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璀璨迷人的艺术风景
  ——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入选文艺作品述评
  闻一平
  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已走过八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第七届入选文艺作品又于日前揭晓,共有二百二十部作品获得本届文艺类“入选作品奖”。其中电影二十六部,电视剧(片)五十六部,戏剧四十二部,广播剧四十五部,歌曲五十一首。这一大批优秀作品的推出,在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中,新添了一道璀璨迷人的壮丽风景。
  思想内涵深邃新颖
  众多艺术家以直面现实的时代精神,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深入群众,紧扣时代脉搏,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在执著的艺术追求中表现对现实的冷静思考,展示改革开放的宏伟画卷,讴歌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创作了一批表现改革者、建设者形象,关注重大现实问题的作品。纪录影片《挥师三江》通过人民子弟兵和广大群众英勇无畏抗击洪水的壮举和举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灾害的动人场面,表现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领导,反映了党和人民、军队和人民的鱼水深情。话剧《洗礼》则避开对具体展示抗洪场景的平铺直叙,选取前线某师师长一家人在洪涝灾害面前的思想变化,作为戏剧的框架,让主人公在生死关头,在多种矛盾的交织中经受考验,艺术地歌颂了抗洪精神。歌曲《不屈的尊严》、《我们手挽手》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炸我驻南使馆事件发生后不久迅即推出,表达了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强烈愤慨和维护尊严、振兴中华的坚定信念。
  艺术家们坚持历史的纵深感与当代性的有机统一,通过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深入开掘和艺术描绘,用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观照现实,找到了和当代社会心理的最佳契合点,赋予历史题材作品以新的时代内涵。电影《大进军———席卷大西南》通过生动丰富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全新的、亲切感人的刘伯承、邓小平形象,拉近了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的感情距离。电视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通过讲述林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开凿、修通红旗渠的故事,讴歌了他们为改变自己命运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民族品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唤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电视剧《雍正王朝》则通过清代中兴社会现实的描述,展示了处在鼎盛时期的封建社会走向衰微的必然,有力地突出了变革强国、勤政强国、清政强国的主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艺术家们注重面向未来的观念变革,高擎科学精神的大旗,站在时代的前沿,盛赞知识的力量,表达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科技致富、科技强军的现实主题,警醒人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影片《横空出世》通过对两弹元勋不朽功绩的热情讴歌,揭示了掌握高科技武器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电视剧《驱逐舰舰长》描写了现代军人对现代战争战法的刻苦钻研,表现了现代中国军人的崭新风貌。电视剧《千秋之约》通过不同教育观念的碰撞,表现了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渴求和探索。
  艺术追求丰富多彩
  成功的艺术作品离不开生动丰满、鲜活有力的人物形象。本届入选作品塑造了一批令人久久难忘的人物形象,丰富了社会主义文艺的人物画廊。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中国命运的决战》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塑造了在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运筹帷幄、大智大勇的毛泽东形象。滇剧《瘦马御史》通过钱南园与贪官和变节御史的斗争,展现了他铁面无私、疾恶如仇的鲜明性格,塑造了一个“骨毛消瘦雪霜侵,犹向苍茫倾壮心”的清官形象。
