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迎九九话澳门

  踏上归途
  心荷
  天高云淡,红叶飘香,1984年,北京又迎来一个金色的秋天。9月26日,举世瞩目的中英联合声明签署,给这个秋季增添了一份收获的喜悦。香港的回归指日可待,那么澳门呢?10月3日,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交谈中,一位代表举手发问,“我是澳门人,想请教邓主任有关澳门问题。”邓小平略加思索答道:“澳门问题将会像香港一样,同一个时期,同一个方式解决。……”
  1986年5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发布了将就澳门问题进行会谈的“新闻公报”。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让全世界的中国人都感到兴奋,但对澳门能否顺利回归,人们还不敢轻下断言。
  同年6月30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第一轮谈判在北京拉开帷幕。中国派出了周南任团长的中国政府代表团。钓鱼台国宾馆谈判会议厅中那幅大型中国山水画引人注目,巍峨的高山,挺拔的青松,让人联想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这一轮会谈进行了两天,会后发表的联合公报说,“会谈是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双方除商定了会议的全部议程外,并就一些实质性问题交换了意见。”“潮落江平未有风,兰舟共济与君同”,这无疑是个良好的开端。
  第二轮会谈于9月9日至10日在北京进行。随着谈判的深入,双方在归还澳门的时间、国籍等问题上的分歧暴露出来。10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进行的第三轮会谈涉及一些实质问题,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谈判取得重大进展。在取得广泛一致的基础上,新闻公报宣布,双方政府代表团成立一个工作小组,具体讨论和修订中葡双方会谈中所提出的全部协议文件草案。中葡谈判至此告一段落。但此后,在葡萄牙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调。有人声称,中国在2000年以前收回澳门的主张难以接受,企图把澳门治权拖延到21世纪再交给中国。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986年12月31日郑重发表谈话,指出“在2000年前收回澳门是中国政府和包括澳门同胞在内的10亿中国人民的不可动摇的坚定立场和强烈愿望,任何超越2000年后交回澳门的主张,都是不能接受的”。
  虽然风波迭起,但中葡谈判最终迎来了柳暗花明的重大转折。第四轮谈判在1987年3月18日恢复,这次谈判共举行了六次正式会议和五次私下接触。双方本着友好协商的态度来解决国籍及土生葡人问题,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将由中葡两国政府代表团长于1987年3月26日在北京草签。”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葡两国终于跨越了障碍。1987年4月13日,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大厅中央摆放着铺着墨绿色绒布、装饰典雅的长条桌,正前方插着鲜艳的中葡两国国旗,左右分别摆着棕色和红色的联合声明文本。上午11时30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字仪式开始。在一片庄重的气氛中,两国代表在长桌本国国旗一侧入座,用中国的台式英雄金笔在联合声明上签字。随后,交换了声明文本,并热情握手。灯火通明的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整个仪式虽然只有12分钟,但这具有深远意义的12分钟宣告了旧时代的结束,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收回澳门是新中国外交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果,是中国国力强大和国际威望提高的生动体现。中葡联合声明的发表不仅洗刷了中华民族历史上耻辱的一页,不仅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存在的结束,而且最终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统治的历史,在亚洲和世界解放运动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深远影响。
  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实况转播了仪式的全过程,第二天,人民日报以一版头条通栏的形式报道了这一重大事件,澳门出版的报纸也在显著位置,以标题套红的形式刊登中葡联合声明全文、附件以及备忘录。40万澳门居民热切地关注着这一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盛举。随后,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和葡萄牙议会分别于6月23日和12月11日批准了联合声明,完成了应该履行的法律程序。1988年1月15日声明换文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生效,澳门进入回归祖国的过渡时期。联合声明起草委员会副主任马万祺在诗中吟道:往事纷争非厚福,前程远望总相宜。中葡友好量轻重,善始善终共展眉。(附图片)
  左图为澳门市政厅广场四周的西式建筑和中式花灯、宫灯相映成趣。本报记者王荣久摄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荷花:归去来兮
  郑红
  纵使是一滴
  漂洋过海四百年的
  坚硬的泪
  纵使是一粒沉淀在海底四百年的
  伤痕累累的沙
  只要有一缕
  来自祖国的暖风
  就会像一颗埋在心底的
  古莲子
  在春天里
  成片成片地
  悄然生长
  在祖国巨大的荷叶上
  握住我滚烫的泪
  祖国呵
  你可看见这样一种
  类似葵花的植物
  抑或像紫荆花
  日夜向阳
  根却在故乡
  把我的肝胆给你
  把我的骨髓给你
  把我一腔的热血给你
  祖国
  我把我的一切交还给你
  只请给我一声母亲的呼唤
  今夜祖国
  我要开给你看
  只要你喜欢
  像正在旋舞的少女的
