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扩大交流增进了解推动和平统一进程
  陈云林
  今年1月,是江泽民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重要讲话发表4周年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20周年。本报与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联合举办征文活动,以纪念我党对台工作的这两份历史文件的发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1979年1月1日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文告的方式,宣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的大政方针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一系列主张,表达了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和满腔热忱,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发展。在《告台湾同胞书》中,已经包含了“一国两制”的一些基本思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同志在考虑解决台湾问题时形成的,但首先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的实现。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精辟概括了邓小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思想的精髓,在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个讲话,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基本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是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0年来,尤其是近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和江主席八项主张的指引下,经过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台湾海峡局势走向缓和,两岸民间的交流交往蓬勃发展。从1988年到1998年,已有超过1300万人次的台湾同胞来过祖国大陆,祖国大陆同胞赴台也累计达24万人次,其中应邀赴台交流的有4万多人次,交流项目近5000项。台湾同胞投资祖国大陆协议金额约400亿美元,实际到资约200亿美元。经香港的两岸间接贸易累计超过1200亿美元,台湾对祖国大陆的出口占台湾出口的第二位,两岸经济互补互利局面逐渐形成。两岸“三通”取得阶段性进展。辜振甫先生应海协邀请访问大陆,江泽民总书记会见了辜振甫先生夫妇,两会达成了开展政治、经济对话等共识。我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同一切分裂祖国、破坏和阻碍两岸关系发展的言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台湾分裂和“台独”势力,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势头,使一个中国的原则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深入的承认。
  21世纪即将来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统一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为了摆脱列强欺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前赴后继,矢志不渝。如今中国人民正走上繁荣富裕、民族振兴之路。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在遭受亚洲金融风暴冲击和特大洪灾侵扰的困难情况下,祖国大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保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而且取得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成绩。现在,祖国大陆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现祖国统一方面,我们也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香港已经顺利回归,澳门也将于今年底回到祖国的怀抱。今天,中华民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和发展机遇。一切关心、支持中国统一的人们无不希望海峡两岸尽早化解歧见,结束已延续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分离局面。
  “循流而下易以至,背风而驰易以远”。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我们希望台湾当局正视现实,顺乎潮流和民心,放弃阻挠两岸关系发展的错误政策,响应江泽民主席在八项主张中提出的建议,尽早同我们进行“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的政治谈判,早日实现两岸直接“三通”。尽管两岸存在政治分歧,但是,完全可以通过坐下来谈判化解歧见。两岸关系发展到今天,举行政治谈判的条件和时机都已经成熟。我们相信,只要台湾当局能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展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进程的愿望和诚意,两岸之间就没有不能克服的困难,就一定能消除障碍,解决分歧。
  实现国家统一,我们寄希望于具有光荣爱国主义传统的台湾同胞。长期以来,广大台湾同胞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充分考虑和尊重了广大台湾同胞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和希望维持现状的愿望,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最佳选择。希望广大台湾同胞通过观察“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能够逐步增加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认识和了解,和我们一道,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等分裂活动,努力扩大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大力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继续为发展两岸关系、推动和平统一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世纪之交,中国统一大业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香港已经回归,澳门即将回归,台湾问题将更加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实现祖国完全统一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了。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所有的中华儿女团结起来,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兵役法修改办公室负责人指出