  本届入选作品生活面广,题材丰富,从革命历史到战争烽火,从国企改革到乡镇企业,从绿色军营到公安战线,从民族团结到反腐倡廉,从教育领域到科技卫生,题材面非常广阔,涉及历史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体现了艺术创作在题材选择上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艺术风格异彩纷呈,这是历届“五个一工程”不懈追求的目标。影片《国歌》展示了为救国救民慷慨高歌的雄浑和悲壮,《大进军———大战宁沪杭》表现了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阳刚正气,《男妇女主任》、《快乐老家》、《惹事生非》充溢着新生活特有的幽默喜剧氛围,《花季雨季》清新浪漫,《情感的守望》质朴细腻,《人间正道》深沉豪放,《雍正王朝》大气磅礴。从剧作样式说,既有电视正剧《难忘岁月———红旗渠的故事》,有电视轻喜剧《哎呦,妈妈》,有戏曲电视片《关肃霜》,还有生活报道片《舟舟的世界》。歌曲《中华大家园》的热烈欢快,《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的庄严肃穆,《常回家看看》的平易自然,《喜鹊窝》的天真活泼,《乡村社戏》的诙谐风趣等等,充分展示了歌曲艺术风格的多姿多彩。
  美学追求独特鲜明,体现了创作者对艺术创造精神的深刻理解。电视剧《昆仑女神》的画面充分利用了拍摄现场优美的雪域景观和自然光照条件,加上编导独具匠心的构图,形成一幅幅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油画般图像。影片《那山那人那狗》则以恬淡的画面,诗意的镜头语言,通过对普通人日常生活和细腻情感的观照,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纯朴中见功力。话剧《古玩》通过对老北京风情的渲染和充满十足的京腔京韵,细致入微地再现了老北京人独有的性格特征和地域文化特色。
  注重艺术创新也是本届入选作品的亮点,如《骆驼祥子》成功地创造了贯穿全剧的新程式,特别是表现现代人醉酒的身段和充满悲喜对比的优美人力车舞令人拍案叫绝,在程式与内容的协调上进行了新的探索。歌曲《居住》用花、鸟、大地、天空等意象组合表现万物各归其类、相互依存的理想境界,呼唤保护大自然生态平衡,尤其是用童声咏唱,平实亲切,情景交融,令人耳目一新。
  “三性统一”的新收获
  优秀作品既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要有精湛的艺术创造,同时也必须做到为广大受众喜闻乐见。增强艺术表现力,提高观赏性,是多出优秀作品的前提和保障。本届入选作品发挥各艺术门类的独特优势,借助现代科学成果,丰富表现手段,强化艺术效果,在艺术的综合表现方面均取得可喜成果。屏幕造型力求画面新颖、充满情致,舞台表现力求打破时空界限,加强观演交流。
  电影《男妇女主任》、《不见不散》在深入开掘主题,调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特别是在编织曲折引人的故事情节、营造跌宕起伏的戏剧氛围方面,下了很大功夫。电视剧《红处方》、《月缺月圆》、川剧《变脸》着意在人物命运的悲喜交织中推进情节,在作品的观赏性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高科技手段、新技术成果的大量运用,使一批影视作品的观赏性进一步增强。影片《大进军———大战宁沪杭》用电脑技术逼真地再现了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影片《宝莲灯》以三维动画制作的可爱人物形象,以及优美动听的音乐,曲折的故事情节,使该片成为近年来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国产动画片。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入选广播剧作品艺术表现力增强,音像效果独特,比以前的同类作品在“三性统一”上有了较大进步。
  创作者的群众观念进一步增强,他们与人民呼吸与共,着力把握艺术样式本体、发挥艺术品种的优势,创造了一批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歌曲《好日子》以浓郁的民歌曲调和欢快的锣鼓节奏,使全曲充满欢乐,洋溢着喜庆气氛,特别贴近老百姓的欣赏习惯,因而迅速唱响。《乡村社戏》以叙事手法描绘农民辛劳一年之余参与文化娱乐活动的情景,唱出了浓郁的民风民情和丰收后的喜悦。歌舞诗剧《长白情》、舞蹈诗《咕哩美》、舞剧《白鹿额娘》、歌曲《三月三,九月九》、《我从草原来》、《纳西篝火阿哩哩》等作品注意吸收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成果,从少数民族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寻找艺术构架元素,受到广泛欢迎。
  本届入选作品,思想艺术质量比往届有明显提高,但以更高标准要求,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些作品在艺术性、观赏性的追求上还显得不够,留下了一些不应有的遗憾。英模题材的典型化,仍是一个需要努力强化的薄弱环节。一些作品没有经过充分的艺术提炼,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把握上存在偏差,致使一些很好的题材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本届入选的群众性歌曲数量不足,特别是旋律简捷,易学易唱、便于推广流行的歌曲偏少。有些作品过分追求大投入、大制作等包装手段,违背了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规律,反而与群众的欣赏需求拉大了距离。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创作实践中加以认真解决。(附图片)
  《大进军—席卷大西南》
  《横空出世》
  《男妇女主任》
  《难忘岁月—红旗渠》
  《国歌》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重大题材作品何以扣人心弦
  ——《开国领袖毛泽东》专家述评
  本报记者刘琼
  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的文艺创作蔚为大观,中央电视台八月下旬在一套黄金时间推出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下文简称《开》),牢牢锁住千家万户的电视频道,获得全国平均收视率百分之十以上的骄绩,在近年来的同类影视作品中实属罕见。电视剧《开国领袖毛泽东》突破革命历史题材以往的创作框框,从以事件为主转向以人为主,以人带史,以人记史,并在如何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实、历史史实与历史本质的关系,如何使人物从历史实践中展现出来,以及演员如何突破外在“形似”的层面表现人物内在精神、站在更高的高度塑造领袖人物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文艺部、《文艺报》、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中央电视台影视部和本报文艺部,近日就这一可喜现象在京联合召开研讨会。
