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7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学会驾驭转折
  田力夫
  早在1979年春天,邓小平就曾这样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转折。”随着实践的发展,特别是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深刻阐述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转折的内涵非常丰富。它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由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社会的转变,一句话,是由贫穷落后的传统社会向文明富裕的现代社会的转变。这种转折具有整体性、全局性特点,其实质正如邓小平所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研究、勇敢驾驭这一转折,努力把握转折的主动权,推动它沿着正确方向、健康轨道前进。从推广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到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从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到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无不表明我们党对这一伟大转折的成功驾驭。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这表明转折正在深化之中。我们既面临良好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转折的道路上还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与困难。因此,如何学会更好地驾驭转折,是各级领导干部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总结以往我们党驾驭转折的经验与教训,集中到一点,就是江泽民同志概括的,要“学习,学习,再学习”。每当革命和建设进入重大转折关头,党总是把结合实际加强学习摆在首要地位,以此提高全党及各级领导干部驾驭转折的能力。延安时期,经过整风学习,奠定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建国初期,经过学习,顺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经过学习,恢复和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这二十年转折取得的伟大成就,完全是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结果。只有学习,才能深刻地认识转折;只有学习,才能学会驾驭转折。
  为了更好地驾驭转折,我们需要学习很多东西,但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是学习邓小平理论。它是研究和驾驭这一伟大转折的理论成果,也是指导我们成功驾驭转折的强大思想武器。同时,还要认真学习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运用、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成果和基本经验。因为,这些成果和经验是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着眼于邓小平理论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而形成的,是成功驾驭转折的杰作,是我们最好的教科书。
  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驾驭转折的能力。这就要求,一是明确转折方向。驾驭转折,最可怕的就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交织中迷失正确方向。方向一错,满盘皆输。我们所坚持的转折方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论怎样“转”,这个“向”是偏不得的。二是认清转折规律。转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自有其规律。只有正确把握社会转折的规律,才能掌握驾驭转折的主动权。三是聚集转折动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只有把群众的力量集中于转折的正确方向,胜利才能有可靠的保证。四是抓住转折机遇。转折是动态的,随时有机遇和挑战。应该“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五是把握转折节奏。历史转折犹如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必须根据“路况”随时调整行驶弯度和速度,否则就会“翻车”。六是选择转折策略。转折是社会利益的大调整,每一步都会影响人们的利益关系,因此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富有成效的政策和策略。这是转折成败的关键所在。总之,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就一定能够不断地提高驾驭转折的能力,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伟大转折不断推向胜利。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鼓励和引导居民增加消费支出
  李德伟
  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如何做好1999年经济工作问题时,强调指出,要鼓励和引导城乡居民增加消费支出。这是根据我国当前经济情况作出的一个重要决策。
  现代经济学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它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阻滞,都会影响社会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问题实际上是个市场问题。企业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找到愿意消费它的买主,即通过市场销售出去才能实现“惊险的跳跃”,完成一个生产循环,企业也才能弥补其各项成本费用,并获取利润,开始新的生产循环。如果产品没有市场、没有销路,企业连生产成本都收不回来,生产如何继续呢?显然,这样的企业无法实现发展,而不发展的企业多了,国家也难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消费需求扩大,不仅直接为消费资料的生产提供市场,促进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而且通过消费资料生产的发展,还会进一步推动生产资料生产的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全面增长。反之,如果市场开拓不力,就必然使经济增长失去推动力量,延缓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就必须像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努力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理消费。”
  当前,我们在消费市场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不仅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严峻,而且货币贬值国家的廉价商品对我们国内市场也形成了一定压力;二是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已结束了短缺经济局面,买方市场已取代卖方市场。在这种形势下,经济生活中遇到的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源头又是消费不足,由此导致企业产品积压,库存超常,资金呆滞,投资不足,经济增长幅度受到明显影响。毫无疑问,从一个占世界人口总数五分之一的大国来看,要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必须立足于开发国内市场。因为大国的出口潜力相对于有限的国际市场,容易形成供过于求,过于依靠国际市场往往容易陷于被动局面。当前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已造成巨大压力,外贸形势严峻。在这种条件下,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实施再就业工程,必须从开发国内市场入手。因此,通过刺激国内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是完全适合我国居民目前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的科学决策。
  从实际情况看,近年我国居民的消费出现了不连续的断档,低层次消费已近饱和,而更高水平的消费又未达到。最显著的是住房等居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尚未成为消费热点,这反映了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特征。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住房商品化目前不到30%。从需求方面看,我国国民个人金融资产达六万亿元左右。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已进入小康,前些年一度成为消费热点的家电已处于饱和状态,下一步城市居民最大的需求是住房;而农村消费滞后于城市一个阶段,还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待开发。正是根据这种情况,我国政府正在采取加大住房制度改革力度,增加投入等相关措施,以期促进消费,带动经济增长。
  改革福利分房制度,实行住房商品化,启动房地产市场,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当前刺激消费的一项重要措施。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零点四六,生活已处于小康水平(大致接近人均GDP一千美元国家的消费水平),但住房消费仍然十分有限。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经济增长是消费增加的先决条件。如果脱离了经济增长而片面强调增加消费,使消费增长的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就会走向事物的反面。所以说,条件好了仍然要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第9版(理论)
专栏: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专论(11)

  第二代领导集体和新时期
  高屹
  内容提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历史性转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在新时期,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历史建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解决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大课题,这就是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时期还有一大历史性贡献,就是完成了党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实现了向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二十年前,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由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从此,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为世人所瞩目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新时期的开创
