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跨世纪的“换脑工程”
  ——射阳县现代农民教育纪实
  苏新龚永泉
  农业的产业化是迈向农业现代化的一道必经的门槛,中国作为12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如何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把亿万农民带上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道路,乃是世纪之交的必答题。在这个历史的挑战面前,江苏射阳县敢于把握先机,他们用“换脑筋”的办法,致力于人的现代化,为农业的产业化、农村的现代化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就是射阳县开展历时5年、被称为“换脑工程”的现代农民教育。
  脑筋不换不得了
  射阳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县。可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农民素质与农业产业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凸显出来。射阳号称蒜薹之乡。1992年,蒜薹大丰收,但由于对市场风险的防范毫无准备,没有建立起与蒜薹生产相匹配的市场营销网络和保鲜库,结果被外地客商联手压级压价,面临卖不出去就要烂掉的局面,蒜农们只得以每斤7分钱忍痛甩卖。有的蒜农一气之下将蒜薹倒进河沟。这一年,洋马乡种植的3000亩菊花也获得大丰收,但同样卖不出去,药农们把中药材当柴烧。暂时的挫折使一部分群众不敢再冒风险,总想回到种植计划粮棉的老路上去。一些干部此时也陷入了茫然。
  严酷的事实震撼了县乡领导。县委经过调查发现,茫茫商海浮沉,成败关键在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提高人的素质。于是,县里横下一条心,要让农民换脑筋。一手高起点地抓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标准化水平,一手大力度地抓旨在提高农民现代综合素质的现代农民教育。县委书记潘惟齐亲自担任县“现代农民教育”领导小组组长,亲自上讲坛授课。3年来,近10万农民领取了农业、教育部门联合颁发的“实用技术证书”,还有3200多名农民获得大、中专文凭,从而使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迈进了一大步,同时也把农民带上了小康之路。
  现代农民教育面向参差不齐的农民大众,如何才能合胃口,对路子?各级干部都在寻思——
  脑筋怎样换得好
  办法唯有在“贴近”上做文章。
  一是贴近市场,把市场变成现代农民教育的大课堂和活教材,立足于把教育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县里针对不少农民“没有销路盼市场、有了市场怕竞争”的实际,反复向他们宣传“低潮发展、高潮得益”、“天黑赶路、天亮进城”等经济规律。同时,大力培训农民经纪人,先后给4万多名农民经纪人发了资质证书,使其成为农副产品促销的生力军。全国药材之乡洋马乡在对农民进行市场经济知识教育中,把完善社会化服务作为切入点,注重产前提供准确信息,产中进行市场分析,产后搞好销售策划,使药农受益匪浅。目前,洋马的菊花占全国产量的50%,丹参占全国的30%,基本驾驭了市场。
  二是贴近田头,教学相长,与科技“攀高亲”。射阳县在实施现代农民教育工程中,积极与科研院校攀亲结缘,办班培训,建立实验基地,把科研和生产对接,通过专业轮训、各种形式的科普培训和田头示范,使他们成为生产能手、土秀才,既增长了农民的知识和才干,又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高效发展。如今,科技在农业中的贡献份额已达50%。
  三是贴近社会,着力把农民培养成讲文明、懂法纪的现代人,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人文保证。洋马乡注重对药农们进行“品牌文化”的教育,要求每一个药农“内抓药材质量,外塑药乡形象”,文明经商,自觉抵制、纠正欺行霸市、坑蒙拐骗不法行为,使洋马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成为江苏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中国药材之乡”。
  换了脑筋了不得
  射阳县实施的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是推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全新举措。它大大增强了农民驾驭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的本领,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全县现已形成“东渔西蟹南药北蒜中蔬菜”的产业格局,形成了6条产值2亿元、12条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链;有15万农户加入了不同形式的产销一体化组织。切实提高了农民的觉悟,调动了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全县计划生育率达98.52%。“两上交”也不再是干部的“第一难”。在揭批“法轮功”斗争中,全县经排查,只有寥寥数人参加过一般练功。用农民的话说:“我们做事不做功。”全县人均收入由1992年的900元上升到现在的3000余元,增长近4倍。
  去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在射阳召开,推广射阳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验。今年8月,全省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又在射阳召开,充分肯定现代农民教育的丰硕成果。射阳经验在江苏大地遍地开花。射阳县委的心得和经验,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把现代农民教育作为“牛鼻子”工程来抓,实现农村全面的现代化。如今,人们明白了为何现代农民教育是一个“换脑工程”,富民工程,一个跨世纪的工程,是一项全面提升农村工作,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建设。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去年实施行政处罚案件3.5万件
  本报北京10月17日讯记者赵永新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四川省名山县桓达化工厂厂长和生产负责人日前被当地法院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依法判处3年徒刑,成为新《刑法》颁布后全国第二例环境犯罪案。这表明自《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在依法行政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在国家环保总局10月15日召开的纪念《环境保护法》颁布20周年暨有奖征文座谈会上,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与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我国环保法制建设进行了回顾与展望。
