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有志青年开拓成才之路
  ——我国民办教育20年述评
  本报记者 王娜梅
  王仲伟律师十几年前曾是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的一名工人,是中华社会大学向他敞开了一扇大门,让他接受了高等教育。作为该校法律系87届毕业生,毕业不久他就通过自学考试取得了国家承认学历和律师资格。他说:“社大虽然没有给予我国家承认的毕业证书,但是在社大学到的知识,使我受益终身,特别是给了我比文凭更重要的求实精神。”
  像王仲伟律师一样对中华社会大学怀有特殊感情的,还有众多的高考落榜生,是社大使他们重新恢复了自信,学到了知识,走上新的工作岗位,改变了一生的命运。16年来,这所北京创办最早的民办大学已为国家培养了8000余名大专以上毕业生。
  谈到社大毕业生的成就,77岁高龄的于陆琳校长难掩喜悦之情。办学16年她没要过一分钱报酬,如今左手腕裹着纱布,骨折了仍早出晚归、忙里忙外。她说:“为国家培养人才,就是我最大的报酬。要发财就不到社大来。”
  正是有于陆琳校长这样一批热爱教育事业,为民办教育勇于献身的人,我国民办教育才得以迅速发展。据国家教委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97年底,像北京中华社会大学这样具有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试点的民办高校全国已有157所,不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095所,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有20所。除此之外,我国民办幼儿园已有24643所,小学1806所,普通中学(含初、高中)1702所,职业中学689所,中等专业学校1036所,其他教育机构2万余所。全国各级各类民办教育机构约5万余所,在校学生约1066万人,招生约991万人,毕(结)业约878万人;在校教职工约52万人。是改革开放的春风使民办教育像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进入80年代,特别是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来,民办学校的数量和在校生都迅速增加。办学范围也从成人教育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延伸,这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的必然。这表明40年来国家包办教育的单一模式已不适合我国教育的国情。
  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用2%的世界公共教育经费维持世界25%的受教育人口。国家包办教育的单一模式使得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每年有近10%的小学毕业生、50%的初中毕业生及75%的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成人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任务也十分繁重。每年有千千万万渴望求知、渴望成才的青少年被拒之于各级各类学校的大门之外。
  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些人一方面忙于做生意、搞经营,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他们亲身感受到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孩子生活在蜜罐里娇生惯养,使他们感到忧虑,他们迫切希望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寄宿制民办学校的诞生,也起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使这部分家长的难题迎刃而解。据媒体报道,在北京京华私立学校,这部分家长占学生家长总数的80%。
  随着我国经济、教育、科技、劳动人事制度各个领域的改革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管理的高素质劳动力。最明显的即80年代后我国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一些企业由于缺少技术管理人才,特别是合格的财会人员,企业账目不清、财务混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巩固。1980年诞生的杭州长征业余学校(1993年成为浙江长征财经进修学院)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由民革浙江省委创办的。他们与浙江省社队企业局联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对财会人员和其他经济管理人员的函授、面授教育。十几年来,为浙江省乡镇企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中级人才,提高了职工素质,解决了乡镇企业人才的急需,为乡镇企业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民办教育已日益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必须“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
  民办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很强的活力,这种活力来自其新的办学体制。这些学校在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法》的前提下,享有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学校内部实行全员聘任制,干部教师可进可出、可上可下,工资待遇按额定酬,优质厚薪,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1997年10月1日,《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正式实施,国家教委也颁发了关于实施《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条例》全面贯彻了“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明确规定了社会力量办学的地位、性质、办学方向、办学重点,教育机构的权利与义务,管理机构的职责等问题,使社会力量办学有法可依,为推动社会力量办学规范、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目前,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认识到教育质量是民办学校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民办教育正走向依法治教的轨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孝兴国神州行

  高校肩负的使命
  ——东北大学软件园采访记
  本报记者 陈兴贵
  前些日子,记者到我国目前最大的软件基地——东北大学软件园采访。如何把科教兴国的战略同高等学校的教改实践结合,这是记者探讨的课题。
  东大软件园位于沈阳南湖科技开发区浑南产业区。我们从沈阳市区出发,驱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约半个小时即到。这座占地约800亩的软件基地,是东北大学软件中心和东软集团为了软件产业的更大发展而兴建的。走进软件园,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一座座新建的白体红顶的别墅式楼群,镶嵌在绿树环抱中;宽敞明亮的科研大楼,四周草坪如毯,道路洁净,一片安静;水光潋滟的湖泊,风景如画的环境,充分体现和展示了创业者的卓识和用心。有人说,人脑加电脑等于软件。开发软件关键是拥有人才;软件上的投资主要是人才和环境的投资。这里,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为吸引优秀人才和开发软件提供了理想的条件。
