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叶天星同志逝世
  新华社上海9月27日电第二军医大学一级教授叶天星同志,因病于9月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5岁。
  叶天星同志是安徽合肥人,1937年毕业于上海东南医学院,先后留学美国、英国、印度。他1949年任第二军医大学教授,1961年入伍,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我国、我军微生物和免疫学奠基人之一。他首次查明国内流行的霍乱弧菌血清学型别;在国际上首先报道了大剂量磺胺噻唑治愈原发性肺鼠疫的病例。新中国成立后,他鉴定了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探明了区域型爆发流感的规律,为预测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了依据。70年代,他带领科研人员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体外诱生抗体技术;查明了罕见的单株双型轻链病和LP免疫细胞瘤;用中国商陆皂甙诱生γ干扰素。经国产微孔玻璃珠纯化制备出高纯度自然γ干扰素等多项研究,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0余项。他从教5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编写500余万字的医学微生物学、病毒学和免疫学方面的教材,12种约100余万字的教学参考书。
  叶天星同志曾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上海市免疫学会理事长等职务。


第4版(要闻)
专栏:

  黎鳌同志逝世
  新华社重庆9月28日电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我国烧伤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第三军医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黎鳌同志,因病于8月21日在重庆逝世,享年82岁。
  黎鳌是湖南浏阳市人,1956年入伍,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1941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医学院。1951年以来先后任第四军医学院副教授,第三军医大学主任医师、教授、副校长。1958年主持创建了我国专门研究烧伤救治的烧伤科,1962年创立了适合国人的计算烧伤面积的“中国九分法”。60年代,率先在国内组建了烧伤实验室,主持进行烧伤全身性感染研究,提出了烧伤败血症分型和早期鉴别诊断要点。197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肠源性感染”研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组织全军5个单位进行“烧伤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当选为党的十三大代表。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军优秀教师”、“全国百名优秀医生”,1994年获国际烧伤医学“伊文思”奖,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首批院士,1996年获首届中国科学技术奖和军队首批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998年评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黎鳌同志从医、执教58年,救治了上万例烧伤病人,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他曾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创伤学会主任委员、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施罗德共同会见中外记者
  本报北京11月4日讯记者张静宇报道: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和来访的德国总理施罗德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共同会见了中外记者。
  在回答德国记者提出的关于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问题时,朱镕基总理说,我们历来认为,政治、经济是不可分的,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与民主、法制是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才保证了中国经济在几十年中的高速发展。他指出,我们双方对民主概念的理解不同,在这方面我们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我们和德国已经在这方面建立了沟通和交流的渠道,中国愿意继续这种交流。
  在回答中方记者关于德国新政府一个中国政策的提问时,施罗德说,德国红绿联盟政府将毫无保留地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德国不会参与任何对中国构成潜在威胁的行为。


第4版(要闻)
专栏:

  贪污挪用近两亿肆意豪赌炒期指
  金鉴培一审被判死刑
  据新华社武汉11月4日电(记者唐卫彬、江时强)贪污、挪用公款达1.88亿余港元用于豪赌和炒作期指的原湖北省政府驻港办事处主任、香港宜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鉴培,今天被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贪污罪和挪用公款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经查,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7月,金鉴培贪污公款1854.75万港元(折合人民币1928.94万元),在澳门赌博和炒恒生期指,致使这些款项全部损失。1997年2月至1998年8月,金鉴培挪用公款16982万港元(折合人民币17661.29万元)用于赌博、炒作期指。除案发前金鉴培归还4480万港元外,余下的1.43亿港元至今未能归还。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出席吴冠中捐赠作品仪式暨吴冠中艺术展
  本报北京11月4日讯新华社记者朱冬菊、本报记者赵川东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出席吴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仪式暨吴冠中艺术展开幕式,并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展览。
  吴冠中是位深孚众望、受人尊敬的艺术家。他40年代中期赴法国留学,毕业时适逢新中国成立,怀着报效祖国的理想,吴冠中毅然回国。此后50年间,他始终抱着对祖国、对人民刻骨铭心的挚爱,不停地求索,不息地创造,创作出了许许多多富有时代精神和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今天,80多幅饱含吴冠中心血和智慧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开始向公众展出。这位老艺术家还把水墨画《围城》,墨彩画《逍遥游》、《都市之夜》、《根扎南国》、《书画缘》,油彩画《荷塘春秋》、《弃舟》、《补天》、《崂山松石》、《红莲》等10幅作品捐赠给国家。
  文化部副部长潘震宙在吴冠中向国家捐赠作品仪式暨吴冠中艺术展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吴冠中将他近年来创作的10幅力作捐献给国家,作为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一份厚礼,充分体现了他的拳拳爱国情怀和崇高的艺术品格。他说,半个世纪以来,吴冠中先生不论在任何情况下,从未动摇过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情以及对艺术的追求。他倡导“风筝不断线”、“专家拍手,群众点头”的艺术主张,坚持不懈地进行油画民族化和国画现代化的艺术实践,努力探索一条东西文化优化融合的艺术新路,成为20世纪中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代表性画家。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部分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和艺术机构负责人,以及一些驻华使节出席了今天的活动。


