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走近殷承宗
  刘琼刘福明
  从“御风万里”钢琴协奏曲音乐会走出的听众,走出了剧院,却久久走不出《黄河》饱满抒情的旋律。
  在著名旅美钢琴家殷承宗纯正深邃的琴音引领下,人们仿佛又回到往昔峥嵘岁月。1939年春天,音乐家冼星海和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窑洞连战六天六夜创作而成的《黄河大合唱》,成为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坚贞不屈之魂的象征,被一代又一代子孙传唱。
  “将这部伟大声乐作品改编成器乐作品,还是在三十年前。”忆及当年,将届花甲之年的钢琴家依然一脸兴奋。
  当时,许多钢琴作品被禁止演奏。《黄河大合唱》原曲易于展现钢琴音域特色,题材又合适,陷入苦闷的殷承宗,与储望华、盛礼洪、刘庄等人本着替钢琴找个出路的角度出发,萌发改编此曲的主意。在汲纳原作精华的基础上,重新配器,重新组合,并将原作七段浓缩成《前奏: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愤》和《保卫黄河》四个乐章。1970年5月,钢琴协奏曲《黄河》公演并获得很大成功。
  “做任何事只要坚持就会成功。”这是钢琴家历尽沧桑后的人生信条。去国赴美之初,前途毫无着落,人们都劝殷承宗做生意,但他拒绝了。执著和坚韧成就了钢琴家的艺术事业。殷承宗不仅重登世界乐坛,并因“结构谨严,声音纯正,色彩丰富,内涵深刻”享誉钢琴界。
  三十年后的今天,在美国克利夫兰音乐学院任教的殷承宗怀着对祖国的挚爱,特地请假三个月,从莫斯科到北京,由北美到西欧,不辞辛劳地巡回演出《黄河》。在人民日报外事局主办的“御风万里”钢琴协奏曲音乐会上,我们有幸真切地聆听到原汁原味的《黄河》。从柴科夫斯基《降b小调第一钢琴曲》到《黄河》,七旬高龄的郑小瑛灵敏有致的指挥与殷承宗酣畅淋漓的演奏,博得在场的中外观众由衷的掌声。尽管在不同的演奏者指下有许多精彩的表述,听众却始终视殷承宗为《黄河》正宗。不是因为时间,也不是因为技巧,只因为音乐里有舞动的灵魂。
  而游走在琴键间的音乐之魂,是最生动直观的生命语汇。走近殷承宗,只需听听他的《黄河》。(附图片)
  左图:殷承宗(右)、郑小瑛和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团长刘军。刘福明摄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信箱

  西安唐圜丘该如何保护
  编辑同志:
  今年3月,有关专家、学者对西安城南郊陕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名为“唐天坛遗址”的大土堆进行了考古发掘,令人惊讶的是,这座可能始建于隋代、唐代皇帝祭天的建筑竟然平安度过千余年劫难,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今年5月,回填封土,等待保护方案。为了促进唐圜丘的保护,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我认为,保护好唐圜丘的关键在于对它的性质认识要清楚,对它的价值定位要准确。目前该处未能引起有关地方主要领导的关注,原因也在于它的价值没被认清。众所周知,西安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古都,但是所有的都城建筑都早已化为废墟,唐圜丘是西安作为都城唯一幸存的较为完好的皇家建筑,而且是具有崇高地位的祭天礼仪建筑,自唐高祖李渊至唐昭宗近三百年间,共有十七个皇帝在此举行过数百次祭天活动。目前全国遗存的皇帝祭天建筑只有两处,而唐圜丘比北京天坛要早一千多年,且是“原作品”,其价值之珍贵由此可见。因此,我认为,唐圜丘是西安作为古都最珍贵的文化遗存,是古都的标志性建筑,地位远在大雁塔之上,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也是巨大的,要尽快申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唐圜丘的保护,陕西省、西安市要提起重视,保护方案要请一批全国一流的专家研讨,不能局限在小范围内讨论,以免出现失误。
  对唐圜丘的保护,我认为最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圜丘为中心拓地三十公顷建设“西安天坛公园”,八米高的圜丘修葺后作为最高建筑居中,周围是宽阔的绿地,以体现其至高无上的尊崇地位。园外可以有一些附属服务设施,但园内不允许有任何新建筑,以免破坏庄严、神圣的氛围。我相信,“西安天坛公园”一定会为国内外游客所向往,成为古都西安新的旅游观光热点。
  要特别指出的是,唐圜丘不能称作“遗址”,考古报告中称“唐圜丘遗址”欠妥。在未发掘前,因不了解情况称“遗址”是可以的,既然发掘后发现一千多年前的原作品并较好地保存了下来,就不应再称“遗址”。
  我衷心希望有关方面通力合作,尽早研究确定唐圜丘保护方案,以便早日揭开封土,让世人一睹唐代“天坛”的风采。西安罗亚蒙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江启胜,安徽人,公务员——
  插播广告大杀风景
  我与家人原本都很喜欢电视娱乐节目,可不知不觉之中,原先的浓厚兴趣渐渐受到挫伤、淡化,有时甚至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厌烦情绪。这是为什么呢?一些娱乐节目品位不高、水准低下固然是重要方面,但最主要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电视娱乐节目被插播广告弄得支离破碎,真是令人扫兴,大杀风景!
  电视娱乐节目“精彩”或曰“高潮”时刻插播广告,也许是编导及主持人设下的“机关”。因为留下的“悬念”、“疑问”观众一定想尽快得知,如果临时易台,又怕错过良机。所以,乐观地估计,绝大多数观众是会耐心等待大白“真相”及正确“答案”的。殊不知,在电视娱乐节目给观众带来欢乐与愉悦之时,突然毫不相干地来段“广而告之”及如何拨打“168”、“热线电话”,这是最不受欢迎的!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获奖文艺作品评论征文

