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加快公路建设的思路和办法
  付晓光
  公路建设具有一定超前性,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条件和环境基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目前,仅靠交通部门采取传统办法修路,已远不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和解决建设资金短缺等困难,为尽快加速公路建设,必须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市场经济模式,实行开放式办交通,全方位地调动起社会各方面修路的积极性,不断拓展新思路,建立新机制,采用新办法。
  成绩与差距
  近年来,黑龙江省交通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交通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公路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特别是近两年公路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到199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5万公里,二级以上高等级路面公路达4000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公路基础薄弱,中心城市间距离较长,而且人口相对稀少,开发也较晚。因此,尽管近年来公路建设的步伐较快,但公路密度和标准等级与全国平均水平和邻近的兄弟省相比都有很大差距。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在公路总里程中的比率,全国平均水平为9.7%,而黑龙江省只有8%,按单位面积拥有公路密度衡量,黑龙江省高等级公路比例则更低,高速公路里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同样处于落后状态。因此,黑龙江省面临的公路建设任务是十分繁重的。
  机遇与困难
  当前,加快公路建设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一是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决策,其中公路建设又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二是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公路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而具体的指示。三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已充分认识到修公路对发展当地经济、加快两个文明建设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修路积极性空前高涨。
  困扰公路建设的最大问题是资金不足,也就是繁重的、大规模的公路建设任务与有限的公路建设资金之间的矛盾。1999年,黑龙江省竣工、续建、拟建公路工程总投资为20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为75.15亿元,建设里程1243公里,竣工通车里程484公里。从1999年到2002年全省的公路建设总投资将达到400亿元。众所周知,传统的公路建设资金渠道主要有二:一是交通部门的规费征收资金,二是交通部的补贴资金。可光靠这两条资金渠道根本满足不了公路建设的需求。黑龙江省各种交通规费征收以1998年为基数,只有20多亿元,每年只有10%的增长幅度。交通部的补贴全部为国道建设所用并且有一定的比例。
  出路与办法
  要想克服修路资金短缺的难题,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破除单纯依靠交通部门出资修路的旧模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面向市场搞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和有效办法筹集公路建设资金。一是实行“开放式”办交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现公路建设和发展投资主体多元化;二是盘活现有路桥存量资产,积极寻求伙伴,出租、出售、转让、合作经营路桥经营权,拓宽筹资渠道;三是建立公路建设的新机制,如成立股份制公司等;四是扩大银行贷款规模和争取发行公路建设债券。经过几年的大胆探索和实践形成的公路建设的多种模式,事实证明行之有效。当然,在今后的公路建设中,这些模式也有待于不断地完善、巩固、提高、创新。
  一、哈机场高速公路模式——地方政府修路模式。机场高速公路是哈尔滨市的门面工程,也是一条经济效益好、回报率较高的公路工程,按惯例,这条路从修建、管理、经营都应由省交通部门负责。在对新形势的正确认识下,省交通部门转变观念,跳出部门利益的小圈子,以全局利益为重,将哈机场高速公路这条收益好的公路全权托转给哈市并且是由交通行业之外的部门承办,从而调动起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参与修建公路的积极性。
  二、呼绥高速公路模式——企业修路模式。呼兰至绥化高速公路总投资为21亿元,这条路全面承包给拥有8000名职工的黑龙江省路桥公司,由路桥公司筹资,包括内部集资、贷款来修这条路,使企业由单纯修路到建设、管理、经营一体化,扩大了企业的内涵,为企业的发展积攒了后劲和树立了多个支撑点。
  三、鹤佳高速公路模式——合作修路模式。现有的鹤岗至佳木斯公路为高速公路的半幅,另半幅的修建初步拟定将由鹤岗市负责组织,鹤岗矿务局为一方,负责出施工队伍、部分设备和部分材料(煤矸石等);鹤岗市政府为一方,将组织水泥厂等有关企业以原材料投入公路建设,将原材料变为资本运营;交通部门为一方,负责规划、设计和工程监理。这一模式现实与深远的益处显而易见,一是加快了公路建设步伐,二是扩大了人员就业,安排众多下岗职工,帮助了大中型企业解困,三是解决了修路所需的人、机、料这些难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作者为黑龙江省交通厅厅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确保城镇建设质量和水平
  江厥中
  自从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思路后,各地迅速掀起城镇建设热潮。目前,把城镇建设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决策思路和工作方法至关重要。要从根本上确保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必须切实做到七忌。
