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提高农村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农业部副部长刘坚
  目前我国农村有8.68亿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近70%,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而且是一个正在由穷变富的群体。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微略增长,汇集起来就是个了不起的数字,就会大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农村居民有明显的消费特征
  由于文化层次、自然条件、收入水平、思想观念和消费政策等方面的差异,使农户的消费与城市家庭的消费有着明显的差异。
  1.生产投资与生活消费的一体性。城市家庭,是个纯消费单位。而农户既是个消费单位,又是个生产单位。农民在人均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要作为生产费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用于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就一般情况来说,农民人均收入的34%左右要用于生产性投资。
  2.生活消费水平的层次性。对于大多数城市居民来说,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消费水平也有差距,但不是很大。而农村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目前,从农户消费水平上看,大体上可分为小康型、温饱向小康过渡型、温饱型和贫困型四个消费层次。如果从人均纯收入方面作一简要的区分,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即为小康型,大体占农村总人口的17.7%;人均收入2000元—3000元之间,即为温饱向小康过渡型,大体占农村总人口的24.3%;人均收入1000元—2000元之间,即为温饱型,大体占农村总人口的42.0%;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的,即为贫困型,大体占农村总人口的6%。在各个层次间,生产投资与生活消费的比重差异较大,预期消费倾向大不一样。
  3.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非对称性。当代农民用于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等方面的享乐性、服务性消费,这几年虽有增长,但在大多数农户中还是空白。据统计,1997年我国农村用于带有消费水平升级性质的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和其他服务性消费的比重仅分别为3.9%、3.3%、9.2%和2.1%。这是目前农村消费层次低、消费水平低、消费质量低的集中表现。
  影响拓宽农村市场的障碍性因素
  1.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慢,农民没钱花。农民收入在经过“八五”期间的较高速增长之后,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1997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为2096元,比1996年的增长幅度下降了4.4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为2160元,仅比1997年增长3.3%。受农产品卖难及价格下降、乡镇企业人员回流、农民进城劳务收入减少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中的现金比重有所下降。同时,由农民分担的统筹提留款并没有按规定完全减下来,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客观上削减了农民的投资和消费能力。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民有钱不能花。大多数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农民欲买电冰箱、电视机受电的制约,买洗衣机受水的制约,买摩托车受路的制约,至于文化娱乐场所,更是寥寥无几。虽然全国90%以上的村都通了电,但比城市高于一倍甚至数倍的电价,又让农民在消费面前望而却步。
  3.产品及服务质量低劣,农民有钱不敢花。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农村市场,假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坑农的事屡禁不止,害得农民苦不堪言,农民手中拿着钱买东西是心存余悸。对农村居民售后服务的不到位或承诺不兑现,也大大削减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4.一些收费不合理,农民有钱不愿花。一些与农户生产投资和生活消费的有关政策,不是起启动农村市场的作用,而是具有遏制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据某省农机局对所属8个县市的典型调查,当地的交通、工商、税务、环保、城建、保险等部门都有对拖拉机收费的科目,一台农用拖拉机,一年要交2700多元的税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约束消费的政策,还没得到有效的清理。
  启动农村市场的有效选择
