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调整不会一劳永逸
  江苏徐三保
  在整个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业结构调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以往的实践,我认为搞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必须把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
  所谓适应性调整,就是根据市场需求作出选择;所谓战略性调整,就是形成产业化。调整非今日始,就我们江苏丹阳市来说,大的调整有两次,一次是80年代中期,调出8万亩面积,种植桑树,加上原有的就是10万亩,形成了茧丝绸一条龙,在主产区达到户均一亩桑,蚕茧收入超千元。同时,全市五大缫丝厂安排农村青年就业2万余人,一、二产业协调发展,农民收入上了一个台阶,80%的农户盖起了楼房;一次是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调出6万亩面积(主要是低洼低产的土地)开塘养鱼、发展水产品,全市涌现出上万个水产专业户,兴起珍珠等特种水产品养殖热潮,全市每年淡水养殖珍珠100余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民收入又上了一个台阶,80%的农户购买了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这两次调整是成功的,它带来农业结构的优化、农民收入的增加,并进一步把农民推向市场。
  当然,每一次调整也都伴随着市场风险,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性决定的。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调整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的,市场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
  调整既要着眼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只讲长远利益,农民得不到眼前的好处,投资回报遥遥无期,农民承受不了,也不愿意干;只讲眼前利益,不根据市场的发展趋势制定战略,也会使农民疲于奔命,得少失多。在新一轮调整中要找准结合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丹阳市的做法是以十个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十大基地建设。这十个龙头企业有搞粮食加工的,有搞畜禽加工的,也有搞林木加工的,比如意杨工程,由我市一家合资企业当龙头,这家企业已投入2亿多元,它以意杨为主要原料,年生产中密度纤维板6万立方米,优质地板150万平方米,与其相配套,全市计划利用河滩、岗坡地3年内发展意杨万亩,由于龙头带动,农民种植意杨不愁找不到销路,政府指导农民种植,心里也有底,可以避免调整中的盲目性,减少市场风险对农民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作者为江苏丹阳市副市长)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欢迎大家参加讨论
  农村经济结构非调不可,不调整没有出路,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结构调整的大方向非常明确:面向市场,追求优质高效。围绕结构调整,有关部门也提出了若干原则。但是,一具体到操作的层面上,究竟调什么,怎样调,调多少,大家心里还是颇多困惑。结构调整到底应该怎样进行?目前面临哪些问题?该怎样看待、怎样解决?需要大家共同探讨。这也是我们开展这次讨论的原因。
  结构调整的确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在调整的过程中,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始终存在。调整结构,本来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调得不好,也可能适得其反。今天参加讨论的两篇文章,既提出了问题,阐明了观点,也提供了当地一些好的做法。这些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农民分散风险,增加成功的机会。
  欢迎更多的读者参加讨论,联系本地的实际,反映问题也好,发表看法也行,推荐各地的好做法、提出建设性意见更欢迎。
  来稿请寄:北京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经济部农村组“结构调整”讨论专栏
  邮编:100733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明年种什么,该问谁?
  安徽吴昭仁
  不少农民说,现在到处都在讲调整产业结构,可是谁能告诉我,明年究竟种什么呢?