  修改兵役法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大举措
  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马晓春、赵秀娟)《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修改办公室负责人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公布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兵役法的决定,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完善我国兵役制度,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全民国防观念和保障兵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我国第一部兵役法是1955年颁布的。现行的《兵役法》是1984年5月31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发展,有些规定已不适应新的情况,需要修改、补充和完善。首先,我军正在按照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而现行《兵役法》规定的兵役制度以及民兵、预备役建设等方面的某些内容,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军队建设和后备力量建设的发展。其次,随着国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在兵役方面的职责、权利和义务,需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调节和规范;新形势下开展兵役工作,需要强有力的法律手段予以保障。对现行《兵役法》进行修改补充,可依法保障新形势下兵役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现行《兵役法》对军人权益方面的规定,有些还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已明显不适应当前的新情况。因此有必要修改相关的内容,强化法律措施。
  这位负责人说,这次修改《兵役法》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主席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本着有利于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有利于依法开展兵役工作的原则,从我国的国情和军情出发,对其中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调整了兵役制度。《兵役法》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兵员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志愿兵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修正案删掉了“义务兵役制为主体”的提法,保留了“两个结合”的基本制度,既体现了我国兵役制度的特色,又适应了军队建设发展需要。《兵役法》原规定,义务兵服现役期限为:陆军3年,海、空军4年。从实践情况看,义务兵服现役期限太长,公民的兵役负担不合理,影响青年应征的积极性,影响士兵安心服役。因此,修正案将陆、海、空三军义务兵服现役期限一律改为2年,并取消超期服役的规定。修正案还将志愿兵一次性选改和退出现役的规定,改为实行分期服现役制度,并且调整了志愿兵最低和最高服役期限。同时,修正案新规定了“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从而拓宽了军队选拔招收人才的渠道。修正案还对志愿兵退役安置作出新的规定。
  二、完善了预备役制度。原《兵役法》对民兵、退伍军人统一以年龄为主分为一类和二类预备役。这次修改,对一类、二类士兵预备役对象作了调整,既增加了一类士兵预备役的技术含量,有利于提高后备兵员素质,又保持了雄厚的动员基础,更加适应局部战争兵员动员的需要。将民兵、预备役人员参训的年龄调整为18至22岁,这样有利于积蓄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修改了民兵、预备役人员参训误工补贴办法,有利于保证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强化了优待安置法规。《兵役法》原规定对农村义务兵家属给予优待,而城镇只对生活困难的义务兵家属给予补助,大部分义务兵家属享受不到优待。这次修改,规定对义务兵家属不分农村、城镇,一律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优待。这次对《兵役法》有关退伍军人安置就业的规定作了较大的修改补充。这些新规定,也是近年来国务院、中央军委对退伍安置改革的基本做法,实践证明是可行的,这次用法律条文固定了下来。
  四、完善了对违反《兵役法》规行为惩处的规定。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兵役工作必须有强有力的法律作保障。为了使《兵役法》与《刑法》、《国防法》等有关法规衔接配套,根据新的形势和兵役工作的实践,这次对惩处规定作了较大修改和补充,由原来的2条增加到5条,对公民、单位和国家工作人员违反兵役法规的行为、处罚措施、执行机关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这样修改,目的是增强兵役法规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依法保障新形势下兵役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总参推进军事工作跨世纪发展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马晓春、赵秀娟)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傅全有1998年12月29日在总参党委扩大会议上强调,一定要努力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全局,积极推进军事工作跨世纪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各项任务。
