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中国轻工业五十年成就辉煌
  陈士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中国轻工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纪元。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的带领下,中国轻工业从小到大、由弱转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1998年全国轻工业完成总产值16670亿元,实现利税1860亿元,轻工产品出口创汇550亿美元。轻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达到或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工业利税总额和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3。
  轻工业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显著提高。1949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只有61.6亿元;到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77.88亿元,但产品档次低,质量差,品种少,远不能满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大多数生活日用品都要凭票限量供应。改革开放20年,轻工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1998年轻工全行业(乡及乡以上)总产值达16670亿元,是1949年的270倍,是1978年的14倍,20年间的轻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达14.17%。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电熨斗、电饭锅、自行车、日用陶瓷、皮鞋、塑料农地膜等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轻工产品质量显著提高,涌现出一大批家喻户晓的名牌产品;在国家认定的87个驰名商标中,轻工产品有53个,占61%。轻工业已建成较为完整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生产体系,彻底告别日用消费品的短缺,实现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根本性转变。
  轻工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开放以来,轻工业加快改革步伐,已基本实现了由市场配置资源;冲破了以往形成的部门、行业和地区壁垒,企业开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轻工业最早改变了单一公有制的结构,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相互竞争、互相渗透、共同发展的格局。轻工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到1998年利用外资达400多亿美元;建立“三资”企业数万家,涉及40多个行业。在行业管理体制上,轻工业率先推进了由部门管理向全行业管理的转变,目前已组建40多个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的纽带与桥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轻工业自身素质得到改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从根本上改变了轻工业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传统行业部分生产技术已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有些行业还达到国际90年代初的水平;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轻工业经济发展支柱和新增长点。家电、塑料制品、饮料、化妆品、包装装潢等5个行业的工业产值已占到轻工系统总产值的29%,全国家庭装饰年工程量达到1000亿元以上。企业规模逐步合理,年销售额20亿元以上大型企业集团已有20多家。
  轻工业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轻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已形成“轻型外向”的工业体系,轻工业总产值已占到该省工业总值的64.26%;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省市轻工业在该省市经济中也都占有重要位置;安徽轻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润均居全省第一位,促进了从农业大省向轻工大省的转变。轻工业还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缓解就业矛盾、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1世纪,轻工业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不断提高我国轻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轻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一,加快对轻工业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要发挥传统行业分散经营的优势,组建连接中小企业和国内外市场的工贸集团,推进集约化经营。要进一步优化配置资源,解决“大而全”、“小而全”问题,进一步优化轻工业经济结构。
  第二,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大力实施市场化战略。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要力争采取多种实现形式,缩短过长的战线,逐步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造为国有控股或参股的股份制企业,通过改组、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合作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使部分国有企业转向集体或其他经营形式,努力使国有资产、资金向强势行业和产业转移,以实现资产结构优化。
  第三,建立和完善轻工业开放型经济体系,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要从扩大一般性对外贸易和引进,转向对国际市场的占有,转向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和实现跨国经营,转向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四,全面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技术创新大会的要求,大力推动轻工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在下世纪初,力争使大型企业普遍建立起技术开发机构,具备相对独立的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能力,并逐步建立适应广大中小企业特点的科研开发网络体系。
  第五,大力推动轻工业与农业的相互促进与发展。要探索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的发展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和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结,发展农轻一体化,建立农轻利益共同体。
  第六,加强轻工业的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通过经济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从根本上解决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浪费、污染严重的问题。