  如何把潜力变成农民的消费行动,这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关键所在。
  1.生产资料市场与生活资料市场同时启动。农户既是生产单位又是消费单位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应采用生产资料市场与生活资料市场同时启动的运作取向。
  在近中期,农民对生产资料的需求将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据有关部门调查,农民主要有十个方面的需求:一是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大宗农作物的联合收割机;二是用于家庭的原粮处理及小型烘干设备;三是秸秆粉碎还田设备;四是用于水利建设的排水设备和用于节水灌溉的滴、渗灌设备;五是中小型农用汽车和拖拉机;六是能够提高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的新型设备和先进植保机械;七是农田基本建设机械、草原牧业机械和营林机械;八是各种专用、复合肥料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九是对日光有选择吸收能力,便于回收和降解的农膜;十是用于测土施肥等方面的仪器、设备。
  2.调整工业品结构和农产品结构同时启动。农民对工业品的需求:一是要简单,便于操作,说明书一看就懂;二是质量可靠,别出现假冒伪劣;三是价格合理,收入水平能够承受得了;四是有良好的售后服务保障。
  解决农民手中无钱消费的问题,根本办法就是发展生产,通过调整农产品结构来解决卖难问题,让农民的产品能及时出手变现,增加收入,形成生产到消费的良性循环。
  3.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消费环境同时启动。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行为,改善消费环境是政府行为,而且两者是互为促进的,企业和政府都做出努力,启动农村市场才能见到实效。否则,单有一个方面的积极性,效果一定是事倍功半。
  改善农村的投资和消费环境,应在软、硬环境两个方面下功夫。所谓硬环境,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水、电、路、通讯进行综合治理,拓宽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绿色通道;完善进出口政策,加强进口管理,鼓励出口,把农村市场融入世界这个大市场之中。所谓软环境,就是严格税费管理,坚决取消乱收费;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加强经济法规建设和执法监督,努力创造文明生产、文明经商、文明消费的良好社会环境。
  4.小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同时启动。小城镇是在未来的20年中,启动农村市场、增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支撑点。据初步测算,小城镇每增加一人,可带进2万元的社会购买力。在未来的20年中,如果将农村人口的15%移入小城镇,无论对生产投资还是对生活消费,都将产生巨大的拉动作用。小城镇建设与市场建设的紧密关联,决定了在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强商品流通的配套设施建设。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大王镇的农业“二次革命”
  郭丰良
  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是一个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小城镇,199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42亿元,全镇80%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就业。由于农业效益低,部分农民开始对农业逐渐失去兴趣。大王镇党委认识到乡镇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农业的发展却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工农业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农业的停滞不前,甚至后退。镇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制定出了“工农结合,以工促农”的指导思想。为鼓励群众兴办家庭农场,镇委镇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农业的无息贷款、委派技术人员到田间义务指导等,引发了农民对农业的兴趣。
  经过几年发展,镇委书记李培义发现,传统的种植业难以提高效益。他们采取“走出去,看一看”的办法,组织人员到国内农业发达地区和以色列、荷兰等国家考察学习,认识到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并响亮地提出了“向现代农业进军”的口号,把大王镇农业发展的思路定位在科技上,以高科技含量的蔬菜、花卉为龙头,带动全镇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去年2月,在充分考察论证的基础上,他们严格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小规模经营的涉农企业、生产基地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组建成以发展高科技农产品为主的山东大王农茂集团,大王镇在发展高科技农业方面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农茂集团首先瞄准国内外先进的农业高新技术,狠抓引进与推广。