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镜头中的历史画卷
  陈学文
  由中国画报协会举办的《画说新中国》——全国画报五十年专题摄影回顾展,近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拉开帷幕。这是从全国四十家画报五十年来发表的几万件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展览充分反映了新中国的历程和成就,是一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的长卷。
  关怀与嘱托
  展览的第一部分《亲切的关怀》,陈列着几幅珍贵的照片:毛泽东主席、邓小平军委主席、江泽民总书记面容慈祥、神情专注地审视画报。毛主席为《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题写的刊名。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在纪念《人民画报》创刊四十周年的题词,邓小平题词是“《人民画报》创刊四十周年”,江泽民题词是“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让人民画报成为广大读者的知心朋友”。这些珍贵的照片、题字、题词,充分表达了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对画报事业的关心和希望。新中国画报事业在领袖们的关怀、嘱托下,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建国初期,全国只有《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和《民族画报》。如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部分特区和部委,陆续办起了专业性画报。展览的第三部分《蓬勃发展的画报事业》对此作了生动介绍。在琳琅满目的三十八块展板中,选登了各家画报部分封面,介绍了办刊概况。
  风雨三十载
  展览的第二部分《珍贵的历史记录》前半部,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的历程。展览从建国之初开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等照片是历史的记录,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土地改革后的农村新气象》和《肃清匪特,坚决镇压反革命分子》,记录了我国农村土改后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平解放西藏谈判时,毛主席接受阿沛·阿旺晋美献的西藏沙金,接受班禅额尔德尼献的写着“中国各族人民的大救星”锦旗等历史背景,也都真实记录下来。修建通向世界屋脊的青藏、康藏公路,横跨长江的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大庆油田建成等工业专题摄影;黄河三门峡工程,长江荆江分洪和葛洲坝工程,开发三江平原等农业、水利专题摄影,都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两组专题,反映七十年代初期我国外交战线取得的重大胜利。前者记录了以乔冠华为团长、黄华为副团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二十六届联大会议时受到的极其热烈的欢迎,后者记录了尼克松访华过程。
  改革二十年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珍贵的历史记录》的后半部分记录了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
  展览最醒目的是反映农村改革和科技革新的一组图片。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副工贸齐头并进,这是农村致富的共同特点,《希望的田野——今日向阳村》专题反映了这一现实。《二十载春风秋雨,深圳翻天覆地》介绍了一个奇迹:一个原来只有一万人口的边陲小镇,如今竟成了一个拥有数百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展出的图片,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车流滚滚的宽阔大道,星罗棋布的海滨别墅等等,组成了一幅现代化城市的立体图案。科研和高科技领域硕果累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介绍了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科学家袁隆平,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作出重大贡献。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的建成和投产,气象卫星“风云二号”和长征二号E捆绑式运载火箭发射成功,都是高科技领域的重大成就。报道《心系百姓的总书记》中领袖与群众亲密无间、“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事迹、解放军官兵在水中筑起“伟大长城”等照片,都令观众留连驻足。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随笔

