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百岁医院“活医典”
  ——安徽省立医院见闻录
  本报记者 张振国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古人的至理名言。
  “日积月累,才人辈出”。这是今日安徽省立医院的喜人景象。
  这家医院坐落在合肥包河北岸,始建于1898年。经过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特别是20年改革春风的熏陶,如今已是安徽一流的集医疗、科研、预防、急救、康复和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医院。
  这家百岁医院为何能老当益壮?现任院长、党委书记袁华音教授告诉记者,关键是人才的积蓄,知识的积累,特别是历届院领导惜才如命的精神,留住了100余名敬业如命的老专家……
  (一)
  人称这些年逾花甲的老专家为“活医典”。留住了他们,就为中青年医护人员留下一本本活的教材。
  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陆正伟、徐荣楠教授,一是内科医学专家,一是外科医学专家,他们从院领导岗位退下之后,也和100余名退居二线的“活医典”一样,专门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之大事。他们虽年逾古稀,仍坚持参加门诊和每周一次的医疗总查房。一有危急病人,随请随到。在病人面前,这些“活医典”总是站在中青年主治医师的后面,由他们主诊,如有必要,敲敲边鼓。
  这些“活医典”,多次谢绝国内外的高价聘请,一心一意向着惜才如命的母院,一心一意想着急于求助的病人。他们平均每年要在院内外开展医学讲座2000多次,并担任着137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导师,为省内外培养的高中级医护人才更是难以计数。他们还主持和扶持中青年医师圆满完成省医学攻关课题10多项。
  有人形容他们是:“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据院办公室主任焦福奇介绍,如今本院正副院长及各科室正副主任,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得意门生。有的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是余晖尽把杏林染,老树前头万木春。
  (二)
  留住了这批“活医典”,就留住了很多危急病人的生命和治愈疑难杂症的希望。
  年近古稀的耳鼻喉科专家刘认华教授,多次谢绝赴美邀请,全心全意为省内外数百名难治或不治之症者减轻痛苦。刘教授还潜心研究组建省聋哑人康复中心。他和他的大名一样,认准了伟大的中华。
  年逾花甲的普外科专家柴仲培教授,手术细致,成功率高。他身患直肠癌,愈后仍坚持协助年富力强的新主任滕安宝主任医师查房、会诊。
  近日这家医院还传出一个“老道探瘤”的故事。有一位患者病情不明,医院请来了人称“老道”的内分泌专家程永福教授,他拄着拐杖赶到病房,追根求源,认为必须用现代化的核磁共振细查脑部。因患者早已运用这种仪器作过头部检查,但程老坚持对准额头、集中一点,再度扫描,结果确诊为良性脑垂体腺瘤。门生们服了,大家都说,“老道”真是一位医道高超的“活医典”。
  (三)
  留住了这批“活医典”,就留住了一台台活的“多媒体”。因为成千上万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都仰望着他们。
  很多慕名前来看病的人,寻找最多的是心血管专家顾统元、血液病专家王祖贻、普外科专家王德生、李迺刚、谷新珠等教授。他们也经常风里来、雨里去,甚至披星戴月奔赴危急病人家中。一天,李迺刚教授突然接到大别山区一位农民患者的急请,他二话未说,就直奔病家,很快使患者转危为安。李老谢绝留宿,深夜子时驱车返回。次日清晨,忽然发现提包里塞进400元红纸包,他立即如数转还病家。
  这家医院还有一段“红娘”佳话。主任医师程丽如前年从医务处领导岗位退下,院方根据她的特长,让她干起病人和医生之间穿针引线的“跑腿”工作。她为人正派,思想敏捷,工作细致,笑口常开。每天从早到晚,院内院外,楼上楼下,跑个不停,急病人之所急,想医生之所想,协助院方解决了数不清的疑难杂事。人们说她是“红娘”,据记者观察,她确实是一位难得的医务管理行家。
  正是有了这些活的“多媒体”,如今每日门诊量急速增加,病人治愈率越来越高,病人住院日期逐渐缩短,病人平均费用逐步下降,可是医院的总收入反而逐年上升,现代化的装备堪称全省一流。
  (四)
  还有两位已故的老专家,被人们誉为“春蚕到死丝还吐,蜡烛成灰泪尚流”。1990年去世的老专家吴香山,生前把祖传烫伤膏秘方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本院。这种中药软膏,对病人创口止痛、消炎有特效。前年8月去世的优秀共产党员、药剂专家伍浩教授,不仅学识渊博,还通晓英、日、俄、法四种语言,直接受教于他的门生数以百计。按他的学识,出几本专著也在情理之中,可他一本书未出,只把他的满腹经纶留给了年轻一代。直到临终之前,还留下遗言,把遗体、器官留给医院用作医学标本。他的爱院之情,敬业之心,全院上下,无不为之动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由于该院历届领导胸怀宽广,礼贤下士,依据医院的特殊需要,留住了一批又一批“活医典”,培养、造就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接班人才,使十年动乱所造成的人才断层逐步得到弥合。
