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洲央行可能抛售过剩美元储备
  据新华社柏林11月28日电 (记者吕鸿)德意志银行著名经济专家诺贝特·瓦尔特28日在德国《星期日世界报》上撰文说,欧洲中央银行可能会利用目前美元对欧元汇率较高的时机,抛售一部分过剩的美元储备,以购进欧元。
  瓦尔特指出,欧元对美元的汇率26日一度跌至今年欧元启动以来的历史最低点,即1欧元兑换1.0070美元。他说,目前欧元国普遍认为欧元具有反弹潜力。如果事实如此,那么目前正是将过剩的美元转换为欧元的大好时机。这样,欧洲央行就可以用它得到的欧元差额来减少欧元区国家的债务。
  但瓦尔特也同时表示,由于欧洲央行可能难以用市场的眼光来衡量这一做法的利弊,因此也可能不会采取抛售美元储备的行动。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欧元汇率一路跌
  郑甦春
  近一段时间以来,欧元对美元汇率一路走低,在26日的纽约市场上一度跌至1欧元兑1.0070美元的历史最低点。欧洲舆论对此反应强烈,竞相分析导致欧元下跌的原因。
  比利时安特卫普银行金融专家万桑·德斯米特认为,欧元汇价跌至新低位是大西洋两岸经济增长差距大的表现。他说,今年美国经济有望达到4%的增长率,而欧洲可能仅有2.1%,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元的汇率走势。
  欧盟经济专家保罗·德雷克表示,欧元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导致欧元难敌美元的另一个原因。他说,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速参差不齐,影响了欧元的地位。一方面,法国、西班牙和荷兰等国经济表现令人鼓舞,今年其经济增长率可望达到2.5%以上甚至达到3.6%;但另一方面,欧洲第一经济大国德国以及意大利的经济只能说“刚刚有了起色”,今年甚至难以达到2%的增长率,欧元区经济增长列车的前进速度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对于欧元汇价跌至新低位的问题,比利时迪克西亚银行的金融主管弗朗索瓦·贝尔纳则持市场决定论的观点。他说,按照欧美的利率差距和经济增长率来分析,欧元与美元的比价应该定位在1∶1.06和1∶1.08之间,但是由于美国股市高涨,而亚洲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市场人士纷纷抛售欧元,以回购美元和日元,因而造成欧元汇价进一步下跌。
  除此之外,还有些经济专家认为,欧洲央行对欧元汇率下跌所持的态度也是造成欧元大跌的重要原因。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贝赫25日对报界发表谈话指出,他对欧元汇率的下跌“不感到意外”,而且“从经济发展角度上看,欧元走弱无关大局”。就在他对欧元走势发表谈话的第二天,欧元与美元的汇价跌落到了历史最低点。专家分析,杜伊森贝赫的这番讲话让业内人士感到,欧洲央行不会对欧元持续下跌进行干预,因而引起外汇市场的波动。
  另外,在年底逼近、市场开始收缩,以及投资者对“千年虫”问题存在恐慌心理的情况下,一些市场投机者乘机拉低欧元汇率,也是导致欧元走低的原因之一。
  欧盟委员会24日发表秋季经济报告指出,欧盟经济正在加速增长,明年将达到3%的增长率。但这一利好消息并没有使欧元止跌回升。欧盟有关人士的看法是,这与美国经济强势增长有关。美国24日宣布,其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了5.5%,从而加强了美元在外汇市场上的地位。但欧盟人士同时表示,随着欧洲经济的加速增长,欧元在外汇市场上的汇率将有所回升。
  (据新华社布鲁塞尔11月28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大熊猫兴兴在美安乐死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世琨 张勇
  28日早晨,被誉为“中美友好使者”的大熊猫兴兴在美国国家动物园死去。许多华盛顿的居民闻讯纷纷前往熊猫馆表达哀悼之情,当地媒体都把兴兴之死作为要闻进行报道。
  兴兴今年5月患上“不可逆转性肾衰竭”,一度生命垂危,牵动美国老百姓的心。最近几天,它的病情再次恶化,几乎丧失视力,无法站立,还受到严重关节炎的折磨。动物园考虑再三,昨天决定对它实行安乐死。今天早晨7时,兴兴用完喜爱的早餐后,被注射药物,“进入长眠”。兴兴已届28岁高龄。在野生状态下,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15年到20年。
  大熊猫兴兴和玲玲是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后中国政府送给美国人民的礼物。据动物园估计,它们约吸引了7500万观众。雌熊猫玲玲已于1992年死去。它共生下5个幼仔,但无一成活。
  一位负责人在宣布兴兴去世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感到极大的悲伤和无边的空虚,就像现在的熊猫馆一样空虚”。
  空空的熊猫馆今天继续向公众开放。入口处的标语上写着:“我们遗憾地通知你,兴兴已于1999年11月28日星期天早晨逝世。”
  在兴兴往日嬉戏的展厅里,放着动物园员工的悼词:“兴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送给美国人民的友谊和和平礼物。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想念它。”悼词下面放着两支红色的玫瑰。
  美国国家动物园表示,非常希望能从中国“租”到一对大熊猫。按规定,大熊猫租期为10年,每年100万美元,生下的后代归中国所有,租金用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
  (本报华盛顿11月28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经济改革有待深化 金融体系依然脆弱
  基础设施尚不健全 经济差距亟须缩小
  东盟面临新挑战
  据新华社马尼拉11月27日电 (记者周锡生、陈鹤高)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三次东盟首脑非正式会议,对东盟在21世纪的进一步崛起、应付新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东亚经济开始复苏为东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经历了1997年7月爆发的金融危机,东盟国家通过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有关国家的经济今年将实现微弱增长或稳定增长。不少专家指出,只要东盟国家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坚持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政策,东盟可望在几年内实现重振经济的目标。
