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记者来信

记者碰上了这样的荒唐事——
“明骗”也防伪
本报记者 高云才
“明骗”也怕假冒,实乃奇闻。
前不久,我去香港参加一个会议。刚住下,一起来开会的内地某报社记者狡黠地塞给我一张名片,说:“你瞧,这是明骗,明着骗。”这是他途经深圳时一位素不相识的人送的。
名片的正面写着“中港证件(集团)公司”,好家伙!证件还有“集团”公司,其规模究竟有多大?当然是用来唬人的。公司名称下面还有一行字,引人注目:“尽我所能,为你所需”。
特别让人关注的是,该“集团”自称能制作各种“防伪”证件。
这个所谓“集团”能制作销售哪些“防伪”证件呢?名片的背面写有5条。且看——
1.各地防伪身份证、结婚证、离婚证、户口簿。
2.各学府毕业证,函授、自学、中专、大专、本科、学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证及档案材料。
3.驾驶证、行驶证,附加费、养路费、车牌等汽车档案材料。
4.香港身份证、回乡证,并代办护照、营业执照、法人代码和公章。
5.可根据客户要求制作一切证件。
如果该公司真的能够制作上述一切“防伪”证件,那可算得一个“集团”了。因为,这些法定证件的管理部门几乎涉及大部分国家机关的管理职能,包括公安、教育、民政、人事、外事、交通等部门,真是了不得!
这些年,人们纷纷感到这个东西水了,那个东西毛了,其范围越来越大。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类似于“中港证件(集团)”公司之类的制假机构在作怪。由于它们的大量存在,我国日常消费品的质量在信誉上大打折扣。在中俄边界,我国很多消费品即使质量上是过硬的,也被俄商认为是劣质品,要大大杀价。一些知名度低的中小企业到欧洲做生意,甚至拿出中国有关机关的证明,也被怀疑有假。制假的危害,可见一斑。
就说假证件吧,它的存在,是因为社会有一定的需求基础。一些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必须要有相关证件,在不好办理、或者根据法律不能办理的情况下,就求助于证件制假公司。于是这类公司凭借其各种“防伪”招术,大行其道。
让人感到荒唐的是,“中港证件公司”声称制作各种防伪证件,不知道它防的是哪门子伪。记者电话问询深圳有关部门是否有“中港证件(集团)公司”,答曰没有。难怪这个所谓“集团”不敢在名片上留下公司地址、邮政编码。联系方式只有传呼,好让那些善良的人们受骗上当。
不妨留下中港证件公司的传呼:0755—3408800—139954。因为是制假公司,当然就没敢在名片上留办公室电话了,倒还是有点自知之明。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消费观察

“小肠陈”火候不到决不卖货,“馄饨侯”是席间扫地加冷烧饼——
同是名店两回事
本报记者 赵志文
卤煮火烧是北京的著名小吃,经营它的餐馆,至少也有几百家。然而,唯有老字号“小肠陈”的卤煮最地道,口碑最好。一次,记者到位于南横东街的该店就餐,恰逢老板在向排队等候的顾客做“思想工作”。原来,老板认为锅内煮的猪肠火候不到,因此要顾客耐心等待,暂停生意。性急的顾客说:“我的牙口好,肠子略硬一点不碍事。”老板仍不肯卖,他恳切地说,火候不到,那味道一定较差,您吃了它等于白花了钱,也砸了我们这块牌子。记者排在队伍的末尾,心中充满对“小肠陈”的敬意,能这样讲求质量,对顾客负责,不愧是老字号!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名店都重视质量、珍惜声誉。日前,记者在位于鼓楼的“馄饨侯”分店就餐。当时店内约有三四成顾客。服务员不仅擦桌子,还旁若无人地用笤帚扫地。就餐的顾客无不侧目,以示不满。就餐时记者发现,馄饨是热的,烧饼却是冷的。询问服务员,答曰,烧饼是当日凌晨烙的,白天吃,当然是冷的。记者本是慕名而来,结果却惹了一肚子气。真想与“馄饨侯”的员工心平气和地交换一下意见:其一,如果服务员自己吃饭时有人在身边挥帚除尘,该作何感想?其二,不知你们每个人是否体验过热馄饨就着冷硬烧饼吃是啥滋味;其三,如今食品加热问题真是“老大难”吗?“麦当劳”和“肯德基”怎么就不心安理得地出售冷的汉堡包呢?
