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何康张巧玲
  党的求实路线使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获得新生,其科学基础地位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
  建国以来,农业区划工作先后搞过三次,前两次均被极左路线冲击被迫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农业资源区划工作获得新生。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把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研究列为108项全国重大科技攻关计划的第一项。1979年2月国务院正式成立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委员会,由分管农业的副总理任主任委员。同年4月召开全国农业区划工作会议,自此,全国各地和各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按国务院部署全面、广泛地开展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工作,全国先后有40多万人投入这项工作。
  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此项工作,指出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是制定农业全面规划,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的基本功,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将农业资源调查区划纳入其中,该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发展农业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订农业资源区划”。
  为什么国务院如此重视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原因就是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是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进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
  20年农业资源区划成果丰硕,经验可贵
  20年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大体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起至1980年8月全国第二次农业区划工作会议。这期间重点是为编写国家农业区划报告,进行国家级资源概查。此阶段完成成果的数量虽不多,但均属国家级的重头戏。如《中国综合农业区划》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综合评述了我国农业资源的特点,对目前利用中矛盾较多的重点地区提出了合理利用和综合治理的建议。该成果系统地揭示了我国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将我国划分为10个一级区,38个二级区,为因地制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二阶段:从1980年8月全国第二次农业区划工作会议到1985年底。以土地资源调查和县级农业区划为重点。此阶段投入人力、物力最多,取得的成果也最多。每个县大体完成15—20项资源与区划成果,尤以土地详查成果丰硕。可以说,完成了一项在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业,从此结束了长期以来我国土地资源家底不清,数据不实的局面,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三阶段:1986年至今。在县级农业区划基本完成后,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1986]18号文件精神,开始把工作重点逐步转向农业区域规划和区域开发方面来。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组织完成的农业综合开发后备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域开发总体规划,对全国农业综合开发起到了科学指导作用。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还与有关方面配合,组织开展了重点地区的调查研究与开发规划工作。
  20年来,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取得的成果是丰硕的。全国形成了数万份的资源调查区划成果和图件,以及大量数据、实物标本等,有1万多项成果获各级科技成果奖。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农业,走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
  根据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结果,我国属于资源约束型国家,农业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拥有量小。耕地、林地、草地、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及世界平均1/3、1/7、1/2和1/4。由于我国山地丘陵多,干旱、半干旱地域广,形成我国难利用土地比重大,按土地详查数,耕地面积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3.9%。耕地是我国土地的精华所在,但由于人口继续增长和建设占用,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我国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宜农荒地仅1.4亿亩。耕地不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而淡水资源不足则是农业发展的又一个制约因素。我国人均占有淡水资源不足2500立方米,80年代以来,干旱威胁加重,与50年代相比,平均每年受旱面积增加68%,成灾面积增加91%。
  根据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可供选择的有效对策,就是从科技、管理以及立法等方面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积极推广和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包括节地型、节粮型、节水型和节能型。对有限的耕地,一方面要保护其数量相对稳定,即保持总量动态平衡,今后要以深度开发为主,走集约经营的道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产品,充分利用热量资源,提高复种指数,这是节时、节地的主要增产措施。根据喷灌区划,全国适宜发展喷灌的面积为3.67亿亩,目前全国喷灌面积只2000多万亩,全国如能逐步推广微灌技术,并采取保墒措施,即使第一步能做到节水10%,就相当于增加水资源400亿立方米,相当于目前非农业用水的一半左右。
