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解放思想与改造思想
  韩玉芳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特有品格。离开解放思想,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造思想,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解放思想与改造思想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解放思想内在地要求改造思想,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改造思想的过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的过程。
  只有改造思想,才能真正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这是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深刻阐释。应当看到,说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是需要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怎样满足这个条件呢?这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克服主观主义,防止把解放思想变成主观臆想,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对立起来;防止一讲解放思想就忘记实事求是,不善于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深刻内涵上去把握解放思想,不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具体问题,把解放思想变成一种时髦的、空洞的口号。实际情况表明,解放思想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就可能形成新的迷信、新的教条;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割裂开来,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所以,愈是解放思想,愈要实事求是;要想真正解放思想,就必须改造思想。
  只有改造思想,才能避免解放思想偏离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决不能够偏离四项基本原则的轨道,不能损害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冲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但在实际生活中也难免出现在解放思想名义下的某些思想混乱。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清醒冷静的政治头脑,善于分清是非,廓清迷雾。从某种意义上说,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考验我们是非观念和判断能力的过程,是不断确立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复锤炼政治信念和理论思维能力的过程。解放思想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事实上,确有一些人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变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为不要原则、不问方向,偏离正确的轨道;也有一些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不能理解解放思想的深刻内涵,跟着感觉走,随着风向转,甚至把解放思想变成为谋取个人利益和小团体利益的借口。因此,必须在解放思想的同时改造思想,使解放思想成为实现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力精神武器。
  只有改造思想,才能使解放思想成为一种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从本质上讲,解放思想是破除旧的思想束缚,是“破旧”;而创新,是不断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经验,是“立新”。破旧立新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是一个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发展的进步过程。解放思想孕育着创新,而创新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要实现这个不断进步的客观过程,就离不开改造思想这个主观条件。这是因为,从解放思想、冲破落后观念和主观偏见的阻力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是一项艰苦的实践,要花费巨大心血,甚至要冒风险;没有神圣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没有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不计个人得失的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面前,我们面临着挑战和机遇,而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个“准备”,既包括提高思想理论素质,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和我们的实践,准确分析形势,把握机遇;也包括自觉改造主观世界,独立思考,锐意进取,不断创新。解放思想无止境,改造思想也无止境。从解放思想和改造思想中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创新能力,这是我们走向新的世纪应有的准备。


第9版(理论)
专栏:工作研究

  把“进头脑”的任务落到实处
  李亚
  当代青年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面对这种变化,一些人思想迷惘,对个人命运、社会的前途感到难以把握,加之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社会上的某些腐朽思想、愚昧迷信和伪科学等消极因素容易侵入到青年学生的头脑中来。因此,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帮助他们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既是青年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共青团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各高校普遍开设了《邓小平理论课》,努力使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但“进头脑”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靠“进教材、进课堂”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还必须通过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即第二课堂的方式,使学生把第一课堂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激发出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的热情,达到“知、信、行”的统一。因此,共青团组织要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青年学生的任务落到实处,就应在第二课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有所作为。这就要求共青团组织选准工作的着力点,在“进头脑”的关键环节上下功夫。
  坚持“三为主”的方针,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实践证明,自学为主、读原著为主、研讨为主的“三为主”方针是大学生学理论的科学方法。自学为主就是要弥补课堂教学受课时限制的不足,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把知识的掌握转化为能力的养成。读原著是掌握理论、得其要义的根本途径。课堂教学对理论的系统阐述和对学生学习加以引导是必要的,但还必须通过读原著加以深化,把握科学体系,领会精神实质。不仅要研读邓小平著作,还要选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以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重要文献、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引导学生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者之间一脉相承的逻辑联系及其完整统一的科学体系。研讨为主就是要引导青年学生结合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观点,经常开展研讨活动,通过交流、碰撞、互相启发以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改变那种只背诵名词概念或者断章取义的教条式学习方法。