常听人抱怨说,中国的快餐发展缓慢。试想,如果中式快餐店都像“馄饨侯”那家店那样怠慢顾客,轻视质量,这种落后的局面,短期内怕是难以改变的。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扫描

大商场近来流行送礼券。买一百送二十,买二百送五十……商家送礼送得“乐此不疲”,消费者收礼却越收越糊涂——
商场礼券:咋送个没完?
张怡恬
今年“十一”前后,北京市众多大百货商场纷纷跻身于送礼券的行列。消费者在这些商场购物达到规定金额,凭购物发票就可领到或抽到一定金额的代金礼券,用礼券可在该商场购物。用礼券购买的商品达到规定金额时,还能再得到礼券,买得越多,获赠的礼券越多。消费者:怎么有点不明白?
北京庄胜崇光百货从9月中到10月初举办了买100送20的活动。进入11月份以来,该商场又推出了“奖上奖”活动,当日累计购物每满100元可参加抽奖一次,奖品为10元—1000元的礼券,中奖率100%。11月11日,在该商场6层的抽奖处,笔者看到,人们大都兴冲冲地来抽奖,抽完奖后又马上兴冲冲地去继续买东西。一位赵小姐说:“这个活动挺新颖,马上就能拿到实惠(礼券)。我买了120元的东西,刚才抽到了20元,挺刺激的。”
也有消费者表示对这类活动不太满意。主要是觉得商场对参加送礼券活动的商品限制太多,用礼券买东西也不给找钱,所以并不真正实惠。另外,虽然几乎每位消费者都说自己不会用礼券去买不需要的东西,但人们在购物的时候多少都会受到点影响。在庄胜崇光百货,笔者碰到了已被购物累得满脸通红的王小姐,她不无沮丧地说:“我觉得商家挺狡猾。我先买了200元的衣服,抽到了40元的礼券,我觉得衣服是160元买的。后来,就为了花掉礼券,我又买了一件100元的毛衣,当时感觉是花60元买的,后来一想,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又来抽奖,又抽了20元。还得继续算计。我在想,要是我的运气总这么好,我是不是要一直这么买下去?我都给绕糊涂了,搞不清这到底相当于打几折?”
笔者仔细算了一下,在所有的商品都不打折的情况下,买100送20并可循环获赠,实际上大约相当于打8—9折,循环购买的越多越接近8折,但总不会比8折便宜。要是买得不太科学,比如第一次购物花199元,只能获赠20元礼券,然后用礼券再添79元买99元的商品,这种买法,消费者只相当于享受到了9.3折的优惠价格。消费者在购买时,很可能为了凑足获赠起步数而多花几元甚至十几元钱买些原本不打算买的商品。看来,这种方法对商家而言,确实比纯打折要巧妙一些,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就得多费点脑子了。商家:其实我们很无奈
送礼券作为众多促销方式的一种,本不足为奇。它利用了一点消费者的心理错觉也并不违反商业道德。但在大商场中,这种方式被用得如此之多,送礼券的时间如此集中,持续过程又如此之长,商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北京中友百货先后搞过买200送50,买100送30的活动。该商场的一位有关人员告诉笔者,这类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刺激消费的作用非常明显。因为掺杂了游戏的成分,所以比单纯的打折要有趣味性。这一活动也迎合了人们喜欢收到礼物的心理。但是,对于利润问题,这位人士却不愿多谈。
翠微大厦被认为是搞这种活动较早,也比较成功的一个。商场负责人认为,之所以搞得成功,一是因为该商场的商品种类齐全,消费者很容易买到要买的东西;二是因为当时搞这种活动的商场还不多。当笔者问,既然活动搞得成功,那为什么不把时间延续长一点?该负责人说:“过节很好,但也不能天天过呀。长期搞,商场怎么受得了?”