  草地畜牧业是节粮型畜牧业。由草地转化的产品是现代高档的衣食用品。目前草地投入太少,粗放经营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恶化了生态环境,今后需加强草原建设,增加人工和改良草场面积,提高草地生产力。
  农村推广沼气和节柴炉灶,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义重大,应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物质支持。
  总之,我国农业自然资源虽然紧缺,但只要采取正确政策,加强科学研究,合理利用,走资源节约型农业发展道路,就可缓解日趋严重的资源问题,进而提高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资源综合利用 农业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所包涵的具体内容是:在现代食物观念的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农业技术的精华和吸收现代高新科技相结合;保护资源和大力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发扬中华民族农业文化的精华;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发展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生产类型、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注意逐步走向新的集体化、集约化和发展农村适度规模经济;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与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基础上,从不同层次上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乡镇企业与农林牧渔、种养加、贸工农相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在一起,从而推进农业向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产业化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任何就农业讲农业或从纯农业技术角度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做法,都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内涵决定了我国实行可持续农业的难度和复杂性。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也远非是农业等少数部门的事,还需要有政府的宏观调控、依靠科技进步和社会各界的协力运作。
  现代集约持续农业的发展,还需要同步建立以产权管理为核心的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将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必须改变“资源无价”的传统观念,确立起资源价值观。
  发展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建立资源节约和集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一个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农村产业结构、农业种植结构、农业经营规模结构、技术结构以及消费结构和社会经济的空间结构,必须协调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不断扩大资源利用的空间。
  从长期看,我国有限的资源和空间要维系众多的人口和庞大的经济,应当通过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增加资源型产品的进口,减少资源型产品的出口,来缓解资源不足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多种资源综合管理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方克定
  农业作为资源型产业以土地、水、气候、生物等资源为生产要素。我国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淡水资源的稀缺性要求持续、有效的资源管理。当前,在全国范围内正大规模开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对多种农业资源综合管理尤应予以重视。
  在我国农业资源分散管理的现行体制下,转变资源管理方式、加强综合管理受诸多因素制约,只能先易后难,分步骤推进。
  首先要在分行业、分区域管理中加强全面的或以单项、双项为主的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治理。从8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这方面的发展势头很好,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一、小流域综合治理。到1998年在全国已发展到800多个重点治理县、2万多条小流域,并部署了水土保持“十百千”建设示范工程。二、农业综合开发。1988年按项目区启动,坚持改造中低产田,山水田林路综合开发,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现已铺开到30个省(区、市)约1200个县。此外还有农村能源建设试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SARD)试验、山区综合开发试点、节水灌溉试点示范、农用和非农用土地整理等多种形式。
  其次,以使用管理为切入点,加强多门类资源综合管理和监督。其操作要点包括:按综合调查、评价、区划、规划、开发(或治理)、利用的科学程序办事;对多宜性资源的使用方向进行综合评估和协调;开发利用与保护增殖并重,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等。
  第三,总结农业资源综合管理的基本经验,取其成熟部分上升为行政法规。综合立法是资源综合管理的法律、制度保障,在工作顺序上可先从地方立法入手。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抓住机遇做好区划
