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家谈

  光盯着市场和效益行吗
  浙江周关河
  目前,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工作中大家已逐步形成一种共识,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或者说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什么东西赚钱,就养什么。但是仅仅盯着市场和效益就够了吗?
  浙江武义县种售粮状元朱真德,为了调整种植结构,已苦苦地摸索了好几年。
  1992年,朱真德在种好56亩水田的同时,承包40亩旱地,种上了枇杷。辛辛苦苦培育了5年,果树长势喜人,可已是投产期了,却只开花不结果。今年是投产期的第三年,投资10余万元的果园至今仍然毫无收获。1994年初,朱真德离开老家,跨乡承包了武阳镇实业农场60多亩水田,1997年扩大到110余亩。朱真德一边继续寻找枇杷不结果的症结,一边又在新承包的水田里种了藕和茭白1亩,改田10亩养鱼、养珍珠蚌。然而,他家养的藕个子比人家小,产量又低,茭白皮厚色青,市场上别人每公斤卖2元,而他种的每公斤只能卖0.2元。养鱼、养珍珠蚌的效益也不尽如人意。
  朱真德不甘心,1998年又改种其他作物。他投资几千元,建了大棚,种上辣椒、茄子、黄瓜等。同时,又划出10亩地种了西瓜。结果,种西瓜、蔬菜又亏掉几千元。
  通过这几次的挫折,朱真德开始认真琢磨其中的原因。他发现自己承包的水田,多为溪滩田,土层不厚,地底下多为石头和沙子,易渗漏,地势低洼又易涝,肥料易流失,水质过清,水温偏高,不宜种藕和茭白,也不宜养鱼和养珍珠蚌。经专家指点,原来他家的枇杷园地势、气候等条件也不太适宜枇杷生长,目前只有采取一些补救措施。
  今年,朱真德种了两系杂交早稻100亩,获得了丰收。除去成本,每亩收入也有160—170元。看来,只有种水稻才是比较适宜的。
  朱真德的实践表明:仅仅盯着市场和效益是不够的,还有许多环节不容忽视。
  首先要坚持“一地一策”的原则。朱真德在调整种植结构时,忽视了所承包土地的地理、小气候等因素,结果吃了亏。武义县宣武乡陈弄村选择土层厚、土质好、交通便利、海拔在750米以上的阴坡部分连片种植高山蔬菜。仅高山四季豆一项,今年已创产值30万元左右,人均增收300元。
  其次要坚持“一人一策”的原则。除了考虑自家的田地适宜种啥以外,还得看自己擅长种啥,养啥?每个人都要根据自身文化知识、经济实力、阅历、性格脾气、年龄等综合因素,选择自己的强项,尽量避免盲目投资。同时,还要注意有取有舍、有先有后。朱真德已逐步明白,自己更擅长于种粮食,而且更划算。
  加强服务与引导已是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工作的当务之急。当前,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上,不想调的农民是极少数的,而不敢调、不会调、不能调的农民则占多数。农民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及其技术人员上门现场指导,通过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示范等办法,帮他们出谋划策、调好结构。
  (作者单位:浙江武义县委)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大家谈

  关键在于理清思路
  山西张少农
  各级政府怎样才能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现在农民群众已经走到了市场前沿,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成了农民自主经营决策范围的事情。如果政府再沿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法来指导农业生产,势必造成行政命令过多,忽视市场需求,一哄而起,容易把农民引入生产的“误区”,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学会用价值规律和效益原则来指导生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交给农民,让农民根据市场需要来决定种什么、养什么、经营什么。但这绝不是说对农民和农业生产就可以一“推”了之,农民面向市场组织生产还离不开政府的信息引导和各种社会化服务。尤其是粮食生产,周期长、难调整,政府能否及时为农民提供这方面的信息服务,将直接关系到粮食生产能否适应市场需求和农民的收益。从这种意义上说,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的担子不是轻了,而是重了,对农民不是要“推”,而是要“引”。我认为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农民生产经营的需要,更主动、更自觉地搞好各类服务。具体地讲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深入研究市场,向农民提供准确可靠的市场信息。目前,一些农产品销售难,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对消费研究不透,对市场开拓不够,造成结构调整滞后。我们说农产品呈现出买方市场,是从总量上讲,也是从整个市场来讲的,至于单个产品,既有呈现出买方市场的,也有呈现出卖方市场的。研究市场和开拓市场是篇大文章,政府一方面必须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建立市场监测预测和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把握市场走向,从产前、产中、产后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增强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地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减少盲目性。
