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戏剧:军旅风采与时代精神
  吴然姜秀生
  作为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的重要方面军,以话剧为主体,兼有轻歌剧和京剧的戏剧类作品,因其较为完整统一的思想力度和艺术质量而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对整个会演的“支撑”作用,并且获得了专家评委和观众的广泛赞誉,其中有些剧目已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
  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表现社会生活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事件,构成了本届会演戏剧类作品的特色之一。总政话剧团的大型话剧《洗礼》以恢弘气度与细腻刻画相间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98抗洪斗争,热情歌颂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和人民军队无私的奉献精神,堪称优秀之作。作品以一家三代人在抗洪斗争中悲欢离合的命运变化为线索,着力塑造了师长李东航等一批当代军人的英雄形象。全剧大气磅礴,具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以题材择取的角度而论,关注生活,直面现实,从平凡的军营生活中探究不凡的人生真谛,这类作品在本届会演中占了大多数。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的话剧《绿荫里的红塑料桶》描写大学生到军营参加军训的一段生活。作品所包孕的启示意义在于,剧作家把年龄相仿而人生阅历、文化观念却有着较大差异的青年士兵与青年学生放在同一环境中,从两种不尽相同的文化观念的碰撞中细腻地揭示出当代军人善良真挚的内心世界与质朴高尚的精神境界,从一个侧面透视出时代的精神。兰州军区战斗话剧团的话剧《阿夏拉雄的雪》则以大西北的雪山为背景,通过兵站的两个军人的爱情经历,展开了真诚与欺骗、奋进与堕落的矛盾冲突,歌颂了军人宽广的胸怀和美好的心灵。解放军艺术学院和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演出的话剧《绿十字星座》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为生活原型,描写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充满青春气息。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的话剧《陆军少将》力图从我军高级将领的形象塑造入手,努力表现科技强军这一我军现代化建设当中所必须正视的紧迫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中,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的话剧《“厄尔尼诺”报告》产生了强烈反响。编导以“三一律”的构剧方式,描述了离休老军人郭海一家在一天之内发生的种种变故。这部作品对题材的挖掘、对主题的开掘为军旅戏剧创作提供了借鉴,它表明长期的、不间断的生活积累和深刻而独特的艺术思考是作品成功的前提条件。
  军旅戏剧家们在表现现实军营生活的同时,还自觉地从纵向的历史发展的角度,将个人命运的变化、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与新中国的历史变迁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三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广州军区战士话剧团创演的话剧《岁月风景》平实地展示了军人始终不渝的爱国情怀,作品截取了二十多年来军营生活中的三个片断,在对历史的追忆和审视中,紧紧抓住人物的性格变化和命运遭际,折射出改革开放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透析出人生的况味。空军政治部话剧团的话剧《和平之翼》以五十多年的时间跨度,描绘了人民空军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武警政治部文工团的话剧《红旗飘飘》则以国旗为纽带,将两家四代人的聚散离合同国家的历史命运联结起来,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在历史题材剧作中,军旅戏剧家们并不满足于简单地复述历史事件,而是站在现实的高度观照历史,发掘历史题材的现实意义,他们的作品同样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的话剧《光照千秋》描写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正气凛然、大义灭亲的故事,悲剧效果强烈。