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特稿

  公益事业的成功范例
  ——希望工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本报记者唐维红
  十年前的金秋十月,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希望工程悄然诞生。十年后的今天,希望工程以其救助二百二十多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骄人成绩,成为中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民参与最广泛、最具影响的民间社会公益事业。
  1989年10月30日,成立不久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推出一个大型公益项目———希望工程,筹集社会财力,救助中国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
  回忆当时的情景,中国青基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永光感慨万千:“当中国青基会以共青团中央提供的10万元注册资金开张时,我们的第一个冲动就是找一个最能筹到钱的好项目。希望工程正是这一‘原始冲动’的产物。随着希望工程的发展,我们的认识和目标在不断升华。”
  希望工程实施的10年,是我国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10年。农村儿童失学现象有很大程度的缓解,已不再是一个需要进行大规模救助的突出社会问题。
  希望工程实施的10年,是全社会重教意识极大提高的10年。社会公众已普遍认识到教育对民族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兴学助教已蔚然成风。
  希望工程实施的10年,也是我国公益事业渐趋活跃的10年。继希望工程之后,又出现了“春蕾计划”、“幸福工程”、“烛光工程”等基金会和公益项目。回顾希望工程的成长历程,总结其成功经验,将有效地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从救助失学儿童到捐建希望小学,希望工程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资助领域
  1989年10月,河北省涞源县桃木疙瘩村的13名失学儿童在希望工程的救助下重返校园。他们是希望工程最早的一批受益者。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600多个县,220.9万名失学儿童因希望工程的救助重返校园。
  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的基本方式,就是向农村因家庭贫困而从未入学、中途辍学或即将失学的儿童提供助学金。随着书本费用的不断上涨,助学金由开始时的每学期每人20元人民币,最后达到了50元。
  1990年5月,青基会在安徽省金寨乡资助一所农村小学建成了新校舍,并将该校命名为希望小学。从此,希望工程在救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同时,开始扩大资助领域,帮助贫困地区的乡村改造危旧校舍,改善办学条件。这个项目得到了社会的积极支持。到1999年6月,希望工程建设的希望小学达到7549所。
  随着来自乡村教育需求的日益广泛,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援助希望小学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对长期工作在贫困乡村基础教育第一线的优秀小学教师予以表彰,至今,已有5100人获得“希望工程园丁奖”称号并得到物质奖励;动员中国逾百家出版社捐赠优秀图书版权,从中精选500册,由社会捐资印刷一万套,分送希望小学和其它乡村学校;建立“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对希望小学的教师进行短期培训;面向百万希望工程受助学生,评选优异者,授予“希望之星”称号。
  上述项目的逐步展开,扩大了希望工程的内涵,形成了希望工程以失学儿童这一弱势群体为核心的较为系统的资助激励体系。国家科技评估中心《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表明,希望工程已经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参与最广泛、最具影响的民间公益事业。
  希望工程的成功得益于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得益于实施机构管理监督措施的有效
  青基会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社会团体,又是一个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这就决定了它所实施的公益项目所需要的资金只能从民间获取,运作成本只能从捐款的利息等收入中解决。
  1989年11月1日,希望工程有了来自社会的第一笔捐款———天津市的小学生周桐捐款27元人民币。10年来,希望工程面向海内外共筹集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
  ———项目定位准确,是希望工程成功的重要原因。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协助政府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计划,是个将儿童问题、教育问题、贫困问题捆在一起的项目,它符合公益项目必备的要素,即政府支持、社会关注、满足弱势群体需求。因此,希望工程几乎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教育主管部门多次肯定,希望工程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动员人民参与办教育的一种极好的形式。
  ———资助形式灵活,使希望工程能够最广泛地获取海内外的资助。青基会向全社会明确捐助标准,接受捐款后及时安排资助,并将捐、受双方结成“一助一”的对子。这种做法,使捐款是否及时足额安排资助、受助者是否符合条件等均予以公开,便于监督;同时,也便于捐受双方的联系和交流,因而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评估结果显示:在省会城市16岁以上居民中,93.9%的人知道希望工程,其中63.5%的居民为希望工程捐过款。
  ———管理严格、监督有力,为希望工程规范运作、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青基会在坚决执行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同时,还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大胆实践,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希望工程服务商标,依法保护希望工程的合法权益;推动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捐赠者代表成立希望工程全国监察委员会,对希望工程的基金、资助管理进行检查、监督;定期邀请政府、社会审计部门对希望工程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邀请权威评估机构对希望工程的效益进行评估……这一切为建立中国公益事业的运行规则和推进中国公益事业的法制化建设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充分利用共青团组织的优势,为希望工程提供必要的组织和人员保证。实施希望工程需要筹集、管理和拨付资助款并监督使用,完成这一系列工作,必须有专门的组织系统和专职的队伍。青基会没有采取出资聘人设置机构的做法,而是充分利用共青团健全的组织系统优势,在省一级团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通过授权,让它们履行希望工程的实施管理义务。到目前为止,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一些市(地)成立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它们既是所在地区的希望工程实施管理机构,又独立自主地依法从事其他的公益项目,有效地保证了希望工程的实施。
  1999年3月,中国青基会对社会宣告:希望工程实施战略重心转移,由救助失学儿童转向对优秀受助生的跟踪培养,设立希望之星奖励基金;希望小学由硬件建设为主转向以教师培训、现代化教学设备配置等软件建设为主,建设希望网校。
  面向即将来临的21世纪,希望工程将继续关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继续演绎充满爱心动人的故事,继续播种希望!(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湖南湘西希望小学的孩子们。(青基会供稿)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全国青联希望小学在湖北蕲春落成
  本报讯由全国青联秘书处发起募集、全国青联委员捐款援建的全国青联希望小学,日前在李时珍故里———湖北省蕲春县落成。
  1998年夏天,我国部分地区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全国青联及时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委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时间在青联委员中掀起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热潮。截至去年底,共收到委员个人捐款565734元。今年初,全国青联秘书处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将所有的捐款分送到受灾最严重的湖北、湖南和广西3省(区),用于全国青联希望小学的建设。
  据悉,由全国青联委员捐款援建的另外两所学校———湖南省保靖县仙仁乡全国青联希望小学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援宝村全国青联希望小学都将于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张宁)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热门话题

