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专访

  满怀信心迎接挑战
  ——澳门特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访谈录
  本报记者王荣久
  什么叫“百忙之中”,我在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办公室,找到了答案。澳门回归在即,准备工作方方面面,最后都汇聚到他那里。我看到何厚铧处理各种事情有条不紊,有关回归的准备工作紧张而有序。记者笑着对何特首说:“白头发又有所增加。”他笑答:“白头发总是要生的,为了澳门的美好未来,多几根白发也是值得的。”
  接着,何厚铧简洁、明快地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问:请您谈谈澳门特区首届政府的组建情况和目前所抓的重点工作。
  答:从行政长官的任命到至今的半年里,澳门特区首届政府的组建工作,根据基本法和特区筹委会有关规定,一直顺利进行并已接近尾声。在本人职权范围内,已经完成的事项包括:提名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主要官员和检察长;委任独立委员会,确定其推荐的各级法院法官,待特区成立后任命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确定检察长提名的检察官,待特区成立后任命;委任部分立法议员;委任行政会委员。另外,经过特区筹委会对有关议员的确认和补充程序,加上委任议员,特区立法会也已产生。行政长官和各主要官员办公室、行政会和立法会均已先后开展工作,整个候任特区政权的框架架构已经完成。目前较重要的工作,是为特区成立时必须立即生效的法律和特区明年财政预算案作准备。为政权顺利衔接而与现政府之间的沟通,也将持续到特区成立为止。
  问:澳门回归在即,作为特区首任行政长官,您此刻的心情如何?
  答:我同每一个澳门人一样,都盼望着回归。对我个人来说也有点“矛盾”,也就是希望时间充裕一些,让一些工作在特区成立前准备得好一点。但不管怎样,对回归的兴奋和对工作的冷静,两者是互相交融而又不可互相代替。兴奋的心情加强我对澳门未来的责任感,冷静的态度促使我做好迎回归的本分工作。总的来说,我还是以一种比较放松的心境去看待回归以后特区政府的使命。就是说,正视困难,又不让它变成无益的压力;充满乐观,又保持脚踏实地的态度。
  问:澳门回归,将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您将如何带领澳门人,克服困难,抓住机遇,迈向新世纪?
  答:以澳门的情况来说,困难较大的领域显然是治安和经济,但同时也让我们有机会在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多种因素,采取必要的举措,达到标本兼治。先谈治安。任何治安问题都必然涉及到罪案的因由、罪案本身和打击罪案这三个方面。我们不能只顾其中一个方面而忽略其余两个。解决澳门的治安问题,要三个方面同时入手,其中尤以打击罪案(包括侦破已有案件)为优先,只有这样,行政当局才拥有充分的政治权威和管理资源,顺利解决其余两个方面的问题。至于经济发展方面,则是提供有力的手段辅助主导经济的因素,使市场发挥有力的作用。任何市场都必须拥有由一定数量人口支持的消费力,才足以吸引投资者前来投资。中国市场之所以举世瞩目,正是由于存在12亿消费者。因此,克服澳门经济困难应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充分利用现存的有利条件,从短期较易打开局面的旅游业入手,带动澳门经济结束衰退并开始复苏;第二步是随着复苏过程,以澳门的吸纳条件为基础,有计划分阶段引进人才和资源,将社会扩大至一个适当水平的规模,从而促进整体经济在合理和正常的状况中发展。
  澳门回归后,最大的机遇和挑战都同时集中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上面。说是机遇,是由于获得高度自治权的澳门人,有机会充分发挥本身的才智和力量,落实“一国两制”,推动澳门的全面发展。说是挑战,是因为这项全新的事业在澳门并无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而且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提升各种社会条件的素质以胜任之。澳门进入“一国两制”的高层次政治体系,以新的面貌走向国际社会,此一意义重大的适应过程,本身就是非凡的挑战。因此,我们把握这场世纪机遇的最基本的办法之一,就是开放胸怀,适应过去不熟悉的新事务、新观念,也唯有这样,才能将澳门传统的宝贵资产,即它特有的亲切感和务实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问: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在关注着澳门回归这件民族盛事,您作为澳门同胞的代表对他们有什么话要说?
