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鹏抵达特拉维夫访问
  本报特拉维夫11月29日电记者刘水明、王传宝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从耶路撒冷乘车抵达特拉维夫,继续对以色列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在离开耶路撒冷前,李鹏委员长一行参观了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在大屠杀纪念馆纪念厅,李鹏委员长向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并献了花圈。参观完纪念馆,李鹏委员长怀着沉重的心情,在留言簿上题词:“沉痛悼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幸遇难的犹太人民。”在向记者谈及参观大屠杀纪念馆的感受时,李鹏委员长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600万犹太人惨遭德国法西斯的杀害,这是一个令人非常悲痛的事情。我们中国在那次大战中,也死亡了3000万人。李鹏说,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记住惨痛的历史教训,不让类似的悲剧在世界上重演。
  李鹏委员长的陪同人员何椿霖及尹克升、宋清渭、逄先知、张健民、孟富林、吕聪敏、吉佩定、吴文昌、驻以大使王昌义和夫人吴珉珉也同时乘车抵达特拉维夫。
  今天下午,李鹏委员长一行从特拉维夫前往赫茨利亚市以数字印刷著名的赛天使公司,参观了解图像通信、数字印刷、数字电视等领域的开发、设计和生产、销售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29日,正在以色列进行正式访问的李鹏委员长在耶路撒冷参观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
  新华社记者 樊如钧摄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携手共创未来
  张祝基
  第三次东盟—中日韩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和中国—东盟领导人非正式会晤,11月28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晤进一步明确了东亚地区睦邻友好、互利发展的目标、原则、途径和合作领域,有益于迈向21世纪的东亚合作沿着正确和健康的轨道继续前进,共创东亚和平发展的新未来。
  目标是什么?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的繁荣与发展。因为这符合该地区各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东亚各国的共同愿望。
  原则是什么?《联合国宪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因为现代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只有遵循上述原则才能妥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而良好稳定的国家关系是相互合作的政治基础。
  途径是什么?发展不同层次和各个领域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因为只有通过对话与协商,才能增进了解,消除因国情、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分歧,化解因历史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的矛盾,促进相互信任和合作。
  合作领域是什么?除了在联合国、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亚欧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等政治领域以外,重点是经济领域,具体说是贸易、金融、投资和科技领域。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东亚国家相互依赖不断加深,面临进一步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和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双重压力。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该地区各国的首要任务。
