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感受知青
  ——北京知青重返内蒙古锡林郭勒第二故乡随访之一
  本报记者 赵蓓蓓
  编者按:“知青”是个有独特含义的词汇,是那些有上山下乡经历的城镇知识青年专有的称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从5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到80年代初,全国约有1700多万人跻身其中。据统计,1967年到1979年这13年间,全国共有1600余万知青下乡、支边,而从70年代至90年代初,又有约1500万知青离乡返城。这举世罕见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引发的人口大迁徙,不仅造成了一代人的独特命运,也形成共和国的一段独特历史。
  今天,当我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那特殊年代形成的特殊群体在特殊地域的特殊际遇时,它留给我们、昭示我们的又是什么呢?从本报记者对曾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插队的北京知青重返第二故乡的随访中,您或许能得知一二。
  7月24日,入夜,一支小型车队由北京出发,经昌平入河北,过宣化、张家口、张北向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行进。5辆车每辆上面都有一个步话机,车上的人不时地通话联络以防有车掉队。坐在头一辆三菱越野吉普上的我,感觉像是置身“特种部队”之中。
  这的确是一支特殊的车队。车上载着30年前赴内蒙古锡盟插队的北京知青及其子女,外加我们几个随队记者。
  究竟是什么东西的牵引,使这些已年届半百的知青们浩浩荡荡、携夫带子、兴高采烈(有些是几次三番)地重踏那曾洒下他们汗水和泪水的故乡路?那段对许多人来讲都称得上是“苦难的历程”究竟在这些曾饱受磨难的知青身上留下了什么?这残留着共和国种种历史印迹的相对来说不太幸运的一代人,对自己的坎坷经历和多舛命运又是如何看待和对待的?在随访的6天中,我试图寻找答案。
  与我同车的有两名知青。女知青马晓力,是六八届老高二,在内蒙古插队6年;男知青伯易村,蒙古族,六八届老高三,把青春献给了内蒙古草原与油田。领路的伯易村一路上不时用步话机与后面车辆保持联系,马晓力则滔滔不绝地向我们讲述着他们当年在草原的故事,她爽朗的笑声不时在车厢里回荡。
  马晓力算得上是北京锡盟知青的“头儿”,这次她“思想斗争了半天”,仍带着不安离开已经守候了几天的病重住院的母亲,来参加北京知青纪念下乡30周年在锡盟举办的“祝福草原”活动——“第二故乡”纪念石碑揭幕仪式和“知青敖包”建成仪式。作为此次活动的筹备、组织者之一,马晓力说:“我不能不来。”草原母亲就像亲生母亲一样叫她牵肠挂肚,难以割舍。但30年前,20岁的她却没有如此儿女情长,那时是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地奔赴草原,去寻找、开辟新天地,去抒发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
  “那时向往新的地方,觉得草原挺神秘,去了以后感觉与想象差距很大。刚到队里时,我是单独去老乡家的。牧民的3个女儿见到我,高兴地围着我转,不停地说话,我也听不懂她们说什么,就拿出带来的毛主席像章分给她们,分完了又不知道干什么。她们冲我笑,我也冲她们笑,笑得脸皮直难受,笑过之后就有点儿想哭了。过了两个多小时,另一个女同学被送到。见到她,我觉得像几年没见似的,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开始饭也吃不饱。牧民以喝奶茶、吃手扒肉为主,我们不习惯光吃肉,所以老吃不饱。在内蒙古放了6年羊,生活很单调、枯燥。冬天的草原,气候恶劣。我在风雪中迷过3次路。有一天晚上,白毛风刮得呼呼响,羊被刮得站不住。因怕羊跑散,我整整在外面看了一夜。晚上怕睡着了冻死,唱了一宿长征组歌:‘雪皑皑,野茫茫……’结果羊一只没丢。第二天早上进蒙古包时,眉毛上都冻出了白白的冰凌子。我的脚就是那次冻坏的。”
  马晓力一边讲一边不时哈哈地笑着,语调中毫无当年曾有过的“对月长吁,临风洒泪”的哀伤。她说,在草原时,老做梦回学校读书,一睁眼却是茫茫大草原;回京后又老梦见在大草原放羊,总是有一头牛,后面跟着一条狗,山峦起伏,白茫茫一片,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当年返京的时候,确实有种“可回来了”的感觉,可时间长了又想草原。草原的魅力与迷人之处,是一种大自然的慷慨,完全把你包容进去了。我这些年走过那么多地方,国内国外,但每年只要有空还要回草原,就是要找360度的感觉。在大海边看海是180度的感觉,在海面上容易有恐怖感。在草原是浮到岸上来的感觉,很安全,转一圈还是你自己,和大自然在一起,平稳安逸。人到草原就没有了在社会上常有的恐怖感和提心吊胆。那块土地上的人特别安静、安逸,除了和大自然斗吃点苦,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真诚、亲切又很自然。我离开草原时,不敢让老乡送,怕哭作一团,就悄悄走了(但好多人还是知道了,来送我)。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不知翻了多少道梁,过最后一道梁时,我突然回头,发现老乡们还站在那儿拿着头巾摇呢。我顿时泪如雨下。这一幕好几天一直在我脑海里显现——山峦起伏的草原,一群老乡站在冬天冰冷的雪地里,手拿头巾不停地摇……这种情感一辈子忘不了。
  在马晓力看来,老三届下乡有点像当年的红军长征,是错误路线下的被迫选择。“文革”时的错误路线剥夺了一代人读书深造的权利,客观上却锻炼、造就了一批人。她说,插队对人的锻炼是从根儿上的锻炼,是血与火的炼狱。“有这碗酒垫底”,就能耐得住各种磨难。(附图片)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既吹自己权威 又捧他人作品
  舞“文”弄“典”赚钱,该管!