  1979年9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我国第一部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以来,至今共颁布6部环境保护法律,9部资源保护法律,环境保护部门规章990余件,缔结和参与了国际环境公约37项,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法律体系框架。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增加了“破坏资源环境罪”专节,表明环境立法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强,执法的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成效显著。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监理制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仅去年一年就实施行政处罚案件3.5万件。由于严格执法,我国大型项目环境影响评介执行率达到91.1%,“三同时”执行率达到95.3%,有力控制了新污染的产生。
  解振华指出,今后应该在完善环保执法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行政执法,扭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局面。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亚欧科技部长会议闭幕
  通过《部长公报》和《主席声明》两份文件
  本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我国首次举办的亚欧科技部长会议经过两天的广泛交流,一致通过了《部长公报》和《主席声明》两份文件之后,于10月15日在北京降下帷幕。
  会议通过的这两份文件是亚欧科技合作具有宏观政策指导意义的文件,其中确立了合作原则、机制、优先领域及合作方式。来自亚欧25国的科技部长在发言中一致确认,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平等和自愿的基础上,为所有亚欧会议成员国提供平等机会参加地区科技合作项目;合作的目标应是共同发展,同时考虑参与国的不同兴趣;科技合作的对话应及时在两大洲科技政策制定者和主要官员间进行。
  会上,各国科技部长在政策发言中介绍了本国科技发展政策及对亚欧科技合作的看法和建议,就亚欧科技合作的原则、机制、合作优先领域及合作方式等宏观政策性问题,以及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部长们还听取了韩国、芬兰、奥地利、泰国和中国专家对当前“基础科学及大型科学设施的利用,包括建立利用现有的大型设施的网络以鼓励信息和技能的共享”等议题的介绍,并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本次会议主席朱丽兰和欧盟主管科技的代表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未来4年,中国与欧盟除了继续在信息、能源、新材料领域合作外,还将在气候改变、电信标准及转基因食品的道德准则等方面展开合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血压防治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丁伟报道:第二个“中国高血压日”到来之际,中国高血压联盟日前在河北廊坊主持召开高血压防治研讨会暨“九九中国高血压防治世纪行”总结大会,全国十四个高血压联盟地方协作中心的代表和近百位长期从事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据了解,为提高高血压的防治水平,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正组织编写我国第一个“高血压防治指南”。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研讨教育手段改革
  本报讯记者董洪亮报道:“创新教育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研讨会日前在京举行,来自教育界与企业界的二百多名代表参加研讨。与会人员认为,除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改革外,还要改革教育手段,包括积极应用电脑、网络和信息家电等,专家们总结了近年来我国电化教育的成绩。研讨会由光明日报社、中国教育软件联盟和翰林汇软件产业公司联合举办。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研讨《人之初》
  本报讯记者杨明方报道:二十多位来自首都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和管理部门的权威人士近日对广东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的《人之初》杂志涉及有关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帮助该刊进一步找准内容定位。《人之初》杂志于一九九○年创刊,至今已出版发行了一百零一期。与会人士指出,做好性与生殖健康科学知识的教育工作很有必要,这有益于提高我国人口素质,但必须掌握好“度”。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台非处方药自动售药机问世
  本报讯上海市第一医药商店有限公司最近设计出一种新颖非处方自动售药机。该售药机可以储存五十种药品,首批选定的非处方药为维生素类、感冒类、肠胃道类、外用类和计划生育类。自动售药机极大方便了居民就近买药。(卫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俊以儿童文学基金”设立
  本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俊以儿童文学基金”日前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设立。出资三百万元设立这项基金的张俊以先生是全国青联委员、著名作家、诗人。“俊以儿童文学基金”主要用于奖励、扶植青年作家和业余文学爱好者从事儿童文学创作、进修深造、出版专著等活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访几位知名国际汉学家
  本报记者祝华新
  金秋的北京,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当天,一群北大附小的二年级学生以清纯亮丽的童声齐诵《论语》数十章,赢得与会专家的喝彩。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社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陈越光介绍说,全国有42万中小学生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这些孩子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美国夏威夷大学华裔教授成中英,对于从小让孩子诵读民族文化经典的做法深表赞赏。他强调说,传统文化决不只是“传统”,而是一种现实的智慧,有益于一代代人的再成长。儒家文化所代表的是生命觉醒,是一种顶天立地的做人的精神。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时代都需要这种觉醒。