那么,为什么一些大商场近来几乎天天“过节”,天天送礼呢?绿屋百货公关部的李克让经理说,这种方法同打折一样,都是商家的“割肉”做法。虽然同打折相比,这种方法的成交速度要更快一些,商家的让利程度要小一些,但由于这种活动往往利润甚微甚至亏损,所以只适合在特殊时间,如节日、店庆日等,作为现场广告的一种形式短期搞。现在出现这么大规模的类似活动,足见目前百货业经营太困难。大家卖的货都差不多,服务又难分高下,就只好用降低价格来争客流。应该说这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办法,很多商场这么搞也都是出于无奈。别家打折送礼券,顾客都去了,我不搞就会受影响。但都这么搞下去,很可能结果是商家受损失。专家:多一些创新才行有关专家认为,在公平竞争、不损害消费者正当利益的条件下,商家搞此类促销活动是可以的,但这只能是一种短期动作。目前消费不旺,如北京市场上大型百货业偏多,经营错位不明显,百货商场面临极大困难。商家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应该首先从商品创新上入手,多做市场调查研究,同厂商合作开发适合消费者需要的商品,在综合实力上一比高下。而不应该只扮演被动的代销人的角色。另外,百货商场分化转型为专业商场、主题商场也是一条出路。
现在,有眼光的商家已经达成共识:商业企业也要成为商品经销风险的承担者。一些商场一改过去先卖货后付款、厂家给什么商家卖什么的做法,开始尝试买断经营。即由商家先付款买货,货物由商家挑选。货卖不出去的风险由商家负担。这种做法,对厂家来讲,减少了风险,加快了资金周转;对商家来讲,预付货款能争取到厂家的价格优惠,取得价格优势,同时,自己挑选商品还可以增加商品特色。像绿屋百货一直致力于突出商品的特色化,它同厂家合作开发生产的新概念景泰蓝一进入市场就以其鲜明的主题、新颖的造型赢得了消费者。(压题照片: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附图片)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杭州江干区一大“怪”:
有人不愿“农转非”
本报记者 夏珺
“农转非”,即将农村户口转成城市户口,这是多少农民梦寐以求的事。可是,在杭州市江干区,为了动员一些村的农民“农转非”,让上上下下的干部费了不少心思,也费了不少口舌。
为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快城市化步伐,丢年底,杭州市决定在城市郊区9个村进行“村改居”(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试点,江干区的景芳村“不幸”被选中。
说“不幸”是调侃,其实是在情理之中。11月14日,记者到景芳村一游,领略了这个村的特殊性。这是个“都市里的村庄”。一座豪华气派的大楼门前挂着“杭州市江干区四季青镇景芳居委会”的牌子,这牌子是今年3月22日才换上去的。这样的居委会办公楼,令任何一个大城市的街道居委会黯然失色。徜徉在“村”里,只见前边是酒楼饭店,后边是住宅小区,左边是百货大楼,右边是大专院校,这分明是城市嘛。
唯一没变的是村民的户口(现有1100多人),仍然是农业户口。撤村建居,全体村民可以整建制地转成非农业户口。然而,曾经头顶光环的城市户口对景芳村的农民却一点诱惑力都没有,尽管市里文件明确规定:村民“农转非”后,在就业、入学、就医、供水、供电、供气等方面享受市区居民的同等待遇,而且原村民所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等予以豁免。早些年有“农转非”的机会,村民们还是争着抢着去的,因为有城乡差别。如今不愿意“农转非”,还是因为城乡差别,只不过是倒挂的城乡差别。
先看资产。景芳集团现有8个以三产为主的企业,加上征地补偿款,资产近4亿元!
再看住房。村民们全都住统一规划建设的连体别墅式住宅,一家一个单元,三层半小楼,面积220多平方米,超过北京部长的住宅。记者随机走进两户人家,其装修水平可与一般的三星级宾馆媲美。
三看待遇。村民在企业里都有股份,年终可以分红;村里为所有的职工和60岁以上的老人买了养老保险;退休职工每月有500多元退休金;医药费报销从不拖欠。
有了这三条,你说当农民好不好?景芳集团董事长、原村党支部书记高掌连(注:现只任董事长,“村改居”后政企分开了)告诉记者,村民们不愿意“农转非”最大的担心是怕资产被平调、被剥夺,说到底是怕失去原有的利益。况且不“转非”不是照样可以享受城市文明的好处吗?
