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今日旅顺更妖娆
  本报记者张书政
  辽东半岛最南端,有座花园般的滨海小城。临城近海处,有两山对峙,形成天然门户,犹如海上雄关,小城由此得名,元朝谓“狮子口”,明朝改称“旅顺口”,沿用至今。
  若凌空俯视旅顺口,可见她与山东半岛上的蓬莱阁隔海相望,两座海峡要塞双雄并峙,共扼渤海,构成京津门户。
  大连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
  从19世纪末叶到20世纪中叶,旅顺口是世界上五大军港之一。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瓜分殖民地,争夺中国这块肥肉,在旅顺口的海、陆、空域,相继打了3场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侵华战争。其中甲午战争中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持续3昼夜,两万名中国同胞惨死于日军屠刀之下。1945年8月,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对日作战,旅顺口获得新生。1955年4月15日,苏军将旅顺港防务移交我国,旅顺口正式回到祖国怀抱。
  今日旅顺口已成为大连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
  这里是大连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也是国家渔业水产基地;年水产总量13万余吨。对虾、海参、扇贝、梭子蟹等海珍品蜚声国内外;还有亚洲最大的鲍鱼养殖出口中心。
  1996年7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旅顺口区实行局部对外开放。从郭家沟至龙头镇、铁山镇、杨家村连线以北陆地地区,享受沿海开放城市同样政策,允许招商引资和外国人进入。至此,封闭半个世纪的港城铁门打开了!一批批外国投资考察团入区,一批批招商引资团出区、出境,旅顺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成为世纪之交吸引国际资本的一块热土。
  包含当今世界上高新技术的信息产业、生物工程产业、环保产业等项目,纷纷落户旅顺口。3年来,该区已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3家,合同外资额1亿多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500万美元,外贸出口供货额9亿多元。
  大连对外开放,北有开发区,南有旅顺口,比翼齐飞,外向型经济生机勃勃。目前旅顺口成为省、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区经济综合实力已名列辽宁省“十强县区”第二名,1998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9.8亿元,比1949年增长178.4倍。财政收入连续4年超亿元,职工和农民年人均收入分别为6270元和4990元。国家规定的各项小康生活指标,旅顺口区已全部达到。
  “死胡同”变为枢纽
  过去,旅顺口是东北地区公路、铁路网上的终点站,加之无商港,货物只能陆路而来,只吞不吐,人们常常抱怨旅顺口是辽东半岛交通的“死胡同”。改革开放后,旅顺口作为全国交通大格局上的一个“棋子”,被走活了,而且成了带动全局的交通枢纽。
  1992年8月,随着“辽旅渡”滚装船一声笛鸣,辽东半岛的“死胡同”打通了,旅顺口的海上运输由“终点”变为“中转”。1997年6月28日,该港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通商的第一艘外轮。便捷的国际航道,活跃了大连地区与日本、韩国、朝鲜等邻国的经贸往来。
  现在,辽、鲁两省5家船务公司经营的客货轮,由此通往蓬莱、烟台、秦皇岛、上海、宁波、福州、广州、湛江等全国主要港口。旅顺新港成为南货北上、北货南下的集散地,成为大连港的分流港,是沟通辽东与山东半岛、辐射环渤海各口岸最便捷的“黄金水道”的一端,也是国家开展渤海海峡快速跨海通道的最佳连续点。东北腹地的粮食、木材、玻璃等物资,源源不断地流向南方诸省,山东、浙江一带的水果、畜禽、蔬菜等农副产品,大量输入东北地区。往昔冷冷清清的渤海海峡,今日出现繁忙的海路路网。不少企业供销人员和个体商贩,常常在船上就达成协议,现场验货,滚装批发,人们称此为“海上流动市场”。旅顺新港年货运量达到600万吨,年客运量55万人次,年运载车辆12万台次,已是辽宁省第二客运港口和第三大货运港口。
  过去,旅顺口至秦皇岛间的客货往来,乘京连线火车运行需10多个小时,现在乘快船只需3个小时。刚刚竣工的大连至旅顺南路高速公路与沈大高速公路连为一体,东北地区许多进关入冀入鲁的汽车,已不再跑京沈公路,而改走沈大高速公路,由旅顺新港上滚装船,航行3个小时即可上岸入冀,航行6个小时,即可上岸入鲁。
