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星星火炬代代相传
  首都纪念中国少先队建队50周年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决定设立“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
  本报北京10月13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今天被上千面鲜艳的少先队队旗和五颜六色的气球装扮一新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里鼓乐齐鸣、欢声笑语。来自全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少先队少年英雄代表、在少先队组织中成长起来的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及第六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第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手拉手小伙伴”和少先队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在这里参加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主办的“星星火炬、代代相传”座谈会,回顾少先队走过的50年光辉历程,展望美好的未来,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50周年。
  原辽宁铁岭军分区副司令员、1949年第一批宣誓入队的高玉贵心情格外激动,他说:我永远忘不了1949年10月13日那一天,当我举起右手宣誓时,我感到我已是党的孩子了。带着这种信念,我参军入伍,从一个士兵成长为辽宁铁岭军分区副司令员,我始终把红领巾系在心坎上。
  1953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为毛主席献花的张筠英忘不了当年的幸福情景:我站在毛主席身边,看到游行队伍里出现活动的火车模型冒烟时,连忙指给毛主席看,主席亲切地俯下身顺着我的手指望去,摄影记者拍下了这一珍贵镜头。这张照片我一直珍藏至今。
  留学归来、已经在一家世界知名的研究机构工作的李劲,深情地回想起他1984年给邓小平同志表演计算机操作时的情景:小平同志摸着我的头说“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我一定要尽自己所知所学,为祖国提高多媒体技术水平而不懈努力。
  刚刚获得“全国十佳少先队员”称号的方佳佳讲述了她教妈妈学电脑,帮妈妈实现再就业的经过。生动的讲述、感人的回忆,将不同年代少先队员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老中青三代少先队辅导员代表徐国英、贾福莲、牟家全的发言,更是展示了几代少先队辅导员50年来忘我工作、辛勤耕耘、励志创新、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精神风貌。
  团中央第一书记周强要求各级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继承优良传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做出新的贡献。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江涛)首都万余名少先队员今天聚集在天安门广场,以升国旗、站少年先锋岗的特殊形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今晨的天安门广场队旗招展,伴着晨曦,鲜红的国旗冉冉升起,1万多名少先队员面向五星红旗庄严地行队礼。升旗结束后,少先队员们又来到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向纪念碑敬献了花篮,重温了入队誓言。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记者王向东报道:为表彰长期以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辛勤耕耘、无私奉献,为少先队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少先队辅导员和少先队工作者,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日前决定设立“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首批荣膺这一荣誉称号的是:田桂英、刘元璋、江敬文、杜功礼、沈功玲、张先翱、李启民、吴芸红、张学周、段镇、倪谷音、徐国英、曹魁珍。
  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同时追授黄绣谊、韩凤珍、韩振东同志“少先队工作突出贡献奖”称号。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记者王向东报道: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评选的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和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评选的第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在京揭晓。
  第二届“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是:于执武、乐蕴韬、刘森力、吴玉兰、时玉莲、杨芳、苏翠玲、周宏敏、徐吟鹂、魏慈瑛。
  第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是:王洪明、王春荣、朱再保、李英兰、陈迎春、张明经、陈轶洋、欧阳辉、祝薇、韩方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试看荆楚新杏坛
  ——随全国人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组赴鄂采访手记
  本报记者温红彦
  正值“风酿楚天秋”的季节,记者随全国人大常委会《义务教育法》执法检查组赴湖北采访。六天里人未歇脚、马不卸鞍,跑了四个城市十个抽查点,观其义务教育成就,查其“普九”达标状况,寻其现存突出问题,颇有收益。记下所闻所见所思所感,或可对其他地区“普九”工作有些许启发。
  (一)
  位于洞庭以北,处在长江中游,湖北省历来被视为“惟楚有材”之地,荆楚大地也素有尊师重傅的传统。
  据湖北省有关领导介绍,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省各级政府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纳入重要工作议程,依法治教,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战略,截至目前,全省101个县(市)已有90个县实现了基本“普九”目标,约占全省县市总数的89%。已经“普九”的地方,城乡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日趋规范,各地在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过程中,结合实际,创造出许多好的经验。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率队,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敬宜任组长,全国人大常委、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癸尊等组成的执法检查组,在省里摸清基本情况后,便奔赴鄂西北,实地考察襄樊、十堰,又考察鄂中荆门、省会武汉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所到之处诚如省领导同志所言。
  (二)
  湖北义务教育成绩卓然,有目共睹,但深入考察后发现,有些地方存在着一些新的隐患:一些县市通过“普九”验收后出现指标下滑,初中学生辍学率有所上升;部分城镇初中“超级大班”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学校一个班竟达70多人。
  为什么会出现初中生辍学率上升和“超级大班”现象呢?检查组一行每到一处都同当地领导、教师和家长反复研讨、座谈。大家认为,有四种原因起主导作用:一些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生被迫放弃学业;现行初中课程偏难且脱离生产生活实际,使一些农村学生丧失继续求学的信心;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名师名校长凤毛麟角,学校没有凝聚力;新的“读书无用论”有所抬头,一些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分配双向选择的改革政策,认为继续读书缴费,不如早点打工挣钱。