  释疑解惑,作好辅导,在增强邓小平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同样,邓小平理论对青年学生吸引力大小,取决于它解决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的程度。因此,我们要避免用理论解释理论、用理论证明理论的空洞说教,紧密结合改革开放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青年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高校体制改革等与学生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思想问题、现实问题,特别是结合当前同“法轮功”的斗争,聘请有专长的教师、有建树的专家以及改革和建设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通过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等形式,用邓小平理论作出科学的、令人信服的解答。
  巩固阵地,在对学生理论学习组织的指导上下功夫。理论学习组织是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不断深入的产物,也是继续推动学理论活动的有效形式。团组织要在继续巩固和利用好业余党校、团校等团组织学习阵地的基础上,对愈来愈多的理论学习组织加强管理和指导。要帮助他们制定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质量,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为他们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要为他们配备辅导教师、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活动场所,使他们自主开展的学习活动得以经常化和制度化。指导他们开展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创造条件,在实践环节上下功夫。共青团组织开展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形式,是理论教育最生动的课堂。理论的认知与实践的感知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教育手段。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要努力扩大活动的参与面,增强针对性和说服力。既要让学生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去了解二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又要让他们到贫困农村去认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客观现实,深化对基本国情的认识,在社会实践中消化所学的理论观点,寻求疑点、难点问题的答案,增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9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读张黎洲《出版谭》有感
  林彬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改行从事出版管理工作,仍然一如既往地善于观察、敏于思考、勤于写作,成了真正的出版行家,百忙中偷闲就把出版写得个方方面面、里里外外;看问题既注重宏观把握又注重微观透视,既看到现实问题又看到潜在危机,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和历史感,剖析问题入木三分,让人心生钦佩之意,这就是我初读张黎洲所著《出版谭》的感受。
  《出版谭》分为出版探索、出版访谈、书市走笔、书事谈片、读书杂说、域外书界、海峡书缘、序言跋语八个部分。其中,作者对出版发行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忧患意识,让人不得不认真思考。
  长期以来,出版发行的实现利润百分之八九十以上靠教材、教辅读物,这也就是有人说的“靠中小学生吃饭”。在一次由出版社与省、地、县三级新华书店联合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书店经理说:“农村是潜在市场,但不是现实市场。“万村书库”活动搞起来后,赠送的书农民拿了,销售的书农民一本也没买。”另一位书店经理说:“我们这儿一年销教材、教辅读物一千多万元,一般图书只销了几十万元。”这些来自基层的信息,让人们不禁忧心忡忡。据悉,至一九九九年第一季度,全国库存图书已达二百七十亿元,而且六年来库存量按百分之五十的比例递增。
  作者指出,如果出版界再不从国情、民情、教育改革趋势出发,用广大读者的视角去考虑该出什么书、怎么出好书,解决重复出版、平庸书出版,以及教材、教辅读物与一般读物出版的关系问题,势必造成更大的出版浪费,走入越来越狭窄的胡同。而发行界如果不改善发行机制、营销结构、服务质量,加大一般图书发行力度,发行的路也会越走越窄。
  作者也分析了出版发行存在上述问题的客观原因,提出了解决办法。他认为,我国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文盲半文盲人口达两亿多人,知识生产力的观念在相当一部分人中未受到足够重视,提倡读书、拒绝愚昧的风气没有形成,以及父母慷慨于子女的教育投资、吝啬于自身的知识更新,等等,使潜在的图书市场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因此,要实现科教兴国的目标,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首先要大力倡导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读书,营造出一个浓浓的书香社会。


第9版(理论)
专栏:

  抓“三讲”教育促改革发展
  张惠来
  当前,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地方党委抓“三讲”教育,必须严格按照中央确定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方法步骤,走群众路线,贯彻整风精神,解决突出问题,交出一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讲学习,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全局、加快发展的能力
  讲学习,不仅是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的需要,而且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比,目前我们许多党员干部不懂或不熟悉的东西还很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还不深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亟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从关系跨世纪改革和发展大局、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学习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努力通过学习理论和各方面知识,提高驾驭全局、加快改革和发展的能力。
  加强学习,首先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避免片面性、盲目性和绝对化。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历史知识,拓宽思路和眼界,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要深入、扎实、有成效,关键在于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自觉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思考研究问题的过程,作为理清工作思路和措施、寻求新突破的过程。坚决反对和纠正放松学习、忙于应酬的“厌学”,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浅学”,学用脱节、照本宣科的“空学”,断章取义、各取所需的“假学”现象。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理清加快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做好今后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和突破口,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好形势巩固发展好。