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的京剧《妈阁紫烟》反映了澳门民众团结一致,抗击葡萄牙殖民统治的历史事件,在澳门即将回归之际,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参加本届会演的军旅戏剧在保持了对作品思想内涵发掘与主题提升的同时,也越发看重了对戏剧样式、表现载体等戏剧本体因素的探索。戏剧家们没有满足于过去成功的经验,在体裁的选择、结构的安排、冲突的建构、语言的锤炼、舞台语汇的推陈出新等许多方面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附图片)
  话剧《洗礼》剧照
  话剧《“厄尔尼诺”报告》剧照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歌曲:力求开拓创新
  王晓岭
  “不见刀光闪/不见硝烟飘/今天的练兵场/一片静悄悄/不用枪对枪/不用刀对刀/我只要动动握枪的双手和灵活的头脑……”当这样紧扣时代脉搏、洋溢军旅豪情的歌声在全军文艺会演晚会上此起彼伏,久久回荡时,我们有理由为参演的音乐节目取得的丰硕成果感到鼓舞和兴奋。综观全军十六台歌舞晚会和音乐会的声乐作品,尤其是反映火热现实生活的军旅歌曲,无论题材内容涉及的广度和深度,还是切入角度、风格样式和表现手法的开拓创新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实际上,这也是我军近年来军旅歌曲持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的又一次昂扬挺进,是全军词曲创作群体协同作战,向时代制高点发起的又一轮集团冲击。
  近距离追踪聚焦当代军营生活热点,是这次参演的军旅歌曲的一个显著特色。上面提到的男声小合唱《今天练兵静悄悄》便是有代表性的一例。作者以敏锐的目光透视全军上下蓬勃开展的科技练兵热潮,用历史观照现实,敏锐地捕捉到今天练兵超越以往的新景观新动态,从而凸现出生动鲜活的时代亮色。类似这种充满鲜明时代感的歌曲还有《祖国,请检阅》、《以和平正义的名义》、《远方在打仗》等,它们或是展现世纪大阅兵的风采,或是揭示和平年代军人的价值,或是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冷静思考,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勾勒出一幅幅“金戈铁马唱大风”的军旅画卷。
  军旅歌曲的根本使命在于鼓壮军威,振奋斗志。如果说置身改革开放年代寻求社会“理解”曾一度是我们执着的呼唤,那么在人民军队以崭新步伐迈向新世纪的今天,军旅歌曲更应该像军鼓,像号角,奏响激昂的时代强音。本届会演推出的许多优秀军旅歌曲便向人们传达出这样的信息。放眼现代化新征程,绿色的青春方阵正伴着嘹亮的军歌声向我们阔步走来。如《士兵的桂冠》把闪亮的军盔喻为“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南方北方》把祖国的山水比作军人扛起的“两片肩章”,《我们是钢铁长城》雄风浩荡,《长江水》情深意长,《祖国啊,这里有我》讴歌常年驻守雪域边关的将士们的牺牲奉献精神,《理所当然》则把这种精神视为军人应尽的“天职”……这是何等气概,何等境界,何等情怀!
  当阳刚之气谱成军旅歌曲高亢的主旋律时,我们的词曲作者也没有忽略把深情细腻的笔触伸向战士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水天相连的地方》,是《水兵与海鸥》萦绕着《四海为家》的《水兵梦》;《边关飞来一片鸽群》,是对《我守卫的地方五彩缤纷》的《凝聚》和《报答》;《凤飞九天》的勇士报告祖国《我就是天空》;《火箭兵的心》送给亲人《士兵的祝福》;《高原的云》遥望着巍峨的《唐古拉丰碑》;《放牧人家》走进了迷人的《阿吾勒黄昏》……仅从这一串串风姿摇曳的歌名,我们也能感受到一曲曲诉说不尽的情思。男声独唱《画太阳》对水兵生活的灵动描画,最让人心旌摇荡:“画一个太阳挂在床头/有空就把它瞅上一瞅/潜航在水下分不出白昼/不知道太阳在东头还是西头/打花伞的姑娘爱遮着太阳走/想见太阳是潜艇兵的渴求。”强烈的生活反差,难言的青春寂寞,一旦潜入忠诚的士兵心底,飘逸出的却是温馨浪漫的画意诗情。这就是新一代军人的气质和品格,它没有矫揉粉饰,也不再背负沉重,只有一颗梦幻般的心在云水间自由自在地飞翔。
