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已见成效
  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记者江夏从农业部获悉,今年各地普遍加大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力度,并取得初步成效。农业和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良好。预计全年粮食、棉花、糖料、烤烟减产,油料、蔬菜和水果增产;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水产品生产持续发展;乡镇企业稳定增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信息:今年夏粮、早稻比去年增产55亿公斤左右,预计秋粮总产量低于去年,全年粮食总产量比上年略减。秋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夏季以来西北和华北地区高温、干旱,部分地区夏秋连旱,造成部分秋熟作物减产或绝收;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气温偏低、阴雨、寡照以及局部地区洪涝严重,使秋季作物平均亩产下降。
  油料、蔬菜、水果增产。油料总产预计增长9%左右;蔬菜总产预计比去年增长3.9%;水果预计比去年增长9.3%。
  棉花、糖料、烤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预计均比去年减少。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上半年肉类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其中猪肉、羊肉和禽肉分别增长0.9%、1.81%和5.69%,牛肉下降1.53%;禽蛋和牛奶产量分别增长3.81%和3.14%。
  水产品产量继续增长。1—8月全国水产品产量达到1980.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5.4%。
  乡镇企业保持平稳发展势头。1—8月,全国乡镇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62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乡镇企业利润总额37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4552亿元,增长6.6%。
  农民现金收入增长。上半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998元(不含储蓄借贷现金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1%,考虑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7%。


第2版(经济)
专栏:

  ’99北京国际评估论坛在京举行
  李岚清致信表示祝贺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新华社记者孙杰、本报记者李建兴报道:’99北京国际评估论坛日前在京开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致信论坛表示祝贺。
  李岚清在信中代表中国政府向参加论坛的各国评估界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资产评估作为维护经济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中介行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中国的资产评估业在改革开放中得到了长足发展,在中外经济合作与交流,国有企业改革,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千年到来之际,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奉行改革开放的路线,继续支持资产评估事业的成长和发展。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中国资产评估业从创建至今的10年来,积极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效地维护了各类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了经济的运行秩序,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中介力量。资产评估行业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不断地进行改革,以使其尽快成为真正独立、客观、公正、规范执业的中介服务行业。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资产评估从业人员6万多人,注册资产评估师1.4万人,资产评估机构3800多家。


第2版(经济)
专栏:

  载辉煌成就谱世纪新篇
  国家电力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高严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回顾新中国电力工业成长壮大的风雨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没有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亲切关怀,就没有我国电力工业今天的辉煌;没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引,就不会形成我国电力工业改革开放的崭新格局。
  1882年,上海乍浦路的一台12千瓦发电机组点亮了外滩的15盏弧光灯,中国与世界列强几乎是同步开始使用电力。然而,旧中国政治腐败,民不聊生,起步较早的中国电力工业并没有与世界电力工业同步发展。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电力装机只有185万千瓦,年发电量43亿千瓦时,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把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和“先行官”,使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电力工业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到1998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7亿千瓦,比解放初增长了145倍;年发电量11670亿千瓦时,比解放初增长了270倍。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电力生产和消费大国。50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电源结构不断改善,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五个大电网和一个联营电网以及诸多独立省(市、区)电网,电力工业的发展已从大机组、高参数、大电网的阶段,开始进入大区电网互联、形成全国统一联合电网,实现全国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新阶段,已形成完整的初步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初步形成了“政府宏观管理、企业自主经营、行业协会自律服务”的体制框架,并将沿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进一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不断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
  回顾电力工业半个世纪所走过的道路,我们忘不了人民领袖对电力工业的关怀。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从国民经济发展的高度,对电力这一基础产业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奠定了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1950年8月,石家庄电业局等职工开展了保证无事故签名运动,并向毛主席作了汇报。9月11日,主席亲笔复信给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同志:“请你转告两处电业职工同志们,感谢他们的好意,希望他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为完成国家的任务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奋斗。”主席的回信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电业职工建设新中国的工作热情。1952年,新中国第一台2.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提前发电,毛主席专门发来嘉勉电,高度赞扬电力职工的壮举。经过电力职工的艰苦努力,全国的残缺电力设备基本恢复了铭牌出力,生产很快达到正常水平。1958年9月,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电力是国民经济“先行官”的口号,“先行官”从此成为电力工业的代名词,极大地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发展。对充分开发我国富裕的水力资源,毛主席更是十分重视。他在百忙中多次视察黄河、长江、淮河、海河,并仔细审阅水利水电的长远规划。正是在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顺利开工,并造福人民。
  我们同样忘不了,邓小平等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电力工业的亲切关怀。“文革”期间,电力工业发展受到影响,开始出现了全国范围的长时期缺电。1975年,小平同志复出,代替病重的周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他力挽狂澜,开始对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他提出,必须加快电力工业的建设速度,使电力工业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他的倡导下,当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电力工业的通知》。这个通知对及时加快电力工业的基础建设,为国民经济发展开道起了关键作用,直到今天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在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79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首次明确提出“开发水力,不单纯是个电力问题,也是国民经济对能源的合理利用问题,要像开发煤炭和石油一样来建设水电站。”1985年,在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明确“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的方针。这一系列有远见的论断与指导思想,为我国的经济发展选准了突破口,使电力工业真正成了国民经济的“先行官”。
  我们尤为深切地感受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引导中国电力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道。从1989年到1999年的10年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26亿千瓦跨过2亿千瓦大关,预计今年年底达到2.9亿千瓦,翻了一番还多;年发电量从5846亿千瓦时翻了一番,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1900亿千瓦时。在这期间,电力工业遵照中央制定的发展电力工业“二十字方针”,在电力工业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方面走出了新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关怀下,电力工业部率先改革,组建了国家电力公司,江总书记亲笔为国家电力公司成立题词,对电力工业寄予厚望。江总书记十分关心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老百姓生活用电问题,他亲自写信给我们,询问居民楼里的电线能够承受多大的负荷。江泽民同志十分关心少数民族地区的用电,在视察西藏时,不顾高原反应,专门听取了自治区和武警水电部队领导关于电站建设的汇报,并题写了“建设羊湖电站,造福西藏人民”的题词和“羊湖电站”站名。江总书记也很关心西南水电的开发。今年4月在对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时,又专程来到二滩水电站,称赞二滩水电站体制、机制好,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成果。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三峡工程倾注了大量心血。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江总书记在截流现场发表了重要讲话,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让长江为人民造福的历史宏愿将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手中变成现实。
  我国电力工业虽然仅用50年就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较大的距离。全国人均装机0.218千瓦,人均年用电量937千瓦时,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电气化水平还比较低,结构问题也比较突出。按照“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到2000年全国电力装机将达到2.9亿千瓦,年发电量14000亿千瓦时。到2010年,全国电力装机预计达到5.5亿千瓦左右并初步实现全国联网。今后电力工业发展的着眼点将从量的增加转移到质的提高上来,更多地注重结构的调整和质量的提高。为此,电力工业必须面向明天,锐意改革,不断发展。
  发展电力工业,就要积极开拓电力市场,努力扩大电力需求,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从去年开始的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是开拓电力市场的有力手段,我们将对此继续积极推进。同时,采取一系列鼓励用电的措施,取消原先制定的各种限制用电的规定。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让“人民电业为人民”的电业宗旨继续发扬光大。
  要抓住有利时机大力调整电力结构。要深化改革,完成国家电力公司第二步改革并积极推进第三步改革。当前,要重点推进“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改革工作;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农电体制改革,加强农村电网建设,力争实现城乡电网同网同质同价,推动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要大力实施科教兴电战略。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2版(经济)
专栏:

  改善金融服务扩大票据融资
  人民银行完善再贴现管理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记者施明慎报道:为转变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发展票据市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再贴现业务管理,并于日前就此向人民银行各分行和各商业银行发出通知。
  通知要求,各级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商业汇票的推广使用,充分认识在供求关系变化和买方市场的条件下,运用和发展商业汇票对于衔接产销关系,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扩大市场需求的重要作用。各商业银行要结合本系统实际,采取切实措施,支持企业在商品和劳务交易中使用商业汇票。人民银行将通过再贴现适当增加基础货币投放,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流向,支持商业银行扩大票据业务,发展票据市场。
  通知决定,适当扩大再贴现的对象和范围。规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各类所有制企业以真实的商品、劳务交易为基础签发的商业汇票,经金融机构贴现后,可按规定条件办理再贴现。同时,人民银行将在防范票据风险和规范业务操作的前提下,对一些资信情况良好、具有相应票据业务基础的城乡信用社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办理再贴现。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菜篮子”仍是大产业
  本报广州电记者王楚报道:我国“菜篮子工程”经历10多年的发展,“菜篮子”产品已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这是记者日前在京津沪穗汉等全国10大城市“推进跨世纪菜篮子工程”会议上获悉的。
  全国菜篮子工程办公室主任闵耀良透露说,在当前新一轮经济增长中,“菜篮子”依然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大产业。今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预计全年蔬菜播种面积比上年扩大1000万亩以上,增长5.4%。
  今年上半年,全国肉类总产量3068.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1025.8万吨,增长3.81%,牛奶产量313.6万吨,增长3.14%,水产品产量达1185.6万吨,增长9.4%。特别是随着科技水平提高、生产能力扩大、储运保鲜手段改善,越来越多的优质蔬菜、水果、畜禽产品、水产品常年四季进入城乡居民的“菜篮子”,上了广大老百姓的餐桌。
  据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6月份,水产品实现出口增长15.8%,蔬菜水果出口增长7.1%,乳品和蛋品出口增长1.9%,显示出较强的出口创汇能力。


第2版(经济)
专栏:

  “无话费手机”走向市场
  本报讯10月10日在深圳“高交会”新闻发布中心,华联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人民币购买深圳实效经营策划有限公司“无话费手机”项目的部分股权,此次项目的签订标志着首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第一例知识商品正式走向市场。
  无话费手机是一种智能广告手机,它与普通手机不同的是具有独特的接收广告信息的功能。在此次“高交会”上推出的这项是具有11项涵盖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商品和4项世界第一(世界上第一部无话费手机、世界上第一个手机广告新媒体、世界上第一个广告主与消费者双向互动系统、世界上第一次实现广告主做广告不要钱)的策划项目。(董兵华静)


第2版(经济)
专栏:

  第六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揭晓
  本报北京10月10日讯记者任之报道:中国扶贫基金会、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今天在京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第六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结果。
  当选今年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的是:香港泓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庄水莲,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李正德,解放军军需大学畜牧水产系政委李铁檩,河北省鹿泉市张玉生植物研究所所长张玉生,天津市静海县东双塘乡西双塘村党总支书记陈立新,西南农业大学教授杨安贵,内蒙古伊利集团董事长、总裁郑俊怀,山西省垣曲县谭家乡党委书记孟森彪,湖南省张家界市委副书记郭树人,甘肃奇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菊芳。王希等17人荣获“扶贫贡献奖”。
  为贯彻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鼓励在扶贫开发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与单位,推动全社会参与支持扶贫济困,1994年由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发起,并与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一年一度的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表彰活动。
  这项活动开展6年来,至今已评出“扶贫状元”60名,“扶贫贡献奖”获得者63名,在全国引起热烈反响。


第2版(经济)
专栏:

  扼守北江水保卫珠三角
  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试运行
  本报广州10月10日电记者刘霄报道:在粤北的崇山峻岭中,一座高峡平湖舒展着万顷碧波,与雄伟的拦河坝、发电厂、变电站和过船闸交织成一幅瑰丽画卷——广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水利工程飞来峡水利枢纽,日前建成试运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长春出席了试运行仪式。
  飞来峡工程总投资52.9亿元,号称“北江三峡”,是全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北江综合治理的关键。
  这座全国七大堤防之一、南粤首屈一指的防洪屏障,建成后与北江大堤联合调度,可将防洪标准从100年一遇提高到300年一遇,从而根治广东的心腹之患,护卫年产值达2000余亿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飞来峡水利枢纽以防洪为主,兼具航运、发电、供水、旅游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效益。它的兴建,对保障广东经济重镇的防洪安全,促进粤北山区的开发建设,都有重要意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