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辉煌的五十年

  从35岁到70岁
  ——由人均寿命的延长看50年卫生事业的进步
  本报记者白剑峰丁伟
  84岁高龄的著名记者爱泼斯坦先生至今难忘70多年前的一幕:那是一个冬日的早晨,在天津的街头,他看到一具中国男孩的尸体,衣衫褴褛,冻僵的身体蜷缩在一个门洞里。这个男孩是当时遭受水灾、饥荒而逃出来的无数难民中的一个。
  据史料记载,解放前,在被称为“城市中的一颗明珠”的上海市,有一辆专门拉尸体的救护车,仅1930年从街道上拉走的尸体就有3.6万具,死者多为贫病交加的弃婴和成年男女。那时,真可谓“人到七十古来稀”。
  今天,这可怕的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盼望抛掉“东亚病夫”帽子的愿望变为现实。新中国成立50年来,中国人告别了缺医少药的窘况,国民平均期望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提高到70岁,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降低,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根治绒癌看医疗
  每到新年,北京的张玉琴女士都会给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医生们寄一张贺卡。今年,她还特意寄来了孙子的照片。谁会想到,30多年前,当她新婚不久,就患上了被称为“癌中之王”的子宫绒癌。经过协和医院专家们的治疗,她的癌症不仅得到了根治,而且保留了子宫,生育了儿女。在协和医院,已有400多位像她一样的患者生育了第二代,60多位有了第三代。
  子宫绒癌根治疗法是我国与癌症斗争取得的重大突破,它砸断了癌症链条上的关键一环,标志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巨大进步。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产生了质的飞跃。到去年底,每千人拥有医疗病床2.4张,卫生技术人员3.64人,医生1.65人,护士1人。目前,全国已建成一批装备精良、科室齐全、技术精湛、人才济济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这些医院在临床医学各个领域代表我国最高水平,有些在国际上也享有较高声誉。许多重大科研成果在防病、治病中产生显著效果。如中药青蒿素的研制开发使耐药性恶性疟疾的防治取得国际公认的突破性进展;大面积深度烧伤治疗及手的再造等显微外科技术、小肝癌早期发现与治疗、食道癌病因研究和综合防治、用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等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关于人类基因组的大规模研究,则为抢占“世纪医学高地”和破译人类遗传信息奠定了基础。
  大灾之后看疾控
  去年,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历史罕见。然而,最令人惊叹的是,在卫生防疫人员的艰苦奋战下,大灾之后无大疫。面对这一“世界奇迹”,许多外国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实说明:中国在疾病和疫情控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在旧中国,血吸虫病曾长期困扰着南方的劳动人民。1200多万人像电影《枯木逢春》中的“苦妹子”那样,身受血吸虫病煎熬。“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新中国的诞生,吹响了消灭血吸虫病的号角。1958年,江西省余江县第一个传出消灭血吸虫的喜讯,毛泽东主席浮想联翩,夜不能寐,欣然写下《送瘟神》:“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近年来,我国坚持打防病防疫的持久战,当年12个“瘟神”泛滥的省、市、自治区已经有5个消灭或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其他7个疫情也控制在局部地区,急性血吸虫病发病已基本绝迹。消灭血吸虫病是我国疾病控制成就的一个缩影。经过艰苦努力,我国急性传染病发病率由解放初期的2万/10万下降到去年的203.4/10万,传染病在死因顺位中从首位下降到第十位。
  改水改厕看农村
  30年代,美国著名作家史沫特莱到苏南农村考察,他看到:“村子由七零八落的土房子组成,门前是脏水沟,村民都有皮肤病,有的儿童头上长癞生疮。妇女在池塘上边洗菜挑水,在下边倒马桶”。
  如今的苏南,这样的景象早已绝迹。一座座花园式的楼房整洁而美丽,房舍前后一尘不染,农民衣着入时讲究,令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在一些富裕的山村,还出现了“环卫工人”,甚至垃圾也实行分类处理。
  据悉,我国农村平均每个村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81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覆盖广大农村,不少地方还建立起以农民互助互济为特点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防病治病的同时,广大农村以改水改厕为突破口,掀起了综合整治环境卫生的高潮。
  到去年底,改水受益人口达8.64亿人,占农村人口的90.6%,其中半数以上农民饮上了自来水;建成农村卫生厕所8343万座,覆盖率达到农户总数的35%。“喝卫生水,上卫生厕,居卫生环境”成为当代农民生活的新概念。