  “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创作史诗时代真正到来”
  李准从《开》剧对重大历史事实本质的把握、遵循艺术规律塑造伟人形象以及在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中追求史诗风格等方面谈了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开》剧横向以从世界格局看中国命运为大背景,纵向定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一百年以来探索和奋斗的历史,二者交汇形成《开》剧独有的历史和文化的坐标,这就赋予了《开》剧很高的历史文化品位。《开国领袖毛泽东》以及其他几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成功,标志着中国电视剧创作史诗时代的真正到来。
  “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透过繁杂的历史现象,抓住反映事物本质的历史材料,既尊重历史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具体细节,《开》剧成功地做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黄允生说,由于编剧掌握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可靠材料,又善于听取党史工作者和艺术家们的意见,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倾注其全部感情和心血创作这部电视剧,把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辩证统一起来,使《开》剧达到了不同凡响的境界。
  曾镇南、郭运德认为,《开》剧选材视角很独特,通过一系列鲜为人知的细节、对人物内心微妙的刻画等,从本质上把握毛泽东等领袖形象,集中展示人物的人格魅力,并以人物为中心控制全剧的节奏,昭示一个真理: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正确地选择了历史,历史也正确地选择了他们。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仲呈祥指出,《开》剧的成功说明,有中国特色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才最有优势去承载对一段重要历史及活跃于其中的伟人们形象的再现,才拥有最广泛的荧屏观众。
  “对近年文史研究中的问题拨乱反正”
  以新中国成立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这段辉煌历史时期为背景,集中展示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求贤若渴,善于广泛听取党内外各种意见,创建新中国的雄才大略。全剧无论是重大历史事件,还是领袖爱人民、人民爱领袖的生动画面,从事实到主要情节,都是历史的真实,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意义。大家认为,《开》剧是一部信史,在党史研究领域有拨乱反正作用。
  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丁振海指出,《开》剧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精神指导下编写的,其主导思想是正确的。因此,在唱响主旋律方面有特殊的认识作用,是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对正在进行的“三讲”教育是很好的配合。在怎样理解民族精神、弘扬民族之魂等方面也提出了发人深省的思考,这部片子特别具有现实意义。
  “把毛泽东形象的塑造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毛泽东形象的塑造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不仅展示了领袖的风采和人格魅力,而且揭示了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是人物开掘较深和具有独到审美情趣的佳作。
  《开》剧对唐国强扮演毛泽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塑造领袖人物不能只停留在形似阶段,要在揭示毛泽东的人格魅力的过程中,进而揭示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与会者对唐国强的表演进行了严肃而认真的研讨,认为唐国强以严谨的创作态度克服上述难点,给以“形神兼备,相当成功”的评价并非过誉。(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大地漫笔

  知识·技术·人文精神
  段天璟
  学者张光直先生在美国一所大学讲学时曾说:“科技越发达,越需要人文精神。”这句话道出了科技日趋发达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更深层次的需求。
  有的社会学者感叹说,现在的“知识分子”概念应该重新界定。因为严格地讲,今天大多数知识都已技术化,而真正能掌握和拥有基础性人文知识的人群正在相对地缩小。这样导致的结果很可能是仅仅懂得现代技术而缺乏人文素养的“野蛮人”的出现。
  我们姑且不考虑他们界说的“知识”的概念是否得当,这种意见的提出,起码说明在太多技术充斥着的今天,我们的生活的确需要文化的滋润。具体地讲就是需要站在博大精深的历史中汲取营养,需要面对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文明继承其人文的精神。
