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辉煌的20年(二)

  在奔向小康生活道路上越走越顺心
  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实惠
  ●居民收入呈大幅增长态势
  ●人均储蓄存款增长169倍
  ●生活开始向质的提高转变
  ●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大改善
  本报北京9月23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改革开放20年,是我国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2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据国家统计局的分析,城市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小康综合评价得分已达90分;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小康综合评价得分达81.5分,我国居民已走过了4/5的小康生活之路。
  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一改过去长期缓慢增长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态势。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7年的2090.1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8.1%,比1953年—197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3.3%快4.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43.4元,提高到1997年的5160.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倍,平均每年增长6.2%,比1953年—197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1.1%快5.1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由1978年的210.6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46279.8亿元,人均储蓄存款由22元增加到3744元,分别增长218.8倍和169.2倍。城乡居民利息收入高达2000多亿元,此外,还拥有400多亿美元的外币存款,8000多亿元的手持现金,4000多亿元的各种债券,2500多亿元股票,以及1000多亿元的内部职工股票,金融资产总额超过6万亿元。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是生活水平接近小康的又一表现。1997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分别为1930元和6048元,比1978年分别提高2.74倍和2.12倍。在消费结构方面,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食物性消费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78年的67.7%,降低到1997年的55.1%。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仅为46.4%,比1978年降低了11个百分点。
  在生活质量方面,整体上已由量的满足阶段转向质的提高阶段。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开始摆脱以粮食为主的粗放方式,逐渐向讲究营养、风味、疗效、方便等方面转变。农村居民的食品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在其主食结构中,1978年粗、细粮消费比例各为50%,到1997年,细粮消费所占比重已高达81.2%;在副食结构中,1997年与1978年相比,人均消费蔬菜下降24.2%、食油增长2.1倍、猪牛羊肉增长1.2倍、家禽增长8.4倍、蛋及蛋制品增长4.1倍、鱼虾增长3倍。
  在耐用消费品的拥有量方面,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已逐步过渡到彩电、洗衣机、电冰箱、音响等新的“四大件”,电话、空调、家用电脑、汽车等新的消费品也逐步进入部分居民家庭。在住房方面,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从1978年的3.5平方米,扩大到1997年的8.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从8.1平方米,提高到22.5平方米。
  消费品定量配给曾长期伴随着城镇居民的生活,而到1983年,由国家统一限量供应的主要消费品只有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两种。到80年代末,在全国范围内基本结束了票证供应制度,我国城镇凭票供应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农村,农民消费也从自给、半自给方式逐渐向商品化、市场化方式转化。1978年农民自给性消费比重达59%,到1997年急剧下降为30.3%。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也已基本消除了短缺,初步形成“买方市场”的格局,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从限量供应的抑制型消费,转为敞开供应的自主型消费。(附图表)


