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光彩事业

  闪烁的光彩之星
  本报记者陈晓钟
  1994年,为配合落实“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刘永好等十位私营企业经营者联名倡议“让我们投身到扶贫的光彩事业中来”。5年来,在中央统战部和全国工商联的积极支持、运筹下,光彩事业在大青山脚下、昆都伦河畔、六盘山麓、河西走廊广泛开展,似繁星点点,发出耀眼的光芒。
  群星闪烁
  包头,蒙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奥德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人民币,正在这里修建一条全长54.8公里的公路。公路贯穿包头郊区,对带动沿线乡村脱贫致富将起到重大作用。该项目1998年度被评为全国光彩事业重点项目。
  无独有偶,浙江绍兴鱼得水实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虞德水也来到这里,投资4000万元,兴建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通顺商业城。1997年10月投入使用后,1331间商业用房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商业城形成了集服装、鞋帽、针织、日用百货为一体的该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日平均客流量1万人次,年成交额1.3亿元。
  在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奇正集团投资1500万元的现代化藏药厂正式投产。几年来,董事长雷菊芳频繁进出青藏地区,把光彩扶贫之花撒向偏僻的大西北。现代化的高科技,发掘保护了传统藏药精华,又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融融真情
  改革开放洪流中先行一步的弄潮儿们,在切实感受到了党的政策的温暖后,又参加到光彩事业中来。他们不仅把扶贫的项目带到贫困地区,也把自己的拳拳之心带到那里。
  全国青联委员、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刘金虎,出生在宁夏的贫困地区。十多岁他才第一次见到汽车,二哥带着他沿街乞讨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这里的水土虽然贫瘠,但是它养育了我。先富帮后富、走向共同富裕,摆脱贫困是我心底的愿望。”当他得知政府实施大规模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提升黄河水改良土地),搬迁移民80万人后,主动捐资近500万元,修建了一个建有希望小学的移民新村。这100户的希望新村在国家发展的宏图中镶嵌了一颗闪闪发亮的光彩之星。生于农家、曾从事农业科研的李九亮,如今已是“腰缠万贯”的银川西夏园艺场的老总。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心愿,使他潜心研究枸杞子的种植与加工。得知政府的扶贫计划,李九亮兴奋不已,他深知“输血与造血”的区别,马上决定向搬进新居的村民提供枸杞树苗,并负责种植培训和收购、销售。搬进98平方米新居的王国栋原住宁南山区,那里年年扶贫年年贫,小麦亩产不足25公斤,吃水要到半公里以外去挑。谈到搬迁,憨厚的他却谈吐流利起来:“共产党好,统战部好(光彩事业由统战部牵头,工商联落实),(私营)企业家们好。”看来,这些话存在他心中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共同富裕
  光彩事业贵在互利互惠,荣在共同富裕。这是光彩事业的根本宗旨,也是一条壮大光彩事业的成功之路。
  “苦甲华夏”的宁夏西吉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丰年为菜,灾年为粮”的马铃薯资源丰富,但是苦于没有销售市场。福建香江集团公司1997年在此投资3亿元,与当地合作办起了年加工能力40万吨的淀粉厂。仅这一项目就消化了全县的马铃薯,还使当地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从40万亩猛增到50多万亩,收购价格从每公斤0.15元上升到0.30元,使43万西吉回汉群众的人均收入增加300元,预计到今年年底,人均收入将超过千元。香江集团公司年产值也达到5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银川西夏园艺场把枸杞种苗提供给当地农户,优惠收购枸杞鲜果;与海原县罗川乡农民签订常年劳动合同,做到“一人出外,养活一家”。在带动当地农民种植枸杞脱贫致富的同时,园艺场的总资产也从1987年的几万元增加到5500万元,年创利税400万元。共同滚动、共同发展,是光彩事业成功的明显标志。
  “兼相爱,交相利”,自古有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共同富裕”是江泽民主席对光彩事业的评价。如今,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参加到光彩事业中来,和老少边穷地区的民众一起,以共同富裕为目的,以互利互惠为纽带,正走向美好的未来。可以说,光彩事业是一个历史的舞台,它启发先富起来的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在促进物质丰富的同时,极大地促进精神的升华。愿光彩之星在西北、在全国更加灿烂!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统战工作论坛