  (作者为国家轻工业局局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法制体系的基本思路
  孟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我国的财政法制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和完善,财政立法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财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我国财政法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客观地分析,我国财政法制状况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财政自身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着手,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法制体系:
  1.加强财政立法进程,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律体系框架。一是尽快研究制定《财政基本法》,进而对我国财政的性质、功能定位、财政立法原则、管理体制、财政法律关系各要素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中央与地方财税立法权和管理权等重大问题进行规定,以逐步形成以《财政基本法》为主,其它财政法律法规为辅的相对健全、完备的财政法律体系。二是要加快财政监督立法步伐,尽快出台适应我国财政监督管理要求的财政监督法规。目前的财政监督立法已明显落后于财政监督实践的发展,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督机制,构建多层次的财政监督法规体系(如《财政监督管理条例》、《财政监督实施细则》等),使财政监督管理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三是加强民族法制工作,进一步加大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力度。
  2.严格财政执法,建立健全财政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强财政立法,建立完备的财政法规体系是加强财政法制的根本,但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才能真正做到依法理财,充分发挥财政法律的积极作用。近年来的财政执法实践表明,由于有的财政部门不能及时有效地严肃处理各种违反财经法律的行为,致使财经纪律松弛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在今后的财政法制建设中,要把严格财政执法作为一项工作重点,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对财政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专门的机构开展定期、不定期的专项检查,以实现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目标。
  3.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财政普法工作。财政法制的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对财政普法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财政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对于不同层面、不同级次的普法对象制定不同的普法方案,采取不同的措施。不同的对象其要求是不同的,社会一般公众重点是培养一种良好的法制意识,不一定要求对一些财政法规很精通;但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说,则不仅仅只是形成一种法制意识而已,必须要求他们熟悉有关的财政法规。开展财政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在于为财政工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让与财政管理有关的方方面面都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坚持守法与用法相结合。因此,要做到财政法制宣传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努力提高财政普法宣传效果。
  4.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努力提高财政执法水平。加强财政法制工作,队伍建设是根本,只有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不断提高财政执法水平,开创财政法制工作新局面。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在各级财政机关内建立一支精干效能的财政法制工作专门机构。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到财政法制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财政法制工作干部队伍。二是要提高全体财政干部的业务水平,增强法制意识。目前财政法制建设当中所表现出的执法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财政干部队伍的业务水平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因此,要引导广大财政干部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增强法律知识,至少应能对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各项财政法规熟练、正确运用。三是加强各级财政领导班子的法制建设。一个单位领导的法制观念如何,直接影响着一支队伍的法制观念,因此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一定要率先垂范,带头知法、学法、懂法、用法,严格执法,把“依法理财、依法治财”的原则贯穿到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运用法律指导和开展工作。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副厅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城市建设应实行产业化经营
  ——兼谈黑龙江省鸡西市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体会
  张森
  把城市建设当作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并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实行产业化经营,使城市建设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这是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破解城市建设一系列难题的迫切需要。
  实行产业化经营,是破解城市建设一系列难题的重要条件
  鸡西城市建设滞后带来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历史欠账上。居民住房开发迟缓,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也不高;建国初期修的那么几条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号称全国数一数二的大煤城,连个像样的广场、绿色园地也没有;热、水、气事业长期无力再投入,给群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更严重的后果还在于城市功能特别是对外吸引功能严重削弱。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状,就是要把城市建设这个“公用”事业变成经济事业,把城市建设这个“事业部门”变成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鸡西的实践证明,思路一变,一切都变。去年,我们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的思路,大张旗鼓地干了一年,城市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以基础设施为例,完成了北环路西延,201国道鸡勃段、方虎路城子河到鸡东段等道路的建设和改造。今年的城市建设令人刮目相看,城市建设工程规模之大,标准之高,速度之快,可以说是空前的。如果不是在体制上进行改革,一切都是不可思议的。
