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服务大嫂”进社区
  赵力 仲和
  哈尔滨市妇联在再就业工作中,针对中年下岗女工再就业难度大的客观现实,把再就业工作的触角伸向新兴的社区服务业,在“没人干的事”和“没事干的人”之间架起一条通道,使“家服大嫂”、“快餐大嫂”、“书报大嫂”等活跃在社区服务岗位上。
  哈尔滨市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全市下岗待安置的职工多达20余万人,其中女职工特别是中年女工占很大比例,由于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使她们成为再就业最难的群体。怎样才能让这些中年女工实现再就业?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哈尔滨市妇联看准了家庭趋向小型化、人口趋向老龄化、居民消费趋向多元化,形成社区服务的巨大需求,确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进家服务为重点,以建立各类服务大嫂队伍为特色”的工作思路。今年年初,市妇联首批培训的100名“书报大嫂”走进了社区,紧接着“家服大嫂”、“快餐大嫂”、“接送学生大嫂”、“托老大嫂”、“净菜大嫂”、“销售大嫂”,纷纷出现在社区,很快形成了由5000多人组成的七支“大嫂”就业大军,被市民亲切地誉为“七大嫂”。
  市妇联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转变下岗女工的择业观念上,她们不靠说教,而是培养了王坤、赵家三姐妹等典型,在新闻单位的全力配合下,大造声势,发挥典型的引导、示范作用。同时,开展岗前培训,增强女工对社区服务专业知识的了解。通过良好的社会舆论改变人们对社区服务的偏见,通过成功的范例和有效的培训,引导大嫂们走上社区服务岗位。“书报大嫂”何希洁再就业后,每月售出报纸3000多份、杂志近百份,月收入近千元,摆脱了贫困。