  团结稳定是新疆的大局
  贾那布尔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在影响新疆稳定的各种因素中,民族分裂主义是主要危险。对这一点,必须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必须旗帜鲜明地与之进行坚决的斗争。国际国内敌对势力往往把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图谋的突破口。他们极力挑拨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情绪,加紧进行政治渗透和分裂活动,妄图在新疆制造混乱,危及整个国家的安全和根本利益。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在新疆,稳定压倒一切,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
  稳定是新疆的大局,团结是政协工作的主题。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我们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始终注意发挥政协委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摆在政协工作的重要位置。当前,新疆有上万名各族政协委员分布在地、州、市、县的各条战线。他们代表着不同的民族、党派、团体和阶层,而且大都是各民族的优秀人士,在自己民族中威望高,有很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我们通过政协全体会议、常委会议以及不同层次的学习座谈会、通报会、报告会,及时传达学习中央和自治区有关维护稳定的重要指示和重要文件,把各族各界委员的思想统一到“当前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危险是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这一科学论断上来,增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广大委员也充分发挥自身在各族各界群众中的影响和表率作用,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拥护、支持中央和自治区为维护稳定所采取的各项措施,旗帜鲜明地与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重要指示发布后,自治区政协组织8个视察组,对全区11个地州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传达贯彻中央指示和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精神进行调查了解,提出了70多条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就《民族区域自治法》贯彻实施情况、农牧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和特困企业解困等问题,组织委员进行调查,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意见,为维护稳定献计献策,充分展现了党的统一战线在民族地区强大的生命力和在边疆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主席)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

  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中国致公党近日在北京举办了“爱我家园”书画艺术展。图为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中)与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右二)、周铁农(右四)等在开幕式上观看展品。本报记者陈晓钟摄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

  超越一般
  ——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参政议政工作纪实
  陈杰
  在民革全国参政议政工作会议上,民革安徽省委员会关于“不一般地提问题,不提一般的问题”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和好评。民革中央主席何鲁丽说:“这个做法好,体现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层次和水平。”
  从1996年起,安徽省民革成立了参政议政专门委员会,每年结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确立调研课题,拟订下年度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的议案提案内容。1997年省民革的重点提案是“稳定基层农技队伍,促进农业强省建设”,1998年的重点调研课题是“依托大京九,加快安徽经济发展”,今年在省政协大会的重点发言是“重视矿山土地复垦,加快环境综合治理”。这些提案针对性强,且都是事关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1998年春,当时国务院正酝酿出台新的“土地法”。省政协常委、淮南工业学院教授、著名采矿专家疏开生敏锐地感到这是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课题,提出把矿区土地复垦和环境治理作为民革重点提案的建议,得到肯定和赞同。在省政协、省民革的大力支持下,1998年10月,专家组先后赴淮北、宿州、淮南、马鞍山、铜陵和合肥等6个市、5个厅局、14个矿山进行了为时两个月的专题调研,并形成了1万余字的调查报告和3000字的政协提案。省土地、环保、煤炭、冶金等系统的领导同志对此次调研给予了高度评价,省人大领导认为这份调查报告为省里制定新的土地管理条例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

  鄂西人的“农业银行”
  湖北800万贫困人口的多数,生活在鄂西和鄂西北山区。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土族山区,是湖北省重点扶持的特困县之一。这里有一种叫魔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经专家鉴定,含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医药、保健和工业价值,但是在当地却是长在深山人未识。
  樊孝先领导的湖北美力集团从1996年开始在鄂西山区实施开发魔芋资源的扶贫项目,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搞产业化开发,大大提高了魔芋的价值,为当地开辟了新财源。不少农民靠种魔芋过上了好日子。种魔芋是投入产出比高、技术要求低,且省功省时的项目,难怪农民们把魔芋比作“农业银行”。他们说:过去的魔芋只能磨豆腐,种多了没人要,万万没有想到这种在山区再普通不过的“土疙瘩”,如今却成了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为扶贫开发,樊孝先在鄂西建立了一批魔芋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以农户+基地+公司+市场的形式,把公司与农民的利益紧紧地联在一起。他们把魔芋磨成粉,做成俏销欧美和东南亚的魔芋系列素食产品,解决了加工和销售问题,回避了农民市场风险,1996年当年就为五峰农民增收1800万元。“1亩魔芋吃穿不用愁,2亩魔芋水牛换铁牛,3亩魔芋茅屋变新楼,5亩魔芋小康在前头。”悠悠的山歌表现出当地农民的喜悦心情。
  1997年,樊孝先领导的湖北美力集团被确定为湖北省开发魔芋资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资本营运,形成3.5亿元的资本规模,聚集了国内最好的专业人才,形成了大规模的精粉加工和素食生产基地。这里的魔芋扶甘聚糖项目被国家科技部列为1998年火炬项目,这是湖北省唯一的国家级高科技农业开发火炬项目。
  (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供稿)