  二是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提高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要建立健全上下贯通、相互配套的教育、科研、推广、培训体系;大力推广应用优良品种、节水灌溉、立体种植、饲养加工等先进的实用技术,实现大面积的增产增效;采用多种形式培训农民。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政府应该实行倾斜政策,积极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尤其要抓住那些有一定规模、且科技含量高、辐射面广、牵动力大的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扶强扶壮。
  四是抓好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的研究与开发。政府要组织农业科研部门,把农业生产中的难点和市场需要作为研究课题,集中力量进行攻关,力求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有大的突破;挑选一批增产增效明显的先进实用技术,综合组装,大面积推广,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鼓励和引导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同乡镇企业和农村产业开发相结合,联办经济实体,多渠道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使农业科技快出成果,多出成果。
  以上几条做好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就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农民收入的增加就有了可靠保证。
  (作者为山西运城行署专员)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占补平衡与心理平衡
  夏珺
  笔者日前赴某县采访,见县城边上一片方圆数百亩的原耕地正在平整土地,一打听是准备建广场。再一了解该县的城市人口,只有十几万。十几万人的县城要建一个占地数百亩的广场,气魄不可谓不大,蓝图也颇为宏伟,然而笔者却不敢恭维。
  与该县领导谈起此事,请教建这么大的广场有无必要,是否有浪费耕地之虞时,县里的领导却大谈该县如何实行“占一补一”,如何开发复垦,基本上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言语间不乏自豪与心安理得,似乎因为耕地总量实现了动态平衡,他便有理由“实现”心理平衡。
  不错,为了保护耕地,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饭碗”,国家提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实行了“占一补一”、鼓励开发复垦等政策措施。但这决不意味着只要“占一补一”、占补平衡了,就可以心安理得大手大脚地敞开用地,别忘了还要集约用地、合理用地、科学用地。况且“占一补一”只是数量上的平衡,而占的地都是城市周边的好地、熟地,补的地则是开发的荒地、山地、生地,二者在质量上不可用日而语,是根本不平衡的,至少短时间内是很难平衡的。
  我国土地资源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人均耕地少,只有1.59亩,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二是优质耕地少,2/3的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和高原地区,1/5的耕地受到污染,干旱半干旱地区40%的耕地正在严重退化;三是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近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耕地的严格措施,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终于得到遏制。但保护耕地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必然越来越突出。因此,保护耕地和集约利用土地这根弦,必须时时刻刻绷紧,丝毫不可放松。
  一个城市该建多大的广场,广场规模与人口规模该是怎样一个比例才合理,笔者自知没有发言权。但我却有义务提个醒儿:不要忘记,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多占一亩耕地,就意味着多增加一份吃饭的压力。即使实现了占补平衡的地区,也要有耕地的全局观念,也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实现占补数量的平衡后还应考虑质量上如何平衡。总之,即使占补平衡了,也不要急于寻找心理平衡。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关注农民增收

  让家家户户显身手
  ——江苏响水县实施“家家上项目”增收工程掠影
  樊晓国
  江苏省响水县新河村农民封德君,去年自行设计塔形养猪大棚养猪,因用料省、占地少、周期短,每头猪比一般方法养猪节约成本100元;同时,他又建起蔬菜大棚种菜,并利用茎枝扦插再生法,每年能多收一茬蔬菜。靠养猪和种菜,封德君一年下来,挣了3万多元钱。
  目前,在响水农村,像封德君这样除了种粮之外,另有一两个增收致富项目的农家比比皆是。他们都是该县实施“家家上项目”增收工程的受益者。
  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响水县长期落后,是江苏省有名的贫困县。直到1995年,全县仍有3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之下。
  为了让所有的农民摆脱贫困,尽快增收,1996年,响水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决定实施“家家上项目”活动,让农民在种好粮食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使每一家有劳动能力的农户都搞一些上得起、干得成、有效益的项目,都有一两条增加收入的门路,做到家家上项目,人人有事干,天天有收入。“创造条件,让家家户户为增加自己的收入各显神通,只有如此,才能让所有的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尽快地得到实惠。”响水县委书记徐恒菊如是说。