  明年种什么?这个问题实在不好回答。
  因为市场变化太快。商品是物以稀为贵,今年某种产品行情好,但如果许多人一窝蜂地上同一种产品,结构趋同,明年就可能超过市场需求,价格也会掉下来。
  明年种什么?这个问题不应该由政府来回答。我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农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政府可以撒手不管,把农民推向市场了事,而是说,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搞好服务,保持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去适应市场。如果继续具体安排种什么,不种什么,某项作物多少面积,那仍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做法,难免失误。
  其实,明年种什么,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种优质高效作物。政府在这方面有许多事可做。我在安徽农村调查,当地的做法是:
  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科技,运用良种良法。阜阳就出了三招:建立黄牛改良中心,从国外引进50多头良种公牛,争取3年内把全区400万头肉牛全部改成良种;推广山芋脱毒栽培,把山芋胚胎进行脱毒处理,使山芋既增产又优质;兴办大型种子包衣工厂,把棉花、大豆、玉米、花生、小麦种子全部进行包衣处理;各乡镇农技站、畜牧改良站负责对农民指导和落实。
  引导农民发挥当地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品。现在大路货滞销,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常常供不应求。比如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国内外知名度高,全市110万农民,60万劳动力,有30万人从事药材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那里没有买不到的中药材,也没有卖不掉的中药材,四口之家的药农,仅此一项年收入万元以上。此外,涡阳苔干、太和香椿、砀山酥梨、和县辣椒、黄山茶叶等等,都有较大批量,销路广,效益好。
  推进产业化经营,实施名牌农业、商标农业、订单农业。1997年安徽评选了22个省内农产品名牌,1998年又评选了21个,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生产品牌意识。全省都在大力推进公司+农户的营销方法,运用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进入市场,签合同,发订单,让农民种植时无后顾之忧。阜南县今秋种植40万亩油菜,农民普遍拿到了油厂1元1斤的最低保护价订单(到时再按市场价保底上浮);临泉县白庙镇4000亩大棚蔬菜,多数都与武汉农贸市场签订了购销合同。芜湖市金田集团与10万农户签约,包收他们种植的优质稻。(作者为安徽农经学会会长)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往年,黑龙江省的农民为交秋粮,要迎风冒雪披星戴月在粮库门前排长队。从去年起,这道多年存在的“风景”,突然消失了。
  龙江粮库热微机
  本报记者赵志文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产粮大省,粮食储量连续10年位居全国首位。近年来,为了提高收储水平,该省克服诸多困难,加大科技投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黑龙江省的粮食收储企业,几十年来一直使用传统的作业方式,特别是在收购中,还要凭眼观、手摸、牙咬来判定粮食的等级、含水率等。落后的管理手段带来许多弊端:
  粮库效率低,职工劳动强度大。其实,不管农民交售的粮食多或少,总之收购的程序一个也不能少;检质、开票、毛重检斤、卸车、除皮检斤、业务复核、计价核算、付款。手工操作且又担心出差错,速度当然无法加快。在收粮旺季,粮库职工每天要高强度地连续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经常几十天不能回家。
  透明度差,农民心里不踏实。巴彦县洼兴镇兴范村的农民张士江认为,卖粮辛苦点儿不算啥,最不顺心的是收购透明度太差。检验水分全凭牙咬口嚼,检斤全凭人拨秤砣,这实在让人不放心,用手工开出的票据字迹潦草、模糊,农民拿在手里还得连蒙带猜,弄不好还有丢票现象。由于卖粮难,加之农民存有粮库少数职工收“人情粮”的疑虑,于是,农民与粮库的纠纷时有发生。