  东盟成立32年来,在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的过程中日益发展成为本地区和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它对世界多极化的进程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国与东盟国家既是邻邦、又同为发展中国家。在中国与东盟关系中,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始终是一条主线。特别是前年江泽民主席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举行历史性会晤并发表《联合声明》,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使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帮助遭受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渡过难关,中国除了提供力所能及的财政援助以外,还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千方百计扩大内需。事实表明,中国是东盟以及东亚各国值得信赖的朋友,同时也是维护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繁荣的重要力量。只要亚洲各国共同携手,一定能够促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并为新世纪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祝贺中国“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发射成功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9日电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29日致电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对中国成功发射“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表示祝贺。电报说,俄罗斯对友好邻邦中国在航天高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祝愿中国取得新的成就。


第6版(国际)
专栏:

  韩舆论欢迎中日韩首脑会晤
  本报汉城11月29日电 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国舆论欢迎中、日、韩三国首脑在马尼拉会晤,认为此次会晤为建立东北亚经济合作体制奠定了基础。
  今天,韩国《朝鲜日报》、《东亚日报》和《中央日报》等各大报纸均在头版头条位置显著报道了中日韩三国首脑在马尼拉会晤的消息,认为此次三国首脑会晤为今后建立东北亚经济合作体制奠定了基础。
  《中央日报》为此发表社论说,由于中国加入WTO已经指日可待,东北亚地区的发展对世界经济将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三国首脑表示今后将对经济合作共同进行研究,其意义十分重大。三国经济有互相竞争的一面,但在经济结构的互补上更为重要。为了取得包括东南亚在内的整个东亚地区经济合作和繁荣,十分有必需加强中、日、韩三国之间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尼日尔迎来新希望
  本报特派记者 廖先旺
  经过11月24日一天投票和两天计票,备受关注的尼日尔总统选举终于揭晓:尼日尔全国发展社会运动主席坦贾·马马杜获得了近60%的选票,战胜了尼日尔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党(简称塔雷亚党)主席马哈马杜·尤素福,成为尼日尔自1993年举行多党选举以来的第四位总统。饱受政治动荡之苦的尼日尔从此将开始新的生活。
  在今年10月19日的第一轮选举中,人口只有1000万的尼日尔共和国共有20多个政党参与,7名候选人参与角逐。结果全国发展社会运动推出的候选人———坦贾·马马杜获全部有效票的32.3%,因此与获得22.78%选票的前总理、塔雷亚党的候选人马哈马杜·尤素福在第二轮选举中决一胜负。
  尼日尔是一个面积126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内陆国家,98%的人信奉伊斯兰教。自1960年独立直到80年代,尼日尔国内一直较为稳定。但自90年代以来的近10年中,尼日尔已经历了三次总统选举,十几名总理下台,两次军人政变,一名总统被自己的卫队刺杀的惊心动魄的政局变幻。
  与近年来的多次总统选举相比,这次尼日尔总统选举明显要平静得多,原本担心会发生的一些破坏选举事件均未发生,国际观察团和尼独立选举委员会也都称此次选举是在“透明与平静”中进行的。投票后,它们都宣布“尼日尔已恢复正常的宪政生活”。
  铀产量占世界第二位的尼日尔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214美元。由于政局不稳,政府频繁更迭,尼日尔经济发展近10年来几乎陷入停滞状态,政府拖欠公务员工资和学生的助学金已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形势下,尼日尔各政党终于明白了,无休止的政治争斗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养活千万尼日尔百姓,民主化进程必须充分考虑尼日尔的社会实际和发展水平。这是动荡多年的尼日尔在本次大选中终于在平静与透明中进行的主要原因。