第7版(巾帼园)
专栏:专稿

  风浪中
  让我们携手同行
  本报记者 周笑浪
  记者在全国妇联及有关部门了解到,今年入汛以来,长江洪峰频频袭来,中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面对抗洪抢险斗争的严峻形势,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级妇联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组织广大妇女踊跃投身抗洪抢险、保卫家园的战斗,用汗水、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巾帼抗天歌。
  保家园携手筑长城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受灾地区的省妇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妇联行动起来,带领广大妇女姐妹为抗洪斗争尽责尽力。
  湖南、江西省妇联机关安排专门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严密关注水情发展。组织女子抗洪突击队,随时整装待发。省妇联主要领导都分头赶赴灾区,参加抢险战斗,走访慰问灾民,将捐款和衣物、食品、药品送到妇女儿童手中。
  九江发生溃堤后,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江西省防总决定,危险区的居民向高处疏散。为此,九江市各街道居委会妇女干部一户户动员,一个个落实,紧急疏散转移了7.1万人。这些人大多被安排在学校和单位。由于男人都上了堵口第一线,女教师女职工主动承担了为灾民服务的重任,洗衣做饭,送水送药,稳定了灾民的情绪。
  湖北省武穴市组织了18支女子抢险队共1200人。市妇联主席杨松枝亲任武穴内湖堤港总指挥,15名乡镇妇联主席也分别担任了某一堤段的指挥,180名村妇代会主任直接参加一线抢险,上千名娘子军向市防总签订了“誓与大闸共存亡”的生死状。
  战洪魔巾帼显身手
  在洪涝灾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妇女姐妹忙碌的身影。广大妇女舍家护堤,成为抗洪抢险的生力军。
  湖北省阳新县由于外出打工的男劳力不能及时返回,抗洪抢险的艰巨任务落到了妇女身上。全县上堤的8000名劳力中,妇女就有4680人,其中80多名女干部担任了防汛指挥长、副指挥长,每人负责一个堤段,立下军令状。复兴民堤的副指挥长陈良英,提着输液瓶在工地奔波。在她和战友们的努力下,复兴民堤所辖两村的400多户人家由于搬迁、排险及时,未造成人员死亡,2000米的挡水坝及反压台按期完工。
  在洞庭湖畔的岳阳县六合垸险堤,一面“新建村女子护堤队”的红旗在烈日下格外醒目。年仅17岁的队长冯霞是岳阳县新建小学的代课教师。放暑假后,她挑头组织村里的32名妇女组成护堤队。队中年龄最大的周四珍大婶,一家7口除年幼的孙子外,全上了堤。老伴和大儿子上堤已一个多月了。小儿子刚从湖南农大放假回来,就上去了。女子护堤队红旗竖起,周大婶马上与儿媳刘群双双报名。
  一个月来,32名女子护堤队员和男人一样,吃住在堤上,轮班查险堵漏,皮肤晒黑了,双手磨出串串血泡,没有一人下“水线”。
  在江苏省江宁县新济洲,最高水位已超过1954年。男人们大都在乡镇企业上班,为了不影响工业生产,妇女占护堤劳力的80%以上,一支由400多名妇女组成的抗洪抢险突击队日夜活跃在14公里江堤上。7月30日晚8时,在江水即将漫过圩堤的紧要关头,300多妇女跳进齐胸深的水中,肩并肩、手挽手筑起人墙,她们一直坚持到凌晨3时援兵到达。
  8月12日,武汉市汉南区长江村妇女胡枝英,在丈夫累病倒后,毅然替夫上阵护堤。像胡枝英这样替夫上阵的妇女,在汉南区就有200多人。女性特有的细心使她们在巡堤查险时胜过男人。她们共发现了大小险情80多处,由于报警及时,险情均被排除。
  在抗洪战斗中还有妇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武汉江夏区上涉湖渔场妇代会主任徐金莲当船头沉水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不幸殉职,年仅37岁。黄陂县刘集村妇女赵元英在防汛抢险中突遇风浪,船不幸翻沉,壮烈牺牲。还有嘉鱼县簰洲湾中堡村妇代会主任骆国炎、武穴市四望镇妇女闵秋容……
  献真情后方支前忙
  长江两岸,千里洞庭,漫漫江堤,到处可见妇联组织的活动,到处可见妇女们在忙碌,她们像当年支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一样,倾全力支援护堤的解放军、武警官兵。
  在武汉,妇联组织的一支支“巾帼家政服务队”活跃在江堤上。她们义务打扫卫生,缝洗衣服,为守堤人员带孩子,照顾老人。青山区妇联在大堤上组织了三场慰问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在岳阳,抗洪伊始,6名不留姓名的女青年就结伴来到军营,做饭、打扫卫生、洗衣缝补。一个多月了,六姑娘天天早上准时出现在军营,傍晚离开,却谁也不知道她们的名字。
  在安庆,27岁的农家妇女徐宏萍用乳汁清洗被马蜂蜇伤的两名武警官兵的伤处,再现了当年沂蒙“红嫂情”。
  在南京,仅栖霞区就组织了女子服务小分队31个,她们前方慰问将士,后方安置灾民,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中华儿女多奇志,危难时刻显身手。在这特大洪灾面前,长江两岸广大妇女,巾帼不让须眉,无私奉献,不怕牺牲,成为抗洪抢险中一支不可缺少的“娘子军”。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八月三十日上午,来京参加中国妇女“八大”会议的黑龙江省代表团代表赵桂英激动地讲述了佳木斯市妇联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的先进事迹。
  本报记者王景仁摄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武警湖北总队通信站女战士桂蓓将积攒的七千余元钱购置衣物送给前线官兵,并率先报名参加“女兵抗洪抢险突击队”。
  邓家喜 邹景宏摄影报道