  为广场鸽而呼吁
  王世襄
  广场鸽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兴事物,可以使我们接近自然,爱护自然,尤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成为他们的乐园。我是一个鸽子爱好者,今年已经八十五岁。虽自中年以后不再养鸽,但对保护观赏鸽勿使消失绝种和延续有悠久历史的我国鸽文化不致中断,始终十分关注。
  养信鸽,从人数来计算,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国,今后会有更大的发展。2000年世界信鸽大赛将在北京举行就足以说明这一点。但数百年来经多少代人精心培育出来的貌美色妍的观赏鸽,有的品种已绝迹,有的正在消失,如不努力抢救,将会永远灭亡,实在使人深感忧虑。观赏鸽的消失有历史原因,更受当前居住条件的影响。养观赏鸽需要有观赏的环境。一旦环境变了,观赏价值和意义也就不复存在。过去养家都有或大或小的院子,或高或矮的平房。在院中看鸽群在顶空飞翔,如彩云盘旋,翩翩栩栩,悦目赏心。或看它飞上飞下,走去走来,鲜明的羽色,妩媚的姿容,更予人美的享受。但现在城市居民,迁住楼房的日多,从此失去养观赏鸽的环境。至于养信鸽,养者最主要的追求是远翔夺魁,此外均属次要,故住楼房影响不大。因此近年养信鸽的大量增加,养观赏鸽的显著减少。关于观赏鸽,知道它、认识它、欣赏它的人也越来越少,自然更谈不上重视、珍惜有悠久历史的我国鸽文化了。
  试举两例:1999年之前的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晨曲,先播出升国旗的庄严仪式,接着一只白鸽飞来。仔细一看,这只白鸽原来是从外国引进的食用鸽落地王,鸡头长嘴,长相丑陋。又电视时常播出妙龄女郎,手握白鸽,曼声长歌。一曲将终,纵鸽飞去。这白鸽还是落地王。我曾想凡是对鸽子有些认识的电视观众就会发现登上荧屏的不是我国自有的名贵秀美的观赏鸽,而是外国的食用鸽,他也会和我一样,感到遗憾和羞愧,甚至有损自尊心。我相信电视工作者有决心把节目制作得尽美尽善,但可惜对鸽子缺少认识。或许认识鸽子,也知道电视节目中用外国食用鸽不如用中国观赏鸽,但不知何处去找,谁能提供。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于可大量供应的食用鸽厂了。
  不少年来我一直在想如何能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观赏鸽,但深以想不出有效办法为憾。自从知道某些大城市养广场鸽,得到了一些启发。参观了几处,更感到兴奋、喜悦,似乎看到了希望。我认为只需在各地广场现有设施上加一些投入,就能大大增加游人的乐趣和知识,同时还能为保护名贵观赏鸽种作出重大贡献。
  我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凡是你认为中国的美好东西,就有责任去宣传它、介绍它,使它在作家、美术家、工艺家和影视、戏曲等工作者的作品中出头露面。即使是微小的事物,也是中国的骄傲。各省市园林局在以广场鸽为广大游人博得欢乐的同时,还能为不同行业的工作者提供美好的、足以代表中国文化的观赏鸽形象,我想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宝塚”来华巡演
  本月28日起,宝塚歌舞剧团将在世纪剧院为首都观众演出六场精彩的大型歌舞——《梦幻花绘卷》和《激情宝塚》,之后,她们将南下上海,参加在那里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艺术节”的演出。宝塚歌舞剧团从1938年起开始世界巡演,这是她们第二十一次海外巡演。此次宝塚歌舞剧团的中国之行,得到中、日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曹维)(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话剧《青山不老》在京上演
  近日在京上演的话剧《青山不老》取材于全国劳模马永顺的真实事迹。
  剧作截取了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黑龙江小兴安岭上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画面,在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黑土风情中,通过对主人公从“伐树英雄”到“种树模范”的人生历程的生动描写,充分展示了林业工人为国奉献的主人翁胸怀。全剧真实而生动,舞台呈现不但洋溢着保护人类生态平衡的大主题,也潜藏着“造林育人”的深刻寓意,令观众沉浸在审美愉悦和连绵不断的反思之中。
  黑龙江伊春林业文工团五年前曾以独具北方特色的话剧《大青山》征服了首都各界观众并荣获了“五个一工程”奖,五年后的今天又以“青山不老”的雄浑气势向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该剧的编剧杨宝琛,导演陈力,都是荣获过国家“文华”大奖的较有实力的艺术家。(尹文)(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五个一工程”获奖文艺作品评论
  征文启事
  为积极做好宣传评介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的工作,扩大其社会影响,活跃文艺评论,推动文艺创作,本报文艺部与中宣部文艺局、江苏省连云港市委宣传部决定联合举办第七届“五个一工程”获奖文艺作品评论征文活动。
  一、时间:从即日起至12月15日截稿。
  二、内容:对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的文艺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剧(片)、戏剧、歌曲、广播剧进行评论(获奖名单见近期人民日报等报刊),文章要求从某一个侧面、某一个角度,集中一个问题进行评论,最好不单就某一个作品来评。要讲究文采,字数每篇不超过1500字。
  三、评奖:由有关领导与专家组成评委会,评选出优秀评论一、二、三等奖各若干篇。征文活动结束后将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
  四、地址:来稿请寄北京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文艺部“五个一工程”获奖文艺作品评论征文组,邮编:100733,来稿一律不退。
  人民日报文艺部
  1999年10月29日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艺文快讯

