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用法律撑起一片蓝天
  ——记齐河县马集乡司法所所长李开运
  本报记者 贾建舟 刘磊
  9月10日上午,山东省齐河县马集乡。一位老人手里攥着一张纸条,早早地来到乡司法所,说要找人办事。摊开他手中的纸条,原来他要找的就是我们的采访对象,乡司法所的所长李开运。记者问他为什么来找李开运,这位名叫张庆达的老人说:“村里人都说李所长办事公道,让俺来找他。”
  这位老人是因为与邻居有纠纷来找李开运调解的。在马集乡,许多人都像张庆达一样,把李开运当成自己信赖的贴心人。李开运处理完这件事后,记者与他交谈起来。他告诉我,像这样的大小纠纷,他每年都要处理100多起。在他当司法所所长的10年里,通过他的调解,有多少次“干戈”化为“玉帛”,有多少对“冤家”结为“亲家”,有多少个家庭得以破镜重圆,李开运已经记不得了,只有办公室墙上挂的70多面匾额锦旗和老百姓那一声声暖人的话语,记录了他为马集乡3万父老乡亲所作出的奉献。
  李开运还记得他刚走上司法岗位时的艰难。那是10年前,他被任命为马集乡司法所所长,当时还是法律“门外汉”的李开运勇敢地接受了新岗位的挑战,因为他知道基层的司法行政工作,是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于是,他买来成堆的法律书,一本本地啃,光是读书笔记就做了16本,很快就成为一个“法律通”。
  上任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就给新上任的李开运出了个难题。一天晚上,李开运家的门突然被撞开。只见马集村村民陈加凤的妻子闯了进来,哭着说:“李所长,快去救命,有人要砸俺全家。”问明情况后,李开运感到一场恶斗即将发生,便迅速赶到现场,看到与陈加凤同村的一户村民正在纠集人,气势汹汹地要打架。在这紧要关头,李开运挺身而出,制止了事态的发展。随后通过深入调查,弄清双方是为占宅基地而发生冲突。了解事情原由后,他把两家人叫到司法所,领着他们学习《民法》和《土地管理法》,并对他们进行教育。一番细致的法律教育使双方得以和解,对方也把侵占陈加凤家的宅基地退还了。这场先后有十几名乡村干部调解都未成功的纠纷,被李开运运用法律的武器解决了。
  初战告捷使李开运增强了信心,也使群众看到了法律的力量,打开了调解纠纷的局面。这之后,他先后平息了李聩村因拖拉机撞坏娶亲小车而引起的群殴事件;西郑村因包办婚姻,男女私奔引发的打砸抢事件;南潘村因儿媳妇服毒自杀女方亲人闹丧事件等一系列恶性纠纷、械斗,防止民转刑案件73起,并围绕典型案例,召开千人以上的“以案释法”现场会170余次,使这种现身说法的现场会成为在农村普及法律知识的生动形式。
  在农村总有个别的“村霸”、“刺头”,横行乡里,群众对他们敢怒不敢言。李开运决意对这些人“开刀”,他在司法所腾出两间房,办起了法制文明学校,给这些人办班讲课,进行法制教育。有些人不来,他就送法上门,单独“开小灶”。不懈的努力使各村的“村霸”纷纷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有的还成了村里尽义务工最多的好村民。现在,马集乡已从过去的落后乡变为没有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及时、不得当引起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非正常死亡、群众集体上访的“四无”乡。
  用法律为农民服务,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李开运始终坚持的原则。1996年,东郑村村民郑东庆与另外两人合伙承包一家砖瓦场,一年下来竟亏损4万多元。这时,另两个合伙人死活不认账,把债务全部推到出面贷款的郑东庆身上。面对三番五次上门的催债人,老实巴交的郑东庆一急之下突发脑血栓患了偏瘫,走投无路的他想一死了之。后经别人指点,他让孩子用地排车把他拉到乡司法所,向李开运申诉。李开运走访了7个村的有关人员,反复取证上百人,终于为郑东庆讨回了公道。直到今天,郑东庆与记者谈起李开运还是那样的激动:“李所长救了我一家啊。”
  通过处理这起经济纠纷,李开运感到,农村经济活动中“口头商定”、“君子协定”多,让群众吃了不少苦头,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良好的法制环境。这给基层司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农村法律服务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于是,李开运和他的同事们运用活生生的案例,在全乡开展规范经济行为的法制教育,并向乡政府主动请缨,要求为全乡经济工作提供法律服务,搞好全乡的经济活动合同化管理。他们为各村的土地承包、水产养殖、发展蔬菜大棚等经济合同都进行了协办公证,全乡54家企事业单位和全部48个行政村都聘请李开运担任他们的法律顾问。近年来,李开运领导的司法所办理经济合同见证、公证1.2万份。通过提供法律服务,为农民、集体及个体工商业户追回欠款240多万元,避免经济损失300多万元。
  李开运和他的同事们通过提供法律服务,使马集乡的老百姓知道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现在,定合同、办公证已成为马集乡群众的自觉行为。每天到司法所寻求法律服务的群众络绎不绝,每逢赶集的日子,司法所的屋子里更是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甚至邻近乡镇的群众也慕名前来求助。他们说,司法所是我们老百姓的“保护所”。
  10多年来,李开运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为群众服务上,他也因此获得一连串闪光的荣誉: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全省“十佳司法所长”等。前不久,他已被任命为齐河县司法局副局长。面对荣誉,李开运说:“我个人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可只要拥有法律这个武器,力量就是巨大的。”
  (压题照片由人事部提供)(附图片)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明确主攻方向 采取有力措施
  公安边防打击走私捷报频传
  本报北京9月20日讯 新华社记者盖金东、本报记者毛磊报道:全国公安边防部队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打击走私会议精神,明确反走私工作主攻方向,采取坚决有力措施,迅速开展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狠狠打击了各种走私犯罪活动。