第7版(巾帼园)
专栏:扶贫攻坚

  燕赵巾帼“拉手”歌
  马新景
  1994年春天,在河北省妇联九届二次执委扩大会上,看着河北省贫困地区纪实专题片,妇联主席们流下了眼泪。河北174个县区中,有40个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706万,其中特困人口203万,特困人口中缺乏生存条件、发展条件的9万。一串串数字中,半数以上是妇女!
  那几日,妇联主席们思索、分析,形成扶贫攻坚战的思路:在全省农村开展“万名女能手与贫困妇女手拉手脱贫致富奔小康”活动(简称“拉手活动”)的决定。
  全省各级妇联走村串户,了解女能手和贫困妇女的分布状况,掌握帮扶能力和选择脱贫途径;因地制宜,制定就近选择、自愿结合、互利互惠、实际实效的拉手原则;苦口婆心,协调组织拉手对子,具体明确帮扶的内容、时间、方法和效益目标;跟踪服务,建立“拉手”档案,及时掌握拉手的人员数量、帮扶内容和进度……
  在活动实践中,省妇联提出了女能手对贫困妇女实行“四帮”责任制,即帮思想、帮技术、帮项目、帮资金。
  邸振英,卢龙县高各庄村18岁的女青年,面对父亲去世、母亲精神病、弟妹年幼且负债累累的家,曾绝望地想到死。本村女能手曾桂兰多次安慰、鼓励她抬起头,挺过去,并借给她400元钱种植葡萄,手把手教她葡萄管理技术。妇联组织和当地政府先后支持她3000多元。她振作起精神,走上了科技致富路。她高兴地对邻居说,她管理的5亩葡萄能摘1万公斤,可收入1万多元,富了后她也要帮助别人。
  沧县刘家庙40岁的养鸡女能手赵福红与19岁的许瑞侠结对子养鸡,她从建鸡舍、进鸡、饲料到防疫一点点教,有时待到半夜才回家。她男人风趣地说:“看样子你要嫁给瑞侠了。”一次中午她刚把要蒸的馒头放在锅里,瑞侠跑来说鸡得了急症,她马上赶去,发现是球虫病,紧急打针治疗,一直打到下午3点,结果馒头摊成和锅口一样大的大饼。她幽默地说:这个大饼,可进吉尼斯纪录了。在她的扶持下,瑞侠掌握了养鸡技术,当年收入1万元。
  在“拉手”活动的第二年,省妇联把国家级、省级贫困县的2748个特困村,400万特困人口作为拉手扶持的重点,每年帮助1万户(约4万人)脱贫,形成贫富地区联姻,跨区域拉手的帮扶格局。石家庄市妇联率先推出了“东西互助拉手扶贫”活动,即组织东部12个富裕县妇联与西部4个贫困县妇联拉手,选择东部100名女能手帮助西部1000名贫困妇女脱贫。藁城市养兔女能手李翠英与赞皇县11个村50名妇女拉手结对。1995年至今,李翠英帮助赞皇县139个村2300名妇女养兔12万只,使之成为当地脱贫致富支柱产业之一。
  1995年,省妇联支持塞外贫困山区平泉县妇联贷款几十万元,先后建起食用菌、抽纱两个基地,仅食用菌一项,1996年全县已滚动发展到121个村,2万农户。其中720对妇女拉手,人均增收419元,县妇联当年即还清了贷款,经济实力也随之增强。这种依托基地申请项目,用项目带动基地建设,用基地连接广大农户,由妇联组织妇女参与基地项目生产的“妇”字号基地,一经实践即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越性。目前,全省种植、养殖及农副产品加工等“妇”字号扶贫基地已有189个。
  “拉手”之潮在河北澎湃的5年中,全省大地涌现出一大批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典型。她们从农村贫穷的低谷中奋争出来,跨入到富裕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省共结拉手对子近20万对,贫困妇女脱贫近12万户。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参政议政