  傅全有说,改革是军队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军事工作的强大动力。要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国家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加大军队改革的力度,向改革要质量、要现代化、要战斗力。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穆家口村80岁的拥军妈妈韩树兰,以国家利益为重,一家三代共有7人当过兵,被誉为“拥军模范之家”。图为元旦前夕,廊坊军分区司令员孙财有(左二)一行登门看望韩大娘时的情景。韩国友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北京军区某部官兵开展多种娱乐活动,欢度元旦。
  田青春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宣化交警赢赞誉
  程国清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公安交警大队近年来获奖频频:连续七年被市评为先进集体,连续五年被省评为文明单位。同时,被省政府授予“宣化先进交警大队”和“学济南交警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有人说当公安交警难,在宣化当交警更难。难在何处?难就难在宣化特殊的地理环境上。宣化地处塞北,历史上就是一个交通繁忙的要道。自古以来,京城人西行,西域人东征,宣化是必经之路。
  宣化公安交通警察大队仅有的68名民警每天面对的就是人流车流高密度拥挤的巨大压力,辛劳可想而知。同时他们要承受恶劣自然环境的种种侵害。据不久前医院对这个大队的68名民警身体检查表明,由于长年呼吸工业废气、沙土煤灰,长期冷冻在天然的大冰箱里,长期工作在高分贝的杂音里,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关节炎、阵发性耳聋以及肝、肺方面的疾病。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四季不分、阴晴不分、冷暖不分,为交通安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交通岗位上。
  1998年1月,张北、尚义发生强烈地震,风雪交加的夜晚,天寒地冻,天转地抖,天昏地暗,路险情急,从外地开赴灾区救灾的8辆汽车撞在了一起。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大队长张新亮等带领民警们身着反光服,一面组织清障,一面指挥过往车辆,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气温下,寸步不离30多个日夜,为数千辆救灾车辆引路排险,荣立集体三等功,被群众称为英雄大队。
  改革开放以来,宣化城门洞开,迎来了众多的游览观光考察投资的人们。为给前来宣化的人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宣化交警大队从“小”抓起,在全国首先成立了一支交通小警察队伍。之后又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交通安全文明村。他们在宣化公路沿线的20多个乡村,建起了交通安全责任区,使沿线的村民人人有交通安全意识,家家为维护交通安全尽责,筑起了一道没有护栏的交通安全长栏。从而大大降低了宣化公路段的车辆事故发生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面貌新态度亲效率高
  南京民警群众满意
  本报南京1月3日电记者吴兢报道:“面貌新了,态度亲了,工作效率高了!”这是江苏省南京市公安局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派出所”活动两年来,南京市民对公安民警的一致评价。南京警方以“当人民警察,让人民满意”为出发点,努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近两年来,南京市刑事发案始终保持正常平稳,破案率逐年上升,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据了解,对开展创建“人民满意派出所”活动,群众感受最深的,是民警们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最高效率地为民办事。接待群众,南京公安局派出所的民警们都要做到“四个一”:送一杯茶、问一声好、让一个座、敬一个礼;除此之外,他们还新添了卫生箱、书写笔、打气筒、应急电话、电脑查询等16项便民服务。为避免群众跑冤枉路、办重复事,他们提出了“力争一次办成,减少两次往返,杜绝三次空跑”的服务口号,并将民警的照片、管辖范围等内容制作成警官榜公之于众,让群众监督民警工作。如今,群众到派出所办事,总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团中央全国青联向有关方面赠阅《中华儿女》
  本报讯近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举行向全国人大代表等有关方面赠阅《中华儿女》杂志仪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全国政协副主席赵南起等出席。(董宏君)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三河市告别“入土为安”
  本报讯河北三河市殡葬改革走新路,注意引导群众将原有的平面式墓地改造为立体式灵塔园,推行塔葬,改变沿袭几千年的土葬习俗。1998年底,三河市民政局与灵泉福园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兴建的灵泉福园纳骨塔有15万个骨灰位,仅此一项可为国家节约土地80多万平方米。(贾培旗)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曲阜民兵为游客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本报讯旅游圣地山东曲阜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每年约有200多万人次来这里参观旅游,治安保卫任务十分繁重。山东省曲阜市人武部与公安部门联手成立了15个治安巡逻联防小组,选派了精兵强将实行昼夜巡逻,定点值勤。近年来,民兵治安小分队配合公安部门开展严打斗争,先后出动民兵2300人次,抓获各类犯罪人员50多人次,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赵继赞)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短波

  武警交通建港兵10年建成大窑湾港
  本报讯武警交通建港指挥所积极支援国家建设,移山填海10年,把一座156米高的苏达山劈掉一半填入黄海,让海水后退了1000多米,为祖国新增陆地186万平方米,顺利完成了大窑湾建港的任务。(肖春华刘毅军)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宝岛行⑤

  春笋经雨已成林
  ——访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人民日报赴台访问团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有“台湾的硅谷”之称。这次我们访台,安排了一天时间访问新竹科学园区。
  其实,新竹是台湾岛距祖国大陆最近的地方,它与福建省平潭县隔海相望,距离只有70海里。科学工业园区地跨新竹县、市。1998年10月30日上午,我们从台北出发,在高速公路上行使约一个半小时,就到了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这真是一个山清水秀、魅力独具的地方,无论自然环境、科技环境,还是生活环境,都可堪称一流。绿树丛中,掩映着一家家建筑风格各异的高科技公司。园区分为工业区、住宅区和休闲娱乐区,整体布局合理,园内花木繁茂,宁静整洁,还有不少艺术雕塑,俨然像个大公园。
