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综述

  关注“无烟的森林火灾”
  ——聚焦森林病虫害防治
  本报记者董建勤
  你能想象“夏树冬景”的情形吗?
  整株杨树被密密麻麻的草履蚧覆盖后枯死;一些人行干道林木树叶被食光,呈现一片残败;被病虫侵蚀后的青藏高原森林千疮百孔……这种种景象,被称为“无烟的森林火灾”。
  发生面积激增
  近些年,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形势严峻,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扩散蔓延迅速,常发性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居高不下,偶发性森林病虫害接连爆发成灾。
  今春以来,全国大部分地区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激增,灾情严重。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中旬,发生面积已达9957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2%。
  被喻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在苏浙皖鲁粤5省扩散,发病面积达108.6万亩,累计枯死树近1500万株;1—5月份仅新宁甘青蒙等西北5省区森林鼠害发生面积即达400万亩,其中新疆发生面积就占全区造林面积的1/3;东北及华北地区的20多个大中城市相继发生树木烂皮病,15万多株城市绿化树染病致死……
  森林病虫害的泛滥猖獗成为我国林业的“心腹之患”,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经济损失重大。近几年来,全国每年发生森林病虫害面积达1.2亿亩左右,年减少林木1700万立方米,经济损失达50亿元,远远超过森林火灾。以江苏省为例,年森林病虫害导致的经济损失达140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至今,全省森林火灾损失107万元,而同期森林病虫害损失则高达1.2亿元。
  其次,严重制约了造林绿化的进程。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因病虫危害致死树木4亿多株,相当于每年人工造林面积的6%左右。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病虫害造成的枯死树木更新极为困难;此外,病虫害还严重威胁到黄山、九华山、五台山等一批风景名胜。
  防治亟待加强
  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才分析认为,导致森林病虫害灾情严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看,随着绿化步伐的加快,人工林面积不断增加,易受病虫侵害;大部分地区出现少有的“暖冬”现象,使越冬害虫的基数增大;随着国内外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病虫害远距离传播蔓延的机会也大为增加。
  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简称“森防”)工作不到位,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长期以来,人们“重种轻管”,没有认识到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般的严重危害性和毁灭性,而且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及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
  森林病虫害测报网点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检疫不严格,有的甚至只开证,不检疫;防治设备老化陈旧、手段落后,欠缺治理大面积病害的有效技术措施等,也是造成疫情扩散的重要根源。
  此外,不少省市人工造林仍以单一树种的纯林为主,1997年全国人工造林混交林比例不过7.8%,而纯林抗御病虫害的能力低,一旦发生,极易蔓延成灾。
  总体来看,现阶段森防工作处于灾后救灾和被动应付的局面,亟待加强。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森防工作需要多部门和广大农民的配合。有关方面负责人指出,应把防治工作纳入政府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教育的手段来进行。严格森林病虫情形报告制度,突出抓好全国测报网络特别是160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建设;从发生区调运病木制品和包装材料实行严格检疫,把损失压到最低限度;灾情严重的地区建立政府领导牵头的森防临时指挥机构,把任务层层分解。
  对重大病虫害实施工程治理是推进森防工作的有效措施。现阶段,加大投入尤为迫切。但应明确,中央的投入是辅助性的,主要起引导作用,地方财政和群众的投工投劳才是防治投入的主体。据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站长陈凤学介绍,近两年来国家的投入不断增加。防治松毛虫等3个国家级工程项目陆续启动。森防工程由此出现了由点到面、由区域性防治到跨省区联防联治的重要转折。但这些与实际所需还相差甚远。以防治1亩林地病虫害平均约需10元来计,全国每年需12亿元左右,而目前的全部投入还不足3亿元。
  森防的有效性还有赖于技术创新。这项工作科技含量要求高、专业性较强。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司长雷加富指出,必须坚持关键岗位持证上岗制度,下功夫普及基本技能,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重点推广应用生物防治技术,走出一条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路子来。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业与法