  其次,东盟的扩大有助于地区经济合作,促进东南亚国家的共同繁荣。
  但是,东盟在经济方面也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其中彻底摆脱金融危机给部分成员国造成的经济困境、消除危机产生的社会影响仍需作出巨大努力。目前,东盟国家虽已步入经济复苏时期,但是经济改革有待深化,生产过剩、金融体系脆弱、基础设施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关成员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和扶助贫困人口、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等方面,任务也相当艰巨。
  如何缩小成员国间的经济差距也是东盟面临的新挑战。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东盟难以实现组织与功能的同步扩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成员国之间进行调整。例如,东盟9月份提出了实现零关税贸易的时间表。其中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这6个老成员在2015年以前实现零关税自由贸易,越南、老挝、缅甸和柬埔寨这4个新成员在2018年前实现这一目标。在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方面,东盟也只能根据新成员的不同情况让它们分批加入。这些问题对东盟开展地区经济合作必然会产生一些影响。
  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东盟国家只要把握好当前的有利时机,加强集体协商,促进团结合作,就一定能克服困难,迅速崛起,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7版(国际)
专栏:

  汲取金融危机教训
  重铸东亚经济辉煌
  杨东 侯若石
  经历金融危机之后,东亚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东亚国家如何从危机中吸取教训,巩固经济复苏的成果尤显重要。
  一些西方人士认为,东亚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应加快金融体制和公司体制改革,否则危机可能会卷土重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人士则提出,应管制国际资本流动。这些建议固然重要,但金融出了问题,根子往往在实际生产活动。事实证明,西方跨国公司的行为是造成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
  在国际生产力布局改组的推动下,东亚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增长过快,从而造成生产过剩。1997年与1987—1992年的平均数相比,全球直接投资增长两倍,流入东亚的国际直接投资增长四倍。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电子产业是制造业吸引外资最多的部门。在国际直接投资带动下,东亚的制造业以超乎寻常的速度增长,从80年代的年均增长9.3%上升到90年代的13.2%。与此同时,它们的制造业在国内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31%升至33%,而发达国家从25%下降到21%。
  生产过剩主要集中在国际生产布局重组的产品。制造业超高速增长推动了出口高速增长,同时伴随着出口商品结构的高级化。东亚的出口结构迅速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向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化。到1995年,发生金融危机的东亚国家的高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1996年,在世界工业生产、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周期下降中,东亚经济受到严重损害,高技术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害最惨重。1997年与1995年相比,东亚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出口商品价格下降了10%。主导出口产品价格下跌和出口额下降,导致这些国家整体出口增长速度下降,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偿还外债能力下降,引发汇率贬值。因而,东亚金融危机是由制造业国际生产力布局改组导致的一场生产过剩危机。
  外资造成的畸形生产结构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动因。外国直接投资固然促进了工业化,但能否提高受资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防止生产过剩,则取决于外资的经营行为,以及受资国的政策。与泰国和马来西亚一样,新加坡的主要出口产品也是电子产品,但却没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究其原因,前两个国家吸引的外资生产对进口零部件依赖过于严重,本国生产的零部件比重过低;而新加坡的情况则相反。以自动数据设备为例,泰国和马来西亚进口零部件占最终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95.4%和79.4%,而新加坡只为28.9%。实际上,泰国和马来西亚实行了比新加坡更为严厉的零部件国产化政策,但效果不佳。一方面,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外资政策不利于技术转让,跨国公司宁愿购买外国供应商提供的零部件。由外资带动的出口生产与本国生产能力脱节,没有形成部门内的生产体系。由于过度依赖进口,迫使汇率居高不下,因为汇率贬值将提高进口品价格。当宏观经济不平衡要求汇率贬值时,进口压力不允许贬值,当问题久拖不决时,便发生了汇率突然大幅度贬值的金融危机。
  彻底走出金融危机尚需调整外资政策,强化本国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吸收和利用外资,不等于完全依赖外资。利用外资不仅着眼于刺激出口和促进增长,更应着眼于提高本国的生产能力,特别是技术能力。强化本国的技术基础,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才是促进外资转让技术的根本措施。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泰国大力吸引外资