  答:我要说的是,澳门回归祖国后,有条件发展成为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一片地方。我们需要时间和耐力,更需要你们的鼓励和支持。任何时候,我们都欢迎你们前来澳门,不是做客,因为澳门是我们的家,也是你们的家。我们欢迎你们来这里发挥专长,参与澳门的发展。无论你们是否来过这里,只要你们对澳门有话要说,或批评,或称许,或献策,我们都视为澳门的锦囊,珍而重之。(附图片)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张灯结彩翘首期盼
  首都呈现一派喜庆色彩
  本报北京12月12日讯记者钱江、吴坤胜报道:距离澳门回归祖国还有8天,首都北京呈现一派喜庆色彩。今天上午,数千名北京市民来到古老的陶然亭公园,兴致盎然地参加以“庆回归”为主题的游园活动。首都体育馆内,一个高标准的大型场景和演出台今日竣工,迎接12月13日的首次彩排。在12月20日“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上,这里将举行一场名为“中华日月明”的大型文艺表演。
  北京的园林、电信、供电、环卫部门员工都在为欢庆澳门回归紧张准备。颐和园、天坛公园正在筹备游园活动。电信部门为确保晚会和新闻媒体现场报道的通讯万无一失,数据专线、语音专线、ISDN、800集群电话等通信业务技术已准备就绪,部分设备投入了使用。富有大型活动供电保障经验的北京供电局,由局长直接指挥澳门回归大型活动的电力供应。
  迎接澳门回归的浓郁气氛洋溢在北京的街道胡同里。在前门街道67岁的李俊家里,由居民组织的“迎回归书法绘画展”正在举行。水粉画荷花、工笔画金鱼戏水、水墨翠柏奇石……挂满了李俊的居室。
  首都高校师生纷纷举行活动,表达热切期盼澳门回归之情。北京大学举行了“华夏同心,共创未来”迎澳门回归演讲比赛;中央民族大学的各族学子在一条条彩旗标语上用自己的民族文字书写喜迎澳门回归的祝词;在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同学们挂起1999个自己亲手制作的红色“中国结”,表达对澳门同胞的美好祝愿。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学联也组织了迎回归征文比赛、优秀网页设计大赛、开通“澳门,你好!首都大学生迎澳门回归网站”等多项活动。
  12月10日上午,随着人们的欢呼,数百羽和平鸽展翅升空,一座高2.4米、直径1.2米、重1200公斤的“澳门回归纪念钟”在京城名胜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落成,钟身上的铭文记述了澳门被侵占的历史和回归祖国的史实。北京新华书店日前在西单图书大厦举办了“澳门图书展”,集中了30多种涉及澳门历史、文化、法律、经济、政治等内容的图书。
  国家图书馆动用馆藏,将从12月13日起在“文津厅”举办庆祝澳门回归文献图片展,通过数百件图片和书报资料介绍澳门的历史沿革。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大厅举办的《世纪龙腾庆回归》大型展览,从11月12日开幕至今,已有2.5万名观众参观。展品中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巡视澳门、查禁鸦片的奏折,清朝政府与葡萄牙于1887年签订的允许“葡国永驻管理澳门”的《和好通商条约》影印件,1884年澳门发行的带有殖民色彩的“皇冠邮票”等,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的珍贵文物。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中葡两国政府1987年签署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文本及签字时双方使用的国旗,还有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通过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原件,以及选举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的选票。
  随着澳门回归日子的临近,前来革命博物馆的参观者日益增多,每天都有不少观众留言。一位名叫王静的中学生在留言中写道:“多亏了邓爷爷的‘一国两制’构想,澳门马上就回归了。我祝澳门明天更美好、祖国明天更美好!”来自澳门濠江中学的学生孙立坚写道:“我们好荣幸在此见到我们母校在澳门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入夜,各色灯光将天安门两侧长安街沿线装点得流光溢彩,中国革命博物馆澳门回归倒计时牌两侧,巨大的“澳门你好”字样已经竖立完毕,到这里拍照留影的人群络绎不绝。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盛世聚焦