  剑锋但须利
  ——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侧记
  本报记者龚永泉
  “绿剑”,这是农民对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的昵称。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区的农业部门开展了综合执法试点,农业部确定5个省、5个地市和10个县为部试点单位。试点进展顺利,已取得初步成效。
  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出现了历史性的巨变,但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新矛盾。如基本农田的面积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乱占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随意调整土地、变更土地承包合同和侵犯农民种植自主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混乱,各种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饲料、农机产品充斥市场;各种乱收费、乱摊派,增加了农民负担,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好地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减轻农民负担,必须通过完善立法特别是加大执法力度来加以调节和解决。
  目前,全国人大和国务院已颁布了26部农业法律法规,地方人大也制定和颁布了一批地方性法规。可以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领域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迫在眉睫的是加强农业执法。
  加强农业执法,也是农业部门转变职能的迫切需要。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努力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提高农产品品质,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再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指导农业生产已经不行了,迫切要求切实加强依法行政,用法律手段调节和管理农业和农村各个领域的活动。
  扬眉剑出鞘
  “剑锋但须利,戎衣不畏单”。各地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人员加速由“种田师傅”向法律工作者转变,边学边干,严格执法,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江苏省去年查处案件达7000余件,今年上半年又查处4000余件。浙江省今年前8个月,共出动执法人员1.2万人次,立案上千件,依法没收了一大批假冒伪劣种子、化肥、农药和农机具等,其中农药40吨,种子5.7万公斤,不仅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也保护了农业企业和其他经营户的合法利益。
  今年5月,湖南浏阳官渡、达浒、沿溪3镇12个村129户农民种植的120亩“湘早茄”,只长苗,不挂果,市农业局执法大队及时派出人员,调查取证,三赴长沙同有关商家交涉,为129户农民索赔5万元、尿素2.5吨。农民自发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表示感谢。
  质量管理是农业执法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湖北仙桃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共抽检种子样品78个,对其中三批共2.4万公斤发芽率达不到国家标准的杂交稻种,按规定公榜降价销售,避免了损失和纠纷。对486种农药予以登记造册,其中对21个农药厂的38个无登记证、伪冒登记证的予以处罚。在8月中旬进行的全省农药市场检查中,综合评分居全省之冠。
  切实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查和处理污染纠纷案。广西贵港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通过取样分析,确认南平村龙眼果园减产为西江化工厂废气污染所致,并作出了处理意见,企业赔偿金额2.26万元。维护了农民利益,确保了一方社会稳定。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

寒区“绿色银行”
  黑龙江省鸡西市西郊乡的农民们,克服高寒气候的困难,发展高效节能温室,每年增加蔬菜1000多万公斤,增收2000万元。亩产获纯收入3万元,同时,旅游观光型农业也发展起来。上图:旅游观光型温室。下图:温室内培育的各种花卉受到观光客的青睐。
  本报记者杨文道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留住科技人员的心
  高云才
  穷山瘦水,能留住科技人员吗?
  一涉及这个问题,不少地方领导就慨叹,没有资金,没有科研条件,池水养不了大鱼,流露出无奈和畏难的情绪。一些贫困地区的基层领导反映,他们那里,因为条件差,待遇低,很多科技人员成了“飞鸽牌”。
  实践证明,即使是穷山瘦水,也照样能留住科技人员。老区湖北省红安县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借鉴。
  红安是怎么做的呢?让科技人员在山区开发中找到投身经济主战场的载体,使科技人员的利益和前途同山区开发的成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为了能留住科技人员,红安县林业局成立了林业开发公司,专门给全县农民提供优质种苗;并在荒山拍卖中购得几处荒山,以此为基地,建立了果园示范农场;另外,让科技人员通过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山民一起成立农场股份公司,共同开发荒山。而且,科技人员的40%工资直接同林业公司和农场的经营效益挂钩。此举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人员人留在山上,心也留在了山上。