  让观众喜闻乐见
  梁光弟
  第七届“五个一工程”电视剧(片)获奖作品给人一个突出的印象是:在把主旋律寓于艺术魅力和观赏性方面,电视艺术家们作出了很大努力,从而让电视剧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
  在作品中如何艺术地奏响主旋律,如何让观众喜闻乐见?从本届“五个一工程”获奖的部分电视剧(片)中,我得到一些感悟。
  首先是精心雕塑个性鲜明的荧屏形象。
  电视连续剧《中国命运的决战》、《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对毛泽东、周恩来等领袖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现了他们作为历史伟人和革命元勋的翩翩丰采,而且通过一些生活细节,刻画了他们的性格特色和人格魅力,让人觉得他们不仅可敬,而且可亲。
  电视连续剧《昆仑女神》中以薛莲为首的五朵金花,都有无私奉献精神,但个性迥然不同,她们的内心世界和感情轨迹各具特征。第三集有一组缓缓摇过的长镜头,对准她们在晾晒衣裳时翩翩起舞的飒爽英姿,使我们同那些高原老兵们一道感受到一种诗化了的温馨意境。又如连续剧《补天裂》,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撞击下,以恢宏厚重的气势和波澜起伏的情节,凸现了晚清爱国举人易君恕、邓伯雄以及香港总督卜力等性格丰满的荧屏形象,高扬了壮怀激越的爱国主义情操。
  第二,充分发挥影像语言的艺术优势。
  《水浒传》的故事在戏曲、曲艺舞台和银幕荧屏上已演出播映过多次,为什么这次的电视连续剧还有那么高的收视率?在多如牛毛的清宫题材剧目中,为什么《雍正王朝》备受青睐?我看主要是在把文学描写转化为电视语言,把原著的情节和意蕴转化为镜头图像和荧屏氛围方面下了功夫。长篇连续剧《水浒传》参照章回小说体裁,把相互关联的动人故事巧妙得当地剪接分集,把一个个梁山好汉的命运展现和精彩表演,切换成动人心弦的镜头场景,张扬了我国人民历来倾慕的行侠仗义、惩贪扶良的心理愿望。
  第三,勇敢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
  《人间正道》反映了当前改革开放和脱贫致富进程中的剧烈矛盾,在一波三折的斗争漩涡中,描绘了主人公率领群众改天换地、披荆斩棘的大无畏精神。它把社会矛盾化为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从而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中篇连续剧《面对诱惑》让人耳目一新,就是因为编导不仅讴歌了我公安干警面对各种诱惑时岿然不动的英气豪情,更大胆揭露了我们队伍内部个别腐败分子的丑恶嘴脸,同时也反映了公安机关深化改革、从严治警的积极成果。这些都是老百姓关心的焦点,怎么能不让普通观众拍手称快呢?!
  第四,积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瑰宝。
  五十集系列电视戏曲艺术片《中国地方戏曲》,从我国三百多地方剧种、几百个剧目中精选编辑而成。这项文化系统工程,在弘扬、普及、繁荣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地方戏曲艺术方面立了一功。它以多种样式把传统的民族戏曲同现代化的电视传媒融为一体,在表演、舞美等方面把舞台演出化为屏幕播映,把戏曲的写意、虚拟与程式化同电视的写实、具象与生活化统一起来,是一项富有新意的艺术创造。它对保存、继承、革新戏曲方面,也具有文献价值。我国各种戏曲是民族文化瑰宝的海洋,除了舞台演出外,电视艺术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样式加以发掘和播映,老百姓还是爱看的。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生态文化的科技园
  ——建设21世纪的中关村人居环境
  方可
  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市与科技部联合提出的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报告,提出要将中关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继开放深圳特区、开发上海浦东之后,党中央作出的又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的重大战略举措。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关村的发展,就绝不仅仅是建设一个生产、销售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区,而是要创建一个在21世纪领导中国乃至环太平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中心,一个环境、机能、空间,以及社会和经济高度发达、并且是协调发展的新型都市。
  瞄准世界一流,强调“人居环境建设”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城市中心的空间结构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农业经济时代,强调皇权和神权,城市中心被宫殿或者教堂、庙宇所占据;第二阶段是工业经济时代,强调资本,城市中心以金融贸易公司总部密集的高层楼群为代表;第三阶段则是信息时代,强调人居环境建设,城市中心环境清洁、优雅、宜人,文化气息浓郁,是最有活力的空间模式。