  一忌漠视规划,盲目建设。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搞城镇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规划,严格依法执行规划。要立足区域范围,寻求城镇发展的增长极,用大市场眼光分析城镇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根据区域的环境容量编制城镇规划。城镇规划的时间跨度要大,空间地域要广,结构布局要优。城镇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规划要有超前意识,着眼于未来,性质定位要切合实际。当前,在城镇建设中,普遍缺乏详细规划,随意批租土地进行高强度开发建设,环境质量下降。
  二忌好高骛远,浮躁冒进。一些城镇定位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自身的特点、优势和条件,缺乏科学的分析论证,一味好高求大,盲目建“大都市”、建“区域中心城”,互相攀比。由于目标定得太高,超越了自身能力,造成严重后果。有的城镇不搞可行性研究报告,不量力而行,尤其是对市场预测缺乏调查分析,房子拆掉一大片,拆完了房没资金搞续建和配套建设,就层层下指标,压任务,搞集资摊派,群众怨声载道。抓城建工作,要有敢闯、敢冒、敢干的精神。但敢闯不等于莽闯,敢冒不等于傻冒,敢干不等于蛮干。如果脱离实际,不注重科学决策,目标定得过高,盲目地划地盘、铺摊子、增投资、造房子,搞“遍地开花”式的快速建设和开发,纵然能引起一时的轰动效应,赢得暂时的掌声和赞誉,最终必定是劳民伤财,弄巧成拙。
  三忌缺乏个性,千篇一律。城镇建设应根据当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城镇体系因素来选择发展方向,可以向专业市场型、工业型、贸易型、旅游型等特色与专业城镇发展。没有自己的特色与文化内涵就没有灵魂,就不是现代化城镇。许多专业特色城镇在各地发展壮大起来,并名声大振,其市场辐射范围广,客流量大,带动了人口的聚集。但是,有的城镇在建设中缺乏对市情、镇情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只重视城镇的基础设施硬件建设,忽视了对本地区支柱产业的培育,城镇缺乏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支撑。有的城镇贪快图省事,特色不鲜明,变化不多,设计雷同,小块分割,不搞综合开发,搞得城镇毫无特色。
  四忌杀鸡取卵,舍本求末。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如果在城镇化进程中忽视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政策不当,操作失误,很容易对城镇发展的整体性和生态平衡带来破坏性的影响,把实事办坏。搞城镇建设一定要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保护耕地,节约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持城镇文化特色和生态平衡。有的地方在风景名胜区大建低水平建筑,不惜毁掉一部分自然资源,影响了景观地域环境的协调性,更造成了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水土流失。有些地方上低水平、低效益的乡镇企业项目,造成环境污染。有的地区对农村住房建设管理严重失控,农民建了新房不拆旧房,宅基地面积越占越大,耕地总量锐减。
  五忌坐等观望,筹资乏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制约城镇上档次,提高质量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城镇建设需要一定的政府投入,但是有的地方却一味死守“等、靠、要”的老一套,或等待国家拨款,或向群众摊派。事实上,许多城镇建设搞得好的地方,都是按“市场筹集为主、政府补贴为辅”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走“政府投资、社会集资、农民带资、招商引资、合理开发、滚动发展”的筹资路子,面向社会、企业和个人筹资,从而使城镇建设资金的筹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尤其是经营性的项目,应该政企分开,遵循市场规律,到市场中去寻找出路。当前,各地应着力改革城镇投融资体制,筹集城镇建设中长期投资资金。
  六忌不讲质量,粗放建设。目前,许多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质量普遍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急功近利,不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不严格执行工程项目建设制度,以权代法;搞因陋就简,地勘、设计、施工队伍选择和建筑材料选用搞低质低价,把关不严;城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业务不熟,技能不精。搞城镇建设决不能牺牲长远利益,换取低质量和低水平的高速度。要正确处理好旧城改造与新区建设、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扩大规模与内涵建设、速度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切忌贪大求快,贪多求快,一哄而起,粗放建设。
  七忌重建轻管,建管分离。城镇管理是城镇高效运转的根本动力,应贯穿于城镇发展的全过程。目前,多数城镇对城镇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力度不够。对此,除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理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外,还必须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城镇居民尤其是进城农民的素质。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各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通力合作,扎实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城镇建设在高效能、高质量的城镇管理机制下健康协调快速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集聚规模效应和经济、文化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
  (作者为贵州省建设厅厅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推进“三个集中”加快调整结构
  邹金鷟
  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必须探索新路子