  莫让“公开”变“空开”
  何应洋
  厂务公开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消除隔阂,凝聚人心;可以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可以实施民主监督,避免暗箱操作。
  但好事不好好办,便会走了样。一些企业实行厂务公开后,职工的意见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多了。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厂务公开要么避重就轻,只公开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对事关企业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秘而不宣;要么公开的厂务名不符实,用虚假数字蒙骗愚弄职工;要么虎头蛇尾,前热后冷,热闹红火一阵子后,便偃旗息鼓,杳无声息;要么开空头支票,只公开不整改,你说你的,我做我的,公开前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问题,公开后依然如故。如此公开,实则“空开”,职工怎能没有意见?
  厂务公开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公开,让广大职工知情参政,行使其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促使企业经营者勤政廉政,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更为准确合理,进而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因此说,公开只是第一步,是头道工序。
  要使厂务公开真正取得实效,笔者认为,公开之后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广开言路。厂务公开之后,企业经营者应该广开言路,让广大职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真心实意地听取和接受职工的意见。二是释疑解惑。对于职工提出的疑问,企业经营者要开诚布公、实事求是、耐心细致地向职工讲清原委,解开他们心中的疙瘩,理顺他们的情绪。切不可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用不着边际的解释、漫不经心的态度来敷衍职工。三是闻过则改。对于职工提出的一些需要整改的问题,无论是涉及企业全局的,还是事关职工个人的,企业经营者都必须认真对待。条件成熟、许可的,能整改的应立即整改。因种种原因,不能及时整改的,要向职工说明不能及时整改的原因,以求得职工的理解。唯有如此,厂务公开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昆明“寒窗助学”温暖学子心
  本报讯昆明市总工会开展的“寒窗助学”活动目前已资助考上大学、中专的困难职工子女700多名,结成助学对子360对。
  据昆明市总工会主席杨丽介绍,近年来虽然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困难职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但很多高校每年数千元的学费对一些特困、下岗职工家庭来说无异于一个天文数字,有的家庭甚至被迫让子女辍学。针对这一问题,昆明市总工会从去年8月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寒窗助学”活动,发动有能力的企业及社会各界来帮助考上大中专学校的特困、下岗职工子女。受资助学生除了一次性获得2500元或2000元补助外,每月还可领到一笔生活费,直到他们完成学业。(沈亚平陈明昆)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