  更令人振奋的是,旅顺口的铁路终点站也将变成“中转站”。现在,大连至烟台间铁路轮渡工程已经立项实施,这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工程项目,近期投资32亿元,工期3年。已确定旅顺新港(羊头洼)为大连一侧铁路轮渡港址。此项工程告竣之日,旅顺口将成为中国南北火车大通道的铁路大枢纽。(附图片)
今日旅顺口张书政摄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江西向食品工业大省迈进
  余清楚汪建新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总是要以一个或多个支柱产业带动起来。众所周知,江西经济发展的优势在农业,差距在工业,而工业发展的落后,又反过来制约了农业优势的发挥。在当今各省市经济千帆竞发的形势下,江西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增长点在哪里?1997年10月,江西省委书记舒惠国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江西将成为食品工业大省”的战略思路。两年来,在全省引起了极大震动和热烈反响。
  提出这样的发展思路是大胆的。人们不曾忘记,80年代,江西省的两家肉联厂与春都、双汇同一年向同一厂商进口同样的火腿肠加工设备,如今,春都和双汇已经享誉全国,而江西的设备却一直闲置着。曾经风光一时的泰和乌鸡可乐和南丰的蜜橘可乐,也不敌洋饮料的冲击,早已销声匿迹。江西拥有名闻遐迩的白莲之乡,可“莲帝”莲子汁每年仅生产4000吨产品,根本没有形成气候。在现已推出的116个江西名牌产品中,食品占了25个,然而它们在省外市场鲜有名气,更没有一种食品产量进入全国前10名。
  而提出这样的发展思路又是实在的。江西发展食品工业有其独特的优势。江西粮食、油料、茶果生产和畜牧水产业比较发达,在农产品原料中可食部分占75%。江西污染性工业比较少,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江西属亚热带湿润性气候,有些农产品,如冬笋、茶叶、脐橙、柑桔等独具优势。江西野生资源丰富,野生植物有5000余种,如草珊瑚、绞股蓝、金樱子等,具有开发功能食品的资源保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经过长期的努力,江西食品工业已初具规模。1980年,江西食品工业实现产值为12.86亿元(1970年不变价),1995年实现产值77亿元(1990年不变价),1996年实现产值94亿元,1997年则突破100亿元大关。一些税利大户和地方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如1997年江西乳品厂年销售收入1.5亿元,宁红集团年销售收入超亿元,实现利税均超过2000万元。与此同时,江西省的食品教学、科研、开发的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现有大、中专食品院(系)、校8所,各类食品质量检测机构20多个,培养了一批食品工业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
  目前,食品工业正逐渐成为江西各地市的重要经济支柱。上饶地区把“叫响一个牌子,占领一片市场”作为突破口,依托大彰山茶、全粮液酒、万年贡米、饶州酒等地方名牌,积极拓展市场。该区食品工业1998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创利税3.3亿元,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23%,利税收入则占20%。
  当然,江西要成为食品大省尚有许多工作要做。一是要树立市场意识。这无疑是江西食品工业界有待攻克的“弱项”。在今年6月份举行的1999江西啤酒、饮料节上,几乎找不到江西产的饮料,拼得最酣、斗得最欢的是外省产品。难怪有人说,自己搭台,看的却是别人唱戏。江西一些很有前途的食品,一旦进入全国市场,往往竞争力不强,几个回合,便偃旗息鼓了。二是要树立名牌意识。有些食品在江西有牌子,有市场,但是在全国就成不了气候。据全国1212家零售店销售情况监测结果,1997年度至1998年度全国食品市场领先品牌江西榜上无名。三是要树立科技意识。纵观江西的诸多食品,资源型、加工型的产品占优,高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为数甚少。全国每年大约有2000多个食品新产品投放市场,而且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越来越高。这方面江西显然先天不足。
  据江西有关方面的设想,江西要成为食品工业大省,食品工业年均发展速度必须保持在20%以上,这样5年后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8年后才有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本实现建成工业大省的奋斗目标。