区里的同志介绍说,在“村改居”试点中景芳是最平稳顺利的一个村,其实主要靠掌握好两条,一是公平地处理好资产与村民的关系,原村里的资产仍归原全体村民所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人人是股东;二是跟村民讲清道理,景芳村的今天还不是得益于城市的发展?村民们也认账,还是通情达理、顾全大局的。现在最头疼的是早些年“转非”的人后悔了,认为自己吃了亏,还想反过头来分享村里现在的利益呢!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最近,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公布了亚太教育消费理念的调查结果——
教育消费,谁最慷慨?
本报记者 杜海涛
“教子之心,人皆有之”,亚太地区普遍重视子女教育,但在是否储存子女教育经费、储存金额多少等方面差异颇大。
最近,亚太地区的5453位消费者参加了万事达卡国际组织举办的教育消费理念调查。被调查者必须至少拥有一名子女,必须拥有一张自己的信用卡或者至少具有使用信用卡的经济能力。
调查发现,在新加坡,78%的父母都为子女储备教育经费,其中半数(49%)的月储值超过200美元。在香港,40%的父母每月给子女储备的教育经费超过100美元。但总的看来,亚洲地区的父母每月为子女储存的教育经费大多在25美元—50美元之间。这个比例在印尼为32%,马来西亚为25%,泰国为23%,菲律宾为19%。
在中国大陆的调查表明,超过2/3的中国大陆家长为孩子准备今后的教育经费,平均每月的储值在人民币100元到200元之间。在这方面与中国大陆最相似的国家是印度。
国家教育政策对父母的教育投入有明显影响。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各有51%、55%和79%的父母表示他们不为子女教育作任何储备。乍看起来,这令人吃惊。但实际上,这些国家的有些优势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比方说在澳大利亚,政府有高教贷款规划,给学生贷款并允许他们在毕业后分几年还清。因而这些国家的父母认为本国政府的教育政策对此已作出保证,同时又可以比较容易地拿到各类奖学金和学生贷款,无需再未雨绸缪了。
新加坡父母每月为孩子积蓄大笔教育经费的做法之所以不同,一个主要的原因可能是新加坡有相当比例的子女将到海外完成大学教育,所以父母的储蓄不仅仅是为了学费,也包括到海外留学的生活费。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警示您:
中介服务设套
谨慎选择防欺
杨渭源
目前,中介服务业如房屋、职业、婚姻等悄然兴起,遍及城乡。据有关部门统计,仅北京各种中介服务机构已有千家。然而,据北京市消协不完全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共受理消费者对中介服务投诉多达505件,其中涉及房屋租赁376件、职业介绍79件、婚姻介绍50件,中介服务已逐渐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主要问题有:
一、无照经营,收费混乱。当前,不少公司在经营范围内,仅有“信息咨询”项目,并没有包含房屋中介、职业介绍之类的内容,尤其房屋中介,只有取得有关部门的房屋中介资质证,方可开展中介业务。然而,许多公司却以“信息咨询”为由开展房屋中介业务,实际上属于无照经营或超范围经营。同时,这些公司在房屋中介时,乱收费现象严重。杨某向一家公司联系租房时,共交两笔费用,一笔是信息咨询费200元,另一笔是租房押金1000元,对方声称,如果双方成交,这笔租房押金作为第一个月的房租。然而,当杨房屋租赁未果向这家公司索要租房押金时,这家公司便提出种种理由拒绝退还。
二、虚假广告,承诺难兑。如今,不少中介服务机构在新闻媒体上大做广告,声称如对提供的信息不满意,可退还中介费,以此来引诱消费者。当消费者发现提供的信息不实或者不满意要求退款时,往往遭到拒绝。王某与一家职业介绍所联系寻找一份会计工作,对方向她保证,在四天内找到她满意的工作。她信以为真,与对方签了合同,还交了198元的介绍费。随后,她多次找对方一直没有信息。在她催问下,对方勉强介绍了一家工作单位。当她去联系工作时被告知,他们不要会计,再说也没有与这家职介所有过用人的联系。后来,对方又为她介绍了一个单位,她联系时,这单位不需要会计,只要采购员。就这样,她对这家职介所失去了信心。当她向对方索要介绍费时,对方却迟迟不退款,至今已拖一年多。
