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

  托起共和国太阳的人们
  王育生
  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庆典的日子里,走进北京国安剧院观看山西太原市话剧团演出的话剧《走向胜利》,回顾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穿越三晋大地这段历史,抒发对革命先辈的缅怀之情,实在是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
  《走向胜利》的作者曾追寻着毛泽东等一行人的足迹,沿途广泛地收集过创作素材。剧本所反映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八天,但从党史、军史以及在群众中收集到的有关素材却非常丰富。可以想象得到,这期间该有多少重大的事件应该加以表现。然而作者并没有特别着眼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而是从所掌握的素材中精心筛选,重点择取了若干看似“无关宏旨”,其实既能说明问题、又便于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生活事件。比如,毛泽东等在黄河渡口与前来送行的陕北老乡话别;用珍贵药物为房东大娘的孙子治病,为之过百日、起名字;由骑大青马换乘汽车后着意安慰老饲养员;劝导乡村教师不要体罚学生;制止和纠正土改中“左”倾错误;油灯下为亲密战友缝补衣裳,等等。我以为《走向胜利》一剧的成功,首先在于选材精当,剪裁得体。正如剧中所表现的,尽管当时百姓们穷得一无所有,但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他们心甘情愿地把丈夫和儿子送去打仗;尽管当时我们的兵力不如敌人多、装备不如敌人好,但这支队伍官兵平等、上下一心,人人都知道自己是为什么而战。看过戏,观众自然而然就会体味到,“兵民是胜利之本”,新中国的建立,实在是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选择。《走向胜利》没有直白、外在的说教,戏的立意完全蕴含在了情节的进展、场面的铺排和各种人物关系之中。该剧既较好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氛围、历史走向、时代精神,又能够做到“小中见大,举重若轻”,不显沉滞呆板,反觉生动感人。写革命历史、表现领袖人物的戏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

  可喜可贵的超越
  苏位东
  期望越高,越是难以得到满足,这是人们通常的经验。我是抱着很高的期望值去观看《“厄尔尼诺”报告》的,而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话剧团目前进京演出的这部新作,给予我的却不仅是一次满足,实实在在是一次心灵的震撼!
  这个戏,既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也没有曲折诱人的情节,只是写了一个离休老干部,欢欢喜喜准备结婚,就在这天,他最信得过的二女婿却犯了案。为此,全家人激起了情感波澜,不同价值取向的成员间,展开了一场灵魂的撞击。《厄》剧的作者们把自己对社会、对时代的思考与深切的感受,真实地、全身心地倾注到了作品里,这样,感受者才同他们一样深深地受到了感染。
  许多观众和我一样被《厄》剧震撼了,其原因我想不单单是这个戏强烈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而应当是这二者化合之后放射出来的强大热能,让你不得不为之情感激荡。在《厄》剧里,每一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都是生动鲜活的典型。作者像司汤达所说的那样,“极其粗略地描绘事件,尽量清晰地勾画性格”。很显然,情节确实被淡化了,而人物灵魂的冲撞、人物情感的波澜,却被大大地强化了。剧中仅有的一些情节,比如郭海的再婚、刘春田的经济案、王嘉良的科研、郭鲁兵的经营、节志刚的军事演习、电话求情等等,都成了引爆性格冲突的导火索。在这种戏剧冲突中,充分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演化、观念差异、价值取向的区别……让观众在每个人物的灵魂裂变中受到启迪。
  在《厄》剧各具个性的人物之中,我以为让人感觉特别新颖的是郭海。他带过兵、打过仗、立过功,他严于自律,对孩子们也严格要求,思想自然是很正统的,而且离保守也只有一步之遥。作者没有把他当反面典型去批判,而是在特定的时代大背景和这个家庭的特定情境中,揭示他那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个典型形象的成功塑造,不仅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丰富了主题,让观众产生了多方面的感受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多义的理解。
  前线话剧团的戏之所以好看,不仅是剧本、导演好,舞美、音响好,更直接的是演员体现得准确、生动而有光彩,他们丰富了剧作,活化了导演的心血,给了观众以美的享受。他们个个都尽心尽职,表演都极其精彩,甚至无可挑剔。导演郝钢功底深厚,不断有新的探索和追求。这种追求,在《厄》剧里得到了非常完美的体现。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新闻追踪

