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新西兰总理会见尉健行
  据新华社惠灵顿9月29日电(记者周慈朴)新西兰总理珍妮·希普利29日上午在这里会见了正在新西兰访问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宾主就两国关系和亚洲形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尉健行对希普利就任总理以来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为推动中新友好合作关系作出的积极努力表示赞赏。他说,近年来,两国友好交往不断发展,互利合作领域日益扩大,尤其是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经常接触和交往,对增进相互了解、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发展友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尉健行指出,中新两国同处亚太地区,有着许多共同的利益和责任。在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中国愿意继续加强和发展与新西兰的友好关系,并与包括新西兰在内的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携手合作,为维护和促进亚太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会见中,尉健行转达了朱镕基总理对希普利总理的问候。希普利对此表示感谢,并请尉健行转达她对朱镕基总理的问候。
  希普利说,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币不贬值,为稳定亚洲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她强调说,新西兰对不断发展的新中友好合作关系感到满意。新政府过去一直坚持、今后仍将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并将继续致力于加强和扩大两国间在各个领域的富有成效的互利合作。
  上午,尉健行还会见了新西兰国际贸易部部长洛克伍德·史密斯,双方就发展两国经贸关系问题交换了意见。
  下午,尉健行圆满结束对新西兰的正式友好访问,乘飞机离开新西兰前往澳大利亚。陪同访问的中联部部长戴秉国、中纪委常委袁纯清等同机离开。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巴以首脑会谈取得进展
  阿拉法特呼吁联大支持巴建国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28日电(记者袁炳忠)美国总统克林顿28日在白宫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会晤后说,中东和平进程取得了进展,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巴以领导人将于下月中旬在美国再次举行会晤。
  克林顿说,在美国提出的以色列撤军建议问题上,巴以双方的分歧“大大缩小”,“我们都认为在和平的道路上已经取得进展”。但他说,要达成全面协议“尚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克林顿宣布,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和中东特使罗斯将于下周前往中东地区,为新的巴以领导人会晤做准备。
  三位领导人的会谈是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举行的,持续了约90分钟。会谈后,阿拉法特前往纽约去联大发表讲话,克林顿则与内塔尼亚胡进行秘密会谈。阿拉法特将于29日返回华盛顿与克林顿会谈。
  根据白宫原定计划,克林顿将分别会见巴以领导人。但是奥尔布赖特27日在纽约与双方领导人举行的会谈取得了积极进展,随后巴以领导人又于27日深夜至28日凌晨举行了会晤。白宫于是临时改变日程。
  此前,内塔尼亚胡在接受美国电视记者采访时说,他认为巴以“正在接近完成”协议,现在应该是领导人举行会晤的时候了。但是白宫发言人麦柯里仍强调不要过于乐观。他对记者说,巴以双方仍然存在一些分歧,“我今天只是希望他们(巴以领导人)能够在未来保持对话方面做出某些承诺。”
  据新华社联合国9月28日电(记者顾震球)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28日在第五十三届联大发言,呼吁联合国大会支持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并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施加“有效而明确的压力”,以打破当前中东和平僵局。