  江西崇仁县粮食局将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有一技之长的下岗职工开办种养基地等经济实体。去年以来,共安置下岗职工320多人。图为郭圩乡粮管所下岗职工在他们开发的700亩种养基地里为果树喷洒农药。新华社记者振平摄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维权

  女职工遭遇困境
  讨说法走上法庭
  本报讯山东省潍坊市一名女职工(烈士子女),丈夫不明不白死亡,自己又面临着被厂方赶出住房的困境。她勇敢地走上法庭,要求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法制日报日前详细报道了此事。
  李艳英是潍坊柴油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潍柴”)的一名职工。1994年6月,“潍柴”分给她住房一套。1999年5月,“潍柴”因要拆迁李艳英所住楼房,要求她迁出。李艳英因无地方居住,向厂方要求另行安置一套住房,双方没有达成协议。5月6日下午,李离家办事,于晚8时左右回家,发现房门被撬,房内所有财产不知去向。经公安部门调查得知,这一切均是厂方指使工作人员所为。为此,李艳英要求“潍柴”立即停止侵权,返还财产,履行拆迁安置义务。
  厂方除了上面说的理由外,拿出一份5月25日发的“潍柴人字(1999)81号文件”,即关于李艳英连续旷工因此于5月11日起予以除名的决定,称:“李日前已被除名,因此她无权要求分房,我们也没有安置住房的义务。”
  李艳英认为,首先这份文件她从来没有看到过。其次这个文件是5月25日发的,而搬迁是5月6日,因此厂方仍有安置的义务。李艳英还提出一个问题:即便不说我,我丈夫张伟清还是“潍柴”职工,“潍柴”对他及他的家属也应该予以安置吧?
  张伟清原是“潍柴”下属销售公司办事处副主任,1997年4月18日厂方通知他,说奎文检察院与厂方联合办案,要他来核实材料,结果一去不归。当年4月20日,厂领导向李艳英宣布张伟清从二楼跳楼自杀了。尽管有许多疑点,但潍坊市有关部门法医的结论还是自杀。随后张伟清的尸体在没有家属在场的情况下被强行火化,其依据是“文革”时期的鲁革发(1975)47号文件。
  据李艳英介绍,张伟清的事情发生后,厂方安排她带着未满10岁的孩子回北京母亲家休养,工资和其它福利待遇一直正常发放。她多次向厂方询问丈夫的死因,没有人正面回答她,更没有人通知她上班。张伟清死亡的善后工作至今没有说法。(焦庆乐)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奋斗者之路

  植根群众
  ——记河南省十佳青年张慧彬
  王伟
  伏牛山区的冬天,干冷的风吹在脸上,像刀子在刮。天上,一群大雁顶着风奋力地飞着;地上,两个汉子一前一后,骑着自行车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急匆匆地往前赶路。这是1998年10月的一天。这两个骑车的汉子,一个叫张慧彬,新任河南省禹州市文殊乡党委书记;紧随其后的是乡党委秘书。这是张慧彬上任的第二天,就开始一个村一个村地奔走,已经走了33个村,现在是第34个。
  张慧彬刚到这个乡的时候,全乡34个村有1/3的村级领导班子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如何改变这一状态?他想到了群众。他就是在与群众座谈中,了解到许多真实的情况,许多办法就是与群众交谈中得来的。这一段时间,他走访的村干部和群众达700多人,收集合理化建议达60多条。
  情况吃透了,良策也有了。张慧彬大刀阔斧实施改革:针对基层组织建设这个薄弱环节,以支部整顿为突破口,把1999年确定为提高素质年和形象塑造年,使全乡很快消除了三类支部,基层党支部重新焕发生机。接着,张慧彬带领乡里80名干部分村包点,解决部分村的“疑难杂症”。
  文殊乡是个穷地方,穷就穷在乡镇企业不发达,农业没有形成特色,要想把这个乡的经济搞上去,就得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发展高效农业。经过深思熟虑,张慧彬提出出路就在于筑巢引凤,以撤乡建镇为契机,科教兴乡,固农强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张慧彬的带领下,全乡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昔日破烂不堪、狭隘拥挤出名的文殊大街,随着文殊工贸小区街道硬化,文殊—方山、文殊—神后柏油公路的兴建,面貌焕然一新;全乡程控电话增容2000部,该乡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乡政府上网的乡。去年10月至今,全乡已招商引资800余万元,新上项目65个。同时,他们还加大文殊发电厂的龙头带动作用,使煤炭、建材、铸造、板材加工、养殖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形成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并逐步优化工业结构,由资源型向高新技术型转化。1998年,文殊乡乡镇企业总产值2.05亿元,入库税金380.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05元;今年,该乡乡镇企业总产值可达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55元。文殊乡发生了可喜变化,张慧彬也荣获了河南省十佳青年、优秀共产党员、优秀乡镇党委书记等称号。