  日积月累,才人辈出,才使这家老院日新月异,硕果累累。光是近8年,就连续获得“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并连续5年巩固“三级甲等医院”的成果。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这句千年古话,在这家百岁医院留住百名“活医典”中找到了注释。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编余短论

  聚合人才成大业
  祝华新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科教兴国是千秋大业,而卓有成效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是关键。一所医院要让广大患者长相知、不相疑,愿意把健康和性命相托付,离不开一批身怀绝技的名医坐堂,是人才托起了医院的品牌;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医院的品牌留住了人才。安徽省立医院的百余老专家从一线岗位退下来后,宁愿留在本单位为年轻人“补台”。从这些老专家的一往情深、痴心相许,不难发现这所百岁医院的品牌对人才的巨大感召力。对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单位来说,这种人才与品牌的良性循环,比单纯的物质投入更重要。
  人们往往想到中青年学非所用、跳槽改行,而另一种人才流失却容易被忽视,这就是老专家的余热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学文化事业的特殊性在于其需要长期积累,需要新老两代人之间的传承接力。这种传承工作是不能随着“一刀切”的离退休年限而戛然终止的。有些老专家正当学术盛年,离退休后却找不到某种继续为他们所熟悉的工作效力的途径,只好闲坐家中,结果“春蚕到死丝未尽”,身后某些单位丧失传统优势,某些学科成为绝学。这是民族智力资源的浪费,令人痛惜。安徽省立医院的老专家们崇高、圣洁的医德和师德固然令人感动,而医院领导“惜才如命”的胸怀和胆识更值得大书一笔。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包县包乡包村 消毒灭鼠灭蚊
  湖南灾后传染病减少
  本报长沙9月23日电 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切实做好防病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年无大疫。今年6月至8月全省甲肝、流行性出血热等几种主要传染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6.02%。
  湖南省层层建立救灾防病责任制,确定各级党政一把手为救灾防病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并实行包县、包乡、包村、包户的领导包干责任制。省委、省政府宣布,对因领导不力,责任不落实,造成传染病流行的,要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省委督查室派出5个督查小组,深入各地检查、督促救灾防病工作。
  湖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从8月至11月开展湖南’98卫生防疫大行动。近两个月来,全省对灾区群众和抗灾军民聚居地、集贸市场、重要水源和垃圾堆放处理地等重点部位实行经常性卫生监督;对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实行大检查、大整顿,组织专门力量为受灾群众及时发放饮水消毒药品;组织群众灭鼠灭蚊;在护堤军民和灾民安置场所,组织军民搞好环境卫生;对在血吸虫病疫区、钩端螺旋体病区参加抗洪的军民和接触疫水的群众进行预防服药和预防接种100多万人次;加强疫情监测,严格报告制度,组织卫生防疫人员对重点水域、人群实行严密监测,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病保健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到目前为止,全省已下拨消毒杀虫灭鼠药械和防治药品6000多万元,保证了防病治病的需要。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清波环城 绿水绕屋
  福州内河水变清
  本报福州9月23日电 记者江宝章报道:总投资2.338亿元的福州市内河引水工程日前竣工通水,每秒40立方米的闽江水分别从福州西北的文山里泵站和西面的西河泵站引入内河,加上南面河口水系利用闽江水自然纳潮调控,福州内河三大水系的河水在一天之内全部得到了置换。福州市多年来污浊不堪的内河水变得绿波荡漾,清风宜人。福州市民期盼已久的再现清波环城、绿水绕屋的景象已成现实。
  福州市有内河42条,总长近百公里。榕荫匝地,水网纵横,曾经是这座文化名城的独特景观。然而,由于城市排污体系从未形成,这些年,内河脏臭情况日趋严重,市民要求治污的呼声强烈。