  农家上项目,尤其是贫困又毫无市场经验的农家上项目,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障碍着实不少。所以,创造条件,扫除障碍,就成为“家家上项目”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中心工作。3年来,响水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所做的工作艰苦而扎实。
  ——提供技术服务。县里同江苏省农科院、扬州大学等科技部门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多次邀请专家来县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建立农民蔬菜技术学校,先后培训12万人次,推广200多个蔬菜新技术和新品种;实施畜禽品种改良工程,在全县推广冷配授精、秸秆养牛等新技术……结果是响水县农民平均每人都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
  ——解决资金投入。运用多种方法,努力形成财政支持、银行贷款、农民自筹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扩大贷款规模,延长还款期限。1998年,县里仅用于补贴农户饲养三元母猪的资金就达110多万元。
  ——抓好产品流通。千方百计营造循环有序的市场网络。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5000多人的农民营销大军,并充分利用其信息灵、脑子活的优势,让他们献计献策,以开辟新的市场;利用因特网进行农副产品销售、获取市场信息;组织粮食、贸易、供销等部门在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并向农民提供销售信息。如今,在响水这片土地上,到处可以感受到“家家上项目”工程带来的勃勃生机。或种菜或种藕,或养虾或养牛;有技术有劳力的农户搞种养,脑子灵信息广的人家跑销售……199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53元,比上年增加31%;1998年,全县11.08万农户发展了家庭经济项目,占总农户的97.2%,户均增收2000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连康山作证
  ——河南新县村村通公路纪实
  高云才郭忠安
  连康山,位于河南新县中部,主峰大风尖,海拔775米。史志记载:“三国时连康在此立寨”。寨外有三关,关内群山起伏,丛林密布,奇峰突兀,怪石林立。千百年来,山里人在深山老林中过着几近原始封闭的生活。贫穷和封闭像大山一样困扰着山民……
  地处新县东部山区的周河乡,距县城只有21公里,却要经过数十处艰险地段,一到雨雪天气,则无法通行。田铺乡是新县优质林果的重要产地,每年收获的数十万公斤板栗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由于通往该乡公路的路况极差,运输困难,群众只好就地出售,价格要比山外低一半。
  新县“行路难”的现实,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
  “大路大富,小路小富,无路不富”成为新县一班人的共识。原新县县委书记郭世光说:“作为贫困山区,要发展市场经济,要脱贫致富,就必须加快公路建设。”
  盼路,修路。共同的心理,共同的愿望,政府和百姓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1994年10月1日,以改造新县干线为重点的公路建设攻坚战在浒湾至八里畈路段拉开了序幕。
  全县2万余名筑路大军在16.7公里路段摆开了一字长蛇阵,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设者们昼夜奋战在筑路战场。饥餐干粮,渴饮溪水,将一道道长岭贯通,深涧填平,平坦宽阔的路基在建设者的汗水中延伸。
  1995年,第一条县乡油路在八里畈建成。到1996年,南信叶线沙浒段铺油工程竣工。1997年先后完成了三路一桥工程,即县城潢河北路新建工程、南信叶浒吴段改建工程、香山防汛公路金水段改建工程及火车站公路大桥。1998年,完成了南信叶吴千段改建工程、106国道新县段改建工程和潢河北路铺油工程。同年,在全县实现了村村通机动车的目标。
  这是新县公路建设史上投入最多、规模最大、成效最显著的时期。据统计,5年间,全县公路建设总投资达到1.28亿元,其中上级投资6700万元,民工投劳折款6100万元。
  5年间,共完成路基土石方810万立方米,修建大桥1座,中小桥梁58座,改建、新建等级公路307公里。劈开大小山头115座,填平沟壑76道,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红旗渠”工程。
  在南信叶改建工程冲刺阶段,参战乡镇为了保证工期,秉烛夜战。
  为了修通致富路,全县群众只要一声召唤,就会从四面八方赶来,没有报酬,没有补贴,自带粮草,自带被褥,喝河水,睡石坎,从没怨言。千斤乡在实施爆破中,有一个装药1800公斤的大炮出现哑炮,空气顿时紧张。紧要关头,共产党员、村民组长王文昌主动请战。哑炮排除后,有人问他当时有什么想法,他回答说:“我下去时,就没打算再上来。”
  1998年12月22日,对于陡山河乡连康村村民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连康村通车了。这一天,汽车第一次从县城直接驶进了连康村,新县最后一个不通车的村子实现了公路通车。
  我们来到连康山时,见到的依然是层峦叠嶂,云雾袅袅。新县副县长吴成才指着山上说,现在,群众开发荒山的热情高涨,这儿是板栗,那儿是茶园。
  公路建设,有力地推动新县经济的发展。199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亿元,财政收入53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938元,农民人均山上林果收入达到80元,65%的农户盖上了新砖瓦房……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乡村驶来办税车
  张呈林
  11月2日,一辆“依维柯”面包车驶过广阔的田野,在山东省桓台县耿桥镇姜庙村残疾人胡庆暄的馒头店前停下。车上下来一位女税官,快捷麻利地为胡庆暄办理了上个月44.8元的纳税手续。胡庆暄的妻子感激地对笔者说:“俺孩子他爹腿残疾,到镇上缴税很不方便,没想到办税厅来到了家门口!地税局为纳税人想得真周到啊!”