  裙裾
  旋转重叠一朵又一朵的
  同心圆
  时间隧道中
  拍案而起的先生走了
  他的《七子之歌》
  在中华儿女心中一代又一代地
  吟唱
  最高亢的音符
  九九归一
  (作者是辽宁普兰店市二中教师)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我看澳门回归征文

  待到归宗欢庆夜
  王万里
  始从租借虏邦欺,
  沃土青山满创痍。
  百载魂离无限恨,
  一朝珠返有穷期。
  声声爆竹惊残梦,
  朵朵莲花露半熹。
  待到归宗欢庆夜,
  闻鸡起舞莫迟疑。
  (作者系中纪委离休干部)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互补互利共生共荣
  ——香港与内地服务产业共同发展展望
  杨松华
  随着世界服务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产业的结构和水平,在相当程度上将决定这个国家和地区在未来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香港与内地在服务业发展上各具优势,如果依靠市场的力量,重新优化、组合,配置资金、科技、人才、信息等生产力资源,在共生共荣的基础上,促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产业的共同发展,就可以构建起新的中国服务产业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地日益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和强大靠山。香港回归祖国之后,这种休戚与共、密不可分、互补互利的关系就更加深化和牢固了。
  从内地看,发展服务业的主要优势是:需求大;潜力大;发展势头猛;投资热点多、成本低;政策好。
  从香港看,发展服务业的主要优势是:集世界金融、运输、信息、商业、贸易等服务业中心地位为一身的大都会经济体系;具有资金、信息、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积累了市场经济运作的丰富经验;是跨国公司亚太区总部及地区办事处的集中地和管理、协调中心;已经形成“内适应,外协调”的经济运行机制。
  香港的经济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从1984至1996年,香港服务产业平均每年以16%的幅度增长,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由67.3%增至84.4%,使香港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中最侧重服务业的地区。截至1997年底,服务业雇用全港84.6%的劳动人口,比1984年底的55.4%增长了29.2个百分点。
  比如在基建上,香港除了拥有具国际声誉的建筑发展商外,在配套专业服务上亦有卓越成绩。香港在基建项目上具备融资、设计及营运管理的配套优势,尤其在建造——营运——转让(BOT)形式参与大型项目方面具有经验及专长。内地正加快引进外资,开发专用港区、码头、公路、大桥和隧道,内地可以在这方面与香港的基建业进行广泛的合作。香港近年完成了多项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工程,包括新机场、青马大桥、机场铁路、多条新交通干线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新翼等。香港的企业也积极在内地及亚洲各地参与基础设施发展,已经累积了从项目融资、策划设计、建造及管理营运方面的丰富经验。香港作为亚洲的基建配套服务中心,不但建立了一支干练的基建配套服务专业队,同时也与各地的跨国基建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可以为内地的基建发展效力。
  此外,香港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口,1997年总集装箱吞吐量达1450万个标准箱;1997年机场的总处理货物量达178万吨,是全球最繁忙的国际货运机场。北京与香港之间的运输大动脉——京九铁路已经通车,这将有利于内地和香港之间加强联系及强化香港作为内地拓展国际市场的窗口地位。现时内地各省市都纷纷在香港设立窗口公司,利用香港在国际贸易方面的专长和香港在贸易服务方面的经验,进军国际市场。
  再如在通讯上,作为亚太地区商业枢纽的香港,有赖其先进的电讯设施支持资讯流通。香港拥有先进的电讯技术及高素质的服务,建立了覆盖整个亚洲的光缆网络(包括6条连接亚洲的海底光纤电缆及连接香港与内地的地面电缆)及卫星通讯等。香港可经长途电话与232个国家和地区联系。而过去5年来,内地在通讯业务上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据统计,内地通讯业务年均增长率高达51%,移动电话及无线传呼用户年增长率分别达188%及109%。内地通讯业的巨大发展势头与香港在通讯业上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相结合,必将使中国通讯业的发展出现巨大的前景。
  香港服务业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市场信息灵通、开放;服务法规健全、完整;操作符合国际规范;有一大批优势的服务专业人才。但是,近年来香港国际服务中心的地位正面临着新加坡等国家的严重挑战,加上本地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和某些服务结构失衡等因素,使香港在服务业上的优势发挥受到了限制。香港服务业发展中迫切需要弥补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市场。而这一点恰恰是内地服务业的优势。内地正在大力进行服务业体制改革,需要大批的资金、经验和人才,帮助建立和发展内地服务市场,而香港正好在这方面能够提供诸多有利条件。香港和内地服务业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的合作,必将能获得更大的效益。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粤澳太极好手同庆盛事
  日前,来自澳门、珠海、深圳、佛山、东莞、广州的2500名太极拳爱好者云集珠海市,参加由珠海市体育总会和澳门武术总会联合主办的“庆国庆、迎回归’99珠澳太极拳大汇演”。图为澳门武术总会表演的莲花四十二式太极扇。
  本报记者赵京安摄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澳门基本法知识问答

  澳门特别行政区怎样实行义务教育?