  近几年,福州市委、市政府投巨资对其中3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清淤、拓宽、新砌驳岸等治理。1997年,福州市正式启动内河引水工程,从闽江北港文山里引水,穿越大腹山隧洞、铜盘隧洞、五凤隧洞、白水塘隧洞和渠道箱涵共5744米输水线东至湖前河,冲灌内河。工程于今年7月下旬提前完成。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积极稳妥 分步实施
  新青岛大学完成实质性合并
  本报青岛9月23日电 记者孟宪励、宋学春报道:1993年5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原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医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等四校合并组建的新青岛大学,于日前完成实质性合并,形成了一个大学整体、多种学院模式的办学格局,成为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新型综合性大学。
  新青岛大学本着“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先后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学院建制调整和深度的学科交融。新的比较科学的内部运行机制开始运行,即“八个统一”:统一领导,统一干部管理、人事调配和制定重大的规章制度,统一学校规划和基建,统一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统一财务管理、监督和审计,统一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统一综合性信息资源和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统一举办代表大学的各类重大活动。
  合并组建5年来,学校的改革及发展均取得明显成就。新校综合实力大增。现有14个学院,39个系,76个专业,文、法、经、管、理、工、医、师学科门类比较齐全。教职工3350人,专业教师1400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0人,正、副教授800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5500余人。
  办学层次得到提高。合并后,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由7个发展到14个;硕士学位点由22个发展到37个;师范学院10个专业中有6个通过评审成为本科专业;新增了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已与5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学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求知 求乐 求美
  莒县文化建设工程扎实
  本报讯 山东省莒县大力实施以“企业文化、校园文化、村居文化和家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建设工程,活跃了城乡文化生活。
  这个县的企业文化建设主要是开展民主管理、美化绿化和各种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突出抓好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三风”建设,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文化阵地建设和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村居文化建设,重点是抓好形势教育、“义利观”教育和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家庭文化建设,主要引导群众把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转化为开展多种健康有益的活动。
  实施文化建设工程以来,莒县的社会风气、社会治安和公民的文明素质有了较大的改观。(史宗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读书 听戏 看报
  谷城农民文化餐桌丰盛
  本报讯 “广播电视连成网,电影放映进村庄,剧团常年下乡跑,买书看报在身旁。”这是湖北省谷城县今日农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谷城县地处鄂西北山区,谷城县委宣传部这几年坚持组织文化、广播电视、新华书店等部门,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实行人、财、物、技术重点倾斜,全县乡镇用于解决看电视难、听广播难、看电影难、看戏难、购书看报难的资金1280多万元,使农村宣传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文化餐逐渐丰盛起来。