三、信息不实,愚弄客户。现在,社会上一些婚姻介绍所只顾赚钱,对征婚的男女提供的情况根本不予核实,甚至是挂羊头卖狗肉,愚弄客户,令人哭笑不得。叶某在一家婚姻介绍所办了登记手续,并按约定交付200元的入网费,还填写了一堆单子。当他第一次与介绍的女士约会时,遇到了尴尬。这位女士在介绍卡片上明明写的是“京籍”、“未婚”,而实际上她既有孩子,又是外地户籍。令他气愤的是,一连谈了几个女士,都是在介绍卡片上写的与实情根本不相符,使他哭笑不得。
四、诈骗陷阱,空手套狼。目前,一些房屋中介机构的不法经营者采取欺骗的手段,与“房主”串通一气,坑骗消费者。胥某与一家房屋租赁公司联系在某地段租一居室住房,对方声称房子已找到,并带他去看了房,当场收取1000元费用。胥在公司业务员和“房主”都在场的情况下向“房主”交了一年的租赁费1万元。随后,“房主”也给了他一把钥匙。当晚他去查看房时,却发现此房已租给另一位女士。于是胥便向这家公司提出要求赔偿,公司以业务员已被辞退,经理不知去向为由答复:“我们不负责任,也不予赔偿。”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

商家促销又出新招
旗袍绶带列队来,
领队高举大木牌。
引得行人注目看,
原是商家出心裁。
一队姑娘身穿鲜红旗袍,斜披绶带,举着广告牌在闹市街区便道上列队而行,引得众人观看。如今商家做广告也真是到了别出心裁的地步了。     庞铮铮摄于北京前门大街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各抒己见

睁大眼睛花钱
齐夫
谁都知道,花钱是一件快事,但并不是什么时候也不是在任何地方花钱都会让人高兴。
一位做时装的朋友从英国回来,在北京转了一圈后,两手空空,什么都没买,走了。她不买东西的理由有三:一是货源不新,几乎看不到国际流行的最新款式,就连王府饭店底层卖的世界名牌,也大多是几年前的旧货,只有一个牌子是当年的新款。二是重复,几乎所有大商场都是一个味儿,一楼化妆品,二楼女装,三楼男装,四楼电器之类的,就是每个楼层里,也齐刷刷地像商量好了似的,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品牌,那些似曾相识的货品天天看,不腻才怪呢。再就是服务的过度“热情”。售货员本来待得好好的,该聊什么聊什么,只要你刚往那儿一站,稍许流连片刻,就会冲出个人来,嘴里说着“欢迎光临”,实际眼里冒光,先把你的含金量毛估毛估,让你浑身不自在。然后是人盯人防守,既像是怕生意跑了,又好像怕丢点东西似的,前后不离左右三步,让人不轻松。
其实,这位朋友还只是从视觉上感觉不舒服。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除了视觉上,还有另一种不愉快,就是价格的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同样一件东西,不同店不同价,而且各种打折更是难以捕捉,头天七折,过一夜就五折,这家商场赠20元,那家商场送30元,拿着隔夜就贬值的衣服,真需要较大的心理承受力。
虽然不管怎样,有钱可花总比没钱好,但为了让顾客少些呕心事,经营者能否多些营销手段,多突出商品特色,多改进服务方式呢?这样,也免得消费者老是得睁大眼晴花钱。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万家乐“黑金刚”灶具受欢迎
万家乐公司今年初推出的“黑金刚”不沾油系列灶具受到市场青睐。该产品采用全新特富龙和钢化玻璃面板,特设熄火保护装置,一旦发生意外可自动切断气源。     (智平)


第11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帅康”推出高品质热水器
宁波帅康热水器有限公司日前推出新型高品质电热水器。该公司由浙江帅康集团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MGP电器有限公司合资3000万美元兴建,拥有世界领先的电热水器生产线,使用安全可靠,寿命可达20年以上。  (章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