  山东省荣成市技术监督局 许火
  我的稿件在相关刊物上刊登以后,常常收到一些据说是既权威又专业的“丛书”或什么“文典”等出版物的“录选通知书”。“录选通知书”除说明自己如何权威外,就是赞扬作者的作品写得如何好,最后都要求预付一定数额的购书费用,多则六七百元,少则二三百元。有时还邀请作者到中缅边界、名胜旅游景点参观或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等等,但也必须自付费用,一般一两千元。
  笔者顺便把这些出版物的名称、地址写下,请有关部门查一查主办者都是些什么人。
  《世纪文典》济南市北圆大街清河路25号
  《新世纪的探索——当代中国改革发展文集》成都市抚琴西路220号
  《中国社会科学文库:十四大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济南市舜耕路22号
  《世纪论典: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文选》成都三洞桥61号华业广场8楼8号
  《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研究文库》北京永定门外宋家庄顺8条4号
  《中国当代兴国战略研究》长春市同光路9—2号352信箱
  《现代管理文集》武汉市洪山区武珞路376号三楼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电子警察”上路值班“曝光台”定期公布
  南京机关小车违章频频
  江苏人民广播电台记者 朱荣康
  南京市近年加强交通管理,在主要干道、重要路口均配备了现代化的“电子警察”,替代以往的人工管理。这种“电子警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只要汽车违章闯了信号,它就能立时给你拍照,将汽车违章的时间、地点、车号丝毫不差地定格在胶片上,让你赖也赖不掉。自从“电子警察”上岗后,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又在《南京日报》上开辟了“交通违章曝光台”,定期把被“电子警察”拍下来的违章车辆牌号、车型、单位和姓名一一公布。但是,从已经在报纸上公布的汽车来看,不怕“电子警察”、不买“电子警察”账的大有人在。江苏省级机关、南京市级机关的违章小车不在少数,“交通违章曝光台”几乎期期都有省、市级机关的违章车辆被曝光,最引人注目的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办公厅行政处的违章小车。人们不禁狐疑满腹:省、市级机关小车是否头大角长?何以有章不循?
  记者在向有关专家请教时,他们认为:交通违章仅仅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是因这些小车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试想,开车的都是省市机关的,大都是管理部门,违章不就是闯一个红灯、抢先了几秒钟或者反道行驶一下,既没有造成道路交通的堵塞,也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社会上并没有留下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痕迹,有什么了不起的?个别驾驶员还拿地方交通管理人员不当回事——“一个电话给你们领导还不就此了结了嘛。”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短波

  邯郸:市委压缩行政开支
  邯郸市委厉行节约,制止浪费,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确保全市经济增长的局面,自8月以来共压缩行政事业开支560万元。市委机关实行电话包干,每月节约话费开支26.6万元;停建,缓建市委礼堂、办公楼、家属楼等改造项目,节约资金240万余元;暂缓执行更换、调整、维修车辆,减少开支200多万元。严格执行“八不准”、“七禁止”制度。明确规定不准安排超编人员经费;不准违反规定购配小汽车;不准安排各种节庆活动经费;不准滥发津贴、补贴;不准新建楼堂馆所和对办公用房进行超标准装修等。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制定了严格的会议审批制度,严禁用公款送礼;严禁领导干部接受下级单位的购物券和代金券;严禁用公款以参观、调研、学习、考察名义变相旅游;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停止审批没有明确目的及实质内容的出国(境)活动。
  河北邯郸市委宣传部
  陈凤娥 焦玉庆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社会短波

  长泰:启动勤政建设工程
  今年年初以来,福建省长泰县推出“勤政工程”,把勤政建设作为改善投资软环境、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的突出任务来抓。党政机关实行公示制,各单位部门全面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把社会服务的事项、内容、标准、时限等进一步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并向社会公开办事的依据、程序、要求、收费标准等;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推行服务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办事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生活;建立勤政申诉中心,设立投诉电话、信箱,“到机关办事遇麻烦请拨8329615”的标牌随处可见,受理群众对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未能履行职责、办事推诿、工作失职等行为的举报投诉。县委县政府还聘请一批勤政监督员,经常明察暗访;在县有线电视、广播电台开辟专栏,树勤政建设“明白窗”,宣传勤政典型、曝光不良作风,让人民群众参与勤政监督,形成内外并举的约束网络,扎实推进勤政建设。