  “现代都市文学暨《大腕》研讨会”召开
  近日,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作协、深圳海天出版社、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在深召开“现代都市文学暨《大腕》研讨会”。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深刻社会变化和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都市文学创作方兴未艾;深圳文学界历来标举“都市文学”的旗帜,创作了大量以都市改革开放为历史背景的好作品。
  与会者就都市文学暨《大腕》进行了讨论。认为彭铭燕的长篇小说《大腕》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佳作,描写了演艺界一些“大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状态和心灵轨迹,对九十年代的知识界和都市生活作了生动扫描,对人性作了较深入开掘。(李华)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艺文快讯

  “世纪壶”在宜兴诞生
  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高级工艺师周尊严和技师夏沧州精心设计创作的紫砂“世纪壶”,于日前烧制成功。这是紫砂陶艺界敬献给新世纪的礼物。(蒋尧基)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艺文快讯

  国画五十家走上屏幕
  为庆祝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暨中国美术家协会成立五十周年,由中央电视台书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丝宝集团联合主办的《国画五十家》电视系列片,已于今年九月四日在中央电视台第三套《周末新航线》栏目中开始播出。被选入该电视系列片的有关山月、张仃、王琦、刘大为、刘文西、汤文选、程十发、龙瑞、冯大中等五十名老、中、青年以及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等各个流派的中国画画家,基本上代表了当今中国画坛中国画各画种的水平。
  (晓章)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艺文快讯

  京剧《风雨同仁堂》演出超百场
  北京京剧院演出的《风雨同仁堂》从一九九七年五月首演至今,已演出一百多场。继荣获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之后,又荣获北京市文化局“演出超百场”奖。日前,北京市文化局、同仁堂集团分别向该剧组颁发百场奖奖金。京剧《风雨同仁堂》以享誉京城三百年的老药铺“同仁堂”为主线,把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爱国主义融为一体,生动感人,主题深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据悉,该剧将于十二月赴香港进行商业演出。(晓白)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艺文快讯

  电视剧《文成公主》将与观众见面
  二十集电视剧《文成公主》拍摄完毕,近期将与观众见面。该剧由内蒙古电影制片厂和山东烟台渤霖经贸有限公司合拍。导演为范思和,女主角由荣获一九九六年度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和第四届全国电视“十佳”演员称号的李琳担纲。全剧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艺术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突出了藏汉和亲的动人场面。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人物性格鲜明,内容厚重真实。
  (顾玉清)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人物春秋

  近几年,在这位年逾八旬的美籍华裔建筑大师的心中,没有什么工作比在北京设计中国银行总部大厦更重要了,为此他已花了整整七年的时间。
  贝聿铭:这是最后一座大房子
  王军刘劼
  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单路口的中国银行总部大厦,被北京市列为迎接国庆五十周年的重点工程。大厦刚刚完成外装修,一落下施工脚手架,就显出惊人的气势。建筑物南面和东南两个入口各面宽五十四米,高九米,进深十四米,上面的十层房屋是用两榀两层高的巨型钢架托起来的,下面一根柱子也没有。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正是傍晚时分,夕阳映照下,这幢大厦更显高贵气质。老先生系着一条酒红色的领带,把西服上衣斜披在肩头,精神饱满:“中国的建筑应该体现中国的文化,尽管传统与现代有很大不同,但通过建筑师的努力,是能够得到统一的。”
  贝聿铭191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1935年赴美留学,1955年在美国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他设计的五十多幢建筑遍布世界各地,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等作品备受世人赞誉。尽管在国际学术界贝聿铭被认为现代派建筑代表人物,但他十分珍视建筑的民族性。贝聿铭出生在广东,但老家在以古典园林著称的苏州,这更使他对中国的园林有着一份浓浓的亲情。二十年前,贝聿铭设计北京香山饭店,就成功地运用了中国园林的建筑手法。他说:“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在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厅堂里,中国的园林又出现了——来自云南的“顽石”在池中嬉水,迁自杭州的翠竹使庭园增韵,光线从屋顶的玻璃天窗倾泻直下,厅内圆洞式大门等简洁手法,使人感到有东方味道。
  “怎样在现代建筑里体现中国文化?确实是一个难题,因为古代没有盖过这么高的楼。所以不能生硬地处理,比如在高楼上摆一个屋顶、戴一个小帽子。”贝聿铭说,“我的办法是,把中国的风格做到里面,楼中有园,内部是空的,像四合院。”提起四合院,贝聿铭兴致盎然:“四合院不但是北京的代表建筑,还是中国的代表建筑。四合院应该保护,但不要这儿找一个王府,那儿找一个王府,孤零零地保留,要一片一片地保留。”关于北京的古都风貌保护,贝聿铭提出过许多中肯的意见而被政府采纳。1978年,他谢绝了一个在故宫附近设计高楼的邀请,而选择到远离市区的香山设计香山饭店。他提出,应严格控制北京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以保持从故宫向外平缓开阔的空间格局。
  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内部巨大的园林空间,通过屋顶玻璃天窗和一面垂直透明的玻璃幕墙与室外联系,加之两侧玻璃大门的衬托,整个建筑显得晶莹剔透;而在夜里,厅堂内的灯光闪耀,大厦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这样,建筑不就显得轻盈了吗?”贝聿铭对记者说,“但是我今天发现里面的照明还需要改善,要做得更强、更有力,要让外面能够看到:这么大的建筑里面是空的!”
  不知不觉中,夜色已临,贝聿铭坚持要再等一等,看看建筑内部照明还存在哪些问题。为设计这幢大厦,他倾尽心血,因为在他的人生履历中,中国银行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918年,贝聿铭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贝祖诒创立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1985年,几近古稀之年的贝聿铭在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的设计中,获得巨大成功;如今,中国银行总部大厦又将成为他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领域的新作。
  “我年纪大了,今后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玩意,但不可能像这样再花七年的时间设计一幢大楼了。再过七年,我就该拄拐棍了!”贝聿铭就学着拄拐棍的样子,把大家逗乐了,但是在他的眼中,分明闪烁着激动的思绪。(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信箱

