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召开科技专家座谈会
  纪念聂荣臻百年诞辰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周方、奚启新)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委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国防科技专家座谈会,纪念新中国国防科技事业伟大奠基者聂荣臻同志诞辰100周年。
  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在会上讲话指出,聂帅在长期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工作和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工作的光辉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实际的方针、政策和指导原则,总结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现代科学管理经验和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思想,同时也体现出了一种光照后人的伟大的革命精神、科学态度和崇高风范。
  国防科工委主任刘积斌在座谈会上发言说,聂荣臻同志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宏伟蓝图的设计者,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尖端武器发展的杰出指挥员,是国防科技工业队伍建设的组织者,他在长期领导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工作中,创造性地提出的符合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座谈会上,来自总装备部和核工业、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电子等国防科技领域的两院院士、专家缅怀聂荣臻同志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作出的丰功伟绩,表示要以聂荣臻同志为楷模,在当前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强军战略的征途中,作出新的贡献。
  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主持了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共建一点带动一片文明一方
  浙江警民共建开创新路
  本报杭州11月28日电 新华社记者慎海雄、本报记者王科报道:1998年以来,浙江省的各级农行与驻浙武警部队结成了124个共建对子,共建双方优势互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了共建一点、带动一片、文明一方的效应。
  武警浙江总队具有光荣传统,为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过蔡永祥等一大批优秀战士。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是全国农行系统的先进单位,近几年精神文明建设与经营业绩得到了同步发展。到1998年全省农行系统共有266个机构被各级党委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在共建活动中,双方始终以提高农行员工和武警官兵素质为重点,有步骤地开展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教育。近两年来,双方一起举办各种报告会85场,演讲26次,学习交流181次,参加人数达2.3万多人次。衢州、绍兴、丽水等市地的警地双方组织了优秀士兵和劳模,到部队和农行作巡回报告,使许多刚入伍的战士和新上岗的员工受到了深刻教育。在“三讲”教育的第一阶段,温州、舟山的武警部队与当地农行党委班子一起学习,共谈体会,交流心得。
  农行浙江分行与武警浙江总队在共建中发挥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双方围绕建立“警地两用人才基地”,深入开展共育人才活动。各级农行利用科技力量雄厚等优势,到警营办辅导课,开设了金融、电脑等培训班,积极配合部队学习高科技和金融知识,使更多的官兵掌握了警地两用的一技之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浙江各级农行已经为武警部队配备各类电脑51台,安装空调16台,赠送电冰箱、电视机和书籍等价值60多万元,为改善部队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官兵的素质作出了贡献。
  武警部队则在共建中充分发挥作风纪律严的特点,为当地农行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受到了农行员工的欢迎。全省武警已为农行员工组织军训78次,参加员工2000多人次,大大改善了广大员工的精神风貌。共建活动也有力地促进了警政、警民团结,推动了武警部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1998年,武警浙江总队共有176个警民共建点被评为文明单位。在今年杭嘉湖特大洪灾中,武警部队冲在第一线,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立下了赫赫战功,部队连续3年无执勤事故,并涌现出全国十大忠诚卫士等一批先进个人和集体。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特区进行首届区议会选举
  本报香港11月28日电 记者冯霄报道:今天是香港特区首届区议会选举的日子。在432个投票站共有228万名选民投了票。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官员与广大选民一起,分别在各自选区投票。
  董建华投票后表示,今天选举的香港特区首届区议会,是迈向新世纪的区议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届区议会选举是“一国两制”方针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重要体现。区议会不仅是重要的咨询机构,更起着特区政府与市民之间重要的桥梁作用,在监管市政服务、建设社区、反映广大市民诉求方面均与市民利益息息相关。


第4版(要闻)
专栏:

  《上海百科全书》出版
  据新华社上海电 (记者赵兰英)上海第一部地域性百科工具书———《上海百科全书》,在历经4年编纂后,近日出版发行。
  黄菊为此书撰写序言,徐匡迪任编辑委员会主任,80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编纂工作。
  该书全面、翔实地介绍了上海的地理、历史、经济、金融、文化、教育、科技等情况。全书共有230余万字、1000余幅照片,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出版
  本报讯 齐越夫人杨沙林著的《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一书,已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这部回忆录共21章。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真切的情感、平实的笔调,实事求是地记录了齐越的播音、教学和家庭生活。齐越是我党第一位男播音员,半个世纪以来,他用饱含激情的声音塑造的一个又一个光辉形象,鼓舞和教育了一代人。
  (姚喜双)


第4版(要闻)
专栏:

  特别的关爱
  本报记者 鲍洪俊
  一边是市级、省级和全国级文明单位,一边是离退休老干部、优秀教师、劳模和贫困乡亲代表,闪烁的镁光灯下,双方完成1292份2000年度《人民日报》订报款支票的神圣传递。气氛庄严的会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捐赠党报在椰城海口不是第一次,然而11月24日海口市委宣传部主办的赠订仪式,仍然让人受到深深的感染。
  率先上台捐赠的是椰树集团党委副书记吴之海。他说:“我们集团已经从亏损大户,变成连续13年高速发展的国家大型企业。我们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关心,感谢党中央机关报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宣传。我们捐赠120份党报,是为了表达对社会的一点关爱之情。”尔后,民生燃气股份有限公司、市自来水公司、市国土海洋局、市电信局、市邮政局相继赠订100份《人民日报》。参加这天捐赠的共有19家单位,其中有些单位已经是连续4年赠订党报了。
  离休老干部、原海口市委书记、市人大主任周训堂代表受赠单位讲话:“我们老干部要把大家的关爱,转化为学习动力,学好党报,用好党报,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面对热烈的场面,市委副书记符兴动情地说:“赠订党报体现了一种文明水平、责任境界,这就是‘讲政治’的体现。海口要把今天的捐赠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起点,一鼓作气完成党报党刊的发行任务。我们还要努力营造尊重教师与劳模、关心老干部、帮扶贫困农民的文明氛围,把市风建设得更好。”市委宣传部长谢文明说:“今天的捐赠党报体现了全市上下对发行《人民日报》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千方百计,确保党报发行稳中有升。”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公德!公德!
  郑根岭
  首都北京各种硬件设施日益改善更新,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社会公德意识却还没有同步前进。据报道,在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广场,地上总能见到游人留下的不易清除的“纪念”———嚼过的口香糖;而华表周围汉白玉栏杆上的八只小石狮子更是缺胳膊少腿,面目全非。王府井本是步行街,一些骑车人却照骑不误,地上的垃圾痰迹随处可见,长椅上酣睡者敞胸露背,树上的霓虹灯刚装上就被割掉电缆,垃圾桶被烟头烫坏,铁箅子被撬走……
  少数人的这些不良行为,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有效地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
  我们推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引导人们向他们学习,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在大多数人社会公德意识不断提高的同时,少数人不讲公德的恶习并没有得到克服。这就不能不思考问题的另一面:在我们提倡和表彰好人好事的同时,对那些破坏社会公德的人进一步加强制约,双管齐下,岂不更好?
  一个社会要想正常运行,就要有一定的社会公共道德秩序来支撑。像爱护公物,清洁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包括口香糖),遵守交通规则等等道理,恐怕连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都知道,要说一些成年人不懂这些道理,是不可能的事。然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我们却常常见到与此背道而驰的现象。对这样一些人,如果听之任之,不进行必要的强制约束,其实等于起到了反面的示范和放大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等于鼓励大家不守公德。
  在社会公德建设方面,有时候一味劝阻难以奏效。仍然拿前些时北京的事儿来说,因为要排练大型群众国庆游行,长安街一些路段暂时撤除了中间隔离栏杆,没料到却招来不少行人横穿马路,全然不顾来来往往的机动车流对自己生命的威胁。对此,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多次进行呼吁,可不少人仍然我行我素。你要说这些人不懂交通规则,恐怕谁也不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认为,是处罚不够。
  广州市在治理交通秩序方面的做法值得仿效。从九月一日起开始实施的《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处罚规定》主要突出一个“罚”字。对机动车的处罚就不用说了,对行人、自行车乱穿马路就由过去的罚款五元提高到二十元至五十元。罚得那些不遵守秩序的人“心痛”,才能减少群众“痛心”的事情发生。
  不少城市的街头都竖有《市民文明公约》之类的牌子,主要是从正面讲一些“要怎么做”和“不要怎么做”的要求,并没有对不文明者的处罚规定,我觉得,如果再加上一些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则更有效。各地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很有必要。
  社会公德的建设光靠正面呼吁,光靠表扬先进,是不够的,还应该辅之以“罚”。通过处罚使其改掉恶习,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这也是加强思想工作,引人向善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4版(要闻)
专栏:

  接受群众监督 树立良好形象
  河北省推进政务公开依法行政
  本报石家庄11月28日电 记者何伟报道:记者日前在河北省安国市政府门前,看到一幕新景观:政府各职能部门分别走上24块玻璃橱窗,将主要职责、办事依据和程序、办事时限及结果“亮相”,吸引了群众驻足观看,夜灯初上也不见人散。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目前河北全省约有近10万个不同形式的公开栏,成为群众监督县以上政府机关的窗口。继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初见成效之后,河北省委省政府今年初开始启动的政务公开,再次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喝彩。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大都是“内部”运转,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监督无效。今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按照十五大提出的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借鉴村务公开的经验,对全省推行政务公开进行了精心部署。规范了公开的形式、内容、程序和时间。其主旨是群众要求公开什么,政府就公开什么;群众要求公开到什么程度,政府就公开到什么程度。人事系统抓住职称、军转安置、毕业生分配等内容公开,计生系统对二胎指标、罚款收费等公开,电力部门则对农村供电实行“六公开”。
  政务公开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密切了人民政府与群众的鱼水关系。南京理工大学的马碧,调入石家庄一个令他满意的单位后透露,他的“关系”是因特网上一则人事公开栏,而网页的主人是石家庄人事局。记者满怀好奇打开这个网站,农转非、职称评定、军转干部安置等热点信息一清二楚,最新调动的人事名单上,有姓名、原单位和调入单位名称及理由。
  与村务公开相比,政务公开的范围要广,内容更复杂,难度也大得多。河北省政府要求各部门从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政务公开。在公开方式上,有建公开栏、登报、上街宣传、上网等;在公开内容上,重点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和应向社会公开的重大事项;在公开时间上,长期和短期同时进行;在公开的深度上,探索公开与监督、公开与承诺、公开与依法行政相结合。
  政务公开使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普遍增强。有关单位工作人员挂牌上岗、桌牌公示、业务程序及监督方式都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办照难、乱收费是企业对工商部门的投诉热点,唐山市工商局建立了注册大厅,咨询、起名、验资、审核等程序,实行一条龙公开办公,既避免企业跑冤枉路,又防止单间办公易出现“吃拿卡要”的问题。今年以来,全省市一级工商局全部建起了注册大厅,各级工商部门为群众办实事3000余件。
  政务从封闭到公开,也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有的部门和领导怕公开,甚至搞假公开、半公开。对这种现象,河北省采取强行推动的行政手段,抓“一把手”,促“一把手”抓,形成横向抓部门、纵向抓系统、一级抓一级的良好运行机制。
  政务公开擦亮了群众监督的橱窗,改善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形象。目前,即将出台的《河北省县以上政府机关和社会服务单位推行政务公开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办法》,将使政务公开步入规范化轨道。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致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记者王黎)中国致公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今天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报告认为,1999年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致公党各项工作取得较大成绩的一年。全党各级组织紧紧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就经济建设、侨务政策、留学人员政策、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等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共提交议案、提案、大会发言、意见和建议近3000件;全党努力发挥海外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联谊工作和留学人员工作;全党在支边扶贫、社会办学、社区服务等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积极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将学习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审议并通过中央常委会工作报告,补选中央委员和中央常委,通过致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致公党中央副主席郑守仪、王宋大、吴明熹、杜宜瑾、王珣章等出席了会议。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揭晓
  《人民论坛》《焦点访谈》《新闻纵横》等四十八个专栏获奖
  本报重庆11月28日电 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评选今天在重庆揭晓。《人民论坛》(人民日报)、《焦点访谈》(中央电视台)、《新闻纵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48个新闻专栏获奖。
  中国新闻名专栏奖是中国记协主办的全国综合性优秀新闻专栏最高奖。
  经过三天的紧张工作,来自中央和地方新闻单位、新闻院校的37名评委对参评的81个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专栏,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和质量第一的原则,共评出中央新闻单位新闻名专栏14个、部委部队新闻单位新闻名专栏3个、地方新闻单位新闻名专栏31个。
  获奖新闻名专栏舆论导向正确、新闻性强、特色鲜明、形式新颖、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全国或在本省、本系统都有较大影响和很好的社会效益。
  评奖由重庆日报社、重庆市记协承办。