投资10万元,引进了以色列、法国、奥地利、意大利先进的喷灌机23套,建成了山东省第一个万亩卷盘式自动喷灌水示范区;投资150万元引进以色列阿拉斯加2000型良种繁育温室设备,年产种苗600万株,成为山东两家工厂化育苗基地之一;投资1000多万元,引进美国菌种和台湾配方工艺,建成了有机肥料公司,为高科技蔬菜示范园提供专用有机肥。其次,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王农茂集团建成了占地3000亩的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全部引进以色列优质蔬菜品种和先进滴灌设备,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这既增加了项目区高科技含量,提高了农业产出比例,又起到了科技示范作用,加快了科技兴农步伐。现在高科技示范园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大、技术设备先进的优质蔬菜出口基地。通过引进推广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从以色列引进的西红柿品种,每亩年产量可达25吨,是普通品种产量的3—4倍,且价格是普通品种的2—3倍。按照目前生产销售情况,3000亩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在一年内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农茂集团针对发展高科技农业的实际需要,在人才方面实施了三个措施:一是技术引进和人才培训同步进行。自1998年以来,先后聘请了以色列西伯来农学院院长、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等10多名专家前来讲学。最近又与以色列海泽拉公司达成协议,选派了三名技术骨干前往以色列,免费进行培训,同时,镇成人中专专门开设了农业科技班,为今后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二是技术引进和人才引进相结合。规划建设了4栋专家别墅楼,专门奖励贡献突出的专家。近两年来,全镇共引进和聘请30多名国内外农业专家、教授等担任技术顾问,为发展高科技农业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三是借鉴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经验,在高科技农业上实施能人战略,选择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充实高科技农业生产第一线。
  大王农茂集团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向国内外市场要效益的目标。为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大王农茂集团在山东省工商局注册了“凯银”和“广饶”两个商标,产品已成功打入了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市场。目前3000亩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内的蔬菜品种已被订购一空。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专家建议

  重视塔河绿色走廊
  专家建议将塔河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
  本报讯记者高云才报道:中国科学院日前在“关于中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报告会上公布生物学部咨询报告,建议将塔里木河列入我国大江大河治理计划。
  塔里木河,简称塔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全长1321公里,与其源流构成的塔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312.5亿立方米,流入塔河干流的水量约为50亿立方米,流域内灌溉面积1735万亩,滋养着南疆780万各族人民,被当地誉为“母亲河”。作为塔里木盆地水系的主干,它还与面积近44万平方公里的塔里木盆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荒漠生态系统息息相关。
  中科院生物学部咨询报告分析了塔里木河目前存在的问题。
  ——塔里木河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塔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是依河而生、伴河而存的,沿河两岸形成连续不断、宽窄不一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在下游的沙漠中,被人们称为“绿色走廊”。多年来,由于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使塔河流量及其时空分配极不平衡,现已断流320公里,两岸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绿色走廊”生存告急。
  ——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处于塔河下游的阿拉干沙漠地区,由于长期断流,目前地下水位由50年代的3米下降到12米以下;水质也在不断地恶化,矿物质已高达5克/升,大大超过人畜饮水标准。