第2版(要闻)
专栏:古都巨变

  辉煌的50年(图片新闻)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古都巨变》大型画册日前在京出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为画册作序指出:5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是短暂的。就是这短短的5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古都巨变》画册以大量新旧图片、统计数字对比的翔实资料,简要回顾了北京城市建设的奋斗历程和巨大变化,反映了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重点工程的最新成就。画册由北京出版社出版。上图为北京阜成门大街新貌;左图为昔日的阜成门大街。这两幅照片均选自《古都巨变》画册。


第2版(要闻)
专栏:

  ’99世界人居日全球庆典大会举行
  据新华社大连10月4日电(记者傅兴宇、索研)今天是世界人居日。’99世界人居日全球庆典大会今天在大连举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大会发来贺词。
  安南说,本世纪初,1/10的人类居住在城市;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全球已有30亿人口成为城市居民。他说,目前,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居住在拥挤不堪的贫民窟和违章建筑区,享受不到基本的服务。他希望,各国政府在新世纪加倍努力,以保证所有的城市居民享有更美好的生活。
  1985年,第四十届联大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今年世界人居日的主题是“人人共有的城市”。
  庆典大会上,建设部部长俞正声说,新中国成立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政府在住房投资、分配、建设方式等领域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住房建设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0%到30%。
  庆典大会上还举行了“联合国人居奖”颁奖仪式。大连市市长薄熙来因“对大连市住房与持续性人居环境的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第2版(要闻)
专栏:

  学界耆宿见证五十年
  本报记者祝华新
  共和国50周年华诞之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国庆座谈会上,74岁的考古所研究员王仲殊动情地回忆起50年前参加开国大典游行的情形,那时他还是北京大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他说,虽然20年代末的殷墟发掘揭开了中国考古学的序幕,但真正形成门类齐全的学科规模是在解放以后。过去,盘庚迁殷、武王伐纣的记载曾经受到质疑;如今,通过甲骨文的碳—14测定不仅能给出商的具体年代,而且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文化的关联也成为学界的共识。中国学者充满自信地宣称,我们已走出疑古时代!
  农村发展所研究员王贵宸由衷地赞道:目前是中国社会科学最好的发展时期。他以农村研究为例说,改革以来,学术界为包产到户、温州模式等辩护,在80年代中期对农业发展后劲问题的警告,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压力,还引起政府高度重视。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最后提请老专家研究一个问题——什么是科学?科学不仅包括认识自然并推动改造自然的自然科学,还应该包括认识社会并推动改造社会的人文社会科学。谈起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首先想到瓦特发明蒸汽机,却往往忽视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巨大作用。李铁映说,专家们对社会改革提出过大量的建议,希望也能对人文社会科学自身的改革作些研究,为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科技发展趋势的科研体制献计献策。


第2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奋斗就会有艰辛”
  李德民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回顾了从上世纪中叶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人民浴血奋斗根本改变了自己命运的历史,展望了从本世纪中叶到下世纪中叶,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年的艰苦创业,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美好远景。他向全国同胞指出:“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中国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从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新中国的诞生,到一九八四年邓小平同志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正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阔步前进,直到江泽民同志这次在天安门城楼上号召全国各族同胞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朝着辉煌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切身感受到经过五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艰苦卓绝的奋斗,昔日积贫积弱的中国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光辉历程金光闪闪,光明前景历历在目,聆听江泽民同志的重要讲话,使人心潮澎湃,备受鼓舞,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光辉历程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现代化的大厦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江泽民同志的这句话,是至理名言。这同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所说的“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同孙中山先生所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具有同样的伟大意义,都是在鼓励革命同志、全国各族同胞为了振兴中华英勇奋斗,不懈努力。只有奋斗,人民才能站起来;只有奋斗,祖国才能富强起来。没有奋斗,就不会有今天的一切;没有奋斗,就没有光明的未来。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的奋斗虽说同革命战争年代有所不同,革命已经胜利,人民坐了江山,全党全国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新时期的奋斗,死人的事不会经常发生了,但必须明确认识到,奋斗仍然是艰辛的,无私奉献精神、勇于牺牲精神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任务很重,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任务很重。天下并不太平,前头并非一马平川,不可能一帆风顺,还有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还很长。
  “奋斗就会有艰辛,艰辛孕育新的发展。”这句话是对过去奋斗历程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奋斗征途的鼓励,是新的动员、新的号令。中国共产党是奋斗的党,中国人民是奋斗的人民。“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唯有奋斗才有出路,才有前途,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统一认识和钢铁意志。