  北京市文物局设计铸造的“澳门回归纪念钟”于12月10日在北京大钟寺古钟博物馆落成。大钟将澳门被占领的历史和胜利回归祖国的史实记述在钟身纹饰的“八宫”之内。
  图为小学生们参观“澳门回归纪念钟”。本报记者陶源明摄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澳门市民近日纷纷准备国旗、区旗。图为澳门中学生在一家商店挑选国旗和区旗。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云南个旧市的7位退休老人,在7月1日骑自行车从个旧出发,行程1万多公里,近日到达澳门。 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回归花絮

  记者忙购电话卡
  回归盛典在即,全球三百多家新闻单位的四千多名记者陆续抵澳,新闻大战硝烟初起。
  澳门的长途电话费比祖国内地贵好几倍,记者们抵澳后的一件大事,就是速购电话卡,让手机就地入网,保证联络畅通。市中心板樟堂的一家电讯营业部,九日还出现了二百多人排队买卡的情况。一位姓林的服务小姐,毕业于中山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她热心地招呼记者:一张卡二百六十元,用完后随时来续,密码照旧。(竞若)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回归花絮

  采访证注粤语读音
  澳门新闻中心发给记者的采访证,颇为周全,上面有中文,有英文,各位记者的名字旁,还注有粤语的发音。江字拼写为KONG,罗字拼写为LO。
  工作人员解释说:澳门虽然长期在葡萄牙的管治之下,但与祖国内地血脉相连,最通行的语言一直是粤语。注上粤语发音,是方便大家采访啦。(竞若)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回归花絮

  菜谱翻新迎回归
  回归在即,澳门各大宾馆、酒店纷纷推出以迎接回归为主题的菜式、宴席,颇受消费者青睐。澳门有名的总统酒店所属的总统大酒楼,特别推出“庆祝九九澳门回归宴”,宴席中有“庆贺大红袍”、“祝捷创繁荣”、“九龙竞争珠”、“九州献缤纷”、“澳海凤长鸣”、“门庭添秀丽”、“回乡衣锦绣”、“归途齐报春”、“祖荫土地生”、“国富家有余”十道菜,虽未亲口品尝,但从别具一格的菜名上,就已让人感受到越来越浓的喜庆气氛。(赵川东)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回归花絮

  争当庆典服务员
  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四时,在文化中心的大厅里,聚集了两百多名二十岁左右青春靓丽的男女学生。他们是应移交大典统筹办公室招聘服务人员而来的。负责招聘工作的容美华小姐告诉记者,到这里来应聘的主要是来自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学院和旅游高等培训学院的学生,也有一些是公务员。他们计划招聘一千名各类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后,为政权交接和特区成立期间的各项活动提供服务。容小姐说:“澳门政权交接对每一个澳门人意义重大,许多青年人积极报名应聘,人数之多超出了我们的预料。”
  (罗华王淑军)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澳门传真