  讲政治,从政治的高度看待经济发展
  讲政治,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要把讲政治、守纪律同大胆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决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凡是中央规定不准搞的坚决不搞,可以搞的也不刮风,确保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
  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领导干部讲政治,就是要从政治的高度正确分析、判断和把握经济发展。首先,要强化“发展是硬道理”的意识,主动迎接挑战。越是在困难多、矛盾多的情况下,越要增强信心,紧紧抓住大转折带来的大机遇,把困难和风险作为对我们驾驭全局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考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扎实工作,知难而进,千方百计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次,要强化“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意识。把更高水平发展体现在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上,体现在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上,体现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上,体现在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正确的发展战略上,真正走出一条速度快、效益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发展路子。第三,要防止和克服片面性。不能认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别的事情就可以忽视,只埋头经济工作,不关心政治方向。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讲正气,一心一意抓发展
  我们要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支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大胆开拓、勇于创新、一身正气、勤政为民的领导干部队伍,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千方百计地加快改革和发展。
  讲正气,首先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每个领导干部都要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权力就是责任,权力就是义务,权力就是奉献。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当前,尤其要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解决群众住房困难、救助生活困难群众等方面的工作,多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好事实事,多解决实际问题,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讲正气,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坚决抵制和反对各种歪风邪气。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管好自身,管好家属子女,管好身边工作人员和下属。在实践中大力倡导正气、树立正气、体现正气。具体应做到“四正”,即想得正,想群众的所思所想,想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想党和人民的嘱托和希望,想权力是从哪里来的,想办法把事业干得更好;说得正,说到做到,不听、不信、不传小道消息,不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不搞说一套、做一套;行得正,时刻想到领导干部应有的人格、品格,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行为规范;做得正,对本地区、本岗位的各项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在其位谋其政,掌其权尽其责,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出一支好队伍,带出一个好风气。
  讲正气,应当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强化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目标责任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考核力度,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改革和发展的每一步都迈得扎扎实实。应当自加压力,不断提出更高的工作目标,努力使自己负责的各项工作创出一流成绩,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

  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重要举措
  ——正确认识和实施债转股
  赵海宽
  债转股是一项战略决策
  我国当前金融形势总的看是不错的,金融体制改革取得进展,信贷资金充裕,人民币的购买力增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良资产数额较大。那么,怎样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呢?国外的做法,一种是由财政直接给有关银行注入资金;一种是政府向有关银行发行债券,使银行对企业的不良资产转变为对财政的优良资产;再一种是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或国内外财团给有关银行注资;还有一种是把银行资产分为优良资产和不良资产,成立专门的机构处理不良资产,尽量收回能够收回的贷款,并对有些企业的贷款实行债务重组,包括实施债转股,这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办法。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债务负担普遍过重,因而银行不良资产比例过高与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方式,对一部分产品有市场、发展有前景,由于负债过重而陷入困境的重点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解决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债转股是化解我国银行风险、改善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的一项战略决策,做得好,将使我国的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在健康的财务基础上,参与国内外竞争;做得不好,负面影响也相当大。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严格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和国家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规范操作,防止出现偏差和不良影响。
  债转股的具体做法
  债权转股权,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中的一部分,即国有企业欠国有商业银行的无法或不能按期归还的借款中的一部分,转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国有企业的投资(即股权)。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银行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财务上完全分开,各自享有法人地位。分别将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优良贷款与一部分不良贷款分开,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从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这样,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可大大减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为专门处理不良资产的金融机构。