  江西要成为真正的食品工业大省,尚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只要江西人民同心协力,抓特色、创名牌、靠科技、重开发、攻营销、抢市场,人们有理由相信:江西成为食品工业大省的时间不会太远。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补牢”要到位
  吴坤胜
  近日,北京丰台区公安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治安处罚条例》,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而又拒不执行整改通知的4家单位的法人,予以行政拘留15天,同时也对向这4家单位出租房屋的产权单位法人,予以行政拘留15天。
  由此笔者不禁想起“亡羊补牢”的成语来。成语的意思人们不难理解,但是如何去“补牢”,方法各异,效果不一。
  应该说,丰台区公安部门严格执法是必要的。一些单位对消防部门发出的限期整改通知拒之不理,如不依法采取行动,有可能酿成大祸。近一年多来,北京连续发生几场大火,而又以家具城和批发市场居多。特别是去年5月5日丰台玉泉营家具城发生的火灾至今让人心有余悸。其实在火灾发生之前,消防部门在对这座北京经营面积最大的家具城进行检查时,曾发现有火灾隐患,还发出了整改通知书。但这座家具城并未引起重视,没有采取任何整改措施,结果酿成了损失数千万元的重大火灾。丰台区公安部门正是从玉泉营家具城的火灾中吸取教训,依据法律规定,对这几家没有执行消防部门整改要求的单位采取强制措施。
  丰台区公安部门是真正的“亡羊补牢”。因为只有这种方式的“补牢”,才能防止再次“亡羊”。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补牢”的活儿做得不少,但“亡羊”的事却屡有发生,关键是“补牢”没有真正到位。以火灾为例,全国每年的火灾事故大部分是人为造成的。如何把人为造成的火灾事故降下来,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却没有采取扎实有效的行动,仅仅发些通知,贴些宣传画,是远远不够的。其实,事情很简单,依法办事,像丰台公安部门那样,对那些行为明显违反《消防法》的单位强制停业整改。我想,这样一来,不光是当事人,就是局外人也不会再把消防当儿戏了。
  消防工作如此,其他工作何尝不是这样?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远行记

  永州观“异蛇”
  本报记者贺广华周立耘
  蛇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动物之一,距今已有1.35亿年,不过人类一向厌恶它,避之唯恐不及。但在湖南永州,却民风迥异,捕养毒蛇,蔚成风气。我们去当地采访,好客的主人不仅眉飞色舞地讲述了许多与蛇有关的趣事,并一再动员我们去乡下看一看传说中令人闻之色变的“异蛇”。
  永州“异蛇”之可怕,世人皆知。早在公元854年,柳宗元笔下的《捕蛇者说》中就有记载,称它“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永州真的产这么一种剧毒无比的“异蛇”吗?带着疑惑,我们来到当地有名的“异蛇村”。
  其实,“异蛇村”并非一个行政村,而是坐落在永州芝山区富家桥镇的一家股份合作公司。1993年,由当地10户农民自筹4.5万元起家,如今已拥有固定资产800万元,年创利税近500万元。
  “异蛇村”占地120亩,建有标准化的养蛇场,饲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各种毒蛇。我们来时赶上下雨,蛇都躲了起来。蛇场的捕蛇能手周健涛为让我们见回世面,从高高的水泥围墙跳下去,在草丛之中拽出一大堆,看着一条条引颈发怒的五步蛇、烙铁头等,背上不禁有些发凉。与毒蛇长年作伴的捕蛇者,虽说不怕它“啮人”,但平常投食抓捕格外小心。他们饲养的一种俗称“草上飞”的眼镜王蛇,围墙之上就罩着铁丝网。
  蛇并不是一种好养的动物,“异蛇村”人介绍说,他们在蛇的产卵孵化、避暑越冬、防病治病以及蛇伤防治等多方面,攻克了不少技术难关。我们对这些技术不大明了,但对他们“家繁外养”的做法很感兴趣。“异蛇村”每年要将人工孵化的幼蛇放归大自然,并规定“放三捕一”,以保护蛇类自然资源。仅今年夏秋,“异蛇村”就放生了100多公斤幼蛇。
  蛇的一身都是宝。“异蛇村”很少卖活蛇,而是开发蛇系列产品。主人领我们参观他们精心泡制的蛇酒,品种不下20种,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此外,他们还研制开发了蛇血、蛇胆等保健药品及蛇皮制品。
  走出“异蛇村”不远,我们在公路边又发现了一家占地达200亩的“异蛇山庄”。它也是由农民集资开发的大型养蛇场,总投资1200万元。
  据了解,永州市农村养蛇形成规模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各类养蛇场已发展到近200家,年产值上亿元。永州市委宣传部周永亮部长告诉我们,“异蛇”产业前景喜人,目前才开始起步。
  昔日永州人捕“异蛇”是为了抵税,而今养“异蛇”既为了保护野生动物,也为致富奔小康,这是当年诗人柳宗元不曾想到的。但永州人也难以断定,柳夫子笔下所描绘的“黑质而白章”的“异蛇”究竟指的是什么蛇,有说是银环蛇,还有其它版本的说法,莫衷一是。但当地聪明之士则说,上述各说均是迂腐之见,“异蛇”独产“永州之野”,于此足矣!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村官”打卡上夜班