  阿拉法特在发言时说:“在巴以协议规定的5年过渡阶段即将于1999年5月4日结束的时候,我们的人民期待着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这是巴勒斯坦人民拥有自决权利的具体体现。”
  阿拉法特说,内塔尼亚胡1996年5月在以色列执政以来,一直推行强硬政策,并“企图取消和平进程的有关原则”,使中东和平陷入僵局。因此,他呼吁国际社会根据国际法对内塔尼亚胡政府施加“有效而明确的压力”,从而使以色列认真执行巴以签署的有关协议,进一步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向前发展。
  此间舆论认为,阿拉法特的讲话具有历史意义,因为这是巴勒斯坦代表首次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就中东和平进程等重大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阿拉法特还在讲话中说,巴勒斯坦的代表能够参与联大一般性辩论,这是巴勒斯坦朝着成为正式会员国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今年7月7日,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将巴勒斯坦在联合国的地位提升为仅次于正式会员国的无投票权会员,但有权参与联大的一般性辩论。
  28日下午,当阿拉法特在联合国礼宾官的引导下来到联大会场时,全场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在阿拉法特发表讲话时,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一直坐在大会主席台上。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绍罗什的警世危言
  黄晴
  一年多来,一个幽灵———金融危机的幽灵在世界上徘徊。汇率和股市动荡的风暴先后刮过东南亚、东亚、俄罗斯,并波及拉美、欧洲和美国。
  受灾最重的是东南亚,有人认为某些国家20多年经济起飞的成果已大打折扣;日本则更加深陷于经济疲软之中;俄罗斯在危机综合征中挣扎;拉美、欧洲和美国均出现经济减速的迹象。
  在世界性的金融动荡和危机中,西方出现了反思经济自由主义的潮流。自80年代“撒切尔革命”以来,经济自由主义渐成经济思想的“显学”。“十年河东转河西”。今天的危机似乎在催生某种精神的转折,用法国总理若斯潘的话说:“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也就不再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著名的金融投机家绍罗什被许多人指责为这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此公9月15日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称“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正濒临崩溃”,对这次危机发出警世危言,颇令人寻味。
  绍罗什认为,全球金融市场过去若干年中像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吸取位于中心的金融市场和机构的资本,而后将它输送到边缘地区,导致新兴市场的出现和全球繁荣。1997年泰国危机之后,世界资本流向发生逆转,资本开始逃离边缘区,向中心区反向流动。这种反向流动最初会使中心区(如美国)受益,但边缘区的困境最终会拖累中心区。俄罗斯的危机标志着这一天已经到来。
  绍罗什对上述事态发展做了进一步的原因分析:其一,由于世界金融体系已形成环环相连的复杂关系,某些环节的崩溃均会造成体系震动,从而酝酿出全球信贷危机。其二,边缘区的困境导致某些国家主动或被动地退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其三,危机表明,国际货币管理机构显然无力将这一体系维系在一起。
  在这里,绍罗什似乎在显示作为思想者和作为投机家的双重人格。作为投机家,绍罗什不能不“见钱眼开”。他本人就是这场金融危机中的兴风作浪者,也是他所谓“资本逆向流动”的推波助澜者。作为智者,他看清了这种“资本逆向流动”的潜在危险,看清了金融市场存在的固有的不稳定“摧垮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经济”,看清了“仅靠‘市场准则’也许是不够的”。作为“金融大鳄”的绍罗什在文章中大声疾呼“应该建立某种国际监督机制”,令人深思。
  据说,绍罗什在俄罗斯有相当大的投资,而且在这次俄罗斯金融危机中痛心地亏蚀了一把。玩弄危机者最后不免让危机玩弄了一把,颇有点玩火自焚的味道。也许,正是这种切肤之痛,使他也意识到金融无序的杀伤力,连他这样的大玩家竟也难以幸免。
  绍罗什在呼吁“秩序”、“监督”了,这究竟是“回头是岸”的省悟,还是“强盗装正经”的作态,且拭目以待。


第6版(国际)
专栏:

  9月28日,美国总统克林顿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拉法特在白宫举行会谈后宣布,巴以双方在中东和平问题上取得了进展,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巴以领导人将于下月中旬在美国再次举行会晤。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当选总理施罗德承诺
  将确保外交政策连续性
  新华社波恩9月28日电(记者刘钢)即将出任德国联邦总理的社民党人施罗德28日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德国联邦下届政府将“确保德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
  施罗德说,在这一问题上任何担心都是不必要的。国际社会可以放心,德国仍将是一个好伙伴,而且这种伙伴关系还会得到加强。施罗德特别强调,德国将保持并进一步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他指出,德国“需要伙伴,也拥有伙伴。而这些伙伴就在欧洲,特别是在美洲”。
  他还表示,德国将继续“无条件地”作为北约成员国,并将在七国集团的框架内进一步密切与这些主要工业国家的合作。此外,德国也将重视开展与各国银行、金融界的合作,共同防止未来的经济危机和投机行为。
  关于欧洲统一问题,施罗德表示,他的政府将尽一切努力使欧元获得成功。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国家发展党加入联合政府
  泰国国家发展党主席空·达巴兰西二十九日下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党决定加入川·立派领导的联合政府。泰国总理川·立派说,邀请国家发展党加入内阁主要是为了增加执政党在国会下议院的席位,增强政府的稳定性,以利政府各项工作正常运转,克服经济困难。(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洲首脑夫人会议开幕
  为期三天的第八届美洲首脑夫人会议二十八日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开幕。会议将讨论地区教育、消除贫困和家庭暴力、妇女发展、公共卫生和保护儿童权益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来自美洲和西班牙的二十六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夫人或政府代表出席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佛得角总理因飞机事故负伤
  佛得角总理卡洛斯·韦加乘坐的“双水獭”型飞机二十八日在首都普拉亚机场降落时发生事故,韦加在事故中负了伤,但没有生命危险。韦加的一名保镖遇难身亡,其他随行人员也受了伤。


第6版(国际)
专栏:

  斯政府军与猛虎游击队激战
  据斯里兰卡军方二十九日发布的新闻公报,政府军和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游击队在斯北部地区的激战已持续了三天,目前已有三百七十七名猛虎组织游击队员被政府军击毙,但政府军方面有一百五十名士兵丧生,三百人受伤。(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马前副总理安瓦尔被控有罪
  新华社吉隆坡9月29日电(记者吴定保)马来西亚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易卜拉欣因涉嫌贪污和非自然性行为29日被控上法庭。
  马来西亚总检察长办公室29日在一项声明中宣布,安瓦尔将在法庭被控犯有5项贪污罪和5项非自然性行为罪。其中5项贪污罪和4项非自然性行为罪将在吉隆坡法院受审,另一项非自然性行为罪将在吉隆坡附近的必打灵查亚法院受审。
  吉隆坡法院第四法庭当天开庭审理安瓦尔案。面对指控,安瓦尔抗辩说,他是无罪的,并要求公开审判。法官随后批准起诉人的请求将此案交由高等法院审理。
  现年51岁的安瓦尔9月2日被解除内阁职务,4日被执政的巫统开除党籍。
  9月20日晚,安瓦尔因在吉隆坡非法集会被警方逮捕。次日,警方正式援引《内部安全法令》扣留安瓦尔至今。


第6版(国际)
专栏:

  希拉克提出革新法德关系
  施罗德定于今天访问巴黎
  本报巴黎9月29日电 记者马为民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今天指出,“革新法德关系的时候已经到来”。他是在为法国《费加罗报》和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发表这一看法的。这两家报纸今天同时刊登了希拉克的这篇题为《法德的新机遇》的文章。
  希拉克在文章中说,在“一个不确定的新世界上”,建设欧洲显得“日益重要”,而推进这一建设要通过“牢固而富有生气的法德关系”。然而随着世纪更替,两国先辈们那种强烈的实现和解的热情“在减弱”。他认为,在冷战结束、德国统一之后,法德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为了法德两国和欧洲的利益,法德应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注入新精神”,在实现“和解”之后继续向前走,因此“革新法德关系的时候已经到来”。