  二次创业三箭齐发
  ——记奋进中的绍兴县
本报记者谢国明
  编者按:绍兴县在去年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的经济大县以后,再接再厉,积极进行二次创业。全县上下一心,三箭齐发,抓企业机制改革、产业升级和市场拓展,力争把经济大县发展成为经济强县。今年1至8月份,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300.72亿元,同比增长1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出4.3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2.12亿元,同比增长25.24%;自营外贸出口1.19亿美元,同比增长23%,重新出现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产权改革,重新激活乡镇企业机制优势
  绍兴县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乡镇企业。改革开放20年来,绍兴县的乡镇企业从小到大,将传统的手工纺织业,发展成为国内最主要的轻纺基地,创下了三个全国之最:产量最大,全县纺织品年生产能力为20亿米,印染能力为30亿米,分别占全国的15%和20%;市场最大,位于县内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纺织品面料现货交易市场,去年的纺织品成交量为15亿米,成交额151亿元;设备最先进,乡镇企业投巨资搞技改,引进了一大批国际一流的纺丝、织造、印染设备及其配套设备,其中无梭织机达2万台,无梭化率超过50%,大纺织装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与地区的水平。
  绍兴县县长徐纪平说,绍兴县乡镇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靠“三优”起家:机制优势、政策优惠、市场环境优越。随着
  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环境由短缺向相对过剩的转换,乡镇企业的“三优”已不复存在,在短缺经济掩盖下的问题迅速暴露出来,经济效益一度严重下滑。要重新激活乡镇企业的优势,必须深化改革,重建机制优势。绍兴县从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探索。1998年,他们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绍兴的实际,提出了“产权多元化、股权集中化、要素股份化”的乡镇企业改革思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突破是设立了经营管理要素股和技术要素股,这两种要素股合计可以占企业总股权的34%,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截至今年8月底,绍兴县已有97%以上的企业完成了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制、出售等多种形式的改制工作,乡镇企业的机制优势再度被激活。南方集团通过改制,生产成本下降了20%。远东集团、赐富集团在技术改造中自觉应用经济学的“木桶理论”,提高了投资效益。纵横集团在改制以后,进行兼并、租赁等低成本扩张,盘活了存量资产。
  产业升级,构筑经济发展“立交桥”
  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绍兴县的纺织业虽然创下了三个全国之最,但是存在着两大矛盾:一是庞大的规模总量与相对滞后的市场容量的矛盾,二是高档设备与中低档产品的矛盾。
  县委书记顾秋麟说,三个全国之最与两大矛盾并存,说明绍兴还只是一个经济大县,不是经济强县。绍兴要由大变强,只能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构造高、中、低档产品门类齐全的经济发展“立交桥”。
  绍兴县与中国纺织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用半年时间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绍兴县纺织业发展战略》,计划用三五年时间把绍兴县建设成为全国纺织技术开发高地,国家主管部门对这个发展战略给予高度评价。县委、县政府根据发展战略的要求,利用政策导向和优惠措施,鼓励大型企业建立科研开发机构,目前已有70%的大型企业建立了独立的研究机构,增强了自主开发能力。
  对于面广量多的中小企业,县里实施了“扶一家、带千家”的科技进步战略,“政府规划、企业承担、市场运作”,组建县纺织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带动全县上千家中小纺织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该中心自去年组建以来,已经引进了包括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博士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内的数百名科技人才;有轻纺城“硅谷”之称、占地30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多万元的中心大楼已经封顶,将成为全国性的纺织业技术开发和新面料试验、展示和交易基地;中心与浙江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合作建立的、被香港特区政府列入科技创新计划的“香港东南亚制衣创新中心”和“中国轻纺城面料设计中心”也正在抓紧运作;该中心主办的“中国纺织网站”自去年运行以来,已经成为纺织行业的热门站点,“网上轻纺城”已经初具规模。绍兴县应用高新技术取得了突出的实绩,全县微电子控制的生产设备占全部生产设备的比重达到12.23%,在浙江省各县市中位居第一;全县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设计、制造、管理、经营的企业达到180家;计算机技术在全县纺织业重点企业中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1998年,绍兴县成为浙江省唯一的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工程示范地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的CAD应用示范县。
  市场拓展,唤回创业精神,创造最大效益
  来到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只见布匹如山,人流如潮,一派兴旺景象。
  10多年前,绍兴县的轻纺业刚刚起步的时候,柯桥镇上只有几名流动布商。他们从附近的纺织厂贩来一点布料,到镇上摆个地摊。非常有意思的是,纺织厂积压的布料,这些流动布商往往都能不显山不露水地卖个一干二净。县有关部门及时进行组织引导,开办了轻纺市场。市场一开办,外地的客商蜂拥而至,外地的纺织面料也蜂拥而至,绍兴的纺织企业既享有市场办在家门口的便利,也受到外地产品的严重冲击。
  有人欢迎竞争,有人主张限制外地产品。绍兴县委、县政府坚决顶住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压力,提出了“人不分南北,货不分东西”的市场经营方针,实行完全开放的竞争,迫使本地企业积极苦练内功,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终于使绍兴县发展成为全国最主要的轻纺业基地。
  绍兴县提出二次创业、产业升级的口号以后,单纯依靠中国轻纺城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县轻纺业发展的需要了。县长徐纪平在动员企业积极拓展市场的会议上说,市场的档次制约着产品和企业的档次,市场的空间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空间,市场的最大化才能创造效益的最大化。
  绍兴县的乡镇企业在创业时期曾经创造过名闻全国的“四千精神”: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讲完千言万语,吃过千辛万苦。面对供大于求的市场形势,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唤回创业精神,着力拓展市场空间,创造最大效益。中国轻纺城开辟了外贸交易区,为企业创造了交易在国内、市场在国外的良好条件;同时着手筹建精品交易区,以影响和带动企业开发高档产品。这两个交易区一筹办就吸引了一大批企业进场交易。中国轻纺城还走出县界,到与越南交界的广西东兴开辟中国轻纺城东兴市场,去年刚一开办,年交易额就达到12亿多元,今年上半年达到10多亿元。目前,到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开办中国轻纺城分市场的计划已经进入准备阶段。(附图片)
  压题照片:绍兴县杨汛桥镇展望村现代农业园区。沈标桐摄
  图表制作:刘小青
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吴德富摄绍兴金舟轻纺集团纺织车间一角。吴德富摄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