  陈敦学就是一位得益于这种机制,把心留下的科技人员。1993年他从华中农学院园艺系毕业,回到了家乡红安。一穷二白,哪有什么园艺可搞?陈敦学到了县林业局,投身山区开发的热潮。他走村串户,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被山区群众誉为“贴心人”。
  如何留住科技人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课题。留人留心要有具体措施。仅靠“萧何月下追韩信”,表达对科技人员需求的迫切,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说,红安县的做法抓住了科技人员的心。
  另外,农村基层领导对科技人员献身科学的精神也要有一个正确的估计,这样可以树立留住科技人员的信心。事实上,如果真的给科技人员一片展示才华的天地,大部分科技人员是愿意扎根农村的。两年前,我在鄂西边远山区邂逅两位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农业工程学家,他们年过半百,因长期在山上生活、劳作,和当地山民毫无二致。现在他们仍在齐岳山脉从事南方草地畜牧业和森林工程方面的研究。其献身精神使我不止一次地想到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
  当然,科技人员不是生活在空中楼阁,他们同样也食人间烟火。如果各地都像红安那样,既给科技人员事业空间,又建立起科技人员投身经济主战场的利益机制,那么,即便是穷山瘦水,留人留心的目标也是能实现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打好扶贫攻坚战

  扶贫济困惠山乡
  杜若原明扬
  穷在深山结远亲。在湖北省特困县之一的竹溪县,许多农户与远在千里之外的省民政厅干部攀上了亲情,演绎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故事。
  竹溪是省民政厅的扶贫点。今年3月,挂职县委副书记的民政厅优抚处处长刘长斗,报到后放下行李就来到兵营乡五胜村三组李兴福家。刘长斗将李家房前屋后看了个遍,来到河滩地边,刘长斗与李兴福谋划起脱贫计划。
  来竹溪前,刘长斗了解到不少山区农村的农业生产情况,还特地拜访了农业技术专家。他抓起一把土说:“你这儿土壤、气候都适合种西瓜,夏季你就种吧。”随后,他俩又商量买瓜种、做营养钵种瓜的事。
  望着李兴福的1亩5分河滩地,刘长斗掰着指头说:“好好干,不说高产,中不溜也能收5000公斤瓜,几千元的收入啊。再把粮油种好,出栏两头猪,今年就可脱贫。”临走时,刘长斗问老李当紧最缺啥,老李说是猪崽。几天后,刘长斗捎去两头猪崽,外加一袋颗粒饲料。
  谢富海是马家河乡最穷的贫困户,为了支持两个上大学的儿子,家里一贫如洗。1997年5月,时任副县长的救灾救济处处长余琳,来到谢富海家,被眼前的情景震惊了。这是什么“家”呀,茅草房上不遮雨下不挡风,四周触地的木柱已严重腐烂,歪斜欲倒,棚内除一张破床和一口土坯灶外,再没有显眼的东西。余琳的眼睛湿润了,拉着老谢妻子的手说:“没想到你们贫困到这个程度,对不起,是我们工作没做好,让你们受苦了。”她掏出兜里仅有的400元钱交给老谢:“谢谢你为国家培养了人才,这是我的工资,你拿着大帮小补。”老谢的妻子扑通一声跪在余琳面前。离开谢家,余琳又找到乡村干部,商量谢家建房的事。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谢家去年建起了3间砖木结构瓦房。如今,老两口逢人便夸口说省里还有他们的亲戚。
  竹溪地处秦岭南麓,许多农户住在高山野凹难以脱贫。省民政厅长张牢生4次到竹溪探寻迁移扶贫的新途径。去年以来,他们筹集30多万元,迁移贫困户75户,使近300名贫困农民搬出“穷窝”,生产、生活条件焕然一新。
  孤寡残“五保”对象人口多,其衣食住行一直是县委、县政府难以解决的“老大难”。省民政厅扶贫干部多次深入穷乡僻壤,在一半以上的“五保户”家里留下了脚印。两年多时间,他们维修福利院10所,解决了500多名孤儿寡老的生养问题。
  在民政厅等部门的热情扶持下,竹溪县大大加快了脱贫步伐,到目前,已有15个乡镇189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13.37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神农之子

  把荒野变成“金”田园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民昌六万亩龙眼基地创业者吴松林侧影
  黄均雨
  以种果、加工、销售一条龙为主业的广东民昌果业有限公司,在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松林的带动下,掀起当地经济发展的热潮,使昔日贫瘠的土地正在成为“金”田园。
  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民昌果业龙眼基地,坐落在广东化州市北部的茫茫群山之中,登高望远,一派生机盎然。跨越4个镇19个管理区龙眼生产基地,前后不到3年时间,昔日座座海拔几十米的山头就变成了一个个披绿飘香的果园。
  饱尝贫困苦涩的吴松林认为,当今农业不再是一种犁耙和锄头、土地和劳力的简单组合,而要向现代化产业、现代农业发展。
  1995年冬,吴松林在家乡第一个承包大片山岭,于1996年办起了东华万果场,建起了第一块试验田——储良龙眼生产基地。
  这位志向远大的农民企业家想的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和高效农业的产业化,带旺一方经济,福荫一方农民。
  到目前为止,民昌果业有限公司已开发山地3.9万多亩,种下优质储良龙眼近百万棵,建起一批批山顶蓄水池和自流灌溉系统,修筑果场乡村公路和盘山公路400多公里。种下才一年多的果苗长势良好,已高达2米,平均树冠2.3米。第一批种植2年的1万亩龙眼树已进入试产期。
  民昌卓有成效的开发,有力地牵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那务等4个镇发生了巨变,农业、工业、交通运输、饮食服务、信息和旅游等各行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造福一方的民昌果业,以自身的行动影响着周边农民转变观念,增强了治穷致富的决心,调动起他们开山种果推广科研成果的积极性,带动个人种果8000多亩,并多次举办技术培训班。近两年多来,当地农民从他们投入劳力的几项工程所得的收益超过以往30年的总和。