  实行产业化经营,是解决“钱从哪里来”的有效措施
  旧的城市建设体制决定了搞城市建设花的钱只能从政府财政来,“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成了一个不成条文的规定。鸡西市主要是煤经济,一年的财政收入也就3.5亿元左右,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无力再干别的事情。之所以城市建设迈了大步,主要靠产业化、市场化赚钱。
  开发园林小区和建设河东立交桥两件事的关系很能说明问题,就是用开发园林小区赚的钱解决了建设河东立交桥的问题。河东立交桥位于市区河东地区,这里原来的公路、铁路、河流都是平面交叉,交通十分拥挤。而建立交桥,却因6500万元投资一直解决不了。去年,市委、市政府决定通过开发园林小区赚钱修桥。开发商是搞经营的,赚钱心切,事情促成了,园林小区的设计与A级地段相配伍,大连和哈尔滨的开发商兴趣十足,30万平方米的工程一分而光。破土动工时,开发商已经按照图纸把70%的面积卖出去了。宏伟壮观的河东立交桥有了充足的建设资金后如期上马。
  这种有投入有产出的产业化经营思想,有买有卖的市场化管理方式,把一部分城市建设政策转化成资本了,穷政府变成了富政府。
  实行产业化经营,是改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管理机制的最佳选择
  经过长期积累,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家底,管理好这部分资产,使其既能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的作用,又能为城市建设再创造再积累,只有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途径。
  主要途径就是拍卖经营权。拍卖经营权涉及的领域主要是供热、上下水、煤气等,省内外企业家,也包括海外实业界,表现出的兴趣很浓。拍卖经营权后,基础设施的运行质量和经营服务质量都会得到改善,这是因为新的经营者、管理者比原来的经营者、管理者更具有经济利害关系,因而也更关心经营和服务质量。
  拍卖基础设施经营权,谁有能力都可参与,公开招商,公平竞争。位于市中心的青少年宫广场,建筑陈旧,管理混乱,人们早就想把它改造成集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文化园区,但需要动迁和建设费用500万元。实行拍卖经营后,一位个体户买了这个园区经营权。政府在这个园区旁边给他划一块地盘,他出资300万元,建设一座6000平方米的商业大楼,50%的面积用于自己搞综合性经营,50%的面积还给动迁户。他再出资200万元,按统一规划设计方案,推倒旧的建筑,把新的园区建设好。政府没花钱,也没出力,这一地区城市建设事业就干起来了。
  (作者为黑龙江省鸡西市政府副市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发展区域特色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王永昌
  江干区地处杭州东部,常住人口24万,暂住人口11万,是一个既依托城市生产要素集聚优势,又兼有农村腹地广阔发展空间的地区。到“八五”末,经济总量大幅增长。但是,1996年经济增长显得乏力,速度开始大幅回落,延续到1997年上半年,全区产值、收入、利润三项指标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现象。
  面对这一现象,区委全面分析经济形势,南下广东、温州,北上苏南、河北等地考察,经反复比较分析,看清了江干经济发展正经历的特殊阶段,从而确立了自身的发展定位。无论从宏观形势的变化看,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看,江干的改革和发展事业客观上进入了一个承前启后、由前一轮发展向新一轮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
  区委适时提出,江干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再现辉煌,必须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二次创业”。在大量调查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立足于打基础,从1998年起用两年时间,为江干跨世纪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坚实基础,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富裕阶段。第二步,立足于建设综合实力强区,用三年左右时间,把江干建设成为与杭州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相适应的、具有鲜明城郊型发展特色的综合实力强区。第三步,立足于把江干建设成为杭州东部重要的经济、文化和区域行政中心,用八年左右时间,力争使全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战略的核心是经济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区域经济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找准区域比较优势。江干既有城区,又有农村,近1/3的村地处近郊,这种地理位置既有接受信息快,引进科技、资金、人才较为便利的优势,又有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优势;既有城市化快速推进、基础设施条件好的优势,又有适应城市性质,选择发展产业余地大的优势,因而是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二是定准发展经济的措施。江干今后若干年的经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城郊“三大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即:发挥直接服务城市的农业比较优势,发展都市特色农业;发挥城郊既有接受大城市在信息、科技、交通等方面的辐射,又有农村广阔的生存发展空间的比较优势,发展城郊特色工业;发挥城市东移和扩大,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比较优势,发展“沿路、沿城、沿江”特色第三产业。并相应采取了远近结合、多管齐下的工作措施。远期,主要解决企业机制转换、发展环境改善、配套政策完善、投资空间扩大以及干部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对中远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从发展思路的确定至今已近两年,“打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1997年,我们遏制了连续8个月的经济下滑态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93%;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1%;外贸出口增长15%。1998年后,保持了增长势头。今年1—9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工业销售产值增长9.55%;出口供货值增长12.19%;财政总收入增长32%。两年内全区经济步入了稳定增长的轨道。
  (作者系中共杭州市江干区委书记)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阳光”的追求
  ——浙江阳光集团靠高科技起飞
  本报记者李茜
  1996年启动的中国“绿色照明工程”,正在踏踏实实地推进,它以先进的节能灯逐步替代落后的白炽灯,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走在这项工程前列的,是位于曹娥江畔的浙江阳光集团。这家我国电光源行业的大型企业,以高科技为先导,大踏步前进。近几年多项经济技术指标一直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1998年企业销售收入4.177亿元,利税5720万元。