  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确定
  本报记者刘玉琴
  将于11月1日起在上海举行的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目前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记者从文化部获悉,艺术节三十台中外参演剧目已经确定。
  上海国际艺术节是我国现有的两个国家级艺术节之一。本届艺术节以展示舞台表演艺术为主。
  经过精心挑选,来自十几个国家的十几台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的剧目已定为艺术节展演剧目,其中有俄罗斯马林斯基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天鹅湖》,英国皇家歌剧院的歌剧《茶花女》,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的交响音乐会,美国哈拉里魔术团的大型魔术,日本恰克与飞鸟凉演唱组的流行乐演唱会等。这些剧节目多为世界经典剧目,品种多样,涉及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门类。
  本届艺术节中外参演剧节目各占一半。国内十四个艺术院团演出剧目也已确定,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越剧《西厢记》,西藏自治区藏剧团的藏戏《文成公主》,无锡市歌舞团的舞剧《阿炳》,上海京剧院的京剧《宝莲灯》等将先后在上海各大剧场亮相。此外,组委会还将邀请二十台国内外剧节目参加祝贺演出。
  本届艺术节的一个显著特色是所有参演剧目均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由演出经纪公司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操作,这是探索艺术节市场化运作机制的有益尝试。在舞台演出之外,艺术节期间同时举办国际性的演出交易会和非洲艺术大展、’99上海艺术博览会、’99亚洲音乐节等活动。
  上海市委、市政府为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付出了巨大努力。在已建成上海大剧院之外,还投资兴建了上海马戏城、上海美术馆新馆等文化设施,并对上海体育馆、逸夫舞台、美琪大戏院等一批重要演出场所进行改建、扩建和修缮。(附图片)
(下图为法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夏尔·迪图瓦)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