  侯伟生张曾
  晚7时35分,第一个来到村委会打卡机前打卡的是村委会主任叶天欢。紧接着,其他村干部和工作人员陆陆续续于晚8时前均打了卡。这是记者近日在广东省澄海市溪南镇东社村村委会看到的“村官”夜间打卡上班的场面。
  今年4月份新选出的东社村村委会、党总支针对村民白天劳作忙,难以抽出时间到村里办事的实际,决定自6月1日起,实行村“两委”干部和工作人员晚上8时至9时集中办公,同时实行上下班打卡的制度,并辅之以一定的奖惩措施。
  从晚上8时到9时,不时有村民前来办事,村干部和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一宗一宗给予办理。一位50多岁的老村民对记者说:白天大家工作都很忙,到村里办事有时抽不出时间。村委会实行晚间办公,方便了村民,我们欢迎。陪同采访的镇干部在一旁介绍道,东社村自实行夜间办公以来,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开展得很好,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好评。(附图片)
  上图:村委会干部正在为村民办理有关事务。侯伟生摄
  左图:村委会主任叶天欢打卡上班。侯伟生摄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特色之乡

  “蔡卢经验”在东阳
  金东宣
  这里的农民小伙会自豪地告诉你:“我们穿皮鞋种田!”村里的一些年轻姑娘也不示弱:“我们着花裙抛秧!”
  而当你踏上这片土地时,眼前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村外“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树成行”,村里“楼房幢幢,机声轰轰,马路宽敞,小车往来。”现代农业、现代农村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就是地处浙江省中部的东阳市。
  东阳市的这一番农村新景象,源自坐落在东阳江畔的蔡卢村。早在1994年,该村的19户农家在村党支部书记卢楷文的带领下,进行了早稻撒直播轻型栽培技术试点,结果75亩试验田获得了丰收,平均亩产达到477公斤。1995年,该村400多户农民的819亩承包田,都采用撒直播种上了水稻,平均亩产达到415公斤。
  这一科学的种田方法,得到了东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1996年,东阳市委下文在全市21个平原乡镇推广蔡卢村的做法,全市6400多亩采用撒直播栽培的早稻,再一次获得丰收。据13个乡镇调查表明,普遍增产25%以上。
  撒直播种植水稻带来新问题,就是手工收割非常困难,需要机器收割。同时,选种、催芽、撒播、除草、施肥等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服务。于是,东阳市第一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蔡卢村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在蔡卢村诞生了。
  服务公司体现了“统”的功能:一是农技服务,如选种、催芽、撒直播、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等,都由服务公司提供统一服务;二是农机服务,服务公司购置了一家一户无法解决的大型农机具如联合收割机、点播机、大型机动喷雾器、开沟机、拖拉机等,确定专人使用,统一指挥,服务村民。
  服务公司按照“有偿、微利、平等、自愿”的原则,实行明码标价,深受蔡卢村农民的欢迎。
  蔡卢村的这些做法,被农业专家们归结为“蔡卢经验”。
  “蔡卢经验”的产生,使东阳农业在经营方式上、农业产业化方面、农村劳动力的专业化上都发生了飞跃性的变化。现在,东阳全市已拥有联合收割机224台,到2005年,全市的联合收割机将达到1000台左右,机耕率达到85%,机收率达到75%以上,基本上解决粮食生产“三弯腰”之苦。现代农业科技的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全市已建成250多个)的建立,改变了东阳农业的增长方式,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使务农不再是件又苦又累又不划算的事。
  现在的东阳农民潇洒得很!“人在千里外,禾苗田中长。”只要你打个电话回家,村里的农副业发展服务公司就可以“包办”一切农活。像蔡卢村,全村2200多人口中,专门种地的,就只有服务公司的61个农民,其余劳力都在本村或外地务工经商,还有20多人做起了跨国生意。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安居工程安民心
  中共黑龙江鹤岗市委书记何忠学