  近年来,由于受资源、市场和体制的约束,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出现了徘徊的局面。主要表现在:农户分散经营,产品难以形成规模和批量;数量型调整,产品的档次和质量难以提高;城乡体制分割,生产要素难以优化组合。这表明我们对农村产业结构还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调整。在农产品已由短缺转变为结构性过剩,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它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从更高层次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就是由农产品的品种、数量的调整转向质量和效益的调整,由种养结构内部的调整转向一、二、三产业大结构的调整,由单纯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向通过农村社会结构的调整来推动整个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既有利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批量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又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向小区集中,不但促进了乡镇企业合理布局,提高规模效益,还促进了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实质上是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是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和工业向小区集中的必然结果。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稳步推进“三个集中”
  第一,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一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引导农民采取入股、出租、联营、转让等形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二是鼓励种养大户通过土地的合理流转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支持他们运用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进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三是支持农民既离土又离乡,到城镇定居和投资,开发非农产业。
  第二,加快工业小区和市场建设,促进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加快工业小区和集贸市场建设,发挥工业生产的集聚效益和商品流通的集散作用,促进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推进“三个集中”的有效措施。在农业名优产品多的地方,要着力开发农产品加工工业小区;在交通方便、农产品资源丰富的地方,要重点开发贸易小区;要逐步建立起结构合理、分布有序、功能互补、可以形成新的“增长点”的工贸小区体系。在建设管理上应赋予小区适当的自主权。要在国家政策允许条件下,尽量实行“低门槛”的税费政策。
  第三,着重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是推进“三个集中”的关键环节,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战略措施。因此,必须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突破口来抓。一是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二是要多渠道筹集资金。三应搞好综合配套改革。(作者为湖南省永州市委书记)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新路子》评介
  刘振川
  《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新路子》是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高级干部文库”之一。文集收录作者张丁华1992年至1998年期间撰写的文章、调查报告等34篇。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新路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这本书反映了作者这些年来在工会工作中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一是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指导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作者对邓小平论工人阶级和工会的理论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对坚持用这一理论指导工会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特别要求工会领导干部要学习邓小平领导思想,掌握领导规律,提高领导水平。二是自觉把工会工作放在全党全国工作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积极推动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的贯彻落实。针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贯彻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公有产权占主导地位企业的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等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对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如何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等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是坚持和发展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书中对总体思路的形成、精神实质,如何贯彻落实总体思路,大力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等重点工作,如何坚持和发展总体思路,都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四是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工会工作的新路子。书中无论是文章还是报告、讲话,针对性、指导性都比较强,这也说明作者平时注重到基层和工人中去调查,注重理论政策研究,根据变化的新形势,提出工会工作的指导意见。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出版社)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靠龙头企业牵动农村经济发展