  民昌果业,——中国最新立项的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每当金果灿烂飘香时,人们忘不了把这片荒野变成“金”田园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吴松林。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田园购物”成时尚
  周秀光
  山东省费县马庄镇被誉为“田园购物”的实验田,着实让农民“洋气”了一把。
  “田园购物”源于马庄镇的机关干部示范服务基地,这个镇由于地处山区,群众的科技意识相对较差。去年,镇党委、政府为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解决群众想干不敢干、敢干不会干的问题,投资300多万元建成小麦、玉米、果树、药材、高效农业、畜牧等7个示范服务基地。他们聘请了农技专家为技术顾问,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姻搞开发。农民挎上一个菜篮子,带上一个小本本,听专家讲课,看优良品种,遇到技术难题,技术人员当场解答,并发放品种技术资料,推荐适合种植的品种。他们通过实验田,更直观地了解选择所需的品种,只要摁个手印签个字,镇技术人员将在10天内将良种送到家,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且按照合同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全部产品。
  进“农业超市”“田园购物”,发展“订单农业”,成为马庄镇农民的一种新时尚。仅今年上半年,全镇就推广高油玉米300亩,发展高效农业1000亩,果园7000亩,药材1000亩。全镇兔存养量突破30万只,人均养兔10只。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农闲时节修渠忙
  新疆昌吉市农区农民自筹资金,加强防渗灌溉渠建设。图为三工镇长风四组的农民们在热火朝天地垒石修渠。包玉清摄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种小草赚大钱
  “过去种粮吃不饱,如今种草致富了。”这是发生在浙江省新昌县城南乡企石村的事实。
  企石村是一个坐落在大山皱褶中的小山村,土地贫瘠,干旱缺水,是有名的贫困村。1985年,两位村民从外地引进银丝草苗种植,1亩地当年收获干银丝草1000公斤,创利2000元。村民们眼睛发亮了,开始竞相种植,并逐渐推广到该乡岱石片大湖丘等10多个村。
  银丝草是一种旱地性草本作物,主要用途是加工扫帚。银丝草成熟后平均每亩干产量能达到1250公斤,可加工扫帚2500把,按每把2.4—2.5元计算,每亩可获净利润4000多元。
  企石村村民张苗璋去年开春时在1.5亩地里种下8000株银丝草苗,当年收获干草1600公斤。他和家人利用空闲时间扎起扫帚3200把,净收入6200元。村民们高兴地说:“银丝草是个宝,山区农民少不了;银丝扫帚真好,扫出致富阳关道!”
  当地政府确立企石、大湖丘两个重点种植村为示范工程村。如今,该乡岱石片家家户户种植银丝草,加工银丝扫帚,种植面积发展到1020亩,银丝扫帚畅销县内外。仅此一项,当地农民每年可增收350万元。
  (杨玉墀)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虞城启动万头奶牛扶贫工程
  本报讯日前,河南省虞城县万头奶牛扶贫工程小额贷款签约发放仪式在科迪集团隆重举行。在司法公证部门的监督下,奶牛饲养户与县农行、县扶贫办、科迪集团签订了有关合同。
  虞城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县委、县政府通过认真考察论证后,一致认为发展奶牛业是农民迅速脱贫的好门路。当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迪集团早在一年前就建起了现代化的养殖基地,进口了先进的乳品生产线。县、乡政府通过与科迪集团协商,决定将县奶牛扶贫工程纳入科迪集团万头奶牛养殖工程,合同规定国家通过县农行向贫困农户提供五千元(约一头奶牛价)的扶贫贷款,科迪集团向农户提供饲养技术、负责防疫、配种、建设挤奶站、按保护价收购农户的鲜牛奶。如此,农户规避了市场风险,科迪也扩大了规模。预计每头奶牛每年平均纯收入六千元左右,每户农民喂养一头奶牛一年即可脱贫。(徐德先)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任丘特色产品挺进京津
  本报讯如今,地处河北省的任丘市把白洋淀的一些特色农副产品“买卖”做“火”了。仅第一季度,全市农副产品在京津的销售额就达三千四百万元,实现利润四百二十万元,带动农户二万多户。该市鸡鸭鱼菜四大产业形成挺进京津的异军突起之势,关键在于营建了一批有一定规模、效益、带动能力强的加工龙头企业,短短两年间,该市就发展不同类型的龙头企业八十六个,先后建起白洋淀肉鸭养殖、蛋类加工等七大特色产品基地,其中,年产值在五百万元以上的就有十五个,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的规模优势。(王建刚黄奎芳)


第9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农村急需劳务经纪人编辑同志:
  随着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的逐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会越来越多。多年来外出打工的农民带有极大的盲目性,有的进城找不到工作,白花旅费又误工,有的干活很多挣钱很少,有的人身安全受到伤害,更有甚者干完活无处要钱。
  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一批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的经纪人,为他们联系打工业务、办理劳务协议、解决劳务纠纷,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河北省丰宁县教育局 王一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