  当历时月余的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落下帷幕的时候,我们有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也有深深的启迪和思考,怎样进一步繁荣我军军旅题材的歌曲创作,依然是摆在每一位专业词曲作家面前严峻的课题。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愿我们都能像本文开头提及的那首歌一样,调整好前进的步伐和心态:“阳光心头照/天边彩云飘/今天的练兵场/一片静悄悄/军马要换鞍/鸟枪要换炮/我也要换换当兵的风采和军人的自豪……”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舞蹈 世纪的起步
  赵国政
  回首五十年前,我们部队的艺术舞台基本上是话剧、秧歌剧及曲艺的天下。精于舞蹈的人等于零,连粗通舞蹈的人也如凤毛麟角。舞蹈对于军人是个陌生得不能再陌生的词语。号称艺术之母的舞蹈历经汉、唐的极峰之后竟衰落到了鲜为人知、鲜为人问、鲜为人解的地步。尽管有吴晓邦先生的《进军舞》伴随人民子弟兵大进军的步伐跳遍祖国四面八方,然而孤灯高悬,难见群辉交映。新中国的军旅舞蹈就是在这样一片几近不毛之地上开始了艰难的起步。
  为加速发展,以适应部队文化建设的需要,自1952年起先后举行的六次全军文艺会演,对部队舞蹈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春风化雨,土沃人勤,从当年一枝独秀的《进军舞》到《战士游戏舞》、《轮机兵舞》、《藏民骑兵队》;从大型舞剧《五朵红云》、《蝶恋花》到《洗衣歌》、《丰收歌》、《三千里江山》;从《艰苦岁月》、《战马嘶鸣》到《金山战鼓》、《再见吧妈妈》;从《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小溪·江河·大海》到《英雄儿女》、《壮士》、《走跑跳》、《天边的红云》……四十多年的时间,沧桑巨变,面貌一新。人才如星光灿烂,作品如柳绿花红,不仅满足了广大官兵精神方面的需求,为中国舞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由此建立起军旅舞蹈自身的美学格局。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总政又于今年八九月间举办了全军第七届、也是本世纪最后一次文艺会演。结果表明,军旅舞蹈以它无愧于时代的丰硕成果,为五十年的发展画上了圆满的世纪句号,并以满弓初发之势向着新世纪迈出了新的步伐。
  广义地说,部队舞蹈这个大家族并不就是军事题材的一统天下。民族民间的,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以物喻人的,历史传说的,寓言童话的,只要是积极健康,昂扬向上,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无不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但直面部队生活,直接描绘军旅情怀的作品,永远是部队舞蹈的重点和主干。它不仅在数量上应该占先,在艺术上也应该是出类拔萃的,这才能说明军旅舞蹈的真正繁荣。从这个尺度上说,这次会演的舞蹈态势好就好在军事题材几乎占了舞蹈总量的八成。总政、战友、军艺、海军、战士、前卫等团体高达百分之百。近年来在军事题材领域表现十分活跃并以《走跑跳》而声名远扬的战友歌舞团,又以《士兵旋律》为总标题,分别创作了《士兵随想曲》、《士兵小步舞曲》、《士兵畅想曲》、《士兵小夜曲》、《士兵圆舞曲》、《士兵变奏曲》、《士兵与都市舞曲》、《士兵奏鸣曲》等,覆盖了陆海空三军及武警部队方方面面的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湛细巧,在我军舞蹈史上堪称前所未有的创举。
  新作新容、倾吐美趣的作品固然很多,如著名编导张继刚、苏时进、刘英的《哈达献给解放军》、《风采》、《渡江》,青年编导官美华的《梅》,慈仁拉姆、彭姣姣的《酥油飘香》,张弋、刘小禾的《走》,张小芯的《红风筝》以及《排雷兵》、《高粱红了》、《那一片白杨》、《清泉》、《艾德莱丝随想》、《越》等;而在某一题材领域具有突破性进展者更为可贵,空政歌舞团女编导杨威《云上的日子》就是这样一个颇值得关注的作品。
  人们知道,空军、海军、火箭兵属于高科技兵种,而情感形态的舞蹈一旦和高科技遭遇不是十有九险,便是无疾而终。因而多年来这些领域的舞蹈家常常被困扰得望天兴叹,望海兴叹,望着茫茫宇宙兴叹。表现女空降兵生活的《云上的日子》犹如一把锐利的尖刀,终于刺破高科技生活坚硬的外壳,以巧妙的艺术手段逼真地描画出女空降兵在蓝天上飞行、在机舱里舞蹈的形象。这种成功不仅对空军,也是对舞蹈难以接近的一个题材领域的突破;即使对于科技含量日渐增高的步兵生活,也是一个不可不予以重视的启示。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小品:感谢生活的馈赠
  王铁虎