  活跃在政坛
  ——五年来女性参政的回顾与思考
  张小媛
  在这世纪之交,回顾5年来妇女参政的发展轨迹,我们确信,过去的5年,是中国妇女参政更为活跃并具有突破性发展的5年。
  5年前,全国有8个省、自治区党政班子中没有女性。而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配备了女干部,而且11个省、直辖市达到党政班子中各有1名以上女干部,在省级党政班子中的女干部数已达43人,比5年前增长46.47%。
  5年来,地、县、乡镇党政班子中女性的数量明显增多,妇女参政的基础得以加强。仅以1996年与“七大”前相比,女性在地、县、乡镇党政班子中的数量分别增长了42.52%、84.38%和80%。1997年上半年结束的全国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女代表比例达21.7%,比上届高两个百分点。各地乡镇党政班子中女性数量大幅度上升。福建省仅1996年一年乡镇党政班子中就新增女性成员500多名,使全省968个乡镇党政班子配备女性由51%上升到100%。辽宁省“七大”前乡镇党政班子中女性成员配备面仅为20%左右,在全国居后,现在全省已实现100%。北京、天津、河北、辽宁4个省、市已经达到省、地、县、乡各级党政班子中100%地配备了女性,同时,各级党政直属机关有一半以上的部门都有了女性领导人,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
  当代妇女参政体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具有强烈的参政意识和积极的参政心态。干部人事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后,女干部不再退缩和谦让,她们主动参与竞争。引人注目的’97北京市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工作中,报名的女性达278人,占17%,经过激烈竞争和层层筛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1岁的女博士汪群和其他两名女性一举中选,这在各地已屡见不鲜。
  二是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尤其以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性从政为多。最近有关部门对58位女性高级领导干部(副省部级以上职务)进行抽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目前中国政坛女性在担任领导之前所从事的职业以教师为最多,教师、科技和医务三大类职业合计比重达到65.5%,可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性是中国政坛女性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国女干部队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已发展到近千万,妇女参政的领域也随之不断拓宽。即使在党政、司法、外交、科学管理和军事科研部门女干部们也大展其才,并涌现出一批优秀代表。
  三是具有基层经历和多岗位锻炼。最近中央组织部和全国妇联在云南大理州检查工作时,发现该州女干部实力雄厚,究其原因,主要是党委注意运用下派挂职和多岗轮换等方式培养女干部的从政实力。全州已有百名女干部分别到县乡村挂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多数已被提拔到县、乡级领导岗位。当今在我国高层女性领导中,绝大多数都历经基层和多岗位锻炼。新当选的国务委员吴仪同志在基层和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长达26年,为她今天从事高层领导工作奠定了坚实雄厚的基础。
  四是具有较好的政治理论素养。今天的各级女性领导人,普遍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而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她们是思考的一代领导人,是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懂得邓小平理论精髓的一代领导人。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去思考、去执政,这是当代女性领导的时代特征。
  展望21世纪,中国妇女参政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有人庆幸,中国妇女参政将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会有更快的发展;有人担忧,中国妇女参政将在激烈的人事制度改革和竞争中失去呵护,不进则退。在此,借科技部部长朱丽兰的一句话结束全文:“机遇与挑战并存,不敢迎接挑战,就会与机遇失之交臂。”(附图片)
  图为参加中国妇女“八大”会议的重庆市代表团在讨论胡锦涛代表党中央的祝词。
  本报记者王景仁摄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双学双比

