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祖国大陆援台抗震救灾行动不容中伤
  有关方面负责人接受记者联合采访时指出,希望台湾当局停止“泛政治化”的做法,把精力集中在灾后重建工作上,尽快允许祖国大陆救灾人员和物资赴台,以密切两岸民众感情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陈斌华)针对近来台湾有些人一再歪曲、中伤祖国大陆支援台湾抗震救灾的行动和努力,外交部、国务院台办、国家地震局有关负责人今天在这里接受海峡两岸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记者的联合采访,介绍了有关事实,对谣言和指责进行了批驳。
  他们指出,祖国大陆为台湾抗震救灾所进行的积极努力不容抹杀,台湾有些人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也是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希望台湾当局停止“泛政治化”的做法,把精力集中在灾后重建工作上。
  国家地震局新闻发言人李强华介绍了祖国大陆地震界关心台湾“9·21”强烈地震的情况。他说,由于工作的关系,祖国大陆地震部门和专家对“9·21”地震特别关注,在地震发生的当天上午就致函台湾有关地震研究机构负责人和专家表示慰问,并表示愿随时组织专家赴台帮助开展工作。但这一提议迄今没有得到台湾当局的同意。10月15日,鉴于地震应急抢险工作已告一段落,震区将面临恢复重建,中国地震学会特意致函台湾有关专家,表示愿邀请台湾专家来祖国大陆,共同合作研究灾后重建问题。但是,台湾方面昨天下午回函称目前不准备派人来。
  李强华说,地震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中国是地震多发国,两岸今后仍将面临地震的严重威胁。祖国大陆几十年来经历了唐山大地震等几次破坏性大地震,在付出血的代价的同时,积累了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丰富经验。他说,我们希望祖国大陆同胞的血没有白流,也不希望今后两岸同胞再流血。我们非常愿意与台湾同行进行合作和探讨,进一步开展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为减轻台湾地震灾害作出贡献。
  李强华说,祖国大陆地震专家对未能赴台,为受灾同胞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遗憾和痛惜。现在尽管赴台和邀请台湾地震专家前来共同研究的愿望都未能实现,我们仍将继续做好准备,随时可以派出专家组,根据台湾震区不同阶段的需求调整救援方案,为台湾灾区的重建作贡献。
  他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对台湾当局的震后救灾工作不评价,在这个问题上台湾民众有切身体会,岛内媒体也已经作了评价。他说,抗震救灾是人道主义和科技范畴的问题,两岸地震专家都不希望将这一问题“泛政治化”。
  外交部港澳台司司长朱祖寿指出,台湾当局所谓祖国大陆阻挠国际救援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地震发生后,我们对国际社会的救援行动一直表示感谢,尽可能提供便利,并计划通过联合国启动国际救援。根据联合国的有关规定,只有主权国家才有权提出启动国际救援的要求。出于对台湾方面的尊重,海协受权致函台湾海基会,征询台湾方面的意见,但是海基会回函表示没有必要。实际上,国际社会的民间救援行动一直在台湾正常、顺利地开展,共有20多个国家、30多支救援队伍的700多名人员参加了救援工作。
  至于所谓阻碍拖延俄罗斯救援人员飞台的指控,朱祖寿说,事实是俄罗斯紧急状态部通过驻华使馆,提出俄飞机经过中国领空的申请,外交部随即和有关部门协商给予批准,并不存在所谓不准俄飞机飞越的问题。中方完全是按照国际惯例处理的。台湾方面一再炒作这个问题别有用心。实际上有的地区的救援队伍抵台后却无事可做,只好提前离开台湾。
  他说,启动国际救援对台湾民众很有利,但台湾当局却将地震救灾“泛政治化”,企图搞“地震外交”,以“主权国家”的身份与一些国际组织发生联系。究竟是谁在阻挠国际救援行动,究竟是谁在将地震救灾“泛政治化”,大家应该看得很清楚。
  国务院台办交往局局长张怀君介绍了“9·21”地震后,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多次表示慰问,祖国大陆各界迅速开展援灾赈灾行动的情况。他说,到目前为止,祖国大陆各地共筹集救灾物资折合人民币500万元,收到捐款3000万元,中国红十字会明天又将汇出第三批50万美元的救灾款。他说,台湾“中国统一联盟”等团体和台湾一些人士均对祖国大陆的关心和善意表示感谢。但台湾有些人却刻意进行歪曲。台湾当局对江泽民等领导人的关心反应低调,李登辉只字不提祖国大陆方面的关心和援助,还乘机兜售其“两国论”谬论。台湾当局不顾灾区同胞的需求,对祖国大陆救灾人员和物资赴台采取了搁置、拖延的态度,有些人还一再歪曲事实、制造谣言,对祖国大陆方面积极支援台湾震灾的作法进行中伤、诬蔑。
  他说,对此,祖国大陆方面基于救灾第一的考虑,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但是台湾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肆意歪曲,中台办、国台办发言人不得不于日前发表谈话,以正视听。他表示,不管台湾当局今后做什么、怎么做,祖国大陆都将一如既往地为台湾同胞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我们还将把汇集的祖国大陆同胞的救灾捐款继续汇往台湾。祖国大陆救灾人员的赴台、台湾同胞急需的救灾物资,均早已准备妥当,如台湾当局同意,可以立即启程。
  张怀君说,台湾发生强烈地震,本是一个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的契机,台湾少数人却乘机破坏两岸关系,令人遗憾。我们奉劝台湾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把力量用在加强抗震救灾上,不要试图转移台湾同胞对当局救灾行动不力的不满。我们也希望台湾当局多做对台湾救灾重建有益的事,尽快允许祖国大陆救灾人员和物资赴台,以密切两岸民众的感情。