第8版(视点·统一战线)
专栏:视点(三十二)

  屯垦戍边铸伟业
  ——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关怀、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事业纪略
  陈建中
  编者按: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屯田垦荒的传统。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垦事业,倾注了很多的心血,使农垦成为发展经济、巩固边疆、保卫边防的新型事业。本期“视点”通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0年的发展,展示了党的三代领导人对于发展我国农垦事业的战略眼光和宏大气魄,也展示了农垦战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和不朽业绩。
  新疆农垦事业的发展是我国农垦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党的三代领导人关心支持新疆农垦事业的一系列指示和决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践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它作为一笔弥足珍贵的思想财富,对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农垦事业的发展,加快边疆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曾陆续成立了许多生产建设兵团(其中包含具有生产建设兵团性质的农建师、生产师等),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巩固边防、保卫家园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兵团已大都移交地方管理或撤销了。到目前为止,只保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组成部分,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兵团现拥有100万职工、240万人口,辖区面积7万余平方公里。兵团有独立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系。以石河子市为代表的座座新城和以团场驻地为中心的百余座小城镇,星罗棋布,镶嵌在天山南北。
  新疆屯垦戍边事业50年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45周年的光辉历程证明:兵团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实践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结果;今天,兵团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分不开。
  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创建了兵团,为新疆兵团“屯垦戍边”大业奠基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49年10月,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兵出祁连,挺进新疆。由此,揭开了新中国新疆大规模屯垦的序幕。驻疆部队大生产之初,便收获颇丰,不仅缓解了十几万将士的军粮供应的困难,而且消除了部分少数民族同胞的疑虑,取得了地方信任,密切了军民关系,增进了民族团结。早在大军挺进新疆之前,毛泽东便指示:你们到新疆去,要为新疆各族人民多办好事。1952年,毛泽东欣慰地说:“我王震部入疆,尚且首先用全力注意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生产自给。现在他们已站稳了脚跟,取得少数民族热烈拥护。”为了维护新疆的政治稳定,帮助新疆地方发展生产,王震和王恩茂二位将军深谋远虑,鉴古观今,向中央提出建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兵团的成立,标志着取得政权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进一步付诸实践,开创了前无古人的新时代“屯垦戍边”伟大事业。
  兵团成立后,所属10万军垦部队部署在北起阿尔泰山,南至帕米尔高原,东起哈密盆地西至伊犁河谷的166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地上。这支从革命战争炮火硝烟里走过来的大军,继承和发扬南泥湾精神,一手握枪,一手拿镐,筚路蓝缕,艰苦奋斗。把戈壁变成良田,把荒漠变成了绿洲,用军垦人的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谱写新时代的绿洲文明,用血汗铸就了一座屯垦戍边的历史丰碑。
  兵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中央、自治区党委以及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族兄弟人民的无私支援和帮助。在刘少奇和周恩来同志的关怀下,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青壮年、支边青年、知识分子以及数十万转业官兵奔赴边疆,支援新疆建设。到1966年,兵团的总人口已由1954年的17.5万人发展到148万人,耕地面积由成立时的115万亩发展到1212万亩。
  1962年春夏之交,新疆伊犁、塔城两地发生了大批边民越境的“5·29”事件。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紧急召见兵团副政委张仲瀚,指示迅即调集干部和民兵部队赶赴边境维护治安,劝阻边民越境,平息骚乱,并执行“代耕、代牧、代管”的任务。鉴于兵团在“伊塔事件”中发挥的重大作用,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了情况能打仗,我看很有希望。”
  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和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根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兵团在两千多公里的国境线上,建立了58个边境农场,筑起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国防屏障,为巩固边防发挥了重大作用。兵团人用满腔热血和始终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铸造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这座丰碑镌刻的铭文是: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
  邓小平同志英明决策,恢复发展了兵团,重塑新时期“屯垦戍边”丰碑
  十年动乱使兵团各项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75年3月25日,中央撤销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兵团撤销后,屯垦戍边、发展经济、保障民族团结和维护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明显削弱。
  针对兵团撤销后新疆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关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更为关注此事。1981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极其关怀新疆的政治安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一年之中四次到新疆调研、考察。6月30日,王震致信邓小平同志陈说利害,郑重提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议。