  走出家门天地宽
  ——记冲破传统挑战市场的撒拉族妇女
  傅萱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循化县掀起经商大潮,成为甘肃省最大的牛绒、皮张集散的“旱码头”,于是贩运、加工、办企业、跑运输,撒拉男子将生意经演绎得火火爆爆。1996年4月,当第一个撒拉乡下妇女韩哈齐美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办牛绒衫厂时,其人其事在一片“男子世界”的循化乃至整个青海少数民族妇女中掀起阵阵涟漪……
  撒拉族由于受传统和世俗的影响,长期以来妇女深居家中,连外出抛头露面都会为人所不齿。韩哈齐美“站立潮头唱大江”之时,人们发现已有越来越多的撒拉族妇女冲破家庭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向市场经济领域跨进。
  “走出家门天地宽”,身有残疾、家庭离异、生活穷困的马索飞亚,拖着一瘸一拐的身躯,每天坚持步行4公里去参加裁缝技术培训,开始免费摸索着给乡邻乡亲做衣,后来带出几名徒弟,在县城内开下一间裁缝铺,年收入过万元;园艺能手怡桂英敢闯敢干,说服家人,主动承包3.5亩苹果园,原先家中时常揭不开锅的日子一去不复返,这个有名的“缺粮户”,盖起了新房、置办了家用电器,品尝着有滋有味的富裕生活,她在家中说话的分量也重了许多。被姐妹们尊称为“老师”的韩海姐凭着娴熟的裁缝技艺,在乡里乡外开办培训班,带出的学员已超百人,特别是她用本民族语言讲课,深受撒拉姐妹的欢迎。她虽未挣大钱,但自身价值却得到了极大的体现;在政府机关上班的马玉兰筹资40万元一月内创办了循化县“一把火”针织厂,点燃了撒拉族妇女干部停薪留职办企业的“第一把火”。
  循化县县长韩尚文说:“旧日绝少抛头露面的撒拉族妇女,像今天这般大规模参与经济活动在10年前是不可思议的。”据统计,循化撒拉族妇女投身多种经济活动的已有763户、4000多人,先后受省、地、县表彰的撒拉族女能人就有180多人。


第7版(巾帼园)
专栏:五好家庭

  江城盛开文明花
  ——武汉市“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侧记
  吴静
  居民小区掩映在万绿丛中,干净整洁的道路通向住宅楼旁的街心花园,花园内郁郁葱葱,假山、喷泉、小桥、流水相映成趣,园中的小亭子里坐着几位悠闲的老人……这是青山区铜花街118街坊,武汉钢铁公司的一个家属宿舍区,楼房和家庭门口到处可见“五好文明家庭”、“五好文明门栋”的牌子。
  当你对风景如画的118街坊赞不绝口时,居民们会不约而同地告诉你:“这都是家庭承诺的结果。”去年8月,青山区妇联在全区发起“讲文明从我家做起——家庭承诺”活动,家庭承诺的主要内容有:不在楼道存放物品;不乱搭乱盖;不乱扔乱倒废弃物、脏水;保持门栋、房前楼后环境卫生;积极参加门栋值日和小区义务劳动;不说粗话、脏话;搞好邻里团结;尽己所能、帮邻所难等等。活动发起后,各级妇联组织层层进行动员,根据各自的特点讨论、商议、修改承诺内容,最后认可、签字,并将承诺书悬挂在门栋楼道口醒目之处,签名并履行承诺将作为评选“五好文明家庭、门栋”的条件之一。居委会、门栋成立义务巡查队,时不时给履行承诺的家庭鼓鼓劲,给忘记诺言的提个醒。全区9万多家庭在承诺书上郑重地签名,占总户数的85%。承诺后,父母带着孩子、爷爷带着孙子纷纷走进小区义务劳动的行列里,“过去是你叫我做,现在是我自己要做,感觉当然不一样。”承诺后的效果是显著的:楼道干净了、美观了,人们变得和气了,处处显现出人间真情;邻里间竞相为老人买菜、拿药,老红军为本门栋住户义务送报,下岗女工拾金不昧,小青年主动打扫门栋卫生,还有的居民发现邻居家失火而家中无人时,主动叫人破门而入,挺身灭火……有位居民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觉得精神文明建设只是在书本上提倡,离我们很遥远,通过承诺,我才感觉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部分。”
  在市妇联的发动和组织下,家庭承诺像长了翅膀的小鸟迅速在江城各小区、门栋、家庭散开,瞬间便掀起了响应的波澜,全市百万家庭签名承诺——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成为江城的一道景观。
  要说让家庭成员倾心的,还是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活动。街道、小区、居委会或门栋纷纷开展家庭自娱自乐活动,或组织门栋卡拉OK大赛,或书法、绘画作品评选,或家庭巧制作展示,或读书竞赛,或楼台赛歌,或举办街坊节,或举行灯谜、游园会,或邻里组织外出旅游……夫妻、父子、母女、爷孙、兄弟姐妹同台献艺,在展示现代家庭风采的同时融入浓浓亲情,令人回味无穷。
  到去年底,该市200万户家庭中,有74.1万户“五好文明家庭”,占总数的37%,“五好文明门栋”3.3万个,占门栋总数的58.5%。今年该市正逐步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即自上而下创建10个省级“五好文明门栋”、100个市级“五好文明门栋”、1000个区级“五好文明门栋”、1万个街乡级“五好文明门栋”。