  据公安部边防局介绍,针对我国边海防地区走私活动的特点和规律,驻守在陆地和沿海地区的各公安边防总队都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打击走私专门领导小组,制定打击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方案,明确了打击走私重点和主攻方向;驻沿海地区公安边防部队结合海上“110”报警指挥系统建设,加大对重点海域、重点地区、重点船舶的巡逻查控力度,堵住海上走私通道;沿海各边防派出所加强对海岸线和渔港、码头、港湾、渔船停泊点及海防地区的控制,对出海船舶和渔民进行严格管理,对有走私嫌疑的重点船只进行严格控制;驻守陆地的各边防支队、边防检查站、二线边境检查站严守边境口岸和出入境通道、便道,严格对进出我边境管理区的车辆、货物的检查工作,开展群众反走私活动,及时发现收集走私犯罪线索。
  据了解,广东边防总队调集6个单位79艘精良船艇部署在珠江口水域,人员、装备、交通工具和后勤保障全部到位,拉开了反走私联合行动和专项斗争的序幕。仅8月份一个月时间,广东公安边防海警三支队和汕头边防支队就查获走私船两艘,缉获走私钢材9000多吨、走私香烟976箱。广西边防总队统一协调指挥各边防支队和海警部队,互通情况,联手打击走私,7月29日和30日连续查获两起走私案,缉获走私香烟440箱,案值400多万元。福建边防总队在全省边防辖区内开展打击走私和“三无”铁壳船联合行动,仅8月10日至9月1日,就查获涉嫌走私案件21起,查扣涉嫌走私及“三无”铁壳船10艘,缴获走私香烟773件、化纤原料1415吨,以及走私汽车、摩托车、毒品等,总案值约1500万元。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张景祥受贿被开除党籍
  新华社郑州9月18日电(记者桂娟)原河南省石化厅副厅长张景祥,在任开封市常务副市长、河南省盐业局局长、党委书记期间,利用职权,收受贿赂41万元,挪用公款25万元,还擅自为有关单位担保巨额贷款。河南省纪委、监察厅经过近半年的调查,日前查清了张景祥的以上严重违法违纪问题,报经河南省委同意,决定开除张景祥的党籍,并建议开除其公职。此案已移交司法机关继续侦查。
  1994年初,张景祥任河南省盐业局局长不久,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经理李某为争取他的合作与支持,送给他一套四室一厅商品房,并于1995年7月为他办理了房产证,房产价值28万元。送房期间,省盐业局与该公司合作了两个项目。1997年11月,张景祥又接受了该公司的2万元贿赂。
  1996年3月,河南省盐业局决定购买一批商品房,以解决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在中间人张某的竭力撮合下,张景祥于同年6月与某房地产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购房35套,总额620多万元。不久,中间人张某将所得“中介费”中的10万元,以张景祥女儿名字存入银行,并把存折送到了张景祥的办公室。1997年3月,张景祥在为某彩印公司争取国家定点生产食用盐防伪商标项目中,收受现金1万元。
  张景祥还受“朋友”之托,于1996年6月挪用公款25万元,为广州人魏某偿还私人贷款。同时查明,1994年12月至1997年8月,张景祥不经盐业局领导班子集体研究,擅自以盐业公司的名义为多家公司担保贷款合同23笔8900万元。由于有关单位无力还贷,河南省盐业局依法负有连带责任,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9月16日,安徽合肥鼓楼商厦总经理郑晓燕为下岗职工葛玉玲佩戴鼓楼商厦上岗证。包括葛玉玲在内的160名下岗职工在鼓楼商厦重新上岗。近年来,鼓楼商厦情系下岗工,共接纳安置下岗人员320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新华社记者 戴浩 摄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空军奖励优秀科技干部
  据新华社北京电(记者孙茂庆)9月18日,空军对14名为空军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干部给予奖励,同时还有28名科技干部获首批空军科技人才培养基金资助。
  近年来,空军广大科技干部在国防科研、工程技术、院校教学、医疗卫生等领域积极探索、刻苦攻关、无私奉献,为空军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一大批新的成果,涌现出一批成绩突出的先进个人。受到空军奖励的14名优秀科技干部就是他们中的代表。空军专门制定了《“九五”期间空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规划》和《空军拔尖人才攀高计划》,并根据空军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加大培养力度,努力造就一批在全国、全军知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为鼓励高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空军还筹集资金1000万元,设立了“空军技术人才培养基金”,坚持每年用基金的利息资助《空军拔尖人才攀高计划》的入选干部。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共有一个家
  ——内蒙古东部地区各民族团结抗洪救灾二三事
  杨彦魁
  内蒙古的东部,河流纵横,嫩江、霍林河、洮儿河、诺敏河……
  内蒙古的东部,少数民族聚居,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朝鲜族……
  内蒙古的东部多旱少雨,各族人民沿河而牧,逐水而居。1998年入汛,天河倒泻,洪水肆虐,给这里的人们带来空前劫难。面对滔滔洪流,他们奋起抗洪抢险,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民族团结抗洪歌。
  大局为重
  7月31日到8月1日,乌兰浩特连降暴雨,山洪暴发,察尔森水库水位远远超过警戒线,必须泄洪。洪走洮儿河,眼看就要冲决河堤,直逼乌兰浩特飞机场。怎么办?只有分洪入渠,方可保住机场。但沿渠的1.6万亩丰收在望的稻田和蒙古族同胞聚居的义勒力特苏木(乡)必将遭受重大损失。
  舍机场,还是舍村庄稻田?决策者咬一咬哪个指头都疼。昔日蒙古族牧民以游牧为主,人无定所,畜无定栏,生活贫困。如今,人定居了,种水稻了,收入稳定了,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这是多大的进步啊。冲决稻田,人心何忍!