  潘和平
  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优势,把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形成了市场牵企业,企业连农户,农户带基地的产业化格局,使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措施是:
  市场牵动。就是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培育龙头加工企业,促进产业化格局的形成。近几年芦笋在国际市场俏销,我们充分利用黄河滩涂的良好种植条件,鼓励农户种植,建设芦笋生产基地,使全市芦笋种植面积很快发展到8万亩,建成芦笋加工企业18个,年加工芦笋罐头2万余吨。这些产品全部出口国际市场,年创汇2500万美元,农民增加收入达1亿元,综合经济效益突破3亿元。
  科技推动。几年来,我市先后承担了芦笋系列产品加工技术开发、良种肉鸡综合技术开发、豆油浸出技术开发、池塘养鱼高产稳产低成本技术开发等22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龙头企业也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联系,沟通信息,选派员工进修学习,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举办技术培训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引导农民群众科学种植养殖,为龙头企业提供丰富的原料,进而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利益驱动。龙头企业的建立、发展、壮大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不然,龙头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生存发展的基础。因此,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首先要使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形成比较稳固的经济关系,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特别是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龙头企业要将利益分配适当向农民倾斜,以求得农民的支持与合作。粟海集团为了激发农民养鸡的积极性,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生产原料,主动与农户签订养鸡合同,为农户提供种鸡、饲料、疫病防治和运输服务,在产品收购上实行最低保护价。从而与农户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既保证了农户的利益,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政策调动。为使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放手让别人发财,求得自己发展”的低门槛政策,成立了外商投资服务中心,实行“一条龙”服务。同时,对龙头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除税务部门外,其它任何部门和个人不经批准,不得随意到龙头企业收费、摊派、募捐。各专业银行、信用社都列专项规模,下达贷款指标,保证龙头企业资金足额到位。
  环境拉动。要发展龙头企业,还要在吸引外资上做文章。而要吸引外资,政府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1995年开始,我市先后投入5亿元,改善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在农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程控电话、通有线电视、通自来水,城市实现了统一供水、供热和污水处理,修建拓宽绿化7条主干街道,建成舜帝广场等文化和服务设施,城市绿化美化面积达32%。3年来,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纷纷看好永济市的投资环境,先后投资2亿多元,在永济兴办企业。
  (作者为山西永济市市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公用事业应向经营服务型转变
  聂春友
  诞生于计划经济年代的公用事业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经营上无竞争,服务上无压力,过着“政府背着,财政保着,社会宠着”的太平日子。进入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公用事业企业的种种“特权”逐渐被削减或完全取消了,企业在寻找新的发展机遇和突破口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面对困难,是坐等政府财政援助,还是积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实现由“福利服务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关键要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轻财政的包袱,增强企业搏击市场、自我发展的能力,做到“既为政府分忧,又替百姓解难”。为此,我们在工作中着重突出“服务”“效益”两大主题,并通过“服务效益年”和签订经济目标责任状等形式,一直抓住两大主题不放松。
  为提高服务水平,我们提出了“由规范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优质服务向亲情服务延伸”的总体要求,通过深入开展“内抓外树”和服务效益年活动,全市城建系统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1.服务工作创出新水平。