  二十世纪是一个不寻常的世纪,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是一个既充满痛苦和灾难,又充满自豪和希望的世纪。百年图强,振兴中华,无疑是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的主旋律。世纪之初,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纲领。但是由于革命的不彻底性,中国未能摆脱外凌内乱的局面。四十年代末,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开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但是,后来在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发生了重大失误,吃了苦头。从七十年代末起,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一条摆脱贫穷和落后的新道路,开始了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第二次革命”,进入了集中力量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而开创这个新时期的正是邓小平和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很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崛起,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深,对世界格局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而粉碎“四人帮”后的中国,却仍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徘徊。在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中,经受了长期“左”的痛苦,特别是“文化大革命”那场灾难的中国人民,将期望投向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身上。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不负众望,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关头,担负起历史的重任,以其卓越的才能和非凡的胆略,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领导和推动了拨乱反正的工作,为我们党和国家扭正了航向。
  新时期的开创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先导的。“两个凡是”,就是要让历史在“过去方针”中定格。当时尚未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以极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勇气,率先反对“两个凡是”,提出要“用完整的准确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的事业,主张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分开来。他在恢复党政军领导职务之后,即与叶剑英、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呼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旨在突破长期“左”的指导思想和“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从而拉开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理论工作者也力图对多年来指导思想上的大是大非问题给予哲学上的澄清。1978年5月,经胡耀邦亲自审定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在党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但也遭到坚持“两个凡是”观点的人的非议、责难和压制,由此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这场讨论的关键时刻,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站出来给予了旗帜鲜明的支持,使真理标准的讨论进一步深入,并很快成为一场全党和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邓小平曾指出:真理标准讨论是基本建设。这场讨论为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的开创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深刻总结和反思的结果。在致力于解决思想路线的同时,邓小平等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78年9月,邓小平访问朝鲜归来,在东北、天津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视察。他先后发表了六次重要谈话,核心内容是冲破禁区,破除僵化,开动脑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次历史性的“北方谈话”,集中反映了邓小平在新时期前夜的理论思考。他一路“到处点火”,并深刻地指出:“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是在这次谈话中,他提出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的问题和体制改革的任务。邓小平说:我们国家的体制,包括机构体制等,基本上是从苏联来的,是一种落后的东西。要实事求是,开动脑筋,要来一个革命。在“北方谈话”前后,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还就改革和开放、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民主和法制建设、重大历史是非等许多问题提出了重要意见。这些都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和讨论的重要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1978年底,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内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已经逐步在党内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是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改变了原定的议程,成为拨乱反正的会议;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实际上是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标志着新时期的开始。新时期从这里开始,主要标志就是“三个转变”,即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
  一个坚强有力、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是在邓小平的主持下进行的,全会作出了重要的机构和人事变动,选举陈云为党中央副主席,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以叶剑英、陈云、李先念等为主要成员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正是这个坚强有力、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面对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和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其宽阔的眼界和胸襟,背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希望,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走出对社会主义认识的误区,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走上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人民夺取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的新的革命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是它的继承和发展。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邓小平、陈云曾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叶剑英、李先念和三中全会以后进入这个集体的其他主要成员,也都是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组成了我们党历史上第二代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这些老一辈革命家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解和把握是非常系统全面的。邓小平提出,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任务,就是恢复毛泽东的那些正确的东西,把他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正是这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改革开放这场新的革命中,没有割断历史,没有丢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丢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班人”。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毛主席。第二代我算是个领班人。邓小平在第二代领导集体中的核心地位,是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特别是在新时期新道路的开辟过程中历史形成的。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新当选的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在讲话中说:“粉碎‘四人帮’之后,政治局和常委的同志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作出了贡献。但是,贡献大一些、多一些的,还是老一辈革命家。拿常委来说,是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陈云四位同志。小平同志因为经验特别丰富,精力很充沛,加上长期斗争建立起来的巨大威望,他起的作用就更突出些。”“本来,按全党大多数同志的意愿,中央主席是要由小平同志来担当的。”“这不是什么秘密。连外国人都知道,小平同志是现今中国党的主要决策人。”尽管邓小平坚持不担任第一把手的职务,推荐相对年轻的同志到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岗位上,但是他在新时期的巨大作用是历史性的。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形成和发展中,在一系列关键问题的重大决策中,在新局面、新道路的开拓中,他都发挥了核心作用。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是第二代领导集体当之无愧的“领班人”。
  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眼界和胸襟非常宽阔。在新时期,第二代领导集体观察、思考、决策问题,总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国内、国际的大局出发,总结过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研究新情况、分析新矛盾、作出新判断、提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他们提出和回答问题,都是从大局讲的。国际大局就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新形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新特征,要创造和利用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国内大局就是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和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每临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内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他们总是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及时提出指导方针,作出重大决策,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胆略。此外,第二代领导集体还是一个民主、团结的集体,保持了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们始终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党和人民的关系问题,总是以党、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在改革开放的成就面前,他们总是强调集体的作用;对于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所出现的失误,他们又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到了襟怀坦白、无私无畏。