  全国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主任、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司长薛亮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农业资源区划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农业资源区划部门近期重点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农业遥感等空间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农业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应用农业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农业资源监测,获得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是农业决策科学化的需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完善和建立遥感与地面网点相结合的农业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二、抓紧制订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条例。根据农业法和中国21世纪议程的要求制订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条例,在一些省区试点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积极在全系统推进此项工作,并抓紧制订国家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三、建立健全农业资源状况报告制度。各地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分析研究和编制水平,拿出观点明确、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农业资源状况报告。促进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的提高和资源合理利用。
  四、继续建设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验区。要在前期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进行认真总结,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区域模式。
  五、围绕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农业与农村经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调研和农业区域规划工作。当前,重点围绕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有关资源环境的工作、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优质化等,开展重点区域的调研与区域规划,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六、做好区域性农业资源区划工作。各省(区、市)农业资源区划部门除了完成全国统一部署的工作外,还应围绕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工作,为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工作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把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业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所长唐华俊
  遥感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农业资源区划中的应用,从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六五”期间的技术、设备引进和人才培训,“七五”、“八五”期间的技术攻关、实验研究和部分生产服务,到“九五”期间的实用化,运行服务系统的建立,完成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发展等研究中有其特殊的作用,首先,遥感技术在农业资源动态监测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在的市场。我国从1979年开始,在原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了40余万人,历时6年,对全国土地、生物、气候、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农村社会资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为国家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大规模的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综合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第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区划必须根据客观规律特别是地域分异规律的要求,查明和评价这些农业生产条件中的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根据地域生产综合体内的相似性及其潜力如何开发、利用、保护,提出发展方向、合理结构、轮廓性指标和战略性措施,从而为农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和论证。第三,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农作物估产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使之能在调整国家的粮食进口与出口,以及国家粮食的调拨、储存等方面,为宏观决策部门提供依据。第四,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每年因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对重大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21世纪是遥感技术产业化的时代,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从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实际应用来看,在农业资源动态监测方面,将要求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基本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建立空间型信息系统,形成较短如每年动态更新一次的能力,对国家资源热点问题,如耕地动态变化等每年提供一次专题报告和相应的资源环境辅助决策信息。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神农之子