  “欢迎诸位来新竹参观指导。”园区同业公会总干事曹典章为我们作简报前说,如今新竹名声在外,参访者很多,前些天朱丽兰女士率大陆科技访问团刚来过。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创办于1980年底,是世界上建立最早的科学园区之一。曹先生形象地比喻说,科学园区从当初的“春笋破土”,经过18年来的风雨,如今已经长成参天的竹林。
  这个比喻并不过分。据介绍,新竹科学园区目前已开发了600公顷土地,集结了245家高科技公司,产业分为集成电路、电脑及周边设备、通讯、光电、精密机械和生物技术六大类,资金84%来自民间。园区整体营业额一年高达4002亿元台币,增长率为25.6%。
  在软环境建设上,园区管理部门提供“一条龙”的窗口服务。服务项目包括企划、投资服务、劳工行政、工商服务、工程建设、地政管理、资讯网络、公共福利、医疗保健、仓储服务、环保、消防救灾和安全防护,等等。园区于1995年建置完成宽频服务网络,使园区事业在进行营运管理、科技开发、再造工程及网际网路的应用,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
  由于园区内企业占据的都是科技“制高点”,发展起来迅猛异常,效益比较好。我们参观了园区中的光磊科技股份公司。这是一家专业光电产品制造厂,主要生产发光体和全彩发光动态看板。他们研制的高亮度红、绿、蓝等原色大型动态看板,已广泛使用于广场、商店的招牌和交通状况显示的红绿灯。“我们的产品市场前景很好”,公司董事长倪凤岗先生笑盈盈地告诉我们,公司650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今年的营业额可达36亿元台币。
  有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最大的优势,就是与台湾清华大学、交通大学和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为邻。园区厂商凭借“近水楼台”,不仅在产品的研究开发上“先得月”,而且可以在人才开发上吃到更多的“偏饭”,使高智力人才得到源源不断的补充。据统计,1997年底,园区从业人员共有6.8万多人,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8%,员工平均年龄31岁。
  我们驱车造访了距科学园区不远的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这家成立于1973年的工业技术应用研究机构,实际上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巨大“助推器”,为科技园区发展提供着强大的“智力支持”。
  工研院负责人用三句话概括其主要任务,就是“带动新科技工业的建立,协助传统产业升级,培养工业技术人才”。工研院历年来开发出很多的产业技术,并以各种适当的方式移转给产业界,带动新科技工业的建立。如半导体产业、电脑资讯产业、光电产业和汽车产业。
  值得称道的是,工研院对一些“夕阳工业”的传统产业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他们以新技术协助业者,提升产品附加价值,促进产业升级,使许多产业因此而“青春焕发”。在工研院展厅,我们参观了他们科研开发的累累硕果。比如,他们以高分子复合材料技术开发的碳纤维自行车架,重量只有钢架的1/5,而且坚固、弹性好。他们把这一技术转移给多家厂商生产,使台湾自行车外销平均单价由1986年的47美元提高到1996年的103美元,占领了碳纤维高级自行车60%的世界市场。
  注重科研开发,也是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重要特色之一。据介绍,1997年,园区公司研究开发经费共计173亿元台币,占总营业额5.4%。为了鼓励厂商进行开发,园区管理部门还设置了“创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奖励”和“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励”。创新技术研究发展奖励去年奖励47件研究专题,补助金额1亿多元台币;研究开发关键零组件及产品计划奖励,去年通过13件研发奖助案,补助金额约3.4亿元台币,占整体开发总金额的38%。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总后做好军队后勤改革大文章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张东波)中央军委委员、总后勤部部长王克1998年12月30日在总后党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按照江泽民主席关于军队后勤建设的指示精神,把军队后勤改革这篇大文章做好,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新路子,把全军后勤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这次会议表彰和奖励了一批后勤系统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也在会上讲了话。
  王克指出,要围绕“三军后勤一体化、部队供应标准化、军官福利货币化、机关服务社会化、业务管理科学化”的目标,借鉴和运用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科学管理手段和方式,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地大力推进后勤改革。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武警开展保持昂扬精神状态教育
  本报讯去年以来,武警部队在团以上党委和机关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教育,充分调动了团以上干部干好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部队建设硕果累累。1998年12月30日,武警部队党委通报表彰了100名精神状态好、工作政绩佳的优秀师团干部。
  去年年初,武警部队党委决定:在团以上党委和机关中广泛开展“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教育。教育期间,武警部队司令员杨国屏、政委徐永清等总部领导先后带领13个工作组,分头深入各部队具体指导。针对一些党委机关精神状态方面存在的学习不刻苦、工作标准低、精力不集中、生活图安逸和作风不深入等突出问题,确立了“五破五立”的教育重点。200多名总队以上领导干部在机关大会上带头查摆问题,剖析思想,推动了教育的深入开展。
  (暴玉怀俞泳江)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空军“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成果
  据新华社北京1月3日电(记者孙茂庆)空军“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1998年,各部队蔬菜、肉、蛋、鱼、奶总产量达1.46亿公斤,创历史最好成绩,82%的基层连队实现了肉、菜基本自给,基层官兵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近年来,空军各部队扎扎实实地开展群众性“菜篮子”工程建设。驻守在“生命禁区”的某雷达团官兵,在风雪高原上开荒种地200多亩,建温室1.5万平方米,每年自产蔬菜15万多公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