  从整个北京来看,现在显然还处在第二个阶段。但从中关村地区来看,根据目前的发展速度和党中央的要求,中关村完全有条件迅速步入第三阶段,因此,中关村的规划建设要清醒地看到城市中心空间结构发展的这个大趋势,要着眼于世界一流标准,把人居环境建设摆在一个突出位置上。
  把握人居环境建设的三个特点
  信息时代的人居环境建设呈现出三个特点:第一,追求生态化。由于工业时代的城市建设对地球频频重拳出击,导致人与自然之间出现极为紧张的关系,因此,新的城市建设主张轻柔地抚摸地球。例如:正在规划中的日本新首都,中心区不再布置密集的高层建筑,而是安排大片绿地,形成“冷岛效应”,创造了良好环境。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所有能源,百分之九十八都来自太阳能。中关村的规划建设也要注重从生态角度进行功能布局,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在城市建设中更多地使用污染小、可回收的环保型材料,建筑设计上要强调利用太阳能、利用自然通风,尽可能减少空调的使用,减少能源消耗等等。
  第二,追求宜人性。也就是人居环境建设应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尺度和人的需要,要着力营造亲切宜人的适宜人居住的环境。中关村人居环境建设要避免太多“巨大而奢侈”的东西,要更多地关注那些很细小但却与人的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小的城市环境设计,如近人处的建筑细部、无障碍设计、小尺度的绿地和公共空间、精致的小品、舒适的步行环境等等。沿街建筑也应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如将沿街所有底层空间和卫生间都免费向公众开放等。
  第三,追求文化特色。经历了工业时代给城市带来的“文化失落”之后,人们已开始注重技术和人文的结合,呼唤重建人类的“精神家园”。例如:贝聿铭最近在日本完成的新作品——Miho博物馆,就非常重视高科技条件下对“东方情调”的追求。中关村人居环境建设也要将科学追求与艺术创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文化发展。应增加更多的文化设施,如建设中关村博物馆、展览馆等,同时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关村现有的丰沛的文化资源,并加以融合,逐步形成富有健康、积极、深厚文化内涵的独具特色的“中关村文化”,并最终迈向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目标——让所有中关村人能够“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之上”。
  开展多学科的综合规划研究
  虽然中关村有条件迅速进入城市空间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但由于人居环境建设是目前城市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在规划建设中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目前,在国际上已逐渐发展出一个专门研究人居环境建设的综合性的学科群,被称为“人居环境科学”,它“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这个学科群强调“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对人居环境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综合的研究”。从长远发展来看,中关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也必须努力创建多学科合作的研究架构与研究机制,组织各方面专家协同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规划研究,确保整个建设过程的科学性。
  总之,中关村的规划建设应当突出强调人居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的规划研究,努力营造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适宜人居住的、文化特色浓郁的新世纪城市中心。(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上图:话剧《山娃子》向人们揭示了山区的贫苦,孩子们上学的艰辛,以及“希望工程”给山区学校带来的变化和希望。该剧11月12日至21日在北京海淀剧院上演十场,部分收入捐献给“希望工程”。(黄敏)
  下图:10月9日,一台祖国大陆为台湾“9·21”大地震赈灾义演的大型文艺晚会《闽台情,同胞心》在福建省福州市体育馆掀起热潮,许多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演员秦怡、柯受良、孙悦、巫启贤、赵薇等纷纷赶来为晚会助兴。(苑文刚)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简讯