  编者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举办了历时近三个月的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全军和武警部队三十多家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在首都舞台轮番演出了歌舞、话剧、京剧、歌剧、歌舞剧、小品、曲艺、杂技等剧节目四十余台。这批参演剧节目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注重主题的开掘和艺术的创新,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军旅文艺创作演出的最新成果和勃勃生机,为我国的文艺舞台构筑了一道独特的艺术风景,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这里选登部分专家的有关评论文章,以飨读者。
  自十年前,全军戏剧小品走上舞台荧屏之后,至今已得到不断的发展,并被全体官兵所喜爱。他们说:“军营里少不了笑,因此就少不了小品,小品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第七届全军文艺会演是历届会演中小品数量最多、其艺术品位较高的一次。其特点是紧密结合现实,反映部队火热生活,讴歌改革开放,推出了一批新人。小品虽小,五脏俱全,犹如滴水映日,善以精巧的艺术形式表现广阔的生活。喜剧小品可以使战士捧腹大笑,戏剧小品可以使将军老泪横流,尽管时间短,容量小,篇幅短,台词少,但令人感到真实、深刻,有生活气息,耐人回味。
  俗话说,小品是“千斤点子四两本”。点子是否出得正,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益求精的追求。部队的小品艺术家们尊重艺术本体的规律,知难而进,作过多种多样的探索。比如写部队边远地区的艰苦生活,往往从正面直接进入,并创造出不少好的作品。而新疆军区的小品《冰山上的古丽》既没有说教,也没有诉苦,它通过四个天性爱美的维族女兵“古丽”们,身穿厚厚的棉大衣,在欢送护士长下山探亲前,争夸山下的花花草草,夸山下的瓜果梨桃,夸山下的高楼霓虹,夸山下的姑娘美丽,特别是夸山下姑娘所穿的各种裙子的现象,来使观众的心为之一震。因为夸山下有什么,就意味着山上没有什么。作品像一面镜子,巧妙地折射出高原生活的艰苦。反串小品的四位维族舞蹈演员,表演得十分出色感人。
  在北京军区的小品《爷爷、奶奶、孙子》中,爷爷、奶奶想念参加阅兵的孙子,便来到阅兵村探望,而阅兵部队有规定,训练期间不接待来队家属,喜剧因素就这样产生了。作品虽然没有正面表现军营,但是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孙子及其战友这一代军人国庆训练中所体现出的严格训练、一丝不苟的过硬作风,使阅兵军训的庄严感和神圣感时时撞击着观众的心灵。
  误会法是小品常用的手法,但用好、用巧、用妙却很不容易。西藏军区的小品《找阿爸》在这方面显示了编导的匠心。它说的是一位没留姓名的新兵炊事员外出路过地震灾区,从废墟中救出了一位藏族妇女和一名孤儿。几个月后,这名藏族妇女来部队为孤儿寻找救命的金珠玛米“阿爸”。新兵如何做阿爸?作品利用这位藏族妇女汉语表达不清的特点,抖出了一连串的“包袱”,使观众在笑声里感受到藏族人民对解放军的爱戴和信任,同时也反映出广大驻藏官兵以西藏为家,扎根西藏,建设西藏,与西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老西藏精神。武警部队的小品《月老》也采用了误会法,它讲述的是为长年守卫在渺无人烟的大漠里执勤的武警干部找对象的故事。姑娘的情书像雪片一样飞向边关却不见回音,“月老”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来赴约的军人大多不善言辞,这样引发了一连串的误会,直到军人从书包里拿出一书包寄不出的回信才使真相大白。作品深刻地揭示了哪里有边防哪里就有武警官兵,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武警官兵这一主题。
  用时空交错的蒙太奇手法来写小品是不多见的。南京军区《红红的月亮》把一位三十年代的红军女战士和九十年代的女兵放在同一个时空来表现。她们同是十八岁,但时代不同,观念不同,生活不同,情趣不同,阅历不同,命运不同。作品巧就巧在把几十年的鸿沟垫平,找到两人的共同点:一是都有十八岁的美丽幻想,二是都有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抱负,在有意义的对比中,激发观众的思考,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的大多数小品来源于生活,反映部队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许多作品达到了较高的艺术质量,因而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但广大官兵审美水平不断的提高,也对小品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小品艺术家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加强生活积累,增强文学功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品的质量逐步提高,才能使军队小品出现更加繁荣的局面。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曲艺:喜看新人辈出