第2版(要闻)
专栏:

  古巴电视台转播我国庆大典盛况
  据新华社哈瓦那10月3日电(记者孙光英)古巴国家电视台于3日下午5时向全国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庆典的实况,数百万古巴观众收看了转播,反响强烈。
  此次转播是由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卡斯特罗亲自提议的。卡斯特罗主席和拉赫副主席、佩雷斯外长等古巴党和国家领导人当地时间9月30日晚在中国驻古巴大使馆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现场转播的新中国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的实况。他边看边称赞,连声说“太好了,应该让古巴人也看一看”。根据中国大使馆提供的录像带,古巴国家电视台迅速将解说词进行了翻译整理,及时播出。
  转播在古巴群众中引起轰动。时钟电台记者罗赫里奥说:“中国的国庆活动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实力和稳定,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和稳定的政治局势,是无法组织起这种庆祝游行的。”一位叫玛尔塔的国家干部说,中国的强大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使人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此外,一些哈瓦那市民在收看转播后打电话给本社记者,称赞中国国庆庆典场面壮观,盛况空前。


第2版(要闻)
专栏:

  祖国大陆地震界人士随时准备赴台参加抗震救灾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从中国地震局获悉,台湾地震灾情牵动着祖国大陆地震界人士的心。灾情发生后,祖国大陆地震界有关人士立即致电台湾有关方面表达慰问之情。
  祖国大陆经历过几次强烈大地震的破坏,在地震科学研究工作实践中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地震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先进技术的抢险救灾队伍。为表达两岸同胞之情,迅速组成了以海峡两岸地震交流中心主任、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何英年为团长,成员包括中科院院士、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委员会袁一凡研究员,地震分析预报中心刘蒲雄研究员和车时副研究员、地质研究所韩竹军副研究员6人的资深专家团,以及数百人的抢险救灾队伍,随时准备赴台参加抗震救灾。祖国大陆地震专家表示,将把有关地震救灾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丰富的救灾经验奉献给台湾受灾同胞,与台湾同胞和同仁一起,积极进行避灾救助行动。
  遗憾的是,台湾方面迄今为止尚未同意这些专家和抢险救灾人员赴台从事地震救灾研究和救助行动。


第2版(要闻)
专栏:

  勤政可安邦
  ——“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姜瑞峰一席谈
  本报记者郑宏范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礼的先进人物代表中,记者发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他就是被群众誉为“反腐败勇士”的河北省石家庄市纪委书记姜瑞峰。
  “我是1949年7月出生的,有幸与共和国同龄,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一同前进、成长。”姜瑞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时时刻刻都要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为民。腐败现象最终伤害的是党和国家的利益、老百姓的感情,因此,必须坚决予以惩治。简言之就是:勤政可安邦,廉洁顺民心。”
  近年来,姜瑞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倡导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对既不廉政又不勤政、群众反应强烈的违纪违法人员坚决予以查处。石家庄市纪委对群众来访做到来者不拒、言者必听、有事必办、满意为止。这里还成立了下访工作队,直接深入农村进行巡访,减少中间环节,就地为百姓解决问题。下访工作队被当地群众誉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查出案件的调查队、促进稳定的工作队。
  姜瑞峰表示:“此次参加国庆观礼,使我受到了一次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回到岗位上之后,我要把在首都北京喜庆节日里的所见所闻告诉给我的同事们,鼓舞大家的干劲,增强凝聚力,以新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第2版(要闻)
专栏:

  对外友协庆祝中国保加利亚建交50周年
  据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今晚在这里举行宴会,庆祝中国同保加利亚建交50周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和有关方面负责人出席了宴会。
  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在宴会上说,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虽然国际形势和中保两国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中保友谊始终得到保持和发展。两国领导人进行了频繁互访,两国在许多领域的合作取得了进展。
  保加利亚驻华大使迪米特尔·查内夫祝愿中国人民今后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2版(要闻)
专栏:

  对外友协等举办中俄关系研讨会
  据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王作葵)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俄罗斯友好协会今天在这里举办题为《回顾与展望》的中俄关系研讨会,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
  对外友协会长齐怀远在会上致词时说,中俄友好关系的发展不仅要靠政府部门的努力,还必须进一步扩大双方在各个领域的交往,其中包括学者之间的交流,以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称赞此次会议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聚会。


第2版(要闻)
专栏:简讯

  简讯
  ●九月二十二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由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翻译,由民族出版社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五种民族文字出版发行。
  ●一套两册的爱国主义教育普及读物——《国旗国徽国歌》和《军旗军徽军歌》于近日由辽海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两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军事科学院和中华书局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
  ●中国国奥队在三日与韩国队进行的奥运会足球预选赛亚洲区“九强赛”B组的客场比赛中,以零比一惜败。另外,卡塔尔队主场以四比一胜沙特阿拉伯队,泰国队客场以零比零平哈萨克斯坦队。(据新华社电)


第2版(要闻)
专栏:

  参加天津体操世锦赛的半数以上代表团抵津
  据新华社天津10月4日电(记者李靖)今天上午从赛事组委会获悉,参加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的各代表团已经有半数以上到达天津。赛事组委会副主任孙海麟介绍说,截至3日24时,已经抵达天津的代表团有42个,代表团人员共有814人;来自18个国家的32名国际体操联合会的官员也已抵达天津。此前,在国际体联规定的期限内,共有72个国家和地区的体操协会确认参加天津体操世锦赛,报名的代表团人员总数达1399人。
  又讯国家体育总局局长、1999年天津世界体操锦标赛组织委员会顾问伍绍祖4日出席了天津体操世锦赛准备工作汇报会,对各项准备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第2版(要闻)
专栏:

  创一流水平
  ——访天津市市长、体操世锦赛组委会主任李盛霖
  本报记者傲腾
  将于1999年10月8日至16日在天津举行的世界体操锦标赛,是本世纪中国举办的最后一次重要国际体育盛会,也是继1995年成功举办第四十三届世乒赛后天津又一次承办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
  大赛开幕前夕,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市长、本届锦标赛组委会主任李盛霖。
  李盛霖说,天津能够代表中国第一次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到世界体操锦标赛的举办权,再一次证明,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世界越来越看好中国,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世纪末,由我们举办这次高水平的国际体操大赛格外引人注目。
  李盛霖告诉记者,中央领导对举办这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非常重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天津市委、市政府组成强有力的筹备班子,投入各项紧张的筹备工作。我们力争把本届世锦赛办出国际一流水平,办出中国特色和天津特点。
  天津市为大赛提供了一流的设施。这次比赛在技术先进的天津体育馆进行。国际广播电视新闻中心、卫星通讯地球站以及新落成的体育新闻中心,在技术和设备上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大赛使用的多种器材、计算机信息网络、多媒体电子服务系统以及制证设备等,都采用了世界先进技术。天津市各界也全力以赴,决心为大赛提供一流的接待服务,让客人满意在天津。
  李盛霖透露,组委会对大赛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作了精心设计。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天圆地方》和闭幕式的祝贺演出《凯旋锣鼓》创意新颖,场面恢宏,现代化的声光电效应和演员的精湛表演将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天津走向世界的强劲态势。
  李盛霖市长最后表示,举办体操世锦赛,对于进一步扩大天津影响,让世界了解天津,让天津走向世界,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办好大赛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将远远超出赛事本身,通过举办这次大赛,将在全市人民中形成新的凝聚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