  福建长泰县委宣传部
  戴有成 张碧辉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一家之言

  谨防“挂、靠、要”
  牛治国 徐建华
  班子换届后,正当很多领导干部雄心勃勃,想在新的岗位上大干一番事业时,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下属把新任领导干部当做自己的“工作”目标。这就是被群众讥讽的“挂、靠、要工程”。
  “挂”,就是某些人在新领导到位时,千方百计地同领导“挂号”。打听领导简历,了解领导经历,看与自己有无可挂上的关系。如若是同籍,就从同乡入手;如若是校友,就由学友沟通;如若是同行,就托故交来疏通。倘若这些方面都不具备,也不要紧,可通过上级部门“挂”,请离任的老上司“挂”,托领导干部身边工作人员“挂”,寻找合适机会自己“挂”。
  “靠”,就是“挂”上后,迅速向领导靠近、靠紧、靠住。有的从工作上“靠”。这些人整天在领导身边转,三天一请示,两天一汇报,察言观色,每每有阿谀之词、吹捧之语。有的从生活上“靠”。他们对领导的衣、食、住、行无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一旦有机会,就服务上门。尤其是遇上领导有点头痛脑热的时候,“靠”者蜂拥而至,哪怕路途遥远,也风尘仆仆地赶来慰问,关怀之情溢于言表。还有的从爱好上“靠”。你爱书,他送画;你喜酒,他摆桌;你会舞,他约伴;你钓鱼,他买竿。总让领导干部心想事成,得到最大的满足。久而久之,自然就靠得很紧。这样“挂、靠、要工程”的三步曲,已走了两步,成功的把握有了七分,只待机会来临。
  “要”,就是要职、要位、要权,要早已梦寐以求的个人好处。由于平时靠得很紧,一旦时机成熟,便毫不犹豫地提出种种要求。由于相互间已“感情交融”,少数领导干部被牢牢套住,只能报之以李。
  这种“挂、靠、要”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可能并未察觉到,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因此,新上任的领导干部一定要警惕“挂”者,防备“靠”者,狠治“要”者,纯洁党风和社会风气,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真正让“挂、靠、要”者的黄粱美梦彻底破灭。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朴素人生

  影响和激励过几代人的英雄戴碧蓉,用自强不息的精神——
  送你
  一片蓝天
  唐文武 刘忠伟
  戴碧蓉在回答听众提出的问题。
  1968年9月14日中午,年仅11岁的戴碧蓉正在铁路旁扯马齿苋。猛一抬头,她发现,第十一股道上几节无人控制的溜车正飞驰而来,不远处的道心上三个顽童正在低头玩耍。千钧一发!戴碧蓉容不得多想,猛地跳上道心,奋力将三个小男孩救出,而她的鲜血却染红了钢轨,染红了枕木,染红了路基……
  为抢救三个孩子,戴碧蓉被火车无情地轧掉左臂和左腿,成为全国闻名的小英雄。《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争先报道了她救人的事迹。通讯《小英雄戴碧蓉》被编入当时全国统一的小学语文课本。
  1975年,原广州铁路局破例批准戴碧蓉为株洲铁路工务段服务员;1979年,她的事迹使湘潭县武警战士苏光国深深感动,两人鸿雁传书,结成连理。
  去年底,戴碧蓉因患早期宫颈癌住进了湖南省肿瘤医院。戴碧蓉患癌住院的消息传出后,长沙市、株洲市及长沙铁路总公司的干部职工乃至全国各地的群众开展了一场救助英雄的行动,人们从四面八方给她寄来了慰问信和捐款,湖南省肿瘤医院减免了治疗费用,并捐了1000元钱。
  手术后的戴碧蓉一边工作一边寻思,怎样才能更好地为人们做点事,来回报社会的关爱。一天,她在报上读到一位下岗职工开办公用电话亭,方便了附近人们的事,从中受到了启发:何不做点公益事业。
  在株洲市政府、市工商局、市税务局、市邮电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和株洲铁路工务段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5月28日,“戴碧蓉热线电话工作室”正式开通,开始履行她“用真情回报社会”的诺言。
  热线开通第一天,戴碧蓉从早上6点钟一直忙到晚上8点多,累得口干舌燥,腰酸腿麻,但她仍然热情接待每一个来电话的听众,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他们服务。
  第一个打通热线电话的是下岗女工尤女士的朋友。这天,她向戴碧蓉倾诉了尤女士的苦恼。戴碧蓉告诉她:“下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下岗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战胜不了怯懦和心理压力。在困难面前,弱者产生的是恐惧、迷惘和无奈的心情,强者产生的是自信、自强和自立的信心。请转告您的朋友,首先要战胜自己,转变从业观念,没有特长不要紧,有双手和信心就足够了。现在,擦皮鞋、摆地摊是光荣的事,因为这是靠自己的劳动创造财富。”第二天,尤女士的朋友打来电话,告诉戴碧蓉,说她朋友已走出下岗阴影,上街摆地摊去了。戴碧蓉听后很高兴,为第一个听了她的热线而坚强起来的女性高兴,并特意送去了贺卡。