  在选举中,获胜的全国发展社会运动的竞选纲领中提出了一系列充分考虑尼日尔现实问题的口号,如:政治与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一个国家的人民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一个国家的人民不可能永远靠恩赐生活,只有劳动才是自由的精髓;只有将自力更生作为发展的原则,才能获得别人的帮助。这些口号深得民心,因而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这些口号也是尼日尔人民多年来为寻求解决本国发展道路苦涩经历的一个总结。
  获胜政党的纲领中还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农牧业,首先让这个农民占多数的国家人人有饭吃,才能重振经济,消灭贫困。对于农牧业人口达90%的尼日尔来说,这一口号自然会赢得广大农牧民的支持。多年来,发展社会运动在尼社会基层,特别是在农村开展了广泛的组织建设工作,该党主席马马杜自从退休以后,经常到农村、军队等基层奔忙,从而为该党的重新掌权奠定了广泛的社会政治、组织基础。
  此外,由于全国发展社会运动的前身是在尼日尔有过多年执政经验的政党,多年的社会动荡不安使许多尼日尔人都开始怀念当年在该党和孔切主席领导下平静生活的情景。这一重要社会心理因素对全国发展社会运动候选人当选十分有利。
  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采访,记者明显感觉到,尽管选举当天的平静中还略显有紧张气氛,但在选举初步结果出来以后,尼亚美开始有了轻松气氛;尽管谁都明白,尼日尔积累多年的政治、经济问题不可能一朝一夕地解决,但人们毕竟可以从许多尼日尔人脸上看到多年不见的喜悦,他们眼中也开始有了对未来充满憧憬与希望的目光。
  (本报尼亚美11月2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新西兰国家党缘何落马
  本报特派记者 李学江
  新西兰27日的大选,一举结束了国家党长达9年的执政地位,人民选择了工党与联盟党组成的中左政府带领他们跨入新的世纪。国家党领袖、新西兰历史上的首位女总理希普利在接受失败时说,现在新西兰人民已清楚表明,他们认为作出改变的时刻到了。舆论普遍认为,是人们的由厌倦而产生求变心理导致了国家党的落马。
  事实上,这场大选与其说是一场两党政策优劣的较量,还不如说是社会价值观战胜了单纯经济利益考虑更为准确。工党领袖、当选总理克拉克在获胜讲话中就明确表示,这是新西兰人民所信仰的公平、机会与安定的基本价值观的胜利。
  自国家党在1990年的大选中获胜,在前总理博尔格的领导下,国家党政府继续深化前工党政府就已开始的改革,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经济增长率在90年代初曾一度达到6%以上。
  但不幸的是好景不长,近年来,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国内遭受连续两年的干旱,外贸出口不景气,农牧业大受影响;经济增长放缓,生活水平下降,人们对改革的热情期望受挫。
  经济改革本来就是一柄双刃剑,它在追求经济利益之时会有意无意地损及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些社会阶层。如国家党的雇佣合同,削减了工会的权力,减少了罢工的损失,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利于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但另一方面则是工人工作时间可以更长,薪金可能更低,待遇和环境可能会差;同时国家党政府还将工伤事故赔偿保险私有化,引进竞争机制等,都多少损害到工人的既得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与抗议。国家党执政以来,实行社会福利改革,将养老金降到原薪的60%,鼓励人们自存养老金;让低收入者不靠政府补贴,自买住房;改变了教育拨款办法,削减了教育开支,使大学生债台高筑,引起学生连番抗议;医疗保健事业拨款不足,人们到医院做手术排队时间太长等等,都使人们对国家党的改革产生了一种疲劳厌倦和不满情绪。
  正是针对选民的这种心理和国家党的改革中的一些不良后果,工党提出几大承诺:建立研究与发展基金,建设知识经济;建立专项基金,支持出口商和小企业发展;不再推进私有化和出售国有企业;不再降低关税,至少将关税冻结5年;增加医疗拨款,公共医疗要以病人需要为出发点,而不是追求赢利,减少手术的排队等待时间;取消全日制大学生读书期间的贷款利率;从国家税收中留存一部分以保障养老金的发放,将已婚夫妇的养老金恢复到他们原薪的65%;将住政府公房的低收入者的房租降到他们收入的25%以下;增设种族关系部长,关心移民安置和英语培训;打击入室行窃与青年犯罪,严禁保释和对犯人每天强制工作6小时的劳教政策;将占5%的薪金在6万元以上者的目前33%的所得税提高到39%,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等。不难看出,与国家党的经济效益优先形成鲜明对照,工党的纲领是将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置于了经济考虑之上,这就使工党代表赢得了社会中下阶层的广大选民,因此工党的获胜早已在人们的料想之中。
  27日大选的尘埃已大体落定。由工党与联盟党组成的中左派联盟政府将在10日内组成新内阁,并在圣诞节前宣誓就职。人们关注的是,工党政府在寻求社会公正的同时,如何尽可能保全前工党政府与前国家党政府已取得的改革成就,而不至于将前15年的来之不易的改革成果置于前功尽弃的危险境地。(本报惠灵顿11月2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二○○○年将近,法国首都巴黎处处呈现出喜庆的气氛,政府和民间举行各种活动,迎接这一时刻的到来。这是十一月二十五日,法国参议院议长蓬斯莱(前中)与数百名少年儿童在巴黎“绿色子午线”上植树,迎接二○○○年的到来。