第4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日中经协访华团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车玉明)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以名誉会长今井敬为最高顾问、会长渡里杉一郎为团长的1999年度日中经济协会大型访华代表团。
  朱镕基听取了今井敬受小渊首相委托对日本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情况的介绍后说,中方对日本经济已走出谷底并出现回升迹象感到高兴。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亚洲地区的经济复苏是有好处的。中国愿与日本进一步加强合作,把两国经贸合作关系推向一个新水平,这有利于中日两国和两国人民。
  朱镕基总理与日本客人还就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是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的邀请前来访问的,这也是该会自1972年成立以来的第二十五次派团访华。除北京外,代表团还将访问昆明等地。
  会见时,贸促会会长俞晓松等在座。


第4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办公厅举办科技知识讲座
  李岚清温家宝参加讲座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尹鸿祝)国务院办公厅今天在中南海举办今年第三次科技知识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作“当代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对策”的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王忠禹和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的负责人以及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参加讲座,认真听课。
  李岚清同志在听取讲座后发表讲话。他说,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形势给我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使国务院各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工作人员了解科技发展趋势和科技工作,国务院办公厅举办科技讲座,目的就是使我们能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进一步认识,增强紧迫感。
  他说,当前科技工作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观念要创新。要认真实施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科学技术成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在这些方面,有些部门和地区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是要走技术创新的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领域,我们要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的同时,应有所创新,走自己的道路。三是要进一步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建立激励机制。教育部门要加快推进全面素质教育的步伐,培养既有扎实基础知识和创新观念,又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李岚清指出,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各级政府部门都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本部门的战略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制定鼓励政策,扫除障碍,通力合作,积极推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作贡献。
  徐冠华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当代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点、科技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科技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他认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我国面临空前的挑战,也带来重大的机遇。在看到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也应当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谈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时,他提出有几个关键性问题要认真思考:一、研究、开发、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二、大力做好重大共性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普及工作;三、扶植发展中小高新技术企业。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近年来已举办了8次科技知识讲座。通过听取讲座,国务院各部门的负责人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学习了科技知识,进一步了解了当前科技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增强了对“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和服务意识。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倡议和国务院机关工作人员学习科技知识的带动下,全国各地政府的干部、工作人员学习科技知识也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工作的开展。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三家子村有个好支书