  美国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杜维明提醒说,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面临西方软件、影视音像、图书、娱乐、信息等“智慧产品”的冲击,因此要加紧提高年轻一代的“文化能力”,包括运用民族语言、理解历史和哲学思维的能力。这种“文化能力”实质上是一种在复杂社会中的选择能力、危机应对能力,它与科技能力的关系就好比电脑的软件和硬件。谁都知道,如果一个国家虽拥有一流硬件人才,而软件却都是外来的,将是何等危险和可悲。杜教授认为,知识分子在传播人文精神、发展伦理智慧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学术界只是他们的活动领域的一部分,还要通过大众传媒、决策咨询、企业文化等来影响社会。
  10月11日,与会专家乘火车到达曲阜造访孔子故乡。对先哲的虔诚并没有影响他们的科学理性。成中英教授说:儒学需要新的诠释、新的面貌和新的语言,在批判历史、认识现实的基础上扬弃那些积弊成俗的东西,重建价值体系。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也是新文化的生长点,至于我们是否还叫它为儒学都没有关系。
  1900年,梁启超对外人称中国为“老大帝国”痛心疾首,慨然写下《少年中国说》,期待通过社会变革使古老的中国文化焕发青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梁启超在本世纪门槛前的祝福已经成为今天的生动写照。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湖南省张家界风景区十分重视环境保护,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今年国庆期间,该景区推出了以“绿色的呼唤”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和国际森林节活动,受到海内外广大游客的欢迎。张心家田垒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城市建设重“形”更重“魂”
  沈阳文化广场活动千姿百态
  本报讯前不久,一场戏剧名家与京、评剧票友的联袂演出不是在剧院,而是在沈阳辽展广场举行。面对绵绵细雨中的数千名观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尚长荣十分激动,反复慨叹:“没想到沈阳有这么好的文化广场,没想到沈阳有这么多戏迷朋友!”
  拥有680万人口的沈阳,近年来文化广场活动异彩纷呈。目前,全市已有文化广场近百个,每年有组织的活动达1200多场,参加演出的团队500多个,观众达到1300万人次。观众数字是三年前的6倍!
  广场是城市的“客厅”。近几年来,沈阳市委、市政府从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出发,每年拿出专项资金进行文化广场建设。市委书记徐文才、市长慕绥新强调,城市建设只是一个城市的“形”,文化建设才是一个城市的“魂”。沈阳市文化部门精心策划组织,注重活动的导向性和示范性,把文化广场办成了展示艺术精品、弘扬民族精神的大舞台。
  几年来,沈阳的文化广场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实实在在地提高了人们的欣赏情趣。交响乐一直被认为是“阳春白雪”,但通过广场文化不断演出,特别是世界著名指挥尼克劳斯先生在广场执棒后,沈阳出现了交响乐热。
  沈阳的文化广场还成为塑造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成为政府联系市民的纽带。铁西区文化局把几年来全区的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今后发展的目标,全都编成了文艺节目,拿到文化广场演出,受到群众的欢迎。(魏运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湖南各界公祭炎帝陵
  本报长沙10月16日电记者周立耘报道:今天,来自湖南各界的干部群众数千人,聚集在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境内的炎帝陵,公祭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
  上午9时,参加公祭仪式的干部群众伴随着激烈的鞭炮和锣鼓声缓缓走进炎帝陵。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人们来到炎帝神农氏陵寝前,由湖南省政协主席刘夫生主持向炎帝神农氏献贡果、花篮、三牲,省长储波代表各族同胞宣读了祭文。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创始人,他所具有的艰苦兴业、开拓创新、不畏牺牲、为民造福的炎帝精神和丰功伟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为民族振兴而奋斗。此次公祭活动围绕弘扬炎帝精神,告慰民族始祖这个主题,表达中华儿女热爱祖国、富强祖国的良好心愿,并由此产生巨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举行
  本报云南丽江10月17日电记者陈兴贵报道:以“继承、发展、和谐、团结”为主题的’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于10月16日至19日在丽江古城举办。16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300人前来参加并进行东巴文化学术交流。
  丽江是滇西北高原上的一颗文化明珠,处在喜马拉雅文化圈、中原文化圈和长江文化圈的交汇带上,是“彝藏走廊”和“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同时也是中国古文明与印度古文明的重要缓冲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东巴文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特征。本届东巴文化艺术节由丽江地委、丽江行署主办。500位纳西古乐艺人、2000多位民间艺人在艺术节上进行了表演,十多个文化艺术精品展览也同时举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香港同龄同心庆金禧筹委会捐建百所希望小学
  本报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香港同龄同心庆金禧筹委会援建希望小学捐赠及授牌仪式今日在京举行。捐赠仪式由香港庆金禧筹委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主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协办。
  香港同龄同心庆金禧筹委会由15位与共和国同龄的香港著名人士组成,其中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会议成员、立法会议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官员及社会贤达。据悉,此次活动以发动香港各界向内地偏远地区捐建百所学校的形式向国庆50周年献礼,同时在香港建立“同龄同心慈善基金”,以帮助那些因自然灾害等困难而需要紧急援助的人。截至目前,待建的百所学校已全部认捐,总金额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