  “超级大班”是由于2000年前后初中学龄人口高峰的到来所致。由于历史上人口波动等原因,2000年前后初中在校生大幅增加,有专家分析,峰值将出现在2002年。“超级大班”现象,多出现在人口大省的二片地区,襄樊、十堰、荆门正处在这类地区。
  执法检查中发现的这些问题,从全国范围看也具有普遍性。冰山一角在湖北凸现,颇值得引起其他省市的注意,有关部门应未雨绸缪。
  (三)
  湖北省101个县(市),90个县“普九”达标,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绩。但是,达标之后怎么办?面临现存的问题,省内各级领导毫不回避。他们表示:要发扬伟大的抗洪精神,加固“普九”大堤,保卫“普九”成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荆门、十堰、襄樊等地在“普九”验收后的巩固提高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借鉴意义。
  1997年就全部通过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普九”达标城市的荆门,为巩固“普九”成果,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学生流失的办法:依法“治流”,1998年3月,京山县人民法院在石龙法庭公开审理全国首例义务教育侵权案,旨在违法必究,在全国引起轰动;责任“堵流”,把控流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治乱“减流”,有效控制了乱收费行为,减少了学生流失;助学“控流”,对贫困生缴费实行减、免、缓政策;劝学“回流”,学校领导、教师深入流失生家中,苦心劝学,今年上半年就回流2800余人;教改“防流”,因材施教,不致使学生因厌学而流失。
  有着“中国底特律”之称的十堰,为确保“普九”规划顺利实施,各级党政一把手担当“普九”的第一责任人,并做到四抓:像抓经济一样抓“普九”投入,像抓计划生育一样抓学生入学,像抓致富工程一样抓改善办学条件,像抓经济指标考核一样抓“普九”考核兑现。
  这些来自基层的鲜活经验,凝结着地方干部的汗水心血,集中了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如果不是实地考察,恐怕再富有想象力的人也杜撰不出来。
  (四)
  如果说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那么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是此次执法检查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两个增长和生均公用经费增长情况如何,教育经费在县乡财政支出中所占比例是多少,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比例是多少,是否拖欠教师工资,这些问题是执法检查组一路上问得最多、抠得最细的。
  从对湖北的检查结果看,“三个增长”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实现,个别地方生均公用经费非常低;一些地方平常年景实现了,灾害之年又泡汤了,有些地方甚至出现负增长。一些地方城乡教育费附加征收比例偏低,被挤占或挪作他用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少数地方因财政困难,教师工资不能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是个老问题,也是义务教育中一个根本的问题,而且它不单是教育问题,还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观念问题。老问题老是解决不好,这是各级领导最着急的事。他们发挥聪明才智,想出许多增加教育经费的方法,诸如“兴教存款”、“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助学金”、“结对帮扶”等等。他们也希望国家给予贫困地区更多的政策倾斜。
  (五)
  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必须按期完成,而且还要确保达标后的巩固提高。这是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工作的宗旨,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
  在此次湖北省义务教育执法检查总结会上,成思危副委员长对湖北的义务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处理好三个关系,调动起六个积极性———要处理好立法与执法、目标与指标和普九与脱贫的关系,要调动起领导兴学、校长办学、教师教学、学生求学、家长襄学和社会助学的积极性。这三个关系和六个积极性,也概括了这次义务教育执法检查的基本思路。
  此次考察,收获不菲。离开湖北之前,执法检查组最后参观了武汉市育才小学。一位长者为育才小学的题诗令大家备受鼓舞:“四十六年创业艰,春风桃李树万千。欲问明日育才路,试看荆楚新杏坛。”
  回望江城,感慨良多。我们相信荆楚杏坛会变得更新更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功德无量任重道远
  ——写在世界六十亿人口日
  张维庆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回顾50年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曲折、悲壮、辉煌的历史。自7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全国城乡扎实深入地全面开展。在生产力还不发达,传统生育观念影响还比较深的情况下,我们用较短的时间,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实现了中国人口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的道路。人口的有效控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对稳定世界人口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这是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1998年,在中央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工作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算大账,算一算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根据江泽民总书记的重要指示,1998年底,国家计生委成立了“计划生育投入与效益研究课题组”,组织有关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以及计划生育实际工作者,历时10个月,深入到我国东、中、西部的农村和城镇选点问卷调查,经过科学计算和理论分析,对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投入与效益提交了研究成果,专家们认为,这一重要成果,对于如何正确认识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成就,对于新形势下如何改进和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1971年至1998年因计划生育因素所减少的出生人口数达3.38亿,占同期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减少出生人口总数的54%。如果我国自1971年以来,不实行计划生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停滞不前,生育水平保持在1971年妇女平均生育5.44个孩子的水平上,那么1998年我国人口总数将增至18.45亿。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妇女平均生育孩子数从1971年的5.44个降至1998年的3.3个,1998年我国人口将增至15.63亿,全国少生人口2.96亿。也就是说,自70年代初至今,在我国合计少生的6.34亿人中,有3.38亿人是由于推行计划生育而少生的,占同期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减少出生人口总数的54%。这一结论同国外莫尔丁—贝雷尔森多变量解析研究关于在发展中国家计划生育因素对减少出生人口的作用要大于非计划生育因素的结论基本吻合。