  本报记者洪岩陈陆军
  内蒙古通辽市河西镇的三家子村,15年前穷得出名,有些人靠铁路吃铁路,1984年冬严打,这个只有1000多人的村子,因为盗窃铁路物资,被公安局拘捕47人。
  如今的三家子村富裕出了名,去年工农业总产值达1.06亿元。村党支部书记田英是全国劳模、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不久前,在三家子村的村部里,我们见到了刚开会回来的田英。“尝一尝我们村的特产。”热情的田英指着一大盘沙果说。青青的沙果个头不大,吃起来却脆中带甜。田英说,城里人都喜欢吃三家子村的沙果。
  田英今年50岁,已经当了14年的村党支部书记。村民们说,三家子村变富,就是从她当支书开始的。是她十几年如一日,领着大伙没日没夜干出来的。
  “脱贫致富路有千条。”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田英,头脑活,眼光准,她盯的是“大农业”。先是“果”,后是“菜”,都是她给村里开的“方子”。如今的三家子村,6000多亩土地,农田只占2000亩,其余的全都是果园和菜地。田英对此颇为自豪:“我们村就是一个大果园、大菜园!”
  田英说的并不夸张。三家子村家家都有几十上百棵果树,靠种树每年每户就能增加上千元收入。到了摘果的时候,黑龙江、辽宁的商贩排队到村里来买,可抢手啦。村民每天将大棚蔬菜拉到城里去卖,也是十分俏销。
  在离村部不远的大田里,村民王玉介绍,自己承包了10亩土地,粮果间种,又建了一座蔬菜大棚。站在沙果树旁,王玉说:一棵果树可结百公斤果,按一公斤1元左右算,刨去水、电、药、肥,自己种的300多棵果树一年能赚1万多,这还没有算大棚菜。田英说:“三家子村家家都跟王玉家一样,既种地,又种果种菜,去年全村人均收入3000多元。”
  田英的“大农业”思路让三家子村脱离了贫困,走上了致富路。然而,田英对此并不满足。从1996年开始,她又带着三家子村人,办起了糠醛厂、砖瓦厂、养猪场。她清楚,村里办企业才能带来高附加值,才能增加村财政收入,村里才有钱为老百姓办更多的事。想通这条理后,田英开始把精力从果菜转到企业。经过两年多的管理运作,这些小企业已开始起步了。在我们的坚持下,田英带我们参观了她的办公室。一桌、一椅、一书柜,跟田英本人一样简单朴素。倒是书柜中的一摞获奖证书非常醒目:“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田英对我们说,其中她最珍爱的是“全国银婚奖”,因为这里头包含着丈夫对自己工作的支持。“我太忙,家里和田里的活他都挑起来了。”说到这里,一直快人快语的田英语气缓和了许多,让我们看到了精明干练的田英的另外一个侧面。离开三家子村的路上,跟我们一同采访的通辽市委宣传部的同志说,目前三家子村的村民有大卡车、小汽车100多台。与周围的村子比,三家子村以前最穷,现在成了最富的村。他感慨地说:“一个村只要有个像田英这样的带头人,就不愁闯不出富裕路。”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揭晓
  据新华社沈阳10月20日电(记者于力)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选结果于今晚在沈阳揭晓。由潇湘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合作拍摄的《那山那人那狗》荣获最佳故事片奖,该片中饰演父亲的滕汝俊和在《黄河绝恋》中饰演安洁的青年演员宁静分获最佳男女主角奖,张艺谋以影片《一个都不能少》荣获最佳导演奖。
  其他获奖名单为:最佳纪录片奖:《共和国主席刘少奇》(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最佳科教片奖:《征服病毒病》(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最佳美术片奖:《宝莲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最佳儿童片奖:《草房子》(南京电影制片厂);最佳剧本奖(含改编):曹文轩(《草房子》);导演处女作奖:金琛(《网络时代的爱情》);最佳男配角奖:杜源(《草房子》中饰桑乔);最佳女配角奖:袁泉(《春天的狂想》中饰周小玫)。
  同时还评选出最佳摄影、最佳录音、最佳美术等10个奖项。
  本届金鸡奖的特别奖授予故事片《国歌》、《春天的狂想》、《黄河绝恋》,纪录片《挥师三江》。同时授予在影片《红娘》中饰法本的著名电影艺术家谢添荣誉奖。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地震灾区老人期待关怀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台北消息,台湾大地震造成了众多的灾民,其中一些无助的老人被岛内舆论称为“最不幸者”。据岛内媒体报道,地震后幸存的老人有不少正面临困境。
  近年来,随着岛内经济发展,城市化的脚步加快,台湾乡村青壮年普遍外流,留下老人固守家园。台湾大地震发生后,有的老人失去了可依靠的亲人,一些大难不死的老人们相濡以沫。南投县中寮乡灾区有好几位老人被迫聚在一起,台北市老人基金会执行长李雄说,在医疗站设立前,受伤的老人只好吃俗称“黑药丸”的正露丸来解痛,有的老人动弹不得,就由其他老人照顾,这一阵子下雨,只好任由雨水漏下打湿被褥。


第4版(要闻)
专栏:

  首都女新闻工作者举办联谊活动
  本报北京10月20日讯首都女新闻工作者协会的300名新老女记者今天欢聚一堂,回眸半个世纪以来在祖国母亲哺育下茁壮成长的历程,展望新世纪肩负的重任。
  参加过1949年开国大典的著名女记者侯波、金凤等,在联谊会上回忆了50年前的美好时光。她们写下的报道、拍下的照片已经载入史册。建国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女记者以女性独特的体验、独特的观点,观察和反映社会,写出的报道往往更能打动人心。她们谈了在难以忘怀的采访活动中的体会,赢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会上展出的《与共和国同行》图片展览,200幅珍贵照片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女记者们的工作情景。由邓小平同志题写书名的《中国女记者》第5、6集已经出版,今天与女记者们见面。这次活动得到了江苏减速机集团的大力支持。(蒋涵箴)


第4版(要闻)
专栏:

  山东天津确保人民日报发行稳中有升
  本报济南10月20日电记者贾建舟、宋光茂报道: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邮政局等部门日前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会议确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确保人民日报2000年发行增长5%—8%。
  措施主要包括:一、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负责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能否完成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发行任务,是对“三讲”教育成果的检验。二、山东省邮政局成立专门班子抓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对完成和超额完成发行任务的地市邮政局给予一次性奖励。三、清理全省现有的256种内部报刊资料,一般报刊不准公费订阅,以确保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订阅经费不被挤占。四、要求全省摆正人民日报等中央级党报和地方党报的关系,先完成中央级党报党刊的发行任务,后完成地方党报党刊的发行任务。五、实行收订目标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数。
  本报天津10月20日电天津市日前召开2000年度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会议。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罗保铭要求大家要充分认识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的重要意义,抓住工作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完成人民日报的订阅指标。
  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不仅要充分认识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从讲政治的高度,把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征订工作抓上去。
  在党报党刊发行工作中,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是重中之重,重中之重的任务没完成,其它报刊订得再多,也不算数。凡完不成订阅指标数的机关事业单位不予报销订阅费用,企业不准列入成本。各区、县要把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发行工作列为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把手要经常过问,分管副书记要亲自抓,党委宣传部要有一名副部长具体负责,成立发行领导小组,及时协调解决发行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
  (傲腾李京)


第4版(要闻)
专栏:南岭杯新闻摄影比赛

  河南省确山县任店镇木寨村农民张凤全12亩板栗熟了,老汉开心地笑了!臻头河畔的任店镇是著名的“确山板栗”的主产区,今年挂果面积14000亩,产量达140万公斤,板栗收入已占全镇当年人均纯收入的20%。张瑞生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贾怀济同志逝世
  新华社北京9月7日电外交部副部级离休干部贾怀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贾怀济同志是陕西省神木人,1930年9月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他历任共青团神木三区区委书记、神府团特委巡视员、神北团县委委员,神木五区宣传部长,葭芦县团委书记,神府特委常委、特区青年救国会主任,陕甘宁边区党校青训班主任,志丹县委宣传部长,中共甘泉县委书记,三边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宁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等职。1951年后,先后担任西北铁路干线工程局副局长,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党委书记兼局长、第一工程局党委书记,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书记,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交通局局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地区局局长,北京市外交人员服务局副局长,中国驻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加纳大使,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华工商时报举行创刊10周年座谈会
  本报北京10月20日讯记者朱竞若报道:今天,首都各界人士相聚全国政协礼堂,祝贺中华工商时报创刊10周年。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孚凌、经叔平等出席座谈会。
  中华工商时报创刊于1989年,是一张以财经报道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类日报。10年来,该报从最初的周一刊,发展到目前的每周拥有60个版的日报,赢得了工商界人士的喜爱和社会的广泛认同。
  中华工商时报社社长石国雄介绍,“讲真、争新、求深、倡短”的8字方针,将成为该报下一步发展的指导方针。
  与会人士座谈认为,中华工商时报十年耕耘,始终保持创新的意识、变革的热情,报道内容以市场为中心、改革为主线、民营经济为重点,紧扣我国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转轨的时代特点,在大报林立的局面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和竞争力。
  有关方面负责人刘延东、梁金泉以及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宣部、全国工商联等各界的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第4版(要闻)
专栏:

  书法篆刻家王十川逝世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王十川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30日逝世,享年77岁。
  一代书法篆刻大师王十川先生将其毕生的精力和才华全部献给了他所钟爱的中国书法篆刻事业。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于笔墨天地、金石方寸之间,创作出无以计数的书法作品和3.8万多方篆刻作品,其数量之巨、精品之多为世人所惊叹。
  王十川先生1923年5月7日生于北京。青少年时代,向刘子固先生学习篆书,掌握了“捲笔”、“裹笔”的技巧,这为他以后在书法、篆刻事业上取得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础。1943年,王十川先生毕业于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在校期间,篆刻大师寿石工教授传授给他《篆刻学》理论和篆刻知识;书法篆刻大师金禹民先生亲自指导他书写楷、隶、篆,直至甲骨文,教授他篆刻治印。1982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与全日本书道联盟在北京举办第一次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王十川先生代表中方参展的篆刻作品受到高度赞誉。1983年,为庆祝《中日友好条约》缔结五周年,文化部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中日两国精选出参展的150幅作品中,篆刻作品仅16件,而王十川先生的就占了9件,并被组委会特意放在展厅最显著的位置展示。
  1997年香港回归是世纪盛事。我国出版界出版发行了《世纪之光》珍品藏书。其中“金石长城”长卷由众多当代篆刻家治印,首印以钱君匋先生“一国两制”领衔,以王十川先生“港人治港”大印压底。国人企盼香港回归和庆祝回归的心情,在王十川先生的刀下表现得一览无遗。“祖国万岁”九方系列印章通过变化各异的字体,不同形态、或横或竖的章料,或朱或白的色彩变化,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王十川先生拳拳爱国之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