  朱光斗
  在全军第七届文艺会演中,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全军专业曲艺工作者的努力下,产生了一批曲艺新作,推出了一批曲艺新人,这是军队曲艺的新收获,也是军队曲艺工作者对全国曲艺发展的新贡献。
  上届全军文艺会演至今已有七年的时间,全军的曲艺工作者深入部队生活,运用各种曲艺形式,努力反映近年来军队建设的伟大成就、广大官兵在完成各项重大任务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写出了大量的曲艺作品,发挥了曲艺轻武器的作用,深受部队欢迎。这次会演所看到的,只是全军曲艺创作的一小部分,是经过精心加工和筛选出来的。沈阳军区的评书《人命关天》是众口称道的好作品,好在没有标语口号,没有说教意味。它通过农村入伍的战士“二愣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在自己妹妹被邻居误伤致死,全家期望他能为亲人报仇的情况下,他对矛盾合情合理合法的处理,展示了当代军人的宽阔胸怀和崇高境界。济南军区的相声《嫂子》,以独特的视角反映了守岛军官家属的生活,把军嫂们热爱海岛、热爱部队、热爱战士的可爱形象,描绘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这个相声的执笔者王宏,近年来连续写出高质量的曲艺作品,这次会演他拿出好几个作品,有相声、小品、河南坠子,都是不错的。广州军区的对口单弦《节马颂》,取材于鸦片战争中我南海军民奋勇抗英的故事,颂扬了陈连生将军战死后,他的战马被英军捕获,拒吃草料,死不降服的气节,讴歌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南京军区的群口相声《五味情》,通过苦、辣、酸、咸、甜五个字的渲染,把守岛官兵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忍俊不止。另外,武警的陕西快书与歌舞表演《万里寻亲》及相声《卫士与明星》、空军的独角戏《最后一次点名》、西藏军区的音乐快板剧《雪山上的婚礼》、二炮的相声《齐步走》、武警的评书《缉毒英雄》及劲歌好来宝《草原轻骑兵》、济南军区的河南坠子《永远的19号》、内蒙古军区的对口快板《风雪边关路》等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得到较好的统一,受到大家的好评。
  我们从舞台上高兴地看到,挑大梁唱主角的几乎全部是中青年演员。他们在表演上保持了军队曲艺独有的精神气质,具有扎实的表演功底,吐字清晰,表情丰富,动作洒脱,把握人物准确,气氛渲染得当,台上不油滑,不随意,不做作,让人看着新,看着亲,看着美。表演突出的有叶景林、邹德江、杨子春、张保和、史琳、李立山、唐爱国、句号、蔡小华、刘亚津及尹卓林、孙振业、秋实、姜忠实、高洪顺、李志强、邓涛、薛维萍、王文水、陈晓昂等,他们的演技受到大家的欢迎。
  这次会演,曲艺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没有丝毫理由可以满足,同时代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广大官兵对文化生活的实际需要相比,也同其他艺术门类的长足进步相比,曲艺还有很大差距,必须继续付出艰苦的努力。
  继续努力抓好创作。要不间断地深入部队生活,发掘新的创作题材,在追求作品质量品位上下功夫,在追求精品上下功夫。军队曲艺曾经出现过不少流传全国的作品,近年来这样的作品实在是太少了。下大力气,下真功夫,是会见到成效的,万不可满足于应景式的作品,一阵掌声笑声过后什么也没有留下。更不可满足于今天为这个晚会写个这个,明天为那个电视台写个那个,忙来忙去是出不来精品的。要出好作品必须下得去,钻得进,坐得住,耐得住寂寞,反复推敲,反复征求意见,反复修改,经过几次打乱重来,作品肯定会见亮、会闪光的。把曲艺创作当作曲艺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肯定会不断出现新的成果。
  同时,继续努力抓好曲艺的出新,努力抓好新生力量的培养等,也是推动曲艺发展的重要问题。


第10版(舞台屏幕)
专栏:

  文艺晚会《祖国,请检阅》剧照陈大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