  颂国庆新作品音乐会在京举行
  “祖国,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重点献礼文艺节目(音乐周)新作品音乐会于10月12日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隆重举行。音乐会是由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承办的。
  音乐会上演出的新作品,有管弦乐《春天的故事》、交响组曲《我的澳门》、二胡与交响乐队《天山风情》、管弦乐《神奇的长白山》。吴雁泽、王秀芬等歌唱家以及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中国广播合唱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参加了演出。(于庆新)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简讯

  人类学本土化研讨会在邕举办
  人类学本土化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西班牙、法国等国家的百余名人类学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回顾了人类学在中国诞生、取消和重建的历程,着力就人类学如何联系中国实际、服务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和建设进行了讨论,并就人类学理论建设与社会普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次会议对推进人类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萨特)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简讯

  深圳推出《祝福祖国》
  近日,音乐电视《祝福祖国》播出后,颇受广大观众的青睐。这首歌曲是由深圳市委宣传部组织策划并与道斯公司共同投资拍摄的,被选入中国人民政协成立五十周年《大道行》文艺晚会和中央电视台庆祝新中国五十周年的《江山如此多娇》文艺晚会,作为重点演出曲目。这首歌曲是电影导演张艺谋第一次涉足音乐电视领域、并与中央电视台导演孟欣携手创意策划的大制作,也是与宣传文化部门的一次成功合作。(深宣)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简讯

  《自古华山》举行首映式
  一部表现华山的电视音乐风光艺术片《自古华山》,以其壮丽的风光、高品位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阳刚之美、雄浑之美,感染和吸引了广大观众。
  这部由邓在军担任总导演的八集电视音乐风光艺术片,于国庆五十周年前夕摄制完成。邓在军导演用一年时间,率摄制组七次登上华山极顶,拍下了“天下第一山”绚丽奇特、风云变幻的春夏秋冬四季,再现了西岳华山的美丽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历史,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源流,以华山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豪壮形象与坚毅不拔的精神气概。(王青青)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简讯

  歌曲《五星红旗》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前,由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研究室、北京音乐台主办的歌曲《五星红旗》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由天明作词、刘青作曲、刘媛媛演唱的《五星红旗》在北京电视台国庆晚会中推出,并制作成音乐电视,在国庆期间多次播出,引起广泛关注。研讨会上,与会者反响热烈,他们联系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五星红旗的深情,并对歌曲《五星红旗》给予了充分肯定。(童古)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文化简讯

  《红星国际剧场》即将开播
  由全国省级有线电视供片协作体、北京东方创艺广告公司与北京红星酿酒集团公司联合主办的《红星国际剧场》即将开播。本剧场将陆续在全国范围内近一百八十家省级、市级有线电视台播出,全年五十二部优秀电影片,每周播出一部。北京市有线广播电视台影视频道首播时间是10月29日。(田珊)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李勃,军人——
  勿拿小孩当笑料
  现在,众多的电视娱乐节目确实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也给观众带来轻松和开怀大笑,但拿小孩当笑料却是不可取的。
  有档节目,主持人问一些三至六岁的儿童:“你心中的白马王子是什么样的?”“你认为结婚是什么?”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孩子们的回答,令大家捧腹不止。还有一台晚会,让一对八岁左右的男孩和女孩模仿小品《过河》中的片段,表演后,主持人问两个小孩“你们知道自己表演的是什么吗?”小孩被问得莫名其妙,只能摇摇头。类似的节目还有很多,孩子们是纯真的,应该引导他们做些适合自己的节目,切忌拿小孩当做大人们的逗笑工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