  为了能让全省的粮企插上科技翅膀,去年,黑龙江省政府在省财力十分拮据的情况下,拨出1000万元专款给粮食部门,用以购置高科技用品。省粮食部门也迅速自筹一部分资金,购置了电子秤、测水仪和吉林金鹰电脑集团公司开发的“粮企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电脑软件。截至目前,全省706个粮库已有634个使用了电子秤,实现了收购电子化,有510个粮库实现了微机结算化。
  洼兴粮库是巴彦县首先应用微机参与收粮的。该库副主任郭炳瑞说,运用高科技收储粮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一是公平、公正、公开,准确率高,减少了买卖双方的纠纷。微机电脑检斤误差小。农民对电脑显示的数字十分信服。二是节省时间,工效大幅度提高。从前,一到收购旺季,粮库被迫搞人海战术,全体职工加班加点疲惫不堪。目前,洼兴粮库已做到了户交户结,随来随收,现金兑付。往年农民交粮排长队的现象不复存在了。
  去年,双城市第四粮库自筹资金购置了9台微机和相关的软件,实现了对粮企进、销、调、存、人、财、物等13个项目的电子网络化数据处理,坐在办公室内,只要敲一下微机键盘,可得知整个粮库收储全过程的任何数据。如,要查某一个粮囤,电脑可显示建囤时间、空间位置、建囤所耗资材成本、目前储于囤内的粮食的品种、等级、数量及入囤时间。该库主任崔长城告诉记者,电脑提供的数据全而准,为生产管理决策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他还算了这样一笔账:该库每年的生产旺季是4个月。使用微机后可节省40个劳力,每人工资按400元计算,4个月即可节省工资开支6.4万元。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红土地上的山文章
  ——革命老根据地大悟县绿化侧记
  肖忠武肖鹏
  山是无言的导师
  湖北大悟县地处大别山脉西段,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解放后,大悟为使这块红土地的人民尽快富起来,先后多次做过关于山的文章,其中,大手笔的有三篇:
  第一篇写于1958年至1978年。在这20年里,大悟和全国各县一样,先是为炼钢铁而大砍山林;后来为抵御三年自然灾害和落实“以粮为纲”,在山上大造田地。然而,山不仅没有给大悟带来富庶,反而制约了全县农业和经济的正常发展。
  第二篇写于1979年至1988年。这10年,部分农民由于对人与资源、农业与林业的关系缺乏科学的认识,因而对山的索取大于奉献,乱砍滥伐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基层干部对农民的承包也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把农民在承包山上的砍伐和开垦视为合情合理。生态环境再度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许多池塘几乎被泥沙填平。
  面对山林这位无言导师的教诲,大悟人决定自1989年至2000年,用10年时间为境内所有的山书写第三篇文章,主题是:奋斗十年,绿化全县。与前两篇文章相比,第三篇明显地体现出尊重科学规律、注重循序渐进和讲求因地制宜的实事求是精神:
  1990年至1993年,灭荒;1994年至1998年,绿化;1996年至2000年,建设绿色致富工程,引导农民奔小康。
  尝到了绿化的甜头
  大悟人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在这块已经光秃秃的土地上铺上了绿装。彭店乡在十几年前,家家户户缺柴烧,每年此时,满山都有人砍柴。如今一入冬,到山上搂几天落下来的松叶就够烧半年,另外半年,条件好的家烧煤或煤气,条件差的烧麦草和棉花秆,因此,现在很少有人顶酷暑砍柴了。
  护林员余运富告诉我们,治山搞绿化是件难度很大的事。但是只要思路正确,真抓实干,就会出效果。这五六年没有闹水灾旱灾了,粮食年年增产;农民现在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70多元,比1990年增加了两倍多。
  现在许多山场承包了,承包者有自主权。但怎么个管法?老余说,对于政府来说,农民承包山场以后不等于就此放任不管;对于农民来说,承包以后,权利和责任对等,比如承包经济林,首先要签合同,然后自种、自管、自用,至于怎么种、怎么管,合同中有明确规定。
  现在的大悟乡护林队,村组设护林员。乡里给全乡每一户发放了《乡规民约》,其中有治山治林的内容;每年还要组织3至5次乡级治山治林的检查和评比;在三个集镇和山林面积较大的林区共设有13个举报箱。如今,农民尝到了绿化的甜头,维护山林的自觉性也在逐年提高。
  千古成败在于治
  这里的许多山现在已被列为不准开垦、放火、伐树、砍柴、割草、起石、挖土、打猎、放牧、挖蔸的“十不准”封山区,在“封山牌”上还写有封山时间和负责人姓名。