第4版(要闻)
专栏:

  “11·24”沉船潜水打捞工作全面展开
  全体救捞人员不惧艰险,全力以赴进行救捞
  新华社烟台11月28日电 记者徐冰、张玉清从现场报道:今天,烟台海域风力稍降,“11·24”沉船潜水打捞工作全面展开。
  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国务院“11·24”特大海难事故调查处理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经贸委副主任石万鹏及交通部部长黄镇东、山东省常务副省长宋法棠、交通部副部长洪善祥、海军参谋长么兴远中将等党政军领导同志到达沉船现场,指挥潜水打捞工作,并慰问了参加打捞的工作人员。
  正在从事救捞工作的“芝罘岛”号工程船上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军的110名潜水员,展开全面抢救。
  上午,海上仍有3—4级风,浪稍小,涌很大,气温依然很低。“芝罘岛”号副船长张光龙、潜水队长刘思新、李传电3人10时12分陆续下水,10时44分从沉船中打捞出第一具尸体。因多日大风大浪,水下十分混浊,潜水员只能摸索着打捞。到12时,共打捞出4具尸体,尸体均未腐烂。龙港拖十七号的船员们将尸体和他们的随身物品小心翼翼地包好,运往岸边。下午,风浪突然加大,作业被迫停止。至傍晚17时,救捞船只及到达现场的指挥人员、救捞人员,均停留在沉船周围,待夜间风浪减弱后继续作业。
  交通部救捞局副局长孙富民向记者介绍说,昨天因天气特别恶劣,组织两次抢救均未成功。今天天气稍有好转,但抢救工作仍然十分艰难。全体救捞人员不惧艰险,全力以赴进行救捞。
  据悉,海军的122号远洋救生船和711号大型拖船将于今夜抵达事故海域。(附图片)
  左图:由于风大浪急,水下浑浊不堪,潜水队长在水下作业80分钟后已疲惫不堪。
  下图:“芝罘岛”号工程船正在用缆绳将沉船拉近。
  新华社记者 冯杰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王金璐艺术生涯70周年纪念演出举行
  丁关根等观看演出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王黎)连日来,北京人民剧场座无虚席,锣鼓铿锵。80高龄的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老艺术家王金璐披挂上阵,带领弟子演出了京剧名戏《长坂坡、汉津口》、《林冲夜奔》、《?蜡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等观看了王金璐艺术生涯70周年纪念演出。
  王金璐自幼在中华戏曲学校学习京剧艺术,少年师从马连良,深受教益。几十年来,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了武生赵云、石秀等艺术形象。在这次的纪念演出中,王金璐以忠武肃穆的关羽、英勇威武的赵云、一腔悲愤的林冲、行侠仗义的褚彪,四个性格鲜明迥异的角色展现舞台。王金璐今年八旬高龄,尚能演出高强度的武戏,为京剧界罕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