  实践证明,如果我国不实行计划生育,单纯依靠经济、社会发展,现在全国的总人口就不是12亿多,而是15亿多;每年新增人口就不是1000多万,而是3000多万;目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不是2亿,而是3亿以上。这会严重阻碍我国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二、据调查计算,目前我国用于每个0—16岁少年儿童的抚养费,农村至少需要4.1万元,城市至少需要11万元,城乡平均至少需要5.8万元。我国的少年儿童抚养费以家庭抚养为主,约占86%;以社会抚养为辅,约占14%。对少年儿童家庭抚养费的回推计算表明,1971年至1998年因计划生育而少出生的3.38亿人,分别为家庭和国家节省少年儿童抚养费6.4万亿元和1万亿元,合计共为全社会节省7.4万亿元,接近我国1997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5万亿元),大大高于1998年底全国居民的储蓄总额(5.34万亿元)。这说明,计划生育的实施,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更快发展。
  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实行计划生育,少生3.38亿人,不仅为全社会节省了大量的抚养费,而且显著缓解了人口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沉重压力,增加了家庭收入,提高了国家积累,扩大了经济投入,减少了社会失业,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得以更快地发展,人民生活得以显著提高。
  四、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对于保护资源、环境,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今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江总书记指出,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中,人口是关键。指明了人口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将进一步恶化,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只能成为一个梦想。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刻,我们迎来了“世界60亿人口日”,人口的警钟再一次敲响。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沿着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为实现本世纪末和下世纪中叶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工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知识产权与知识经济国际研讨会举行
  本报北京10月13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举办的“知识产权与知识经济国际研讨会”今天在京开幕。来自世界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以及我国知识产权界专家等250人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伊德里斯博士专程前来参加会议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姜颖致开幕词。
  代表们将围绕“知识产权与知识经济的关系”等6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闭幕
  本报北京10月13日讯记者白剑峰报道:中国红十字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今天在京闭幕。大会通过了第六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修改了《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制定了《中国红十字会2000—2004年工作规划纲要》,选举产生了第七届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
  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立忠在闭幕式上讲话。他指出,这次会议制定了发展红十字事业的宏伟蓝图,是一次深入贯彻红十字会法的大会,也是一次把中国红十字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总部署和总动员,必将在中国红十字运动史上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红十字会第七届理事会今天在京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新增聘钱正英、张文康为名誉副会长,选举彭珮云为中国红十字会会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开幕
  本报北京10月12日讯记者董洪亮、罗雪村报道:为期6天的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今天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从各省市及中央各部门出版社选送的作品中精选出的1200多件优秀书籍装帧和插图作品参加了展览,共有129件作品获奖,其中金奖16件、银奖42件、铜奖71件。
  这次展览充分展示了我国书籍装帧艺术的进步和出版事业取得的成就。参展及获奖作品分社科、科技、文艺、少儿、画册、教育、插图、工具书、版式九大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项目致富指南》出版
  本报讯由中国专利文献出版社近日出版的《科技项目致富指南》一书收集了中国最新公开优秀实用专利五千余项,内容涉及种植、养殖等七十多个门类。(新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核农学》出版
  本报讯全面反映我国核农学成就的科技巨著——《中国核农学》一书日前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该书被列为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由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冠仁院士和王淦昌院士任顾问,陈子元院士任编委会主任,中国原子能农学会理事长温贤芳研究员任主编。全书共十九章一百三十多万字。(苗文新)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美院长研讨医院管理
  本报讯由卫生部和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中美院长医院管理研讨会”日前在沪召开。来自美国耶鲁纽黑文医院、西北纪念医院等和国内近三百家三级甲等医院的院长以及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对医院的影响、如何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李晓宏)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清华设深见东州文化基金
  本报讯清华大学日前设立“深见东州文化基金”,用于开展中日学术文化交流及研究,以及学校艺术教育中心的发展建设。由日本振兴世界艺术协会会长深见东州捐助相当于五百万元人民币的美金建立的该基金,将用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建立“深见东州文库”。(苏人)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流动式摩托车检测车问世
  本报讯北京军区汽车技工训练大队,近日研制出全军第一台流动式摩托车检测车,该车采用最先进的检测诊断技术和微机网络技术,可对各种摩托车进行六个项目七个参数的检测。(方庆灵徐凤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片播出
  本报讯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日前宣布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片选播(小学部分)”活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片选播(小学部分)从十月十三日开始,二○○○年一月十二日结束。(魏亚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