  希拉克说,他对法德关系有些建议要提出,在首次会晤德国当选总理施罗德时,他将与之交谈这些建议。
  施罗德在德国大选中获胜的第二天,希拉克总统即邀请他访问巴黎。施罗德已决定30日前来巴黎,分别会晤希拉克总统和若斯潘总理。据此间舆论分析,法国左右两翼对德国这次大选的倾向性都很明显,右翼倾向于科尔,左翼倾向于施罗德。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巴尼亚总理辞职
  本报贝尔格莱德9月29日电 记者吕岩松报道:阿尔巴尼亚总理纳诺昨晚宣布辞职。
  据来自地拉那的消息,纳诺在阿国家电视台发表讲话说,他已向阿总统迈达尼递交了辞呈。纳诺说,他做出这一决定是因为以社会党为主的执政联盟内部不团结,在改组现政府问题上达不成共识,他无力组织新的内阁。社会党发言人昨天宣布,社会党主席团举行紧急会议就新的总理人选进行了讨论,最后决定建议由社会党现任总书记、社会党议员团主席马伊科(31岁)出任总理候选人。
  纳诺是阿尔巴尼亚社会党主席,曾被贝里沙政府以贪污罪判刑入狱。去年阿因非法集资活动陷入动荡后,纳诺出狱并继续从事政治活动。在提前举行的议会选举中社会党获胜,纳诺出任政府总理。本月12日,阿前总统贝里沙领导的民主党的一名领导人遭枪杀,此事引发了一场新的武装骚乱。民主党指责政府通过暴力手段消灭反对派人士,并坚决要求纳诺辞职。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叙伊合作带来新希望
  本报驻叙利亚记者 吕志星
  9月20日,伊拉克设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的贸易中心,在关闭长达18年之久后重新开放,标志着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出现了一个新的开端。据报道,在此之前,即9月3日叙利亚的贸易中心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重新开放。
  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执政党同属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双方关系在60年代中期一直非常友好。为促进两国经济发展,1968年双方互设了贸易中心。但1968年以后,由于双方在党的领导权、幼发拉底河水分配以及伊拉克石油在叙过境税等问题上存在分歧,关系开始恶化。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由于叙支持伊朗,导致两国断交,双方随之关闭了1968年互设的贸易中心。1991年海湾战争中,叙又反对伊入侵科威特,并派两万士兵协同西方多国部队作战,叙伊两国关系更全面冻结。
  近几年,随着中东形势的发展和该地区力量的分化组合,叙伊都面临着外部的强大压力和国内的经济困难,特别是长期遭受国际制裁的伊拉克,为寻求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争取尽快解除国际制裁,打开同外界联系的渠道,采取了主动改善同邻国关系的措施。伊拉克将改善同叙利亚的关系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点。去年,伊派出第一个部长级代表团访叙,表达了改善两国关系的良好愿望。此后,两国经济、卫生等领域的高层领导人互访不断,双方打开了海陆贸易渠道,叙产品通过边境小镇源源不断运往伊内地,保证了联合国“石油换食品”协议的顺利实施。
  两国贸易在互利的原则下迅速发展。今年7月中旬,伊石油部副部长穆萨向外界正式宣布,伊叙两国签署了一项谅解备忘录,达成重新开通自1982年关闭的输油管道的协议,同时,两国就铺设一条日输油量140万桶的新管道和在叙巴尼亚斯港合资修建一座日炼油14万吨的炼油厂继续谈判。这一消息引起美国的反对,认为该项协议违反了联合国1990年对伊拉克制裁的决定,但叙伊两国对此不予置理。
  伊拉克目前石油生产能力达日产230万桶,除6%的产品供应国内市场外,其余部分依据“石油换食品”协议向国外有限出口。伊叙油管起自伊北部基尔库克油田,直通叙临地中海的巴尼亚斯港,全长约1000公里,其中600公里在叙境内,输油能力为每日120万桶。由于油管年久失修,部分管道和零部件急需更换,双方将为疏通油管支付八九千万美元。
  叙伊贸易中心的重新开放和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将促进各领域之间的合作。叙新闻部长穆罕默德·萨勒曼在谈到叙伊关系时说,从民族角度出发,为防止伊拉克的分裂和解除伊人民的痛苦,叙利亚同伊拉克存在关系全面正常化的可能。他强调,叙去年5月同伊开始接近是出于捐弃前嫌,实现伊拉克重归阿拉伯队伍的目的。
  叙伊领导人对改善两国关系的言论和两国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为两国全面改善关系带来新的希望。
  (本报大马士革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