  ——胡杨林面积锐减,自然植被衰退,沙漠扩大。塔河下游的胡杨林由50年代的81万亩锐减到1995年的11万亩,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以胡杨林为主的河岸植被屏障作用的衰退,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库姆塔格沙漠正趋于合拢,直接影响到塔河下游垦区,并对该区的218国道和规划中的青(海)新(疆)铁路构成严重威胁,塔河终端的台特马湖已经干涸成为新的沙漠。
  ——良田被迫弃耕,农业自然灾害频发。在塔河下游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共有5个团场,35团先后搬迁了37个边远连队,种植面积由80年代10万多亩下降到目前的不足6万亩。由于生态环境恶化,垦区内霜冻和冰雹经常发生,进入90年代以来,次数明显上升,危害严重。
  ——流域内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流域整体规划。在塔河中下游干流区水资源浪费十分严重。干流段河道基本没有控制性水利工程,现有工程老化,严重失修,水毁工程修复缓慢。河床淤沙严重,河道输水能力急剧下降。流域内各地州、各部门各自为政,全流域水资源缺乏统一管理。流域内干流与源流之间、近期与远期之间、生产生活与生态用水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矛盾,造成下游撂荒。另一方面,无规划的大量开荒还在不断进行。80年代末,塔河沿岸的耕地仅有50万亩,现已超过80万亩以上,超过按水土平衡测算的最大允许开发面积。
  鉴于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报告提出建议,应把塔里木河的治理列入国家大江大河治理计划。专家认为,塔河流域的整治方针应为:控制上游用水,整治中游河道,保护下游绿色走廊,维护全流域的生态效益。塔河流域的整治重点是:对中游河道进行整治、束河筑堤,并使灌区逐步实施渠道化,这样有望获得增加20—3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
  专家指出,整治塔河流域,首先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编制详细的治理工程计划,明确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的比例、上中下游用水比例、地方与兵团及国家大型企业用水的比例;其次,制定合理的取水价格,通过生物与工程等多项措施,保证绿色走廊的畅通;再次,在治理中要加强源流区、干流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博会上不速客
  本报记者夏珺
  9月23日,’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山东展馆。一位农民模样的老汉扛着个纸箱好像在寻找什么,正巧被山东省农业厅副厅长吴雪珍碰上。“老大爷,你找谁呀?”“我是来参展的。”老汉边说边放下纸箱,从里边拿出9只小排球似的桃子。
  原来,这位56岁的老汉叫林书俭,是栖霞市观里镇古村村的农民。林老汉有一套种桃的本领,历经8年反复栽培试验,培育出了单果重达1公斤的晚熟蜜桃,取名为“王母红仙桃”。在农博会开幕的前一天(22日)听别人说北京有个国际农业博览会,便摘了9只尚未成熟的桃子,连夜坐汽车赶往北京,想让他精心培育的桃子在博览会上“露露脸”。
  吴副厅长听明了老汉的来意,被老汉可贵的市场意识打动了,破例把这9只桃子摆在了显眼的展位,而且不收任何费用。事后,吴副厅长对记者说:“不怕你笑话,我们有的单位三番五次请,甚至逼,他才来参展,市场意识淡得很,还不如一个农民。”
  几天后,记者在山东展馆找到了林书俭老汉,尽管他穿着西服扎着领带,但一眼就能看出是个农民。别看这位老农貌不惊人,他可是种桃的好把式。他培育出来的晚熟蜜桃,个大味甜,堪称一绝,正赶上晚秋上市,每公斤能卖到40元,有一次,一位外商花360元高价买了他一只重1.1公斤的桃子。可林老汉并不保守,他想让更多的人种上这种蜜桃,一有展销的机会他就削尖脑袋钻进去。我问他这次参展效果如何,林老汉满意地说:“非常好。带来500份材料,当天就被抢光了,不得不再去复印,来咨询的、订购苗木的人不断流。”末了,林老汉跟记者透露了他此行的“野心”:“我想找个外商合作,把我们村的那座荒山建成万亩桃园。”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民要有创新意识
  吴志雄
  辽宁省盘锦市石山种畜场采用生物技术在含有硒的培养液中培养饲料酵母,再经过杀菌、均质、调配等工序,把硒这种人体必需但天然食物中含量普遍较低的微量元素,通过奶牛过腹转化,成为含硒量高的农业新产品——硒奶,从而把普普通通的牛奶一下子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产品附加值大大提高。专家称,硒奶的市场前景相当广阔。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习惯于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不做市场分析、预测,并且把增加产量作为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其结果是生产的产品适应不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形成滞销局面,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出路在于创新。只有盯紧市场需求,挖掘市场潜力,多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等深层次上做文章,才能实现低效农业向高效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然而,由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和科技文化素质的制约,当前大多数农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还相当不足。要么眼界狭隘,看不到创新是市场规律,固守陈规;要么盲目跟风,被动地创新;要么心怀畏惧,怕创新失败;要么一叶障目,有了一点成绩便不思进取;要么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创新而没有能力创新。如此种种,只能使创新误入歧途,离市场越来越远。