  按账面数额剥离。按照国家规定,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贷款,尽管是不良资产,但仍然不打折扣,按账面数结算。这样,银行的资产就会得到全额保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妥善经营做到保本有利,如经营结果出现亏损,将由中央财政给予补贴。国有商业银行当前的不良资产可分为三类:一类是1996年《商业银行法》生效,商业银行自主权扩大后发生的,仍由银行自己催收,不剥离;另一类是已无收回可能的呆账,也不剥离,由各家银行用呆账准备金逐步冲销;再一类是1995年前发生、尚有收回可能的部分,这次剥离出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就是这一部分。那么,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这些不良资产的钱从哪里来呢?一个来源是中央银行贷款,即中央银行把原贷给有关国有商业银行的相应贷款收回改贷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另一个来源是通过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由国家财政担保的债券筹集资金。
  对不良资产的处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买进这些不良资产后,应运用自己的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化优势,尽力向企业催收,如有可能也可以出卖一部分,实行债转股的只能是其中的一部分。债转股的对象和金额要严格掌握。能够实行债转股的企业,必须是产品有销路、工艺装备先进、经营管理水平高、改革措施有力、提出的债转股方案符合要求的重点国有企业。具体哪个企业可以实行债转股、债转股的金额多少,要经过有关主管部门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严格审查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同企业的关系。实行债转股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就成了企业的股东之一,有权参与分红;债转股多的还可能处于控股地位,可以派代表参加董事会,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和监督管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的企业股权,可以对中外投资者转让,可以由原企业回购,符合条件的也可上市。同时企业原来欠银行的这部分不良贷款就转化为股本金,停止支付利息,从而使企业降低负债率,增加资本金。
  债转股的积极作用
  有利于银行增强资金流动性,推进改革,提高竞争力。银行是信用机构,主要从事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等业务。而存款的所有权归存款人,存款人有权到期或随时提取。因此,银行只有放好贷款,保证贷款按期收回,才能保证对存款的支付,保证银行的资信。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大量不良资产,就有发生支付困难的危险,也很难使改革深化。现在把银行的一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于中央银行贷款和向商业银行发债。来源于中央银行的,由于是中央银行把原来放给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收回转贷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既减少了不良资产又减少了中央银行贷款,等于用不良资产抵偿了中央银行贷款。向商业银行发行的债券由于有财政担保,属优良债券。于是,商业银行相应的不良资产基本消除,资信大大提高,为进一步开展业务、深化改革、提高竞争力打下了较好基础,整个国家的金融风险也因此而大大降低。
  有利于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加快改革和发展。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资本金少,负债率高,利息支出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债务压力和利息负担过大,还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信心受到挫伤,深化改革失去基础。实施债转股,将符合条件的重点国有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资本金,不再支付利息,就使企业的财务成本下降,利润率提高,从而有利于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此外,实行债权转股权还能直接促进国有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银行的不良贷款转为股权,国有独资企业就转化为多元投资企业,最少也是国家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两个投资者,有利于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同时,国家也要求企业结合债转股,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需要注意的问题
  债转股的金额不能突破银行可能承受的限度。全国总的债转股金额应由国家根据有关因素,特别是银行的承受能力,慎重确定,不能过大。由于债转股对企业有很大好处,不少企业都想这样做,掌握稍有不严就可能突破银行承受的限度,这是必须警惕的。如上所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购买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用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对国有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筹得的资金偿还的。这些借款和债券到期时,如果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没有必要的资金,就很可能要用它持有的股权归还一部分。这样,这些股权的一部分最后又可能要回到银行。债转股的金额越多,最后可能回到银行的股权也就越多。而商业银行的资金基本上来源于存款,必须保持高度的流动性。股票如果没有上市流通,流动性是较差的,持有股票的风险也较大,银行过多持有股票,就不能保证对存款的支付。许多国家不准银行搞投资业务,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也规定商业银行不能进行投资,即不能持有股票,理由就在这里。而如果用很多股权抵偿中央银行贷款,使中央银行的资金凝固在股权上,就可能迫使中央银行多发货币,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形成冲击。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防止对社会信用带来不利影响。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债转股,使沉重的债务负担一下子得到解除,可能给一些人造成银行贷款早还不如晚还、晚还不如不还的错觉,即出现所谓“道德风险”。六十年代我国对农民豁免农贷时,曾带来过这样的负效应。这次债转股当然不是豁免,但也要记取这一教训。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的办法就是严格区分能转同不能转、过去同今后的界限。明确宣布,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能转;今后银行贷款必须按时归还,否则就要严厉处罚。同时,要通过舆论宣传、典型案例处理,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风气,司法机关也要积极配合。
  企业在债转股的同时必须深化改革。要把债转股的过程看作深化改革的过程,狠抓机制转换,力争早日建成现代企业制度。债权转股权能否最后成功,关键在于实施债转股的企业能不能搞好。企业搞好了,机制先进,产品有销路,成本低,利润率高,能按时分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的股权就真正成了优良资产。这样的股权,企业有力量回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愿意持有,如不愿持有也很容易出售。股权被企业回购或被出售,说明企业确已发生显著进步,真正最终消化了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债转股的最好结局。反之,如果企业不重视转换经营机制,经营管理不善,利润率低,则它的股票出售不了,自己也无力回购,最后仍可能返回银行,成为银行的不良资产。因此,债转股一定要与企业深化改革、改善经营管理结合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