第1版(要闻)
专栏:纪念改革开放20年 难忘第一

  面向世界的一步
  ——从52到30万看开放留学20年
  本报记者 温红彦
  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封闭几十年的沉重大门,揭开了新时期出国留学工作的崭新一页。
  历史的质变往往发生在瞬间。
  1978年6月23日,清华园。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听完有关清华大学工作的汇报后,果断地作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指示:扩大向国外派遣留学人员。
  这指示像春天里的一声惊雷,震撼了千千万万中国青年的心灵。
  回顾20年留学工作的历史,教育部副部长韦钰感慨地说,邓小平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大量选派留学人员的决定是最早采取的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之一,这一决策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重大意义已经被20年的实践所证明,也必将被今后的实践所证明。
  历史将不会忘记,1978年12月26日,当52位中国留学生出现在美国纽约机场时,一下子被各国记者团团围住。外电评说,中国大批派遣留学生,“迄今在共产主义世界中尚无先例”,“令人信服地表明政治自信心”。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教授柳百成清楚地记得,在纽约机场代表全体留学生所说的话: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仅是为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在美国的两年,他们不仅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
  北大物理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戴远东教授也是首批留美学者。他感慨地说,那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情,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更好地报效祖国,“这是义务,更是责任,我们受益于改革开放的祖国,也必须报效改革开放的祖国。”
  从20年的出国留学进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出国留学工作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留学生中的许多人在科研上做出了一流的成绩,成为学术、学科带头人;有许多人走上部委、院所的重要领导岗位。
  近现代留学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英才:詹天佑设计了我国第一条铁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为中国近代启蒙运动奠定了第一块思想基石;1896年的留日热潮和1912年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更锻造出一批叱咤风云的革命家和文化斗士。然而,容闳的幼童留美计划因清朝统治者的腐朽而毁于一旦;庚款留美学生的派遣由于革命爆发而中止;30年代的留学事业备受战争的冲击。50年代中国大规模向前苏联派遣留学生也半途夭折。百余年的中国留学史几乎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与以往的留学截然不同的是,这20年间,中国留学政策在执行上具有持续性。
  1991年1月14日,国家颁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出国留学总方针不会改变。
  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期间,语重心长地讲了留学生工作。他老人家情真意切地召唤:“希望所有出国学习的人回来。”“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这个讲话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对广大留学生的深情和厚望,在海外学子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我国出国留学工作指导方针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20年来,出国留学政策不断完善。近几年,国家公费留学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充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并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1996年、1997年按改革新办法选拔了5000名国家公费留学人员,在选拔质量、派出和回归的效益及留学成果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近年来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也有较大发展,1997年约有1.5万自费留学生出国。
  据史料记载,自1872年首批中国官费赴美留学生起至1978年的100多年间,我国的出国留学生总数只有14万人。而改革开放的20年里,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已近30万人,他们分布在103个国家和地区,其人数之多、分布之广,是前所未有的。
  20年间,留学回国人数已达到9.6万人,他们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在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中,有157人是近十年来回国的留学人员,比例为51.6%;跻身“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人选中,有2/3以上是近几年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


第1版(要闻)
专栏:人物介绍

  法国总理若斯潘
  今起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
  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邀请,法兰西共和国总理利昂内尔·若斯潘将于9月24日至26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若斯潘1937年7月12日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政治学院和国家行政学院,1973年当选社会党全国书记,1981年、1995年两次当选社会党第一书记。1981年若斯潘首次当选国民议会议员,以后又多次当选。1984年他当选为欧洲议会议员。他曾先后3次出任国民教育部长,1997年6月出任总理。
  若斯潘曾于1981年和1986年两次访问中国。
  (新华社发)(附图片)
利昂内尔·若斯潘总理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多建坝 少建碑
  蔡波
  经历今年特大洪水之后,有的地方已下决心建设坚固的防洪堤坝,也有的地方准备破土动工兴建一座比五十年代还要高的“防洪纪念碑”,用以纪念这次抗洪斗争取得的伟大胜利。
  一个忙着建坝,一个忙着建碑,应该说,都有道理,都有意义。但仔细想想,建坝比建碑似乎更迫切,更现实。
  今年的特大洪水淹没农田,吞噬房屋,使国家和人民财产蒙受巨大损失。教训之一,就是堤坝抗洪能力弱,有的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难于抵御滔滔洪水的冲击。对某些地方来说,如果堤坝建设过去没有欠账,今年的灾害也许不会如此之大。
  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我们在汲取教训之后,增强水患意识,加快水利建设步伐,集中精力抓防洪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比建几个碑紧要得多,也有意义得多。
  笔者理解建碑者的心情,如果条件允许,建碑以志纪念,也是应该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建碑的意义还是要发扬抗洪精神,提高水患意识。在当前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亟需巨额资金的情况下,把有限的资金花在刀刃上,既符合增收节支的精神,又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孰重孰轻,不言而喻。


第1版(要闻)
专栏:

  北京重大工程建设拉动经济增长
  1月至8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73亿元增幅9.5%
  本报北京9月23日讯 记者赵兴林报道:继首都图书大厦开业之后,在京兴建的当今世界最大的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业已封顶;首都国际机场年吞吐3500万人次的新航站楼主体工程初露雄姿;展示现代都市风貌的平安大街、东四环道路改造工程,以及望京新城等项工程进展顺利。北京市有13项工程可在年底竣工。
  这些重点工程都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建设项目,具有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性。天然气进京工程交付使用后,可新增天然气年供应7亿至10亿立方米,基本实现三环以内市区燃气化,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7万吨。市民关注的住宅建设,到2000年全市可新增2250万平方米,提供成套住宅32万套,全市人均居住面积将有所提高。以科教、贸易、文化设施为主的大型建筑,更会为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发展首都经济作贡献。其它如电、水、地铁、垃圾处理等项工程,将使市民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
  在工程建设中,北京市采用新的运行机制,对各项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并全面承担项目建设和交工后投入运行管理的全部责任。市有关部门通力合作保重点,目前已落实投资130.7亿元,占全年计划投资的48.9%。广大市民及相关单位识大体、顾大局,克服困难,积极搬迁,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据悉,北京市重大工程建设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起了积极促进作用,1月至8月,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173亿元,增幅9.5%。(附图片)
  八达岭高速公路穿越居庸雄关。张茂林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罗马尼亚参议长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于海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罗马尼亚参议院议长彼得·罗曼一行。
  李鹏说,中罗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友谊。两国领导人交往密切,双边合作发展顺利。他表示,中国愿意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罗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
  李鹏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并扼要介绍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依法治国的方略。
  在谈到双边关系时,李鹏说,中国重视与罗马尼亚的关系,尊重罗马尼亚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所选择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他指出,议会交往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两国关系具有积极意义。李鹏希望两国议会加强联系,为促进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双方还就世界经济和金融形势交换了看法。
  罗曼对中国在改革和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表示钦佩。他说,中国在抗洪救灾中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以及中国军民的英勇顽强精神给罗马尼亚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罗曼希望罗马尼亚议会与中国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得到加强。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立陶宛客人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记者于海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由总检察长卡济斯·佩德尼恰率领的立陶宛检察代表团。
  李鹏说,两国检察长已进行了很好的会谈,取得许多共识,希望双方继续加强这一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为发展中国和立陶宛的友好合作关系作出贡献。
  李鹏说,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基本职责是保障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在促进严格执法方面负有重要的责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同最高人民法院一样,接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和执法监督。
  李鹏说:“不久前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听取了高检和高法的工作汇报,我本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几个月来,高检和高法进行集中教育整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是应该肯定的。”李鹏要求把这项工作继续进行下去,取得更大的成效,以使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保证法律有效、正确地实施。他说,这是人民的共同愿望。
  佩德尼恰说,代表团这次访华不仅了解了中国司法工作的情况,也了解到中国其他方面的许多情况。他表示,立陶宛也在进行改革,中国在司法领域的一些经验对立陶宛有借鉴作用。佩德尼恰希望立中双方司法机关的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韩杼滨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宁夏投资洽谈会落幕
  历时五天的九八中国宁夏投资贸易暨东西部合作洽谈会,九月二十二日在银川落下帷幕。洽谈会共签署外商投资项目合同与协议四十个,总投资三点四亿美元,引进外资二点五六亿美元,超过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宁夏实际利用外资的总和。(胡继鸿)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成都国企养老金直发
  成都市社会保险机构将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费与社会保险机构付出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由社会保险机构委托银行直接发放,目前,全市将有近十八万国企离退休人员凭通存通兑的“社会保险养老金存折”,可以就近就便在任何一个储蓄所足额领到养老金。(梁小琴)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西灌阳县农民自筹资金修路架桥,已建成十六座石拱桥。这是正在修建中的灌江官塘大桥。新华社记者刘广铭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天津电话用户逾200万
  至9月22日上午,天津电话用户已达200万,继上海、北京之后,成为全国第三个突破200万用户的城市。目前,天津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27.35部,市区达每百人46.47部,在200万用户中,80%以上为住宅电话。(陈杰 杨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