  两年来,我们以认真实施社会服务承诺制为载体,以想民、爱民、为民、便民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对服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煤气公司推行了“承诺延伸服务”,增加8项承诺内容,建立三级维修网络,为108户军烈属、老干部及5个干休所义务维修服务。他们还推出了“一员变三员”的服务新举措,煤气收费员兼做安全检查员、宣传员,采取入户走访、回访等形式及时发现问题,排除隐患。公交总公司推广280车组“16字亲情服务法”和368车组“三爱一讲五到位爱心工作法”,提出“视乘客为亲人,让您上车如到家”,为乘客提供咨询服务、扶老携幼、代管物品等多项业外服务。热力总公司在全国供热企业中首先作出了保证用户室温不低于16摄氏度的承诺,投入资金90多万元,改造不热户2238户。自来水总公司投资200万元用于购置110社会联动抢修车辆和通讯设备,制作了66个便民服务台,在因抢修停水时,还用自制的送水车为用户送水上门。液化气公司推行了内抓管理“四保证”(气质、重量、抽残、试漏)和外树形象“四上门”(送气、维修、办证、租赁钢瓶)社会承诺制度,还设立了流动售气换瓶车,流动便民咨询服务站等,1998年12月,他们又推出了为用户“免费送气到家”服务新举措,赢得了用户的信任和欢迎,年售气量增长了57%。
  2.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
  通过企业改制、强化管理、挖潜增效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工作,公用事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一改过去逐年下滑的被动局面,连续迈上新台阶。
  市公交总公司两年内改革11条线路,采用借船下海、多方融资的方法购进255台新型中客无人售票车,在极大地提高公交车的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市煤气总公司以减亏为重点,不断扩展煤气用途,深入开展挖潜增效活动。煤气单位成本大幅度下降,由过去的每立方米1.81元,下降到1.25元,下降幅度31%,煤气售气量提高60%。自来水总公司以“管理年”为切入口,深入开展学邯钢活动,强化成本管理,漏失率下降了0.3个百分点,每千吨水耗电下降了2千瓦小时。热力总公司通过强化管理和调整热费,已实现扭亏。公用事业企业5个公司,步入“经营服务型”的良性循环轨道。(作者为秦皇岛市城建管理局局长)


第12版(经济专页)
专栏:

  “三九”的启示
  赵新先
  三九是由“三九胃泰”这么一个科技成果起步,在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12年间发展成为中国医药领域最大的一个企业集团。去年三九药业的销售收入是40多亿元人民币,利润接近5亿元。从三九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速度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全过程中,我认为需要解决好企业管理问题。我们国有企业面临的最大困惑,是没有一个好的经营机制。由于没有一个好的经营机制,我们的经济效益就上不去。三九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了一套好的管理机制。我认为,在企业管理上,重点要建立三个机制:第一个是决策机制,第二个是激励机制,第三个是责任机制。目前我们国内理论界在企业管理上,大家都强调决策要民主、要科学。这样强调是对的,但不是主要的。民主和科学只是决策的手段和方法,决策正确才是目的,而我们恰恰没有强调决策要正确。我认为,决策要正确,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三九在发展过程中,非常强调决策的正确,而不是强调要如何民主、如何科学。对于一个靠近市场前沿、科技含量较高的科研成果,怎样才能做到决策正确,谁应当拥有决策权?我们三九把决策权放给了专业上的权威,学术权威。搞业务的人都知道,学科带头人非常重要,他的发言,他的理论,他的见解,在这个学科里面具有绝对的权威。在科技含量高的企业里面,学术权威、学科权威应当有决策权力。但在国有企业里面,往往把决策权力交给一群人,讨论来,讨论去,这是不合适的。第二点是关于激励机制问题。我们现在强调的是监督机制。我认为,在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这一对矛盾当中,激励机制是主要矛盾,目前国有企业应当加大建立激励机制的力度。激励机制解决好了,监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特别是在科技含量高、科技人才比较多的企业里面,激励机制是主要的。第三点就是责任机制。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建立一个好的责任机制,就是要解决好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落实问题,把责任落实到具体人的头上。三九在发展过程中,建立了这样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今后,我们在这方面还要继续发展。
  大家知道,三九是一个以制药为主营的企业,我们同其他大的企业一样,也进行了多极化发展。我们三九的多极化发展是被迫的,如果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能受到很好的保护,市场比较规范,法律法规比较健全,三九也不会搞多极化发展。但由于对专利保护的力度不够,仿制的、假冒的、伪劣的产品冲击很厉害,每年仿制我们“三九胃泰”的假冒伪劣产品就使我们损失几亿元,因此我们不得不搞多极化发展。在多极化当中,我们也进行了兼并扩张,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地在中国大地上进行兼并。目前我们兼并成功的企业,就是资产归到我们三九手里,完成了法律手续的,将近七八十家,其中药业占70%。我们兼并成功的主要是药业,药业兼并的成功率占80%。成功的标准,就是一个企业在被兼并前是亏损企业,被我们兼并之后,经过3年时间变成了盈利企业,我们认为这就是成功了。在兼并非药业企业当中,我们的成功率在50%—60%。两相比较,我们经过反思,重新强调要加强主营。特别是亚洲金融风波之后,我们加强主营的意识非常强烈,感到搞药是我们的专长,还应当搞药,对药业以外的发展要非常慎重。
  在企业发展当中,我们把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密切结合起来。我们三九药业很快就要在国内上市了。在资本市场上,我们也进行收购上市公司壳的运作,我们收购了江西宜春工程,收购了成都联谊,在香港二板市场上也准备上市。我们在资本运营上的一个最大动作,是曾经把我们药业61%的股份卖出去,后来又把这61%的股份买回来,这一卖一买就是将近20亿元人民币的资金。
  三九集团的药业,12年来平均每年以80%的增长率在发展。12年来,我们的总资产从零发展到120亿元。三九原来是军队的企业,去年按照中央的要求与军队脱离,现在变成了中央直属企业。最近我们对发展战略重新进行了调整,把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我们的主营和发展方向;在生命健康产业里面,医药是我们的核心;在医药这个核心里面,中药是我们的重点。我们力争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里,成为世界最大、最先进的植物药厂。
  (作者为三九企业集团总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