  何忠学,1945年生,研究生学历。先后任黑龙江省五常县委副书记,宾县县委副书记、县长,双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双城市委书记,黑龙江省建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95年12月任鹤岗市委书记。
  鹤岗市是国家的老煤炭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基础薄弱,城市基础设施滞后,有些居民住的还是危困旧房,住房困难户和特困户达17040户,全市人均住房面积仅4.83平方米。如何更快、更好地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让百万市民安居乐业,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经过调查,我们提出引入市场机制搞城市建设,用经济手段启动“安居工程”。
  首先进行房改,以此筹集启动资金。1996年初市政府将市属公房全部卖给职工个人,一次筹集资金3.4亿元。其次,制定优惠政策,实行优质服务,鼓励市里所有单位、个人搞住宅开发。我们一方面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限制开发商炒卖地皮,另一方面对经批准的集资建房、解危解困房、经济适用住房等项目,免收多项费用,每平方米造价降低了420元。与此同时,大力推行先招商后建房,用群众自己的钱给自己建房,让开发商盖得起房。我们还采取提高新房租金,启动房屋的二、三级市场,降低房屋交易费等措施,调动群众购房积极性。这样,群众买房有积极性,开发商盖房有积极性。这两个积极性结合到一起,我们用了三年时间,盖了160万平方米的住宅楼房,让9536户居民喜迁新居,全市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3平方米。
  “安居工程”的实施,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再就业。如今,鹤岗人的切身感受是:下岗的少了,上班的多了;污染的烟筒少了,集中供热的多了;低矮潮湿的平房少了,壮观的高楼大厦多了。(附图片)


第10版(各地传真)
专栏:

  走特色农业之路
  中共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委书记徐广余
  徐广余,1948年生,大学文化。历任乡镇党委书记、区委组织部长、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1997年任中共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委书记。
  峄城区田园锦绣,素有“鲁南粮仓”的美称。如何走出传统农业,使农业来一次质的飞跃?经过调查研究和论证,我们确立了“稳粮、扩蔬菜、增畜禽、走加工增效”的农业发展之路,几年来显见成效。
  我们峄城区共有耕地面积45万亩,通过建立粮田保护区,使粮食种植面积多年来稳定在30万亩以上。同时,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着重推广了秸秆还田、配方施肥、立体种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我们还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生产基地,走高效增值之路。一方面大力增加蔬菜、林果的种植面积。目前全区蔬菜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5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1/3,其中大棚蔬菜3万亩,早春芸豆面积4万余亩。向荒山要效益,发展了以石榴为主的经济林15万亩,其中石榴面积达8万余亩。另一方面大力兴建各类农贸批发市场,以市场带动优势资源品种的快速发展。全区建设了各种门类的批发市场20余个,其中作为“龙头”市场的鲁南蔬菜批发市场,占地180万亩,营业面积6000多平方米,辐射全国20个省市140多个地市,年交易额达2亿多元。
  为拉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我们还着力促使农产品由“原”字号向“工”字号转化,培植了淀粉厂、食品厂、饮料厂、缫丝厂等龙头企业,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之间通过预付定金、提高贴息贷款、发放生产扶持金、价格保护、利益返还等形式,扶持农民发展生产,组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走活了“企业加农户带动基地”的路子。目前,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业达100余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0%以上,加工增值率为46%。(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