  事实上,从当前创新农业成功的实际看,农业创新的路子相当广阔,不拘一格:有品种创新,也有营销创新;有技术创新,也有耕作制度创新。无论哪一种创新,关键在于农民培育市场眼光、风险意识和开拓精神,发挥创新思维,敢于到实际中去尝试和探索。只要迈出了第一步,就意味着新的成功的希望。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秸秆养牛巧致富
  河北省永年县小油村村民武祥成利用青贮的玉米秸秆养牛,几年来从不间断,每年青贮600亩玉米秸秆,饲养180头牛,出栏后,每年纯赚15万元,为当地农民树立了一个合理利用秸秆、巧走致富路的榜样。
史晓峰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京郊利用波尔山羊改良羊种
  本报讯北京聚联畜牧养殖中心利用繁育成功的纯种波尔山羊改良的绒山羊已产羔54只,随后改良房山、顺义、大兴的1800只当地山羊也将于近期产仔。这标志着被北京市政府列为重点农业科技示范推广项目——利用波尔山羊改良当地山羊品种试验示范项目在京郊正式实施。
  纯种波尔山羊产于南非,属大型肉用羊。它个体大,生长快,产肉多,抗病强,产羔多,效益高,是目前农民养羊致富,并为国家换取外汇的上好畜种。(隗合军)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鄂伦春人走向市场
  本报记者梅洪如
  8月,黑龙江大兴安岭天蓝水清,野花处处,我们来到位于塔河县十八站乡的鄂伦春民族村采访。只见一式排列整齐的红砖房,家家门前有一个宽敞的院子,里面种满马铃薯和黄瓜、西红柿等各种蔬菜。我们走进鄂族李宝玉家。憨厚、纯朴的女主人端上茶来,问一句答一句地接受记者采访。
  “家里冰箱、摩托车、全自动洗衣机全是新的,搁着不用干什么?”女主人回答:“老闺女马上要出嫁,这些都是为她准备的。”
  “怎么还缺了一个彩电?”
  “男家已准备了家庭影院,彩电就用不着了。”
  李宝玉是村里的先富户。他1983年就开始搞运输。先借钱买了小型机动胶轮车,后来开上了“解放”车、中型客车,搞木材运输,接送客人。主人介绍,已出嫁的大闺女搞个体木材加工,现在转做食品批发生意。李宝玉富了,他心里惦着乡亲们,在乡领导的推荐下,他现在担任了村委会主任,一心一意帮助村民致富。
  鄂伦春人原是以狩猎、捕鱼为生的,解放后政府把他们从深山里接出来定居,安排他们当了林业工人。现在大兴安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一部分林业工人要转入其他就业领域,不少鄂伦春群众早把致富目光投向了市场,主动转了岗。他们在家里种菜,供应附近十八站镇几万居民食用。有的在家里培养木耳、蘑菇,有的当起了养猪、养羊专业户等等。现在村里大多数鄂族家庭都以市场为目标,搞起了种养业或手工业。有的还在镇上开起了小百货店、饭店、歌舞厅等。政府扶持他们,给他们提供政策优惠。十八站鄂伦春乡乡长魏云华(鄂族)动情地向记者介绍:共产党领导鄂伦春民族从原始社会飞越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现在又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附图片)
  黑龙江塔河县十八站鄂伦春民族乡乡长魏云华在检查乡亲们培植的木耳。 鲁智勇摄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库尔勒发展香梨产业化
  本报讯新疆库尔勒市从资源优势出发,大力发展香梨产业化,使闻名遐迩的库尔勒香梨形成规模效益。
  库尔勒市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首府,位于欧亚大陆和新疆的腹心地带、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光热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瓜果之乡”的美称,盛产香梨、甜瓜、西瓜、小白杏、无花果等几十种水果,尤以香梨闻名,是全国最大的香梨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市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大力发展香梨产业化,组建香梨集团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格局。目前,全市香梨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总产量达10余万吨。(热合曼)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人行峡江县支行力保夏粮收购
  本报讯人民银行江西峡江县支行为配合峡江县粮食收购工作,开通了“夏粮收购资金快车道”,以保证夏粮收购资金及时到位。该行对全县粮食收储企业的账户进行了清理,以确保粮食收购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在收购资金调拨环节上,落实专人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使粮食收购资金及时入账;在现金投放环节上,按照收购资金计划总量,及时调足头寸,以保证现金供应不断档,同时简化农发行申报粮食收购现金计划审批手续,做到随报随批,方便快捷。
  (崔海林陈军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