  瞄准国际先进水平
  十几年来,我国照明电器业发展十分迅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照明器具生产企业1000余家,白炽灯和荧光灯的年产量达30多亿只,居世界第二位。但我国电光源的产品结构不合理,光效很低的白炽灯泡和低档的日光灯仍占主要地位,节能灯特别是高效节能灯的比例很低,这就导致近几年国外新型节能灯大量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电光源行业形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无情的市场竞争,“阳光”认定一条:必须抢占制高点,即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产品创新,走到同行业的前头去。
  1984年,“阳光”开发成功了国内第一支稀土荧光灯。由于我国稀土资源丰厚,加上劳动力相对低廉等因素,产品成本和价格远低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而质量毫不逊色,使产品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目前,这家企业的节能灯已拥有四大系列,160多个规格,年产量达6500万支(套),不仅扩大了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在欧美和亚洲等国际市场上也供不应求。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90年代初,国际上普遍推广称之为第二代产品的T8荧光灯,替代了粗笨的T12旧式荧光灯。国内许多企业也纷纷进行技术改造,竞上这种产品。在1995年汉诺威国际博览会上,有一家世界著名的电光源企业又展出一种更新的T5荧光灯样品,这种新光源在许多方面比T8更为优越,被称为第三代产品。形势逼人,怎么办?“阳光”的决策者们认为,跟在别人后边亦步亦趋地前行,是没有出路的,他们决定跳过第二代产品T8,直接向最新的第三代荧光灯进军。于是集中本企业的科技人才,并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协作,全力攻关,终于突破了世界电光源行业的一项关键技术。1997年,“阳光”把制成的T5样品带到汉诺威国际博览会上展出,使国外电光源界人士大为震惊,几家著名大企业先后派人到“阳光”实地考察,面对事实,他们不能不佩服中国人的聪明才智。
  插上高科技翅膀
  我国电光源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说到底,是科技的差距。因此,阳光集团近十年来始终不遗余力地加大科技投入,每年都拿出销售收入5%的资金投入科技创新,壮大科技实力,力求尽快缩短以至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这家企业仅1998年用于科研、先进设备、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就达1190万元。
  为了壮大企业的技术力量,阳光集团采取调入、聘用、委培三管齐下的办法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他们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等6所高等院校,引进科技人才百余名。同时,又从企业内部选派25名中级职称以上技术人员,到国内有关高等学府和德国、香港等高等院校学习、培训,并从全国各地聘请了19位著名专家,担任企业科研开发中心的顾问。如今,“阳光”在光源技术、应用电子、荧光材料、灯具、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中,都拥有了自己的专家队伍。
  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阳光”凭借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生产、实验设备,路子越走越宽。近5年来,他们相继开发出200多个品种、规格的节能灯,达到了平均每月一款的高速度,产品品种之多,规格之全,生产、出口量之大,居国内同行业之冠。
  增强科技创新的动力
  高科技是人创造和运用的,人是决定性因素。“阳光”建立了一个使科技人员得以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宽松环境,以及能留住人才的内在动力。他们在为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的同时,还建立了一套较健全的激励机制。“贡献越大,回报越多”,这是“阳光”为科技人员提供的软环境。这家企业专为科技人才设立了科技、住房、优先入股等奖励制度。科技项目奖励有两种:一种是“基础科研奖”,在项目完成并通过鉴定后一次性发放奖金;另一种是“成果科研奖”,此奖项采取提成奖励办法,规定科研成果(产品)投放市场的3年内,科研人员按比例从产品的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奖金。
  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实施,有效地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科研成果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1996年,“阳光”在全国电光源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认证,实现了产品质量管理与国际接轨。这个企业近几年共获得63项国家专利,其中40多项已投入生产应用。
  科技创新未有穷期,一步也不能停顿。现在“阳光”已拟订出进入21世纪的宏伟计划,决心继续攀登新的高峰。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中铁建数万名筑路工人南北转战,四海为家,找对象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特困户”。图为一名北京姑娘同一名筑路工人,近日在内昆铁路隧道工地举行婚礼的情景。
  沈洁摄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筑路处喜造田
  唐博学 赵洪库 贾玉欧
  铁一局机筑处,这支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国第一支铁路机械化施工队伍,50年来在几十条长大铁路干线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坚持把珍惜土地作为自己的“天职”。时至今日,他们在为共和国修筑铁路、公路1200多公里的同时,为人民群众造田、还田平地1.2万多亩,修水库、挖鱼塘1600亩,修筑便民简易道路300公里,筑防洪堤坝4300多米。
  修筑西延线延安三十里铺段正线路基时,原设计取土场有两块是良田。机筑处为保住这几亩耕地,不惜加大施工难度和增加30多万元的工程成本,把取土场移到80多米高的荒山陡坡上。宝中铁路经由的陕西千阳县境内,山高谷深,就连巴掌大的地老乡都看得十分珍贵,机筑处在开挖千阳岭一段路堑时,改变原弃土方案,把几十万立方米的土填在一条800多米长的山沟里,造出一片平展展的良田,当地群众将其叫作“宝中田”。
  铁一局机筑处筑路50载,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处都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实践着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山西省原(平)太(原)高速公路原平段路旁,曾密密麻麻地布满了一些施工单位修路时遗留下来的大小坑坎,农民无法耕种。朔黄铁路开工时,当地政府将求援的目光盯向了铁一局机筑处,正在龙宫车站现场办公的处长栗康选,顶着已卡死的工期压力,毅然拍板:“群众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困难再大也要干。”立即抽调精兵强将和最好的机械设备,历时半个月,终于将土地平整好。修建京秦、大秦和京九铁路,所经之处大都是沃土良田。机筑处取土填筑路基时,先将地表土剥置一旁,待取完下层土后再将表层熟土回填还田,以保证当年即可播种不减产;取土较深处不便还田的,就根据村民愿望改为养鱼塘;路基两旁都是庄稼地,为了不使扬起的灰土落在青苗上,出资增加洒水车,昼夜不停洒水压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