  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的历史建树
  在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历史建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正确地解决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两个重大课题,从而建立了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另一个是创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邓小平曾这样概括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的工作:“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拨乱反正,二是全面改革。”
  实现拨乱反正、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进入新时期后,我们党继续推进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进一步清理重大历史是非,平反了包括原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内的一大批冤假错案,落实了有利于增强党的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各项政策。与此同时,邓小平和党中央领导集体又以巨大的政治、理论勇气,排除了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干扰,将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和毛泽东思想区别开来,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邓小平主持起草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历史的经验教训,根本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同时坚决顶住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维护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决议》标志着新时期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所说:随着国内局势的发展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越来越显示出党作出这个重大决策的勇气和远见。
  领导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世界在日新月异地变化,我们的思想和制定的政策要适应这个变化才行。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十二大以后全面展开。它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的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宏伟目标,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等等。概括起来,就是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因为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作中流砥柱,我们的党和国家经受了各种困难和风险,特别是顶住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巨大压力,保证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取得了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第二代向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与新时期的继续全面推进
  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从根本上说关键在人。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新时期还有一大历史性贡献,就是完成了由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顺利过渡。
  从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之日起,他们就把培养接班人作为第一位的战略任务,并身体力行,带头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推进党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就指出:“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领袖终身制的问题,我们这代人活着的时候,非解决不可。”从八十年代中期起,叶剑英、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先后退出党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为向新一代领导人的过渡创造条件。总结我们党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教训,邓小平多次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的命运,如果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是很不健康、很危险的。他多次表示要在自己身体还健康、脑子还清醒的时候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他看到十三届四中全会选出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已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时,毅然在1989年十三届五中全会上,辞去了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这最后一个职务。在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顺利过渡的过程中,邓小平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一重大举措,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都是开创性的,对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建立以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继续推进新时期以来所从事的伟大事业,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外经济生活中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各种困难和风险的严峻考验。特别是邓小平去世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宽阔的眼界,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大局,明确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为中国跨世纪的发展勾画了新的宏伟蓝图。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解决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并取得了新的成果,经受了来自经济社会和自然界的新的严峻考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驾驭全局,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能力。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已经走过了二十年的历程。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古老的中国焕发了青春,使中华大地真正活跃起来。它把中华民族百年求富求强的梦想逐步变为现实,在二十世纪人类发展的史册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在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时候,邓小平等第二代领导集体的老一辈革命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把一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国家留给了后人。在向新世纪迈进的新征途上,中国人民充满信心,一定会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把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进行下去。这种信心,来自于我们有邓小平理论这面伟大的旗帜,有一个高举这面旗帜领导我们前进的坚强有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机遇与挑战》
  陈世雄撰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的《机遇与挑战———九七中国之回顾》一书,以理论工作者的敏锐进行全方位观测,坚持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现实和理论的结合,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一直身处改革开放试验区福建省石狮市,思想脉搏与我国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石狮的每一步进展一起跳动。本书把握现实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并将背景扩展到了整个中国,但又具体剖解了一九九七年断面,论述了旗帜、领袖、机遇、扶贫攻坚、减轻农民负担、依法治国、反腐倡廉、可持续发展、再就业、对外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作者通过对一九九七年的分析论证,揭示了中国的发展脉络。他还把结论篇定名为“为二十一世纪作准备”。在这一篇里,作者分析了经济体制改革态势,展望了政治体制改革前景,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赵曜)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主编的《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一九九八)》,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大的发展。社会科学现状如何,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如何,是人们所关注的。该报告以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进程的宏观把握为基础,以理论前沿领域为重点,对各学科的学术动态进行跟踪研究。该报告包括经济学基础理论、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文学、法学、社会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九个学科的分析报告。(王君)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古今连云港》
  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由俞素娥、张良群主编的《古今连云港》一书,资料覆盖面宽,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科学性。连云港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为了确保这部书的知识性和资料价值,专门成立了一个三十余人的编辑委员会,聘请全市文史与经济界上百位专家学者为该书撰稿。该书分为“港口建设”、“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社会事业”、“对外交往”等五大部类。(李惊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