第4版(要闻)
专栏:

  “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
  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获“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
  本报北京11月4日讯新华社记者陈万军、本报记者翟启运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今天在京联合举办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
  7月9日,由武昌开往湛江的461次旅客列车,在行至衡阳市郊附近的茶山坳地段时脱轨。乘坐这次列车的海军工程大学13名应届毕业学员,在自身受伤的情况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约而同地加入抢险救援行列,共抢救、转移乘客300多人。学员刘晓松抢救完同车厢的20余名乘客后,不顾头部严重受伤,又赶往其它车厢救人,终因失血过多昏倒,头部二次摔伤,壮烈牺牲,年仅21岁。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办公室主任康利荣腰椎、颈椎受重伤,周国平、杨光、靳文汉等5名学员冒着大雨艰难行走4公里,将康利荣抬到了救护车上。在这次抢险中,13名学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英雄壮歌,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毕业答卷。
  报告会上,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代表许永辉、杨光,武汉大学学生张嘉,武汉市规划设计院办公室主任康利荣,分别介绍了13名学员的抢险过程和遇险乘客的被救经历。报告会采用多媒体技术,4台电脑、3台投影机将英雄群体奋不顾身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场面再现在长18米、宽5米的大屏幕上,声像同步,情景交融,感人至深。80分钟的报告会,赢得听众35次热烈掌声,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群体的崇敬和爱戴。
  中宣部副部长刘鹏在讲话中指出,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是继第四军医大学“华山抢险战斗集体”之后涌现出的新一代大学生的优秀群体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和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及当代青年的本质和主流。他们不仅是军队和广大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也是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向“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学习,就是要像他们那样,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维护社会正义,弘扬社会正气,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立足本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崇尚科学,树立科学观念,学习科学知识,在科教兴国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严守各项纪律和国家法律,自觉维护社会秩序,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珍惜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做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总政治部副主任袁守芳主持报告会并讲话。他说,“衡阳抢险英雄群体”是新时期青年军人的榜样,他们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青年军人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情操,是对部队和社会特别是青年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教材。广泛深入开展向英雄群体学习活动,对促进和加强部队思想政治建设,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军队现代化建设人才,对贯彻落实江主席的重要指示,确保军队“打得赢”、“不变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军官兵要学习这一英雄群体为人民利益甘愿牺牲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胸怀大局,将个人追求融入军队建设的崇高理想;学习他们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掌握科学知识的钻研精神。要把学习活动同部队的“三讲”教育,同学习雷锋、李向群及本单位的先进典型结合起来,引导官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完成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春华在报告会上宣读了共青团中央关于授予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全国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的决定。
  海军政委杨怀庆,驻京陆海空三军、武警部队官兵和首都高校大学生及人民群众25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
  据悉,海军工程大学“衡阳抢险英雄群体”事迹报告团还将赴武汉、广州、南京、大连、青岛等10多个城市作巡回报告。


第4版(要闻)
专栏:确保人民日报发行稳中有升

  北京:从讲政治高度抓党报党刊发行
  江西:把党报党刊发行列为“三讲”内容
  本报北京11月4日讯记者杨立新报道:为确保明年人民日报、求是等重点党报党刊的发行稳中有升,北京市委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从讲政治的高度亲自过问,把党报党刊的征订发行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通知要求,人民日报应征订到党的各级机关、城镇党支部、农村乡一级党委和有条件的党的村级组织,政府各级机关、人民团体机关、企事业及所属单位,大专院校及所属系(室)、中小学校,解放军武警部队的连一级建制以上的单位。各级党委、政府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订阅人民日报。民航、铁路、客轮、宾馆要订阅一定数量的人民日报供旅客阅读。
  通知强调,要加强对公费订阅报刊的管理。公费订阅的报刊,主要是重点党报党刊;对于经费确有困难的,各级组织部门可用留存的党费予以补贴。宣传部门要把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列入宣传工作目标管理进行考核,提出明确要求,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对未按要求落实的地区和单位要及时督促完成。
  本报南昌11月4日电11月1日,人民日报在南昌召开2000年度江西发行工作会议。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参加了会议并发表讲话,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钟起煌、省委宣传部长张克迅出席了会议。
  会议要求各地把整顿报刊发行秩序、严肃报刊发行纪律,认真做好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行工作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三讲”的重要内容。对人民日报订数少、进展慢的部门和单位,要通报情况,提出要求,限期完成。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委组织部和江西省邮政局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党报征订过程中,要做到先中央后地方,先上级后下级,突出重点,确保重点。
  省委副书记钟起煌强调指出,在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的订阅任务完成前,不允许用公款、党费订阅其它报刊。经济条件允许的,可以自愿订阅其它报刊;经济条件困难的乡镇及其所属企事业单位可不订阅其它任何报刊。
  (余清楚董海莉)