  桓台县地方税务局全方位为纳税人服务,树立地税文明形象,在增强办税服务功能,提高办税质量上狠下功夫。他们针对偏远村及老、弱、病、残纳税人申报、缴税不方便的实际困难,积极拓宽服务渠道,于今年1月份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多功能流动办税服务厅”,实行上门服务。
  “流动办税服务厅”内微机、打印机、扩音机等办税、宣传设施一应俱全,集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稽查、政策咨询、税法宣传、接受涉税案件举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在做好税款征收及服务的同时,使税法宣传日常化、税收咨询经常化、处理涉税举报案件现场化。流动办税服务实行10个月来,月均行程1100余公里,为全县20个村1000余户纳税人上门提供服务,发放税法宣传材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40余人次,现场接受涉税举报案件40余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为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与新疆中基有限责任公司携手,实行公司加农户的做法,带动了西红柿、枸杞等红色产业的发展,使当地种植的西红柿转化成产品后,全部销售到国外。这里,每天交售西红柿的车排起了长队。图为卸车的一角。胡维斌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哈尔滨:农业产业化势头猛
  本报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哈尔滨市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科技实力较强,工业基础雄厚,市场辐射能力强等优势,力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农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今年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全市龙头企业总数由去年的276个上升到326个,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所创造的产值已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43%,成为农村经济的“半壁江山”,初步形成都市型农业产业化新格局。(王一工郭红原)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西安:蔬菜瓜果名牌多
  本报讯近年来,西安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培养了一批名优农产品。
  其中蔬菜良种有名扬全国的高抗病、优质、丰产的国家级推广番茄良种“毛粉802”和“西安绿茄”、“西安6号”甘蓝、“紫红极”早茄等一批优质蔬菜品种,果业方面有果实风味鲜美,又有很高药用价值,被誉为“果中之王”的“秦美”、“哑特”、“秦香长安一号”优质猕猴桃,有新引进的日本“水晶梨”系列产品,新选育的鲜桃产品及全国闻名的临潼石榴、柿子,有经济效益较高的西安名优红樱桃、板栗等。(吴明)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农业专家全国巡回报告活动将启动
  本报讯为贯彻落实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地发挥各类农业专家在农村经济发展决策和农业项目咨询中的权威性指导作用,由国家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农业部干部培训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单位联合发起,并组织开展的“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专家教授全国巡回报告活动”将于11月下旬正式启动。
  据了解,专家巡回报告将就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形势、农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种养殖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工业化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对策和咨询意见,专家团将在全国有代表性农业城镇精选30家作巡回演讲。
  (萧杨)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警惕:宅基地占用耕地
  编辑同志:
  目前,农村宅基地规划的无序,造成大量耕地流失。
  一些农民不经任何单位许可,便在自己承包的责任田内建筑住宅,住宅的院子越造越大。还有些村民干脆放弃原来村子里的宅基地,在责任田里再建房子。有些村民儿子刚出生就提前在自家责任田里划出宅基地。有些住宅刚建好不久,迷信风水不好又重新建造一处。
  复旦大学哲学系
  苗体君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中国德州农业科技创造园”最近在山东平原县建成。该园与多所农科院校结合,为农民提供各种优良种畜种苗。图为科技人员在实验室为农户培育脱毒马铃薯种苗。本报记者陈晓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