  新疆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81年8月,77岁高龄、依然心系兵团的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等同志亲临新疆视察。8月13日至14日,邓小平顶着骄阳先后视察了石河子八一毛纺厂、农垦科学院及石河子总场。在石河子总场,他老人家十分认真地了解并听取了有关联产承包、科技种田和连队人员组成情况的汇报,还走进棉田,仔细询问和查看了新近才推广的地膜棉的生长情况。在石河子农科所的试验田,他看到棉花长势喜人,棉桃满枝,又得知地膜覆盖技术是由王震同志从国外引进的,兴奋地对王震说:“王胡子,你到新疆带了个好头。”邓小平对地膜覆盖植棉技术的首肯,意义重大而深远,使得由石河子垦区率先试验的这项新技术迅速传播推广开来。发展至今天,全疆已形成2000万亩地膜棉的巨大规模,带动了整个新疆经济的腾飞,为把新疆建成全国棉花生产基地做出了贡献。
  邓小平会见了石河子垦区团以上干部和老红军、劳动模范代表,深情地说:“原生产兵团的业绩,新疆各族人民不会忘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不会忘记。”他还指出,“兵团事业要大发展,兵团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任,要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新贡献。”
  在多方听取意见,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认为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时机已经成熟。回京后,邓小平同志在中南海的一次会议上十分恳切地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结合。”一语中的,明确了恢复和发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本方略。
  1982年6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乌鲁木齐召开“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庆祝大会”,王震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兵团的恢复表示祝贺。
  兵团恢复后,百万干部职工没有辜负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期望。从1982年兵团恢复到1994年这十二年间,兵团各项事业空前发展,取得了令人称颂的成就。兵团耕地面积已达1600万亩。兵团兴修水利,治理沙漠,规模经营,科学种田,形成了机械化程度高、农工素质好、独具一格的中国内陆干旱地区现代农业体系。兵团农业生产技术对自治区起着示范带动作用。兵团贸工农一体化建设长足发展。“七五”、“八五”期间,兵团农业发展速度平均年递增5.2%,高于全国3%和自治区4%的平均发展速度。
  江泽民同志深谋远虑,促进兵团的改革与发展,将跨世纪的屯垦戍边事业推向新阶段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国家长治久安和新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战略高度,决定加强兵团建设。1990年3月,国务院批准兵团计划单列。
  1990年8月27日,江总书记一行视察了兵团石河子八一棉纺厂、八一毛纺厂、石河子市郊国有农场。他深入车间、田间,走访职工家庭,了解工厂和农场企业改革、发展情况,慰问了扎根边疆、艰苦创业的兵团老军垦战士、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江总书记欣然命笔,挥毫题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艰苦奋斗,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江总书记对兵团的讲话和题词,指明了兵团事业的重大意义和发展方向。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扶持之下,国家各部委都同兵团建立了对口关系,自治区加强了对兵团事业的宏观领导,为兵团更充分地发挥屯垦戍边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从1990年起,兵团享有外贸出口权,享有了国家优惠政策。兵团有了自己产品的经营销售权,边境农牧团场被国家列入“老少边穷”地区扶贫对象……实行计划单列后的兵团,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生产力得到了解放,经济、社会发展迅速。
  江泽民总书记和新疆各民族人民心连心。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西移的世纪之交,他更牵挂新疆和兵团的发展与稳定。1998年7月5日,江泽民主席刚刚结束了对中亚五国的访问,便风尘仆仆来到兵团视察。江泽民同志头顶炎炎烈日,长驱数千里,往返天山南北,分别看望了兵团农一师、农六师干部群众,亲切慰问了奋战在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建设工地的干部职工。他高度评价了兵团四十五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里对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及巩固边防等各项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江总书记特别指出:把生产建设兵团这种既屯垦又戍边的职能,放到新疆历史长河当中,放到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发展的大局中观察,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兵团既是开发建设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的一支重要力量。
  1998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达163.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825元,预算内国有企业实现利润1.63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1.6%,预算内国有农业企业盈利6.43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棉花、甜菜单产、总产,粮食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棉花总产达59.7万吨,比上年增长26.1%,提前实现“九五”计划期末总产50万吨的目标,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全国第一。
  兵团已成为世界仅有,中国唯一的肩负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重任的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组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屯垦戍边为己任的兵团人,决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中国西部再续光辉灿烂的新篇章。(附图片)
  周总理在新疆石河子农场和支援边疆的上海知识青年亲切交谈(1965年7月5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