第4版(要闻)
专栏:

  启功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国务院近日决定,聘任启功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为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中央文史研究馆是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倡导下,于1951年成立的。历任馆长有:符定一、章士钊、杨东莼、叶圣陶、萧乾。启功是第六任馆长。


第4版(要闻)
专栏:

  田纪云会见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随同德国总理格哈德·施罗德来访的德国联邦议院副议长安特耶·福尔默。


第4版(要闻)
专栏:

  经叔平会见荷兰中国商会访华团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陈斌华)全国政协副主席经叔平今天在京会见以会长胡志光为团长的荷兰中国商会访华团。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妇女代表团离京出访非亚四国
  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应埃及全国妇女委员会、突尼斯总理府妇女和家庭事务部、以色列议会议长和以色列妇女组织理事会及肯尼亚全国妇女进步组织的邀请,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彭珮云为团长的中国妇女代表团,于今天离开北京前往上述四国进行友好访问。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顾秀莲,以及上述四国驻华使节或外交官到机场送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国家重点工程天津石化20万吨聚酯工程芳烃联合装置主体工程日前基本完成。该装置总投资14.74亿元,在同类装置中国产化率最高。由中石化北京设计院实行以设计为主体的工程总承包。张宏德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北德意志州银行在京开设代表处
  据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王晓东、李明江)德国北德意志州银行今天在北京开设了在中国的首家代表处。正在中国访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和中国贸促会会长俞晓松出席了开业仪式并剪彩。
  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治明表示,北德意志州银行北京代表处将为两国的经济交往架起一座桥梁,为两国及企业间的贸易和投资提供全面的咨询服务。
  该行拥有总资产近3000亿马克,是德国的第十大银行。


第4版(要闻)
专栏:

  李岚清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
  推进高校后勤改革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本报上海十一月四日电新华社记者陈毛弟、尹鸿祝,本报记者温红彦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昨天在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质,是实现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重大转变。我们要从改变办学模式、提高办学效益、保障今后高校良性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这项改革。要充分地认识到,高校后勤工作必须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社会化就没有前途。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快发展高等教育。
  李岚清在讲话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高等教育的办学思想、观念、体制、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等教育领域的各项重大改革正在全面深化,为我国今后加快高教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有十二亿多人口,要把沉重的人口负担化成巨大的人才优势,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机遇,实现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伟大复兴,必须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人才,必须在今后一个时期内使高等教育有一个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两种不适应的状况:办学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办学规模也不能较好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进一步扩大高等学校的招生,今年六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又决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李岚清指出,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关键在于加快高校的改革。当前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因素有师资力量问题特别是高水平师资力量问题,有教学设施问题,有后勤设施问题,而这三方面问题的解决,各级政府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但主要的出路还在于改革。后勤设施问题是影响扩大高校招生最主要的制约“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出路也在于加速高校后勤体制的改革。他说,长期以来,高校一直习惯于关起门来搞自己的“小而全”,搞了许多本不该由学校办的事情,使学校的包袱越背越重,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如果高等学校只负责教学、科研、育人,其他后勤配套服务用社会化办法运营或由社会去承担,那么,政府不用再花很多钱,全国高校规模就可以迅速扩大,高校办学模式也可以实现重大转变。各级政府和各高等院校不能再犹豫不决,更不能再争论不休,而应该抓住时机,借鉴上海等地后勤改革的成功经验,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适应高等教育特点与发展需要的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体系。
  李岚清强调,要实现上述改革的目标,要采取“政府主导、统筹规划、政策支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的方针。高等学校自身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扎实工作,加快改革进程。高校后勤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工程,单靠学校自己是实现不了的。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把支持和推进这项工作当作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分内大事,积极主动地规划和落实。他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邓小平同志的指示,站在战略高度,带着深厚的感情抓教育工作,多为教育做实事。各地要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纳入本地区综合改革之中,把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要及时协调各有关方面,研究解决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在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既要把现有高校的后勤服务系统成建制地规范分离出来,组建开放性的学校后勤服务实体,同时又要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通过对原有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组建面向高校的地区性统一后勤服务体系,实行社会化的经营管理,进而形成一种新型产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必将推动高等教育的加速发展,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也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带动一系列相关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李岚清在讲话中还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工作发表了意见。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黄菊和上海市长徐匡迪出席了昨天的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陈至立、郝建秀、徐荣凯、张佑才、宋春华、张保庆、郝昭成、尚福林等也出席了会议。
  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于十一月二日至四日在上海举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高校负责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各地代表考察了上海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情况,交流了各地和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经验,研究了今后高校后勤改革工作。
  在上海期间,李岚清还在黄菊、徐匡迪的陪同下,考察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学校素质教育和产学研工作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他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李岚清还看望了巴金和苏步青同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