  1987年从美国学成归来的刘积仁博士,如今是东北大学副校长,东大软件集团的董事长、总裁。他无拘无束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
  东大软件中心成立于1990年,其时,只有3万元经费和两台普通的电脑,几个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刘积仁博士说,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东软中心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1991年,软件中心从日本著名汽车电子企业阿尔派株式会社引进25万美元的投资,成立东大阿尔派软件研究所。在产业、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思想指导下,软件中心与东大阿尔派互相支持,共同配合,得到迅速发展。1996年,东北大学软件集团成立,下属的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行股票,成为全国首家上市的软件公司。几年来,东大阿尔派以东大软件中心为技术依托和人才支持,先后将东大软件中心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仿真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进行技术转移,相继开发出工程图纸自动处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40多种软件产品。这些软件产品有很好的市场销路,产品通过东大阿尔派遍及全国各个省市的销售网络,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东大软件中心的东大软件集团,不仅为学校新增了4亿多元的固定资产,而且为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注入了生机。过去讲计算机工作站课的教师也没见过工作站,现在,东软集团的工作站达上百台,许多本科生都可以熟练地运用这一先进的科研开发工具。东软集团的软件中心,已成为计算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东大的计算机学科也迅速崛起。他们集精密制造、计算机、光学、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于一体,研制成功医用CT机,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又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大软件集团、东大软件中心如今和美国、日本、巴西、加拿大、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特区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互访、交流、合作,技术水平与学术水平迅速提高。东软集团已发展成为拥有多家高科技公司的大型软件集团,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已由当初十几个人的软件研究所变成固定资产超亿元,市值达数亿元的软件公司。1997年,其仅主营业务收入即达2.5亿多元,同东软集团一道,连续6年以100%的速度增长。
  科教兴国,高等院校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使高校的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怎样实现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和高校科技产业的协调发展,使高校成为科教兴国战略中的重要力量,东北大学在这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是值得重视的。东大软件中心和东软集团是东大的科研机构和校办产业,东大阿尔派是由东软集团控股的软件公司,软件园是东软集团和软件中心的软件基地,各按各自的规律运行和发展。刘积仁博士认为,不能用传统的办学道路,传统的眼光和观念来看待学校的运行和学校的软件产业。今天的东软集团不仅自身在计算机软件方面取得了发展,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计算机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科研成果的转化,并带动了学校其它科技产业的勃勃兴起。
  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在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中,我国的高等教育将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东软集团、东大软件中心、东大阿尔派和东大软件园走过的发展道路,展示的活力和前景,使人们看到,我国的高等学校正成为科教兴国的生力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抗灾自救修复校舍
  重庆灾区中小学全部按时开学
  本报重庆9月6日电 重庆市受灾的915所中小学全部按时开学,各灾区学校的教室里传出了朗朗读书声。
  今夏以来,重庆不断遭受特大暴雨和洪水的袭击,暴雨、洪涝以及因此造成的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使全市39个区市县受灾。不少地区校园被淹没,校舍被毁,师生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受灾学校近1000所,造成危房7000多平方米,倒塌校舍近4000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也受到极大损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76亿元,给受灾地区和受灾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灾情发生后,重庆市采取一切措施,确保秋季按时开学。8月中旬,在市教委党组号召下,市教委机关干部职工踊跃捐款,支援灾区。8月26日至31日,市教委还组成救灾工作组,奔赴合川、綦江、万盛、黔江开发区等受灾地区,调查了解受灾情况,慰问战斗在抗洪第一线的教职员工,并将市教委拨给的1000多万元救灾款和部分救灾物资亲自送到了这些受灾地区,增强了灾区教职员工重建校园的决心和信心。
  重庆市各级领导奔赴各受灾学校,给受灾学校拨款修复校舍、添置设备,确保设施设备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给受重灾学校借用公房、租借民房上课,搭棚开办临时教学点;根据学生家庭的受灾情况,对学生入学费用实行减免缓;普遍检查灾后校舍危房,确保万无一失;广泛开展赈灾捐款和对口支援活动等,保证各受灾学校9月1日如期开学。(李维平 蔡成进)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大资助困难学生
  本报讯 北京大学日前报到的灾区困难新生喜气洋洋地“落户”燕园。据介绍,北大今年从全国各地灾区招收600多人,困难学生可立即领到200元生活费,加入“北京大学经济困难学生助学体系”,根据情况全免或减交学杂费,获得比例加大的最高额为每年4000元的助学金和每月100元的无息贷款,覆盖面50%以上、平均每人5000元左右的奖学金评选活动也由学校垫足资金提前举行,以帮助家庭困难的莘莘学子及时顺利入学。(韦荣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参加哈尔滨抗洪救灾的沈阳军区某炮兵团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捐物、送医送药,还和灾区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图为官兵们向灾区学生赠送书包等文具。 胡永士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陶必修得出“星系长城”新解