  爱心“百万行”
  本报记者黄之豪王荣久聂传清
  12月12日,澳门工人球场,数十盆莲花绽放,撩人心扉。“澳门公益金百万行”将从这里出发,那壮观的场面把个澳门闹得妇孺皆知,万人空巷。澳门人迎回归的热情在这里有了新的升华。
  10时整,澳门特首何厚铧、澳督韦奇立、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来到会场,为醒狮点睛。旋即,寓意“99”的9头醒狮随鼓声舞动,为步行队伍开路,9支乐队随队演奏《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优美的乐曲,引导队伍向目的地妈祖庙前进。
  在行程3公里的道路上,队伍绵延,乐声萦绕。澳门电讯的李先生,脖子上驮着一岁半的儿子,携妻前行,他告诉记者:让儿子来参加今天的活动,意在从小养成他的“爱心”。站在路中央维护秩序的童军“小李子”,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他说他是第三次为百万行“保驾护航”。澳门菜农合群社的60多位成员走在队伍中,格外引人注目。在今天的澳门,早已不见猪圈菜地,何来菜农?该社于秘书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为那些失去菜地的老人和他们的子弟服务。现在合群社的400户人家,以同样激动、热烈的心情参加今天的慈善活动,迎接回归。”他们身着白色外套,背后是迎九九回归招贴画,胸前是一朵灿烂的红色荷花。在长长的队伍中,我们还看到了澳门中华总商会和澳门佛教界的成员,他们都打着“庆祝澳门回归祖国活动委员会”的横幅。
  澳门一年一度的慈善嘉年华公益金百万行活动,在每年12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举行。这个活动由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主办,今年是第十六届。活动旨在集中社会涓滴,凝聚爱心,有计划地展开紧急救援、扶危解困、助学育才、实施重见光明计划等多项公益慈善事业,为那些急需援助者雪中送炭。今天,来自澳门各地、各界的1500多个社团和社会单位计3万余人参加了活动。
  澳门日报读者公益基金会名誉副会长李成俊介绍说:“今年的百万行筹得的善款达到540多万,与去年基本持平。但今年的活动不同于以往,它除了表现澳门人乐献爱心的美德外,还是大家迎回归心情的反映。何厚铧今天首次以候任行政长官的身份参加,这为百万行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王启人走完全程后,心情激动地朗诵了一首自己作的诗:“一年一度秋风劲,濠江踏歌百万行。积善成德心田雨,万里征程赖众生。”他说:“澳门人都盼望着回归,澳门的未来一定会在‘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中,继续百万行,往前行。”(本报澳门12月12日电)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盛世风华”动濠江
  ——故宫藏清代书画器物精品澳门展侧记
  本报记者武侠孟宪励
  12月12日下午,澳门文化中心展厅内,题为“盛世风华”的故宫藏清代康、雍、乾书画精品展在这里开幕。
  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陈浩星告诉记者,像这次艺术、文物价值这样高的展览在澳门近年来是第一次。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说:“120件书画器物无一不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精品。”记者在展览上看到了郎世宁、王致远等名家的真迹,举世闻名的《康熙南巡图》、《乾隆南巡图》等重要绘画及瓷器、清宫造西洋仪器等。
  精品展成为澳门同胞感受祖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八十高龄的澳门著名画家甘恒,在展厅对我们说:“澳门人从未看到过这样的精品,故宫博物院的这么多珍品能够在澳门展出,是托了回归的福。”
  此次展览是由故宫博物院与澳门市政厅、澳门发展与合作基金会联合举办的。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立足澳门服务澳门
  ——记中国银行澳门分行
  本报记者王荣久吴亚明
  回归前夕的澳门,充满了祥和、喜庆的气氛。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大厦装饰一新,由五星、区徽、莲花、燕子、花树、灯笼组成的大型霓虹灯在夜色中闪烁。12月11日,在迎回归的浓郁气氛中,我们访问了这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前身是1950年6月21日成立的澳门南通银行。1987年元旦正名为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成为中国银行第九家海外分行。
  中国银行澳门分行日益壮大,目前已拥有24个支行,1100多名员工,资产总额394亿港元,各项业务及盈利均约占澳门银行业的1/3。作为澳门最大的金融企业,中银澳门分行的实力与经营已得到澳门社会的广泛认同。
  澳门人喜欢、信赖中银澳门分行,不仅因为它是澳门最大的一家商业银行,更因为它“立足澳门,服务澳门”,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澳门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进入80年代,中银澳门分行积极支持澳门的基础建设、填海工程,并为澳门国际机场的兴建提供担保。
  1995年10月16日,中银成功参与发行澳门元钞票,打破了澳门一直由葡资银行发钞的局面,揭开了澳门货币发行史的新的一页。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同时也为满足回归后银行业务的需要,在澳门回归当天也即1999年12月20日,作为澳门法定发钞行之一的中银澳门分行将和大西洋银行共同发行一套新版的澳门元纸币,并逐步更替旧版钞票。
  谈到澳门回归后中银澳门分行的发展战略时,总经理朱赤表示,将继续秉承“立足澳门,服务澳门”的经营宗旨,根据“在商言商,在商明政”和“巩固、改善、提高、开拓”的指导方针,把握机遇,稳中求进,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强化竞争手段,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澳门社会和民众服务,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我看澳门回归

  历经沧桑倍思归
  张国梁
  莲岛飘零,
  四百载蹉跎天怨人愁。
  历经沧桑倍思归,
  生就华夏骨肉。
  敢忆当年,
  濠江红旗,
  龙吟狮吼。
  风雨望厦,
  几度梦回神州。
  指看东南霞蔚,
  西北蒸腾,
  大浪逐飞舟。
  芙蓉盛开,
  洗尽国耻奔一统,
  谁不喜在心头。
  四海波腾,
  五岳姿秀,
  江山万里歌喉。
  两岸携手,
  从此无缺金瓯。(附图片)
作者:杨向东


第2版(澳门回归专版)
专栏:

  北京大学生们在“庆澳门回归、踏世纪步伐、树民族雄心、兴中华伟业”的长幅上签名。新华社记者李俊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