  凤凰山下栽树人
  ——记凤城市大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
  本报记者夏珺
  金秋十月,记者来到辽宁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驱车沿80多公里的蜿蜒山路缓缓爬山,路旁缀满果实的苹果树、梨树、栗子树时时闯入眼帘。待到山顶,下得车来,只见四面青山层层梯田,层层果树,真个是一座座花果山。村党支部书记毛丰美指点着告诉记者:这是苹果园,那是梨园,那片是板栗园。毛书记眼角眉梢都在笑,边介绍边请记者尝尝这儿的苹果。记者随手摘下一只,咬了一口,脆生生,甜滋滋,满口生津。
  大梨树村坐落在辽东风景秀美的凤凰山下,可就在十几年前,大梨树村的山还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山,水土流失严重,每年至少有50亩耕地水土流失。那时天旱,乡亲们盼雨,但又怕雨。一下雨,山洪暴发,裹挟着沙石狂泻直下,冲毁堤坝,冲毁良田,眼看着结满棒子的玉米被洪流冲走,年轻力壮的不顾一切冲到河里去抢玉米,年老体弱的坐在岸上捶胸顿足……
  1980年,兽医出身的毛丰美当选为大队长,3年后,又担任了村支书。从打上任那天起,毛丰美就琢磨该如何整治大梨树的山和水。那时河套里没有树,只有石头坝,洪水一冲就垮,垮了再垒,垒了又被冲垮,如此恶性循环。他想,我要是有根王母娘娘的簪子该多好,在山上画条道,让河水怎么走它就怎么走。
  神簪在人的智慧中。一个堤树结合的治理方案诞生了:在主要河道,自上而下逐级修筑拱形拦洪坝,以坝锁河;再在河道两岸栽上树,以河堤为界,里边栽柳外边栽杨,以树固河。为何“里柳外杨”?原来柳树近水易活,根系发达,不易被水冲垮,而杨树根浅,可以固土。
  就这样,毛丰美带领大梨树的父老乡亲不歇脚地干了5年,从主要河流到支流,将73条沟壑,20多公里长的河道两旁里三层外三层地栽满了杨柳树,足足200多万株。
  治了水,再治山。先是以板栗替换柞树,逐渐停止养蚕。因为每年蚕要吃掉1.4万亩山林的叶子,叶子没了,山地裸露,一下雨就剥蚀土层,土地就这样沙化了。为了保持山上的植被,村里规定了几不准,如不准上山砍柴、不准打猎、不准捕青蛙、不准放牧牲畜(全部圈养)等等,同时想办法为村民解决液化气、沼气。
  治山治水,为的是治穷致富。毛丰美又带领村民搞起了“绕山转”工程,修水平台田,整理土地,栽果种树。记者来到一处水平台田,只见这台田前高后低。老毛解释说,这叫“前撅嘴,后流水”——前边高,防止水往下流;后边(靠山的一面)低,再挖一条蓄水的小沟,这是防止水土流失的好招术。
  像这样的台田如今在大梨树村已达1万多亩。这是大梨树人10年战天斗地心血和汗水的结晶!从1989年至今,大梨树村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投劳10万多工日,动用土石150多万立方米,硬是治理了20多座山头,栽下桃树、梨树、苹果、板栗80多万株。
  毛丰美一颗心全部扑到了村里的事业上。搞“围山转”会战,他曾经一个多月吃住在山上,没回过一次家,几次累昏过去。村里修建果园,他父亲承包的自留山也在规划区内,尽管村里是“反租”村民的山地,每亩地每年补偿15元,可老爷子还是想不通。施工那天,老爷子挡在推土机前不让过。毛丰美赶来劝解,反被他爹骂了一顿。连自己的爹都说不通,这工作还咋做?到了晚上,毛丰美来到父亲炕头上,跟他讲清道理,又从自己腰包里掏出1000元钱塞给父亲,总算是做通了父亲的工作。大梨树村十几年如一日,治山治水,治穷致富,在凤城早就出了名。上级领导曾多次提出要给毛丰美“农转非”、转干、提拔当乡长或到市里当局长,均被老毛一一谢绝了。记者问,为什么要放弃这些机会呢?毛丰美回答得非常朴实:“我是兽医出身,几乎走遍了村村户户,知道农民的不易。父老乡亲信得过我,把我推到这个位置,我就想着为大家伙干点实事。如果有了点成绩就远走高飞了,那我成什么人了?再说,我还真舍不得大梨树的山山水水呢。”
  天道酬勤。去年汛期,丹东一带暴雨成灾,凤城市20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有的还发生了山体滑坡、泥石流,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大梨树村的山山岭岭却安然无恙,风景这边独好。去年,大梨树村工农业总产值达2.4亿元,创利税1000多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00多元。毛丰美也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大梨树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山清水碧的花果山。带来这变化的,不是王母娘娘的神簪,而是毛丰美率领的大梨树人流成了河的汗水,浇青了山,浇绿了水,浇出了一个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浇出了幸福富裕的新生活。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上海农业利用外资近十亿美元
  本报讯上海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积极发展开放型农业,取得显著成果。
  90年代初,与加拿大合作,建立了上海奶牛育种中心,通过胚胎工程技术,进行遗传改良奶牛。目前上海奶牛平均每头年产奶量达6800公斤,其中25%年产奶量超过8000公斤。该中心的优质奶牛冷冻精液产品已为南方10多个省市提供服务。
  据统计,到1998年底,上海郊区共创办外商投资农业企业475家,合同利用外资近10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水果、蔬菜、花卉、草坪、奶牛、畜禽、水产品生产及农产品加工、保鲜等项目。
  (冯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安国药商网上赚钱
  本报讯“键盘一按,流金生银”,河北省安国市农民网上做生意,卖药材,赚了大钱。
  安国是全国十大中药材市场之一,日客流人数达15000人次,年成交额42亿元。如今的安国农民凭借现代通讯网络,尽晓天下信息,结交中外药商,集约化种植的12万亩300多种中药材,源源流向国内外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安国已有近2000药商入网,通过网络年销售的药材达200多万吨,销售额达20亿元。(李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纳溪将林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本报讯今年,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第三次获得了全国绿化委员会的奖励,捧回了“全国百佳造林县”的奖牌。截至1998年,该区有林地达78.4万亩,森林覆盖率44.9%,林业产值达1.2亿元,占全区农业产值的35.7%,农民每年来自林业的纯收入人均300元。
  区委、区政府长期重视对林业资源的培植、管理、保护和利用,并根据市场需求,集中精力开发造纸、竹饮料、中密度纤维板等项目。(万承修)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河北省滦县响堂镇王法宝村77岁的张凤巢老汉治理荒山15载,使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图为张凤巢在山上劳动时的情景。 钱兆福李旭川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