  ——访泰国促进投资委员会秘书长
  本报驻泰国记者 成元生
  11月上旬,记者在曼谷采访了泰国促进投资委员会秘书长沙塔蓬·甲威达暖。沙塔蓬先生精明干练,非常健谈。他首先让记者看了一幅促进投资委员会制作的宣传画,画中以天气的晴雨图形象地说明了1997年—2000年泰国的投资环境。图中1997年是“雷雨交加”;1998年是“大雨”,表明泰国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投资环境受到严重影响;1999年是“晴间多云”,表明投资环境改善;2000年是“丽日当空”,表明投资环境非常好。沙塔蓬秘书长说,这幅宣传画生动地说明,明年将是外国企业家到泰国投资的大好时机。
  沙塔蓬先生说,大力引进外资是泰国80年代—90年代中期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年以来,泰国政府为大力吸引外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投资环境。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划分投资区域,给予更多的减税优惠措施。将第一区由原来的曼谷及周围6个府扩大为18个府;第二区由原来的10个府增加到40个府;第三区从60个府缩减为18个府。各区除免除机器设备进口税外,再免除法人所得税4—8年。重新划分投资区域的措施今年下半年已开始试行,明年4月正式实行。
  其次,颁布多项优惠措施,加大开放力度,如放宽外资投资领域和外商持股比例,放宽外商购买房地产的限制,放宽外商、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居留许可等。
  第三,加强对外资的引导,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投资委员会向外商提供系统的材料介绍泰国的投资政策、优惠措施和政府扶持的投资项目,并鼓励外商投资高科技产业。政府还要求外商拨出适当比例经费进行科研开发,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促进投资委员会规定:凡在第一区投资的外商,在开始收益两年后,每年必须拨出整个投资经费的1%,进行产品的科研开发,否则不给予优惠措施。在第二投资区的厂商,可在开始收益5年后,拨出投资经费的1%,进行科研开发。
  第四,加强宣传,积极主动争取外资。今年10月,泰国促进投资委员会在日本召开座谈会,向日本企业家介绍泰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措施,欢迎日本企业家来泰投资。11月份促进投资委员会召开20多个国家驻泰国的商会代表的会议,向各国商会阐述泰国促进投资政策。明年2月联合国贸发会议将在曼谷举行,泰国促进投资委员会将在会议期间举行2000年大型博览会,预计将有800家公司参展。博览会向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政府要员、企业家展示泰国的投资环境、先进的技术和优秀产品。
  泰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吸引外资的措施受到外商的欢迎。日本、美国、新加坡、德国等国的企业最近都计划前往泰国投资建厂。预计今年外国来泰协议投资金额可达100亿美元。沙塔蓬先生最后强调说,他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泰国投资。
  (本报曼谷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海湾六国统一关税
  据新华社利雅得11月28日电 (记者喻开元)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沙特·本·费萨尔亲王28日在此间宣布,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6个成员国已就统一进口税率问题达成协议。
  费萨尔亲王说,6国首脑在当天举行的工作会议上达成了上述协议。根据协议,进口商品将分成3大类:免税商品、基本商品和其他商品,后两类商品的税率分别确定为5.5%和7.5%。
  费萨尔亲王还宣布说,从2005年3月1日起,海合会6国将正式使用统一的海关。在此之前,6国财政和经济大臣将具体研究和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海合会国家统一进口税率和建立统一的海关,旨在建立统一的海湾市场,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第7版(国际)
专栏:

  德经济专家预测
  世界经济稳定增长
  新华社柏林11月28日电 (记者王德峰)德国经济专家们日前预测,今后三至五年内,世界经济将可望实现平均每年3%左右的增长幅度。
  德国慕尼黑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对世界7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知名经济专家的看法进行认真分析之后,作出了上述预测。
  经济专家们认为,在欧洲经济开始复苏,美国经济继续稳定发展,以及亚洲经济走上恢复发展轨道的情况下,世界经济总体形势将有所好转。
  他们同时指出,由于世界经济已出现好转迹象,全球范围内存在短期、乃至长期利率上升的可能性。但由于大部分国家及地区的通货膨胀仍在控制之中,目前世界范围内不会发生货币政策过分紧缩的现象。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经济学家》报道
  非洲债务依然沉重
  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据最新一期出版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1999年在所有经济发展中地区中,非洲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最高。
  根据统计,1999年非洲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达到72%。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可以从新的减贫计划中获益的重债务国都位于非洲地区。
  此外,在其他经济发展中地区内,拉丁美洲地区今年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超过40%,亚洲地区的这一比例则将在20%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