  全县乡镇和20多个山村相继建起了卫星地面差转站,农民平均可看两套以上电视节目。每个有线电视台都另外增加一套调频广播节目,并发展集镇音响接收点1600多个,较好地解决了乡村集镇广播的发展。该县在人口集中的集镇电影院实行“电影年票制”,使观众买一份年票可看上一年的电影。采取农民点戏、点节目,县剧团先后排演出《竹乡情》、《托起明天的太阳》等现代戏剧5部,各类小戏剧120多个。
  县文化局在全县18个乡镇创办了文化站图书室,在320多个村建立了《农村文库》标准文化图书室,总藏书量20万册以上。(阮班明 帅瑜)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法开展空间技术合作
  中国用户优惠获取遥感卫星图像
  本报北京9月23日讯 记者杨健报道:得到国外遥感卫星获取的高分辨率图像,一直是国内专业人员梦寐以求的事。但昂贵的租星价格和版权使用费令人望而生畏。最近,中国科学院与法国航天局合作,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由中科院遥感卫星地面站和法国“点图(SPOTIMAGE)”公司联营的北京视宝卫星图像公司今天在京成立。
  在全球几十颗掠地观测卫星中,SPOT卫星是目前仅有的能提供分辨率达2至3米图像的两颗。即使是稻田中新开的机井,它也能清楚地分辨,对于地图绘制、田地丈量、农业估产、国土整治、环境监测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千顷稻田翻绿浪 万车蔬菜送市场
  鹰潭科技救灾显威力
  本报南昌9月23日电 记者傅丁根、胡斌报道:记者在遭受特大洪灾的江西省鹰潭市发现:灾后抢种的二季晚稻已普遍进入抽穗扬花期,千顷稻田绿浪翻滚,长势喜人;市场上蔬菜品种供应丰富,综合菜价比去年同期还下降5%。鹰潭市农业部门的负责同志说,实行科技救灾是取得这一成果的重要手段。
  今年鹰潭市汛期来得早,来势猛,灾情之重为历年之最。面对特大灾情,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科学调度,一手抓抗洪抢险,一手抓生产自救。洪水退到哪里,抢种就进行到哪里。由于工作重心转移得及时,为农业生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灾后第十二天,抢种的速生菜种小白菜、萝卜缨等蔬菜已开始上市。
  在生产自救中,鹰潭市突出科技救灾,全市共派出了45个科技救灾小组,下发了8.6万多份生产自救技术资料,68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目前,吉林省医疗部门纷纷派出医疗队深入镇赉县灾区,为小学生诊治疾病,开展防疫工作。这是吉林省武警总队医疗人员在为五棵树镇联合小学学生诊病。樊甲山摄(新华社稿)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齐鲁石化人”展览在京举行
  本报讯 作品全部出自产业工人之手的艺术展览“奔向二十一世纪齐鲁石化人”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二十三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由齐鲁石油化工公司等举办的这次展览,共展出各类作品一百七十余件。(蒋建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鄂豫等省开展健康教育
  本报北京九月二十三日讯 记者艾笑报道:由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等机构从现在至十一月底,在鄂、豫、皖、鲁等省联合组织实施“向心脑血管疾病宣战——玉金方健康教育行动”活动,宣传和普及心脑血管病症防治知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华佗学术研讨会举办
  本报讯 由中国中医药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国际华佗学术研讨会九月二十三日在安徽亳州市开幕,来自国内外的华佗学术研究学者、著名中医药界专家二百多人汇聚一堂,总结交流华佗学术研究成果。(王星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天津举办国际中医男科学提高班
  本报讯 日前亚太地区中医男科学会在天津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中医男科学提高班。学会理事长曹开镛及其他著名医学专家给来自世界各国的大夫们讲了课。提高班讲授了男科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医学仪器的应用等。(国昌)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医学专家与灾区防疫人员网上谈
  本报讯 记者艾笑报道:中国医学基金会国际医学中国互联网络委员会日前邀请医学专家通过医学远程会诊系统向湖北省公安县人民医院、监利县人民医院、荆州市中心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进行灾后防疫专题讲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