  可是,冲决机场,全兴安盟唯一对外联系的空中通道必然中断,经济损失更为惨重。抗洪的决策者们以万千百姓达小康为己任,这笔账,也不能不算啊!
  消息迅疾传到苏木,全体领导成员旋即决定:苏木事小,机场事大。大局重于小家。牺牲小家保大局义不容辞。
  全苏木村民同心首肯,因为他们知道,就在此刻,一架直升机正在机场整装待发,准备救援被洪水围困了几十个小时的5万阿尔山市各族人民,机场、飞机,是他们唯一的生命线。
  “吱,吱”几声,闸门打开,洪流直冲义勒力特。3个多小时以后,16000亩水稻不见了,286家房屋进水了,46间房屋倒塌了,而一坝之隔的乌兰浩特机场安然无恙。
  大局何止一个机场。百里绰尔河大堤是吉林、黑龙江四县市和四平至齐齐哈尔铁路的屏障,当地各族人民严防死守40多天,宁淹自家,不放一滴水。
  兄弟情谊
  8月9日上午,霍林河巴彦呼舒险段正在迎战第四次洪峰。镇防汛指挥部为防万一,紧急动员村民撤离。在蒙古族村民聚居的浩特化,许多村民闻风而动,携家小,驱畜禽,撤到山上。可光秃秃的山坡何以安身?辽宁朝阳市来到科尔沁右翼中旗办砖场的李凤山和妻子余香琴将自己家的8捆塑料布很快分发给蒙古族兄弟搭起帐篷。
  下午3点多,决堤的霍林河水撒泼似地冲进浩特化。等待、观望的人傻眼了,顾了老的顾不了小的,顾了人顾不了物。只身逃出来,山上又无法安身,人们又不约而同地涌到了砖场。
  这下可忙坏了质朴、善良的李凤山夫妇,他俩像迎亲似地抱进小的,搀过老的,拉着女的,迎来男的。砖场宿舍“客满”,又腾出办公室、仓库,最后干脆把两个弟弟、一个外甥的住房也让出来。李凤山点着茶炉烧水,余香琴下厨做饭,整个李家和砖场成了管吃、管喝、管住的“招待所”。
  几乎与此同时,相距十几里之外一个铁路小区的8名年轻人闻讯,立即组成“志愿队”,拿着自家的食油、咸盐、药品,趟着齐腰深的洪水,送到山上。因语言不通,受灾者和支援者只能用手势交流着思想,但那一张张笑脸里蕴含的民族之情,胜过千言万语。
  十几天后,洪水渐渐退去了,蒙古族村民陆续返回家园,可李场长一家和“8人志愿队”汉族兄弟的那份情谊却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里。
  亲如一家
  7月31日近午,双金嘎查沉默了许久的大喇叭突然传出嘎查达(村长)戴金山的疾呼:村民们,鲜光屯受淹了。能动的动弹动弹,帮朝鲜族兄弟们一把。
  鲜光屯位于霍林河岸边,全村有60户,一色的朝鲜族。7月18日至8月9日,霍林河水连续4次发难,夷平了鲜光屯。第三次洪峰之后,蒙古族聚居的双金嘎查得悉后,迅速组成一支40多人的抢险队,有车的开车,无车的徒步,急奔鲜光屯。
  抢险队用七八只闲置汽油桶拼浮筏,趟着一米多深的水,冒着房屋坍塌的危险,一次次、一家家抢救粮食、衣物、家具、农机具,再载筏送到嘎查。许多村民还主动腾出自家住房,近百口无亲可靠、无友可投的朝鲜族兄弟,被请进了双金嘎查,蒙、汉、鲜三个民族同吃一锅饭,同住一栋房,亲如一家。
  (内蒙古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