  新华社记者 李根兴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拿大总理会见石广生
  本报多伦多11月26日电 记者邹德浩报道: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26日下午在渥太华会见了中国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并对中加双方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表示满意。
  石广生向克雷蒂安介绍了中加双方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双边协议的签署情况,以及他出席加中贸易理事会年会的有关情况。克雷蒂安总理对加中双方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达成双边协议表示祝贺。他说,这一协议的签署将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和两国关系的发展。
  会见时在座的有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会长俞晓松和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梅平等。石广生是在多伦多同加方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后,前往渥太华会见克雷蒂安的。


第6版(国际)
专栏:特写

  决不让悲剧重演
  ——记李鹏委员长参观大屠杀纪念馆
  本报记者 刘水明 王传宝
  今天上午,耶路撒冷城阳光灿烂,但在市郊的赫茨尔山上,已能明显感到11月底晨风的寒意。正在以色列访问的李鹏委员长乘车来到赫茨尔山,参观坐落在山顶的以色列大屠杀纪念馆。
  9时许,李鹏和夫人朱琳及其一行抵达纪念馆入口处,受到纪念馆负责人、历史学家大卫·斯尔伯克朗的欢迎。斯尔伯克朗介绍说,大屠杀纪念馆是为纪念在二战中被法西斯屠杀的600万犹太人而于1953年修建的。该馆收集了与大屠杀有关的5000多万页文件和数十万张图片,用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并配以音像,控诉了法西斯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暴行。
  在斯尔伯克朗陪同下,李鹏首先步行穿过一段通往纪念馆展厅的林中小道。斯尔伯克朗介绍说,这条小道叫“正确之路”,路旁的树是为纪念那些在二战中营救过犹太人的非犹太团体或个人而种植的。李鹏委员长告诉斯尔伯克朗说,中国人在上海也救过不少犹太人。斯尔伯克朗当即表示将在大屠杀纪念馆的新馆内专门开辟一角,介绍中国营救3万犹太人的事迹,并在该馆下一期年度文献集中用一篇文章专门介绍此事。斯尔伯克朗表示,待文献集出版后送一部给李鹏委员长。
  据记载,二战期间,中国共接待了3万逃离欧洲的犹太人,这个数字超过被允许进入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和印度的犹太人的总和。
  在小路尽头,斯尔伯克朗说,前面不远种的一棵树是纪念辛德勒的。李鹏问:《恶梦年代》中的那位美国记者呢?斯尔伯克朗说,也已给他种了一棵。
  在主要由大块大块的黑白两色文献和照片组成的展览厅中,气氛显得格外凝重。李鹏委员长观看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认真地听取斯尔伯克朗详细的讲解。在关于1938年11月11日纳粹分子在维也纳纵火烧毁犹太人的21家会堂和大小商店的反犹事件展览前,李鹏凝视着照片上浓烟滚滚的房屋,神情严肃。在介绍德军攻入波兰,大批屠杀犹太人时,李鹏脱口而出:“当时波兰是犹太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当斯尔伯克朗介绍展柜中一位波兰犹太人前往奥斯维辛集中营时携带的小行李箱时,李鹏委员长说,他曾参观过奥斯维辛集中营,情景确实令人震惊。
  从展厅出来,李鹏委员长及其一行来到纪念厅。李鹏按主人的要求戴上了一顶黑色小帽,走下台阶,来到长明火前,将象征600万遇难犹太人灵魂的火焰拨得更亮,然后将花圈安放在存放死难者骨灰的墓石上,带领全体陪同人员默哀。
  这里的被屠杀儿童纪念馆是为悼念被纳粹屠杀的150万儿童而设立的,馆内灯光黯淡,是一片由5支烛光通过各个角度的镜面反射成的星空。在星空中传来的对一个个死难儿童的呼喊声中,李鹏委员长沿着曲折的参观通道缓步移动。
  参观完后,李鹏心情沉重地提笔在留言簿上题词:“沉痛悼念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幸遇难的犹太人民。”
  李鹏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600万犹太人惨遭德国法西斯的杀害,这是一件令人非常悲痛的事情。我们中国在那次大战中,也死亡了3000万人。他说,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我们应该记住惨痛的历史教训,不让类似的悲剧在世界上重演。
  (本报耶路撒冷11月29日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