  本报讯 贵州民族学院物理系副教授陶必修对天文学界的世界性难题“星系长城”提出了新的科学解释。这一论文最近在《物理学报》上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关注。
  自1989年美国哈沃德史密斯索利安天体物理学中心马格利特·盖位博士和约翰·赫奇拉博士发现宇宙中目前最大的物理结构“星系长城”以后,世界各有关大学、研究部门纷纷投入人力、财力对其进行研究,力图解开这一星系形成的奥秘。热爱天文学的陶必修运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通过能量、动量、张量形式对“星系长城”进行计算,终于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时空奇异性,进一步验证了宇宙弦的引力效应,以符合宇宙时空演化规律的三个动态解,改变了过去的静态解。
  (方标 卢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宋安群提出生物进化新说
  本报讯 记者蒋建科报道:宋安群副研究员最近提出了新的生物进化论观点,认为生物自身也有其运动规律,应予重视,并出版了《新生物进化论》一书。
  宋安群认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推翻神创论,把人们从神创论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来,为人类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一理论也有不完善之处。宋安群通过多年的研究,逐渐发现生物本身有自己的变化、发展和进化的规律,并总结了多条生物所共有的基本运动规律。运用这些规律不仅能较好地解释生物的进化,还能解释许多复杂生物现象的产生及演变。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新型高效蓄电池问世
  本报讯 一种清洁、高效的蓄电池最近由我国兵器工业总公司208研究所和山西永济市贝马蓄电池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运用在交通工具上。该技术攻克了蓄电池改进的技术难关,改进了排气技术,研制成新的配液和外壳。永济市贝马蓄电池有限公司运用这些技术制造成的国内首创的贝马牌蓄电池,体积小,容量大,全密封,无腐蚀,可免维护。它平时使用不需加液,一次充电可供机动车行驶50至60公里。(范明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在京颁发
  本报讯 记者施晓慧报道:第六届“雷达表”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日前在北京大学颁发。“雷达表”中国青少年科学英才奖设立于一九九三年,是一项类似于体育中“十项全能”的科技知识竞赛,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汪刃锋画展将在京举行
  本报讯 汪刃锋绘画木刻创作六十年暨八十诞辰回顾展将于九月九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汪刃锋是我国著名版画家,现为北京画院一级画家,此次展出有木刻、素描、国画等近二百幅作品。(晓虹)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由中国人学学会、北京大学人学中心等十一家单位共同发起、力源集团承办的第二届全国人学学术研讨会,日前在山东招远召开。研讨会上,大家着重探讨了人学基础理论和人学的热点问题。(吴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超临界萃取生物工程中心启动
  本报讯 宁夏西部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超临界萃取生物工程中心日前在银川开发区正式启动。这是利用超临界流体作溶剂来萃取固体或流体原料中待分离提取的有用物质成分的技术,在我国则刚开始应用。(李晓)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海星集团未来发展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 “海星集团未来发展战略研讨会”日前在西安举行。从三万元、一间旧车库起步,到如今年产值超十八亿元的高科技、多元化集团公司,西安海星集团走过了十年求索、迅猛发展的历程。(柯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为了祖国的未来》出版
  本报讯 一部由基层新闻工作者采写、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教苑新闻选《为了祖国的未来》,最近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河南省濮阳市教委张治中著的这部教苑新闻选,主要收录了作者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上发表的新闻作品。全书共收录作品一百八十四篇。(辛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医术名家精华》走俏图书市场
  本报讯 记者孟宪励报道:一套洋洋二百余万字的《中国医术名家精华》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并投放市场后,在全国几个大的图书批发市场发行顺畅。由中国中医药学会会长王绵之主编的这套丛书,先行上市的已有四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外专家研讨科技中心发展
  本报北京9月6日讯 记者任建民报道:’98北京国际科学中心/科技馆学术研讨会暨亚太地区科学中心网络第一届会议9月3日至4日在京举行。这是我国首次召开现代科技博物馆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
  国际博物馆协会主席高斯博士,国际博协科技馆专业委员会主席格林博士,亚太地区科技中心网络主席克拉博士等出席了在中国科技馆举行的开幕式。这次会议的主题是:“科技中心/科技博物馆:给公众以教育和启迪”。与会中外代表分别就科技中心的发展、科技中心与学校教育、科技馆展品设计、科技中心与社会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几个世纪来,科技馆经历了从自然博物馆到工业技术博物馆再到科学中心三个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现代科技手段促成了开放式的第三代科学中心三个阶段。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馆主办。据悉,’98中国地方科技馆馆长培训班在此间同时举办。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 由教育部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面向21世纪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130多人参加了会议。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围绕21世纪中小学师资素质和培养模式;未来高等师范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观念、高等师范教育的评价与质量保证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讨。(乔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