  品位需要培养
  庄心
  笔者在松花江上游的吉林市采访时,亲历了一场别致动人的广场音乐会:秋月朗照,秋风拂扫,钢琴家石叔城遒劲的《黄河》和小提琴家梁大南悠扬的《梁祝》,伴随北方秋夜浓浓的寒意,送入几万名市民的心扉,成为美丽的松花江畔奇妙一景。
  应该说,兴起于几年以前的广场文化这一形式,对许多人来说已不新鲜。然而,长期以来,各地尤其是中等以下的城镇,文化广场活动内容大同小异,不是交谊舞会,就是卡拉OK、戏曲晚会。在充分考虑群众喜闻乐见的同时,忽视了“雅俗共赏”,一味地从经验出发,把高雅音乐“束之高阁”。事实上,今天的老百姓已不是昔日的“饥寒交迫者”,随着物质的丰富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多,审美标准也越来越高,“二人转”能应付一时,却不能从根本意义上满足精神的饥渴。吉林市把交响乐、钢琴曲、小提琴曲引进广场,老百姓不仅不抵制,反而应者如云,就充分地说明,高雅音乐不是没有知音,而是老百姓的需求缺乏知音。
  高尚的趣味和品位需要引导和培养。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一点。北京王府井大街重张后,王府井百货大楼前的音乐广场,每到夜晚就开始播放一曲曲经典名乐。优美的弦律中,喧闹的市声静了,浮躁的言行端正了。百年王府井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愈加成为现代北京人推崇的消费场所。
  当然,要培育一个成熟的高雅音乐市场,绝非靠几场广场音乐会就可以完成。但是,至少可以断言,当越来越多的广场音乐飘荡在我们的耳边,饭店里嘈杂的卡拉OK声肯定越来越少,穿西服打领带自己掏钱买票听音乐者必然越来越多。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黄晓鸣,湖北人,干部——
  光“闹”不行
  记得湖南电视台刚推出《快乐大本营》这一电视娱乐节目时,就把全国不同层次、不同喜好、不同地域的观众的心都拉到了同一频道。但紧随其后的各卫视台的电视娱乐节目很多却让观众们有点倒胃口,因为这些名称各异却内容相同的电视娱乐节目除了闹还是闹,很少有像《快乐大本营》那样真正地寓教于乐,使观众在休息中吸取知识。有的电视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自身素质不高,无法将自己融入节目中,只是一味地开口就笑或一再地请观众鼓掌——让人看了很有点小孩子“扮家家”的味道。
  其实,现在电视娱乐节目办得成功的除《快乐大本营》外也不少,如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和《城市之间》就很能赢得观众的喜爱。这些节目的成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虽然节目内容不同,但都坚持了一个原则——寓教于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笔者不才,始终认为电视娱乐节目若一味地哗众取宠,则只能博得观众的一时欢心,而不能永久地留住观众。真正赢得观众的秘诀还是要围绕“寓教于乐”这一中心,坚持自办自创有特色的电视娱乐节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