第12版(社会经纬)
专栏:奋斗者之路

  知难而进,奋斗不已,这就是龙港之子杨安辉———
  青春的亮点
  本报记者袁建达
  谁都知道东海岸边有个温州。谁都知道温州附近有个龙港农民城。杨安辉就是龙港镇出类拔萃的年轻人。
  1985年,年轻的龙港小伙子杨安辉被上级任命为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白沙乡副乡长。当时的白沙,是全县出名的“三差乡”:群众生活差,社会风气差,干部素质差。15年期间,杨安辉服从组织安排,3次到白沙任职,克服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不但改变了昔日的落后面貌,而且同乡亲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杨安辉到白沙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围海造田。随着党的富民政策迅速被落实,名闻中外的龙港农民城诞生了。但随之也出现了城市建设与农村争地、农业生产水平与产出能力差距拉大等等的矛盾。白沙要脱贫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开发利用海涂,向大海要钱!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年轻的杨安辉主动挑起拦海造田的重担。他同党委一班人一起,组织起10万人次民工,两次围海造田,筑起了一条高十几米、长4公里的高标准堤坝,造田5500多亩,给白沙群众带来价值千万元的经济回报,同时给龙港城市提供了建设用地。白沙乡改为白沙办事处,杨安辉担任办事处党委书记、主任后,他的目光放得更远了。1997年后他又用两年时间,带领群众筑起了一座能防御50年一遇海灾的标准堤坝,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海涂综合开发。
  建设高标准的农业示范园区,是杨安辉在白沙干的第二件大事。怎样让白沙的农业从过去的小户经营变成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和高效化经营,一直是萦绕在这位年轻干部心头的问题。他相信“多用脑筋多用腿,多干实事少用嘴”。为了掌握农业开发的第一手资料,他深入实践、深入基层,召开了100多次村干部、老党员和老农民座谈会以及村民代表大会,反复征求和倾听他们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制订出发展当地农业的10条措施,深受群众拥护。当国务院11个部委批准龙港镇作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后,杨安辉又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提出在已开垦但不宜种植瓜菜的1万多亩涂园旱地上建立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的发展目标。这项“大手笔”的第一期工程从1996年9月开始,1997年春耕前完成;第二期工程目前也已初具规模。为了早日建好农业园区,整整3年,杨安辉没有歇过一个节假日,连老父亲病重住院,他也顾不上,只托妻子前去护理。经过艰苦奋斗,一个“田成方,路成框,林成行,渠成网”的现代化农业综合示范园终于初步展露在东海岸边。
  杨安辉之所以拼死拼活、无怨无悔地带领群众围海涂、造良田,源于他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15年来,他带领群众修筑了总长达24公里的9条机耕路和4条水泥路,帮助52户贫困户脱贫,帮助45名失足青年迷途知返,使全办事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每年春节,他都让机关干部早早回家过年,自己独守办公室或转到各村去处理群众过年中遇到的问题。
  天道酬勤,青春无悔。1998年,白沙现代农业园区通过验收,成为浙江省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今年白沙造田项目经验收,成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杨安辉连续10年荣获苍南县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