  实行义务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事业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准。1991年颁布的《澳门教育制度纲要法》规定,澳葡政府将对小学预备班、小学和初中教育实行免费。免费教育的范围是官立学校及受资助的私立学校,免费的内容是免缴学费及其他任何与报名、就读与证书方面有关的费用,并包括对非受资助私立学校的学生给予学费津贴;至于具体如何实行免费教育制度,须由其他补充法律予以规定。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95年,澳督才颁布了关于实施免费教育的法令,规定从1995—1996学年开始,对小学预备班和小学共7个年级的学生实施免费教育,条件是这些学生必须入读于官立学校或已加入公共学校网络的非营利性私立学校。由于义务教育毕竟不同于免费教育,义务教育不仅包括免费制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强调每个适龄儿童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政府和家长有义务为孩子接受教育创造条件,因此,事实上澳门目前并未实行义务教育。
  在基本法起草过程中,起草委员会认真听取了广大澳门居民要求变免费教育为义务教育的意见,考虑到实行义务教育,政府须以充足的财力作保证,因而在基本法第121条中规定,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推行义务教育。这样规定既表明实行义务教育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教育事业所必须遵循的方向和原则,同时也照顾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使义务教育在法治的轨道上逐步开展,逐步完善。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江西于都台办热心为台商服务
  本报讯地处赣南山区的江西省于都县台办不断拓展为台商服务领域,既当“红娘”又当“保姆”,积极引资,跟踪服务,受到广大台商的赞誉,吸引了众多的台商前往该县投资、考察。据悉,该县由台办直接引进的台资企业已达十二家,引进台资九百多万美元。
  引进台资后,于都县台办注重强化服务意识,主动上门服务。近年来,他们转变过去那种坐在办公室等台商咨询、投诉的观念,深入到各台资企业中去,做好各项政策的宣讲、解释,法律、法规的指导,具体事务的协调等工作,真诚地帮助台商。(李忠生)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澳门回归金钞钱币珍藏册问世
  本报讯在澳门回归祖国倒计时一百天之际,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具有见证意义的纪念品——澳门回归祖国金钞钱币珍藏册第一九九九号。金钞钱币珍藏册由国务院港澳办等有关部门批准制作,中国海南珠宝城有限公司向全国绝版发行二万套。(文一)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澳门回归布烙画长卷完成
  本报讯日前,七十三岁的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徐亚岷先生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澳门回归布烙画长卷。画卷长十二点二○米,宽零点四○米,上有二十四个澳门著名景点的画面及配画诗词二十九首。这是香港回归布烙画长卷的姊妹篇。(阿明)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金连1999”喜迎澳门回归
  本报讯为迎接澳门回归祖国,山东省平度市雕刻艺术家协会主席王志创作完成了尺度为99×63×38毫米的袖珍木雕作品——“金连1999”葫芦(右图)。“金连1999”主体造型是一个大葫芦,寄寓澳门像祖国系在身上的一个宝葫芦。大葫芦周身爬满了藤儿、叶儿、须儿,又结出了近百个大小不一的葫芦,象征着澳门根深叶茂,生机勃勃,硕果累累,好一派丰收的景象;9个链环泛示齐鲁(芦的演绎)9000万人民牢牢地连着澳门人民;作品周身镂空100余处寓意百年沧桑。“金连1999”取材于山东当地名贵的黄杨木,木呈黄色,色泽如金,称之为“金连”。主体葫芦代表1,9链环代表9,作品大小葫芦99个代表99,合成《金连1999》。(窦炜陈波)(附图片)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对澳门历史、现实、未来的有益探索