  灿烂的生命之光
  谢成驹
  帷幕拉开,但见水天一色,碧海连天;椰林掩映,瘴雾飘渺。风尘仆仆的苏东坡与幼子踏上海南,来到被贬之地儋耳,即遇上了有病不医、杀牛以祷的当地土人。当他施药救人而被称作“汉家神医”的时候,面对那些“明白事理”、“民风淳朴”且肯予接纳他这不速之客的黎汉百姓,苏东坡感动了,震撼了,从中得到了同是皇天子民,都应读书明理,平常百姓更需要开启心智的启发。同时,也使他这个垂垂老矣,且又被放逐海外,自感身处绝地的老人树立了自己仍能有所作为的坚定信念。居儋三年,在人生的旅途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程,但苏东坡却以“载酒劝学留翰墨”而在海南写下了人生永远的光辉;生命的价值,穿越了历史的废墟,折射出永恒不灭的辉煌。目前,海南省琼剧院进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琼剧《苏东坡在海南》,正是以此敷演、塑造了一腔正气、坚贞自持的苏东坡的感人形象,这也是剧作者在剧中所要表现的鲜明、深邃的主题思想。
  苏东坡一生命途多舛、屡遭挫折,即使在居儋三年中,也是风云多变,一波三折。政治上的历次打击,生活上的种种磨难,都没能使苏东坡失去生活的勇气,他精神的支柱依然耸立不倒。在这里,苏东坡的灵魂得到了重塑。所以,他与黎汉百姓有如鱼水般的深厚情谊感人至深。
  在苏东坡坎坷的人生中,剧作者从这历史的陈迹中挖掘出人生轰轰烈烈的坦荡和灿烂的生命之光所留下的动人心魄的空谷足音,使历史价值在艺术价值中得到了体现。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

  中国剧协华夏艺校成立
  中国剧协北京华夏艺术学校今年9月在北京成立。艺校校址选在北京京剧院院内,中央戏剧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京剧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等单位的知名艺术家、教授将为学员们讲授影视剧表演、声乐舞蹈等课程。艺校旨在培养跨世纪优秀艺术表演人才,通过一年的强化学习训练,使学员在艺术理论与舞台实践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周传)


第4版(舞台屏幕·新闻追踪)
专栏:

  《未来组合》充满活力
  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创作、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教委联合推出的青春校园音乐剧《未来组合》近日在京演出。
  《未来组合》从几个即将进入十八岁的高中生的视角,讲述了他们成长中的困惑、思考、欢乐与忧伤的故事。《未来组合》成功之处在于抹去了说教的影子,无论内容和形式都从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现代意识出发,传达出自信、乐观和我为人人的高尚情操。
  该剧无论在题材还是演出形式及运作方式上都作了一系列大胆的尝试。剧作者李亭采取借款排戏、独立运作的方式,打开大门请全国一流的艺术家加盟,并且从各艺术学校发掘人才,组成了充满年轻活力的创作集体,演出了一台好听好看的校园音乐剧。
  《未来组合》已获1999年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及1999年四川省新剧目展演一等奖。在此次赴京参加国庆献礼演出之后,还将于11月赴上海参加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并在全国进行更为广泛的巡回演出。(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