  爬上青松岭,如入林海。林海中,经济林、用材林、茶林、果林、苗圃错落有致。俯视山下,是一座30平方公里的水库,碧绿的水上野鸭成群,时起时落;遥望对岸,群山墨绿墨绿,傍水的树上栖歇着一群白鹭。据介绍:“青松岭是彭店乡的‘绿色明珠’。再过若干年,这树上长的、土里栽的、水里游的,又将成为一个‘立体宝库’。”
  其实,大悟的青松岭还不算什么,像这样的林场全县有近300个。在一些林场,原先绝迹的虎豹等珍稀动物又出现了。为使这块红土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有益当代,造福子孙,县领导又对全县绿化作出了新的部署。
  借大悟被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几个大林场被列入全国天然保护林工程范围的契机,大悟的林业建设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四面八方
  正阳“畜牧110”惠及千家
  本报讯日前,河南省正阳县袁寨乡周庄村10多家养猪户的110多头猪突发疫病,该县畜牧防疫热线接到急报后,迅速组织4名技术员赶赴现场,经过紧急抢救,病猪全部转危为安。像这样的求助电话,正阳县畜牧防疫和生猪销售两条热线开通一年来,已接到了100多个。在此期间,畜牧医师出诊600多人次,直接帮助农户外销生猪1万多头,为近万户饲养户解决了疫病防治、饲养管理和生猪销售等多项难题。
  (闵建曹伟)
  阳新白沙镇热了“股份水利”
  本报讯入秋以来,湖北阳新县白沙镇采取集股兴修、有股受益、管理到户的措施,狠抓水毁水利工程整修,全镇共开挖土石方11.6万立方米,整修工程186处,其中“股份水利”新建工程41处。为抢在明年汛前保质保量整修完成260多处水毁工程,该镇采取“谁修渠谁受益”的原则,坚持“蓄水灌溉、防涝避灾”的整修标准,制定出具体的整修措施,对260余处水毁工程进行“股份”整修。(刘修强)
  即墨农村经济信息网镇镇通
  本报讯日前,山东省即墨市率先实现了农村经济信息网镇镇通,全市2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经济开发区和田横岛旅游度假区等32处农经网点与青岛市农村经济信息网成功连通。青岛市农村经济信息网网页设置了农业科技、农产行情、供求热线等栏目,以提供准确、及时的市场行情和科技信息为重点,同时融汇了全国各地农业方面的信息。(王刚袁雷宋雪峰)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近年来,江苏省高邮市渔民改变过去单一捕捞的生产方式,积极探索网围、网拦、网箱的“三网”养殖新路子。此举改变了每年高邮湖禁捕期市场出现鲜鱼虾短缺现象。图为高邮镇太平村渔民利用湖区禁捕期,捕捞网箱中的鱼。王林山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龙井村故事
  胡彦彬田丛书
  对于山荒岭秃、地处太行深处的龙井村民来讲,“吃饱肚子、穿新裤子、住新房子”,在几年前还是一种奢望,而眼前的变化着实让村民感到来得太突然:
  人均收入由300元猛增到1250元;散居在山头、山洼里的村民集中搬到了山下新居;人们吃水不再跑十几里路去挑了,3000多米的管线将山泉引到了村里……
  去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河北省邯郸市委书记董强了解到龙井村的穷困。这个武安市西部深山的小村,只有140口人,散居在8公里长的山沟里,居民点就有12个,四处穷山恶水,土地贫瘠,一个精壮小伙子在山上劳作一年还维持不了一家口粮。听到这个情况,董书记很难过,马上决定将这个村作为自己的扶贫联系点。
  扶贫先扶志。带着难以割舍的乡亲情,他奔波80多公里到龙井,爬山坡、进农家、走访特困户,共商脱贫致富的路子和办法。他拉着大家的手一句句嘱咐,勉励村民开眼界、长志气、长本领,依靠自己走上富裕路。龙井人第一次见到了这么大的“官”,知道了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们,群众的心劲一下子高了。
  就要过年了,董书记再次来到龙井村。穷山峻岭中一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112间钢筋水泥结构的移民房正在建设,山里也有了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董强带着现金、面粉挨户慰问,还专门给学校捐赠了两台大彩电和与教材配套的光盘及一批学习用具,和村民一道定准了继续靠林业、畜牧养殖、劳务输出等脱贫致富的路子。
  三个月之后,董强第三次到龙井。这次他扶贫送办法,带来了208只活蹦乱跳的獭兔,全村52户人家,每户2对。董书记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只母獭兔一个月可产一窝,一窝最少5只,一只兔6个月可长到2.5公斤,光卖兔一年每户能挣几百元,养得好可挣得1000元……一起到村的獭兔养殖专家还给乡亲们传授了饲养技术。