  ——介绍《澳门政治发展史》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黄枝连
  吴志良《澳门政治发展史》一书共有五章,在“导论”和第一章“中葡交叉航行,葡人据居澳门”之中,吴君对本书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做出了交代,要旨是中国的近代史始于1498年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南非风暴角到达印度洋,葡萄牙人于1511年轻易地攻陷了明王朝的友邦马六甲王朝,并于1517年9月抵达广州,而于1557年获许在澳门定居,但是葡萄牙人始终没有取得对澳门领土的主权,只享有治权。有异于“前五百年西方主义时代”,现在是“后五百年非西方主义时代”的开始;中国取回香港和澳门的治权,结束欧洲人(西方人士)在亚洲地区任何形式的殖民统治,是亚洲人可以根据其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及未来诉求来进行建设的大时代。
  第二章《澳门葡人内部自治时期》和第三章《议事会权力衰落时期》以及第四章《葡萄牙殖民管治时期》,是直接地利用中国和葡萄牙的历史文献撰写而成的章节,指出了在中国政治和葡国政局及本地势力的交叉作用下,400多年来澳门的历史发展有其特殊之处。
  吴志良是一位35岁的年青学者,早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葡萄牙语专业,后入里斯本古典大学深造葡萄牙语言及文学,并在葡萄牙天主教大学进修法律课程,他到澳门定居多年,服务于澳门基金会,撰写了好几本关于澳门研究的著作;与人合编了不少重要的工具书。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港人善款4300多万港元热情赈济台湾受灾同胞
  本报香港10月7日电台湾驻港机构公布,香港各界通过该机构支援台湾地震灾民的捐款达4300多万港元。
  据悉,台湾地震后,香港各界迅即发起各项筹款赈灾活动、捐赠物资、慰问致意等,特区政府更首次派出境外救援队赴台参与救援。截至10月6日,香港各界人士交给或存款至两个赈灾账户的善款分别为4222.4481万港元和129.4819万港元,总计4351.93017万港元。还有部分捐赠物资。香港各界通过其他途径送达台湾灾民的捐赠物资或善款等,没有计算在内。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港贸发局拟设西北地区办事处
  本报香港电记者冯霄报道: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冯国经日前表示,祖国西北地区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香港贸发局将把握良机尽快设立西北地区办事处,协助港商拓展西北新兴市场。
  冯国经说,不久前贸发局率多家香港大型企业组成香港经济代表团访问陕西、甘肃、新疆,并参加了兰州与乌鲁木齐两地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北地区发展与香港有着很强的互补性,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


第12版(香港和澳台侨)
专栏:

  地震后台湾资讯业厂商倚重祖国大陆生产基地
  新华社香港10月6日电台北消息:台湾地区“九二一”大地震引发的电力供应紧张,使得台湾资讯业厂商面临供货不足的难题,必须倚重祖国大陆生产基地增产方能应急。祖国大陆已成为台湾资讯业厂商因应震灾的生产重镇。
  目前,正是资讯产品市场的旺季。但震后台湾岛内的电力供应,一直无法满足资讯业厂商的需要,上中下游产品都无法靠岛内的生产线全数出货。
  于是,像华硕、大众等厂商就纷纷把目光转到了祖国大陆。据报道,华硕负责生产制造的主管几乎全员出动,赶赴祖国大陆张罗生产线,一方面提高苏州外包厂产量,另一方面还与鸿海等往来供应商商谈借用当地的生产线。
  大众电脑的广州制造中心,今年3月底才刚刚开工,这回即大派用场;再加上大众在深圳转投资设立的生产基地,在祖国大陆生产的主机板月产可达50万片,在相当程度上弥补了岛内生产不足的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