不复杂,就不必借题发挥,把本来写微型的拉成中篇、写中篇的拉成长篇甚至超长篇。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情节的拖沓和语言的拖沓都是传记文学的弊端。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传记文学得失谈③

  刘学恭,军人——
  要对历史负责
  传记文学多以某人在当今生活中有了显著功绩后方立传,这样,所写的传记大多都带有现代思想方式的味道。有些传记还用“因事件过了几十年,难免有疏漏”来搪塞读者。这是对历史和读者极不负责任的。传记文学的创作,要使人物“真、像、活”,一是要分析主人公在每个时期的思想、行为的变化;二是切忌“高、大、全”,让读者觉得可信;三是要用主人公那个时代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去描写,这样,有可能使读者通过一部传记来了解一段历史。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在澳门回归祖国前夕,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画家王成喜为了表达对澳门回归祖国的振奋之情和美好祝愿,精心创作了两幅国画巨作《春归天地》和《铁骨傲霜雪,郁香透国魂》,每幅长380厘米,宽148厘米,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全国政协书画室的名义分别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
  此幅为赠送外交部驻澳门特别行政区特派员公署的红梅图。
  (王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