  如今,村里的闲劳力也通过劳务市场到外面打工赚钱见世面,初步告别贫困的村民开始走上了富裕路。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反季节菜莫种过头编辑同志:
  近日笔者在当地集贸市场上买韭菜时,吃了一惊:每公斤韭菜竟卖到1.6元,而笔者记得去年冬天,包括元旦春节期间每公斤韭菜只不过才卖1元。据了解,在近期市场上茄子、辣椒、豆角等蔬菜的价格也不算低。种大田菜的菜农乐呵呵地说:“咱比种反季节大棚菜的也不少卖钱。”
  这种现象提示我们:反季节菜切莫种过了头。近几年来,有些地方在大力发展大棚菜的同时,大幅度削减大田菜的种植面积。一开始,大棚菜被看作稀罕物价格不菲,虽然投资较大,仍有不少赚头,但当大棚菜遍地开花,蔬菜的上市量越来越大,价格自然有所回落。而大田菜由于面积锐减,价格反而步步上扬,加之投资又小,收益自然提高。于是乎,反季节菜成了大路货,大田菜反而身价倍增。笔者认为,在发展蔬菜产业时应多调查市场,注意调整一年四季的蔬菜种植面积比例,切莫让反季节菜“反咬”一口,伤了菜农。
  山东乐陵市委宣传部李卫升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科技——要贴近农田
  任相国
  据悉,为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山东省陵县引进了“直销”方式:一是根据蔬菜大县优势,成立蔬菜技术推广站,让专业技术人员专司蔬菜科技推广;二是与2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直销”关系,无偿提供“实验田”,或鼓励专家、教授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推广新科技、新品种、新工艺。这种形式使农业科技以最快的速度“原汁原味”地进入田间。目前科技进步对该县农业的贡献率已超过50%。
  近年来,各地在科技下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创造了很多好形式。但脱离“农田”谈科技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目前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通过“二传手”、“三传手”学到的东西也容易变形、走样。同时,经济基础差的现实,又使农民难以承受使用新技术的风险。这就需要农技推广尽量减少中间环节,最大限度地贴近农民、贴近实际、贴近“农田”。所以,要使科技人员直接与农民见面,专心致志地投身农技推广;要多与科研院校“攀亲”,开辟一条科技进田的绿色通道。聘请农业专家、学者到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手把手地向农民传授新技术,或辟出基地让他们搞试验、示范,或以联合、科技入股等形式,参与农业高科技开发和新品种、新工艺的推广应用。这种“技术直销”,可以有效地避免中间环节的“跑冒滴漏”,让农民及时用上“原汁原味”的最新技术。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大余花农:
  出租名贵花木
  闻名全国的“中国瑞香之乡”江西省大余县经过10多年的经营发展,已成为以金边瑞香、比利时杜鹃为主的众多名贵花木聚散地,花卉年产值可达2亿元。向来善于把握商机的大余养花人开创性地把“深藏闺中”的名贵花木租出去,与单位或家庭签订租摆合同,为其提供花木,按季节变化对花木品种进行交换和调整,保证四季鲜花常馨,并负责花木的日常管理,一年的租金仅为花木价值的10%左右,而租花既免去了种花容易管花难的后顾之忧,又使庭院美化绿化提升到了更高的档次,可谓一举多得。
  如今,在大余县城有90%的单位和近50%的家庭接受了这种方式,办公生活环境焕然一新,100余户从事这类经营的花农户年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徐永涛张升衡)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萝卜也香
  山东省郯城县十里乡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过程中,以科技兴乡富民为指导,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先后建立了日本长白萝卜、山牛蒡、生姜等五大创汇生产基地,在搞好产前指导、产中管理的基础上,努力解决产后销售这一龙头问题,逐步形成了公司连基地、基地加农户的新格局。图为农户在晾晒日本长白萝卜。张乐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