  随着时间的推移,“戴碧蓉热线电话”像“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市民中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吸引力,交心者、求职者和想听听英雄的声音的人愈来愈多,令戴碧蓉应接不暇。(附图片)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世上还是好人多
  对我来说,四月十七日真是一个不堪回首的日子:一起意外车祸不仅夺去了我女儿的生命,而且使我妻子孟秀云身受重伤。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横祸,我痛不欲生。是亲人们的劝解,尤其是许多热心朋友的帮助,才使我渡过难关。
  孟秀云因伤势严重被转送到解放军三○四医院治疗。在住院费未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医生进行了积极抢救。但院方告诉我,进一步治疗,需要医疗费用三十五万元。这笔钱我无论如何也筹集不出。
  感谢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及时受理了孟秀云诉北国风出租汽车公司一案,并作出了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经执行庭同志的多方努力,我终于拿到了二十八万元先予执行款,使孟秀云的医疗费得到落实。
  新世纪饭店的领导得知自己的员工孟秀云出事后,马上组织大家捐款,共筹集两万多元。
  孟秀云的情况经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介报道后,我们收到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团委和北京京广中心团委的捐款,还有董志刚、徐兆荣、宗建国、贾淑芳、戴德民、温京萍、王彩霞、胡何、张强等个人捐款,捐款虽数额有限,但从中体现的人间温情则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这起车祸对我来说仿佛是一场噩梦,噩梦醒来,我发现世上还是好人多。北京 张建军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当飞来的横祸落到某人头上时,也许凭他个人力量是难以承受的。这时,只有靠社会各方援助,才能帮其渡过难关。“一人有难,众人相助”,这是中华民族值得颂扬的传统美德。
  孟秀云遭车祸是一个很大的不幸,但令人欣慰的是: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的及时保护,社会各方面伸出了援助之手。在这里,我们向公正执法的法官们致敬,向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热心帮助孟秀云的读者致敬!
  ——编者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车祸无情法官有情
  你报7月8日刊登《车祸发生之后……》一文,讲述了一场意外车祸给孟秀云一家带来的不幸,以及孟秀云伤重急需医疗费的情况。此前,孟秀云诉北京市北国风出租汽车公司一案,已由我院受理。鉴于原告的特殊情况,我院作出先予执行的民事裁定,裁定被告给付原告住院押金28万元,并很快将案件移送到执行庭。面对这起执行标的较大,执行对象特殊,时间紧迫的案件,执行庭领导当即分派执行人员承办。由于北国风出租汽车公司经营承包人经法院多次传唤不到庭,且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我院只好采取严厉措施,将其传唤到庭。经过执行人员细致的教育工作,他认识到错误,以实际行动执行已经生效的法律文书。他将3辆夏利出租车抵押在法院,之后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予以拍卖。7月22日,先予执行款28万元现金终于发到原告家属手中。据了解,有了这笔钱,孟秀云已得到妥善的治疗。作为人民法官,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保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我们感到十分欣慰。
  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崇俭 于晖


第9版(社会周刊)
专栏:

  真情写就奇迹
  1986年,对于年近六旬的王岐来说,是个揪心的年头。就在这年5月,操劳大半辈子的老伴郭桂兰突然患了脑梗塞疾病,全身软瘫,就连吃饭、刷牙、上厕所等日常生活小事都不能自理。为了使老伴摆脱病痛的折磨,王岐四处求医问药,尽管医生说上年纪的人得这种病治疗效果不会理想,但他仍抱幻想,希望有一天他的老伴能够重新站起来。12年,4000多个日日夜夜,他守在老伴的床前,用全部的爱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情节。老伴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而有了好转。医生说,这简直是个奇迹。
  宋爱军 仇成梁 摄影报道(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