第7版(巾帼园)
专栏:

  编者的话:
  中国妇女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闭幕。这是一次团结动员各族各界妇女为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努力奋斗的大会。从中国妇女七大到中国妇女八大,短短的五年中,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妇女事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本版刊登的几篇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妇女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展现出当代中国妇女的风采。


第7版(巾帼园)
专栏:心里话

  又见“红嫂”
  马利
  在千里长江大堤,在万众一心抗洪的前线,有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
  一位满身泥水的解放军战士,头脸、脖子被野蜂蜇了,在他痛苦难忍的时候,一位大嫂,一位正在哺乳期的年轻母亲,轻轻撩起衣襟,把洁白的乳汁挤在战士的伤处。因为,乳汁可以止住蜂蜇的疼痛。
  电视记者的镜头,无意中记下了这一感人的画面。
  战士和年轻的大嫂,创伤和洁白的乳汁!多么熟悉的场面,它使人们想起战争年代的军民鱼水情谊,想起沂蒙山区那位用乳汁救活八路军战士的年轻母亲——红嫂。
  战争已经远去,但是这次举国上下,全党全国全军一齐动员的与洪魔搏斗的场面,已无异于一场“战争”。
  在南方,千军万马奋战在长江;在北方,千军万马奋战在嫩江、松花江。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普通老百姓,从将军到士兵,面对滔滔洪水,共同发出用血肉之躯构筑起抗洪大堤的誓言。
  抗洪前线,丈夫累倒,妻子上阵。武汉市汉南区200多“娘子军”不畏险阻,替夫守堤;嘉鱼县50多位女干部和8000余位妇女走上抗洪第一线;为了救出5个孩子,养路女工柯琴芳被山洪夺去了年仅21岁的生命。
  伟大的、壮烈的抗洪斗争,又一次记录下刻骨铭心的诗篇和画卷,那些让人过目难忘的场面,常常使人看后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又见“红嫂”,只是这雄壮画卷中的一个生动细节。在抗洪前线,有多少这样的母亲、这样的大嫂,她们组织志愿者队伍,只要有战士的身影在,就有她们支援救护的身影在。
  人民战士在紧急关头,用血肉之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是人民的保护神;拥军支前,自然成了人民群众自觉的行动。
  南北水患引来伟大的抗洪斗争。它也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升华着人们的情感。抗洪斗争,又是一本教科书,使我们在这严峻的斗争中重新认识爱国主义、军民团结。万众一心,上下同力;灾难所造成的痛苦和不幸,唤醒了人们的同情和良知,从孩子到老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抗洪中牺牲的烈士高建成78岁的老母亲,把平日里攒下的1000元钱,又捐给了灾区人民。灾难使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又一次得到凝聚,又一次广为弘扬。
  又见“红嫂”,使我们想得很多。有这样的党和政府的领导,有这样在灾难面前敢于拼搏、勇于牺牲的军队,有这样团结一心、共度国难的人民,人们会由衷地说出: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