  流行歌曲几乎成了青年人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几年前,一首名为《涛声依旧》的歌红遍大江南北,而当问及歌中引用了哪位古代诗人的什么佳句时,不少流行歌曲发烧友们着实有些不知所云。电脑热起来以后,许多满口电脑术语连电脑广告都烂熟于心的电脑迷们,与常识性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俗“软”件“链接”时,却仿佛显得很不“兼容”。生活中有许多实例在说明,缺乏人文精神就会缺乏人文素养,这样只能导致人被工具化。机械的思维和简单无味的生活也必然会影响人的“可持续发展”。
  有一些事情令人欣慰。不少院校开设了人文科学课程,由优秀的专家、教授讲授,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冷僻”的文、史、哲在理工各专业的大学生眼中也成了“热门”。今年,国家教育部又在部分高校中设立了素质教育基地,旨在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古典小说《水浒传》、历史小说《雍正皇帝》等被搬上荧屏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大社会变革时期的人们,在明快的时代节奏中,在自我反思中对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精神和高品位文化发出了深情的呼唤。
  香港影星成龙在电影《我是谁》中的一个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他站在高岗上大声呼喊“我是谁?”时,观众无不为之震撼。人们的文化素养不仅是知识,更体现人的文明程度。“我是谁?”这个已被提出了几千年的哲学命题,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尤其令我们思索。
  正如一首歌所唱的“不管过去了多少岁月,祖祖辈辈留下我。”人是历史的产物,而人文精神又是历史进步的体现。当面对祖先千万年的文明,进行去粗取精、发扬光大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责任。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今日中国》凸现中国热点
  十八集专题纪录片《今日中国》由北影电视部,北京、上海、重庆电视台,深圳市政华(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摄制,10月28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
  在这部长达三百六十分钟的专题片中,观众可以在《中华民族魂》、《祖国是什么》里重温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和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在《地球村公民》、《家有十二亿》、《命运的守护》里,把目光投向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环境、人口、资源、教育、科技、城市建设、企业改革。从一市之长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从永垂史册的两弹元勋、院士、科学家到来来往往的外国客人,从焦裕禄、雷锋到今天的抗洪英雄;从北京古老的大前门到气象万千的上海浦东、广东深圳,从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到辽阔的东海之滨;一幅幅历史画面、一个个经典镜头、一件件家喻户晓的事件编织了中国从昨天到今天的跨越。(杨京)(附图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李茂询,陕西人,群文工作者——
  娱乐不是“误乐”
  周末消闲,想和家人看看电视娱乐节目,见某台举办“澳洲之旅”,便锁定该频道。
  孰料看至半截,却使人感到的是“误乐”。
  “误乐”之一:编导设计的问题、主持人的行为不合我国民俗民情。如一男宾得题为“与最近的异性按毛利人的习俗行初次见面礼”,该男宾因不便与其他异性拥抱贴脸,只作了个姿式,男主持不满足,上前抱住男宾,挨挨擦擦详作示范,女主持人不甘寂寞,一旁打趣说:怕是同性恋呢。
  “误乐”之二:主持人缺少修养,以取笑为“幽默”,伤人自尊。有一题为“在澳洲,有一种小屋男女可以共用,小屋是作什么的?”其中一男宾答道,是情人约会的地方。男主持人肯定之后本应鼓励,不料却出言讥讽,说该男是“经常与人约会的了,使人很容易想到情场老手的作为。”
  “误乐”之三:主持人欣赏品位粗俗。一男宾被邀请学企鹅走路。男宾学后,主持人却问,是公企鹅还是母企鹅?
  尽管男女主持人是靓女俊男且笑容可掬,仍使人有如厕的感觉,遂换了频道,宁可看少儿节目。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

  在人民空军成立五十周年之际,一部新拍成的电视电影11月6日晚将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由空军电视艺术中心和青年电影厂摄制的这部《劲舞苍穹》,以在今年国庆大典中飞过天安门广场的八一飞行表演队为原型,以壮阔的气势,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令人叹为观止的特技场面,讲述了我军特技飞行表演队为国家荣誉探险蓝天的故事。
  (向一文)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本月话题

  孙文达,山东人,检察官——
  明星是愚星
  过去我比较爱看电视娱乐节目,在笑声中受启发、得知识,而今却很少看了。
  现在的娱乐节目,大都一个模式,请几个明星,出一些纯是小孩子玩的游戏,让明星们去做去猜。有的明星水平差得实在可以,连意大利的首都都不知道,用这逗大家开心,在打打闹闹中送出一些奖品。看了之后开心不起来,往往还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